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C的变量喷雾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齐亚聪 陈毅飞 +2 位作者 杨会民 喻晨 王学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168,共7页
精准农业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故根据精准农业中变量喷雾技术的发展需求,对变量喷雾技术进行研究。在此,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变量喷雾系统,通过试验验证该变量喷雾系统的变量性... 精准农业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故根据精准农业中变量喷雾技术的发展需求,对变量喷雾技术进行研究。在此,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变量喷雾系统,通过试验验证该变量喷雾系统的变量性能。变量喷雾系统主要由PLC、触摸屏(Touch Panel Monitor)、电磁阀、药水泵、压力表及电源模块等组成,使用触摸屏通过RS232通讯给PLC发送变量信号,PLC接收到信号后调节电磁阀的开度,达到变量喷雾的目的。通过在3个不同管路压力、10个不同电磁阀开度的试验,建立管路压力、电磁阀开度和喷头喷雾量的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喷雾系统有较好的变量能力,在同一压力、不同开度条件下的最大变量能力为6.77,在不同压力、不同开度工作条件下最大变量能力为9.91。在不同压力下,分析并验证了电磁阀开度与喷雾量之间函数关系,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利用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多项式函数拟合电磁阀开度和喷雾量,决定系数均大于0.9,最大为0.9998。相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指数函数和多项式函数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可为变量喷雾机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喷雾 PLC 电磁阀 开度 喷雾量
下载PDF
旱涝急转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漆栋良 朱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7,共7页
为研究旱涝急转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春玉米“宜丹629”为供试材料,2021年在测坑条件下,设置拔节期旱(drought,D)、涝(waterlogging,W)、旱急转轻涝(drought-light waterlogging,D-LW)、旱急转中涝(drought-moderate water... 为研究旱涝急转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春玉米“宜丹629”为供试材料,2021年在测坑条件下,设置拔节期旱(drought,D)、涝(waterlogging,W)、旱急转轻涝(drought-light waterlogging,D-LW)、旱急转中涝(drought-moderate waterlogging,D-MW)、旱急转重涝(drought-heave waterlogging,D-HW)、和正常供水(control,CK)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叶片叶绿素仪(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_(n)),成熟期籽粒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与CK相比,D-LW处理抽雄期和灌浆期玉米叶片的SPAD值、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P_(n)和成熟期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其籽粒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7 810.3kg/hm~2),说明旱急转轻涝不会加速玉米叶片的衰老,从而稳定籽粒产量。而其他水分胁迫处理显著降低各监测时期玉米叶片SPAD值、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_(n),明显提高MDA含量,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减少,最终显著降低产量(较CK下降13.3%~72.7%)。整体上,D-MW和D-HW处理明显加速玉米叶片衰老,严重抑制籽粒产量。综上,拔节期旱后急转轻涝对玉米叶片SPAD值、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_(n)有补偿作用,从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研究结果为玉米应对旱涝急转灾害和灌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光合作用 旱涝急转 抗氧化酶活性 玉米
下载PDF
降雨集流渗灌条件下红梅杏根系分布研究
3
作者 田娇 张维江 +3 位作者 冯娜 黄艳 马轶 马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0,共7页
为了明确降雨集流渗灌技术在宁南山区红梅杏种植中解决缺水问题的实际效果,以5年生红梅杏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自然条件(NAT)和覆膜安装渗灌器(RCII)两种处理,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挖掘根系,并对比分析根长密度分布。结果表明:通过降雨集... 为了明确降雨集流渗灌技术在宁南山区红梅杏种植中解决缺水问题的实际效果,以5年生红梅杏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自然条件(NAT)和覆膜安装渗灌器(RCII)两种处理,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挖掘根系,并对比分析根长密度分布。结果表明:通过降雨集流渗灌技术所集蓄的水量可以促进红梅杏根系更好的生长,解决缺水问题。在RCII条件下,在地表以下0~100 cm内,根长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此外,在RCII条件下,沿行距方向和45°方向的根长密度的对比,证明了渗灌器集流对根系进行水分补充的有效性。通过对行距、株距、深度、根长密度进行偏相关分析和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发现行距(安装渗灌器)、株距(未安装渗灌器)对根长密度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并未产生明显区别(显著性P>0.05);地下深度60~80 cm是影响根长密度分布的关键区间。综上,降雨集流渗灌技术对解决宁南山区红梅杏旱地种植过程中的缺水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根系 降雨集流渗灌 根长密度 根系分布
下载PDF
裂隙影响下的微润灌水分运移和分布规律
4
作者 齐伟 和玉璞 +3 位作者 纪仁婧 麦紫君 王策 江晓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为研究裂隙发育对微润灌水分运移和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室内土箱水分入渗试验.通过人造裂隙方式,设置不同裂隙间距(6,8 cm)和裂隙深度(5,10,15 cm)处理,同时以无裂隙处理(CK)为对照,测定了入渗过程中入渗量变化、湿润体形态演变... 为研究裂隙发育对微润灌水分运移和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室内土箱水分入渗试验.通过人造裂隙方式,设置不同裂隙间距(6,8 cm)和裂隙深度(5,10,15 cm)处理,同时以无裂隙处理(CK)为对照,测定了入渗过程中入渗量变化、湿润体形态演变和入渗结束时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裂隙对微润灌水分入渗速率基本无影响,各处理之间累积入渗量随入渗时间变化趋势接近,最终累积入渗量差异不显著.裂隙改变湿润体形态演变和水分分布特征,湿润锋到达裂隙区域后,在裂隙毛管阻隔效应影响下,水分水平运动受到抑制,向上运动得到加强,最终导致湿润体上部呈近似矩形、下部呈近似椭圆,剖面水分分布呈指状特征.裂隙深度对湿润体规则度、湿润锋向上运移距离和灌后水分分布均匀度影响显著,而裂隙间距对其影响不显著.相比CK,裂隙深度15 cm时湿润体分散度约增加了34.5%,湿润锋最终向上运移距离约增加了12.9%,水分分布均匀度约降低27.5%.综合考虑,在微润灌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控制田间裂隙深度发育,以降低其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灌 土壤裂隙 水分入渗 湿润体 水分分布
下载PDF
增氧与补肥对洞庭湖区旱涝急转下水稻减产规律的影响
5
作者 宋子凡 吴凤平 +3 位作者 王辉 黎小东 贺翠华 欧阳赞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2-29,共8页
【目的】阐明增氧和补肥对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基于桶栽试验,以当地广泛种植的晚稻品种(野湘优航1573)为供试材料,设置干旱(X1,土壤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百分比)、淹涝(X2,淹没植株的高度)、增氧(X3,灌溉水溶氧量)、补... 【目的】阐明增氧和补肥对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基于桶栽试验,以当地广泛种植的晚稻品种(野湘优航1573)为供试材料,设置干旱(X1,土壤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百分比)、淹涝(X2,淹没植株的高度)、增氧(X3,灌溉水溶氧量)、补肥(X4,复合肥施用量)4个因素,以当地农户水肥管理(CK)和单一旱涝急转处理(DF)为对照,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四因素与产量的二次回归模型,研究了4个因素对水稻产量影响的主效应、单因素效应、交互效应及最优方案。【结果】影响水稻产量的主效应排序依次为:淹涝>增氧>补肥>干旱;交互效应强弱依次为:增氧-补肥>干旱-增氧>干旱-淹涝>干旱-补肥>淹涝-增氧>淹涝-补肥,轻旱有利于发挥增氧和补肥措施的减损效果,重度干旱与重度淹涝对水稻具有叠加减产作用。水稻产量随干旱和补肥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随淹涝程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随增氧水平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基于模型寻优得到了不同目标产量下的各因素最佳组合方案,与CK相比,增氧和补肥条件下的水稻产量平均降低了39.47%,而DF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平均降低了49.01%。【结论】4个因素与产量的二次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R^(2)=0.978,F=118.55,P<0.01),可为洞庭湖区水稻应对旱涝急转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水稻产量 增氧 补肥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轻度调亏涌泉根灌提高山地苹果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
6
作者 汪精云 费良军 +2 位作者 李中杰 郝琨 刘腾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5-842,共8页
为探明陕北地区山地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的涌泉根灌灌溉模式,选择7年生山地苹果(寒富)为试材,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水为对照组CK,其灌水上、下限分别为100%Q_(f)和85%Q_(f)(Q_(f)为田间持水率).在萌芽展叶期(Ⅰ期)和果实膨大期(Ⅲ期)分别设置4... 为探明陕北地区山地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的涌泉根灌灌溉模式,选择7年生山地苹果(寒富)为试材,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水为对照组CK,其灌水上、下限分别为100%Q_(f)和85%Q_(f)(Q_(f)为田间持水率).在萌芽展叶期(Ⅰ期)和果实膨大期(Ⅲ期)分别设置4个灌水水平(轻度调亏灌水DI_(L)、中度调亏灌水DI_(M1)、偏重度调亏灌水DI_(M2)和重度调亏灌水DI_(S),其灌水上、下限分别为对照组的90%,75%,60%和45%),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陕北山地苹果光合、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对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苹果树Ⅲ期的叶片光合特性比Ⅰ期的强,且在同一物候期,与CK处理相比,DI_(L)处理的光合能力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处理有所减弱;与CK相比,Ⅰ-DI_(L)和Ⅲ-DI_(L)处理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耗水利用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处理均有所降低;其中Ⅲ-DI_(L)处理的产量最大(31358 kg/hm^(2)),其次是Ⅰ-DI_(L)处理(31239 kg/hm^(2));DI_(L)与CK处理的综合品质较优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山地苹果萌芽展叶期轻度调亏灌水(Ⅰ-DI_(L)处理)和果实膨大期轻度调亏灌水(Ⅲ-DI_(L)处理),可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苹果 涌泉根灌 调亏灌溉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透水混凝土渗灌对南丰蜜橘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7
作者 周锦川 孔琼菊 +2 位作者 胡优 帅佳明 裴青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共8页
透水混凝土渗灌技术(PCII)是一种可将水分输送到作物深根的新型灌溉技术。为探知PCII的节水效果,并明晰其对果树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以江西红壤丘陵区的南丰蜜橘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灌溉控制试验,研究透水混凝土渗灌、漫灌(... 透水混凝土渗灌技术(PCII)是一种可将水分输送到作物深根的新型灌溉技术。为探知PCII的节水效果,并明晰其对果树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以江西红壤丘陵区的南丰蜜橘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灌溉控制试验,研究透水混凝土渗灌、漫灌(CK)和滴灌(DI)3种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南丰蜜橘果实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CK、DI,PCII灌溉方式下各土层的平均土壤体积含水率更高且波动幅度较小;与DI相比,PCII南丰蜜橘果实体积在幼果期、定果期、果实膨大期与果实成熟期分别增加0.79%~2.06%、0.35%~4.29%、1.18%~4.59%、0.38%~0.85%,生长速率在定果期、果实膨大期与果实成熟期分别增加1.21%~1.39%、1.29%~1.33%、0.93%~1.09%;与CK相比,糖度在果实膨大期与果实成熟期分别提高了11.47%~15.15%、13.70%~13.91%;与CK处理相比,PCII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5.69%~17.15%、43.13%~43.60%,与DI处理相比,PCII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58%~2.49%、4.84%~5.23%。因此,采用透水混凝土渗灌有助于提高红壤丘陵区南丰蜜橘的产量和品质,并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渗灌 微孔混凝土 南丰蜜橘 生长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模型的荒漠苜蓿农田滴灌灌溉制度制定
8
作者 苗庆远 米丽娜 +4 位作者 覃兰玉 朱俊毅 卢琦 杨文斌 程一本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15,共8页
【目的】探究提高干旱区荒漠苜蓿农田滴灌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制定适宜的节水灌溉制度。【方法】以苜蓿为研究对象,基于HYDRUS-1D模型设置4种灌溉水平(高强度大灌溉量(LH-I)、中强度大灌溉量(MH-I)、低强度中等灌溉量(SM-I)、无灌溉(CK)... 【目的】探究提高干旱区荒漠苜蓿农田滴灌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制定适宜的节水灌溉制度。【方法】以苜蓿为研究对象,基于HYDRUS-1D模型设置4种灌溉水平(高强度大灌溉量(LH-I)、中强度大灌溉量(MH-I)、低强度中等灌溉量(SM-I)、无灌溉(CK))和5个0~20 cm土层初始土壤体积含水率梯度(4%、6%、8%、10%、12%,分别表示为S1、S2、S3、S4、S5),分析苜蓿根系土壤体积含水率降至土壤凋萎点的时间、峰值及维持在土壤凋萎点以上的时长,筛选0~20 cm土层不同土壤初始体积含水率下的最优灌溉水平。【结果】0~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变化对SM-I、CK灌溉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在无灌溉的情况下,体积含水率?10%的0~20 cm土层土壤会补给根系层水分;低含水率的0~20 cm土层土壤更有利于LH-I灌溉水平下的水分在根系层的留存,SM-I水平下根系层水分的留存时长与0~2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呈正相关。LH-I灌溉水平下的深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峰值相比MH-I、SM-I、CK灌溉水平分别提高10.28%、27.91%、107.93%;MH-I灌溉水平下根系层土壤体积含水率维持在凋萎点之上的时长最久,平均为5.7 d。【结论】当0~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4%时,可采用LH-I灌溉水平;当0~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4%时,MH-I灌溉水平为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农田 紫花苜蓿 滴灌 含水率 灌溉制度
下载PDF
基于部分预算法下加气灌溉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9
作者 张小曼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5,204,共5页
加气灌溉是目前最为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是在地下滴灌的基础上,利用空气泵或气泡发射器提高土壤含氧量的一种灌溉方法。为了明确加气灌溉技术在大田作物种植中的主要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为加气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及应用提... 加气灌溉是目前最为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是在地下滴灌的基础上,利用空气泵或气泡发射器提高土壤含氧量的一种灌溉方法。为了明确加气灌溉技术在大田作物种植中的主要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为加气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部分预算法对田间加气灌溉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滴灌技术相比,加气灌溉技术与常规种植技术相比,总收益分别为25400.05元/hm^(2)和20162.14元/hm^(2);从农业净收益来看,加气灌溉技术可以增加326.03元/hm^(2),部分投资收益率超过700%;加气灌溉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提高作物产量,提升农业经济收益,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灌溉 部分预算 模型 经济效益 水稻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苜蓿产量品质效应的荟萃分析
10
作者 许立婷 齐广平 +5 位作者 康燕霞 银敏华 马彦麟 贾琼 汪精海 姜渊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6-1269,共14页
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苜蓿产量和品质对调亏灌溉的响应,为苜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定量研究以充分灌溉为对照的调亏灌溉下苜蓿产量、品质的综合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苜蓿产量和品质对调亏灌溉的响应,为苜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定量研究以充分灌溉为对照的调亏灌溉下苜蓿产量、品质的综合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调亏灌溉的苜蓿产量降低19.3%(95%置信区间-22.5%~16.0%),但品质极显著(P<0.01)提升,粗蛋白含量平均提高14.5%(95%置信区间12.4%~16.6%),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平均降低10.8%(95%置信区间-12.3%~-9.2%)和13.2%(95%置信区间-14.4%~-11.9%)。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在年平均气温0~5℃和>10~15℃、年降水量<200 mm和>400~800 mm的地区,种植密度>20~25 kg·hm^(-2)时,调亏灌溉有利于苜蓿稳产,且品质较高。在不同的农业生产区,以滴灌配合分生育期调亏、调亏度75%~85%(以田间持水量为基准)能够维持苜蓿较优的生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调亏灌溉 产量 品质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变权重组合模型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预测
11
作者 李涛 杨路华 +2 位作者 张玮婷 王妍 高立川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727,共9页
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筛选出节水灌溉面积为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关键因素。考虑关键因素与时间序列两方面,基于逐步回归法、GM(1,1)模型和Logistic生长模型构建变权重组合模型。变权重组合... 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筛选出节水灌溉面积为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关键因素。考虑关键因素与时间序列两方面,基于逐步回归法、GM(1,1)模型和Logistic生长模型构建变权重组合模型。变权重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各单项模型,模拟效果与实际符合度高,适用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预测。最后采用变权重组合模型对广东省2023-2035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预测分析。2023-2035年广东省灌溉水有效系数逐年提高,其中2035年预测值达到0.679 2,高于全国绝大多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现状值。变权重组合模型预测法可为农业水资源规划与灌溉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逐步回归法 灰色GM(1 1)模型 Logistic生长模型 变权重组合模型
下载PDF
加气灌溉技术对土壤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汪汇源 汪春 +3 位作者 王芳 王宏轩 马国庆 于珍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传统灌溉会导致土壤水气不平衡,造成作物根区低氧胁迫,而运用加气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通气性能,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都有所提高。为此,主要对根区低氧胁迫的机理进行分析与阐述,基于CiteSpace综合整理了加气灌溉技术相关参数及应... 传统灌溉会导致土壤水气不平衡,造成作物根区低氧胁迫,而运用加气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通气性能,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都有所提高。为此,主要对根区低氧胁迫的机理进行分析与阐述,基于CiteSpace综合整理了加气灌溉技术相关参数及应用现状,系统论述了加气灌溉技术在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难点;同时,深入分析了该技术在改善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探讨;最后,分析了加气灌溉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为加气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灌溉 低氧胁迫 CITESPACE 作物生长
下载PDF
新疆典型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的用水效率与效益 被引量:90
13
作者 宁松瑞 左强 +2 位作者 石建初 王数 刘忠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90-99,共10页
膜下滴灌技术因具有显著的节水、保温、抑盐、增产效果,在新疆自治区棉田中已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目前的大田棉花生产条件下,结合当地的光热、土壤、机械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对合理调控棉田土壤水盐分布、促... 膜下滴灌技术因具有显著的节水、保温、抑盐、增产效果,在新疆自治区棉田中已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目前的大田棉花生产条件下,结合当地的光热、土壤、机械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对合理调控棉田土壤水盐分布、促进棉花生长与增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棉农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在新疆自治区主要存在3种典型的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分别为传统模式、机采模式和超宽膜模式。该文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取样,基于种植密度、灌溉定额、根区土壤水盐分布、覆膜宽度以及其它影响棉花生产收益的因素,对3种典型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的种植密度、灌溉定额、根区土壤水盐分布、覆膜宽度等对棉花的耗水与产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超宽膜模式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为1.04 kg/m3,明显高于传统模式的0.98 kg/m3与机采模式的0.89 kg/m3。另外,经济效益受种植模式(影响前期投入与棉花产量)与采棉方式(影响采棉支出与籽棉收购单价)的影响较大:超宽膜模式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其单位面积纯收入达18 582元/hm2,稍高于机采模式下的18 298元/hm2,传统模式下纯收入最低,仅11 725元/hm2。因此,为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并增加种棉收益,建议在新疆自治区大力推广超宽膜模式,并对现有采棉机进行适当改进以在超宽膜模式下实现采棉机械化;或适当调整现有机采模式下的滴灌带布置形式(如将其布置在窄行的中央),但相关的效应仍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盐分 膜下滴灌 棉花 种植模式 新疆
下载PDF
作物调亏灌溉的适宜时间与调亏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147
14
作者 蔡焕杰 康绍忠 +3 位作者 张振华 柴红敏 胡笑涛 王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27,共4页
作物调亏灌溉是建立在作物与水分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节水高产灌溉技术。根据陕西长武、甘肃民勤等地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适度缺水对作物产量的有益效应 ,表明调亏灌溉的适宜时段应该在作物的早期生长阶段。陕西长武和甘肃民勤小麦和棉花... 作物调亏灌溉是建立在作物与水分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节水高产灌溉技术。根据陕西长武、甘肃民勤等地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适度缺水对作物产量的有益效应 ,表明调亏灌溉的适宜时段应该在作物的早期生长阶段。陕西长武和甘肃民勤小麦和棉花的试验结果表明 ,其水分亏缺程度可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45 %~ 5 0 % ,而对作物的产量没有不利影响 ,但可明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并且讨论了调亏灌溉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作物水分亏缺 水分利用效率 节水灌溉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芮 成自勇 +6 位作者 王旺田 吴玉霞 牛黎莉 张晓霞 高阳 陈娜娜 马奇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05-113,共9页
为寻求最佳的葡萄果实产量及品质的水分调控阈值,将延后栽培葡萄划分为萌芽、抽蔓、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5个生育阶段,各生育期设3个供水水平(即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65%-90%、55%-80%),开展了上述3种供水水平下葡萄果实生... 为寻求最佳的葡萄果实产量及品质的水分调控阈值,将延后栽培葡萄划分为萌芽、抽蔓、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5个生育阶段,各生育期设3个供水水平(即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65%-90%、55%-80%),开展了上述3种供水水平下葡萄果实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延后栽培葡萄有2个明显的高、低峰膨大周期,第1个高峰期出现在膨大期前16 d,平均横向和纵向膨大速率分别达到0.747和0.959 mm/d;葡萄横径2次膨大高峰出现在膨大期第44-52 d,纵径比横径推迟1 w,平均膨大速率只有0.134 mm/d,比横向小0.063 mm/d。抽蔓期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和开花期中度胁迫处理的膨大速率在果实膨大初期表现出了明显的复水补偿效应,中后期则出现了复水补偿结束后的再减小过程。萌芽期中度胁迫处理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利,其值分别达到36333、7.69、10.27 kg/m^3,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处理次之。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下,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葡萄糖、总糖等营养成分均显著高于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P〈0.05)。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最佳延后栽培葡萄水分调控处理为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即着色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5%-90%、其余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该研究可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水分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水果 生长 延后栽培葡萄 粒径膨大 产量 水分生产效率 品质
下载PDF
灌水器微细流道水沙两相流分析和微PIV及抗堵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魏正英 唐一平 +1 位作者 温聚英 卢秉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共9页
为可视化研究灌水器微细迷宫流道内含有未过滤掉的沙粒的实际流动状况,进而探索迷宫流道的堵塞机理,针对灌水器复杂且微细的迷宫流道结构(1mm左右),该文选取常用的矩形和锯齿形迷宫流道滴片结构,根据液固两相流理论,对其微细流道进行了... 为可视化研究灌水器微细迷宫流道内含有未过滤掉的沙粒的实际流动状况,进而探索迷宫流道的堵塞机理,针对灌水器复杂且微细的迷宫流道结构(1mm左右),该文选取常用的矩形和锯齿形迷宫流道滴片结构,根据液固两相流理论,对其微细流道进行了水沙两相流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了CFD分析,得到了迷宫流道内流体的速度和流线分布及沙粒的运动轨迹和浓度的瞬时分布,分析认为流道内的低速区及涡旋区是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灌水器迷宫流道水沙两相流实验的需要,构建了微细流道中流动状态可视化测试的微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实验台,尝试应用微PIV测速技术对流道内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测定,而且配合短周期堵塞实验验证了CFD计算的正确性。通过短周期堵塞实验分析得到了流道单元的最佳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器 微细流道 水沙两相流 抗堵性能 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下载PDF
膜孔灌土壤湿润体水分分布与入渗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3
17
作者 范严伟 马孝义 +2 位作者 王波雷 高文强 聂卫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5-41,共7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膜孔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3D软件进行求解,利用室内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合理。用所建立的模型和方法对一定灌水技术要素组合下的土壤湿润...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膜孔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3D软件进行求解,利用室内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合理。用所建立的模型和方法对一定灌水技术要素组合下的土壤湿润体水分分布、膜孔入渗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除膜孔间距大时,膜孔附近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大外,土壤质地、容积密度、初始含水率、膜孔直径和灌溉水深对膜孔灌土壤水分分布模式影响较小。土壤质地、容积密度对膜孔灌的入渗特性影响显著,土壤初始含水率和灌溉水深对其影响较小。膜孔控制区域内的平均入渗水深主要受开孔率和膜孔直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土壤湿润体 入渗特性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延后栽培葡萄果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芮 成自勇 +4 位作者 王旺田 吴玉霞 罗永忠 牛黎莉 张有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54,共8页
【目的】为设施延后栽培条件下葡萄Vitis vinifera果实的精准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当地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为材料,采用当地普通日光温室进行延后栽培.将葡萄生育期划分为萌芽期、抽蔓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每个生育期... 【目的】为设施延后栽培条件下葡萄Vitis vinifera果实的精准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当地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为材料,采用当地普通日光温室进行延后栽培.将葡萄生育期划分为萌芽期、抽蔓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每个生育期内设置轻度、中度2个水分胁迫水平,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果实纵横径膨大速率的影响及果实生长与叶片内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和结论】延后栽培葡萄果实存在2个明显的高峰膨大周期,且第1个膨大高峰期葡萄果实膨大速率远大于第2个膨大高峰期;葡萄膨大期前16 d的橫径膨大速率和前24 d的纵径膨大速率对葡萄最终粒径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在抽蔓后期至果实膨大初期中度水分胁迫处理果实膨大速率有明显的复水补偿效应,膨大中后期则出现了复水补偿结束后的再减小过程.抽蔓后期至果实膨大初期葡萄叶片N和叶绿素含量对果实初期膨大速率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葡萄 延后栽培 果实膨大 叶片N含量 叶片叶绿素含量 耗水强度
下载PDF
水分胁迫度及时期对设施延迟栽培葡萄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芮 王旺田 +5 位作者 吴玉霞 牛黎莉 王俊林 薛燕翎 陈娜娜 王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5-161,共7页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葡萄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4年在甘肃省张掖市水务局灌溉试验站连续开展3 a设施栽培葡萄水分胁迫试验,将葡萄划分为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5个生育阶段,各生育期分别设1个土壤含水率下限为...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葡萄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4年在甘肃省张掖市水务局灌溉试验站连续开展3 a设施栽培葡萄水分胁迫试验,将葡萄划分为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5个生育阶段,各生育期分别设1个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的田间持水率(field water holding capacity,FC)供水水平(中度水分胁迫)和1个土壤含水率下限为65%FC的供水水平(轻度胁迫),以下限为75%FC为对照,研究3种供水水平下葡萄日耗水强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3个试验年度设施栽培葡萄在果实膨大期日耗水强度均达到最高值,该阶段为设施葡萄需水临界期。2)水分胁迫对葡萄各生育期耗水强度有明显的影响,萌芽期中度水分胁迫降低该阶段耗水强度,但随后复水后耗水量迅速恢复并出现复水补偿增长效应;开花期时间较短,中度水分胁迫对耗水的影响在随后生育期(果实膨大期)才体现出来;着色成熟期中度水分胁迫也显著降低葡萄在胁迫时段的耗水强度;新梢生长期轻度水分胁迫显著影响葡萄日耗水强度。3)2012年萌芽期中度胁迫能提高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效应随胁迫年度持续逐渐减小,2013和2014年产量与充分供水处理差异不显著。研究可为深入理解设施栽培葡萄的耗水特性和设施葡萄节水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水果 灌溉 设施栽培葡萄 日耗水强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分根交替灌溉对烤烟生理特性和烟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20
作者 汪耀富 蔡寒玉 +2 位作者 张晓海 高华军 孙向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98,共6页
利用射频反射仪(FDR),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对烤烟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可增强烟株的根系活力,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使烟株的株高和... 利用射频反射仪(FDR),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对烤烟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可增强烟株的根系活力,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使烟株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减小,茎粗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烟田灌水量节省41.07%,烟叶产量、产值分别提高1.96%和12.1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3.81%。表明分根交替灌溉是烤烟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分根交替灌溉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