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病变的浅层放射治疗技术进展
1
作者 张慧 刘君怡 +5 位作者 陶莉 王海洋 陈志 吴爱东 钱东 徐榭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1期143-148,共6页
放射疗法作为治疗皮肤病变的重要手段,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得益于多种新颖的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技术、方法和设备的出现,放射疗法在瘢痕疙瘩和皮肤癌等良性病变和恶性皮肤肿瘤的长期临床应用中得到了不断的应用、推广和完善。当前... 放射疗法作为治疗皮肤病变的重要手段,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得益于多种新颖的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技术、方法和设备的出现,放射疗法在瘢痕疙瘩和皮肤癌等良性病变和恶性皮肤肿瘤的长期临床应用中得到了不断的应用、推广和完善。当前,电子线放疗、后装放疗、放射性β核素敷贴放疗和浅层X射线放疗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病变治疗领域。本文旨在系统性地介绍上述浅层放疗技术,分析其优劣及应用范围,梳理浅层放疗领域的新兴需求与挑战,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瘢痕疙瘩 放射治疗 电子线放疗 浅层X射线放疗
下载PDF
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225)Ac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柳佳娣 徐度玲 +1 位作者 李鸿岩 张红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I0005,共9页
^(225)Ac具有半衰期较长(10 d)、射程短(<100μm)和高能量沉积(80~100 keV/μm)等优点,是重要的医用α核素之一。^(225)Ac衰变产生的高传能线密度α粒子可以导致肿瘤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225)Ac... ^(225)Ac具有半衰期较长(10 d)、射程短(<100μm)和高能量沉积(80~100 keV/μm)等优点,是重要的医用α核素之一。^(225)Ac衰变产生的高传能线密度α粒子可以导致肿瘤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225)Ac的衰变特性、生产来源以及^(225)Ac与靶向配体偶联的螯合剂,总结了^(225)Ac-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617、^(225)Ac-PMSA-I&T、^(225)Ac-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羧酸(DOTA)-SP和^(225)Ac-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N,N′,N″,N-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奥曲肽(DOTATE)等药物在前列腺癌、脑胶质瘤、乳腺癌和肺癌治疗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展望了^(225)Ac治疗药物研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期为^(225)Ac放射性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5)Ac α核素 治疗 癌症
下载PDF
^(68)Ga标记GIPR靶向探针的合成及其初步生物学评价
3
作者 张朋俊 吴江 +2 位作者 罗波 吴文雨 王峰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5期407-412,共6页
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受体(GIPR)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重要靶标之一。本研究构建了新型的GIPR靶向探针^(68)Ga-DOTA-GIP(1-30)-F-02,通过模块进行自动化标记,考察该方法制备的^(68)Ga-DOTA-GIP(1-30)-F-02的标记率、放化纯度及... 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受体(GIPR)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重要靶标之一。本研究构建了新型的GIPR靶向探针^(68)Ga-DOTA-GIP(1-30)-F-02,通过模块进行自动化标记,考察该方法制备的^(68)Ga-DOTA-GIP(1-30)-F-02的标记率、放化纯度及体外稳定性。用正常ICR小鼠进行生物分布研究,并建立PC12-hGIP细胞荷瘤鼠模型进行Micro-PET/CT显像研究。结果表明,^(68)Ga-DOTA-GIP(1-30)-F-02自动化标记简易方便,标记率为(65.32±1.57)%,放化纯度>99%,体外稳定性良好。生物分布显示,^(68)Ga-DOTAGIP(1-30)-F-02在正常组织摄取较低,主要通过肾脏代谢,Micro-PET/CT显像该探针在给药后60 min肿瘤部位放射性摄取值可达(6.51±1.03)%ID/g,具有较好的肿瘤显像效果,初步表明,该探针具有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靶向显像的可行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受体 自动化标记 质量控制 Micro-PET/CT显像
下载PDF
^(32)P敷贴+曲安奈德序贯治疗皮肤瘢痕疙瘩近期疗效及其VTIQ评估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郑惠瑜 邓咏梅 +5 位作者 张金山 姚红霞 刘韬 李园 卢健林 袁晓燕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目的:探讨^(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综合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近期疗效及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对其疗效评估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对在本院核医学门诊就诊的23例皮肤瘢痕疙瘩患... 目的:探讨^(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综合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近期疗效及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对其疗效评估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对在本院核医学门诊就诊的23例皮肤瘢痕疙瘩患者(观察组),采用^(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行改良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同时对病灶进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测定剪切波速度(SWV,m/s),用以评估其近期疗效;收集本院核医学门诊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仅行^(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的共29例皮肤瘢痕疙瘩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对23例观察组患者的34个病灶共完成了102次注射和68次^(32)P敷贴近距离放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为79.41%(27/34),对照组29例患者的42个病灶共进行了173次^(32)P敷贴近距离放疗,总有效率为80.95%(34/4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867);观察组的每病灶^(32)P治疗次数(次数/病灶)和总疗程(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2.00(2.00,2.00)比4.00(3.25,5.00);66.00(63.25,72.00)比169.0(132.2,194.0),P<0.01)]。(2)观察组治疗后SWVmax(m/s)和SWVmean(m/s)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79±3.05比6.75±3.80,4.68±1.92比5.35±2.38,P<0.05),治疗后改良法VSS评分(分)较治疗前减少(9.04±1.85比11.03±2.33,P<0.05),治疗前SWVmean与改良法VSS评分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r=0.44,P<0.05)。结论:^(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近期疗效满意,与单独^(32)P敷贴相比,在不降低疗效的同时显著减少了^(32)P敷贴治疗次数和缩短了总疗程;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可望为早期疗效评估提供敏感、客观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32)P敷贴 近距离放射治疗 曲安奈德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下载PDF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5
作者 覃春霞 曹卫 +3 位作者 兰晓莉 高再荣 曹国祥 张永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5-850,共6页
目的评价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行131I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2例甲亢患者。治疗方法:对已确诊的甲亢患者,进行131I治疗前... 目的评价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行131I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2例甲亢患者。治疗方法:对已确诊的甲亢患者,进行131I治疗前相关准备,确定无131I治疗禁忌证后,根据甲状腺重量和24 h摄碘率计算131I的给药剂量,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调整131I的给药剂量和疗程。治疗后1、3、6个月随访。结果该组患者总治愈率为72.2%,总有效率100.0%;一次治愈率56.8%,一次有效率97.5%;治疗后1个月大部分患者血FT3和FT4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不同性别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大、病程长、甲状腺重量大、质地偏硬2、4 h摄碘率高、甲亢合并突眼时疗效较差,131I治疗前所使用的治疗方法也对疗效有影响;甲减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无关,24 h摄碘率较低、甲状腺体积较小者容易发生甲减。结论 131I治疗甲亢疗效好,可作为绝大多数甲亢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131I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131I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低
下载PDF
碘-131治疗甲亢长期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长江 李龙 +3 位作者 高健青 许苏眉 陈琳娜 周建明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以长期随访方式观察碘-131治疗甲亢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甲亢治愈和甲低发生的原因。对用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是:(1)碘-131治疗甲亢的总治愈率为74.4%,永久性甲低发生率7.5%。(2)男性与女性及初治与停用他巴唑>2周之间... 以长期随访方式观察碘-131治疗甲亢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甲亢治愈和甲低发生的原因。对用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是:(1)碘-131治疗甲亢的总治愈率为74.4%,永久性甲低发生率7.5%。(2)男性与女性及初治与停用他巴唑>2周之间治愈率和甲低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病程<1年、1―3年、>3年之间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甲低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年龄<40岁与≥40岁及甲状腺大小<40g、40―55g、>55g之间治愈率和甲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5)近期甲低和远期甲低的永久转化率分别为31.7%、76.9%;治疗时年龄较小的患者较易发生永久性甲低(P<0.05),而发生永久性甲低与不出现永久性甲低患者的甲状腺最高摄碘-131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病程、年龄和甲状腺大小是影响甲亢治愈率的主要因素,而年龄和甲状腺大小是影响甲低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尽早碘-131治疗可提高疗效,同时应密切注意随访观察,警惕永久性甲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131 甲亢 疗效 长期随访 抗甲状腺药物(ATD)
下载PDF
125I 放射性粒子单平面布源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富龙 任菊娜 +4 位作者 吴娟 张宏涛 高贞 于慧敏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同数量、同活度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排列的剂量分布及其效应。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模拟9颗2.59×107Bq125I粒子的9种排列方式,得出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曲线包含的... 目的探讨同数量、同活度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排列的剂量分布及其效应。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模拟9颗2.59×107Bq125I粒子的9种排列方式,得出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及单位面积的医疗费用。结果粒子排列方式不同时相同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和单位面积的医疗费用存在差异。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的粒子排列方式分别为:x1.5y1.5、x1y1.5、x1y1、x1y1、x0.5y1,相应的面积分别为:1 583.86、1 146.03、768.30、621.85和480.97 mm2。结论 125I粒子数量、活度相同时,不同的排列方式显著影响周边剂量及治疗效果。相同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时的粒子排列方式剂量分布较均匀,靶区内无剂量学冷点,可能会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TPS 剂量分布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131)碘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姚晓波 金晓毛 +5 位作者 何静 刘学公 夏俊勇 张然 洪波 程义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接受不同剂量的131碘治疗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44例DTC术后患者分为4组,Ⅰ组为未治疗的患者10例,Ⅱ组为第1次治疗后患者16例,使用131碘剂量2.96~3.70 GBq;Ⅲ组为2次治疗后的患者12例,累积... 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接受不同剂量的131碘治疗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44例DTC术后患者分为4组,Ⅰ组为未治疗的患者10例,Ⅱ组为第1次治疗后患者16例,使用131碘剂量2.96~3.70 GBq;Ⅲ组为2次治疗后的患者12例,累积剂量8.51~11.10 GBq;Ⅳ组为3次治疗后的患者6例,累积剂量14.06~18.50GBq;对所选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根据所得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定量分析患者的唾液腺功能参数。结果①未行131碘治疗的DTC术后患者的唾液腺显像清晰,唾液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上升明显,酸刺激后迅速下降;但大剂量131碘治疗后唾液腺功能明显降低的DTC术后患者唾液腺显像模糊,唾液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上升缓慢,酸刺激后缓慢下降。②Ⅱ、Ⅲ组与Ⅰ组间腮腺及颌下腺的摄取分数(UR)、酸刺激后唾液腺排泌分数(ER)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Ⅳ组患者UR、ER均较Ⅰ组降低(P<0.05)。结论 3次大剂量131碘(累积剂量14.06~18.5GBq)治疗后的DTC患者唾液腺功能受损,其摄取和排泄功能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功能 放射性核素显像 甲状腺癌
下载PDF
甲亢131碘治疗后早发甲减患者临床转归的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王峰 马友凤 +3 位作者 周梅 黄鹏 黄丽芬 陆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320-322,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碘(131I)治疗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转归。方法:随机收集甲亢131I治疗后100例早发甲减患者,通过3年时间治疗及分阶段随访,观察患者临床转归情况。结果:甲亢131I治疗后100例早发甲...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碘(131I)治疗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转归。方法:随机收集甲亢131I治疗后100例早发甲减患者,通过3年时间治疗及分阶段随访,观察患者临床转归情况。结果:甲亢131I治疗后100例早发甲减患者,随访至3年时,91例为永久性甲减,需长期甲减替代治疗;7例甲状腺功能趋于正常;2例转归为甲亢,需继续进行甲亢治疗。结论:甲亢131I治疗后早发甲减患者大部分转归为永久性甲减患者,少数甲状腺功能趋于正常,极个别转归为甲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131碘治疗 早发甲减 临床转归
下载PDF
肝胆系统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中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晓明 罗鹏飞 +5 位作者 邵培坚 周泽健 符力 李伟科 李勇 胡宝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胆系统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其处理。材料与方法  45 3例行经导管碘油抗癌药乳化剂栓塞化疗 (TOCE)后的肝癌残余癌灶接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 (PEI) ,每次经 2 2F穿刺针注入无水乙醇 6~ 3 0ml,... 目的 探讨肝胆系统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其处理。材料与方法  45 3例行经导管碘油抗癌药乳化剂栓塞化疗 (TOCE)后的肝癌残余癌灶接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 (PEI) ,每次经 2 2F穿刺针注入无水乙醇 6~ 3 0ml,平均12ml。每周行PEI 1~ 2次 ,每例共行 3~ 2 0次 ,平均 6.5次。 2 2 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 (PTBD) ,其中 48例引流 1~ 2天后行胆道支架置入术 (PTBS)。支架直径 10mm ,长度 4~ 8cm。 43例放置 1枚 ,5例放置 2枚。结果 PEI中的并发症包括胆管损伤 5例 ,占 1.1% ;乙醇碘油外溢 8例 ,占 1.8% ;肝功能衰竭 1例 ,占 0 .2 %。PTBD的并发症为肋间动脉损伤出血 1例 ,占 0 .5 % ;PTBS的并发症为肝脓肿 2例 ,占 4.2 %。结论 以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表明肝胆系统非血管性介入放射技术是安全的 ,通过发生原因的分析 ,其预防和处理是可以做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介入放射学 肝胆系统
下载PDF
^(188)Re─—一个有希望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 被引量:13
11
作者 尹端沚 于俊峰 汪勇先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7-352,共6页
综述了^(188)Re-高铼酸钠的物理化学性质、核性质和体内生物学行为;^(188)W-^(188)Re发生器的制备;^(188)Re标记化学及目前^(188)Re及其标记化合物在肿瘤治疗、关节滑膜切除和防止动脉血管术后... 综述了^(188)Re-高铼酸钠的物理化学性质、核性质和体内生物学行为;^(188)W-^(188)Re发生器的制备;^(188)Re标记化学及目前^(188)Re及其标记化合物在肿瘤治疗、关节滑膜切除和防止动脉血管术后再狭窄等方面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放射性核素 铼188同位素
下载PDF
医用同位素生产现状及技术展望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峰 林力 +1 位作者 刘宇昊 马兴均 《同位素》 CAS 201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文概述同位素生产技术,介绍医用同位素生产现状,分析供求关系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医用同位素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展望。随着核医学迅速发展,医用同位素在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国内医用同位素主要... 本文概述同位素生产技术,介绍医用同位素生产现状,分析供求关系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医用同位素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展望。随着核医学迅速发展,医用同位素在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国内医用同位素主要依赖进口。建立产能高、安全性好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堆有望突破核医学的发展瓶颈。传统反应堆同位素生产技术仍有优化空间,新型反应堆同位素生产技术亟待研究和推广,不依赖反应堆的同位素生产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同位素 反应堆 加速器 核素发生器
下载PDF
放射性药物^(188)Re标记DTPA的制备和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卫东 陈绍亮 +2 位作者 许兰文 石洪成 许开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23-627,共5页
球囊导管内充盈β放射性核素防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是一种崭新的技术, 其中,188Re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了尽可能降低在万一球囊破裂的情况下高剂量放射性对人体的损害,利用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迅速从泌尿系统排... 球囊导管内充盈β放射性核素防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是一种崭新的技术, 其中,188Re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了尽可能降低在万一球囊破裂的情况下高剂量放射性对人体的损害,利用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迅速从泌尿系统排出的特点,通过探索188Re标记DTPA的方法和条件,成功地制备了188Re-DTPA化合物,并研究出最佳的标记条件从而使标记产率达到90%以上。188Re-DTPA和188ReO4-在大鼠体内分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和胃肠道的放射性水平188Re-DTPA组明显低于188ReO4-组,188Re-DTPA经肾脏排泄明显快于188ReO4-,用MIRDOSE 3.0软件估算体内重要脏器的吸收剂量同样也显示了这一结果。188Re-DTPA组和188ReO4-组甲状腺的吸收剂量分别为0.041 nGy/Bq和0.563 nGy/Bq,胃的吸收剂量分别为0.043 nGy/Bq和0.118 nGy/Bq。因此,实验结果认为在血管内照射治疗中188Re-DTPA明显优于188Re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照射 ^188Re-DTPA ^188ReO4^-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不同孕期孕妇碘营养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苏会璇 连冬梅 韦慈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3期2867-286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碘营养的差异,评价妊娠不同时期对孕妇碘营养状况的影响,为科学指导孕妇不同时期的碘摄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碘催化砷铈反应原理,采用冷消解快速尿碘定量检测方法测定914例孕妇随意尿的尿碘含量。结果914例孕...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碘营养的差异,评价妊娠不同时期对孕妇碘营养状况的影响,为科学指导孕妇不同时期的碘摄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碘催化砷铈反应原理,采用冷消解快速尿碘定量检测方法测定914例孕妇随意尿的尿碘含量。结果914例孕妇尿碘中位数是218μg/L,其中尿碘≤100μg/L的比率为19.26%,尿碘<50μg/L的比率为5.58%。而孕早、中、晚期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是138μg/L、147μg/L、298μg/L,其中尿碘<150μg/L的比率分别为63.64%,50.99%,26.44%,尿碘≤100μg/L的比率分别为27.27%,25.25%,16.19%,尿碘<50μg/L的比率分别为9.09%,6.93%,4.65%,孕早、中期尿碘水平均低于孕晚期(P均<0.01),低尿碘率均高于孕晚期(P均<0.01)。低尿碘组中孕中、晚期的尿碘水平均低于孕早期(P均<0.05),高尿碘组中孕晚期的尿碘水平均高于孕早、中期(P均<0.05)。结论孕早、中期孕妇的碘营养水平较孕晚期低,部分个体碘摄入量不足。孕早、中期是评价和纠正孕妇碘营养状况的最佳时机,应根据不同孕期孕妇个体碘的需求,合理指导碘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营养 尿碘 孕妇 不同孕期
下载PDF
^(89)SrCl_2与^(99)Tc-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国有 李党生 +3 位作者 梁艺华 叶俭 欧阳南梅 任宁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0-261,共2页
目的:探讨氧化锶(89SrCl2)与99锝-二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为2组,单项治疗组51例,用89SrCl2治疗;联合治疗组57例,用89SrCl2与99Tc-MDP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89SrCl2单... 目的:探讨氧化锶(89SrCl2)与99锝-二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为2组,单项治疗组51例,用89SrCl2治疗;联合治疗组57例,用89SrCl2与99Tc-MDP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89SrCl2单项治疗组51例患者,治疗后疼痛反应显效27.4%(14/51),有效49.0%(25/51),无效23.5%(12/51);骨转移灶治疗后显效5.9%(3/51),有效27.4%(14/51),无效66.7%(34/51)。89SrCl2与99Tc-MDP联合治疗组57例患者,治疗后疼痛反应显效38.6%(22/57),有效50.9%(29/57),无效10.5%(6/57)。骨转移灶治疗后显效8.8%(5/57),有效29.8%(17/57),无效61.4%(35/57)。联合治疗组止痛的疗效高于单项治疗组(P<0.05),消退转移灶的疗效与单项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89SrCl2联合99Tc-MDP对转移性骨肿瘤所致疼痛有明显疗效,同时还可部分消退转移病灶,联合治疗效果优于89SrCl2单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 ^89SRCL2 ^99Tc—MDP 核素治疗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153)Sm诱导不同肿瘤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保民 段小艺 +1 位作者 陈葳 胡国瑛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0-383,共4页
采用细胞抑制率实验、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153Sm作用于前列腺癌PC-3细胞、乳腺癌ER-75-30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后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和周期依赖性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 采用细胞抑制率实验、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153Sm作用于前列腺癌PC-3细胞、乳腺癌ER-75-30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后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和周期依赖性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在其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 153Sm对3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能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增加,且呈时间剂量和周期依赖性。bcl-2表达减弱,bax表达增强,细胞阻滞于G2 / M期, bcl-2和bax基因均参与153Sm诱导细胞凋亡过程。3种细胞对153Sm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PC-3细胞、ER-75-30细胞和A549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3SM 凋亡 肿瘤细胞 BCL-2基因 BAX基因
下载PDF
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68)Ga,^(86)Y和^(89)Zr的PET标记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文 魏洪源 +1 位作者 周志军 罗顺忠 《同位素》 CAS 2017年第1期78-88,共11页
^(64)Cu,^(68)Ga,^(86)Y和^(89)Zr具备不同的半衰期和特殊生物体内性质,丰富了PET药物的多样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68)Ga,^(86)Y和^(89)Zr标记的药物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64)Cu,^(68)Ga,^(86)Y和^(89)Zr具备不同的半衰期和特殊生物体内性质,丰富了PET药物的多样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68)Ga,^(86)Y和^(89)Zr标记的药物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64)Cu在乏氧显像中发挥重要作用,^(68)Ga在靶向神经内分泌(NET)类肿瘤的诊断药物领域发展迅速,^(86)Y,^(89)Zr有望在免疫PET和放射免疫治疗领域发挥作用。本文主要综述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68)Ga,^(86)Y,^(89)Zr的生产与纯化,溶液配位化学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64Cu ^68Ga ^86Y ^89Zr 配位化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老年甲亢伴肝损害的^(131)Ⅰ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关锋 李英华 +1 位作者 刘丹妍 林承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012-3013,共2页
目的评价分析^(131)Ⅰ治疗在老年甲亢伴肝损害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72例老年甲亢伴肝损害患者,依据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吸碘率、甲状腺静态显像等,计划剂量为每克有功能甲状腺组织2.59~4.44MBq,行131I治疗。治疗后3、12... 目的评价分析^(131)Ⅰ治疗在老年甲亢伴肝损害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72例老年甲亢伴肝损害患者,依据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吸碘率、甲状腺静态显像等,计划剂量为每克有功能甲状腺组织2.59~4.44MBq,行131I治疗。治疗后3、12个月复查甲功及肝功,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甲亢治愈率为72.67%,多数肝损害在甲亢治愈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甲亢伴肝损害患者治疗应首选^(131)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损害 ^131Ⅰ碘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碘-125放射性粒子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易慧明 况光仪 +1 位作者 谭亦农 赵质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667-668,共2页
目的探讨碘-125(125Ⅰ)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术中植入、B超定位经皮穿刺植入、鼻窦内窥镜引导下放置等方法对1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残腔、肿瘤内或转移淋巴结内放置碘-125粒子... 目的探讨碘-125(125Ⅰ)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术中植入、B超定位经皮穿刺植入、鼻窦内窥镜引导下放置等方法对1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残腔、肿瘤内或转移淋巴结内放置碘-125粒子。结果近期观察无局部感染、无放射性损伤、无血管破裂出血、无粒子移位或脱落等状况发生,半年完全缓解率62.5%,1年完全缓解率37.5%。结论碘-125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技术可成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此技术尤其适合于术后复发、放疗后复发、一期手术难以根治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亦适合于需行术后放疗的早期恶性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恶性肿瘤 内放射 碘-125粒子
下载PDF
大剂量^90Sr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晓良 刘颖 +2 位作者 勾振恒 赵银龙 罗云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031-203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次大剂量法90Sr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4例患有瘢痕疙瘩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24例患者采用分次大剂量照射法治疗,100例患者采用常规分次小剂量照射法进行治疗,并将后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大剂量组和... 目的探讨分次大剂量法90Sr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24例患有瘢痕疙瘩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24例患者采用分次大剂量照射法治疗,100例患者采用常规分次小剂量照射法进行治疗,并将后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大剂量组和常规小剂量组在临床治愈率、有效率和副作用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大剂量组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副作用发生率也增高。结论分次大剂量90Sr敷贴法治疗瘢痕疙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SR 敷贴治疗 瘢痕疙瘩 大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