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钾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诱导的苜蓿防御的影响
1
作者 胡桂馨 周生英 +2 位作者 甘辉林 张航 温雅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目的】探究施钾对蓟马为害诱导的苜蓿防御效应的作用。【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为植物试验材料,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研究昆虫,在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接虫不施钾(K0CK)、不接虫施钾(K2CK)、接虫不施钾(K0)... 【目的】探究施钾对蓟马为害诱导的苜蓿防御效应的作用。【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为植物试验材料,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研究昆虫,在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接虫不施钾(K0CK)、不接虫施钾(K2CK)、接虫不施钾(K0)和接虫施钾(K2) 4个处理。于苜蓿5叶1心期,进行接虫处理,K0和K2处理苜蓿每株接入3头蓟马成虫,于接虫后第1、3、5、7和9天,调查接虫苜蓿的受害指数,同时分别摘取各处理苜蓿上部和下部叶片,测定茉莉酸(JA)、水杨酸(SA)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结果】接虫后第1、3、5、7、9天,K2处理苜蓿的受害指数分别较K0显著降低了10.61%、21.40%、23.80%、27.79%和33.06%(P<0.01)。施钾与蓟马为害均能激发JA和SA信号传递途径,除第5天K2处理上部叶的LOX活性低于K0处理上部叶的LOX活性外,其余时期、其余处理苜蓿上部叶和下部叶的LOX和PAL活性以及JA和SA含量大小顺序均为K2>K0>K2CK>K0CK;K2处理苜蓿上部叶的LOX、PAL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最早;同一时间同一处理上部叶片的JA和SA含量以及LOX和PAL活性显著高于下部叶片。【结论】蓟马为害可诱导苜蓿叶片提升防御酶LOX和PAL活性,增加茉莉酸和水杨酸的合成积累,且上部叶片(蓟马取食部位)的次生代谢活动启动早且强于下部叶片。施钾加速了蓟马为害诱导的防御酶的活性提升,进而在危害早期提高了茉莉酸和水杨酸含量,提高了苜蓿次生代谢的防御效率,降低了蓟马对苜蓿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牛角花齿蓟马 次生代谢 诱导防御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栽培苜蓿害虫识别模型
2
作者 张忠雪 冯琦胜 +5 位作者 李仲贤 李云昊 王瑞泾 张轩凡 李彦忠 梁天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9-1532,共14页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优质牧草之一,而病虫害是影响其生长和品质的主要原因,因此准确识别病虫害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YOLO(You Only Look Once)等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通过端对端进行目标检测,RCNN(Region C...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优质牧草之一,而病虫害是影响其生长和品质的主要原因,因此准确识别病虫害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YOLO(You Only Look Once)等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通过端对端进行目标检测,RCNN(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等双阶段目标检测算法生成候选区域进行特征提取。为有效识别苜蓿害虫,本文基于YOLOv5和Faster-RCNN两种算法对常见的6类苜蓿害虫进行特征识别,根据召回率(R)、精度(P)、平均精度(mAP)、F1值4种评价指标确定苜蓿害虫识别的最优算法和模型。其中R为样本中的正例被正确预测的比例,F1值为R和P的加权平均值。结果表明:YOLOv5算法识别苜蓿害虫的表现优于Faster-RCNN算法,YOLOv5算法的测试集和验证集精度均高于Faster-RCNN算法。研究结果为苜蓿害虫识别的算法选择提供了科学与理论支撑,对栽培苜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YOLOv5算法 Faster-RCNN算法 苜蓿害虫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介导抗氧化和苯丙烷代谢提高燕麦叶斑病抗性的研究
3
作者 王正 李新 +3 位作者 张建贵 柴继宽 赵桂琴 牛奎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6,共12页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燕麦抗叶斑病的诱导效应及诱导抗病机理,本研究以‘牧乐思’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0、10、100、250、500和1000μmol·L^(-1))后接种燕麦徳氏霉病原菌,以未接种病原菌为对照,接种病原菌9 d...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燕麦抗叶斑病的诱导效应及诱导抗病机理,本研究以‘牧乐思’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0、10、100、250、500和1000μmol·L^(-1))后接种燕麦徳氏霉病原菌,以未接种病原菌为对照,接种病原菌9 d后统计病情指数和采集叶片测定抗氧化系统、苯丙烷代谢相关生理指标和相关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叶斑病明显抑制燕麦生长,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后叶斑病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其中100μmol·L^(-1)褪黑素处理下病原菌体外诱导效率、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量最高,分别高于只接种病原菌处理50.72%、80.32%、3.88%和148.00%;250μmol·L^(-1)褪黑素处理下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最低,分别低于只接种病原菌处理28.27%和86.62%,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性、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表达量最高,分别高于只接种病原菌处理128.23%、137.14%、74.00%、52.65%、26.73%、1.40%、10.33%、13.70%、352.56%、80.32%、65.71%、26.65%、52.65%和20.11%;500μmol·L^(-1)褪黑素处理下过氧化氢含量最低,低于只接种病原菌处理75.45%,叶绿素含量最高,高于只接种病原菌处理81.35%。综合各项指标结果,筛选出最适诱导浓度为250μmol·L^(-1),试验结果可为燕麦防治叶斑病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褪黑素 诱导抗病性 叶斑病
下载PDF
苜蓿生卡螨种群参数对温度的响应
4
作者 李伟 王涵 +5 位作者 王常清 潘玉鑫 侯建荣 康文娟 尚素琴 师尚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189,共9页
苜蓿田间地下害虫的发生已成为制约苜蓿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甘肃酒泉苜蓿基地新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苜蓿根部造成苜蓿生长受阻、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害螨-苜蓿生卡螨,前期结合形态和分子标记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描述,但对其生物学习性了... 苜蓿田间地下害虫的发生已成为制约苜蓿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甘肃酒泉苜蓿基地新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苜蓿根部造成苜蓿生长受阻、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害螨-苜蓿生卡螨,前期结合形态和分子标记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描述,但对其生物学习性了解甚少。为明确其生物学习性,室内以干酵母为饲料,将其置于相对湿度(90±5)%,无光照的人工培养箱中,测定了其在15、20、25、30和35℃这5种温度梯度下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情况。结果表明,35℃时,卵无法孵化,15℃时只有少数个体能存活到幼螨阶段,而在20~30℃,苜蓿生卡螨能完成完整的生活周期。其中,20、25和30℃时,雌螨未成熟阶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9.42、16.98和9.91 d,雄螨未成熟阶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8.50、16.31和10.16 d;随温度的升高,雌螨和雄螨的寿命逐渐缩短,且在20和25℃下差异显著(P<0.05);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同一温度下雌螨的寿命显著长于雄螨(P<0.05)。苜蓿生卡螨平均总产卵量和日产卵量在25℃时最高,与20和30℃差异显著(P<0.05)。净繁殖率(R_(0))在25℃时最高,为233.3。平均世代时间(T)在20℃时最长,为26.24 d,在30℃时最短,为14.07 d,内禀增长率(r_(m))则在30℃最大,为0.329。这为室内培育苜蓿生卡螨种群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为苜蓿害螨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螨科 生卡螨属 苜蓿生卡螨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广西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展望
5
作者 张世浩 覃玥 +4 位作者 张兴楠 汪艳平 黄显卓 刘吉平 李晓东 《中国蚕业》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针对广西桑树病虫害局部发生严重且种类繁多,长期使用或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家蚕农药中毒减产、破坏桑园生态平衡等现象,总结提出适宜广西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的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广西桑树病虫害防... 针对广西桑树病虫害局部发生严重且种类繁多,长期使用或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家蚕农药中毒减产、破坏桑园生态平衡等现象,总结提出适宜广西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的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广西桑树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引导广西桑树病虫害防控在传统农药防控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改善、升级,推进广西蚕桑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桑园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技术应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饲用燕麦炭疽病和叶斑病复合病害的田间防效评价
6
作者 张婷 张金凤 +6 位作者 赵弋锐 孙小涵 杨子森 王研 韩伟 赵祥 高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19-3627,共9页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ereale)和叶斑病(Drechslera avenace)是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上的主要病害,常复合发生,严重影响草产品的经济收益。为筛选能同时防治两种病害的杀菌剂,选择不同靶标位点的3种新型杀菌剂,设置单独喷施和复配...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ereale)和叶斑病(Drechslera avenace)是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上的主要病害,常复合发生,严重影响草产品的经济收益。为筛选能同时防治两种病害的杀菌剂,选择不同靶标位点的3种新型杀菌剂,设置单独喷施和复配喷施处理,评价对炭疽病和叶斑病的田间防效和对干草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喷施0.95 L·ha^(-1)用药量的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分别对炭疽病和叶斑病的相对防效达90.4%和83.8%,复配喷施对两种病害的相对防效均达到90%以上,而中生菌素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效不佳。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复配喷施后,干草产量和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均较对照有显著提升,其中干草产量增幅达41.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和相对饲喂价值的增幅分别为31.1%,16.9%和26.7%。同时,感官颜色由焦黄色转变为青绿色,满足了商品干草的基本要求。推荐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分别作为炭疽病和叶斑病的防治药剂,如病害复合发生,可按推荐剂量复配喷施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炭疽病 内脐蠕孢 叶斑病 复合病害 化学防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枯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7
作者 肖钰莹 木扎帕尔·吐鲁洪 +4 位作者 徐文 王柏吉 刘千宁 张庆雯 崔国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91-3399,共9页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枯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本试验于2023年8月在黑龙江省肇东市和大庆市分别采集紫花苜蓿叶枯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通过菌丝生...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枯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本试验于2023年8月在黑龙江省肇东市和大庆市分别采集紫花苜蓿叶枯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紫花苜蓿叶枯病的病原菌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10,全光照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在马铃薯蔗糖琼脂(Potato saccharose agar,PS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水琼脂(Water agar,W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慢。碳源和氮源选择上,菌丝分别在麦芽糖和磷酸二氢铵上生长速度最快,在蔗糖和硝酸钾上生长速度最慢。室内药剂毒力测定表明,30%吡唑醚菌酯抑菌作用最强,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EC 50)为0.2819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黑附球菌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剂毒力测定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厚垣孢子的诱导形成方法及萌发特性
8
作者 方香玲 许世洋 南志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41,共12页
厚垣孢子是尖孢镰刀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土壤中厚垣孢子的数量及萌发状况,直接影响着病害的发生及其严重度。首先通过研究合成低营养琼脂(SNA)和SNA加滤纸片(SNAF)培养基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和碳酸镁的双盐溶液(KH_(2)PO_(4)和MgSO... 厚垣孢子是尖孢镰刀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土壤中厚垣孢子的数量及萌发状况,直接影响着病害的发生及其严重度。首先通过研究合成低营养琼脂(SNA)和SNA加滤纸片(SNAF)培养基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和碳酸镁的双盐溶液(KH_(2)PO_(4)和MgSO_(4)·7H_(2)O)中厚垣孢子的形成,建立苜蓿专化型菌株厚垣孢子的诱导形成方法并进行验证,然后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菌株T6和T9在2 mg·L^(-1)葡萄糖的双盐溶液中静置培养7 d时形成大量的厚垣孢子,分别为4.2×10^(5)和5.1×10^(5)个·mL^(-1);且静置培养时的厚垣孢子数量均高于振荡培养时的数量,分别为4.2和2.8倍。不同苜蓿专化型菌株经双盐溶液诱导后,都在培养7 d时形成大量厚垣孢子,且培养前7 d时数量都快速增加,7 d时的均值为3 d时的2.3倍;而培养14和21 d时数量增加较慢,21 d时的均值仅为7 d时的1.2倍。对厚垣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促进作用较大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氯化铵,促进作用较小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尿素。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菌株厚垣孢子的形成需要微量的碳源和低氧环境,且厚垣孢子的萌发及生长需要适宜的碳源和氮源,可从控制病原菌初侵染源角度为苜蓿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土传病原真菌 存活结构 初侵染源 厚垣孢子
下载PDF
披碱草属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9
作者 薛龙海 刘佳奇 李春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41,共16页
披碱草属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优势禾草,在我国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等高寒牧区广泛种植。真菌病害是限制披碱草生长的重要因素,可直接影响披碱草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制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本研究对国内外近年来披碱草... 披碱草属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优势禾草,在我国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等高寒牧区广泛种植。真菌病害是限制披碱草生长的重要因素,可直接影响披碱草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制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本研究对国内外近年来披碱草属真菌病害的病原学、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展望了病害的研究前景和研究思路。截至目前,共计16种真菌病害已在披碱草属上报道,主要包括锈病、黑粉病、白粉病、麦角病、香柱病和叶斑病等病害;这些病害可对披碱草的叶片、叶鞘、茎秆、穗和种子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目前国内外针对披碱草属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抗病品种选育、种子处理、生态和化学治理。此外,筛选或培育携带内生真菌(Epichlo?)的新品种将是披碱草抗病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病害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AMV病原检测及其寄主范围测定
10
作者 周建玲 梁巧兰 +5 位作者 魏列新 周其宇 田龙 陈应娥 王存颖 张国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为明确采自田间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病样中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带毒情况、症状表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AMV的寄主范围,本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症状归类、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 为明确采自田间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病样中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带毒情况、症状表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AMV的寄主范围,本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症状归类、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S-ELISA)法对不同病样的叶绿素和AMV含量进行测定和检测,并对提纯至不同症状类型病样中AMV对9科32种植物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田间苜蓿病毒病病样有轻花叶、重花叶、叶片边缘褪绿黄化型和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4种症状类型,均带有AMV,且叶绿素含量、AMV含量与症状表现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症状表现最严重的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病样的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低58.00%以上,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对照高134.06%,AMV含量最高,为252.96 pg·mL^(-1);寄主范围测定表明AMV可侵染7科27种植物,对西葫芦致病性最强,症状表现为局部枯斑,30 d时AMV浓度为316.19 p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病毒病 苜蓿Detection of AMV pathogen of alfalfa virus diseases with different symptom types and its host ranges花叶病毒 寄主植物 叶绿素 致病性 症状表现
下载PDF
抗、感紫花苜蓿品种对豌豆蚜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11
作者 姚路 王森山 +5 位作者 马瑞 魏江文 王文军 宋丽雯 刘磊 蒋琼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02-1709,共8页
昆虫无法合成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全部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或其他途径获取,而植物韧皮部氨基酸被认为是蚜虫生产性能的关键限制因素。为明确抗蚜紫花苜蓿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液相-质谱联... 昆虫无法合成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全部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或其他途径获取,而植物韧皮部氨基酸被认为是蚜虫生产性能的关键限制因素。为明确抗蚜紫花苜蓿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液相-质谱联用仪测定了豌豆蚜取食抗、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抗蚜品种‘甘农5号’和感蚜品种‘猎人河’)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供试植物材料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甘农5号’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猎人河’(P<0.05),差异倍数为2.25;豌豆蚜取食‘甘农5号’后天冬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豌豆蚜取食‘猎人河’后的含量(P<0.05),差异倍数为1.48;豌豆蚜取食‘甘农5号’后脯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豌豆蚜取食‘猎人河’后的含量(P<0.05),差异倍数分别为0.31、0.81、0.61和0.86。说明抗蚜紫花苜蓿品种‘甘农5号’可导致豌豆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且可通过影响豌豆蚜的脯氨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来影响豌豆蚜的生存和发展。研究结果可为豌豆蚜的防治及优质抗蚜苜蓿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昆虫 紫花苜蓿 游离氨基酸 液相-质谱联用仪 抗蚜 氨基酸测定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青贮玉米病害种类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学青 孔天赐 祁鹤兴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1期26-31,36,共7页
为初步明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青贮玉米病害种类及其分布,本研究采用5点取样法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青贮玉米病害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病害主要有锈病、叶斑病、煤污病,圆斑病,局部地区有青枯病、疯顶病和瘤黑粉病。其中由链格... 为初步明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青贮玉米病害种类及其分布,本研究采用5点取样法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青贮玉米病害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病害主要有锈病、叶斑病、煤污病,圆斑病,局部地区有青枯病、疯顶病和瘤黑粉病。其中由链格孢属真菌引起的链格孢叶斑病和高粱柄锈菌引起的锈病在各地区都有发生,且危害较严重;由麦根腐平脐蠕孢引起的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在大通县发生严重;此外,对7个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调查发现甘甜糯2号和铁研53品种发病严重;其次是金冠597、黑糯57和豫玉223个品种发病较严重;旱糯1号和甘玉甜糯214病害发生且危害较轻,较抗煤污病和瘤黑粉病。本研究初步明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青贮玉米病害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为后续病害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病害种类 病害分布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13
作者 王乐 贾瑞芳 +4 位作者 王娜 陈正强 刘欢 林克剑 张园园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6,共14页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紫花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从内蒙古自治区5市12个样点采集紫花苜蓿根腐病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和EF-1α基因序列鉴定分离物种类,按照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结...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紫花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从内蒙古自治区5市12个样点采集紫花苜蓿根腐病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和EF-1α基因序列鉴定分离物种类,按照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5市12个样点共分离出425株真菌,按照菌株的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结合基因序列鉴定为5属17种,分别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茄病镰刀菌(F. solani)、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变红镰刀菌(F. incarnatum)、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F. falciforme、F. neocosmosporiellum、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F.virguliforme、芬芳镰刀菌(F.redolen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织球壳枯萎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和根异茎点霉(Paraphoma radicina),其中轮枝镰刀菌、F. falciforme、F.neocosmosporiellum和F. virguliforme引发苜蓿根腐病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致病性测定表明,17种真菌均能够引起紫花苜蓿根腐病。紫花苜蓿根腐病可由单一病原菌或2~4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且不同地区的致病种群结构不同,但优势致病种均为锐顶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腐病 真菌 分子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柔毛镰刀菌的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药效筛选
14
作者 祁娜 王爱文 +2 位作者 许永锋 何树文 杨成德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18-225,共8页
【目的】筛选出防治玉米根部主要病原镰刀菌-柔毛镰刀菌(Fusarium flocciferum)的高效低毒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柔毛镰刀菌的抑菌效果,同时进行6个种子处理剂对玉米根部病害的防效试验。【结果】10%叶... 【目的】筛选出防治玉米根部主要病原镰刀菌-柔毛镰刀菌(Fusarium flocciferum)的高效低毒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柔毛镰刀菌的抑菌效果,同时进行6个种子处理剂对玉米根部病害的防效试验。【结果】10%叶菌唑悬浮剂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08μg/mL;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为3%吡唑醚菌酯·噁霉灵颗粒剂和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EC50值分别为0.051μg/mL和0.093μg/mL;柔毛镰刀菌菌丝生长对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最敏感,斜率分别为3.76和3.49,其次为15%多菌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斜率为1.92;各种子处理剂对玉米根部镰刀菌根腐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粉剂与种子的配比为1∶200时防治效果最好;200 mL 18%噻灵·咯·精甲FS配比100 kg种子及450 mL11%精甲·咯·嘧菌FS配比100 kg种子时防效较好。【结论】10%叶菌唑SC对柔毛镰刀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好,在种子处理试验中1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DP与种子的配比为1∶200时的防治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为玉米根部镰刀菌的化学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毛镰刀菌 生长速率法 化学药剂 药效 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异茎点霉根腐病的抗病性评价
15
作者 曹师 李惠霞 曹守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34,共12页
紫花苜蓿异茎点霉根腐病(alfalfa Paraphoma root rot,APRR)是本研究团队发现并报道的一种世界新病害。为探究不同苜蓿品种对异茎点霉根腐病的抗病性,本研究通过蘸根接种,在测定国内外30个不同苜蓿品种接种根异茎点霉后各植株的发病率... 紫花苜蓿异茎点霉根腐病(alfalfa Paraphoma root rot,APRR)是本研究团队发现并报道的一种世界新病害。为探究不同苜蓿品种对异茎点霉根腐病的抗病性,本研究通过蘸根接种,在测定国内外30个不同苜蓿品种接种根异茎点霉后各植株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株高、根长、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单株地下生物量等指标的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其抗病性进行了综合评价。D值为各品种综合评价值,D值越大,该品种抗病性越强,反之越弱。结果显示:龙威3010、巨能2号和甘农3号的综合评价值D值均>0.9,分别为0.972、0.955和0.916,表明上述3个苜蓿品种对异茎点霉根腐病(APRR)的抗性较强;而草原3号和公农1号的D值<0.2,分别为0.003和0.113,对该病的抗性差;其他品种抗病性居中。研究结果初步筛选出3个对APRR抗病性强的品种,为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异茎点霉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异茎点霉 根腐病 抗病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Fungi Fusarium sp. to Rhizosphere Soi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mellia oleifera Abel.
16
作者 Xuejin WANG Kai YAN +2 位作者 Tianhua YU Zhannan YANG Shiqiong LU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Objectives]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ungi Fusarium sp.to rhizosphere soi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mellia oleifera Abel.[Methods]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usarium sp.to rhizosphere soil nutrient el... [Objectives]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ungi Fusarium sp.to rhizosphere soi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mellia oleifera Abel.[Methods]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usarium sp.to rhizosphere soil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and metabolites of C.oleifera.C.oleifera was inoculated with the suspension of Fusarium sp.in pot experiments and ammonium-N,available phosphorus,available potassi-um,organic matter,enzymes and pH of rhizosphere soil,MDA content,activity of SOD,POD of C.oleifera leaves were analyzed.[Results]Fusarium sp.stres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especially for phospha-tase and sucrase.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in C.oleifera tissues showed that Fusarium sp.stre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DA and SOD enzyme activities and decreased POD enzyme activity.Especially,SOD enzyme activity was elevated by 53.86%compared with the CK group.In addition,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major metabolites in C.oleifera leaves showed that Fusarium sp.stres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quercetin,isoquercitrin and isoquercitrin in C.oleifera leaves by 7.80%,50.00%and 75.90%,respectively.[Conclusions]Our results are an important step which showed strong resistance of C.oleifera and can give a novel insight for researches on the effect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enzyme,soil nutrient elements and metabolites of C.oleifera under the Fusarium sp.t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oleifera Abel. Fusarium sp. Antioxidant enzymes Soil enzymes Soil quality
下载PDF
定西地区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李敏权 柴兆祥 +3 位作者 李金花 董云霞 张丽萍 张自和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对定西九华沟两年生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 15 6个样品分离鉴定 ,幼苗接种致病性测定采用 Booth的分类标准和系统 ,确认发生在甘肃中部干旱定西地区的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优势病原菌为三种镰刀菌 ,即尖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半裸镰刀... 对定西九华沟两年生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 15 6个样品分离鉴定 ,幼苗接种致病性测定采用 Booth的分类标准和系统 ,确认发生在甘肃中部干旱定西地区的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优势病原菌为三种镰刀菌 ,即尖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 ,其中锐顶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是中国苜蓿上的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颈腐烂病 尖孢镰刀菌 锐顶镰刀菌 半裸镰刀菌 定西地区 根腐烂病 病原
下载PDF
我国苜蓿害虫种类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45
18
作者 张奔 周敏强 +3 位作者 王娟 蒲毅 张丽 袁明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5-812,共28页
苜蓿是我国栽培最为广泛的重要优质牧草,虫害是限制苜蓿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全面调查了CNKI数据库中自1980年以来我国苜蓿害虫的研究论文,整理出了目前我国已报道的苜蓿害虫名录,并对所有文献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苜蓿是我国栽培最为广泛的重要优质牧草,虫害是限制苜蓿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全面调查了CNKI数据库中自1980年以来我国苜蓿害虫的研究论文,整理出了目前我国已报道的苜蓿害虫名录,并对所有文献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报道的苜蓿害虫共计297种,隶属于8个目48个科,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苜蓿夜蛾(Heliothis olipsacea)和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5种害虫。自1980年以来,CNKI中收录的苜蓿害虫相关文献共计226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40篇,期刊论文184篇。研究内容涉及生物生态学特性、防治、种类和多样性调查、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个方面,其中前两者的研究较多,而后者较少。笔者建议今后苜蓿害虫研究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开展苜蓿害虫种类调查,明确各大苜蓿种植区的关键害虫;2)加强苜蓿害虫基础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3)推进苜蓿害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4)建立苜蓿害虫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害虫 生态学 中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下豆链格孢菌对白车轴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登义 李征 +3 位作者 李晶 王育鹏 丁佳红 王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74-1880,共7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下,接种豆链格孢菌(Alternariaazukiae(hara)comb.nov)对白车轴草(TrifoliumrepensL.)叶组织细胞膜透性、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下,接种豆链格孢菌(Alternariaazukiae(hara)comb.nov)对白车轴草(TrifoliumrepensL.)叶组织细胞膜透性、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链格孢菌使白车轴草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电导率显著升高,膜脂过氧化加强,MDA水平上升,色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下降。随着处理光照强度的减弱,以上各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电导率和MDA含量均与光照强度显著负相关,而色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均与光照强度显著正相关。接种豆链格孢菌后,色素含量明显下降,且弱光下(75%遮阳),豆链格孢菌对白车轴草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对照组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接种组的色素含量。在豆链格孢菌的刺激下,活性氧清除系统遭到破坏,保护酶系统失衡,其中S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而POD活性却明显上升,并且SOD、POD和CAT三种酶活性均与光照强度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轴草 豆链格孢菌 光照强度 生理代谢 酶活性
下载PDF
蚜虫(Aphis medicaginis Koch)危害胁迫对不同苜蓿品种体内丙二醛含量及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8
20
作者 黄伟 贾志宽 韩清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77-2183,共7页
研究了蚜虫危害胁迫后不同抗蚜性苜蓿品种叶片内丙二醛含量及防御性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蚜虫刺吸诱导的过程中,高感品种的MDA含量始终高于高抗品种,并且高感和高抗品种均保持上升的趋势;高感品种的SOD、POD和PAL活性始终低于... 研究了蚜虫危害胁迫后不同抗蚜性苜蓿品种叶片内丙二醛含量及防御性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蚜虫刺吸诱导的过程中,高感品种的MDA含量始终高于高抗品种,并且高感和高抗品种均保持上升的趋势;高感品种的SOD、POD和PAL活性始终低于高抗品种,其中高感和高抗品种的SOD和POD活性均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PAL活性上升到高峰后均趋于稳定;CAT活性在高感和高抗品种间表现为交替的上升下降;高抗品种的PPO活性前期低于高感品种,而后期高于高感品种。由此可见,在蚜虫危害胁迫下,高感和高抗品种间MDA、SOD、POD、PAL和PPO活性的变化与苜蓿的抗蚜性密切相关,均可作为苜蓿抗蚜性鉴定的生理指标,而CAT活性变化与苜蓿抗蚜性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蚜虫 危害胁迫 丙二醛 防御性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