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脑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1
作者 侯玉婷 王妍柏 +1 位作者 何学仙 吴若芬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39-540,共2页
脑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为少见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1-2]。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学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收治了1例脑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现报... 脑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为少见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1-2]。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学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收治了1例脑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现报道该病例的CSF细胞学变化及黑色素瘤细胞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医科大学 黑色素瘤细胞 恶性黑色素瘤 细胞学检查 神经内科 中枢神经系统 恶性程度 脑膜
下载PDF
分子病理风险分级评估WHO1级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
2
作者 曾令成 厉华 +3 位作者 陈如东 杨洪宽 陈坚 于加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455-461,共7页
目的探讨分子病理分级与WHO1级脑膜瘤复发、恶性进展以及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行手术治疗的WHO1级脑膜瘤病例资料及石蜡包埋切片。采纳Maas等建议的分子病理风险分级方法将本组病例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级。先行Log rank单因素... 目的探讨分子病理分级与WHO1级脑膜瘤复发、恶性进展以及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行手术治疗的WHO1级脑膜瘤病例资料及石蜡包埋切片。采纳Maas等建议的分子病理风险分级方法将本组病例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级。先行Log rank单因素分析,继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断上述风险分级与患者无症状生存期(PFS)、恶性进展期(MPFS)以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共198例资料完整的WHO1级病例,分子病理评估为低危级152例(76.8%),表现为无1p缺失;中危级42例(21.2%),其中1p缺失18例,1p合并6q缺失10例,1p合并14q缺失14例;高危级4例(2%),其中TERT启动子突变2例,CDKN2A/B纯合缺失1例,1p、6q、14q联合缺失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病理风险级别与患者PFS(HR:0.029,95%CI:0.011~0.080)、MPFS(HR:0.032,95%CI:0.004~0.274)以及OS(HR:0.074,95%CI:0.032~0.174)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组织学1级脑膜瘤生物学行为仍具异质性,进一步的分子病理风险分级可更精准反映其生物学行为并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分子病理 生存
下载PDF
DWI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3
作者 李强 李晓伟 +5 位作者 韩广 李莹莹 魏本涛 刘晓朋 王富全 万振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各20例的MRI资料,分析平扫、增强扫描、DWI、3D-ASL图像特点,并测量最小ADC值及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 目的:探讨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各20例的MRI资料,分析平扫、增强扫描、DWI、3D-ASL图像特点,并测量最小ADC值及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结果:鞍旁脑膜瘤多呈类圆形,T_(2)WI多呈等信号,增强扫描以早期中等程度强化常见,常见瘤周水肿及脑膜尾征;DWI多呈等高信号,最小ADC值(0.67~1.12)×10^(-3)mm^(2)/s,平均(0.76±0.13)×10^(-3)mm^(2)/s;多呈中高灌注,rCBF为5.072~9.683,平均7.062±3.571。海绵状血管瘤多呈哑铃状,T_(2)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以充填式显著强化为主,未见瘤周水肿及脑膜尾征;DWI多呈低信号,最小ADC值(1.48~1.83)×10^(-3)mm^(2)/s,平均(1.56±0.25)×10^(-3)mm^(2)/s;多呈低灌注,rCBF为1.356~3.014,平均1.696±1.028。2组肿瘤形态、T_(2)WI信号、DWI信号、最小ADC值、强化方式、灌注信号及rCB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鞍旁 脑膜瘤 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徐修鹏 刘宁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并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37例CPA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以Karnofsk...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并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37例CPA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以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预后,应用单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结果137例患者中,132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5例行颞下+乙状窦后入路。SimpsonⅠ~Ⅱ级切除122例(89.1%),Ⅲ级切除11例(8.0%),Ⅳ级切除4例(2.9%)。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4±20.8)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2例(1.7%),进展1例(6.7%)。末次随访时KPS评分(92.3±13.1)分,高于出院时的(86.9±9.4)分和术前的(75.8±10.3)分(均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分型(P=0.013)、大小(P=0.023)、瘤周水肿(P=0.005)、瘤周蛛网膜不完整(P=0.030)为影响肿瘤全切的因素。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以切除大多数CPA区脑膜瘤。肿瘤体积较小、瘤周蛛网膜界面清晰、无瘤周水肿、非联合型脑膜瘤术中易获得全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 脑膜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STR2A在234例脑膜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5
作者 马进 刘林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54-556,562,共4页
脑膜瘤占颅内原发性肿瘤37.6%[1]。临床工作中诊断脑膜瘤最常用的免疫组化抗体是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不同级别或亚型中有明显差异[2]。近年来,研... 脑膜瘤占颅内原发性肿瘤37.6%[1]。临床工作中诊断脑膜瘤最常用的免疫组化抗体是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不同级别或亚型中有明显差异[2]。近年来,研究报道了SSTR2A(somatpstatin receptor2A)表达与脑膜瘤的相关性,认为其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3-4],但研究中其他肿瘤类型或脑膜瘤样本数量有一定的不足。本研究收集了大样本的脑膜瘤,评估几种抗体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SSTR2A 上皮膜抗原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HMGA2对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辉 赵加旭 +3 位作者 彭海豹 张叶 曾睿 迟喻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39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软脑膜转移是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一种形式,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A2,HMGA2)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软脑膜转移是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一种形式,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A2,HMGA2)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在构建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小鼠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与原发部位以及脑实质转移黑色素瘤在细胞迁移、细胞增殖等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明确差异表达基因HMGA2对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表达tdTomato和荧光素酶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parental cell,B16-Par)。在此基础上,经过体内转移部位适应性筛选,获得B16特异性脑实质转移细胞(B16-brain metastatic cell,B16-BrM)以及B16特异性软脑膜转移细胞(B16-leptomeningealmetastaticcell,B16-LM)。采用细胞划痕实验以及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B16-Par、B16-BrM和B16-LM在迁移和增殖能力上的差异。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分析B16-Par、B16-BrM和B16-LM的差异基因表达,筛选出在B16-LM中特异性上调的HMGA2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该结果进行验证。对B16-LM特异性上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使用siRNA干扰HMGA2基因在B16-LM中的表达,通过RTF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对敲低效果进行验证。细胞划痕实验和CCK-8实验检测敲低HMGA2对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GSE174401的数据,验证HMGA2基因在患者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的特异性。结果:与B16-Par相比,经过脑内环境筛选的肿瘤细胞更易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定植。B16-LM具有更强的迁移和增殖能力,且上调表达HMGA2基因。GO分析显示,HMGA2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敲低HMGA2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B16-LM的迁移和增殖。HMGA2在患者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具有相对独特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其通过上调HMGA2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软脑膜转移 脑转移 HMGA2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金爱芳 骆柘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2年4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且确诊椎管内转移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病灶代谢活性进行视觉分析,并测量最大标准化...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2年4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且确诊椎管内转移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病灶代谢活性进行视觉分析,并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18)F-FDGPET/CT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UVmax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效能。结果135例伴可疑椎管内转移症状的肿瘤患者中,硬脊膜内(软脊膜和髓内)转移18例,其他病变80例,脊髓无病变37例。18例硬脊膜内转移中,13例软脊膜转移,2例髓内转移,3例同时有软脊膜和髓内转移。转移表现为结节状(10例)或条片状(6例)18F-FDG摄取增高,对应CT上髓旁或髓内结节或脊髓肿胀。^(18)F-FDGPET/CT比MRI发现了更多的病灶,包括亚厘米的病灶。基于患者,^(18)F-FDGPET/CT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9%、89.2%、89.1%;以转移灶和正常脊髓SUVmax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界值为2.45时约登指数最大,对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2%、75.7%。结论18F-FDG PET/CT是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一种可选择影像模式。硬脊膜内转移大多数表现为局灶性高代谢病变,SUVmax可作为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内转移 软脊膜转移 脊髓内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代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特征的MRI组学模型在以颅骨为基底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婷 周玉梅 +4 位作者 鲁忠燕 张勇 刘祥雏 蒋宇婷 蒋金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37-543,共7页
目的:探讨用深度学习特征构建的MRI组学模型在以颅骨为基底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以颅骨为基底的208例脑膜瘤及MRI表现与之相似的153例非脑膜瘤数据构成队列1(361例);按相同标准,收集48例脑膜瘤和51例非脑... 目的:探讨用深度学习特征构建的MRI组学模型在以颅骨为基底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以颅骨为基底的208例脑膜瘤及MRI表现与之相似的153例非脑膜瘤数据构成队列1(361例);按相同标准,收集48例脑膜瘤和51例非脑膜瘤,以及从美国国家癌症影像档案的Meningioma-SEG-CLASS数据集中筛选的30例脑膜瘤数据,构成队列2(129例)。将所有肿瘤分为5类: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周细胞瘤(label_0)、脑膜瘤(label_1)、淋巴瘤(label_2)、转移瘤(label_3)、软骨来源及其他类似肿瘤(label_4),队列1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队列2为外部验证集。将在肿瘤最大层面裁剪后的T2WI图像和T1WI增强扫描图像输入ResNet50、DenseNet121、Inception v3进行训练,将不同模型的深度(迁移)学习特征融合后用于开发MRI组学模型,以多层感知机为分类器,评估模型的分类预测性能,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比较,用深度学习特征构建的MRI组学模型,显著改善了对以颅骨为基底肿瘤的分类预测性能,在外部验证集中的预测准确率为0.829。多分类ROC曲线显示,label_0、label_1、label_2、label_3、label_4的AUC分别为0.94、0.97、0.91、0.93、0.86。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特征开发的MRI组学模型,在以颅骨为基底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分类预测表现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以肝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脑膜瘤1例
9
作者 江春燕 纪建松 +3 位作者 陈英 王竹萍 王超 余日胜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28-330,334,共4页
脑膜瘤是起源于蛛网膜脑膜上皮细胞的一组肿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大多数脑膜瘤是良性的,发生转移非常罕见,大约只占全部脑膜瘤的0.1%。本研究报道1例以肝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脑膜瘤,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脑膜瘤 肝脏 转移瘤
下载PDF
软脑膜转移相关颅内压增高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10
作者 侯秦汉 严峻 +3 位作者 莫庸 邓腾 莫立根 韦长元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4-379,共6页
恶性肿瘤的软脑膜转移是一种特殊的转移方式,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死亡率高、生存时间短,是多种恶性肿瘤的终末并发症。药物治疗与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软脑膜转移的主要方式,以脑脊液引流为目标的外科手... 恶性肿瘤的软脑膜转移是一种特殊的转移方式,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死亡率高、生存时间短,是多种恶性肿瘤的终末并发症。药物治疗与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软脑膜转移的主要方式,以脑脊液引流为目标的外科手术是伴有颅内压增高以及脑积水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本文总结了软脑膜转移相关颅内压增高外科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建立软脑膜转移防治策略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软脑膜转移 脑室腹腔分流 颅内压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脑干带状高信号的软脑膜转移临床特征分析
11
作者 林慧霞 刘婷 +5 位作者 杨逸昊 栗菲 梁斌基 李丽娟 李治群 李其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分析脑干带状高信号的软脑膜转移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报道磁共振表现为脑干带状高信号的患者,收集并整理纳入患者的既往病史、症状、体征... 目的:分析脑干带状高信号的软脑膜转移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报道磁共振表现为脑干带状高信号的患者,收集并整理纳入患者的既往病史、症状、体征、基因检查结果、脑脊液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其中26例有肺腺癌病史,2例发现肺部占位性改变,磁共振均表现为T2‐FLAIR上脑干腹侧呈带状高信号,两侧对称,可延伸至小脑脚,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T1加权成像为长T1信号,T2加权成像为长T2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识别肺癌继发软脑膜转移很重要,T2‐FLAIR和DWI上脑干无强化带状高信号很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继发软脑膜转移的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脑膜转移 带状高信号 肺腺癌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血脑屏障
下载PDF
脑膜瘤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临床预后预测价值
12
作者 张会 崔艳秋 刘岩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70-74,84,共6页
目的探究脑膜瘤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7例脑膜瘤,术前均接受MRI增强扫描,并行肿瘤切除手术和(或)颅底修补术,术后6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 目的探究脑膜瘤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7例脑膜瘤,术前均接受MRI增强扫描,并行肿瘤切除手术和(或)颅底修补术,术后6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GOSⅡ~Ⅲ级)、预后良好组(GOSⅣ~Ⅴ级)。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探讨脑膜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对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WHO病理分级脑膜瘤患者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肿瘤最大径、肿瘤体积(V)、肿瘤表面积密度(Sv)、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患者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MCER、肿瘤最大径、V、Sv、Ktrans、Ve与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占比低于预后不良组,MCER、肿瘤最大径、V、Sv、Ktrans、Ve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MCER、肿瘤最大径、V、Ktrans、Ve是脑膜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MCER、肿瘤最大径、V、Ktrans、Ve联合预测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脑膜瘤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联合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MCER、肿瘤最大径、V、Ktrans、Ve对脑膜瘤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MRI 增强扫描 预后 瘤周水肿 血管流空信号 最大对比增强率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颅骨内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诊断——2024年读片窗(10)
13
作者 王龙胜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0期1338-1339,共2页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6岁,发现左侧头顶部包块8月余,未予以特殊治疗,近期包块逐渐增大约鸡蛋大小,病程中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体检:体温36.2℃、脉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2/91 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6岁,发现左侧头顶部包块8月余,未予以特殊治疗,近期包块逐渐增大约鸡蛋大小,病程中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体检:体温36.2℃、脉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2/91 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光敏,左侧顶部可触及一直径约3cm包块,稍压痛,光滑质韧无渗出,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脑膜瘤 不典型 影像诊断 MRI
下载PDF
扩大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临床应用和分析
14
作者 周跃飞 薛文 +3 位作者 贾鹏飞 袁云超 杨双武 高大宽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疗效、并发症和手术优越性。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颅底多层重建。结果S...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疗效、并发症和手术优越性。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颅底多层重建。结果Simpson I级切除99例(93.4%),5例Ⅱ级切除,Ⅲ级切除2例,围术期死亡1例(0.9%)。头痛症状明显缓解41例(41/47,87.2%),视力明显改善39例(39/53,73.6%)。术后共15例(14.0%)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2.8%)出现脑脊液鼻漏行二次修补手术;5例(4.7%)单纯颅内感染,4例(3.8%)出现视力损害,1例(0.9%)术区出血,1例(0.9%)出现短暂性尿崩症,新发1例(0.9%)出现垂体功能低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72个月无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对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临床应用前景好。经鼻内镜并不适合所有鞍结节脑膜瘤,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扩大经鼻内镜 脑脊液漏 颅底重建
下载PDF
脑膜瘤术后复发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显军 曾春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150-1155,共6页
脑膜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8%,女性多见,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最新的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遗传学特征和进展或复发风险,将脑... 脑膜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8%,女性多见,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最新的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遗传学特征和进展或复发风险,将脑膜瘤分为1级(良性)、2级(非典型)和3级(恶性或间变性)3类,其中1级最为常见,占脑膜瘤的80%以上[1]。目前脑膜瘤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观察等待、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其中手术是目前有症状的脑膜瘤的一线治疗,但肿瘤术后复发是目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关键问题,即使进行全切除或术后辅助治疗,其复发率仍较高。据报道,WHO 1级、2级和3级脑膜瘤的复发率分别高达7%~25%、29%~59%和50%~94%[2],故定期的术后监测和随访对于早期发现脑膜瘤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至关重要。但目前对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早期临床预测和防治效果均不尽如人意。因此,确定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尽早发现术后复发的高危患者并尽早干预是改善患者的预后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影响复发的Simpson分级、肿瘤相关因素与患者相关因素3个方面综述脑膜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脑膜瘤术后复发监测和随访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术后复发 预测因素
下载PDF
脑膜癌1例报告
16
作者 于倩 孙宏侠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255-1257,共3页
脑膜癌(MC)是一种侵犯至软脑脊膜与蛛网膜下的毁灭性癌症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多无特异性,很多患者无既往恶性肿瘤病史,故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现报道吉林省人民医院2023年1月收治的MC患者1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1病历摘... 脑膜癌(MC)是一种侵犯至软脑脊膜与蛛网膜下的毁灭性癌症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多无特异性,很多患者无既往恶性肿瘤病史,故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现报道吉林省人民医院2023年1月收治的MC患者1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1病历摘要患者男,71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5个月,间断行为异常20余d,躁动12 h”收住入院。该患于入院前1.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3℃~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癌 恶性肿瘤 脑脊液
下载PDF
CYFRA21-1、CA125、NSE在脑膜癌脑脊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测价值分析
17
作者 苗果 韩冰 石磊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8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膜癌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脑膜癌12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24例结核性脑膜炎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 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膜癌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脑膜癌12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24例结核性脑膜炎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脑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水平对脑膜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脑脊液CYFRA21-1与CA125,CYFRA21-1与NSE,CA125与NSE水平均呈正相关(γ=0.524,0.531,0.516,P<0.05)。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水平与KPS评分有关(P<0.05)。预后死亡组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水平显著高于预后生存组(P<0.05)。根据COX回归分析表明,CYFRA21-1、CA125、NSE高表达是影响脑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脑脊液CYFRA21-1预测脑膜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CA125预测脑膜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853,NSE预测脑膜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849,三者联合预测脑膜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959,三者联合优于CYFRA21-1、CA125、NSE各自单独预测(Z_(联合vs CYFRA21-1)=3.632、Z_(联合vs CA125)=2.852、Z_(联合vs NSE)=2.889,P均<0.05)。结论CYFRA21-1、CA125、NSE在脑膜癌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可提高脑膜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糖类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膜癌 预测
下载PDF
局部加量调强放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脑转移瘤患者颅内病灶控制情况的影响
18
作者 何佳欣 朱小辉 +3 位作者 赵小静 王小翠 奚和明 李建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3297-3300,共4页
目的:探究全脑放疗后程局部加量调强放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脑转移瘤患者颅内病灶控制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脑转移肿瘤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全脑放疗后程局部加量调强放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脑转移瘤患者颅内病灶控制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脑转移肿瘤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全脑放疗后程局部加量调强放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治疗后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及治疗后1年、2年总生存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周,治疗总有效率、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治疗后1年总生存率、毛发或皮肤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EA、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疾病控制率、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及治疗期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脑放疗后程局部加量调强放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脑转移肿瘤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有效控制脑内病灶进展的同时,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除毛发或皮肤损伤不良反应外并不影响治疗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贝伐珠单抗 脑转移瘤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非典型脑膜瘤肺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王惠 张布衣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450-453,共4页
脑膜瘤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除胶质瘤以外最常见肿瘤。大多数脑膜瘤(约90%)临床病理为良性(WHOⅠ级),肿瘤呈推挤性生长,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但切除不净可能会复发。WHOⅡ级的脑膜瘤(包括非典型脑膜瘤、透明细胞脑膜瘤和脊索瘤样脑膜瘤)... 脑膜瘤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除胶质瘤以外最常见肿瘤。大多数脑膜瘤(约90%)临床病理为良性(WHOⅠ级),肿瘤呈推挤性生长,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但切除不净可能会复发。WHOⅡ级的脑膜瘤(包括非典型脑膜瘤、透明细胞脑膜瘤和脊索瘤样脑膜瘤)占比5%~7%,可能呈现局部的侵袭性,复发率较高。具有明显恶性细胞学特征或高有丝分裂率的WHOⅢ级较罕见,占所有脑膜瘤的1%~3%,包括乳头瘤样、横纹肌样和间变性脑膜瘤。但是与其他实体瘤不同,脑膜瘤极少显示颅外远处转移。本文收集非典型脑膜瘤肺转移完整病史资料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非典型 转移 分子
下载PDF
T1WI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血管瘤型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涛 刘显旺 +4 位作者 蒋健 周凤瑜 董文洁 张斌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结构MRI特征及T1WI增强图像直方图分析在鉴别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tM)和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AtM(n=40)和AnM(n=30)的临床、影...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结构MRI特征及T1WI增强图像直方图分析在鉴别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tM)和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AtM(n=40)和AnM(n=30)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使用MaZda软件在轴位T1WI增强图像上对肿瘤进行逐层勾画并获得肿瘤强化区的直方图参数。结构MRI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检验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的直方图参数进行比较,两组间的诊断效能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结果 AtM组中肿瘤坏死的发生率(75.0%)明显高于AnM组(36.7%)(P=0.001)。AnM组中T1WI增强图像的平均值(P=0.003)和第1 (P<0.001)、第10(P=0.001)、第50百分位数(P=0.009)均大于A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坏死+融合直方图参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优,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8(0.753~0.930)、95.00%、66.67%、82.86%、79.20%和90.90%。结论 常规MRI特征和T1WI增强直方图分析有助于术前无创鉴别AnM和AtM,其中以肿瘤坏死+融合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血管瘤型脑膜瘤 非典型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