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方式对不同粳稻品种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子琪 何娜 +3 位作者 王丽丽 王昌华 于广星 唐志强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以辽宁省中早熟水稻品种辽粳138、旱稻品种旱403与旱9710为试验材料,采用移栽(TP)和直播(DS)两种种植方式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与食味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稻米的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影响较小... 以辽宁省中早熟水稻品种辽粳138、旱稻品种旱403与旱9710为试验材料,采用移栽(TP)和直播(DS)两种种植方式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与食味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稻米的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影响较小。与直播种植相比,移栽种植稻米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了42.4%、50.3%、15.0%,食味值显著下降了12.9%。移栽种植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糊化温度显著大于直播种植,而热浆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显著小于直播种植。辽粳138稻米的整精米率、食味值、崩解值显著大于旱403与旱9710,而垩白度、垩白粒率、蛋白质含量、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糊化温度显著小于旱403与旱9710。研究探讨两种种植方式对不同水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在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优质水稻品种,有利于获得稻米的优良品质性状。辽宁中熟地区选择中早熟粳稻品种并配套直播种植方式可成为实现粳稻优质、高产和温光资源高效利用最佳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品种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作物理想株型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睿涵 钱建财 +3 位作者 张莉 常剑波 古庆辉 黄五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0,共10页
随着现代农业科学的发展,株型的内涵由原先的作物形态结构性状转变为株型的改善,这是生理综合作用的结果。理想株型的培育能够合理控制群体结构,优化个体长势,从而促进作物对光的利用,提高干物质积累能力,改善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特性... 随着现代农业科学的发展,株型的内涵由原先的作物形态结构性状转变为株型的改善,这是生理综合作用的结果。理想株型的培育能够合理控制群体结构,优化个体长势,从而促进作物对光的利用,提高干物质积累能力,改善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特性,提高作物抗逆性等。因此,本文首先从叶部、茎部、穗部和根部4个方面综述了作物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随后从叶部、茎部、穗部和根部4个方面总结了培育作物理想株型的遗传基础,最后从种植密度、肥料、灌水以及化学调控等方面总结了理想株型调控栽培技术,以期为理想株型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理想株型 形态特征 遗传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氮密互作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王春艳 孟浩峰 +5 位作者 李玲玲 谢军红 王林林 刘秉鑫 田鑫 包小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7,138,共11页
为筛选陇中旱农区马铃薯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陇薯1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施氮量:200 kg·hm^(-2)(N1)和300 kg·hm^(-2)(N2),3个种植密度:3.75(D1)、5.25(D2)、6.75(D3)万株·hm^(-2),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 为筛选陇中旱农区马铃薯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陇薯1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施氮量:200 kg·hm^(-2)(N1)和300 kg·hm^(-2)(N2),3个种植密度:3.75(D1)、5.25(D2)、6.75(D3)万株·hm^(-2),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积累期,N1D2处理叶面积指数较N1D1处理提高11.91%;在块茎膨大期,N1D2处理Rubisco活性较N1D3处理提高9.05%;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N1D2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两个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29%~31.12%和8.82%~27.49%;N1D2处理下产量和净收益最高,2022年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6.14%~36.21%和5.13%~169.16%,2023年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4.11%~29.46%和21.56%~76.55%。在陇中旱农区,‘陇薯16号’生产中推荐施氮量为200 kg·hm^(-2),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能够保证马铃薯产量,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氮密互作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大蒜^(60)Co-γ射线辐射育种适宜剂量的研究
4
作者 高园园 任艳云 +4 位作者 张龙平 刘国伟 谭贺 李思琦 朱春雨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研究以不同外皮颜色、不同熟期的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蒜生长发育影响,以期明确大蒜辐射育种的最佳剂量。试验设置6~11Gy共计6个辐照梯度,分别对金乡紫皮蒜、金乡白皮蒜、苍山白皮蒜和广东紫皮晚熟蒜进行了辐射处理... 研究以不同外皮颜色、不同熟期的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蒜生长发育影响,以期明确大蒜辐射育种的最佳剂量。试验设置6~11Gy共计6个辐照梯度,分别对金乡紫皮蒜、金乡白皮蒜、苍山白皮蒜和广东紫皮晚熟蒜进行了辐射处理,研究发现辐射剂量9Gy处理的紫皮蒜田间表现优良,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的广东紫皮晚熟蒜大蒜田间长势较好,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后的苍山白皮蒜蒜薹综合性状优于对照,辐射剂量9Gy处理的金乡白皮蒜鳞茎性状优异。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蒜的影响集中在大蒜的鳞茎重、株高、株幅、叶长等数量性状上,质量性状不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大蒜的适应效果较强,有利于筛选更多的优异突变株,进一步丰富大蒜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辐射剂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不同颜色覆膜对土壤水热和广西莪术生长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黄媛 闫志刚 +2 位作者 韦树根 张占江 林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083-092,共10页
探讨不同颜色覆膜对土壤水热和广西莪术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求最适宜的广西莪术覆膜栽培技术。以裸地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透明膜覆盖(TP)、黑膜覆盖(BP)、银黑双色膜覆盖(SHP)3 种覆盖方式进行大田试验。在生育期内测定广西莪术农艺性... 探讨不同颜色覆膜对土壤水热和广西莪术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求最适宜的广西莪术覆膜栽培技术。以裸地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透明膜覆盖(TP)、黑膜覆盖(BP)、银黑双色膜覆盖(SHP)3 种覆盖方式进行大田试验。在生育期内测定广西莪术农艺性状、土壤pH和电导率、收获期测药材的吉马酮含量等指标。(1)覆膜处理能提高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土壤温度,SHP比BP,TP具有更好的增温效应;(2)TP在保墒蓄水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3)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地膜覆盖对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显著影响,其中SHP和BP显著增加了株高和茎粗的大小;(4)与CK相比,TP,BP,SHP收获期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1.45%、88.23%和69.56%;(5)收获期的药材郁金和莪术中吉马酮的含量由大到小排列为:SHP>BP>TP>CK。结论:覆膜处理能显著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促进广西莪术的生长发育,提高药材的产量与吉马酮含量。综合考虑, SHP处理为最优覆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地膜覆盖 土壤水热 产量 吉马酮含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对76 cm等行距棉花株型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家勇 张俊尧 +6 位作者 唐江华 娄善伟 李文珊 徐文修 孟令贻 何洪涛 桑军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9,共13页
于2021—2022年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种植密度为主因素,分别为15.00(M1)、20.25(M2)、25.50万株·hm^(-2)(M3);缩节胺用量为副因素,分别为195(D1)、390(D2)、585 g·hm^(-2)(D3),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缩节胺... 于2021—2022年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种植密度为主因素,分别为15.00(M1)、20.25(M2)、25.50万株·hm^(-2)(M3);缩节胺用量为副因素,分别为195(D1)、390(D2)、585 g·hm^(-2)(D3),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对棉花株型结构、籽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筛选适宜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棉花产量提高的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组合。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相同时,降低种植密度会提高棉花株高7.09%~21.66%、茎粗4.36%~13.02%、株宽5.76%~18.69%,增加果枝始节高度、主茎节间长度、果枝数和果枝长度;种植密度对果枝始节位与果枝夹角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相同时,降低缩节胺用量会增加棉花株高7.01%~21.83%、株宽4.61%~9.01%、果枝数1~2台,并有效增加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位、主茎节间长度、果枝长度与果枝夹角,但会降低棉花茎粗3.39%~8.30%。籽棉产量随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M2D2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分别为6614.09 kg·hm^(-2)和7339.48 kg·hm^(-2),较同年产量最低处理M1D1分别增加19.63%和22.67%。综上,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棉花种植密度20.25万株·hm^(-2)配合喷施缩节胺390 g·hm^(-2)的组合效果最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76 cm等行距栽培 种植密度 缩节胺 株型结构 产量
下载PDF
北京延庆山区紫苏林下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满孜拉·吐吉达 宋鑫宇 +3 位作者 李涵秋 龙洋 姚霞 田晔林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明北京山区老龄化村庄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方法】以典型的老龄化村庄—延庆区大庄科乡黄土梁村作为试验地点,中药材紫苏作为试验材料,在板栗林下进行生态种植,设置不同的播种量和有机菌肥用量,收获后统... 【目的】探明北京山区老龄化村庄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方法】以典型的老龄化村庄—延庆区大庄科乡黄土梁村作为试验地点,中药材紫苏作为试验材料,在板栗林下进行生态种植,设置不同的播种量和有机菌肥用量,收获后统计分析紫苏产量、品质及收益,与大田和四旁地种植的紫苏进行比较。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并测定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苏梗和紫苏子中迷迭香酸含量。【结果】采用生态种植技术,紫苏药材品质达到且优于《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不同种植环境的收益达9 585.00~10 350.00元/hm^(2);郁闭度为0.20板栗林下,播种量22.50 kg/hm^(2),有机菌施肥量1 800.00 kg/hm^(2)的条件下紫苏药材产量高、品质优、收益好。【结论】紫苏林下生态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山区农村的自然禀赋,在获得可观收益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投入,非常适合在山区老龄化农村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生态种植 栽培措施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路海东 薛吉全 +3 位作者 郝引川 张兴华 张仁和 高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5-870,共6页
为明确不同类型青贮玉米(Zea mays L.)生产的最佳群体,设置5个种植密度(4.8×10~4,5.85×10~4,6.9×10~4,7.95×10~4,9.0×10~4株·hm^(-2)),研究其对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饲用产量和营... 为明确不同类型青贮玉米(Zea mays L.)生产的最佳群体,设置5个种植密度(4.8×10~4,5.85×10~4,6.9×10~4,7.95×10~4,9.0×10~4株·hm^(-2)),研究其对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饲用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和最佳饲用营养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不同。籽粒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较低,群体干物质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较高,而饲用营养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则介于二者之间。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的营养含量影响显著,植株粗蛋白(CP)、无氮浸出物(NFE)、粗灰分(CA)的含量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的含量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密度对玉米CP,EE,NFE,CA,CF和GE等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其籽粒和秸秆干物质产量的显著差异形成。从不同品种来看,青贮型玉米籽粒中的CP和EE产量显著低于粮饲兼用型玉米,而秸秆的CP和EE产量明显高于粮饲兼用型玉米。从玉米整体饲用营养产量来看,在陕西,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饲用最佳适宜密度为8.86×10~4株·hm^(-2),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陕单8806饲用最佳适宜密度为7.77×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青贮型 粮饲兼用型 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秸秆育苗钵质量和性能影响因素及成本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志军 王慧杰 +1 位作者 李会珍 南建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87,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作物秸秆育苗钵的质量和性能,该研究对5种作物秸秆制备秸秆育苗钵的成型质量、成品强度、育苗效果和加工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粉碎细度的增加,秸秆育苗钵一次模塑成型率增加,破损率降低,吸水率增加,播种出苗率... 为进一步研究作物秸秆育苗钵的质量和性能,该研究对5种作物秸秆制备秸秆育苗钵的成型质量、成品强度、育苗效果和加工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粉碎细度的增加,秸秆育苗钵一次模塑成型率增加,破损率降低,吸水率增加,播种出苗率增加而根系生长降低,粉碎秸秆成本增加。育苗钵成型率主要与粉碎细度相关,而破损率、吸水率和育苗质量与秸秆种类和粉碎细度二者均有关。5种秸秆中,紫苏秸秆成型质量和育苗效果最好,玉米秸秆加工成本最低,因此玉米秸秆和紫苏秸秆更适于生产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 秸秆育苗钵 粉碎细度 成型率 吸水率 加工成本
下载PDF
基于机插晚稻分蘖成穗特性获取基本苗定量参数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吕伟生 曾勇军 +6 位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黄山 商庆银 谭雪明 李木英 胡水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为精确定量机插晚稻适宜的群体起点,合理利用分蘖成穗,以3个晚稻(H优518、H优159和五优308)高产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晚稻分蘖成穗特性及基本苗公式参数。结果表明,机插晚稻1次分蘖集中在主茎第3~7叶位,第3~6叶位为分蘖发生... 为精确定量机插晚稻适宜的群体起点,合理利用分蘖成穗,以3个晚稻(H优518、H优159和五优308)高产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晚稻分蘖成穗特性及基本苗公式参数。结果表明,机插晚稻1次分蘖集中在主茎第3~7叶位,第3~6叶位为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2次分蘖在3/0~5/0上均有发生,但成穗以1/3和1/4为主;主要依靠1次分蘖成穗,2次分蘖成穗较少;单株分蘖成穗数4.5个左右;主茎及优势蘖位穗部性状较好,穗粒结构协调,产量较高,对群体产量贡献大。晚稻在4叶1心期机插,移栽分蘖缺位叶龄(bn,blemish number)为0.7~0.8,校正系数(a)为0.6左右,有效分蘖发生率(r)在0.8左右。生产中机插晚稻应在保证合理基本苗的基础上,争取分蘖早生快发,在充分发挥1次分蘖的分蘖成穗优势的同时,合理利用低位2次分蘖成穗,以获取适宜的穗数而实现高产。该研究揭示了高产条件下机插晚稻分蘖成穗规律及基本苗公式参数,为大面积生产中机插秧基本苗精确定量及分蘖高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作物 机械化 机插晚稻 分蘖特性 成穗规律 基本苗 参数
下载PDF
大蒜播种时鳞芽朝向对大蒜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6
11
作者 金诚谦 袁文胜 +1 位作者 吴崇友 张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5-158,共4页
为了研究大蒜播种时鳞芽朝向对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研究大蒜播种机械提供参考依据,该文以徐州白蒜为供试品种,将鳞芽分为朝上、朝下和随机3种情况种植,观察大蒜生长发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鳞芽朝下、朝上和随机时,大蒜均能顺... 为了研究大蒜播种时鳞芽朝向对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研究大蒜播种机械提供参考依据,该文以徐州白蒜为供试品种,将鳞芽分为朝上、朝下和随机3种情况种植,观察大蒜生长发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鳞芽朝下、朝上和随机时,大蒜均能顺利生长。但是,鳞芽朝下和随机时,发芽叶出土缓慢而且细弱,出苗期加长,出苗不整齐。在幼苗期,幼叶长大缓慢,露出土面较晚。大蒜植株较矮,叶面积小。蒜头重量轻,横径小。大蒜地下部分生长姿态与播种时鳞芽的姿态一致。鳞芽朝向随机和朝下时,蒜头在地下生长姿态呈倒立或平躺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播种 鳞芽朝向
下载PDF
穴盘水稻秧苗机械抛栽的农艺要求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瑞峻 区颖刚 +2 位作者 王玉兴 李志伟 徐凤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阐述了与机械化水稻抛栽种植密切相关的工厂化育秧要求和水稻抛栽农艺要求 ,为水稻抛栽机械设计提供了依据 ;介绍了国内外与工厂化育秧农艺配套的多种能自动取秧的有序行抛秧机械 ,并对主要农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 抛秧 农艺参数 机械抛栽 秧盘 穴盘 水稻秧苗 工厂化育秧
下载PDF
秸秆育苗钵在棉花育苗移栽上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志军 王慧杰 +1 位作者 李会珍 南建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79-282,共4页
为了研究以秸秆为原材料制成的秸秆育苗钵(SB)在作物育苗移栽中的应用效果,以塑料育苗钵(PB)和大田直播(DS)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营养钵对棉花育苗移栽后植株生长、干物质分配以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B移... 为了研究以秸秆为原材料制成的秸秆育苗钵(SB)在作物育苗移栽中的应用效果,以塑料育苗钵(PB)和大田直播(DS)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营养钵对棉花育苗移栽后植株生长、干物质分配以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B移栽棉花,可显著提高出苗率,缓苗期比PB缩短7d左右,移栽成活率提高8.8%,盛花期干物质累积总量显著增加,特别是生殖器官的干物质质量比PB增加1.5倍,皮棉产量增加11.5%,比DS增加17.5%。从产量结构上看,SB单株铃数比PB和DS分别高7.5%和23.3%,铃质量与PB无显著差异而比DS高5.8%,衣分差异不显著。效益分析表明,采用SB种植棉花,每公顷净收益可比PB增加735元,比DS增加1904元,这主要得益于产量增加显著,种子用量有效减少,钵成本占投入比例相对较小以及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移栽 应用 秸秆育苗钵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叶靖 董立强 +3 位作者 王术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5,共3页
以直立穗、弯曲穗2种穗型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育苗移栽、水直播、旱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及其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弯穗型水稻品系沈稻121育苗的移栽产量显著高于水直播,水直播产量显著高于旱直播;直穗型水稻品系沈稻528水... 以直立穗、弯曲穗2种穗型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育苗移栽、水直播、旱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及其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弯穗型水稻品系沈稻121育苗的移栽产量显著高于水直播,水直播产量显著高于旱直播;直穗型水稻品系沈稻528水直播、育苗移栽的产量高于或显著高于旱直播;直播稻穗长、二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均低于育苗移栽,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高于育苗移栽;直播栽培稻抽穗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剑叶光合速率、倒二叶光合速率、单株干物质质量、群体干物质质量均低于育苗移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育苗移栽 水直播 旱直播 生育时期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冬水田杂交中稻小苗超稀栽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徐富贤 郑家奎 +1 位作者 朱永川 王贵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3,共4页
以杂交中稻Ⅱ优 7号为材料 ,研究了移栽叶龄、本田栽秧密度和施氮量等对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中上等肥力冬水田采用每公顷施纯氮 195kg ,4叶左右移栽 ,每公顷栽 7.5万~ 9.0万穴 ,每穴栽单株的小苗超稀栽培技术 ,能够达... 以杂交中稻Ⅱ优 7号为材料 ,研究了移栽叶龄、本田栽秧密度和施氮量等对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中上等肥力冬水田采用每公顷施纯氮 195kg ,4叶左右移栽 ,每公顷栽 7.5万~ 9.0万穴 ,每穴栽单株的小苗超稀栽培技术 ,能够达到或超过传统高产栽培技术的产量水平 ,且具有省种、省工、矮化植株、减轻纹枯病等优点 ;但尚需解决抽穗不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小苗秧 超稀栽培
下载PDF
施肥和行距配置对糯玉米群体冠层内微环境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余海兵 王金顺 +2 位作者 任向东 吴丽伟 刘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4-551,共8页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糯玉米"凤糯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相同密度下,不同施肥量(600 kg.hm 2、750 kg.hm 2、900 kg.hm 2,基肥、追肥等量)和不同行距配置(50 cm、60 cm、70 cm和80 cm)对糯玉米群体冠层内温度、光照强度、相对...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糯玉米"凤糯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相同密度下,不同施肥量(600 kg.hm 2、750 kg.hm 2、900 kg.hm 2,基肥、追肥等量)和不同行距配置(50 cm、60 cm、70 cm和80 cm)对糯玉米群体冠层内温度、光照强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光温分布以及群体水分利用率、群体干物质积累和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群体冠层内微环境除了受灌浆时期、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影响,还受行距和施肥量影响。行距70 cm时,糯玉米群体冠层内平均温度最小;行距为70 cm、施肥量600 kg.hm 2时,灌浆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光照强度都表现出最大值,分别为236.2μmol.m 2.s 1、275.3μmol.m 2.s 1和285.4μmol.m 2.s 1;冠层相对湿度在行距70 cm、施肥量900 kg.hm 2时最大,在灌浆3个时期最高相对湿度分别比最低值高41.99%、33.98%和36.11%;灌浆初期CO2浓度最大值发生在行距80 cm、施肥量为600 kg.hm 2时,为362.4 mg.m 3,灌浆中期和后期最大值发生在行距70 cm、施肥量为600 kg.hm 2时,为363.4 mg.m 3和385.7 mg.m 3。在行距70 cm、施肥量为900 kg.hm 2时,灌浆3个时期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比最低值高14.75%、15.18%、14.46%;干物质积累量和生长率最大,分别为5 066.4 kg.hm 2和14.3 kg.hm 2.d 1、383.2 kg.hm 2和15.3 kg.hm 2.d 1以及13 213.4 kg.hm 2和19.7 kg.hm 2.d 1。糯玉米蒸煮品质即感官品质、气味、风味、色泽、糯性、柔嫩性、皮厚薄等在行距70 cm、施肥量为900 kg.hm 2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施肥量 行距 冠层微环境 水分利用率 干物质积累 蒸煮品质
下载PDF
氮密互作对优质食味水稻盐粳93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钟顺成 毛艇 +6 位作者 李鑫 赵一洲 刘研 张战 倪善君 于亚辉 王诗宇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0、90、150、210、270 kg/hm^(2))和种植密度(30 cm×18 cm、30 cm×14 cm、30 cm×10 cm)互作对优质食味水稻盐粳93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盐粳939的产量和品质影...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0、90、150、210、270 kg/hm^(2))和种植密度(30 cm×18 cm、30 cm×14 cm、30 cm×10 cm)互作对优质食味水稻盐粳93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盐粳939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低密高氮依然是产量显著提高的手段;在兼顾产量的前提下:在密度30 cm×18 cm、施氮量10 kg/667 m^(2)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品质;在密度30 cm×10 cm、施氮量10 kg/667 m^(2)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食味品质。低氮条件下水稻的氮素利用率等指标会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盐粳939 产量 稻米品质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修枝对其附近光照强度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作州 张宇清 +5 位作者 吴斌 李志沛 耿相国 冯靖宇 田世艳 雷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6-522,共7页
为解决农田防护林遮荫胁地问题,利用不同强度修枝处理,研究了修枝对农田林网四侧林带附近1.0H(H为树高)内小麦灌浆期光照强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防护林胁地的负面影响。修枝后试验地东、南、西三侧林带附近... 为解决农田防护林遮荫胁地问题,利用不同强度修枝处理,研究了修枝对农田林网四侧林带附近1.0H(H为树高)内小麦灌浆期光照强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防护林胁地的负面影响。修枝后试验地东、南、西三侧林带附近光照强度显著增加,分别比同侧CK增加9.42%、10.43%、7.49%;北侧林带附近的光照增加最小。修枝通过增加林带附近小麦的穗数、粒重和粒数来提高籽粒产量,东、南、西修枝区分别比CK增产5.74%、6.87%、3.42%。因此在黄淮海地区防护林修枝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林带附近小麦显著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田防护林 遮荫 修枝 光照强度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乌天麻抽薹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王世敏 杨顺强 +6 位作者 胡志芳 刘健君 彭佳华 冉秋月 顾庆传 张新军 程立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1期57-64,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对乌天麻抽薹特性的影响。方法:设置红、黄、绿、蓝、紫等5种不同LED光质对乌天麻进行处理,以黑暗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光质对乌天麻抽薹后花茎、开花、蒴果、种子以及种胚的影响,并采用多目标决策法对各光质的综合效...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对乌天麻抽薹特性的影响。方法:设置红、黄、绿、蓝、紫等5种不同LED光质对乌天麻进行处理,以黑暗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光质对乌天麻抽薹后花茎、开花、蒴果、种子以及种胚的影响,并采用多目标决策法对各光质的综合效应进行评估。结果:黄光显著促进了乌天麻花茎的生长速率,达5.14 cm/d,并促使蒴果膨大(长×宽达18.38 mm×7.98 mm);红光显著延长了花的凋谢期,为10.1 d,同时增加了蒴果数量(52.50个)和单果重(339.07 mg);绿光导致开花数量减少至42.0朵,裂果时间缩短至18.8 d;蓝光和紫光均显著提高了种子的长度,分别达875.13μm和878.68μm,其中蓝光还促进了种胚宽度,达89.46μm;黄、蓝、紫3种光质均显著提升了种子的生活力,分别为95.18%、94.88%和96.48%,并有效降低了种子的败育率,分别为2.32%、2.18%和2.45%。多目标决策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光质对乌天麻抽薹特性的总体影响由优到劣依次为蓝光>黄光>红光>紫光>黑暗>绿光。结论:光质对乌天麻抽薹特性具有显著影响,蓝光为乌天麻抽薹时期的最佳光质,可为乌天麻的仿野生栽培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天麻 光质 抽薹 多目标决策法 种子
下载PDF
工厂化育苗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02
20
作者 郝金魁 张西群 +3 位作者 齐新 范国昌 刘铮 彭发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9-351,共3页
培育健壮的秧苗是蔬菜、花卉和某些经济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秧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蔬菜和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传统的育苗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浪费种子、用工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必将逐步为工厂化育苗所替代。通过对... 培育健壮的秧苗是蔬菜、花卉和某些经济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秧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蔬菜和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传统的育苗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浪费种子、用工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必将逐步为工厂化育苗所替代。通过对工厂化育苗所用基质和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分析,重点介绍了无土栽培基质和精量播种系统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今后发展工厂化育苗必须攻克的难点,提出了推进工厂化育苗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育苗 基质 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