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1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西诺卡菌感染所致的原发性皮肤诺卡菌病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庄凯文 冉昕 +2 位作者 游紫梦 孙计同 冉玉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83-285,共3页
原发性皮肤诺卡菌病是一种由诺卡菌属直接感染皮肤及皮下组织引起的少见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被误诊。本例患者左前臂红斑、结节、脓肿及溃疡,表面大量脓性分泌物2周。活检组织培养长出黄白色菌落,鉴定为巴西诺卡菌。患者口服... 原发性皮肤诺卡菌病是一种由诺卡菌属直接感染皮肤及皮下组织引起的少见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被误诊。本例患者左前臂红斑、结节、脓肿及溃疡,表面大量脓性分泌物2周。活检组织培养长出黄白色菌落,鉴定为巴西诺卡菌。患者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50天后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诺卡菌病 巴西诺卡菌 复方磺胺甲噁唑
下载PDF
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凡方 汤爱珍 +3 位作者 陈娜 郑亮 张良 陈柳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给予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的24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给予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的24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纳入治疗的患者痊愈13例(54.17%),显效6例(25.00%),有效3例(12.50%),无效2例(8.33%),总有效率91.67%。伤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术后感染、皮瓣坏死、溃疡等并发症。随访0.5~2年,复发4例,复发率16.67%。大部分患者术后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结论: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良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手术 光动力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本维莫德治疗掌跖脓疱病:一项天津地区多中心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帅 王光平 +9 位作者 王红梅 李燕 曾三武 闫慧敏 齐放 宋静娜 王斯尧 张池金 张秉新 纪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价本维莫德在临床研究中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一10月于天津地区多中心应用本维莫德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前、后掌跖脓疱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 目的:评价本维莫德在临床研究中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一10月于天津地区多中心应用本维莫德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前、后掌跖脓疱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PPASI)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PPPASI评分与DLQI评分较基线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38.1%。疗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少且轻微,1例患者出现皮肤肥厚、干燥、脱屑。随访4周,痊愈、显效及有效患者皮损均未复发。结论:本维莫德有望成为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一种有效选择,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莫德 掌跖脓疱病 银屑病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坏疽性脓皮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焦雨竹 杨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16-220,共5页
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以皮肤出现复发性、疼痛性及坏死性溃疡为特征的嗜中性皮病。目前尚无PG治疗的共识,且治疗困难。既往糖皮质激素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其他传统药物可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使用,但部分患者仍... 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以皮肤出现复发性、疼痛性及坏死性溃疡为特征的嗜中性皮病。目前尚无PG治疗的共识,且治疗困难。既往糖皮质激素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其他传统药物可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使用,但部分患者仍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逐渐应用于该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治疗PG的生物制剂、JAK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治疗 生物制剂 JAK抑制剂
下载PDF
巴瑞替尼治疗坏疽性脓皮病2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张红梅 吴南辉 +3 位作者 陈慧 李腾龙 陈金波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0-472,共3页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rensum,PG)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溃疡性皮肤病。PG的临床诊断具有挑战性,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近年来Janus激酶抑制剂(JAKi)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适应证不断增加。本文报告2例使用新型JAK1/2抑制剂巴瑞替尼成...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rensum,PG)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溃疡性皮肤病。PG的临床诊断具有挑战性,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近年来Janus激酶抑制剂(JAKi)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适应证不断增加。本文报告2例使用新型JAK1/2抑制剂巴瑞替尼成功治疗的溃疡型PG患者,并就PG治疗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瑞替尼 坏疽性脓皮病
下载PDF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令娇 杨素清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期158-161,166,共5页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瘙痒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常规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复发率较高。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患儿减轻皮损、缓解瘙痒、提高生...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瘙痒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常规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复发率较高。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患儿减轻皮损、缓解瘙痒、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年中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诊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儿童 中医疗法
下载PDF
依奇珠单抗治疗坏疽性脓皮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王天姿 宋朋 +3 位作者 张铭凯 陈明飞 刘永霞 杨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795-798,共4页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少见的嗜中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传统治疗包括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但常规药物疗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在皮肤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外有越来越多超...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少见的嗜中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传统治疗包括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但常规药物疗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在皮肤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外有越来越多超适应症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的经验报道。现报道IL-17A抑制剂依奇珠单抗治疗坏疽性脓皮病一例,并对既往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依奇珠单抗 IL-17抑制剂
下载PDF
温通化瘀散结法联合箍围-火针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5例
8
作者 李凯 吴娟 +5 位作者 李婧娇 李晨茜 章建兰 曾宪玉 陈柳青 段逸群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分析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水平。方法对5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方药、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年龄为19~26岁,平... 目的分析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水平。方法对5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方药、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年龄为19~26岁,平均年龄22.62岁,5例患者皮损以头皮大量结节、囊肿、融合性脓肿为主,伴有明显脓性分泌物、压痛、脱发明显等临床特点。5例患者中2例肥胖(BMI≥30.0 kg/m 2)。5例患者皮疹辨证均符合痰瘀互结证。中医内治均采用温通化瘀散结之法,局部红肿者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采用箍围-火针法,箍围使用自制消炎膏配合冲和散,火针针刺后按压排脓。中医药治疗时间为56~180 d,平均时间为101.20 d,5例中3例结节、囊肿完全消退,脓性分泌物消失,遗留色减斑及瘢痕(病例1~3);1例结节消失,囊肿变平,硬化性囊肿缩小(病例4);1例硬化性囊肿略缩小(病例5)。随访6个月后,2例肥胖患者均有复发,继续治疗后复发皮损消失。结论温通化瘀散结法联合箍围-火针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 温通化瘀散结法 箍围-火针法
下载PDF
加味金黄散外敷联合红光照射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沈学香 孙林红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6期1069-1070,共2页
丹毒为中医外科常见疾病,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头面部及四肢较为常见,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大多数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严... 丹毒为中医外科常见疾病,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头面部及四肢较为常见,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大多数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患处水疱、血疱,创面糜烂、感染,治疗不及时甚至可发展为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 下肢丹毒 血疱 红光照射治疗 急性炎症 临床症状 全身症状 淋巴管
下载PDF
陈氏黑药膏联合五神汤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王臬 陈诗吟 张洁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155-159,共5页
目的:观察陈氏黑药膏联合五神汤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接受治疗的85例丹毒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2)。两组均基础给予阿莫... 目的:观察陈氏黑药膏联合五神汤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接受治疗的85例丹毒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2)。两组均基础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及五神汤口服,对照组给予金黄膏治疗,试验组给予陈氏黑药膏治疗。1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下肢外周径差、红肿范围、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试验组治愈7例,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痊愈率16.28%,痊愈显效率69.77%,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7例,痊愈率7.14%,痊愈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试验组痊愈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RP、IL-6、TNF-α均下降,试验组降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下降,试验组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外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缩小患者红斑面积,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试验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丹毒中应用陈氏黑药膏联合五神汤治疗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CRP、IL-6及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黑药膏 五神汤 丹毒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国医大师潘敏求运用柴胡汤类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
11
作者 李东芳 黄红侠 +2 位作者 焦蕉 黎月恒 潘敏求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潘敏求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独特的理论思想,提出肝癌“虚、瘀、毒”的病机理论,以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为基本治法。强调从肝脾论治肝癌,脾虚为本,肝体阴而用阳之特性,运用疏利少阳法,使其条达舒畅,和其不和也。临证中善用... 潘敏求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独特的理论思想,提出肝癌“虚、瘀、毒”的病机理论,以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为基本治法。强调从肝脾论治肝癌,脾虚为本,肝体阴而用阳之特性,运用疏利少阳法,使其条达舒畅,和其不和也。临证中善用柴胡汤类方灵活加减治疗肝癌及其并发症,以达到消散癌肿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柴胡汤 类方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戴运刚 路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9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晚期结肠癌且接受化疗患者166例,随访1年,发生死亡72例为死亡组,存活9...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晚期结肠癌且接受化疗患者166例,随访1年,发生死亡72例为死亡组,存活94例为生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PLR、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CA724及CA153水平。晚期结肠癌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PLR对晚期结肠癌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患者1年内死亡率为43.37%。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tumor node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TNM)分期、所在结肠部位、化疗疗程数、癌症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吸烟史、PLR、CEA、CA199、CA724、CA15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OR=1.056,95%CI:1.000~1.116)、CEA(OR=20.122,95%CI:2.602~155.617)、CA199(OR=1.227,95%CI:1.069~1.408)、CA724(OR=1.864,95%CI:1.174~2.962)及CA153(OR=1.741,95%CI:1.108~2.737)水平是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PLR水平预测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1年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9,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52.78%和95.74%。结论晚期结肠癌化疗1年内死亡患者,PLR水平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LR水平在评估晚期结肠癌化疗1年内死亡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晚期结肠癌 死亡率
下载PDF
甲基莲心碱通过调节AMPK/mTOR/NLRP3信号通路减轻慢性皮肤溃疡大鼠的炎症反应
13
作者 齐淑静 付改霞 齐瑞霞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调节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慢性皮肤溃疡(CSU)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CSU组、Nef组...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调节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慢性皮肤溃疡(CSU)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CSU组、Nef组、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Nef+Compound C组,每组18只大鼠。除NC组外的其他各组大鼠通过剪开创口注射氢化可的松以及喷洒金黄色葡萄球菌构建CSU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Nef组和Compound C组分别将20%Nef、10μmol·L^(-1) Compound C与50 mL的20%高渗盐水凝胶混合敷在伤口处,Nef+Compound C组将20%Nef和10μmol·L^(-1) Compound C一起添加到20%高渗盐水凝胶中敷在伤口处,持续治疗2周,NC组、CSU组用等量盐水凝胶处理伤口。观察大鼠皮肤创面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8、TNF-α水平;水解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水平;HE染色检测肉芽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CL4、CCL2、CXCL12以及AMPK/mTOR/NLRP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SU组大鼠可看到新生肉芽组织,并且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现象,CSU组较NC组IL-1β、IL-8、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CSU组相比,Nef组创面愈合率、HyP含量、p-AMPK/AMPK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IL-1β、IL-8、TNF-α含量、CCL2、CXCL12、CCL4、mTOR、NLRP3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Compound C组趋势相反(P<0.05);Compound C消除了Nef对CSU大鼠炎症反应的减轻作用。结论:Nef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NLRP3信号通路减轻CSU大鼠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莲心碱 AMPK/mTOR/NLRP3信号通路 慢性皮肤溃疡 炎症反应 大鼠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火把花根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比较
14
作者 方兴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113-116,共4页
目的对比复方甘草酸苷片和火把花根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35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甘草组(18例)和火把花组(17例)。甘草组选择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火把花组选择火把花根片治疗... 目的对比复方甘草酸苷片和火把花根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35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甘草组(18例)和火把花组(17例)。甘草组选择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火把花组选择火把花根片治疗,每组均治疗2~3个疗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甘草组与火把花组临床总有效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改善程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③两组的IL-17A、IL-22和INF-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下降程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④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甘草组与火把花组之间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复方甘草酸苷片和火把花根片治疗掌跖脓疱病具有较一致的临床疗效,且两种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片 火把花根片 掌跖脓疱病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脓疱疮误诊为水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崔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8期631-633,共3页
患者,男,13岁,主诉“周身疱疹20余天”。患者20 d前自头面、上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水疱,周围伴有轻度红晕,自觉瘙痒,无发热等其他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大致正常,诊为“水痘”,予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治疗2 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患者,男,13岁,主诉“周身疱疹20余天”。患者20 d前自头面、上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水疱,周围伴有轻度红晕,自觉瘙痒,无发热等其他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大致正常,诊为“水痘”,予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治疗2 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疱疹继续增多,为求进一步诊治遂于2023年11月就诊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大便、小便正常。无发热等其他不适,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相关家族病史,既往无慢性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史 家族病史 慢性病史 水痘 脓疱疮 血常规 疱疹
下载PDF
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宋春红 陈千 朱勇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20-0123,共4页
我们对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了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名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手术前,我们使用肠内窥镜采集了患者结肠和直肠的病理组织标本。我们根据病... 我们对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了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名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手术前,我们使用肠内窥镜采集了患者结肠和直肠的病理组织标本。我们根据病理切片的制片标准和病理标本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病理诊断,并在手术后得到了确切的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我们对比了术前活检病理结果和手术后病理结果,以评价术前病理活检的应用价值。结果 我们收治的45位结直肠癌患者中,有23位被诊断为结肠癌,另外还有22位被诊断为直肠癌。在这23名结肠癌患者中,他们的病变部位可以分为乙状结肠、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几类。我们对这45名患者进行了术前病理活检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我们的诊断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比例为88.89%。我们还将两种诊断方式下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癌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直肠癌在手术前进行的活检病理诊断和手术后进行的病理诊断在组织学类型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当我们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诊断时,术前活检的病理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我们进行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时,我们可以依据术前病理活检的结果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活检 病理诊断 应用
下载PDF
ALT/AST及影像学特征预测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大伟 周振堰 +3 位作者 周长友 张宁平 尚海龙 王一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比值(ALT/AST)及影像学特征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预测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诺模图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7月...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比值(ALT/AST)及影像学特征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预测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诺模图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慈分院诊断为肝癌并以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患者211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139例,验证组72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确定AST/ALT的最佳临界值。在建模组患者中进行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肝癌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通过Harrell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价诺模图对肝癌患者OS的预测能力,校准曲线用于评估预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28.5个月(95%CI:22.1~34.9)和25.1个月(95%CI:19.2~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5,P=0.322)。AST/ALT预测肝癌患者OS的最佳临界值为1.1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4(95%CI:0.604~0.753)。Cox回归分析表明,肿瘤个数(HR=2.080,95%CI:1.245~3.475,P=0.005)、肿瘤包膜(HR=1.771,95%CI:1.128~2.780,P=0.013)、不规则边缘强化(HR=1.884,95%CI:1.190~2.984,P=0.007)和AST/ALT(HR=2.450,95%CI:1.506~3.987,P<0.01)是接受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以上变量构建预测OS的诺模图模型,其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C指数分别为0.733(95%CI:0.650~0.826)和0.770(95%CI:0.688~0.862)。校准曲线显示预后模型对1、2和3年OS的预测曲线与理想参考线之间未见明显偏离。结论基于肿瘤个数、影像学特征及AST/ALT的诺模图对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预后显示了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 预后 诺模图
下载PDF
儿童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及皮损特点分析
18
作者 崔文娟 万明顺 +1 位作者 陈玲境 苗颖颖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耐药性和皮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儿童医院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创面分离的2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苯唑西林(MIC≥4 mg/L)筛选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 目的:探讨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耐药性和皮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儿童医院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创面分离的2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苯唑西林(MIC≥4 mg/L)筛选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临床分布、耐药性及皮损特点进行归纳。结果:共分离出2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脓疱疮121株(40.5%)、皮肤疖痈53株(17.7%)、特应性皮炎26株(8.7%)、湿疹皮炎24株(8.0%),其他均在5%以下。确定为MRSA共76株(25.4%),其中脓疱疮占36.8%;其次是特应性皮炎和皮肤疖痈分别占11.8%和23.7%。在26例特应性皮炎伴皮肤感染患儿中,MRSA和MSSA之间的皮损形态规则和皮损形态不规则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有76株,占25.4%;MRSA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100%,氯洁霉素耐药率74.5%,红霉素耐药率68.4%,复方新诺明耐药率31.6%,四环素耐药率18.4%,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以下。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烷、庆大霉素及替加环素全部敏感。结论: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较高,最常见疾病为脓疱疮、皮肤疖痈和特应性皮炎,其中特应性皮炎中表现为形态规则、界限清楚的皮损更提示MRSA感染,应及早进行分泌物培养,根据结果早期积极治疗,防止导致系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金黄色葡萄球菌 皮肤及软组织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
下载PDF
TNF-α抑制剂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晶 薛晓彤 +2 位作者 朱莉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26-329,共4页
患者,男,45岁。头皮丘疹、结节、脓肿、破溃反复,伴疼痛5年。诊断为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改用阿达木单抗治疗,治疗4个半月后,疼痛显著减轻、结节缩小、炎症缓解、脓液分泌减少/停止。患者继续治疗并随访中... 患者,男,45岁。头皮丘疹、结节、脓肿、破溃反复,伴疼痛5年。诊断为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改用阿达木单抗治疗,治疗4个半月后,疼痛显著减轻、结节缩小、炎症缓解、脓液分泌减少/停止。患者继续治疗并随访中。已有文献报道了应用TNF-α抑制剂治疗PCAS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本例患者及既往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头部解剖性蜂窝织炎 TNF-Α抑制剂 阿达木单抗
下载PDF
骶尾部侧方位弧形切口一期缝合+引流术治疗藏毛窦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古世玲 胡红专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探究骶尾部侧方位弧形切口一期缝合+引流术治疗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60例,其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为对照组时间段,纳入30例患者;选取2023年1月至202... 目的:探究骶尾部侧方位弧形切口一期缝合+引流术治疗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60例,其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为对照组时间段,纳入30例患者;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作为观察组时间段,纳入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骶部藏毛窦切除开放、切除缝合术;观察组给予骶尾部侧方位弧形切口一期缝合+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术后疼痛感持续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长度;并发症发生与复发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76.67%),观察组有效率(96.67%)更高(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感持续时间短、换药次数少、创面愈合时间短、瘢痕长度短(P<0.05)。相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复发率(1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复发率(0.00%)更低(P<0.05)。结论:骶尾部藏毛窦经骶尾部侧方位弧形切口一期缝合+引流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缩减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术后并发症少、复发风险低,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毛窦 骶尾部弧形切口 缝合 引流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