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4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白斑病的症状识别与诊断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鹏搏 何鹏飞 +8 位作者 吴毅歆 陈倩 赵正龙 亢波 MUNIR Shahzai 唐萍 谭万忠 何月秋 王云月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1,共4页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特征,总结了发生规律、病害循环及分离鉴定和诊断技术。玉米白斑病菌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风夹雨、昆虫及农事操作人员活动是近距离传播途径。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是白斑病流行高峰期,病菌与玉米适宜生长温度基本一致,具有扩散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白斑病 宽颈附球孢菌 病害症状 发生规律 诊断
下载PDF
不同交配型拟轮枝镰孢菌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
2
作者 张峰程 张君 +1 位作者 李凡 郭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构建不同交配型的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荧光蛋白标记菌株,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的侵染、定殖、有性生殖等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分别将荧光蛋白基... 【目的】构建不同交配型的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荧光蛋白标记菌株,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的侵染、定殖、有性生殖等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分别将荧光蛋白基因eGFP和mCherry导入不同交配型的拟轮枝镰孢菌FvLNF15-11和FvSHF19-37菌株,并比较荧光标记菌株与野生型菌株间的生长特性、有性生殖和致病力差异。【结果】经PCR检测获得了带有荧光标记的菌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eGFP基因和mCherry基因分别在FvLNF15-11和FvSHF19-37菌株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中成功表达。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荧光标记菌株的生长发育、子囊壳形成和致病力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构建了拟轮枝镰孢菌不同交配型eGFP和mCherry荧光标记菌株,不仅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在寄主体内的侵染、定殖等提供了材料,也为研究该菌的有性生殖过程积累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轮枝镰孢菌 PEG介导 绿色荧光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 交配型
下载PDF
简便易行的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被引量:43
3
作者 苗洪芹 田兰芝 +2 位作者 路银贵 邸垫平 陈巽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89,共3页
报道了一种简便易行的0~4级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该标准以病害典型症状为依据,经产量指标验证,证明该标准准确、简便、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玉米粗缩病 分级标准
下载PDF
中国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书法 陈捷 +3 位作者 高增贵 邹庆道 纪明山 刘海南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在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病原学、致病性和寄主抗性机制与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以往我国学者关于引起茎基腐病病原学的不同观点。根据2种病害的病原镰孢菌在可溶性蛋白质、血清学、同功酶和DNA等不同水平的多态... 本文综述了我国在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病原学、致病性和寄主抗性机制与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以往我国学者关于引起茎基腐病病原学的不同观点。根据2种病害的病原镰孢菌在可溶性蛋白质、血清学、同功酶和DNA等不同水平的多态性分析,镰孢菌在寄主根和茎组织内侵染过程示踪和孢子捕捉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2种镰孢菌病害在病原学侵染规律方面的相互关系,概述了2种病害寄主抗性生理生化机理、抗性遗传和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基腐病 穗腐病 病原学 抗性机制
下载PDF
西南地区玉米灰斑病病原种类分子鉴定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小飞 李晓 +2 位作者 崔丽娜 邹成佳 杨晓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9-1081,共3页
玉米灰斑病是由尾孢菌(Cercospora)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本研究采用尾孢菌特异引物对采自西南地区经过单孢纯化的17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西南地区的玉米灰斑病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都为Cercospora zei... 玉米灰斑病是由尾孢菌(Cercospora)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本研究采用尾孢菌特异引物对采自西南地区经过单孢纯化的17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西南地区的玉米灰斑病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都为Cercospora zeina;未检测到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这就说明,引起西南地区的玉米灰斑病主要致病种为Cercospora ze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 尾孢菌 分子鉴定 Gert'ospora zeina
下载PDF
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及其鉴定与育种方法探讨 被引量:19
6
作者 石明亮 黄小兰 +8 位作者 陆虎华 郝德荣 陈国清 周广飞 张振良 程玉静 孙权星 冒宇翔 薛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发病机理、发病条件与病害鉴定及其抗性机制与遗传、抗性鉴定方法与抗性种质特征以及茎腐病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结合作者抗性育种、种质鉴定与利用实践,进行概述与讨论总结,提出了玉米茎腐病发病条件诱发抗性鉴定... 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发病机理、发病条件与病害鉴定及其抗性机制与遗传、抗性鉴定方法与抗性种质特征以及茎腐病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结合作者抗性育种、种质鉴定与利用实践,进行概述与讨论总结,提出了玉米茎腐病发病条件诱发抗性鉴定的实用方法。对抗性育种策略与技术体系进行了探讨,为玉米茎腐病抗性育种与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抗性鉴定 抗性遗传 育种方法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赵茂俊 张志明 +1 位作者 李晚忱 潘光堂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以及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抗玉米纹枯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以及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抗玉米纹枯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玉米纹枯病 发生与防治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杜予州 郭建波 +1 位作者 郑福山 任顺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运用CLIMEX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对入侵害虫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有18个省区45个市、县(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大体分布于18.14°N^36.00°N,98.30°E^121.36°E范围内,这些地区也是... 运用CLIMEX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对入侵害虫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有18个省区45个市、县(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大体分布于18.14°N^36.00°N,98.30°E^121.36°E范围内,这些地区也是刺桐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 刺桐姬小蜂 CLIMEX模型 适生性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部分地区玉米粗缩病暴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晓婷 高飞 +2 位作者 张立荣 孙炳剑 李洪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玉米粗缩病由灰飞虱传播,病原主要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近年来其在河南省局部地区多次暴发,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为带毒虫量大,耕作制度适合病害传播,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联防意识缺乏等。并结合河南省生... 玉米粗缩病由灰飞虱传播,病原主要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近年来其在河南省局部地区多次暴发,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病暴发流行的原因为带毒虫量大,耕作制度适合病害传播,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联防意识缺乏等。并结合河南省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当调整播期,预测预防病害发生,选育利用抗病品种,清除田间杂草和虫源等的"避、除、抗、防"综合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暴发原因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品种抗顶腐病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邢会琴 马建仓 +3 位作者 杨鹏 孟亚雄 范会玲 孟有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4-698,共5页
经鉴定和调查,从25个玉米品种中选择抗病性较稳定的14个品种为材料,其中6个品种包括病、健株,共20个样品,进行抗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性遗传背景丰富,20个样品经PCR扩增聚类后,以遗传距离15划分,可分为7个类群... 经鉴定和调查,从25个玉米品种中选择抗病性较稳定的14个品种为材料,其中6个品种包括病、健株,共20个样品,进行抗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性遗传背景丰富,20个样品经PCR扩增聚类后,以遗传距离15划分,可分为7个类群,同一类群内的品种在抗病性方面有较强的相似性;同一品种的健株与病株间能产生特异性条带,且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说明植株感病后,其遗传特性会发生改变。田间试验表明,遗传特性差异大的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轮作对顶腐病有较高的防效,可一定程度缓解生产中倒茬难而造成病害流行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顶腐病 抗病性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间流行动态分析及产量损失测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金堂 傅俊范 +2 位作者 严雪瑞 李海春 周如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5-839,共5页
通过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流行中,病情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用Weibull模型拟合较好,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随接种后天数的变化情况则可用直线模型来描述。同时,该病害... 通过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流行中,病情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用Weibull模型拟合较好,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随接种后天数的变化情况则可用直线模型来描述。同时,该病害产量损失研究表明,该病对玉米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有影响,百粒重损失率明显高于穗粒数损失率,为穗粒数损失率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流行动态 产量损失
下载PDF
玉米细菌性条斑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岩 胡白石 +2 位作者 王福祥 刘凤权 许志刚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2003~2004年在江苏南京江浦县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玉米上发现1种细菌性病害,从病叶上分离得到了17个菌株,接种玉米叶片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相同细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根据致病性... 2003~2004年在江苏南京江浦县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玉米上发现1种细菌性病害,从病叶上分离得到了17个菌株,接种玉米叶片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相同细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根据致病性、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DNA序列分析等特性将该批病原菌鉴定为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该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菌性条斑病 鉴定 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
下载PDF
灰飞虱体内沃尔巴克氏体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展望 被引量:7
13
作者 仲崇翔 陈建 +1 位作者 乔静 杨益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6,共5页
灰飞虱既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媒介昆虫,也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Wolbachia是存在于飞虱等多种昆虫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它们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寄主的生殖,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和遗传上的雄性雌性化等。目前对这类微生... 灰飞虱既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媒介昆虫,也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Wolbachia是存在于飞虱等多种昆虫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它们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寄主的生殖,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和遗传上的雄性雌性化等。目前对这类微生物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Wolbachia在灰飞虱体内的分布、传播方式及其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利用其生物防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WOLBACHIA 生物学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舒扬 汪春蕾 +1 位作者 乔志新 杨洪一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1-263,共3页
对玉米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证明其为玉米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利用PCR技术对病原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进行扩增,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其与GenBank中报道的... 对玉米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证明其为玉米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利用PCR技术对病原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进行扩增,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其与GenBank中报道的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该病原菌为细链格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链格孢菌 ITS
下载PDF
一株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申屠旭萍 俞晓平 +1 位作者 夏湛恩 徐红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57,共3页
从浙江长兴采集的银杏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编号为1028.本文对其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生测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 从浙江长兴采集的银杏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编号为1028.本文对其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生测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7%、48.3%、64.6%、36.5%、57.1%、23.0%.抑菌活性成分在80℃以下趋于稳定,pH为7~8时抑菌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银杏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寄主生育期、接种条件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金堂 傅俊范 +5 位作者 李海春 薛腾 刘博 李阳 薛彩云 林天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7-151,共5页
为了明确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定量影响,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及田间接种方法,通过人工控制不同生育期及接种条件,定量研究了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感病性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单位面积叶片上... 为了明确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定量影响,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及田间接种方法,通过人工控制不同生育期及接种条件,定量研究了不同因子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感病性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单位面积叶片上的病斑数随接种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并随接种浓度呈直线增长。当叶面保湿时间大于8 h时,叶面保湿时间越长病斑数越多,其变化呈逻辑斯蒂模型趋势。温度对病害的潜育期有重要影响,在10-35℃时,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不同接种量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情发展动态有重要作用,低浓度下接种,病害的病情发展曲线近似为直线,增长较为平缓;高接种量条件下,病情增长较为迅速,接近S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生育期 接种浓度 叶面保湿时间 潜育期
下载PDF
活体条件下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桂清 张涛 徐秀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通过电导率测定法和比色法测定了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毒素浓度,处理时间不超过3 d,毒素处理后胚根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同一处理时间,不同浓度毒素处理后胚根相对电导率和MDA... 通过电导率测定法和比色法测定了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毒素浓度,处理时间不超过3 d,毒素处理后胚根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同一处理时间,不同浓度毒素处理后胚根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细胞膜透性具有显著影响,引起细胞膜的伤害,造成膜功能的紊乱。该研究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在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揭示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机理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菌 毒素 电导率 丙二醛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宁海 吴利民 +2 位作者 郎剑锋 霍云凤 石明旺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603-1606,共4页
2013年从河南省4个地区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140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有T、C、S、O等4种生理小种,但各小种在地区间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O小种是河南省各玉米产... 2013年从河南省4个地区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140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有T、C、S、O等4种生理小种,但各小种在地区间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O小种是河南省各玉米产区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且在豫南分布最广泛,其次是C小种和S小种,T小种的比例最小。O小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强致病力菌株的出现频率较弱致病力菌株高,强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弱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 生理小种 鉴定 致病力
下载PDF
利用PCR技术快速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antoea stewartii subsp.stewartii)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兴海 杨伟克 +4 位作者 邓明俊 陈长法 邵秀玲 梁成珠 封立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8-91,共4页
根据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antoea stewartiisubsp.stewartii)ITS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PCR检测引物,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和非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标准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反应.结果显示,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PCR产物出现301 bp的... 根据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antoea stewartiisubsp.stewartii)ITS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PCR检测引物,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和非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标准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反应.结果显示,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PCR产物出现301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非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均未出现扩增条带;其PCR检测的灵敏度为612 pg/μL.因此PCR技术是一种特异、灵敏、快速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 检测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龚国淑 叶华智 +4 位作者 王华 张敏 余霞 唐志燕 秦芸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5-860,共6页
试验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玉米品种(组合)和自交系共119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绝大多数表现中感,少数具有一定的抗性。自交系中Mo 17、156,7922,... 试验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玉米品种(组合)和自交系共119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绝大多数表现中感,少数具有一定的抗性。自交系中Mo 17、156,7922,81565、南21-3、自48-2等为中等抗病材料,其中Mo 17抗性最好。品种中苗期和成株期都表现抗性的材料有3个,即白蜜超甜玉米、济单7号、济单94-2。抗性材料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提供的杂交组合,32个材料中共有7个组合种具有抗性,约占21.9%,全表现为中抗,可能有望筛选出抗病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新月弯孢菌 抗病性 玉米种质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