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树脂联合iRoot BP Plus治疗上颌前磨牙继发性牙根纵裂1例
1
作者 韩富蓉 范伟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26-729,共4页
继发性牙根纵裂是导致根管治疗后患牙被拔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根管治疗后继发性牙根纵裂患牙的保存率,本病例首次报告了1例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继发性牙根纵裂的患者,通过意向性再植术,采用复合树脂联合生物陶瓷充填材料iRoot BP Plu... 继发性牙根纵裂是导致根管治疗后患牙被拔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根管治疗后继发性牙根纵裂患牙的保存率,本病例首次报告了1例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继发性牙根纵裂的患者,通过意向性再植术,采用复合树脂联合生物陶瓷充填材料iRoot BP Plus分层充填修复裂纹,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该病例的治疗方法为牙根纵裂患牙的保留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纵裂 复合树脂 iRoot BP Plus 意向性再植术
下载PDF
两种镍钛系统根管预备后发生牙根微裂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晨 梁宇红 高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目的:比较Hy Flex CM和Pro Taper Universal两种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后,根尖区牙根微裂的发生率。方法:收集60颗完整的离体下颌切牙,使用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进行包埋,暴露根尖区3 mm。随机分成3组(n=20),对照组不进行根管预备,两个... 目的:比较Hy Flex CM和Pro Taper Universal两种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后,根尖区牙根微裂的发生率。方法:收集60颗完整的离体下颌切牙,使用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模材料进行包埋,暴露根尖区3 mm。随机分成3组(n=20),对照组不进行根管预备,两个实验组分别使用Hy Flex CM和Pro Taper Universal镍钛器械预备根管至#40/0.06。根管预备后,在距根尖孔1 mm、2 mm、3 mm处进行水平切盘,利用立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牙根不同横截面牙根微裂的产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未观察到牙根裂的产生,Hy Flex CM实验组牙根微裂的发生率为5%(1/20),Pro Taper Universal实验组为85%(17/20),两实验组间牙根裂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Hy Flex CM镍钛系统进行根管预备产生根尖部牙根微裂的风险明显低于Pro Taper Univer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制备 牙根微裂 体外研究
下载PDF
2种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梁聪 顾新华 张雄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和FujiⅡ树脂加强型复合玻璃离子充填楔状缺损的存留率。方法选择楔状缺损患者200例479颗牙,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充填治疗,其中FujiⅡ组105例患者246颗牙,纳米树脂组95例患者233颗牙,充填后2年复查。结果共回访... 目的探讨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和FujiⅡ树脂加强型复合玻璃离子充填楔状缺损的存留率。方法选择楔状缺损患者200例479颗牙,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充填治疗,其中FujiⅡ组105例患者246颗牙,纳米树脂组95例患者233颗牙,充填后2年复查。结果共回访183例患者,共446颗牙。FujiⅡ组充填总失败率、完全脱落率及出现牙髓症状率均显著小于纳米树脂组(P<0.05);FujiⅡ组边缘密合度破坏率显著大于纳米树脂组(P<0.05)。结论在修复楔状缺损中,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更适合美观要求较高,刷牙习惯较差的患者,FujiⅡ树脂加强型复合玻璃离子在保护牙髓上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树脂加强型复合玻璃离子 纳米树脂 临床评价
下载PDF
3种方法修复深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彭华光 刘亭彦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24-125,共2页
目的确定疗效较理想的修复深型楔状缺损的材料和方法。方法150例患者的486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GCFujiⅡ型玻璃离子、DyractAP复合体和夹层技术修复深型楔状缺损,修复后1、2年复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修复后1、2年成功率分别为:GCF... 目的确定疗效较理想的修复深型楔状缺损的材料和方法。方法150例患者的486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GCFujiⅡ型玻璃离子、DyractAP复合体和夹层技术修复深型楔状缺损,修复后1、2年复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修复后1、2年成功率分别为:GCFujiⅡ型玻璃离子组85.52%、75.81%,Dyract复合体组91.61%、86.26%;夹层技术组94.12%、89.51%。术后1年夹层技术组成功率高于GCFujiⅡ型玻璃离子组,2年夹层技术组和Dyract复合体组成功率均高于GCFujiⅡ型玻璃离子组(P<0.05)。结论夹层技术、DyractAP复合体用于楔状缺损修复较GCFujiⅡ型玻璃离子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玻璃离子 Dymct AP复合体 夹层技术 修复
下载PDF
可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楔状缺损的体外微渗漏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晨 吴友农 吴红霞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研究可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楔状缺损离体牙模型的边缘微渗漏情况。方法 选择因正畸拔除的上颌前磨牙2 4个,于颊侧颈部釉牙骨质界处备V型洞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Aelieteflo可流动复合树脂,DyractAP复合体,GICTYPEII化学固化玻璃... 目的 研究可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楔状缺损离体牙模型的边缘微渗漏情况。方法 选择因正畸拔除的上颌前磨牙2 4个,于颊侧颈部釉牙骨质界处备V型洞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Aelieteflo可流动复合树脂,DyractAP复合体,GICTYPEII化学固化玻璃离子进行充填。经力循环、热循环后,2 %亚甲基蓝染色2 4h ,将每个牙齿自颊舌向沿长轴连续切3片。体视显微镜放大4 0倍观察充填体边缘染液渗漏情况。结果 3组间充填体微渗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1) ,以Aelieteflo材料的边缘微渗率最低(P <0 .0 5 )。3组牙合侧壁与龈侧壁微渗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2 6 3)。结论 可流动复合树脂用于楔状缺损充填可以获得较好的边缘封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流动复合树脂 楔状缺损 微渗漏
下载PDF
年轻恒前牙冠折露髓部分活髓切断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耀国 朱玲 曹灵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411-412,共2页
目的观察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40例45颗因外伤引起的儿童恒前牙冠折露髓的病例应用部分活髓切断术进行治疗,并定期观察。结果应用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前牙冠折露髓,其成功... 目的观察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40例45颗因外伤引起的儿童恒前牙冠折露髓的病例应用部分活髓切断术进行治疗,并定期观察。结果应用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前牙冠折露髓,其成功率可达88.9%。结论部分活髓切断术是治疗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的有效方法,露髓孔的大小及露髓时间的长短对疗效的影响并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活髓切断术 年轻恒前牙 冠折
下载PDF
后牙折裂发病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魏婷 唐卫容 +2 位作者 吴友农 汪婷婷 颜雯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后牙折裂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江苏省口腔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牙体牙髓病科记载完整的、临床结合X线片检查确诊为牙折的后牙折裂病例,进行有关指标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252例患者(男130例,女122例)共252颗牙齿... 目的初步分析后牙折裂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江苏省口腔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牙体牙髓病科记载完整的、临床结合X线片检查确诊为牙折的后牙折裂病例,进行有关指标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252例患者(男130例,女122例)共252颗牙齿(前磨牙57颗,磨牙195颗)。从年龄段看,18~44岁、45~59岁、>60岁分别为:82、90、80例。从折裂牙位看,上颌第一磨牙折裂最多(88/252),下颌第一前磨牙最少(2/252);从折裂类型看,冠折、根折及冠根折分别为89、19和144例;从诱因看,明确有咬硬物史的136例(53.97%)最多,可疑89例(35.32%)次之,否认咬硬物史者27例(10.71%)最少;从牙髓治疗状况看,活髓牙多于无髓牙多于死髓牙(P<0.05)。结论磨牙和活髓牙所占比例高,折裂多牵扯牙冠,牙折与咬硬物有关。尚未看出性别、年龄与牙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 折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根纵裂牙53颗的诊断和病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倜 白建文 陈延梅 《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分析 5 3颗牙根纵裂牙的诊断和病因。方法 对 5 3颗患牙的病史、临床检查、X线片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3颗患牙以下颌第一磨牙居多 ,患牙均有不同程度的牙合面磨耗和形态的改变 ,X线片有异常表现。结论 创伤性牙合力... 目的 分析 5 3颗牙根纵裂牙的诊断和病因。方法 对 5 3颗患牙的病史、临床检查、X线片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3颗患牙以下颌第一磨牙居多 ,患牙均有不同程度的牙合面磨耗和形态的改变 ,X线片有异常表现。结论 创伤性牙合力、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长期不良的咀嚼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纵裂 诊断 病因
下载PDF
前牙冠折体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娟 吴友农 +1 位作者 葛兵 高云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建立前牙冠折的体外模型,进行断冠再接的相关研究。方法离体上颌中切牙60颗,自凝塑料包埋牙齿,暴露切1/3牙冠;试件固定在万能试验机上,将铲形刀具垂直于牙的唇面,牙冠中、切1/3界线,以10kN为最大负荷,1mm/min的速度,持续加载至折断... 目的建立前牙冠折的体外模型,进行断冠再接的相关研究。方法离体上颌中切牙60颗,自凝塑料包埋牙齿,暴露切1/3牙冠;试件固定在万能试验机上,将铲形刀具垂直于牙的唇面,牙冠中、切1/3界线,以10kN为最大负荷,1mm/min的速度,持续加载至折断。记录折裂时的力值;折裂片为1块者视为模型建立"成功"。结果在平均值为855.94N的力作用下,60颗上颌中切牙,成功建立了43(71.67%)颗冠折模型。结论成功建立了冠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折 模型
下载PDF
老年人唾液与牙颈部楔状缺损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南雁 姜毅 东智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调查老年人唾液流速、pH值及缓冲力的变化与牙齿颈部楔状缺损的关系。 方法 :选 84名老年人 ,采用Smith牙齿磨损指数分度检查全口牙齿颈楔状缺损 ,并据缺损程度分组 ;检测新鲜刺激唾液的流速、pH值及缓冲力。结果 :牙齿颈部楔状... 目的 :调查老年人唾液流速、pH值及缓冲力的变化与牙齿颈部楔状缺损的关系。 方法 :选 84名老年人 ,采用Smith牙齿磨损指数分度检查全口牙齿颈楔状缺损 ,并据缺损程度分组 ;检测新鲜刺激唾液的流速、pH值及缓冲力。结果 :牙齿颈部楔状缺损程度不同组间与唾液流速、pH值及缓冲无差异。 结论 :牙颈部楔状缺损与唾液流速、pH及缓冲力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唾液 老年人 病理
下载PDF
Dyract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晓松 杨捷音 王聪 《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 观察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5 0例患者 2 0 0个楔状缺损在同一环境分别使用Dyract复合体和光固化树脂修复 ,经 1年的临床观察 ,评定疗效。结果 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 ,疗效满意 ,成功率达94 % ,优于... 目的 观察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5 0例患者 2 0 0个楔状缺损在同一环境分别使用Dyract复合体和光固化树脂修复 ,经 1年的临床观察 ,评定疗效。结果 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 ,疗效满意 ,成功率达94 % ,优于光固化树脂修复。结论 Dyract复合体具有多种优良理化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RACT复合体 楔状缺损 修复
下载PDF
3种方法治疗活髓隐裂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洁 宋冬生 桂冠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701-702,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牙隐裂保存活髓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38颗活髓隐裂牙,常规调后,分3组:直接树脂充填修复组失败率半年为7.89%,1年为40%,2年为47.62%;贵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失败率半年为0,1年为2.08%,2年为2.86%;镍铬合金铸造全冠修复,... 目的探讨早期牙隐裂保存活髓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38颗活髓隐裂牙,常规调后,分3组:直接树脂充填修复组失败率半年为7.89%,1年为40%,2年为47.62%;贵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失败率半年为0,1年为2.08%,2年为2.86%;镍铬合金铸造全冠修复,失败率半年为0,1年为0,2年为3.33%。结果全冠修复的2组患牙远期疗效明显好于直接树脂充填组;而贵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与镍铬合金铸造全冠修复之间的疗效差异不大。结论对早期牙隐裂采用全冠直接修复的方法可以达到保留天然牙、保留活髓,以及保持其生理功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充填 贵金属烤瓷全冠 镍铬合金铸造全冠
下载PDF
外伤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强 沈兴华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外伤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复位固定治疗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39颗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设定为治疗组,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①嵌入深度≤2 mm时,采用复位至原咬合位固定;②嵌入深度>2 mm,牙槽窝多发骨折,患牙明显... 目的研究外伤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复位固定治疗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39颗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设定为治疗组,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①嵌入深度≤2 mm时,采用复位至原咬合位固定;②嵌入深度>2 mm,牙槽窝多发骨折,患牙明显松动时,采用原位固定;③嵌入深度>2 mm,被锁接在牙槽骨中,不松动,牙合向复位1 mm后固定。41颗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采用原位固定、观察,设为对照组。观察患牙及活髓的保留率。结果经过1年半的临床观察,采用不同方式复位后固定的治疗组保留患牙成功率约87.18%,活髓率约43.59%。而对照组的保留患牙成功率约58.54%,活髓率约24.39%。治疗组保留患牙、保留活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伤后牙齿不同的嵌入深度和周围牙槽骨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方式的复位和固定,可以更有效地保留患牙,保留活髓,是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性脱位 年轻恒前牙 复位 固定
下载PDF
外伤牙73颗的口腔多学科综合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翔 陈辉 蔡颖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334-335,共2页
目的观察外伤牙齿的口腔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对32例外伤患者的73颗外伤牙进行固定、牙髓护理、牙髓治疗、修复治疗。结果32例外伤患者经3个月的正畸方法固定等口腔综合治疗后,68颗外伤牙得以保留,牙齿稳固,无明显叩痛,同时牙齿排列整齐。... 目的观察外伤牙齿的口腔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对32例外伤患者的73颗外伤牙进行固定、牙髓护理、牙髓治疗、修复治疗。结果32例外伤患者经3个月的正畸方法固定等口腔综合治疗后,68颗外伤牙得以保留,牙齿稳固,无明显叩痛,同时牙齿排列整齐。经1年的追踪观察,有9颗牙齿发生根吸收,11颗有根尖囊肿,31颗有程度不同的根骨黏连。结论外伤牙齿的口腔多学科综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外伤 固定 治疗
下载PDF
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及评价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彦彬 李春年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观察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牙根纵裂的明确诊断和预后评价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门诊根据主诉、临床症状及临床检查、X线片判定为牙根纵裂患者70例,根据患者的需求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CBCT检查,排除牙... 目的观察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牙根纵裂的明确诊断和预后评价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门诊根据主诉、临床症状及临床检查、X线片判定为牙根纵裂患者70例,根据患者的需求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CBCT检查,排除牙根纵裂2例,实际入围病例68例,对符合条件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典型病例进行汇报。结果牙根纵裂因为发生的位置深,容易误诊漏诊,CBCT可以从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三个维度上对患牙进行观察,图像质量好,分辨率高,为牙根纵裂的诊断提供精准的信息和结论。结论 CBCT作为一种口腔影像学技术,能够多角度观测牙根纵裂的患牙,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倡导对不能明确诊断的牙根纵裂病例,通过CBCT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牙根纵裂 诊断 评价
下载PDF
后牙纵折保存治疗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洲 盛晓文 蔡成刚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探讨后牙纵折保存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对60颗纵折后牙立即复位环扎固定,经降颌,完善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对就诊时间、根管治疗期间临时冠保护进行分析。结果54例成功,6例失败拔除,成功率为90%。治疗成功率与就诊时间、根管治疗期... 目的探讨后牙纵折保存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对60颗纵折后牙立即复位环扎固定,经降颌,完善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对就诊时间、根管治疗期间临时冠保护进行分析。结果54例成功,6例失败拔除,成功率为90%。治疗成功率与就诊时间、根管治疗期间临时冠保护有关。结论纵折后牙经早期固定,完善根管治疗可有效保存,并发挥正常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纵折 环扎 根管治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建立带桩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连克乾 王安训 +2 位作者 陈应明 胡玲玲 李雪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2期151-153,共3页
背景:磨牙残冠修复时通常情况下残留的牙体较少,且修复后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牙齿的应力分布能够直接影响修修复后效果,有限元法逐渐被应用到义齿的应力分析中。目的:建立带桩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提高复杂牙齿的... 背景:磨牙残冠修复时通常情况下残留的牙体较少,且修复后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牙齿的应力分布能够直接影响修修复后效果,有限元法逐渐被应用到义齿的应力分析中。目的:建立带桩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提高复杂牙齿的建模水平及分析修复方式的应力分布特点提供实验数据。设计:重复观察测量。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与放射科,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固体力学系,光华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材料:实验于2003-11/2004-12在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应用力学系完成。选取离体的形态正常的人右下颌第一磨牙6颗,东芝Xpress/SX螺旋CT机,图像合成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方法:从6颗离体的形态正常的人右下颌第一磨牙中,选取密合度最好且形态接近临床要求的1颗进行根管治疗,制作制锁式的带桩嵌体修复体。利用螺旋CT分别对修复前牙体、修复后戴入主根管的带桩嵌体的残冠、戴入二带桩制锁式嵌体的残冠进行断层扫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残缺牙体、金属部分的三维数字模型,二者黏结形成修复后的整个牙体模型。为了更好的模拟天然牙在实际中的边界条件,将牙槽骨考虑在内。利用ANSYS软件中的Mesh命令,直接对模型进行智能网格划分。主要观察指标:修复前剩余牙体、修复后带桩嵌体、修复后的牙槽骨和牙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结果。结果:通过计算机建立了修复前剩余牙体、修复后带桩嵌体、牙槽骨和牙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网格自动划分,共有117720个单元,20988个节点,建成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结论: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与三维有限元法相结合,可以建立复杂的牙模型,且能真实地模拟实际情况,使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牙应力分析 三维 有限元 根管充填 牙修复体 下颌骨
下载PDF
含磷酸酯的自酸蚀粘接剂与牙釉质间的化学吸附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燕青 陈冉冉 傅柏平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505-508,共4页
目的研究含磷酸酯的自酸蚀粘接剂与天然牙釉质间的化学吸附。方法将成品自酸蚀粘接剂XenoⅢ与牙釉质粉末室温下反应48h后过滤分离滤液和不溶物,反复冲洗并干燥不溶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干燥所得不溶物、牙釉质粉末和Xen... 目的研究含磷酸酯的自酸蚀粘接剂与天然牙釉质间的化学吸附。方法将成品自酸蚀粘接剂XenoⅢ与牙釉质粉末室温下反应48h后过滤分离滤液和不溶物,反复冲洗并干燥不溶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干燥所得不溶物、牙釉质粉末和XenoⅢ进行定性分析,并做差谱。用磷的核磁共振谱(31PNMR)分别对XenoⅢ、XenoⅢ与牙釉质的混合反应产物、过滤分离后的滤液和不溶物进行检测。结果不溶物的FTIR图谱中出现牙釉质和XenoⅢ的特征谱带,与牙釉质差减后,XenoⅢ的特征谱带依然存在,且在代表磷酸盐的谱峰区段1200cm-1~800cm-1内峰位有明显的变化。混合反应产物的31PNMR较预处理剂的谱峰有所左移,且滤液和不溶物的31PNMR在峰型、峰位和峰数上均有较大差异。结论含磷酸酯的自酸蚀粘接剂不仅可使牙釉质表面脱钙,还能化学吸附于牙釉质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 牙釉质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磷的核磁共振谱 化学吸附
下载PDF
不同处理条件对脱位牙牙周膜形态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海礁 高洁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处理的脱位牙牙周膜形态特点。方法取临床拔除的牙根已发育完成的前磨牙,分别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放置1、2、4 h后,再以生理盐水或Hank′s平衡盐溶液(HBSS)浸泡处理0.5 h,制成扫描电镜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和比较牙颈部...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处理的脱位牙牙周膜形态特点。方法取临床拔除的牙根已发育完成的前磨牙,分别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放置1、2、4 h后,再以生理盐水或Hank′s平衡盐溶液(HBSS)浸泡处理0.5 h,制成扫描电镜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和比较牙颈部牙根表面牙周膜的形态特点。结果脱位牙牙周膜表面形态随着干燥放置时间的增加其受损程度逐渐加重,经过保存液的处理,其牙周膜表面细胞和纤维的形态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HBSS处理组比生理盐水处理组牙周膜的形态恢复略好。结论干燥放置的脱位牙在HBSS中浸泡,其牙周膜表面的细胞形态、胶原纤维的排列都优于生理盐水,这两种保存液都对干燥放置的脱位牙牙周膜的形态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保存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应用超声波去除根管内堵塞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世江 高学军 王青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 评价超声波去除根管内堵塞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OdontosonM超声波治疗仪对2 2 1例患者2 32颗牙行根管内堵塞物取出术。结果 2 2 0颗患牙根管内堵塞物成功取出,成功率为94. 83% ,失败12颗牙,占5 . 71%。结论 应用超声波去... 目的 评价超声波去除根管内堵塞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OdontosonM超声波治疗仪对2 2 1例患者2 32颗牙行根管内堵塞物取出术。结果 2 2 0颗患牙根管内堵塞物成功取出,成功率为94. 83% ,失败12颗牙,占5 . 71%。结论 应用超声波去除根管内堵塞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根管 堵塞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