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作者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新液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剂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晓莉 王琴 +3 位作者 邓超 王国平 刘红 李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5期2194-2195,2198,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剂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需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成A、B、C 3个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放射治疗时用康复新液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剂治疗放射性皮炎;B组患者在放疗...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剂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需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成A、B、C 3个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放射治疗时用康复新液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剂治疗放射性皮炎;B组患者在放疗时单用医用射线防护剂;C组患者在放疗时单用康复新液。所有患者均行放射治疗,医用射线防护剂与康复新液每日使用3次,使用前与放射治疗结束后拍照片,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组(χ~2=5.76,P<0.05)及C组(χ~2=5.23,P<0.05)。B组与C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剂对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炎有明显疗效,延缓皮肤损伤的发生,加快皮肤损伤的愈合,值得在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射线 射线防护 放射性皮炎 康复新液
下载PDF
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璐 刘晓丹 +3 位作者 刘凌云 陈潇 尹丹丹 朱凤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4期46-49,共4页
医用胶粘剂在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但其导致的皮肤损伤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013年国际皮肤护理及造口护理协会对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的定义、评估、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达成共识,2016年... 医用胶粘剂在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但其导致的皮肤损伤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013年国际皮肤护理及造口护理协会对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的定义、评估、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达成共识,2016年美国压疮顾问小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将MARSI列为2期压力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医用胶粘剂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下载PDF
黄连、黄柏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马红兵 康华峰 +2 位作者 王西京 白明华 王亚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8-389,共2页
目的 探讨黄连、黄柏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于放疗前 2日开始照射野外涂黄连、黄柏液 ,3~ 4次 /d ,至放疗结束 ,对照组常规处理。结果 Ⅱ、Ⅲ度皮肤损伤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目的 探讨黄连、黄柏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于放疗前 2日开始照射野外涂黄连、黄柏液 ,3~ 4次 /d ,至放疗结束 ,对照组常规处理。结果 Ⅱ、Ⅲ度皮肤损伤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皮肤瘙痒、明显红斑、斑状湿性皮损、融合性皮损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对于皮肤烧灼感、干性皮损、轻度红斑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外用黄连、黄柏具有明显的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黄连 黄柏 照射野 疾病预防
下载PDF
医用射线防护剂对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刘文 黄群峰 +5 位作者 陈国章 黄峻 刘少鹏 许森奎 马志建 林承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495-3497,共3页
目的评价医用射线防护剂对鼻咽癌患者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 31例Varian直线加速器上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按接受第1个分次放疗的时间先后交错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用药组1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目的评价医用射线防护剂对鼻咽癌患者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 31例Varian直线加速器上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按接受第1个分次放疗的时间先后交错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用药组1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每次在放疗前3 h和放疗后3 h外涂医用射线防护剂。结果对照组颈部皮肤瘙痒程度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5,P=0.000);对照组颈部皮肤疼痛程度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P=0.026);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可明显延缓颈部皮肤的放射性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9,P=0.002);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皮肤损伤的愈合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0,P=0.000)。结论医用射线防护剂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延缓皮肤损伤的发生并加快皮肤损伤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鼻咽癌 医用射线防护剂 皮肤放射性损伤
下载PDF
放射性皮炎的防护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徐娟 王淑云 +2 位作者 赵建琴 徐明英 李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10年第4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肤反应 放射治疗 放疗患者 防护 恶性肿瘤 肿瘤放疗 湿性脱皮
下载PDF
高能电子线辐射损伤对TGF-β_1表达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迎会 徐岚 +3 位作者 吴士良 史宁 涂友斌 彭淼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探讨了高能电子线辐射损伤后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改变情况及TGF - β1对其的调控作用。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制作动物的辐射损伤模型 ,对NIH 3T3细胞进行照射 ,观察胶原总量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改变 ;测定损伤后细胞因子TGF - β1表... 探讨了高能电子线辐射损伤后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改变情况及TGF - β1对其的调控作用。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制作动物的辐射损伤模型 ,对NIH 3T3细胞进行照射 ,观察胶原总量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改变 ;测定损伤后细胞因子TGF - β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损伤后胶原总量变化不大 ,而Ⅰ型胶原含量下降 ,Ⅲ型胶原含量上升 ;损伤后TGF - β1表达量增加。结果提示 ,放射性皮肤损伤引起了胶原代谢的变化 ,损伤后胶原代谢的调控机制中 ,TGF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TGF-β1 高能电子线 胶原含量 皮肤损伤 直线加速器 胶原代射 治疗
下载PDF
獾油外敷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损伤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冬英 孙秀英 王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头颈部肿瘤 疗效观察 防治 外敷 獾油 皮肤反应发生率 肿瘤患者
下载PDF
腹腔镜大网膜轴型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 被引量:12
8
作者 赖文 孙传伟 +4 位作者 李勇 卞徽宁 郑少逸 刘族安 马亮华 《现代医院》 2013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新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11~2012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3例,扩大切除溃疡、溃疡周围硬化组织以及坏死骨组织,腹腔镜获取大网膜轴型瓣转移填塞组织缺损,在大网膜组织表面...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新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11~2012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3例,扩大切除溃疡、溃疡周围硬化组织以及坏死骨组织,腹腔镜获取大网膜轴型瓣转移填塞组织缺损,在大网膜组织表面移植自体皮肤,达到消灭创面、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的目的。结果 3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预后良好,术后随访11~18个月未见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大网膜轴型瓣转移修复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大网膜瓣 乳腺癌 放射性溃疡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bFGFR-3在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谷庆阳 王德文 +6 位作者 杨志祥 高亚兵 杨红 刘杰 崔玉芳 陈肖华 胡文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516-517,共2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R-3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以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法建立皮肤伤口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R-3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以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法建立皮肤伤口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bFGF及bFGFR-3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皮肤受照区多种细胞中bFGF及bFGFR-3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中两者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辐射诱导的皮肤溃疡组织中bFGF及bFGFR-3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溃疡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R-3 伤口愈合
下载PDF
He-Ne激光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14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国仪 孙振权 +4 位作者 王洪涛 李景茹 郑丹苗 李基明 蔡振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38-440,共3页
本文报道应用He-Ne激光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144例。其中放射性皮炎56例,全部痊愈。放射性溃疡8例:痊愈41例,(占46.59%);好转31例,(占35.23%):无效16例,(占18.18%)。全组总痊愈97例,... 本文报道应用He-Ne激光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144例。其中放射性皮炎56例,全部痊愈。放射性溃疡8例:痊愈41例,(占46.59%);好转31例,(占35.23%):无效16例,(占18.18%)。全组总痊愈97例,占67.36%好转31例,占21.53%。总有效率为88.89%。应用He-Ne激光照射能使皮肤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加速上皮组织的再生及创面愈合,用于治疗放射治疗后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放射性 皮肤损伤 激光疗法
下载PDF
PDGF-BB、TNF-α参与电离辐射致小鼠皮肤创面愈合延迟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国栋 王佳琪 +4 位作者 赵云富 柏书博 陈潇卿 吴洋 汪大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致小鼠皮肤创面愈合延迟可能的细胞因子机制。方法 68只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34):实验组接受6Gy 6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即刻制作背部皮肤缺损;对照组小鼠不接受辐照,同期制作背部皮肤...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致小鼠皮肤创面愈合延迟可能的细胞因子机制。方法 68只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34):实验组接受6Gy 6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即刻制作背部皮肤缺损;对照组小鼠不接受辐照,同期制作背部皮肤缺损。伤后2、4、6、8、10、12、14d连续描记小鼠(n=10)伤口面积,观察伤口愈合率变化。伤后1、3、5、7d分别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各6只小鼠),取创面周围皮肤及下方的薄层肌肉组织,H-E染色评价伤口愈合情况;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皮肤缺损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致伤后14d内各时间点,实验组伤口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14d时实验组伤口愈合率为61.61%,对照组为9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伤口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胶原纤维排列无序,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伤后3~7d实验组PDGF-BB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d,实验组PDGF-BB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致伤后两组小鼠TNF-α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上调,5d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伤后7d时实验组TNF-α蛋白及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GF-BB、TNF-α参与了IR致小鼠背部皮肤缺损愈合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 肿瘤坏死因子α伤口愈合
下载PDF
鲜芦荟汁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小平 陈谦 +1 位作者 卢金利 吴素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1-1252,1259,共3页
目的:观察鲜芦荟汁外涂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放射治疗的160例肿瘤患者分为:①预防处理组80例:随机分为预防对照组40例和预防观察组40例,预防观察组放疗期间将鲜芦荟汁外涂在照射野皮肤上,预防对照组不使... 目的:观察鲜芦荟汁外涂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放射治疗的160例肿瘤患者分为:①预防处理组80例:随机分为预防对照组40例和预防观察组40例,预防观察组放疗期间将鲜芦荟汁外涂在照射野皮肤上,预防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方法预防处理照射野皮肤。放疗后评价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②治疗处理组80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40例和治疗观察组40例,治疗观察组用鲜芦荟汁外涂于放射性皮炎创面,3~4次/d,连用7~10d,治疗对照组用烧伤油外涂于放射性皮炎创面,3~4次/d,连用7~10d,观察第3、5、7天两组创面缓解情况。结果:①预防处理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治疗处理观察组在外涂鲜芦荟汁第5天和第7天放射性皮炎创面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鲜芦荟汁外涂对肿瘤患者放疗时皮肤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及治疗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炎/预防与控制 放射性皮肤炎/药物疗法 芦荟/治疗应用
下载PDF
换药加局部吹干氧治疗湿性放射性皮肤损伤80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为 于甬华 +1 位作者 王绍平 孔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氧治疗 湿性 吹干 换药 伤患者
下载PDF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单纯伤口愈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谷庆阳 王德文 +5 位作者 崔玉芳 杨红 赵梅兰 刘杰 彭瑞云 王晓民 《中国辐射卫生》 2002年第4期196-197,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性Wistar大鼠 ,以60 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 ,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性Wistar大鼠 ,以60 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 ,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 ,观察病变 5 5d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VEGF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 照后 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 ,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 ,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 ,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 ,溃疡组织中VEGF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辐射诱导的皮肤溃疡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较单纯伤口组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 基因表达 ^60Coγ射线
下载PDF
喜疗妥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64
15
作者 戴勤 刘丽华 +1 位作者 尤国美 李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6期477-477,共1页
关键词 喜疗妥 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下载PDF
呋喃西林炉甘石洗剂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放射损伤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秀霞 董惠明 +3 位作者 邓伟英 何少丽 李佩叶 谢惠英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呋喃西林炉甘石洗剂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的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全胸壁切线野照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时予以呋喃西林炉甘石洗剂涂搽照射野皮肤,而对照组则按... 目的观察呋喃西林炉甘石洗剂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的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全胸壁切线野照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时予以呋喃西林炉甘石洗剂涂搽照射野皮肤,而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方法涂搽冰片滑石粉,观察两组患者急性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Ⅰ级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的例数分别为24例和9例,Ⅱ级放射皮肤损伤的例数分别为6例和18例。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Ⅲ级放射皮肤损伤,而观察组0例。结论呋喃西林炉甘石洗剂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发生,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西林炉甘石洗剂 乳腺癌术后放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下载PDF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应用生长因子的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卫红 杨志祥 +4 位作者 谷庆阳 王德文 高亚兵 杨文峰 孙向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0期1422-1423,W00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b-FGF、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溃疡组织内b-FG...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b-FGF、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溃疡组织内b-FGF、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创伤组伤后5~10d,肉芽组织内b-FGF、VEGF表达呈强阳性;照射后21~28d,放射性溃疡肉芽组织内b-FGF、VEGF表达呈阳性,但较创伤后5~10d明显减弱。结论辐射诱导的b-FGF、VEGF表达减弱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延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c-Fos、Rb蛋白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谷庆阳 高亚兵 +3 位作者 王德文 杨志祥 赵坡 杨文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为研究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 c-Fos、 Rb表达。采用 140只 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7射线)制备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 1年,然后采用 c-Fos、 Rb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 为研究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 c-Fos、 Rb表达。采用 140只 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7射线)制备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 1年,然后采用 c-Fos、 Rb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 c-Fos、 Rb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Fos、 Rb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8%(33/7)、 63.9%(46/72,两者阳性部位主要见于增生肥大的鳞状上皮细胞胞核、增生的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及胞核、小血管内皮细胞中。初步的结论是;c-Fos、Rb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放射性皮肤溃疡 癌基因 C-FOS RB
下载PDF
21例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邹岚 杨和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关键词 放射性疾病 皮肤损伤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新鲜芦荟汁外敷治疗放射性皮肤湿性脱皮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蓓茹 赵李倩 +1 位作者 刘静 杜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7-417,共1页
关键词 新鲜芦荟汁 外敷 治疗 放射性皮肤湿性脱皮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