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在葡萄膜炎免疫调节治疗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杨静 钟舒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68-1072,共5页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累及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顽固性致盲性的炎性疾病,它的发生与其各细胞亚群免疫机制失衡相关,巨噬细胞在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起核心作用,能将人体内炎性致病菌有效清除,在应激反应中,巨噬细胞可通...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累及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顽固性致盲性的炎性疾病,它的发生与其各细胞亚群免疫机制失衡相关,巨噬细胞在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起核心作用,能将人体内炎性致病菌有效清除,在应激反应中,巨噬细胞可通过极化参与机体的病原体反应和炎症调节,因此,为了系统地了解巨噬细胞极化平衡在葡萄膜炎的免疫调节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对巨噬细胞的来源认识、机制通路的研究从而将其与葡萄膜炎疾病发生发展相联系,最后针对相关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葡萄膜炎 免疫炎症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并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燕 肖欢 +2 位作者 罗冲 唐雪梅 周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346-2351,共6页
目的 分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患儿并发葡萄膜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纳入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JIA相关性葡萄膜炎(juvenile idiopa... 目的 分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患儿并发葡萄膜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纳入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JIA相关性葡萄膜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associated uveitis, JIA-U)患儿30例,以及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诊断为JIA的患儿36例。分析患儿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影像学诊断结果等临床特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验证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并发葡萄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JIA-U大多为双眼发病(63.3%,19/30),以前葡萄膜炎为主(86.7%,26/30),起病隐匿,大多于JIA确诊后发生(60.0%,18/30),仅30%有眼部不适或视力下降表现。单因素分析显示:少关节型JI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阴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anti-CCP)阴性患儿更易并发JIA-U,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F阴性为JIA-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400,95%CI:1.033~28.227,P=0.046)。结论 JIA-U常双眼发病,前葡萄膜炎最常见,早期一般无明显眼部症状,不易识别。少关节型、RF阴性、anti-CCP抗体阴性是JIA患儿并发JIA-U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性葡萄膜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肠白塞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立洁 战蓉蓉 +1 位作者 刘茜 张晓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2022年10月,中华消化杂志发表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订的《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肠白塞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该共识意见结合国内外研究,对肠道受累的白塞病的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活动度评价和治疗进行了归纳总... 2022年10月,中华消化杂志发表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订的《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肠白塞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该共识意见结合国内外研究,对肠道受累的白塞病的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活动度评价和治疗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医务人员诊治肠白塞病提供了更规范、更全面的依据。本文对该共识意见进行解读,并与2021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提出的《白塞综合征诊疗规范》相对照,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中国肠白塞病共识的理解,提高肠白塞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肠型 诊断 共识解读
下载PDF
免疫学指标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4
作者 王玮 邓文 +2 位作者 毛文义 唐小鹃 李丽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免疫学指标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不明病因的葡萄膜炎患者资料。比较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基线资料、常规生化检验结果... 目的:分析免疫学指标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不明病因的葡萄膜炎患者资料。比较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基线资料、常规生化检验结果,以最终综合诊断为标准,分析免疫学指标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00例不明病因的葡萄膜炎患者,最终诊断感染性葡萄膜炎32例/55眼(感染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68例/114眼(非感染组)。感染组病因占比最高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50.00%),最低为梅毒葡萄膜炎(6.25%);非感染组病因占比最高为特发性葡萄膜炎(51.47%),最低为Fuchs综合征(2.94%);两组基线资料、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检出率分别为87.50%、92.65%,与综合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学指标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的存在较高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诊断 感染性葡萄膜炎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唐凯 郭大东 +3 位作者 张莲 司俊康 杜宇翔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 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EAU组18只和LXT组18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免疫EAU组和LXT组大鼠。观察大鼠生理特征及...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 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EAU组18只和LXT组18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免疫EAU组和LXT组大鼠。观察大鼠生理特征及眼部炎症变化,出现葡萄膜炎症时给予LXT组大鼠龙胆泻肝汤灌胃;免疫后12 d比较各组大鼠眼组织病理学差异;免疫后每隔4 d检测房水蛋白及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变化。结果成功制备了EAU大鼠模型;免疫后5 d大鼠开始出现葡萄膜炎症状,12 d炎症最重。EAU大鼠肛温在1 d、7 d、10 d和12 d高于对照组(P=0.020、0.000、0.015、0.001);免疫后12 d,EAU组房水蛋白浓度为(36.03±3.23)g·L-1,LXT组为(24.67±2.60)g·L-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组织病理学显示EAU组视网膜结构破坏程度明显高于LXT组(P.000)。EAU组免疫后4 d、8 d及12 d白蛋白均低=0于对照组(P=0.045、0.000、0.033),LXT组4 d和8 d白蛋白低于正常(P=0.045、0.005),但12 d时恢复至正常;12 d时EAU组球蛋白明显高于正常(P=0.047),LXT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龙胆泻肝汤能有效减轻EAU大鼠前房炎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保护眼部组织结构,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状态,对EAU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炎症 组织病理学 房水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下载PDF
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全葡萄膜炎 被引量:24
6
作者 马翠萍 金浩丽 +3 位作者 杨培增 吴善宏 陈雪梅 周红颜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用伤寒杆菌内毒素在SD大鼠建立葡萄膜炎模型。【方法】将 2 0 0 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足底部 ,观察眼部临床改变和组织学改变 ,并测定房水中蛋白浓度。【结果】内毒素注射 4h后出现炎症 ,以后炎症加重 ,表现为瞳孔... 【目的】用伤寒杆菌内毒素在SD大鼠建立葡萄膜炎模型。【方法】将 2 0 0 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双足底部 ,观察眼部临床改变和组织学改变 ,并测定房水中蛋白浓度。【结果】内毒素注射 4h后出现炎症 ,以后炎症加重 ,表现为瞳孔缩小、前房明显闪辉、细胞和渗出 ,甚至出现后房积脓 ,于 2 4h发现房水蛋白浓度显著增高 ,虹膜睫状体、视网膜以及脉络膜有大量的白细胞及一定量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结论】伤寒杆菌内毒素在SD大鼠诱导出严重的葡萄膜炎 ,它可作为人类全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脂多糖类 葡萄膜炎 伤寒杆菌内毒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IL-1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 被引量:19
7
作者 梁亮 王红 +2 位作者 彭晓燕 赵萌 周增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IL-17阳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氟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注射于20只Lewis大鼠的右后足底部为实验组,于建模后第7、10、11、12、13、14、21、28天用... 目的研究IL-17阳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氟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注射于20只Lewis大鼠的右后足底部为实验组,于建模后第7、10、11、12、13、14、21、28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前节检查,并根据de Smet的标准对炎症进行分级。用0.3 mL肝素(5 000 U/mL)注射至左心室以抗凝血,然后取眼球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17多克隆抗体在眼组织中的表达,5只正常Lewis大鼠作为对照。结果用IRBP免疫Lewis鼠后第10天,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眼前节炎症表现,免疫后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眼部炎症平均得分为0.4、3.2、1.6和0.2。实验组大鼠眼组织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光感受器细胞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组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部位可见IL-17蛋白表达,而正常组未见IL-17蛋白表达。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眼部组织切片染色的平均得分分别为0.6、4、2、0.4。EAU大鼠眼部炎症表现的严重程度与IL-17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68,P<0.01)。结论IL-17蛋白在Lewis大鼠EAU模型中呈高表达,表明IL-17阳性表达细胞在EAU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自身免疫反应 葡萄膜视网膜炎 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下载PDF
MiR-127-3p靶向MAPK4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魏丽 连红梅 +3 位作者 刘鹏 刘兴华 吴书一 刘萌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5,共10页
[目的]探讨miR-127-3p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通过RT-qPCR检测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及细胞、正常组织及细胞中miR-127-3p与MAPK4mRNA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2000说明书将mimic-NC、miR-127-3pmimic... [目的]探讨miR-127-3p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通过RT-qPCR检测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及细胞、正常组织及细胞中miR-127-3p与MAPK4mRNA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2000说明书将mimic-NC、miR-127-3pmimic、pc-MAPK4质粒分别或联合转染进入SP6.5或OM431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miR-127-3p与MAPK4复染靶向关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印迹法检测AKT/mTOR通路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27-3p表达明显下调(P<0.01),而MAPK4表达明显上调(P<0.01);miR-127-3p与MAPK43′UTR区存在结合位点,miR-127-3p高表达明显抑制了含有野生型MAPK4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1),但对突变型MAPK4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miR-127-3pmimic组SP6.5细胞和OM431细胞增殖均明显下降(P<0.01),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划痕闭合率均明显降低(P<0.01),每视野侵袭细胞数目均明显减少(P<0.01),p-AKT(T308)/AKT、p-mTORr(S473)/mTOR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共转染pc-MAPK4逆转上述变化。[结论]M iR-127-3p通过靶向下调MAPK4来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抑制AKT/mTOR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miR-127-3p MAPK4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miR-26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娜 曹娟 +1 位作者 郁继国 李亚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分析miR26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M23及正常葡萄膜上皮细胞系ARPE-19行RT-PCR实验,检测3种细胞系中miR-26a的相对表达差异;将葡萄膜黑... 目的分析miR26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M23及正常葡萄膜上皮细胞系ARPE-19行RT-PCR实验,检测3种细胞系中miR-26a的相对表达差异;将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分成miR-26a模拟物组和NC组,分别转染miR-26a mimics和对照序列scramble,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和凋亡;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下游蛋白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表达水平。结果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SP6.5中miR-26a相对表达量为0.250±0.029,细胞系M23中为0.350±0.017,正常葡萄膜上皮细胞系ARPE-19中miR-26a相对表达量为1.0,在细胞系SP6.5及M23中miR-26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葡萄膜上皮细胞系ARPE-19中miR-26a的相对表达量(均为P<0.001)。miR-26a模拟物组在培养72 h、96 h、120 h OD450值(0.69±0.09、1.23±0.15、2.12±0.23)均显著低于NC组(1.39±0.11、2.35±0.25、3.53±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iR-26a模拟物组细胞凋亡率(15.60±2.30)%高于NC组(5.00±0.70)%(P<0.01);miR-26a模拟物组划痕愈合率(23.7±2.1)%低于NC组(68.9±5.1)%(P<0.01);侵袭细胞数(45.1±3.9)个低于NC组(115.3±8.9)个(P<0.01)。miR-26a模拟物组EZH2蛋白相对表达量(0.39±0.09)低于NC组(1.0;P<0.01)。结论 miR-26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低表达,过表达miR-26a显著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抑制迁移和侵袭,其可能是通过下调EZH2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6a 葡萄膜黑色素瘤 增殖 凋亡 侵袭 转移 EZH2
下载PDF
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钱丽丽 徐亚茹 +3 位作者 胡芳 官杰 吴艳敏 王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取清洁级纯系健康雌性Lewis大鼠40只随机分为EAU组(32只)和对照组(8只),EAU组用光...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取清洁级纯系健康雌性Lewis大鼠40只随机分为EAU组(32只)和对照组(8只),EAU组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诱导大鼠EAU模型,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造模后视网膜内干扰素(inferferon,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e,IL)-17、IL-6的表达。ELISA法对比分析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EAU模型建立成功;造模后第14天,视网膜损害以外层为主,视网膜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从而导致视网膜内结构紊乱,同时在视网膜的视锥、视杆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i NOS、IL-17、IL-6、IFN-γ表达,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9%、48%、52%、73%。在EAU发病过程中,IL-6于造模后第7天迅速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IL-17于造模后第14天达到最高值,变化趋势与炎症进程一致;IFN-γ在炎症后期仍有升高,于造模后第16天达到最高值;IL-6、IL-17、IFN-γ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 NOS在炎症进程中表达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调节网络共同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17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大鼠
下载PDF
TLR4-MyD88在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虹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上 卢弘 +5 位作者 胡小凤 陈巍 杨培增 Aize Kijlstra 许颖知 王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EIU)虹膜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核因子-κBp65(NF-κB p65)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0、12、24、48、72h,每组10只,0h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均足...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EIU)虹膜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核因子-κBp65(NF-κB p65)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0、12、24、48、72h,每组10只,0h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均足垫部注射霍乱弧菌内毒素脂多糖(LPS)200μg,建立EIU动物模型,每隔2h用裂隙灯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通过铺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虹膜睫状体组织内TLR4、MyD88和NF-κBp65的表达,并对虹膜内TLR4+和MyD88+及NF-κBp65+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注射后24~48h大鼠眼前段的炎症反应达到高峰,72h炎症反应逐渐缓解。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虹膜睫状体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在24~48h达到高峰,与临床反应结果相符。TLR4在模型鼠虹膜睫状体炎复合体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0h组虹膜铺片内无阳性细胞,12h后可见细胞形态大多为类圆形的阳性细胞,48h达高峰,72h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各组阳性细胞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9,P<0.05)。MyD88和NF-κBp65的表达与TLR4的改变趋势相一致(F=54.37,P<0.05;F=85.32,P<0.05)。结论内毒素诱导的EIU虹膜内,TLR4及其下游信号传导分子的表达量发生改变,提示TLR4-MyD88依赖传导途径可能参与了EIU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炎 TLR4 MYD88 NF—κB P65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炎性因子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影 李洋 +3 位作者 毕宏生 滕达 李姣 崔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7-652,共6页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RBP)诱导不同天数后EAU小鼠脾脏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各种炎性因子在EAU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IRBP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在小鼠的尾根部及躯干部均匀注射5个点以免疫B6小鼠44只,免疫后每周3次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小鼠的EAU发病情况,并参照Thurau的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于注射后第30天摘取20只模型小鼠眼球,于瞳孔视神经平面制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第2、5、10、15、20、25、30天取模型小鼠脾脏,提取RNA,逆转录扩增并行凝胶电泳,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叮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等因子的mRNA含量,同时收集相同时间点小鼠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因子的质量浓度。结果IRBP及CFA乳化液免疫B6小鼠后第12天可见轻度葡萄膜炎症,炎症评分为0.5分,炎症反应在免疫后第13~15天最重,评分为1.0分,至第30天炎症明显减轻,评分为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注射后第30天模型鼠眼部反应与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吻合,病理评分为0.5。模型鼠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第5天,小鼠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达到峰值,为(51.85±2.42)ng/L,随着时间的延长开始降低。到第15天时降到最低,为(4.01±0.06)ng/L,但在第25天时再次升高至(25.00±0.94)ng/L,之后逐渐下降,第30天时,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为(6.01±0.21)ng/L,与免疫前的(0.98±0.05)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小鼠免疫前血清中IFN-γ的质量浓度为(1.02±0.09)ng/L,在注射后第5天达到(50.54±0.48)ng/L,于注射后第10天达到峰值,为(73.21±0.12)ng/L,然后逐渐降低。到第30天时,血清中IFN-γ的质量浓度为(5.15±0.18)ng/L,与免疫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注射后模型鼠血清中TNF—α质量浓度升高迅速,免疫后第2天质量浓度较免疫前明显升高,第5天达到峰值,质量浓度为(134.25±0.59)ng/L,但至第15天降到最低。注射后第20天再次升高,达到(60.54±0.62)ng/L,之后又逐渐下降,第30天时和免疫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IL-10在免疫后第5天可以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到第15天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第30天与免疫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脾脏中IL-10、IL-17、TNF-α、IFN-14种炎性因子mRNA表达变化趋势和血清中的变化一致。结论在B6小鼠的EAU中,Th1、Th2、Th17相关炎性因子IFN-γ、TNF—α、IL-10及IL-17具有特征性变化规律,IFN-γ可能与EAU的急性期病理过程相关;IL-17、TNF—α可能与葡萄膜炎的慢性化、复发性有关;IL-10可缓解EAU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 免疫 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辅助T细胞 炎性因子 白细胞介素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C57BL 6小鼠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燕利 杨炜 +2 位作者 练海东 张晖 李彩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drome,VK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4/2012-04在我院就诊的20例39眼VK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眼部表现、全身症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drome,VK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4/2012-04在我院就诊的20例39眼VK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眼部表现、全身症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ghy,FFA)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20例39眼均为初发患者,19例双眼发病,1例单眼发病。发病前有前驱症状者14例(70%),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就诊时有眼外症状和体征者16例(80%),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听力障碍、脱发和白癜风。FFA检查表现为斑驳状高荧光、视盘色染和多湖样荧光积存。所有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9~12mo。20例患者的视力均显著提高。随访3mo后,3例复发。结论:前驱症状、临床病程、眼外表现及FFA等有助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诊断,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控制炎症,改善视力。但有复发倾向,严密观察,应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炎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金银花提取物对LPS诱导的急性前部葡萄膜炎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康宁 宋志领 +2 位作者 贾利龙 楚妙 熊朝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8-983,共6页
目的:探讨金银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前部葡萄膜炎(AAU)小鼠的抗炎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每组10只。低、中和高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小鼠灌胃给予... 目的:探讨金银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前部葡萄膜炎(AAU)小鼠的抗炎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每组10只。低、中和高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小鼠灌胃给予250、500和750 mg·kg^(-1)金银花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5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玻璃体腔内注射125 mg·L^(-1)LPS建立小鼠AAU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眼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眼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眼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眼组织结构完整,无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视网膜水肿,葡萄膜组织中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小鼠葡萄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不同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眼组织中TLR4及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IL-6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小鼠眼组织中TLR4及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IL-6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比较,中和高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小鼠眼组织中TLR4及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IL-6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中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比较,高剂量金银花提取物组小鼠眼组织中TLR4及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IL-6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金银花提取物可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下调炎症细胞表达,减轻AAU小鼠的眼部组织炎症反应,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提取物 急性前部葡萄膜炎 脂多糖 小鼠
下载PDF
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建军 边立冬 +5 位作者 张宏霞 魏学忠 张玲 周特红 李会玲 陆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和复发情况,为规范化前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8例急性前葡萄膜炎病例给予局部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及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点眼,部分重症患者采用局部结膜下注射地... 目的:探讨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和复发情况,为规范化前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8例急性前葡萄膜炎病例给予局部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及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点眼,部分重症患者采用局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3mg(0.6mL),1次/d,连用7d,对于伴有明确全身疾病病因者,加用口服激素冲击治疗3d,记录患者视力、眼压、前房反应、并发症情况,并随访1a,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于3d后症状体征缓解,1wk视力恢复,未发生眼局部严重并发症及全身并发症,6mo内无1例复发,1a内复发患者数为2例,复发率为4%。结论:绝大部分急性前葡萄膜炎单纯进行局部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全身激素治疗仅适用于有明确全身病病因患者且病变处于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葡萄膜炎 激素 局部治疗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复发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龚晋 王平 +3 位作者 覃光海 杨庆国 赵婷 王琳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7-630,共4页
背景 葡萄膜炎的反复发作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预测诱发葡萄膜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葡萄膜炎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 背景 葡萄膜炎的反复发作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预测诱发葡萄膜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葡萄膜炎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确诊的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资料和病变复发情况进行追踪随访,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复发率,绘制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患者的复发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葡萄膜炎患者825例,随访1 ~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随访期间149例患者复发,占18.1%;本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 ~38个月,1、2、3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3%、82.8%和80.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免疫抑制剂停药(X1)(β=0.940,Wald χ^2=12.018,P=0.001)、口服糖皮质激素停药(X2)(β=1.334,Wald χ^2=18.450,P<0.001)、感冒(X3)(β=0.642,Wald χ^2=11.988,P=0.001)、工作学习紧张(X4)(β=0.285,Wald χ^2=4.925,P=0.026)、烟酒过度(X5)(β=0.541,Wald χ^2 =4.718,P=0.030)是葡萄膜炎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葡萄膜炎患者复发风险函数模型为:h(t)=h0exp(2.559 X1+3.797 X2+1.901X3+1.331 X4+1.719 X5). 结论 葡萄膜炎患者复发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规范化用药、改变不良生活和工作习惯可避免葡萄膜炎复发,针对可控因素进行干预是预防葡萄膜炎复发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复发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预测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初发原田氏病早期诊断与治疗18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欧阳小平 包贵生 +2 位作者 姜利斌 付涛 王琰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302-1303,共2页
关键词 早期诊断 原田氏病 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治疗 初发 视力恢复 眼后节 脉络膜 眼前节
下载PDF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氯替泼诺治疗前葡萄膜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芃 刘李平 +2 位作者 练海东 郭月英 曹小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648-1649,共2页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氯替泼诺在治疗前葡萄膜炎中的抗炎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于2008-02/2010-10就诊的前葡萄膜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B组采用氯替泼诺眼液,C组采用妥布霉...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氯替泼诺在治疗前葡萄膜炎中的抗炎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于2008-02/2010-10就诊的前葡萄膜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B组采用氯替泼诺眼液,C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氯替泼诺眼液,连续随访6wk,观察炎症消退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炎症反应消退快、病程短,但少数患者出现药物性高眼压;B组炎症反应消退较慢,无药物性高眼压现象;C组炎症反应消退快、病程短,无高眼压现象。结论:对前部葡萄膜炎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联合两种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能快速控制炎症、缩短病程、安全有效地预防或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 氯替泼诺 前葡萄膜炎
下载PDF
miR-138-5p靶向TCF4调节眼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丽 连红梅 +3 位作者 刘鹏 刘兴华 吴书一 刘萌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7-893,共7页
目的探讨miR-138-5p与转录因子4(TCF4)对眼葡萄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miR-138-5p mimic和pcDNA-TCF4分别或共转染MuM-2B细胞,构建小鼠体内移植瘤模型。RT-qPCR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38-3p... 目的探讨miR-138-5p与转录因子4(TCF4)对眼葡萄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miR-138-5p mimic和pcDNA-TCF4分别或共转染MuM-2B细胞,构建小鼠体内移植瘤模型。RT-qPCR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38-3p和TCF4靶向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靶向关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TCF4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Ki67、VEGF、Vimenti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miR-138-5p和TCF4均升高(P<0.05),且miR-138-5p和TCF4是靶向关系。miR-138-5p过表达通过靶向TCF4抑制MuM-2B细胞增殖和侵袭力并下调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上调N-cadherin蛋白表达量(P<0.05)。在体内移植瘤中,miR-138-5p过表达减轻肿瘤重量(P<0.05),miR-138-5p过表达下调Ki67、VEGF、Vimentin在肿瘤组织中阳性细胞率(P<0.05)。结论miR-138-5p过表达可下调TCF4水平,进而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增殖、侵袭及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8-5p 转录因子4 MuM-2B细胞 克隆形成 细胞侵袭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淋巴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符敏 吴伟 +3 位作者 陆晓和 徐小平 陈晓虹 海慧巧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新西兰兔模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新西兰兔模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作为动物模型,用20 g·L^(-1)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静脉注射和玻璃体内注射法建立EAU模型,并观察模型眼炎症反应及PBMC T淋巴细胞亚群特征。结果 CD4+T细胞在EAU兔的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增加,且随时间的进展呈进行性增加,并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相同的趋势可见于CD4+/CD8+T细胞比例。此外,Treg细胞趋势与CD4+T细胞及CD4+T/CD8+T细胞比例相反,与炎症反应呈负相关。结论 CD4+T细胞的优势性选择性克隆增殖及Treg细胞的降低有可能引发免疫功能紊乱并导致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应答失去有效的负性调控,导致EAU的发生及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调节性T细胞 T细胞亚群 自身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