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厚度演化模型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金涛 赵薇 刘彧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30,共12页
全球平均土壤厚度仅约为1 m,但土壤厚度的空间分布信息在地貌、生态及水文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其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基于现有土壤制图产品、地球物理勘测及经验统计模型难以获取流域尺度土壤厚度分布信息,亟... 全球平均土壤厚度仅约为1 m,但土壤厚度的空间分布信息在地貌、生态及水文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其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基于现有土壤制图产品、地球物理勘测及经验统计模型难以获取流域尺度土壤厚度分布信息,亟待发展土壤厚度预测的过程机理模型。本文回顾了土壤厚度演化模型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评价了不同土壤生成及输移模型的适用性。研究指出土壤化学风化成土等机理仍不清晰是制约模型发展的理论瓶颈。此外,模型的方法体系仍需完善,亟待进一步发展描述土壤生成和输移的函数形式及其参数的估计方法等,指出物理与随机结合的模拟方法以及基于数学物理途径的参数确定方法等有望解决模型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最后,在土壤厚度演化模型基础上,提出发展基于流域协同演化理论的土壤发生学模型是定量预测土壤理化全要素发生所亟需突破的难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厚度 土壤厚度演化模型 土壤生成 土壤输移 流域协同演化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文昌滨海贝屑沙土磷素组成与淋溶特性
2
作者 付登强 刘小玉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09-114,共6页
土壤磷素(P)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养分限制因子,还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以文昌滨海贝屑沙土为研究对象,应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其形态组成,采用淋洗法评价其磷淋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文昌... 土壤磷素(P)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养分限制因子,还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以文昌滨海贝屑沙土为研究对象,应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其形态组成,采用淋洗法评价其磷淋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文昌滨海贝屑沙土磷素形态组成以Ca10-P(45.78%)为主,O-P(26.67%)与Ca8-P(11.27%)次之,Ca_(2)-P(2.97%)、Al-P(4.70%)和Fe-P(8.60%)的含量较少;耕地土壤Ca_(2)-P(28.35 mg/kg)和Ca8-P(93.74 mg/kg)含量显著高于林地土壤的Ca_(2)-P(3.95 mg/kg)和Ca8-P(42.31 mg/kg)含量;瓜菜和叶菜地土壤Ca_(2)-P和Ca8-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土壤的含量;土壤平均磷淋失量为2.92 mg/kg,占土壤总磷量的0.32%,占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的10.26%,Olsen-P淋溶阈值为51.1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贝屑沙土 形态组成 淋溶阈值
下载PDF
文昌滨海贝屑沙土养分特征
3
作者 付登强 刘小玉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48-51,共4页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文昌滨海贝屑沙土的基本养分特征,对文昌市主要滨海贝屑沙土区6类植被类型的90块样地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文昌滨海贝屑沙土呈弱碱性,pH为(7.85±0.47);有机质(11.75±4.86)g/kg和碱解氮(70...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文昌滨海贝屑沙土的基本养分特征,对文昌市主要滨海贝屑沙土区6类植被类型的90块样地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文昌滨海贝屑沙土呈弱碱性,pH为(7.85±0.47);有机质(11.75±4.86)g/kg和碱解氮(70.59±42.64)mg/kg,含量偏低;有效磷[Olsen-P,(44.59±55.46)mg/kg]含量较高,样品间差异较大;速效钾含量为(78.83±72.72)g/kg;林地土壤严重缺磷;耕地土壤,尤其是蔬菜地的磷含量极为丰富。研究结果反映了文昌滨海贝屑沙土的养分现状,可为科学制定区域农作物施肥方案提供参考,同时对土壤磷过量提出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贝屑沙土 养分状况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地球关键带研究评述: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顺华 宋效东 +2 位作者 吴华勇 吴克宁 张甘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8,共11页
近20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地球关键带”研究,为重新审视地球表层系统内水、土、气、生、岩等各要素的功能及其内在关联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搜集2001—2021年间国内外地球关键带研究文献,应用引文空间(CiteSpace)技术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梳... 近20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地球关键带”研究,为重新审视地球表层系统内水、土、气、生、岩等各要素的功能及其内在关联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搜集2001—2021年间国内外地球关键带研究文献,应用引文空间(CiteSpace)技术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梳理地球关键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为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文献分析表明:地球关键带受到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三个发展阶段(萌芽、初期和快速发展)的研究重点差异明显;土壤是联结地表和地下过程的纽带与核心;地球物理技术成为理解地球关键带结构与过程的重要工具;联网观测和模型模拟是下一阶段的重要方向;地球关键带功能和服务的量化、权衡与提升有望成为重要的决策支持工具。未来仍需在五个方面深化研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地球关键带观测站网络;加强学科交叉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一代地球关键带科学家;服务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地球关键带科学;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完善理论、模型和方法体系;揭示地球关键带过程的耦合机制及其环境效应,加强人类活动对水土过程、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关键带 土壤圈 地球表层系统 结构 过程 服务
下载PDF
极端降雨条件下淹水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婵娟 鄢创 +3 位作者 郭雷 郝民杰 毛齐正 杨生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2-1330,共9页
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更为频繁,但目前针对极端暴雨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不同组分的影响还需更深入地研究。本研究以河南省“7.20”极端降雨事件为契机,选择暴雨事件发生后未淹水(CK)、淹水不超过1个月(Y1)及淹... 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更为频繁,但目前针对极端暴雨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不同组分的影响还需更深入地研究。本研究以河南省“7.20”极端降雨事件为契机,选择暴雨事件发生后未淹水(CK)、淹水不超过1个月(Y1)及淹水超过2个月(Y2)3种不同淹水时长的农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极端暴雨事件对0~100 cm土层深度内SOC、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极端暴雨事件发生后,农田SOC与DOC随淹水时长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SOC表现为淹水农田整体高于未淹水农田,且40 cm以下土层增加比例高于40 cm以上土层。0~100 cm土层内SOC含量CK为3.41~14.25 g∙kg^(-1),Y1为5.45~18.11 g∙kg^(-1),Y2为4.68~15.15 g∙kg^(-1),随着淹水时长的增加,SOC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100 cm土层内DOC含量CK为414.19~580.39 mg∙kg^(-1),Y1为327.99~874.19 mg∙kg^(-1),Y2为242.34~301.93 mg∙kg^(-1);随着淹水时长的增加,DOC在0~40 cm土层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0 cm以下土层则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40~60 cm和80~100 cm土层DOC含量CK显著高于Y2。2)极端暴雨事件后,不同淹水时长下农田SOC和DOC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存在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均呈降低趋势;DOC在CK处理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10~20 cm土层DOC含量最高,Y1的DOC整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Y2的DOC在0~100 cm土层内变化趋势不明显。3)土壤水分能够显著影响SOC及DOC/SOC,但与DOC之间未见显著回归关系,土壤总碳、总磷、总氮等养分含量对SOC、DOC及DOC/SOC存在显著的影响,pH和电导率变化与SOC和DOC的分布未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淹水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豫西丘陵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大勇 刘海燕 +6 位作者 杜鹃 曾祥 王翔宇 周子琪 刘雪涛 寇太记 陈鲜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豫西丘陵区相同冲积母质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果园、林地、草地和农田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测定...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豫西丘陵区相同冲积母质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果园、林地、草地和农田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均表现出以0.25~2 mm粒级为优势团聚体分布的特征,以农田土壤最高,质量分数为58.49%~66.11%,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农田>林地>草地和果园。全碳含量(以质量比表示)随团聚体粒级的下降呈现减少趋势,果园在4个粒级上的全碳含量均显著地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在<2 mm的2个粒级上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全碳含量均表现为果园>农田>林地>草地。果园C/N和C/P均显著地高于林地、草地和农田,林地在<2 mm的3个土壤团聚体粒级上的C/N均显著低于草地和农田,但在<2 mm土壤团聚体粒级上的C/P和N/P均显著高于草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豫西丘陵区的农田团聚体稳定度最高,果园显示出高的有机输入特征,林地主要受磷限制,草地主要受氮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化学计量学 丘陵区
下载PDF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百云 许泽华 +1 位作者 郭鑫年 周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34-440,共7页
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结果表... 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中部干旱带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其次为宁南山区,引黄灌区营养状况总体最好。pH和盐基饱和度均是引黄灌区(银北)最高,宁南山区最低,矿质离子含量中部干旱带最低。土壤颗粒组成中,宁南山区土壤组成最好,中间粗细颗粒占主要成分。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的土壤氮含量较高,分别是0.83 g/kg和1.51 g/kg,其余土壤均低于0.60 g/kg,土壤氮素匮乏。引黄灌区盐碱土和灌淤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9.62 mg/kg和18.28 mg/kg,是该生态区灰漠土和灰钙土的速效磷3~4倍。中部干旱带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为15.82 mg/kg,而宁南山区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仅为3.13 mg/kg,不足1/5。引黄灌区(银北)的灰漠土和宁南山区灰褐土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9.09 g/kg和17.43 g/kg,明显高于其他生态区土壤,其他土壤均低于10.00 g/kg,在全国土壤养分分级中处于第四级及以下,表明宁夏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偏低。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有机质中的胡敏素含量较高,而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中腐殖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生态类型区 土壤类型 比较 宁夏
下载PDF
盐结皮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影响下的能量平衡动态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弘超 李新虎 +1 位作者 郭敏 李佳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2,共9页
地表能量平衡是地气交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探究不同下垫面的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对了解地表的热量传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能量平衡在盐结皮土壤形成过程下的变化特征的研究未见报道,主要难点在于缺少盐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表面反照... 地表能量平衡是地气交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探究不同下垫面的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对了解地表的热量传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能量平衡在盐结皮土壤形成过程下的变化特征的研究未见报道,主要难点在于缺少盐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表面反照率的计算方法,严重影响了盐渍化土壤热量传输的精确定量描述。因此,利用模拟试验结合能量平衡模型,应用反照率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盐结皮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下能量平衡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Logistic增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盐结皮在土壤表面的形成发育过程(R2=0.99)。(2)在持续照射条件下(1000 W·m^(-2),16 d),随着盐结皮的持续发育,盐结皮土壤的反照率比对照高出0.15~0.41,从而显著降低了土壤对热量的吸收,导致盐结皮土壤表面温度比对照降低了16℃。(3)盐结皮土壤的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在反照率和表面温度影响下分别比对照减少了47.9%、52.4%、46.8%和47.4%,显著影响了土壤的剖面温度。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盐结皮影响下的土壤水热传输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结皮 反照率 土壤表面温度 能量平衡
下载PDF
自动滴定仪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方法优化
9
作者 李朝英 郑路 +3 位作者 郑之卓 李华 王亚南 明安刚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2-640,共9页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颗粒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等)是反映土壤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开展准确高效地测定这些指标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动滴定仪与传统人工滴定相比,人员工作强度低,检测准确,但检测效率不及人工滴定的30%。为解决...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颗粒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等)是反映土壤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开展准确高效地测定这些指标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动滴定仪与传统人工滴定相比,人员工作强度低,检测准确,但检测效率不及人工滴定的30%。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探讨了4种氧化剂加入量对测定有机碳的影响,研究了提前预加滴定液对检测效率提高的效果。最终优选氧化剂加入量为2mL,预加滴定液量以空白样滴定量的1/3计,建立了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的自动滴定仪法。采用有机碳不同水平的土壤样品和标准物质对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人工滴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动滴定仪法与人工滴定法无显著性差异,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2.10%~12.96%,加标回收率在93.37%~98.06%,标准物质相对误差为4.31%~4.79%;优化后的自动滴定法单个试样滴定用时由11min缩短到3.5min,整体检测效率高于人工滴定,而试剂耗用量仅是人工滴定法的40%。自动滴定仪法显著提升了有机碳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滴定仪 人工滴定 土壤有机碳 氧化剂加入量 预加滴定量
下载PDF
有机种植方式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10
作者 沈星荣 汪秋红 +4 位作者 胡强 王东辉 傅尚文 韩文炎 李鑫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8,共8页
土壤过度酸化是影响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有机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长期影响,以常规茶园为对照,研究了我国18个省份84个产茶县有机管理1~21 a对茶园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茶园比常规茶园土壤pH平均高0.... 土壤过度酸化是影响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有机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长期影响,以常规茶园为对照,研究了我国18个省份84个产茶县有机管理1~21 a对茶园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茶园比常规茶园土壤pH平均高0.36,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有机管理年份的增加,茶园土壤pH总体为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并维持相对平稳,有机管理1~5、6~10、11~15、16~21 a的pH比常规茶园分别高0.48、0.23、0.28和0.30,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管理方式还有利于土壤pH向最适合茶树生长发育的方向发展,pH 4.5~5.5的茶园占比,常规茶园为41.9%,有机管理1~5、6~10、11~15、16~21 a的茶园分别为53.1%、48.9%、58.7%和66.7%,总体随有机管理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有机管理方式能防止茶园土壤严重酸化,使土壤pH向着最适合茶树生长发育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管理 茶园 土壤 PH
下载PDF
大型仪器设备分层化与特征化运行管理探索
11
作者 蒋倩 唐昊冶 +3 位作者 涂勇辉 黄蓉 钱薇 朱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6-270,共5页
随着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及其功能复杂性的增加,运行管理模式需持续创新与优化,该文基于网络共享平台的运行管理模式和土壤与环境研究领域的测试特征,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根据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特点,该... 随着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及其功能复杂性的增加,运行管理模式需持续创新与优化,该文基于网络共享平台的运行管理模式和土壤与环境研究领域的测试特征,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根据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特点,该文将仪器划分为常规型、环节型、耗时型、高难型等4种类型,分别采用“专职人员”“专职人员培训-操作视频-送样人”“专职人员培训-送样人”“专职人员-送样人”等分层化模式进行运行管理,统计分析这些仪器的运行机时、操作故障、自然故障、维修情况、共享率、支撑成果等多个运行指标,结果均较为满意。该文提出的分层化与特色化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模式,可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与运行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设备运行模式 仪器特征 分层管理 土壤与环境 开放共享
下载PDF
周期性水位波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
12
作者 王鹏 冉义国 +3 位作者 梅渝 马茂华 黄平 吴胜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2-680,共9页
为探究水位波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在三峡水库消落带采集和测定了受不同水淹强度影响的石灰土、紫色土、黄壤及其植物样品,并运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基于冗余分析的典范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 为探究水位波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在三峡水库消落带采集和测定了受不同水淹强度影响的石灰土、紫色土、黄壤及其植物样品,并运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基于冗余分析的典范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水淹增加了石灰土和紫色土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但降低了黄壤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此外,石灰土的有机碳分布还受地上生物量、土壤pH和土层深度的影响,紫色土的有机碳分布还受土层深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而黄壤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则与地上生物量、土层深度和地下生物量有关。总之,周期性水位波动对消落带土壤有机碳影响深刻,但土壤类型分异了有机碳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带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下载PDF
土壤有效硼提取及测定方法比较
13
作者 孙玉芳 黄蓉 +3 位作者 王璐 尹媛 朱波 唐昊冶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4-920,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沸水浴提取–ICP-OES测定土壤有效硼的方法,并着重比较分析沸水提取–姜黄素比色法、沸水提取–ICP-OES法、沸水浴提取–ICP-OES法和沸水浴提取–姜黄素比色法对土壤有效硼的测定结果。通过讨论4种方法的测定下限、方法检... 本文提出一种沸水浴提取–ICP-OES测定土壤有效硼的方法,并着重比较分析沸水提取–姜黄素比色法、沸水提取–ICP-OES法、沸水浴提取–ICP-OES法和沸水浴提取–姜黄素比色法对土壤有效硼的测定结果。通过讨论4种方法的测定下限、方法检出限和测定精密度及正确度,及对来自不同地区高中低有效硼含量的6种土壤有效态成分标准物质和4种实际土壤样品的测定比较,探讨4种方法分析测定的关键因素、方法相关性。结果表明,沸水浴提取–ICP-OES法操作简单便捷,方法的检测下限低、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可适用于各类型批量样品分析及研究。本研究可为实验室开展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为承担“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样检测的实验室在土壤有效硼测定的方法选择、效率提升和质量保证上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硼 沸水提取 沸水浴提取 姜黄素比色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OES)法 硝酸盐
下载PDF
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全磷
14
作者 彭园珍 肖华翠 +1 位作者 林燕语 杨柳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8,53,共6页
利用硫酸-高氯酸湿法消解土壤,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直接测定消解液磷酸根含量,建立了高通量测定土壤全磷的实验方法。方法检测限6.0 mg·kg^(-1),土壤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5%~100%。将该方法用于土壤标准物质(GBW07405、GBW07406a)全... 利用硫酸-高氯酸湿法消解土壤,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直接测定消解液磷酸根含量,建立了高通量测定土壤全磷的实验方法。方法检测限6.0 mg·kg^(-1),土壤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5%~100%。将该方法用于土壤标准物质(GBW07405、GBW07406a)全磷含量测定,结果准确,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5%、4.5%(n=3)。方法具备无需调节待测液pH值、分析速度快、消耗试剂少、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土壤全磷的测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 土壤 消解 全磷 分光光度法 酸度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乙酸铵盐交换法测定阳离子交换量方法优化
15
作者 王卓 郭全恩 +1 位作者 曹诗瑜 展宗冰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针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酸铵交换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耗时长的问题,对方法的搅拌方式、搅拌时间、蒸馏时间进行优化。优化后分析条件为:用磁力搅拌器代替人工橡皮头玻璃棒搅拌,确定搅拌时间为90 s,确定蒸馏时间为6 min。选择4个... 针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酸铵交换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耗时长的问题,对方法的搅拌方式、搅拌时间、蒸馏时间进行优化。优化后分析条件为:用磁力搅拌器代替人工橡皮头玻璃棒搅拌,确定搅拌时间为90 s,确定蒸馏时间为6 min。选择4个不同地区不同阳离子交换量的土壤标准物质用优化前、后的方法分别进行7次测定,其检测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1.53%~5.32%;28个实际样品进行成对二样本均值分析,优化前、优化后测定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优化前、后28个土壤样品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线性相关显著,相关系数r=0.998。结果表明,EDTA-乙酸铵交换法优化前、后均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无显著性差异,EDTA乙酸铵交换法优化后的方法检测时间(1人测定8个样品)由280 min缩短到130 min,提高了检测效率,适合批量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代换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 乙二胺四乙酸-乙酸铵交换法 磁力搅拌器
下载PDF
风化壳颗粒大小是决定典型干旱区硝态氮深部累积特征的关键因素
16
作者 董学涛 吴华勇 +2 位作者 宋效东 张甘霖 潘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6-1246,共11页
我国干旱区农田关键带过量施氮造成氮肥利用率低和土壤硝态氮大量累积,威胁生态环境安全。阐明干旱区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干旱区水肥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选择典型干旱区——新疆阿克苏地区为研究区域,从南向北沿地... 我国干旱区农田关键带过量施氮造成氮肥利用率低和土壤硝态氮大量累积,威胁生态环境安全。阐明干旱区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干旱区水肥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选择典型干旱区——新疆阿克苏地区为研究区域,从南向北沿地形序列布设三个钻孔点,分别为60年棉田XJ1(40°36′48.7″N,80°48′14.2″E)、32年老苹果园XJ2(41°16′16.2″N,80°19′9.1″E)和15年新苹果园XJ3(41°20′37.6″N,80°17′11.0″E),海拔依次为971 m、1129 m和1213 m,采样深度依次为7.75 m、10.52 m和9.91 m,利用线性和非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有关理化性质与土壤硝态氮浓度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拔低处棉田和海拔高处不同种植年限的苹果园土壤深部均出现了硝态氮显著累积特征,深部浓度高达44 mg·kg^(-1),最大累积深度超过10 m。土壤含水量和不同粒径颗粒(砾石、砂粒、粉粒与黏粒)含量等关键理化性质可解释土壤硝态氮浓度垂直变异的约50%。其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颗粒大小是决定土壤硝态氮深部累积特征的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越高、土壤颗粒越细,土壤硝态氮浓度通常越高。棉田土壤硝态氮在4 m深地下水位以下发生了明显的反硝化作用,使累积的硝态氮浓度降至较低水平(<1 mg·kg-1)。苹果园因地下水位较深,土壤硝态氮未发生明显的反硝化作用,且已大量迁移累积至植物根系难以触及的深部区域(>5 m)。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硝态氮深部累积特征的地下部直接性因素;土壤颗粒大小通过调控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而成为影响土壤硝态氮深部累积特征的地下部根本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硝态氮 地球关键带 反硝化作用 棉田 苹果园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与健康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研究——以重庆市巫山县笃坪乡为例
17
作者 刘力 张传华 +3 位作者 王钟书 张凤太 邓炜 代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9-1107,共9页
【目的】探明长江上游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来源及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人体健康风险空间分析,有助于提出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建议。【方法】以重庆市巫山县笃坪乡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深度0~20 cm)45件,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 【目的】探明长江上游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来源及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人体健康风险空间分析,有助于提出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建议。【方法】以重庆市巫山县笃坪乡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深度0~20 cm)45件,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进行土壤重金属(Cd、Hg、Pb、As和Cr)来源定量分析,通过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利用地统计法进行人体健康风险空间分析,得出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管控建议。【结果】(1)研究区土壤Cd、Hg、Pb、As、Cr平均含量分别是重庆市土壤背景值的10.67、3.18、1.03、2.05、4.22倍,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异常;(2)土壤综合环境质量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点位占比分别为2.23%、44.44%和53.33%,主要影响因子为Cd和Cr,土壤以酸性为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土壤生态环境的风险较高;(3)土壤Cd含量主要受到农业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58.55%和30.30%,土壤Hg和Cr含量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71.55%和75.41%,土壤As含量主要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贡献率为63.12%,土壤Pb含量主要受到道路交通的影响,贡献率为90.90%;(4)成人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HI>1的点位占比为6.67%,总体健康风险较低,高风险区集中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影响因子为Cr;农业活动与道路交通贡献率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结论】建议研究区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测,积极开展有机肥代替等化肥减量措施,推广使用电动农用车,减少由于农业活动对土壤重金属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地统计法 来源解析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风险管控建议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18
作者 李金娟 冯玉喜 +3 位作者 白彦霞 丁耀录 王爱军 栗孟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153,共10页
【目的】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当归合理施肥和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方法】在化肥、生物菌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处理[T1(磷酸二铵750 kg/hm^(2))、T2(生物菌肥2250 kg/hm^(2))、T3(生物菌... 【目的】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当归合理施肥和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方法】在化肥、生物菌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处理[T1(磷酸二铵750 kg/hm^(2))、T2(生物菌肥2250 kg/hm^(2))、T3(生物菌肥2250 kg/hm^(2)+有机肥6000 kg/hm^(2))、T4(有机肥12000 kg/hm^(2))、T5(有机肥18000 kg/hm^(2))、T6(有机肥24000 kg/hm^(2))和T7(有机肥30000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收获期测定当归种植后土壤养分(全N、全P、全K、速效N、有效P、速效K、有机质和pH值)的变化。【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种植后土壤养分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不施肥CK处理下碱解N、有效P、全K和速效K分别降低66.5%、63.1%、0.85%、12.3%;T1处理有机质降低17.6%,但不利于N、P和K吸收;T2处理全N、全K、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降低17.3%、4.98%、52.1%、5.29%,但不利于全P和有效P吸收;T3处理全N、全P、有效P、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降低17.5%、11.5%、60.4%、7.16%、14.8%;随着单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T4~T7),整体呈现全N和碱解N降低量减少,而全P、有效P、全K、速效K和有机质显著降低。CK、T4~T7处理pH值增加,而T1~T3处理降低。【结论】T3处理(生物菌肥2250 kg/hm^(2)+有机肥6000 kg/hm^(2))最有利于当归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可以在种植栽培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肥 生物菌肥 有机肥 合理施肥 养分变化
下载PDF
改良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交换性盐基钙、镁、钠、钾
19
作者 张雅静 卢禹含 +2 位作者 聂喜涛 张佳楠 张宇婷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600-607,共8页
为提升石灰性土壤中交换性盐基钙、镁、钠、钾的分析效率与精确度,笔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技术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用70%乙醇溶液反复淋洗样品,再用pH值为8.5的0.1 mol/L的氯化铵-70%乙醇溶液进行交换处... 为提升石灰性土壤中交换性盐基钙、镁、钠、钾的分析效率与精确度,笔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技术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用70%乙醇溶液反复淋洗样品,再用pH值为8.5的0.1 mol/L的氯化铵-70%乙醇溶液进行交换处理,蒸干后加入10mL 20%~30%的硝酸溶液进行酸化处理。经此处理,把传统的单标溶液转变为混标配置,选择谱线分别为钙317.933 nm、镁279.553 nm、钠589.592 nm、钾766.491 nm,测得国标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0%~100.7%,检出限分别为0.008、0.005、0.004、0.007 mg/L。对两个国标样品GBW(E)070337、GBW(E)070341进行验证,测得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0.98%(n=5)。对吉林土壤(样品1)测得的结果与火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钙、镁、钠、钾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石灰性土壤 交换性钙、镁、钠、钾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黔西南州烟田土壤质量评价
20
作者 刘志勇 罗富方 +5 位作者 鲁万华 朱波 李洪勋 刘章勇 陈杰 易丽霞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8,共9页
为明确贵州省黔西南州烤烟种植区土壤质量特征,选取51个代表性土壤样点,研究其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理化特征及生物学性状,同时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建立最小数据集(MDS),评估不同烟草连作年限(Y1:0~10 a;Y2:10~20 a;Y3... 为明确贵州省黔西南州烤烟种植区土壤质量特征,选取51个代表性土壤样点,研究其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理化特征及生物学性状,同时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建立最小数据集(MDS),评估不同烟草连作年限(Y1:0~10 a;Y2:10~20 a;Y3:20 a以上)对植烟土壤质量指数(SQI)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DS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脲酶活性6项指标构成。全数据集(TDS)的土壤质量指数(TDS-SQI,均值0.589)与MDS-SQI(均值0.58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93,P<0.01),表明MDS和TDS均可用于解释土壤质量特征。此外,MDS-SQI与烤烟株高、叶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MDS-SQI越大的点位附近烤烟生长状况越好,再次表明MDS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不同土层(0~10、10~20 cm)间SQI差异不显著;Y3(20 a以上)的烟田土壤SQI低于Y2(10~20 a)和Y1(0~10 a),Y1与Y3土壤SQI值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脲酶活性6项指标可有效评估黔西南州烟田土壤质量;烟草长期连作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指数 黔西南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