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国内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1
作者 罗传红 魏夕川 黄耀辉 《区域治理》 2024年第7期223-226,共4页
本文旨在梳理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现状,深入剖析当前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服务架构、实践育人路径等方面提供对策分析,以期为中药学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 本文旨在梳理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现状,深入剖析当前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服务架构、实践育人路径等方面提供对策分析,以期为中药学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研究生 就业
下载PDF
属性层次模型-熵权法联合正交试验优化黄芩药材高温瞬时灭菌工艺
2
作者 乔晓芳 王迎举 +1 位作者 伦琦星 陶海涛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优化黄芩药材的高温瞬时灭菌工艺。方法取灭菌前后黄芩药材细粉样品3批,固定出料温度为35℃,以进料速率、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属性层次模型(AHM)-熵权法(EWM)计算灭菌率、黄芩苷转移率和浸出率的相对权重,并以3个指... 目的优化黄芩药材的高温瞬时灭菌工艺。方法取灭菌前后黄芩药材细粉样品3批,固定出料温度为35℃,以进料速率、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属性层次模型(AHM)-熵权法(EWM)计算灭菌率、黄芩苷转移率和浸出率的相对权重,并以3个指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芩药材的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并验证。结果优选的工艺为进料速率120kg/h,灭菌温度170℃,灭菌时间6s(出料温度为35℃)。灭菌后黄芩药材中需氧菌总数及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大幅下降,灭菌率均大于99%;黄芩苷转移率及浸出率均大于95%;黄芩苷含量、浸出物检查结果较灭菌前无明显改变。结论优选的黄芩药材高温瞬时灭菌工艺重复性好,对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层次模型 熵权法 正交试验 黄芩 高温瞬时灭菌 工艺优选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的九制何首乌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3
作者 任娟 姜誉弘 +2 位作者 刘史佳 俞凡 庞会明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的九制何首乌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九蒸九晒制首乌组、九蒸九烘制首乌组,每日腹腔注射D-半乳糖(0.5 g·kg^(-1))构建小鼠衰老模型,造模同...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的九制何首乌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九蒸九晒制首乌组、九蒸九烘制首乌组,每日腹腔注射D-半乳糖(0.5 g·kg^(-1))构建小鼠衰老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持续12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测定小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水平,计算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检测小鼠血清及脑、肝、肾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检测小鼠肝肾功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明显降低,体质量、脏器指数明显下降,血清以及全脑、肝、肾匀浆中SOD、GSH-Px水平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显著上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肌酐、尿素水平显著性上升;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空间记忆和记忆水平明显改善,体质量、脏器系数显著增加,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提高SOD、GSH-Px水平,抑制MDA含量的升高,肝肾功能趋于正常。两种干燥方式的给药组小鼠的指标相当,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干燥方法的九制何首乌的水煎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且两种方法的抗衰老作用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制何首乌 晒干 烘干 抗衰老 D-半乳糖
下载PDF
中药泡腾片的药剂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鲁思祺 刘忍阳 +2 位作者 赵永恒 栾思琪 王佰灵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3,10,共4页
中药泡腾片是将中药产物制成的泡腾制剂,具有迅速崩解、利于吸收、方便使用的优点。本文从辅料应用、制备方法、现存问题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中药泡腾片研究中六类辅料的性质和应用、两种制备方法的比较以及易出现的三个问题,以药剂学... 中药泡腾片是将中药产物制成的泡腾制剂,具有迅速崩解、利于吸收、方便使用的优点。本文从辅料应用、制备方法、现存问题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中药泡腾片研究中六类辅料的性质和应用、两种制备方法的比较以及易出现的三个问题,以药剂学的角度论述了中药泡腾片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泡腾片 辅料应用 制备方法 现存问题
下载PDF
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5
作者 赵婷 李响 +5 位作者 杨晓阳 邹妍 李丹 李菲 姜国志 郭勇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目的:考察桃红四物汤颗粒的制剂处方及工艺参数。方法:对无辅料干膏粉的性质进行考察,判断颗粒剂制备的可行性。以乳糖、玉米淀粉、糊精和麦芽糊精为辅料,以制粒情况、一次成型率、颗粒性状、颗粒溶化性为考察指标进行辅料种类和用量的... 目的:考察桃红四物汤颗粒的制剂处方及工艺参数。方法:对无辅料干膏粉的性质进行考察,判断颗粒剂制备的可行性。以乳糖、玉米淀粉、糊精和麦芽糊精为辅料,以制粒情况、一次成型率、颗粒性状、颗粒溶化性为考察指标进行辅料种类和用量的筛选。结果:采用无辅料干膏粉直接制粒,制备得到的颗粒可压性一般,流动性良好,有引湿性,可用于干法制粒。优选的辅料为麦芽糊精,载药量在50%~90%,制备得到的颗粒大小均匀,流动性均较好;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6%~72%,实际生产中应将外部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3批工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的制粒方法制备得到的颗粒收率较高。结论:优选的桃红四物汤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后续桃红四物汤颗粒产业化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干法制粒 辅料筛选 工艺参数
下载PDF
蒲公英注射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旭东 李景龙 +4 位作者 刘新菊 吴惠珍 王振香 张西茹 姜建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61-762,共2页
目的 :制备蒲公英注射液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原理制成蒲公英注射液 ,采用HPLC法测定其所含咖啡酸的含量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所含咖啡酸进行鉴别 ,并对 4 0 0例盆腔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 目的 :制备蒲公英注射液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原理制成蒲公英注射液 ,采用HPLC法测定其所含咖啡酸的含量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所含咖啡酸进行鉴别 ,并对 4 0 0例盆腔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制备工艺可行 ,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为 94 %。结论 :该制剂配方及制法合理 ,性质稳定 ,疗效确切 ,未发现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液 蒲公英 制备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薏苡仁贵州炮制方法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建科 张永萍 +2 位作者 李玮 田源红 汤元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3-175,共3页
为更好地控制薏苡仁贵州炮制方法的饮片质量,以浸泡时间、蒸制时间、干燥温度、药砂比例、炒制时间、炒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甘油三油酸酯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薏苡仁贵州炮制方法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优选出的... 为更好地控制薏苡仁贵州炮制方法的饮片质量,以浸泡时间、蒸制时间、干燥温度、药砂比例、炒制时间、炒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甘油三油酸酯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薏苡仁贵州炮制方法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取薏苡仁药材加水浸泡1h,蒸制15min,于60℃下干燥,再投入6倍量细砂中,于250℃的砂温下翻炒90s,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炮制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油三油酸酯
下载PDF
蛇床子挥发油、薄荷醇及冰片对甲硝唑促透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9
8
作者 许卫铭 王晖 +1 位作者 李昕 吴铁 《中南药学》 CAS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对蛇床子挥发油、薄荷醇、冰片促透作用进行比较,为蛇床子挥发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和储库效应的研究。结果蛇床子挥发油、冰片、薄荷醇单独应用时对甲硝唑经皮渗透均有促进作用,增渗倍... 目的对蛇床子挥发油、薄荷醇、冰片促透作用进行比较,为蛇床子挥发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和储库效应的研究。结果蛇床子挥发油、冰片、薄荷醇单独应用时对甲硝唑经皮渗透均有促进作用,增渗倍数分别为2.21、2.19和2.66;当蛇床子挥发油与冰片或薄荷醇合用时,促透效应比单用蛇床子挥发油时显著增强(P<0.01)。蛇床子挥发油和冰片合用时储库效应显著增加。结论蛇床子挥发油对甲硝唑的皮肤吸收有促透作用,与冰片、薄荷醇合用时效果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挥发油 透皮吸收 渗透系数 增渗倍数
下载PDF
“发汗”对续断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金奇 来平凡 +2 位作者 杜伟锋 吴芳 徐姗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636-2638,共3页
目的:研究续断产地加工"发汗"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续断"发汗"前后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变化的比较进行研究。结果:续断"发汗"后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皂苷... 目的:研究续断产地加工"发汗"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续断"发汗"前后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变化的比较进行研究。结果:续断"发汗"后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皂苷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发汗"后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升高了。结论:本研究表明续断产地加工"发汗"有一定的合理性,建议续断的产地加工坚持发汗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断 发汗 质量影响
下载PDF
基于圆柱型结构的中药材提取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勇 蔡铭 +1 位作者 瞿海斌 程翼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00-1603,共4页
针对目前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过程模型研究较少,且模型多以球型假设为前提的问题,根据中药材多以根、茎的形式直接提取的实际情况,利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假设中药材有效成分由径向扩散,忽略轴向扩散,且以内扩散为主,提出了一种能反映圆... 针对目前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过程模型研究较少,且模型多以球型假设为前提的问题,根据中药材多以根、茎的形式直接提取的实际情况,利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假设中药材有效成分由径向扩散,忽略轴向扩散,且以内扩散为主,提出了一种能反映圆柱型结构中药材的提取动力学模型.依据丹参中有效成分丹参素提取过程试验数据,通过温度和液固比的变化,优化参数,得到提取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丹参药材的工业提取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与生产结果较为吻合的计算结果,预测误差为10%左右.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效果佳,可用于中药材的工业提取过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型结构 中药 提取 动力学模型 丹参
下载PDF
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玺 马英 +1 位作者 刘威 周东坡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红豆杉细胞培养是工业化生产紫杉醇的很有前景的途径之一。综述了红豆杉细胞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方式、生物反应器及培养动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关键词 红豆杉 细胞培养 紫杉醇
下载PDF
中药粉末饮片的传承与现代化发展概况及产业发展建议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雪娇 李涛 +1 位作者 莫雪林 吴纯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4321-4325,共5页
目的:为推动中药粉末饮片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中药粉末饮片的传承、现代化发展概况及产业发展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与结论:针对中药粉末饮片的传承,提出了阐释中药粉末化的科学内涵、挖掘制备... 目的:为推动中药粉末饮片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中药粉末饮片的传承、现代化发展概况及产业发展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与结论:针对中药粉末饮片的传承,提出了阐释中药粉末化的科学内涵、挖掘制备技术精髓、培养具有粉体学基础知识的综合型中药饮片学人才等建议。按粉体粒径大小,中药粉末饮片可分为中药普通粉体、中药超微粒粉体和中药纳米粉体。针对中药粉末饮片的适用范围、粒径与其中药性能相关性研究、粉碎技术及设备、质量标准等关键点,提出了调整中药粉末饮片适用范围,选择适宜粒径和加强中药粉末饮片的性能研究,规范与创新中药粉末饮片的制备,提升包装及灭菌技术,建立并实施具有中药粉末饮片特色的质量标准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粉末饮片 传承 现代化发展 发展关键点 建议
下载PDF
吸附式微藻固定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英 张华 +1 位作者 赵云 徐新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115,共7页
地球上40%的光合作用都来源于微藻,一种单细胞却富含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微藻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不依赖于耕地和淡水资源等优势,商业化品种的油含量高达30%~70%。据统计,每公顷土地微藻的产油量约为23500L... 地球上40%的光合作用都来源于微藻,一种单细胞却富含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微藻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不依赖于耕地和淡水资源等优势,商业化品种的油含量高达30%~70%。据统计,每公顷土地微藻的产油量约为23500L,是玉米产油量的348倍,大豆产油量的68倍。此外,微藻还可用于大规模生产高价值的产品,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农产品以及药剂等,可以说微藻是未来能源与资源的最大供应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培养技术 固定化 吸附式 淡水资源 碳水化合物 大规模生产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丹 曹纬国 陶燕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研究续断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总皂苷与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生品及炮制品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结... 目的:研究续断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总皂苷与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生品及炮制品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结果:与续断生品相比较,各炮制品的总皂苷含量略有增加;但炮制后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增加显著。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影响续断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变化,证明了传统炮制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方法 总皂苷 川续断皂苷Ⅵ 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华法林在人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易丹 罗晓波 +2 位作者 陆向红 罗圣平 周于禄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华法林在人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以及单独服用复方丹参滴丸4周后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双周期交叉、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华法林在人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以及单独服用复方丹参滴丸4周后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双周期交叉、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6人/组),连续5周每日分别服用复方丹参滴丸(10片,每天3次)或安慰剂(10片,每天3次);d29口服单剂量华法林5mg;第2周期2组交叉服用安慰剂或复方丹参滴丸,其余给药方案不变。按要求收集志愿者血样,分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华法林的血药浓度以及半自动血凝仪测定常见凝血指标。结果合用复方丹参滴丸后,华法林的药动学参数cmax、AUC0-444、AUC0-∞、t1/2。显著增加(P〈(1.05),CL/F显著减小(P〈0.05),tmax和v/F没有显著变化;华法林的药效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单独服用复方丹参滴丸4周后,PT和APTT均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影响华法林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单独服用复方丹参滴丸4周对凝血功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华法林 药动学 药效学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苍耳子毒性成分及炮制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丽萍 臧志和 +1 位作者 廖洪利 王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8期22-23,共2页
近年来关于苍耳子药理作用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比较丰富,本文着重对苍耳子毒性成分方面的研究及其炮制工艺和改进等方面进行简述,以期为以后苍耳子的研究和利用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苍耳子 毒性成分 炮制工艺
下载PDF
荷叶炒炭过程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坤 王明芳 +4 位作者 薛非非 国金铃 马俊楠 孟祥龙 张朔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炒炭程度对荷叶炭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与槲皮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建立HPLC同时测定这3种物质的方法,通过模拟炮制来研究这3种物质转变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Hypersil gold C18(4.6 mm×250 mm,5μ)色谱柱;...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炒炭程度对荷叶炭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与槲皮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建立HPLC同时测定这3种物质的方法,通过模拟炮制来研究这3种物质转变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Hypersil gold C18(4.6 mm×250 mm,5μ)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结果:荷叶炒炭后,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含量随炮制时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槲皮素含量随着炮制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280±5℃温度下炒制10 min左右达到峰值;另外,在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模拟炮制样品中均检出槲皮素。结论:该实验说明不同炒炭程度对荷叶炭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在加热炮制过程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受热分解产生槲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炒炭 黄酮 高效液相 模拟炮制 炮制机理
下载PDF
Pharmacokinetics of nifedipin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in healthy Chinese volunteers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静 王本杰 +2 位作者 魏春敏 卜凡龙 郭瑞臣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3期192-196,共5页
Aim To establish a LC-MS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nifedipine in human plasma and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ifedipin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Methods A XB-C18 (5 μm, 4.... Aim To establish a LC-MS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nifedipine in human plasma and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ifedipin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Methods A XB-C18 (5 μm, 4.6 mm ×150 mm) column and a mobile phase of methanol: 0.01 mol·L^-1ammonium acetate (60:40, V/V) were used to separate nifedipine, the detections was accuracy under atmosperic pressure electronic spray ionization (AP-ESI) mode and ion mass spectrum (m/z) of 314.9 [M+H]^+ for nifedipine, and 320.8 [M+H]^+ for lorazepam (Internal Standard, IS).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nifedipine was 0.3 - 80 ng·mL^-1 ( r = 0.9997), and 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 was 0.3 ng·mL^-1. The nifedipin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fter a single dose of 20 mg nifedipin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test (T) or reference (R) were as the followings, t1/2 (6.73 ± 2.00) h and (7.04 ± 2.18) h, Tmax (4.28 ± 0.70) h and (4.48 ± 0.70) h, Cmax(39.66 ± 10.58) ng·mL^-1 and (40.19 ± 10.97) ng·mL^-1, AUC0-36 (391.63 ± 108.55) ng·mL^-1·h and (387.57 ± 121.51) ng·mL^-1·h, and AUC0-∞ (408.28 ± 121.16) ng·mL^-1·h and (406.15 ± 133.13) ng·mL^-1·h.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nifedipin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test) was (103.02 ± 13.93) %. Conclusion LC-MS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centrations of nifedipine in human plasma was sensitive and accurate, and could be used in nifedipine bioavailability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dipin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LC-MS PHARMACOKINETICS BIOEQUIVALENCE
下载PDF
基于HMGB1炎症通路的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致洁 董捷鸣 +5 位作者 于小红 李萌 陈熹 赵奎君 饶全 章从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6期644-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介导的炎症通路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肝毒性中的作用,为阐明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组(相当于生药16 g/kg)和甘草炮制雷公藤组(相当...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介导的炎症通路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肝毒性中的作用,为阐明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组(相当于生药16 g/kg)和甘草炮制雷公藤组(相当于雷公藤生药16 g/kg),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药3周,空白对照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每周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于第3周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HMGB1、白细胞介素(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HMGB1、核因子κB(NF-κB)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雷公藤组相比,甘草炮制雷公藤组大鼠ALT、AST检测值明显降低(P<0.01),肝脏病理结构损伤也减轻;血清TNF-α、IL-1β和HMGB1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P<0.05);HMGB1通路相关蛋白TLR4、NF-κB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HMGB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肝毒性可能与抑制HMGB1炎症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炮制雷公藤 降低肝毒性 HMGB1炎症通路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中药制剂常用提取工艺条件的实验筛选 被引量:6
20
作者 侯世祥 廖工铁 +1 位作者 程宇慧 李淑贞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0-122,共3页
中药制剂是根据药典处方或其它规定处方,用制剂学方法,将中药材制成符合一定要求和形式,可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剂。可见,中药制剂的药源是中药材。
关键词 中药制剂 提取工艺 实验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