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5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2 位作者 吴超 司雨 杨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 目的: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位于髓外硬膜下(6例位于脊髓腹侧)。肿物最大径0.5~3.0 cm。患者临床表现包括颈肩部或上肢疼痛43例,感觉障碍(麻木)22例,肢体无力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通道锁孔技术进行肿瘤显露,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35例切除半侧椎板,12例采用半侧椎板间开窗,2例在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基础上切除内侧1/4小关节,经解剖间隙(未切除骨质)2例。肿瘤切除程度包括50例全部切除和1例次全切除。肿瘤性质包括36例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2例肠源性囊肿和1例皮样囊肿。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7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未发现颈椎不稳或后突等畸形,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颈椎管较为宽大,不超过三个节段的颈椎管肿瘤可借助微通道技术进行充分显露,除髓内或恶性肿瘤外,可显微外科切除。患者术后更多颈椎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得到保留,有利于颈椎保持正常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有助于避免脊髓或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椎板间开窗 半椎板切除术 选择性椎板切除术 颈椎管肿瘤 稳定性
下载PDF
脊髓室管膜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博 明浩朗 +2 位作者 江煜星 朱涛(综述) 王增光(审校)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71-475,共5页
脊髓室管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上皮性肿瘤,也属于最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之一,发生在所有年龄段。与颅内室管膜瘤相比,脊髓室管膜瘤的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这些肿瘤具有多种类型和亚型的广泛异质性。由于肿瘤的异质性,患者的预后存在明显... 脊髓室管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上皮性肿瘤,也属于最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之一,发生在所有年龄段。与颅内室管膜瘤相比,脊髓室管膜瘤的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这些肿瘤具有多种类型和亚型的广泛异质性。由于肿瘤的异质性,患者的预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本文从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对脊髓室管膜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室管膜瘤 病理学 分子 预后
下载PDF
超声骨刀辅助截骨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临床观察
3
作者 石海龙 殷铁林 +1 位作者 张华 王祥善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辅助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5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超声骨刀行椎板截骨、瘤体切除棘突椎板回植微型...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辅助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5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超声骨刀行椎板截骨、瘤体切除棘突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29例(超声骨刀组)、采用传统椎板切除、瘤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27例(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JOA改善率、并发症。结果超声骨刀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t=2.546,P=0.031;t=11.342,P=0.018;t=4.675,P=0.021;t=3.256,P=0.024)。超声骨刀组和对照组术后1周患者JOA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t=308.336,P=0.002;t=132.568,P=0.004)。超声骨刀组患者JOA改善率(60.75±15.46)%,传统组为(58.97±15.97)%(t=0.946,P=0.403)。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超声骨刀辅助截骨椎板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传统的椎板切除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椎板回植 超声骨刀
下载PDF
脊髓室管膜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1例
4
作者 王文虎 沈焱 丁晨哲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9-460,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为男性,44岁,主因双下肢麻木4年,行走不稳6个月,加重15 d,于2020年8月22日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中心。患者4年前自觉腰背部疼痛,伴有双下肢麻木,小便控制不佳,行腰椎MRI提示椎管内占位(L1—3水平),考虑室管膜... 1病例资料患者为男性,44岁,主因双下肢麻木4年,行走不稳6个月,加重15 d,于2020年8月22日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中心。患者4年前自觉腰背部疼痛,伴有双下肢麻木,小便控制不佳,行腰椎MRI提示椎管内占位(L1—3水平),考虑室管膜瘤可能,自动出院;3年前出现左耳听力下降;6个月前左耳听力下降加重,伴右耳听力下降,自觉头晕,行走不稳;近15 d上述症状再次加重,伴有摔倒2次,同时出现答非所问、大小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室管膜瘤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肿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吴冬灵 王杰斌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PVP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脊柱稳定性、脊...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PVP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脊柱稳定性、脊柱功能、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腰椎前凸角高于对照组,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平衡低于对照组,术后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治疗脊柱肿瘤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创伤,加快脊柱功能恢复,减轻对脊柱稳定性的损害,且并发症少,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围术期指标 脊柱稳定性 并发症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金爱芳 骆柘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2年4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且确诊椎管内转移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病灶代谢活性进行视觉分析,并测量最大标准化...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2年4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且确诊椎管内转移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病灶代谢活性进行视觉分析,并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18)F-FDGPET/CT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UVmax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效能。结果135例伴可疑椎管内转移症状的肿瘤患者中,硬脊膜内(软脊膜和髓内)转移18例,其他病变80例,脊髓无病变37例。18例硬脊膜内转移中,13例软脊膜转移,2例髓内转移,3例同时有软脊膜和髓内转移。转移表现为结节状(10例)或条片状(6例)18F-FDG摄取增高,对应CT上髓旁或髓内结节或脊髓肿胀。^(18)F-FDGPET/CT比MRI发现了更多的病灶,包括亚厘米的病灶。基于患者,^(18)F-FDGPET/CT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9%、89.2%、89.1%;以转移灶和正常脊髓SUVmax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界值为2.45时约登指数最大,对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2%、75.7%。结论18F-FDG PET/CT是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一种可选择影像模式。硬脊膜内转移大多数表现为局灶性高代谢病变,SUVmax可作为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内转移 软脊膜转移 脊髓内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代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经后路显微手术切除胸椎神经根束膜囊肿1例
7
作者 杨晓勇 刘小波 +4 位作者 廖进 张勇 周杰 魏厚禄 邓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神经根束膜囊肿发病率不高,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原因与先天发育异常、创伤等因素有关,其形成机制以“球阀机制”学说较为合理。多数神经根束膜囊肿无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少数伴有临床症状者,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 神经根束膜囊肿发病率不高,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原因与先天发育异常、创伤等因素有关,其形成机制以“球阀机制”学说较为合理。多数神经根束膜囊肿无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少数伴有临床症状者,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报道1例59岁女性,因检查发现胸腰椎多发囊肿2年、左侧卧位时右侧腹部疼痛不适1年余入院,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分,胸腰椎增强MRI检查示胸10/11双侧、胸12/腰1右侧椎间孔区多发无确切强化囊性病灶。病人存在大小不等、位置不同的4个囊肿,仅右侧胸10/11椎间孔区处的较大囊肿在左侧卧位时才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其余三个囊肿均未引起临床症状。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侧胸10/11囊肿囊壁部分切除+神经根袖套成形+自体脂肪-肌肉-蛋白胶囊肿填塞术治疗,术后6 h右侧腹部疼痛消失,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无右侧腹痛,未再行影像学复查。这提示对于有症状的胸腰椎神经根束膜囊肿,行神经根束膜囊壁部分切除+自体脂肪-肌肉-纤维蛋白胶囊肿填塞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神经根束膜囊肿 显微手术 经后路手术 疗效
下载PDF
脊髓成熟型畸胎瘤1例及文献回顾
8
作者 管筱箐 王航 +4 位作者 张丰毅 沈竹斌 张磊超 王学菊 尹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8期918-920,共3页
畸胎瘤(Teratomas)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生殖细胞肿瘤,很少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在脊髓位置更为罕见,在1863年由Virchow和Gowers首次报道,大约仅占所有脊髓肿瘤的0.2%~0.5%[1-2]。由于发病率低且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需结合影像、术... 畸胎瘤(Teratomas)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生殖细胞肿瘤,很少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在脊髓位置更为罕见,在1863年由Virchow和Gowers首次报道,大约仅占所有脊髓肿瘤的0.2%~0.5%[1-2]。由于发病率低且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需结合影像、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脊髓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文献回顾 成熟型畸胎瘤 鉴别诊断 病理检查
下载PDF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椎管肿瘤的荟萃分析
9
作者 李昊楠 胡宇坤 +2 位作者 荀传辉 高书涛 盛伟斌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32-340,共9页
椎管肿瘤是指发生在脊髓、脊膜和神经根等椎管及周围组织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脊柱外科常见肿瘤。根据肿瘤发生的位置,可将其分为硬膜外肿瘤、硬膜下髓外肿瘤和硬膜下髓内肿瘤。椎管肿瘤的发生率为0.096~0.099,其中以神经鞘瘤、脊膜... 椎管肿瘤是指发生在脊髓、脊膜和神经根等椎管及周围组织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脊柱外科常见肿瘤。根据肿瘤发生的位置,可将其分为硬膜外肿瘤、硬膜下髓外肿瘤和硬膜下髓内肿瘤。椎管肿瘤的发生率为0.096~0.099,其中以神经鞘瘤、脊膜瘤和神经纤维瘤等良性肿瘤多见[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肿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延续性干预对脊髓肿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邢淼 于丽 +3 位作者 魏婕 刘乐 胡杰 祝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90-1693,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延续性干预对脊髓肿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天坛医院收取的92例脊髓肿瘤术后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作2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 目的分析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延续性干预对脊髓肿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天坛医院收取的92例脊髓肿瘤术后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作2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予以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延续性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机体康复水平、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功能康复优良率65.22%,高于对照组的43.48%(P<0.05);观察组患者体能量表(ECOG)评分(1.41±0.13)分,长海痛尺评分(3.38±1.19)分,低于对照组的(1.71±0.15)分与(4.01±1.27)分(P<0.05);观察组患者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SSCI)评分(84.20±7.45)分,低于对照组的(91.48±7.91)分(P<0.05);观察组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延续性干预在脊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其功能康复效果及机体康复水平,而且还可降低患者的病耻感,促进其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团队合作 延续性干预 脊髓肿瘤 功能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
11
作者 徐云云 胡安群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MM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比较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MM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比较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结果的差异,以及不同临床特征血清IgG、IgA阳性患者血清IgG和IgA水平。结果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出61例,检出率为62.24%;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检出率高于血清蛋白电泳,三者联合检出率高于独立检测(P<0.05)。IgG型Ⅲ期患者IgG高于Ⅰ~Ⅱ期患者,IgA显著降低(P<0.05);IgA型Ⅲ期患者IgA高于Ⅰ~Ⅱ期患者,IgG显著降低(P<0.05);游离轻链型Ⅲ期患者IgG、IgA、IgM均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在MM诊断中均有较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基于TGF-β通路考察BMP4/FBN1对脊髓室管膜瘤增殖侵袭性的影响
12
作者 范雁东 朱曼丽 +2 位作者 邓国棋 王佳明 罗坤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16-220,227,共6页
目的基于TGF-β通路考察BMP4/FBN1对脊髓室管膜瘤(SCE)增殖侵袭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SCE患者肿瘤组织,同时收集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分为对照组、病例组。利用SCE患者肿瘤组织培养肿瘤细胞,并用携带FBN1 shRNA,BMP4 shRNA的慢病... 目的基于TGF-β通路考察BMP4/FBN1对脊髓室管膜瘤(SCE)增殖侵袭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SCE患者肿瘤组织,同时收集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分为对照组、病例组。利用SCE患者肿瘤组织培养肿瘤细胞,并用携带FBN1 shRNA,BMP4 shRNA的慢病毒基因敲除FBN1或BMP4蛋白的表达。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样本中FBN1和BMP4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BMP4低表达和FBN1低表达肿瘤细胞中通过qRT-PCR检测TGF-β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进一步检测敲低FBN1或BMP4蛋白的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BMP4和FBN1基因表达量升高(分别为P<0.05,P<0.01),蛋白表达量也升高(P<0.01);敲低FBN或BMP4蛋白不仅可下调SCE细胞中TGF-β基因的表达(分别为P<0.05、P<0.01),同时抑制了SCE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分别为P<0.05、P<0.01)。结论本研究基于TGF-β通路,考察关键分子BMP4/FBN1对SCE增殖侵袭性的影响,提示FBN1、BMP4与TGF-β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为临床治疗罕见病SCE提供可用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室管膜瘤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形态发生蛋白-4 原纤维蛋白1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芸芸 陈文婷 陈贵丽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联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黔西南州人民医院于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8例初诊MM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硼替佐... 目的探讨联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黔西南州人民医院于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8例初诊MM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来那度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生化指标、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治疗后,观察组M蛋白、骨髓浆细胞为(22.32±2.11)g/L、(15.41±1.56)%,低于对照组的(27.65±2.37)g/L、(21.41±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4、10.768,P均<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可提高初诊MM患者疗效,降低M蛋白、骨髓浆细胞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来那度胺 地塞米松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14
作者 崔永军 刘鹏 《甘肃医药》 2024年第10期904-906,912,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椎管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60例椎管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MRI检查,对照组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椎管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60例椎管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MRI检查,对照组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中,29例患者(96.67%)的磁共振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相符。对照组中,27例患者(90.00%)的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相符。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进行椎管肿瘤的诊断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肿瘤的类型、性质以及位置等重要信息,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管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颈胸段髓内神经鞘瘤并长节段脊髓空洞1例
15
作者 陈军 周椿 黎天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髓外硬脊膜下,而椎管内髓内神经鞘瘤的发病相对罕见。现报告1例颈胸段髓内神经鞘瘤并长节段脊髓空洞病例并复习相应文献。1 病例患者,女性,19岁,因“右下肢乏力2个月加重1周”于2021年3月5日入...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髓外硬脊膜下,而椎管内髓内神经鞘瘤的发病相对罕见。现报告1例颈胸段髓内神经鞘瘤并长节段脊髓空洞病例并复习相应文献。1 病例患者,女性,19岁,因“右下肢乏力2个月加重1周”于2021年3月5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乏力,1周前右下肢乏力明显加重并出现腰背部疼痛、四肢麻木、行走不稳及大小便困难。入院查体:双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体肌力Ⅳ-级,左下肢体肌力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上肢肌力 神经鞘瘤 颈胸段 硬脊膜 脊髓空洞 长节段 周前 腰背部疼痛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T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与Mayo分层及预后的相关性
16
作者 李书芹 杨志勇 +1 位作者 吴忆帆 陆静忠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08-810,842,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T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与Mayo分层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Mayo分层分为高危组(18例)、中危组(38例)、标危组(24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T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与Mayo分层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Mayo分层分为高危组(18例)、中危组(38例)、标危组(24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NK细胞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指标与Mayo分层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Mayo分层患者血清IL-6、IL-8、TNF-α、VEGF、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IL-8、TNF-α、VEGF与Mayo分层均呈正相关(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水平CD3^(+)、CD4^(+)、CD8^(+)、CD4^(+)/CD8^(+)与预后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有助于评价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因子 T细胞免疫功能 Mayo分层 预后
下载PDF
胸段脊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分析及手术体会
17
作者 邓勇 陈铮立 +4 位作者 郗玉珍 叶世泰 何刘权 程淦云 王树超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98-302,307,共6页
目的探讨胸段脊膜瘤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相关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出患者年龄、肿瘤最大横截面、肿瘤是否钙化、二次手术与否、有无进行术后康... 目的探讨胸段脊膜瘤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相关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出患者年龄、肿瘤最大横截面、肿瘤是否钙化、二次手术与否、有无进行术后康复等基线资料,同时采用胸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出院时及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状态;采用辛普森分级评估患者脊膜瘤切除程度并统计分析术后患者功能评分与上述因素关系。结果相关性分析得出术后末次随访JOA与术后康复、二次手术、术前JOA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最大横截面、肿瘤钙化与否、辛普森分级无关(P>0.05),进一步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与术前神经功能状态、二次手术、是否进行术后康复相关(P<0.05)。结论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能显著改善胸段脊膜瘤患者临床症状,术前脊髓神经功能状态是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术中完整切除肿瘤,结合后期脊髓功能康复可以使胸段脊膜瘤得到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脊膜瘤 神经肿瘤学 脊柱脊髓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微创通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12例
18
作者 王连运 王永康 高长彬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直径<3 cm,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微创通道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收集所有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和预后情况,其中围...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直径<3 cm,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微创通道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收集所有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和预后情况,其中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预后情况包括术前1 d、术后14 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6个月MRI平扫和增强,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结果12例病变均全切除,术中出血量为50~120(72.6±12.6)mL,术中均未输血;手术时间为110~165(95.5±31.6)min;住院时间为6~12(8.5±2.8)d。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脑脊液漏及感染。术后6个月12例患者的ODI评分由术前的26.00±2.03恢复至4.69±1.14;7例神经根疼痛患者术后6个月疼痛均完全缓解,VAS评分由术前的7.89±0.78降至1.78±0.67。与术前比较,ODI评分和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MRI随访期内影像学病变均无复发,CT复查显示关节突及脊柱稳定性均未受影响。结论微创通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对肌肉、关节突关节损伤小、脊柱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微创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术后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测作用研究
19
作者 李道龙 李志勇 +4 位作者 杨振时 沈俊 张玉忠 范梦然 付为刚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发生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的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59例。术后3个月时进行门诊随访... 目的探讨术后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发生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的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59例。术后3个月时进行门诊随访,根据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neuropathic pain questionnaire,NPQ)结果,将患者纳入NP组(NRS≥1分,且NPQ≥0.016分)和非NP组(NRS=0分);且根据NRS评分,将疼痛患者分为轻度疼痛(NRS 1-3分)和中重度疼痛(NRS≥4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从而探索术后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其效能。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全血淋巴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P=0.03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P=0.032)、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P=0.003)是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后病理性神经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但是与疼痛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其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0.8)。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术后的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可以作为患者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椎管内神经鞘瘤 系统性炎症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
下载PDF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高进苗 张晓东 +2 位作者 冯春国 程毅飞 万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6,共3页
回顾性分析经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9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经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85例进行对照比较。对手术前后的医学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及临床疗效。半椎板组脊柱稳定性良好,均未发生脊... 回顾性分析经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9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经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85例进行对照比较。对手术前后的医学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及临床疗效。半椎板组脊柱稳定性良好,均未发生脊柱畸形,全椎板组11例脊柱稳定性发生变化(P<0.05)。临床近期疗效均较满意,远期临床疗效半椎板组优于全椎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 全椎板 椎管内肿瘤 临床疗效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