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2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816各部及各科疾病的X线诊断与疗法
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8期189-190,共2页
9930990 胸廓 X 线影像的同一性[俄,英摘]/-1998,(2).-9~13 友谊医9930991 胸腺照射和 IL-2/G-CSF 对外周血天然杀伤(NK)细胞的动员[日]/藤木博//Biotherapy.-1998,12(5).-851~852
关键词 放射线诊断 友谊 同一性 外周血 计算机体层摄影 胸腺 胸廓 有用性 影像 便秘
下载PDF
R817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2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8期190-191,共2页
9931011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评估法乐氏四联症儿童心肌状态[俄,英摘]/-1998,(2).-19~27 友谊医9931012 美克尔憩室的去向:<sup>99m</sup>Tc 闪烁摄影的假阳性?3例[日]/大泽义弘//日儿外会志.-1998,34(3).-578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 法乐氏四联症 计算机体层摄影 美克尔憩室 正电子发射 心肌 假阳性 闪烁 友谊 肾实质
下载PDF
胸部CT图像质量评价与辐射剂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铁 李艳艳 +1 位作者 李鹏 王健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9-23,38,共6页
目的:归纳和分析影响胸部CT图像质量的因素,进一步对照分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有无差异,以论证胸部CT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50例胸部CT查体的患者,A组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自动调节;B组为低剂量组,... 目的:归纳和分析影响胸部CT图像质量的因素,进一步对照分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有无差异,以论证胸部CT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50例胸部CT查体的患者,A组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自动调节;B组为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管电流自动调节。参照胸部CT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对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图像质量进一步作出主观评价。对辐射剂量、信噪比等客观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与主观评价相比较。结果:主、客观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辐射剂量与B组辐射剂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因素、设备的因素以及操作者的因素,胸部CT采用100kV低剂量检查可以作为常规扫描方案,获得的图像可以满足影像诊断的要求,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计算机X线摄影 体层成像 图像质量 低剂量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三低”冠状动脉CTA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研究
4
作者 刘铁 程悦 +2 位作者 于静 张晓东 沈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0-194,20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影像后处理的“三低”(低剂量对比剂、对比剂低流率及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CCTA)技术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纳入疑似冠心病病人60例,平均年龄(56.3±3.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行“三低”CCTA...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影像后处理的“三低”(低剂量对比剂、对比剂低流率及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CCTA)技术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纳入疑似冠心病病人60例,平均年龄(56.3±3.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行“三低”CCTA检查的研究组(30例)和行常规CCTA检查的对照组(30例)。根据Likert分级评分法对冠状动脉主支血管[包括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进行影像质量主观评分。测量升主动脉(AA)、LM、LAD中段(mLAD)、LCX近端(pLCX)、RCA中段(mRCA)、右冠状动脉远段(dRCA)管腔及邻近脂肪CT值和噪声(SD)值,以及右心室(RV)及右侧心膈角区脂肪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影像质量主观评分和评价指标,以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2组间LM、LAD、LCX、RCA影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AA、LM、mLAD、pLCX、mRCA、dRCA管腔CT值分别提高了32.5%、8.6%、11.7%、11.2%、9.2%和2.1%;2组RV的CT值、SNR、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AI影像后处理的“三低”CCTA可保证冠状动脉影像质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用于冠心病筛查具有很好的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 影像质量
下载PDF
术前磁共振成像对肝癌患者射频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李伟 曹丽君 +3 位作者 吴斌 王倩 孟亮亮 潘亮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射频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07至2019-07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经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术前一周内均行MRI增强检查,随访3年内复发情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射频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07至2019-07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经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术前一周内均行MRI增强检查,随访3年内复发情况,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MR征象,并采用COX回归分析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值预测肝癌患者射频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随访3年中,复发19例(23.75%),未复发61例(76.25%)。两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甲胎蛋白(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边缘(P=0.019)、肿瘤内脂质(P=0.013)、瘤周强化(P=0.049)、肿瘤包膜(P=0.003)、肿瘤与大血管间距(P=0.035)有统计学差异。COX多因素分析,肿瘤边缘(HR=3.049,95%CI:1.131~8.218)、肿瘤脂质(HR=0.264,95%CI:0.095~0.740)及肿瘤包膜(HR=0.305,95%CI:0.107~0.866)是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肿瘤边缘、肿瘤包膜及肿瘤内脂质联合诊断肝癌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4.21%、73.77%;预测复发的效能高于单用肿瘤边缘、肿瘤包膜及肿瘤内脂质。结论术前MRI征象对肝癌射频术后复发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磁共振成像 射频消融 复发
下载PDF
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6
作者 王娟 朱虹全 +1 位作者 李元昊 朱文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RDD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男12例,女5例,年龄12~71岁。结果:病变位于头颈部9例,胸部6例,腹部1例及下肢1例。研究发现部分RD... 目的:分析总结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RDD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男12例,女5例,年龄12~71岁。结果:病变位于头颈部9例,胸部6例,腹部1例及下肢1例。研究发现部分RDD的发病与IgG4等免疫相关疾病或淋巴瘤密切相关。影像表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信号,无坏死及囊变,中度弥散受限及18F-FDG高摄取,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及非中枢神经系统RDD影像表现有所不同。另外发现3例罕见病例:颅内外非沟通性RDD,全身广泛性腺体及淋巴结受累的混合型RDD,及MR表现类似“肝细胞癌”的肝脏RDD。结论:RDD发病部位广泛且影像表现多样,了解其共同特点及不同之处,有助于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医用直线加速器非标准束流状态下对剂量学输出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梁文杰 罗庭军 《医疗装备》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非标准束流状态对医用直线加速器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以Elekta Precise医用直线加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维修模式调整6 MV束流的伺服参数,模拟常规参数的变化特性,获得4种非标准束流状态(以上参数不稳定致使设备报对应联锁,... 目的探讨非标准束流状态对医用直线加速器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以Elekta Precise医用直线加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维修模式调整6 MV束流的伺服参数,模拟常规参数的变化特性,获得4种非标准束流状态(以上参数不稳定致使设备报对应联锁,但复位后设备可继续出束),包括剂量率、2R Err(y方向的均整度与对称性报错值)、2T Err(x方向的均整度与对称性报错值)、Hump Err(峰值报错值)联锁。采用UNIDOS剂量仪、MatriXX二维矩阵及ArcCheck三维剂量验证设备分别测量不同非标准束流状态下的绝对剂量、能量辐射品质、均整度与对称性、调强剂量验证γ通过率等剂量学参数,并与标准束流状态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非标准束流状态下,除2R Err联锁的剂量学参数与标准束流状态保持一致外,其他非标准束流状态的剂量学参数均与标准束流状态有明显差异。结论医用直线加速器偶尔报2R Err联锁不影响设备的剂量学参数及临床应用,但剂量率不稳、2T Err及Hump Err联锁会影响设备的剂量学参数,需及时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直线加速器 非标准 束流状态 剂量学
下载PDF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王智勇 毕虹宇 +1 位作者 王博宇 包博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3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并观...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3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并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症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口干、疼痛、进食困难及吞咽困难等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6%高于对照组的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9,P<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症状,减少肿瘤转移和复发率,全面提高治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头颈部 肿瘤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推导的右心室与左心室直径比对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9
作者 马国贤 陈恒 秦程军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TPA)推导的右心室(RV)与左心室(LV)直径比,对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及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至2023-04在武警贵州总队医院接受利伐他班预防急性静脉血栓的211例APE患者的电子医疗...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TPA)推导的右心室(RV)与左心室(LV)直径比,对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及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至2023-04在武警贵州总队医院接受利伐他班预防急性静脉血栓的211例APE患者的电子医疗记录。根据简化版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肌钙蛋白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患者分为低危(n=69)、中低危(n=74)、中高危(n=68)。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RV收缩功能障碍(RVD),由影像科专家在CTPA图像上垂直于心脏长轴的单次横向扫描中测量RV和LV直径。随访90 d内的不良复合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不良结局APE患者的RV/LV更高(P<0.05),RV/LV预测APE患者短期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结果为0.784,在最佳截断值(1.02)处,灵敏度79.9%,特异度75.3%。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V/LV直径比>1.02为APE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高危患者的RV/LV直径比(1.11±0.25)高于低危(0.96±0.18)及中低危(0.99±0.28)患者(F=7.431,P=0.001)。RV/LV直径比预测中高危APE的ROCAUC为0.780。在RV/LV直径比≤1.02的70例患者中,14例(20.0%)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到RVD;在>1.02的134例患者中,77例(57.46%)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到RVD。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V/LV直径比与sPESI(r_(s)=0.289)、肌酸激酶同工酶(r_(s)=0.291)、D-二聚体(r_(s)=0.386)呈正相关。结论根据CTPA推导的RV/LV直径比有助于评估APE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短期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 右心室与左心室直径比 急性肺栓塞 危险分层 预后
下载PDF
DCE-MRI与超声和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价值对比
10
作者 钱振 张金平 +1 位作者 汤永祥 张冉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5期227-231,共5页
目的:对比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超声、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疑似乳腺癌患者80例,均进行DCE-MRI、超声、钼靶X线检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依据金标准,DCE-... 目的:对比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超声、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疑似乳腺癌患者80例,均进行DCE-MRI、超声、钼靶X线检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依据金标准,DCE-MRI灵敏度93.22%、特异度76.19%、准确度88.75%、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80.00%均优于超声、钼靶X线(P<0.05)。结论:DCE-MRI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超声 钼靶X线 乳腺癌
下载PDF
多期CTA重建ColorViz融合图血管分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王强 许允发 +6 位作者 李雪 周鼎彬 温欣然 孙楠 孙小童 李雷 王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FastStroke软件的多期CT血管成像(Multi-phase CT angiography,mCTA)彩色编码(ColorViz)融合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脑梗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69例单侧前循环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基于FastStroke软件的多期CT血管成像(Multi-phase CT angiography,mCTA)彩色编码(ColorViz)融合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脑梗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69例单侧前循环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行mCTA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和静脉晚期)。CT后处理使用GE医疗FastStroke软件的ColorViz将来自mCTA所有期的血管信息融合为一个时变ColorViz图。所有患者3 d内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DWI)检查。以MR-DWI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新发脑梗死病灶的金标准,评价mCTA的ColorViz融合图对脑内新发梗死病灶的诊断能力。结果:mCTA的ColorViz融合图检出灰质区新发梗死病灶的敏感性为90.3%,检出白质区新发梗死病灶的敏感性为36.7%。mCTA的ColorViz融合图主观血管分级评分与MR-DWI梗死面积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40,P<0.001)。结论:基于FastStroke软件的mCTA ColorViz融合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脑梗死病灶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mCTA的ColorViz融合图在灰质区的敏感性较高,在白质区的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放射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探究
12
作者 王恂 郝培颖 +1 位作者 王洪春 李开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31-0134,共4页
探讨放射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试验者为我院收治的门诊患者,人数共计100例,研究时间开始时间为2022年06月,研究结束时间为 2023年06月,按照不同的检查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n=50例)实施常规方法检查,观察组(n=50例)实施放射技... 探讨放射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试验者为我院收治的门诊患者,人数共计100例,研究时间开始时间为2022年06月,研究结束时间为 2023年06月,按照不同的检查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n=50例)实施常规方法检查,观察组(n=50例)实施放射技术检查,就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定结果、依从性评定结果、不良反应评定结果、满意度评定结果展开比较。结果 经对两组VAS评定结果、Mulleetr评定结果予以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更低情况,数据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经对两组依从性评定结果予以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更高情况,数据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经对两组不良反应评定结果予以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更低情况,数据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经对两组满意度评定结果予以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更高情况,数据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 放射技术应用于临床中,可减轻患者检查时的疼痛程度,提高检查的依从性,安全性、满意度更高,值得今后大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技术 临床应用 疼痛程度 依从性 不良反应 满意度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诊断
13
作者 潘碧涛 胡美玉 +2 位作者 潘希敏 赖英荣 江波 《医学诊断》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背景:探讨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 (MDCTA)表现特征与诊断意义。方法:观察26个颈动脉体瘤MDCTA的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三期扫描图,基于动脉期强化表现将瘤体分为显著强化的I区和轻微强化的II区。分别比较动、静脉期I区、II区间的... 背景:探讨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 (MDCTA)表现特征与诊断意义。方法:观察26个颈动脉体瘤MDCTA的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三期扫描图,基于动脉期强化表现将瘤体分为显著强化的I区和轻微强化的II区。分别比较动、静脉期I区、II区间的强化程度,分别比较I区、II区动、静脉期间强化程度,比较动脉期I区和颈动脉间密度增加值及实际密度值,根据瘤体内部I区、II区的构成及分布进行CBT分型,比较CBT瘤体轴位最大径与纵向最大径,CT-病理对照比较I区、II区镜下表现。结果:MDCTA动、静脉期,I区的强化率均高于II区,差异有显著性(t = 7.95, P 0.5)。MDCTA动脉期I区的密度增加值及密度值均低于颈动脉,差异有显著性(t = 11.06, P < 0.001;t = 11.13, P < 0.001)。CBT分型:A型11个,B型10个,C型5个。26个瘤体纵向最大径(53.2 ± 16.8 cm)均大于轴位最大径(38.7 ± 10.3 cm),差异有显著性(t = 8.43, P < 0.001)。组织学上,I区瘤细胞和血管丰富、纤维成分少;II区胶原纤维丰富、瘤细胞少。结论:MDCTA反映了颈动脉体瘤内部组织结构的异质性,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计算机辅助断层成像血管造影 诊断 颈总动脉分叉
下载PDF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剂量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静 王旭 +5 位作者 龚筱钦 凌锐 游涛 戴春华 田野 陈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 探索宫颈癌放疗患者肠道剂量与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158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5.0将ARE≥2级的患者归为ARE≥2级组,否则归为ARE <2级组。从剂量体积直方图中提取... 目的 探索宫颈癌放疗患者肠道剂量与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158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5.0将ARE≥2级的患者归为ARE≥2级组,否则归为ARE <2级组。从剂量体积直方图中提取患者肠道剂量参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E≥2级与肠道剂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26例(16.46%)患者发生≥2级ARE。营养不良、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ARE≥2级的发生率高于营养良好、调强放疗的患者(P <0.05);发生ARE≥2级的患者肠袋V5、V40和直肠V50高于ARE <2级的患者(P <0.05);ROC曲线显示肠袋V5和V40是ARE≥2级的显著预测因子(AUC> 0.7,P <0.05)。结论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应考虑肠袋V5和V40剂量,合理优化放疗计划,以期降低ARE≥2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急性放射性肠炎 剂量学
下载PDF
影像组学联合CT特征鉴别儿童支原体与非支原体肺炎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超 徐鹏 +2 位作者 黄国强 邱晓晖 刘艺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观察影像组学联合CT特征鉴别儿童支原体肺炎(MP)与非M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53例肺炎患儿,根据支原体RNA检测结果分为MP组(n=101)与非MP组(n=52);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107,含71例MP、36例非MP)和验证集(n=46,含30例MP、16例非... 目的观察影像组学联合CT特征鉴别儿童支原体肺炎(MP)与非M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53例肺炎患儿,根据支原体RNA检测结果分为MP组(n=101)与非MP组(n=52);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107,含71例MP、36例非MP)和验证集(n=46,含30例MP、16例非MP)。比较2组CT表现,以F test算法基于训练集数据筛选6个最佳CT征象,以逻辑回归(LR)方法构建CT模型。基于训练集提取及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以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线性判别分析(LDA)及随机梯度下降法(SGD)分类器构建机器学习(ML)模型;基于最佳CT征象及影像组学特征构建CT-ML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鉴别MP与非MP的效能。结果病变累及右肺上、中、下叶,支气管壁增厚、树芽征及边缘回缩征为最佳CT征象,以之构建的CTLR在验证集的AUC为0.710。验证集中,ML_(LR)、ML_(SVM)、ML_(RF)、ML_(LDA)及ML_(SGD)的AUC分别为0.715、0.663、0.623、0.706及0.494,ML_(LR)为效能最优影像组学模型。CT-ML_(LR)、CT-ML_(SVM)、CT-ML_(RF)、CT-ML_(LDA)及CT-ML_(SGD)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13、0.823、0.649、0.796及0.665,CT-ML_(SVM)为效能最优CT-ML模型。训练集中,CT-ML_(SVM)的AUC(0.840)高于CTLR及ML_(LR)(AUC=0.713、0.740,P均<0.05);验证集中CTLR、ML_(LR)及CT-ML_(SVM)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UC=0.710、0.715及0.823,P均>0.05)。结论影像组学联合CT特征能有效鉴别儿童MP与非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原体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长久 刘杰克 +4 位作者 青浩渺 郭玲 胡仕北 周鹏 何乐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61例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双能量CT资料。双能量图像采用LBI[融合系数为1(80 kV)和0.6(M0.6)]、NBI和VMI+(40 keV、55 keV)技术重建。比较5组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肿瘤CT值、噪声]和主观图像质量(肿瘤边界评分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40 keV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评分均明显高于80 kV、M0.6、NBI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80 kV、M0.6、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噪声明显低于80 kV、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双能量CT中,采用VMI+技术(40 keV)能提供更好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采用NBI技术能提供更低的噪声和更好的整体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喉鳞状细胞癌 非线性融合图像 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
下载PDF
AccuLearning自动勾画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用于宫颈癌术后放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飞 龚筱钦 +4 位作者 余云鹏 游涛 王旭 戴春华 胡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从几何学和剂量学探讨AccuLearning(AL)建立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s)自动勾画模型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宫颈癌术后手动勾画CT数据,60例应用AL训练生成自动勾画模型,并对剩余15例进行自动勾画,同时将自... 目的从几何学和剂量学探讨AccuLearning(AL)建立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s)自动勾画模型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宫颈癌术后手动勾画CT数据,60例应用AL训练生成自动勾画模型,并对剩余15例进行自动勾画,同时将自动勾画图像上的放疗计划导入到手动勾画结构上,比较两种勾画方式的效率、戴斯相似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和剂量学差异。结果自动勾画时间明显小于手动勾画(P<0.05);各结构DSC值≥0.87;肠袋和直肠的HD值在10 mm左右,其余结构小于5 mm;剂量学评估CTV(D98、V90%、V95%、Dmean、HI)、肠袋(V50)和膀胱(V5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AL形成的宫颈癌术后自动勾画模型提高了放疗效率,OARs具有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CTV仍需进一步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勾画 宫颈癌 临床靶区 危及器官 剂量学
下载PDF
深度学习迭代重建算法优化儿童头颅CT图像噪声和图像纹理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宏伟 彭芸 +4 位作者 刘道永 李昊岩 刘勇 洪天予 孙记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评价深度学习迭代重建(DLIR)算法与常规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对儿童头颅外伤CT图像噪声和图像纹理的优化程度及图像显示效果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7—1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80例儿童头颅... 目的评价深度学习迭代重建(DLIR)算法与常规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算法对儿童头颅外伤CT图像噪声和图像纹理的优化程度及图像显示效果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7—1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80例儿童头颅CT,扫描方案为低辐射剂量轴扫,电压120 kV,电流150~220 mA。将得到的原始数据重建为5 mm厚层与0.625 mm薄层的脑窗、骨窗图像,分别重建为50%ASIR-V、高权重DLIR图像(DL-H),共8组图像。应用4分制主观评价脑沟脑室、脑灰白质与颅骨显示情况,并统计各组图像的病变数量;客观评价测量基底节层面的灰质和白质的CT值和噪声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同时在同层面测量模糊程度指数,比较两种图像重建方法的差异。结果相较于50%ASIR-V图像,2种层厚的DL-H均可以提升脑沟脑室、脑实质显示能力(W=5.5~22.2,P均<0.05),5 mm的50%ASIR-V与0.625 mm的DL-H图像脑沟脑室、脑实质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0.9、2.0,P=0.32、0.05)。骨质显示能力方面,所有图像均可以达到满分4.0分。5 mm的50%ASIR-V与DL-H图像均可以在80例患者中发现共35处病变,包括出血病变12处,颅内积气1处,骨折9处,头皮软组织肿胀13处。客观评分方面,DL-H图像噪声低于50%ASIR-V图像(t=21.4~35.7,P均<0.05),0.625 mm的DL-H与5 mm的50%ASIR-V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2,P均≥0.05)。模糊程度指数显示DL-H优于50%ASIR-V图像(t=6.1、10.0,P均<0.05),0.625 mm的DL-H与5 mm的50%ASIR-V模糊程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P=0.28)。结论DLIR可以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纹理,整体提升儿童头颅外伤CT图像质量,0.625 mm的DL-H图像质量接近5 mm的50%ASIR-V图像,可以达到诊断要求,使进一步降低儿童头颅外伤的辐射剂量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头颅 儿童 低剂量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在下肢动脉病变CTA诊断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芸 朱彦 +3 位作者 王扬 赵天 李月峰 陈兴兵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对下肢动脉病变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51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TA检查资料(65条下肢动脉)。分别基...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对下肢动脉病变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51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TA检查资料(65条下肢动脉)。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DLIR)算法和混合迭代重建(Hybri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HIR)算法对CTA图像进行重建,以HIR法为参照进行质量评估;两位医师在不同重建算法下对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Kappa检验观察者间一致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HIR法和DLIR法诊断下肢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效能。结果与HIR法相比,DLIR法图像质量的噪声显著降低(Z膝上动脉=8.36,Z膝下动脉=9.46,Z足背动脉=7.19,均P<0.001),信噪比(Z膝上动脉=-7.32,Z膝下动脉=-7.91,Z足背动脉=-8.45,P<0.001)及对比噪声比(Z膝上动脉=-8.66,Z膝下动脉=-9.21,Z足背动脉=-8.52,均P<0.001)显著提高。DLIR法对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识别和评估均显示出更高的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0.86)。与HIR法相比,DLIR法的图像对膝下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度(72.2%vs.94.4%)、特异性(78.7%vs.95.7%),足背动脉中度狭窄的特异性(86.0%vs.97.7%)及重度狭窄的敏感度(50.0%vs.87.5%)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DLIR算法可有效改善下肢动脉的CTA图像质量,并获得更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深度学习 混合迭代重建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不同迭代重建算法在眼眶CT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蕾 牛延涛 +4 位作者 张永县 刘云福 李铮 康天良 马文涛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87-496,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迭代重建算法在眼眶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眼眶CT检查的31例患者,分别使用混合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和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MR)技术对图像进行标准算法和骨... 目的:探讨不同迭代重建算法在眼眶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眼眶CT检查的31例患者,分别使用混合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和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MR)技术对图像进行标准算法和骨算法重建,对比分析不同重建算法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算法重建图像间的客观指标差异;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算法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结果:不同标准算法重建图像的CT值、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iDose4相比,IMR标准算法重建图像噪声降幅达25%~67%,SNR增加1.3~1.5倍,CNR增加2~3倍;与iDose4相比,IMR骨算法重建图像噪声降幅达70%~96%,SNR增加5~15倍,CNR增加4~31倍;不同骨算法及标准算法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标准算法IMR1-Brain Routine组评分最高5(4,5),骨算法iDose43 YD组评分最高5(5,5);两名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较强,加权Kappa系数0.644~1。结论:眼眶CT中推荐使用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 Level 3重建骨算法图像,使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 Level1重建标准算法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 眼眶 噪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