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3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芳 徐幸 +4 位作者 郭荣 于文娟 彭云良 姬红丽 卓富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根结线虫的种类,为进一步制定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0和2021年春季从我国河南、山东、宁夏、北京、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和内蒙古13个省(...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根结线虫的种类,为进一步制定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0和2021年春季从我国河南、山东、宁夏、北京、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和内蒙古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连片稻田、周围田埂、旱地等采集了1032份土样,每份土样与灭菌河沙混合后平均分成3等份分别放入花盆中,盆中一半播水稻一半播番茄,50 d后检测水稻或番茄根系是否有根结产生。挑取阳性样品根结中的雌成虫,制作会阴花纹玻片,对根结线虫种类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利用我国常见6种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对土样中的根结线虫种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有119份土样能够引起水稻或番茄幼苗产生根结,总检出率为11.53%,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土样检出率最高,为33.33%。在根结线虫种类鉴定中发现,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为北方水稻产区优势种,占鉴定样品的96.83%;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分别占鉴定样品的84.13%,52.38%,31.75%,15.87%和3.17%。受1,2,3,4,5和6种根结线虫侵染的土样比例分别为11.11%,28.57%,28.57%,28.57%,3.18%和0%。其中最常见的为拟禾谷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混合侵染(23.81%),其次为拟禾谷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混合侵染(22.22%),再次为拟禾谷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混合侵染(15.87%),其他不同种类根结线虫混合侵染的田块比例不超过10.00%。【结论】根结线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其中拟禾谷根结线虫为优势种,象耳豆根结线虫也已适应低温由南向北扩散,今后应加大研究根结线虫在北方露地低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及扩散和危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根结线虫鉴定 混合侵染 拟禾谷根结线虫 象耳豆根结线虫 中国北方
下载PDF
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鉴定
2
作者 黄金玲 覃丽萍 +3 位作者 刘志明 刘峥嵘 李红芳 陆秀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26-133,共8页
为了明确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分类地位,在广西14个市27个乡(镇)的171块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进行了采样调查,并进行致病线虫分离,根据2龄幼虫形态、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结合核糖体ITS区和28S rDNA D2D3区序... 为了明确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分类地位,在广西14个市27个乡(镇)的171块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进行了采样调查,并进行致病线虫分离,根据2龄幼虫形态、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结合核糖体ITS区和28S rDNA D2D3区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有64个田块发生根结线虫为害,水稻种植季根结线虫检出率为37.4%,蔬菜轮作季根结线虫检出率为25.7%。广西水稻根结线虫病病原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说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病在广西稻-菜轮作田发生已经相当普遍,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稻-菜轮作 水稻根结线虫 调查 鉴定
下载PDF
生防菌剂与噻唑膦减量配施对番茄根结线虫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江 谢小林 +4 位作者 陈猛 周莲 刘玉敏 王勇 朱红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4,共10页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生物农药在田间使用效率对实现化学农药减施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番茄‘新金丰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接种根结线虫的方法研究噻唑膦与生防菌剂以不同剂量配施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及对根...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生物农药在田间使用效率对实现化学农药减施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番茄‘新金丰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接种根结线虫的方法研究噻唑膦与生防菌剂以不同剂量配施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唑膦减量50%配施50%生防菌剂处理后,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数量和番茄根系的根结指数相比单独使用噻唑膦或生防菌剂及清水处理均显著降低,番茄移栽后60 d,根结线虫减退率为49.61%,根结指数为32.50,防治效果达64.77%。与仅用噻唑膦处理相比,噻唑膦减量50%配施50%生防菌剂处理还显著增加了番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的总量,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仅用噻唑膦处理增加76.21%和47.96%,微生物总量增加69.60%。此外,放线菌门、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也显著增加,而酸杆菌门和芽胞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正好相反。无论使用生防菌剂还是噻唑膦减量配施生防菌剂均显著增加了番茄根际土壤中髌骨细菌门、浮霉菌门和木霉属的相对丰度,但仅使用噻唑膦处理则显著降低了木霉属的相对丰度。综上,噻唑膦减量50%配施50%生防菌剂可通过增加番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放线菌门和木霉属等有益微生物的丰度来提高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减量 噻唑膦 生防菌剂 根际土壤微生物 根结线虫
下载PDF
根结线虫诱导的巨型细胞及其形成机制
4
作者 刘锐 赵建龙 +2 位作者 谢丙炎 李惠霞 茆振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4,共13页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专性寄生线虫,具有分布广泛、寄主繁多和危害严重的特点。每年给农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线虫之一。侵染植物时,根结线虫会诱导根尖部位的维管束细胞重新分化形成多核的巨型细胞...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专性寄生线虫,具有分布广泛、寄主繁多和危害严重的特点。每年给农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线虫之一。侵染植物时,根结线虫会诱导根尖部位的维管束细胞重新分化形成多核的巨型细胞,将其作为线虫的取食位点和线虫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唯一来源。因此,巨型细胞的形成和维持对线虫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本文从根结线虫诱导寄主植物巨型细胞的形成及调控机制,重点介绍了巨型细胞的结构特征、巨型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营养物质运输、激素调节,以及寄主植物的识别和防御和表达模式,并探讨了根结线虫效应蛋白在巨型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功能。通过对巨型细胞形成和调控机制及线虫-植物相互分子机制等多层次的研究进展进行解析,揭示根结线虫的致病机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根结线虫防治创新性策略提供启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寄主 取食位点 巨型细胞 形成机制
下载PDF
5种药剂对桑尼短体线虫的毒力测定和室内防效
5
作者 乔万强 刘永刚 +4 位作者 石明明 魏雪娟 安丽婷 吴锦 李惠霞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04-210,共7页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桑尼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thornei)的药剂,为燕麦短体线虫病的科学防治和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分别采用浸渍法和盆栽灌根法测定5种药剂对桑尼短体线虫的毒力和防效。【结果】5种药剂中41.7%氟...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桑尼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thornei)的药剂,为燕麦短体线虫病的科学防治和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分别采用浸渍法和盆栽灌根法测定5种药剂对桑尼短体线虫的毒力和防效。【结果】5种药剂中41.7%氟吡菌酰胺SC对桑尼短体线虫毒力最强,LC_(50)为1.115 7 mg/L;2.5%高效氯氰菊酯EW毒力最低,LC_(50)为68.454 5 mg/L。41.7%氟吡菌酰胺SC和40%氟烯线砜EC灌根处理45 d后的线虫减退率分别为94.07%和97.07%,防效分别为84.67%和92.42%。【结论】41.7%氟吡菌酰胺SC和40%氟烯线砜EC对桑尼短体线虫的防效最好,建议在燕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桑尼短体线虫 毒力测定 防效
下载PDF
黄芪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及生防机制
6
作者 许磊磊 白晓丽 李哲斐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77-85,共9页
由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是制约黄芪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获得环境适应性强且拮抗效果好的黄芪根腐病生防菌,以病原真菌F.oxysporum为指示菌,通过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实验从黄芪根和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97株细菌,... 由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是制约黄芪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获得环境适应性强且拮抗效果好的黄芪根腐病生防菌,以病原真菌F.oxysporum为指示菌,通过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实验从黄芪根和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97株细菌,其中20株细菌对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且20株拮抗菌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7株拮抗菌对病原真菌生长抑制率超过35%,用这7株细菌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S1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接种病原菌第20 d时AS1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效达46.86%.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AS1基因组中含有伊枯草素、脂肽和杆菌霉素的编码基因,AS1处理后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率下降了74.4%.接种AS1第8 h后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氧合酶活性和茉莉酸含量较不接种对照分别提高了16.0%,21.5%,10.6%,12.6%,14.2%和97.3%.此外,AS1处理15 d后使黄芪的根长和株高分别增加了37.52%和12.78%.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测序发现菌株AS1归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因此,AS1是一株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生防和促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根腐病 生防菌 诱导性系统抗性 贝莱斯芽孢杆菌
下载PDF
A chorismate mutase from Radopholus similis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pathogenicity
7
作者 Sihua Yang Junyi Li +4 位作者 Shuai Yang Shiqiao Tang Huizhong Wang Chunling Xu Hui Xi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23-937,共15页
In the process of infecting plants,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release a series of proteins that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successful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 of plant cells and tissues through stylets or body wa... In the process of infecting plants,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release a series of proteins that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successful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 of plant cells and tissues through stylets or body walls. In this study,based on transcriptome data, a chorismate mutase gene of Radopholus similis(RsCM) was identified and cloned,which is a single copy gene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the oesophageal gland and highly expressed in juveniles and females.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RsCM in tobacco leaves showed that it was localised in the cytoplasm and nucleus of tobacco leaf cells, which inhibited the 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PTI) induced by flg22, including callose deposition and defence gene expression, and cell death induced by immune elicitors BAX, but could not inhibit cell death induced by immune elicitors Gpa2/RBP-1. The RNA interference(RNAi) transgenic tomato of RsCM obviously inhibited the infection, pathogenicity, and reproduction of R. similis. However, the resistance of the overexpression transgenic tomato of RsCM to R. similis inf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wo salicylic acid(SA) pathway genes(PR1 and PR5) in roots infected by the nematode we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which indicated that RsCM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inhibition of SA pathwa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RsCM suppresses the host immune system and might be a new target for the control of R. similis, which also provides new data for the function and mechanism of CM genes of migratory parasitic plant nemat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opholus similis chorismate mutase plant defense transgenic tomato
下载PDF
丁香酚对南方根结线虫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8
作者 陈宗雄 杨紫薇 +1 位作者 惠仁杰 丁晓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9-223,277,共6页
为了准确评价丁香酚(C_(10)H_(12)O_(2))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毒杀效果,本研究采用水琼脂平板熏蒸法、土壤熏蒸法和浸虫法分别测定了丁香酚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_(2))和卵的毒力,比较3种测定方法的测定效果。结果表... 为了准确评价丁香酚(C_(10)H_(12)O_(2))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毒杀效果,本研究采用水琼脂平板熏蒸法、土壤熏蒸法和浸虫法分别测定了丁香酚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_(2))和卵的毒力,比较3种测定方法的测定效果。结果表明,水琼脂平板熏蒸法、土壤熏蒸法和浸虫法测得的丁香酚对2龄幼虫的LC_(50)分别为123.5、140.2μL/L和309.7μL/L;丁香酚浓度为50μL/L时,水琼脂平板熏蒸法测得的卵孵化抑制率高达97.10%,而土壤熏蒸法和浸虫法测得的卵孵化抑制率仅分别为32.79%、11.50%;同时,水琼脂平板可作为线虫或卵的可视化载体,便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综上,水琼脂平板熏蒸法具有药效发挥更充分、可视化、操作简便等优点,该方法更适用于熏蒸类化合物的杀线虫生物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南方根结线虫 生物测定方法
下载PDF
赤峰市设施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动态分布
9
作者 郭靖宇 王燕春 +3 位作者 徐佳 周艳芳 赵伟强 白全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100-104,共5页
揭示赤峰地区保护地蔬菜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的动态发生规律,为该地区南方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对赤峰市保护地土壤根结线虫数量动态变化进行了10年长期定位监测,探究2013—2014年根结线虫在土壤中横向和垂直分布动态变化规... 揭示赤峰地区保护地蔬菜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的动态发生规律,为该地区南方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对赤峰市保护地土壤根结线虫数量动态变化进行了10年长期定位监测,探究2013—2014年根结线虫在土壤中横向和垂直分布动态变化规律,阐述了10年间不同农艺措施等条件下南方根结线虫的动态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在大棚土壤横向分布规律为北部和中部的线虫数量最多,南部数量最少;垂直分布规律为南方根结线虫以4~15 cm土层分布最多,15~25 cm土层数量较少;监测点10年间南方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为监测点大棚每年约发生6代,每个茬口约发生3代,从数量上来看,每年都在5月与11月左右出现根结线虫数量最大值,且越冬茬数量大于秋延茬。探明了南方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动态发生规律,为赤峰地区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监测 设施蔬菜 根结线虫 发生规律
下载PDF
甘肃陇西黄芩灰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雪艳 蒋晶晶 +3 位作者 杜蕙 陈爱昌 张敏敏 漆永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57,共9页
为探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茎基部和根部灰霉病的病原菌,本文于2019—2021年春季对甘肃陇西县采集的黄芩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为探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茎基部和根部灰霉病的病原菌,本文于2019—2021年春季对甘肃陇西县采集的黄芩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热激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和RNA聚合酶亚基II(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RPB2)多基因方法鉴定,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黄芩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春季发病时表现为地上部分枯死不发芽,靠近地表的根表面呈暗绿色水渍状,随后地下根木质部变软呈黄褐色腐烂,病健交界明显;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0.0192 mg·L^(-1),其次为98%啶酰菌胺和97%腐霉利,EC50分别为1.2480和1.7585 mg·L^(-1);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20%咯菌腈SC对黄芩灰霉病的防效最高,达76.07%。上述研究为黄芩灰霉病病害诊断和田间药剂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灰霉病 灰葡萄孢 毒力测定 药剂防治
下载PDF
我国根结线虫的分布与鉴定
11
作者 陈良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58-61,共4页
根结线虫种类多、分布广、隐蔽性强,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对我国农业和林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调查根结线虫种群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并准确鉴定不同种群根结线虫的种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根结线虫种群的分布范围、主要种类和... 根结线虫种类多、分布广、隐蔽性强,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对我国农业和林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调查根结线虫种群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并准确鉴定不同种群根结线虫的种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根结线虫种群的分布范围、主要种类和产生的危害,阐述了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及不同防治方法的利弊,并综述了根结线虫的传统鉴定方法和现代鉴定方法,比较了不同鉴定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我国根结线虫的鉴定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分布 鉴定方法 防治方法
下载PDF
生防微生物对植物病原线虫主要作用机制概述
12
作者 徐雪亮 范琳娟 +5 位作者 吴彩云 姚健 康美花 刘子荣 彭德良 姚英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69-2977,共9页
植物病原线虫是为害多种作物的病原微生物,给许多作物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全球粮食和蔬菜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长期以来对植物病原线虫的防治依赖于化学农药,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亟需安全、绿色、... 植物病原线虫是为害多种作物的病原微生物,给许多作物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全球粮食和蔬菜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长期以来对植物病原线虫的防治依赖于化学农药,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亟需安全、绿色、高效的化学防治的替代策略。生防微生物对环境相对友好,是替代化学防治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种类与取食机制、不同种类微生物对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作用机制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生防微生物对植物病原线虫的诱捕、寄生、产生拮抗物质、竞争资源和空间、诱导植物自身防御反应等主要作用机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一是实验室内筛选出的拮抗植物病原线虫生防菌株在田间环境中难免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而降低防治效果,在田间条件下应用生防菌株及相关产品的稳定性及高效性是今后的主要挑战之一;二是目前利用微生物研发的商用生物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产品只有少数被开发出来,登记注册的产品稀少,研发高效、稳定、成熟的生防菌剂相关产品并在市场上应用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微生物对病原线虫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各因素之间的互作关系也错综复杂,是今后利用微生物资源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微生物 生物防治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通辽市设施土壤根结线虫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祥军 郭欢欢 +4 位作者 时雪 单峥 包美丽 李清泉 陈洋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4期43-44,共2页
针对通辽市日光温室土壤根结线虫发生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对通辽市5个旗县,50户农户,100亩棚室开展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涉及的旗县均有根结线虫发生,发生程度有轻有重。采用威百亩闷棚的防治根结线虫效果最好,石灰氮闷棚... 针对通辽市日光温室土壤根结线虫发生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对通辽市5个旗县,50户农户,100亩棚室开展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涉及的旗县均有根结线虫发生,发生程度有轻有重。采用威百亩闷棚的防治根结线虫效果最好,石灰氮闷棚次之,微生物防效最差。采用抗线虫品种和非带病种苗、合理轮作、严格按照药剂防治方法操作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防治方案,能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辽市 设施土壤 根结线虫 防治
下载PDF
木霉菌对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防治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宁 焦阳 +2 位作者 茆振川 李惠霞 谢丙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50,共16页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和孢囊线虫Heterodera spp.是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两类植物病原线虫。它们寄生于植物根部,通过巨型细胞或合胞体获取营养,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农业生产...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和孢囊线虫Heterodera spp.是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两类植物病原线虫。它们寄生于植物根部,通过巨型细胞或合胞体获取营养,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防资源。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木霉菌作为植物寄生线虫的生防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木霉菌对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的生防机制、作用方式、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孢囊线虫 木霉菌 生物防治 互作机制
下载PDF
中国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幸 卓富彦 +4 位作者 杨芳 袁斌 彭云良 郭荣 姬红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3,共9页
为了解根结线虫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分布和种类,从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采集1181份土样,经生物测定发现312份土样中种植的水稻或番茄幼苗根系会产生根结,阳性总检出率为26.42%。利用线虫特异性引物从171份阳性样品中鉴定出6种根结线虫:拟... 为了解根结线虫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分布和种类,从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采集1181份土样,经生物测定发现312份土样中种植的水稻或番茄幼苗根系会产生根结,阳性总检出率为26.42%。利用线虫特异性引物从171份阳性样品中鉴定出6种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和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分别占鉴定总样品数的88.89%、41.52%、29.82%、10.53%、4.09%和3.51%。被1、2、3、4、5、6种根结线虫混合侵染的土样比例分别为42.11%、41.52%、12.87%、2.92%、0.58%和0,其中最常见的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单独侵染(34.50%)、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与北方根结线虫(22.81%)或花生根结线虫(13.45%)混合侵染。本研究结果将为制定相应的传播阻断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 混合侵染 生物测定 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植物内生真菌防治根结线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希 廖红东 郑井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1,共9页
根结线虫病是对农作物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的病害,并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常规的化学防治方法因毒性大、破坏生态环境而不适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能稳定寄生在作物体内的生物防治真菌,内生真菌通过抑制卵的孵化、降... 根结线虫病是对农作物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的病害,并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常规的化学防治方法因毒性大、破坏生态环境而不适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能稳定寄生在作物体内的生物防治真菌,内生真菌通过抑制卵的孵化、降低J2期线虫幼虫活力、抑制线虫的入侵、延缓雌虫发育、减少产卵数目、降低作物根中根结和卵块数量,来实现稳定、高效、安全地防治根结线虫病害。近年来,内生真菌的作用机制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近年来内生真菌生物防治根结线虫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内生真菌直接攻击、资源竞争、代谢物胁迫、防御激活等4种主要机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植物内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机制
下载PDF
最短尾短体线虫转录组及潜在效应蛋白分析
17
作者 扈丽丽 林柏荣 +3 位作者 王宏洪 陈建松 廖金铃 卓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4-266,共13页
最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是一种重要的迁移性内寄生植物病原线虫。对其转录组进行测序和分析,是进一步研究其寄生特点和致病机理的重要基础。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得到72516个unigenes,其中38266个(52.76%)unigenes注... 最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是一种重要的迁移性内寄生植物病原线虫。对其转录组进行测序和分析,是进一步研究其寄生特点和致病机理的重要基础。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得到72516个unigenes,其中38266个(52.76%)unigenes注释到7个蛋白质数据库中。Cazyme分析预测到541条具有植物/真菌细胞壁降解活性的蛋白质序列,分别属于GH5、GH30、GH53、GH28、PL3、GH16、GH18和GH20家族。转录组中有56个蛋白序列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RNAi通路蛋白具有同源性。鉴定到51个与已知植物寄生线虫效应蛋白具有同源性的蛋白序列,检测了9个潜在效应蛋白在抑制植物防卫反应中的作用,其中7个能够抑制由Gpa2/Rbp-1引起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最短尾短体线虫转录组与同属的短体线虫基因分布特点相似,其潜在效应蛋白具有抑制植物防卫反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尾短体线虫 转录组 效应蛋白 细胞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杀线植物资源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18
作者 谢倚帆 王旋 +6 位作者 韦柳利 黄铭慧 常豆豆 王从丽 姜野 于镇华 李春杰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4期468-476,共9页
我国植物寄生线虫病已经发展成仅次于真菌病害的第二大植物病害,防治难度极大。随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一些高毒高效化学农药不断被禁用,导致可供选择化学杀线虫剂的产品非常有限,进而杀线植物资源备受广大线虫学者的关注。本文... 我国植物寄生线虫病已经发展成仅次于真菌病害的第二大植物病害,防治难度极大。随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一些高毒高效化学农药不断被禁用,导致可供选择化学杀线虫剂的产品非常有限,进而杀线植物资源备受广大线虫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资源,如根系分泌物、组织提取物等活性物质,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作用机制及生产实践中对这些资源的应用情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及其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材料、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寄生线虫病 杀线植物 活性物质 作用机制 应用
下载PDF
中环属(Nematoda:Criconemoidea)两个广东新纪录种记述
19
作者 张焕欣 陈艳 +2 位作者 何晋 谢辉 徐春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7-422,共6页
【目的】对在广东省农作物上发现的中环属(Mesocriconema Andrásy,1965)种类进行鉴定。【方法】利用传统形态分类学进行形态测计和描述。【结果】鉴定为奥诺中环线虫(M.onoense Luc,1959)和华丽中环线虫[M.ornatum(Risk,1958)Loof&... 【目的】对在广东省农作物上发现的中环属(Mesocriconema Andrásy,1965)种类进行鉴定。【方法】利用传统形态分类学进行形态测计和描述。【结果】鉴定为奥诺中环线虫(M.onoense Luc,1959)和华丽中环线虫[M.ornatum(Risk,1958)Loof&De Grisse,1989]。奥诺中环线虫的鉴别特征为体环纹111~122个,侧区无背腹环纹愈合处;头环纹3个,第1环非常窄,向前倾,亚中唇瓣较小,口针长47.2μm(43.2~53.9μm);阴门口开放,阴道直,受精囊椭圆形,有精子,卵母细胞双行排列;肛门距离阴门约1个体环,阴门到尾端7~10个体环;阴门后虫体圆锥形,末端圆形,多瓣状。华丽中环线虫的鉴别特征为体环纹83~91个,侧区偶见背腹环纹愈合处;头环纹2个,第1环略向内凹,亚中唇瓣大且向前伸出,口针长53.7μm(50.3~57.9μm);阴门口闭合或略开放,阴门前壁形成齿形突起,阴道直,受精囊未见精子,卵母细胞单行或双行排列;肛门距离阴门约0~2个体环,阴门到尾端6~8个体环;阴门后虫体圆锥形,末端圆形,多瓣状。【结论】鉴定的2个种为广东省新纪录,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中环属线虫的种类和种群分布,为今后开展土壤线虫调查和潜在农作物植物线虫危害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环属 奥诺中环线虫 华丽中环线虫 地理新纪录 广东
下载PDF
Diagno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ibosomal DNA-ITS of potato rot nematode(Ditylenchus destructor) populations from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被引量:3
20
作者 NI Chun-hui HAN Bian +6 位作者 LIU Yong-gang Maria MUNAWAR LIU Shi-ming LI Wen-hao SHI Ming-ming LI Hui-xia PENG De-l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763-1781,共19页
The potato rot nematode(Ditylenchus destructor) is a very economically important nematode in agronomic and horticultural plants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43 populations of D. destructor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h... The potato rot nematode(Ditylenchus destructor) is a very economically important nematode in agronomic and horticultural plants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43 populations of D. destructor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hosts across China, including 37 populations from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lants. Obtained sequences of ITS-rDNA and D2–D3of 28S-rDNA genes of D. destructor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Nine types of significant length variations in ITS sequ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all populations. The differences in ITS1 length were mainly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repetitive elements with substantial base substitutions. Reconstructions of ITS1 secondary structures showed that the minisatellites formed a stem structure. Ten haplotypes were observed in all populations based on mutations and variations of helix H9. Among them, 3 known haplotypes(A–C) were found in 7 populations isolated from potato,sweet potato, and Codonopsis pilosula, and 7 unique haplotypes were found in other 36 populations collected from C. pilosula and Angelica sinensis compared with 7 haplotypes(A–G) according to Subbotin' system. These unique haplotypes were different from haplotypes A–G, and we named them as haplotypes H–N. The present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14 haplotypes(A–N) of ITS-rDNA have been found in D. destructor.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ITSrDNA and D2–D3 showed that all populations of D. destructor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major clades: one clade only containing haplotype A from sweet potato and the other containing haplotypes B–N from other plants. For further verification, PCR-ITS-RFLP profiles were conducted on 7 new haplotypes. Collectively,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D. destructor populations o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on other hosts and this work provides a paradigm for relevant resear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tylenchus destructor MINISATELLITES ITS-RFLP PHYLOGENY RNA secondary stru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