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期刊收录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1
作者 曹辉 左红娟 +4 位作者 黄松波 王峰 张利鹏 王伟 张晓申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6-88,101,共4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以甘薯普薯32为试材,在河南郑州和洛阳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研究5种药剂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5%噻虫胺(颗粒)90 kg/hm^(2)和金龟子绿僵菌2亿/g(颗粒)90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 为了筛选出适合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以甘薯普薯32为试材,在河南郑州和洛阳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研究5种药剂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5%噻虫胺(颗粒)90 kg/hm^(2)和金龟子绿僵菌2亿/g(颗粒)90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最高分别是82.77%和79.48%,商品率最高分别为92.51%和91.06%,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最高分别是10.49%和9.57%。噻虫胺和金龟子绿僵菌分别代表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在甘薯地下害虫防治上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地下害虫 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甘薯小象甲形态特征及产卵习性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忠 涂育文 +2 位作者 刘敏 郑泓泽 章金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908-1910,共3页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产和储存期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成虫蛀食块根、嫩芽、嫩茎,幼虫蛀食甘薯和粗蔓,并可引发软腐病等其他病害,受害甘薯有腥味不能食用,对甘薯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文章对甘薯小象甲的形态和产卵特性进行拍照和描述,提供...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产和储存期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成虫蛀食块根、嫩芽、嫩茎,幼虫蛀食甘薯和粗蔓,并可引发软腐病等其他病害,受害甘薯有腥味不能食用,对甘薯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文章对甘薯小象甲的形态和产卵特性进行拍照和描述,提供识别和鉴定依据,有利于提高基层检疫和植保人员的检疫、监测和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 不同虫态 形态 产卵习性
下载PDF
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对甘薯地下害虫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6
3
作者 兰孟焦 吴问胜 +3 位作者 肖满秋 潘皓 侯隆英 葛瑞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288,共6页
地下害虫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日趋严重。为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使用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在江西南昌、余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均有效,其中10... 地下害虫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日趋严重。为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使用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在江西南昌、余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均有效,其中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15.0 kg/hm^(2))、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7.5 kg/hm^(2))的防效较好,7%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0.15 kg/hm^(2))和5%毒死蜱颗粒剂(90.0 kg/hm^(2))防效较差。综合考虑虫咬率、虫情指数、防治效果、商品率和鲜食产量5个指标,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7.5 kg/hm^(2))可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对作物安全,增产效果明显,可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地下害虫 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Chelex-100法提取甘薯小象甲DNA及云南地区甘薯小象甲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可成 董跃丽 +3 位作者 杨子祥 韦永贵 黄琼 孙跃先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4-159,共6页
甘薯小象甲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性害虫,除本身为害薯块外,引起的伤口还会诱致病菌侵入,使受害薯块发生恶臭和苦味无法食用。准确鉴定云南地区的甘薯小象甲,特别是研究其遗传变异可为检疫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云南元谋县甘薯小象甲,采用... 甘薯小象甲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性害虫,除本身为害薯块外,引起的伤口还会诱致病菌侵入,使受害薯块发生恶臭和苦味无法食用。准确鉴定云南地区的甘薯小象甲,特别是研究其遗传变异可为检疫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云南元谋县甘薯小象甲,采用Chelex-100法快速提取甘薯小象甲基因组DNA,分别对雌雄成虫rDNA ITS-1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首次发现云南元谋县的甘薯小象甲属于东亚分支的东南亚亚支,与我国之前报道的甘薯小象甲属于东亚分支的东北亚亚支不同,说明云南元谋县的甘薯小象甲种群来源与中国广东、福建、浙江和重庆的种群来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 Chelex-100法 ITS-1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长沙地区甘薯天蛾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有志 文礼章 王继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为探明长沙地区甘薯天蛾的发生规律,于1999至2002年对其进行了室内饲养和室外调查.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第一代卵始见期的物候学特征为牵牛花藤70~100cm长,第一代幼虫寄主集中为牵牛花,第2~4代幼虫寄主则包括牵牛... 为探明长沙地区甘薯天蛾的发生规律,于1999至2002年对其进行了室内饲养和室外调查.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第一代卵始见期的物候学特征为牵牛花藤70~100cm长,第一代幼虫寄主集中为牵牛花,第2~4代幼虫寄主则包括牵牛花、甘薯和蕹菜等,越冬代虫源主要来自牵牛花.甘薯天蛾产卵选择性明显,喜在向阳、通风、寄主长势好的田块产卵,田间卵量逐代增加.寄生蜂对田间甘薯天蛾幼虫的自然寄生率高达79.2%~93.4%,天敌控制作用明显,现阶段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难暴发成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天蛾 发生规律 长沙
下载PDF
温湿度对甘薯天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兴生 魏辉 +1 位作者 傅建炜 郑琼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9-22,共4页
为掌握甘薯天蛾的发生动态, 就温、湿度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从20~30℃,甘薯天蛾卵孵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30℃时孵化率最高, 达938% ; 温度高于30℃, 孵化率反而减小。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回归方... 为掌握甘薯天蛾的发生动态, 就温、湿度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从20~30℃,甘薯天蛾卵孵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30℃时孵化率最高, 达938% ; 温度高于30℃, 孵化率反而减小。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回归方程拟合, 结果表明: 温度 (x) 与甘薯天蛾卵历期 (y1)、幼虫历期 (y2)、预蛹历期 (y3)、蛹历期 (y4) 的最优方程式分别为: y1= 1/0261- 6661×107- x;y2= 3252e43294/x ; y3= 0205e75241/x; y4= 1435e61093/x。温度 (x) 与卵 ( D1)、幼虫 ( D2)、预蛹( D3)、蛹 ( D4) 的发育速率的关系分别为: D1= (x- 144) /626; D2= (x- 107) /2685; D3= (x - 170) /315; D4= (x- 143) /1735。蛹羽化最适相对湿度为75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天蛾 温度 湿度 发育历期 发育速率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厚俊 孙厚浩 +4 位作者 赵永强 徐振 杨冬静 张成玲 谢逸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9期157-158,213,共3页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的甘薯地下害虫防治药剂。[方法]在江苏徐州、河南商丘和河北易县对不同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所试药剂对蛴螬均有一定防治效果,30%辛硫磷微胶囊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69%以上;其次是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其防...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的甘薯地下害虫防治药剂。[方法]在江苏徐州、河南商丘和河北易县对不同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所试药剂对蛴螬均有一定防治效果,30%辛硫磷微胶囊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69%以上;其次是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其防治效果为41.21%;神农丹和辛硫磷乳油的防治效果则相对较差。[结论]30%辛硫磷微胶囊剂在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地下害虫 蛴螬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甘薯茎线虫主要侵入途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振 孙厚俊 +3 位作者 杨冬静 张成玲 赵永强 谢逸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64-166,173,共4页
[目的]明确甘薯茎线虫造成甘薯严重减产的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分析了茎线虫侵入甘薯的主要途径。[结果]苗期茎线虫主要从薯苗基部伤口侵入。在地下部无伤口条件下,薯苗1 g组织内茎线虫数量仅为9.2头,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165.... [目的]明确甘薯茎线虫造成甘薯严重减产的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分析了茎线虫侵入甘薯的主要途径。[结果]苗期茎线虫主要从薯苗基部伤口侵入。在地下部无伤口条件下,薯苗1 g组织内茎线虫数量仅为9.2头,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165.2头。薯块表皮对抵御茎线虫侵入具有重要作用,且不同品种薯块表皮对茎线虫的侵入抗性水平不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压茎处理组薯拐及薯块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埋茎处理组。与传统的埋茎处理组相比,通过压茎法种植的薯苗由于地下部没有伤口存在,平均10株薯苗产量增加56.1%,结薯数增加115.8%。[结论]封闭薯苗基部伤口是防治茎线虫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 侵入途径 产量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荣艳 徐瑞富 +1 位作者 郎剑锋 杨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25-3027,共3页
几种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试验结果表明,福气多、益收丰两种药剂有明显的杀虫、防病和增产效果,益收丰处理无论是病穴率、病薯率均与对照(清水)差异显著,增产效果也较好;淡紫拟青霉虽然对土壤中线虫有较强防效,但综合防治效果相对较差,比... 几种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试验结果表明,福气多、益收丰两种药剂有明显的杀虫、防病和增产效果,益收丰处理无论是病穴率、病薯率均与对照(清水)差异显著,增产效果也较好;淡紫拟青霉虽然对土壤中线虫有较强防效,但综合防治效果相对较差,比对照减产;而土线散是生物农药,综合分析,其具有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 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5种药剂对甘薯小象甲的室内毒力与田间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双 吉训聪 +3 位作者 林珠凤 王三勇 王海洪 陈海燕 《中国热带农业》 2021年第1期98-100,共3页
用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1.8%阿维菌素乳油、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和240g/L氰氟虫腙悬浮剂5种杀虫剂对甘薯小象甲成虫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应用试验,毒力指数分别为6000.56、418.16、100、38.58和6.16;田间药... 用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1.8%阿维菌素乳油、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和240g/L氰氟虫腙悬浮剂5种杀虫剂对甘薯小象甲成虫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应用试验,毒力指数分别为6000.56、418.16、100、38.58和6.16;田间药效分别为82.61%、65.22%、64.13%、52.13%和5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甘薯小象甲 室内毒力测定 药效
下载PDF
5%紫丹颗粒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药效试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金星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害虫防治 5%紫丹颗粒剂 甘薯 地下害虫 药效试验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红娟 曹辉 +3 位作者 黄松波 张利鹏 王伟 张晓申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2期145-149,共5页
为了研究噻虫胺、金龟子绿僵菌、辛硫磷、球孢白僵菌等药剂不同施用量(60、75、90 kg/hm^(2))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以甘薯‘烟薯25’为试材,在河南郑州和鹤壁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筛选适合的甘薯地下害虫药剂及施用量。结果表... 为了研究噻虫胺、金龟子绿僵菌、辛硫磷、球孢白僵菌等药剂不同施用量(60、75、90 kg/hm^(2))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以甘薯‘烟薯25’为试材,在河南郑州和鹤壁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筛选适合的甘薯地下害虫药剂及施用量。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烟薯25’的防治效果在郑州和鹤壁效果相似,适合‘烟薯25’的化学药剂是0.5%噻虫胺90 kg/hm^(2),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86.67%和92.63%,鲜薯产量比对照最高增产14.95%;金龟子绿僵菌2亿/g施用量75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77.85%和91.45%,鲜薯比对照增产最高为9.52%;球孢白僵菌150亿/g 75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78.03%和91.62%,鲜薯比对照增产最高为10.86%。化学药剂噻虫胺和生物药剂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对‘烟薯25’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适合在甘薯种植上进行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地下害虫 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甘薯品种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宏伟 黄建 王竹红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101-104,共4页
研究了甘薯不同品种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试的6个甘薯品种尤1、1255、98588三个品种受害较重,烟粉虱的着虫率、存活率、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种群增长指数均达较高值。
关键词 烟粉虱 甘薯品种 实验种群
下载PDF
红薯重要害虫——甘薯麦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林 梁志怀 +1 位作者 张屹 胡亚辉 《长江蔬菜》 2016年第21期46-47,共2页
8月以来,长江流域红薯种植区主要害虫为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Meyrick)]。该害虫又称甘薯卷叶蛾、甘薯卷叶虫,属鳞翅目麦蛾科,除为害甘薯外,还严重为害蕹菜等其他旋花科植物。现将其识别要点及综合防治方法作一介绍。1幼虫... 8月以来,长江流域红薯种植区主要害虫为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Meyrick)]。该害虫又称甘薯卷叶蛾、甘薯卷叶虫,属鳞翅目麦蛾科,除为害甘薯外,还严重为害蕹菜等其他旋花科植物。现将其识别要点及综合防治方法作一介绍。1幼虫及为害特点该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红薯的叶片、嫩茎和嫩梢。老熟幼虫细长纺锤形,长约15 mm,头稍扁,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两侧黑褐色呈倒“八”字形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麦蛾 麦蛾科 旋花科植物 细长纺锤形 嫩茎 卷叶 前胸背板 长江流域 氯虫苯甲酰胺 腹节
下载PDF
甘薯地下害虫田间防治试验及农残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达伟 吴文明 +1 位作者 杨立明 梁金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0期63-65,共3页
地下害虫是危害福建甘薯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通过甘薯地下害虫田间防治试验及农残检测表明:5%甲拌磷颗粒剂和5%毒死蜱颗粒剂在起垄前一次性撒施均可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并且不会造成甘薯收获时的农药残留,但鉴于甲拌磷属高毒农药,生... 地下害虫是危害福建甘薯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通过甘薯地下害虫田间防治试验及农残检测表明:5%甲拌磷颗粒剂和5%毒死蜱颗粒剂在起垄前一次性撒施均可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并且不会造成甘薯收获时的农药残留,但鉴于甲拌磷属高毒农药,生产上建议使用5%毒死蜱颗粒剂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地下害虫 防治效果 农药残留
下载PDF
甘薯天蛾的寄生性天敌及其自然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礼章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275,共3页
本文对甘薯天蛾分布的国家和危害现状以及寄生于甘薯天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和寄生情况进行了简述。并对甘薯天蛾寄生性天敌的特点和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甘薯天蛾 寄生物 天敌
下载PDF
甘薯象鼻虫性信息素(E)-2-丁烯酸-(Z)-3-十二烯基酯的全合成
17
作者 刘瑾 李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98-1000,共3页
(Z)-3-dodecen-1-yl(E)-2-butenoate was synthesized starting from acetylene. The key feature of this approach is use of ethylene diamine in the reaction of acetylene and sodium amide for synthesizing 1-decyne. This reac... (Z)-3-dodecen-1-yl(E)-2-butenoate was synthesized starting from acetylene. The key feature of this approach is use of ethylene diamine in the reaction of acetylene and sodium amide for synthesizing 1-decyne. This reaction allowed a convenient preparation of terminal alkyne with a long chain from cheap and common chemicals. The title sex pheromone synthesized showed highly attractant activity in the field to 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引诱剂 甘薯 害虫 生物活性 甘薯象鼻虫 性信息素 全合成 (E)-2-丁烯酸-(Z)-3-十二烯基酯 防治
下载PDF
性诱剂在甘薯小象虫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福如 杨秀娟 +3 位作者 张联顺 卢同 杨家育 林文道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甘薯小象虫是福建薯区重要的害虫。研究表明 ,甘薯小象虫在福州薯区年发生有 5个高峰期 ,分别在 4月中旬、 7月上旬、 8月中旬、 9月下旬和 10月下旬 ;甘薯小象虫性诱剂对雄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活性 ,持效期达 110d,引诱范围达 15 m ;选... 甘薯小象虫是福建薯区重要的害虫。研究表明 ,甘薯小象虫在福州薯区年发生有 5个高峰期 ,分别在 4月中旬、 7月上旬、 8月中旬、 9月下旬和 10月下旬 ;甘薯小象虫性诱剂对雄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活性 ,持效期达 110d,引诱范围达 15 m ;选用橡皮塞诱芯、 2 %洗衣粉溶液和 1.2 5 L可乐瓶制作的诱捕器诱捕效果较佳 ,在莆田、惠安两地薯区进行周年诱捕结果 ,田间雄成虫数量分别下降了 5 5 .4%和 5 7.7% ,防治效果分别为 6 9.5 %和 72 .6 %。实践证明 ,应用甘薯小象虫性诱剂防治小象虫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防治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虫 性诱剂 诱捕法 应用技术 甘薯害虫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病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漆永红 杜蕙 +3 位作者 曹素芳 杨发荣 李敏权 陈书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0-152,共3页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1.8%阿维菌素乳油、20%辛硫磷乳油、25%毒死蜱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作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结果表明,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1.8%阿维菌素乳油、20%辛硫磷乳油、25%毒死蜱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作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结果表明,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效果最好,减轻线虫侵染,药后80 d的病情指数均为36,单株虫量1 400多头,而对照的病情指数高于88,单株虫量达46 892头;同时上述2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遏制植株内线虫的繁殖,病情指数降低,单株虫量减少,药后45 d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4、32,单株虫量分别为672、588头,而对照病指达到72,单株虫量为23 366头;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至少为50 d。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生产上以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浸根处理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病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药剂 群体动态 防治
下载PDF
甘薯小象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福如 杨秀娟 +4 位作者 张联顺 卢同 林国飞 杨家育 黄新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经多年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一套以新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甘薯小象虫的技术体系 :即采用小象虫性诱测报技术 ;应用诱捕器诱杀技术 ;诱捕虫源人工感染白僵菌释放传病技术 ;Bb - 1白僵菌生物防治技术和应用低毒的混配杀虫剂化学防治技术。通... 经多年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一套以新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甘薯小象虫的技术体系 :即采用小象虫性诱测报技术 ;应用诱捕器诱杀技术 ;诱捕虫源人工感染白僵菌释放传病技术 ;Bb - 1白僵菌生物防治技术和应用低毒的混配杀虫剂化学防治技术。通过大面积示范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小象虫 综合防治 技术体系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