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种种衣剂防治芝麻枯萎病效果初步研究
1
作者 赵新贝 倪云霞 +6 位作者 刘新涛 赵辉 何碧珀 闫文庆 申桐 王婧 刘红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67,共6页
种衣剂处理是防治由土壤、种子带菌引起的作物苗期枯萎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分别采用培养皿培养和盆栽试验评估6种种衣剂防治芝麻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培养皿培养法筛选芝麻种衣剂可行,与盆栽试验相比,培养皿方法简单快速。盆栽... 种衣剂处理是防治由土壤、种子带菌引起的作物苗期枯萎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分别采用培养皿培养和盆栽试验评估6种种衣剂防治芝麻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培养皿培养法筛选芝麻种衣剂可行,与盆栽试验相比,培养皿方法简单快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6种种衣剂中防治效果最好的为15%多·福FSC,其次为30 g/L苯醚甲环唑FSC和25%噻虫·咯·霜灵FSC。15%多·福FSC的防治效果在播种后15 d达97%,播种后45 d仍在50%以上。15%多·福FSC、30 g/L苯醚甲环唑FSC和25%噻虫·咯·霜灵FSC包衣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1.11、7.50 mL/kg和30 mL/kg。本研究为芝麻种衣剂的初筛提供了简单快速的方法,并筛选出3种防效良好的种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枯萎病 种衣剂 皿内培养法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肖鸿勇 王丽红 +4 位作者 阴长发 黄建华 陈洪凡 兰波 杨迎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119-125,共7页
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传播途径及流行时间和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芝麻茎点枯病的流行规律;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轮作等方面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土... 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传播途径及流行时间和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芝麻茎点枯病的流行规律;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轮作等方面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杀菌剂对病菌抑制作用测定和农药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主要药剂防治措施。认为对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治,应在以选用抗病品种、科学管理、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土壤消毒、种子处理、农药喷施等药剂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控模式,既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茎点枯病 菜豆壳球孢 发病症状 流行规律 综合防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Fusarium wilt resistance gene SiRLK1 in Sesamum indicum L. 被引量:1
3
作者 Yinghui Duan Wenwen Qu +10 位作者 Shuxian Chang Ming Ju Cuiying Wang Cong Mu Hengchun Cao Guiting Li Qiuzhen Tian Qin Ma Zhanyou Zhang Haiyang Zhang Hongmei Miao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52-261,共10页
Sesame Fusarium wilt(SFW),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Fos),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affecting sesame cultivation.Deciphering the genetic control of SFW resistance is pivotal for effective d... Sesame Fusarium wilt(SFW),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Fos),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affecting sesame cultivation.Deciphering the genetic control of SFW resistance is pivotal for effective disease management in sesame.An inheritance study on a cross between the highly resistant variety Yuzhi 11 and the highly susceptible accession Sp1 using a Fos pathogenicity group 1 isolate indicated that resistance was conferred by a single dominant allele.The target locus was located in a 1.24 Mb interval on chromosome 3 using a combination of cross-population association mapping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Fine genetic mapping further narrowed the interval between 21,350 and 21,401 kb.The locus Sindi_0812400 was identified as the SFW resistance gene and officially designated SiRLK1.This gene encodes a specific malectin/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 with three putative tandem kinase domains and is considered a kinase fusion protein.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high proportion(49.44%)of variants within the locus was located within the kinase domainⅢ,and several of which were evi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iversity in SFW response,indicating the critical role of kinase domainⅢin express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These findings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functional analysis of SFW resistance genes and marker-assisted resistance breeding in ses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eding for resistance Genetic analysis Molecular analysis Tandem kinase domain
下载PDF
黄淮区芝麻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
4
作者 张伟民 孙妍 +2 位作者 李伟峰 刘金权 吴泽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191-192,219,共3页
黄淮区是我国芝麻主产区,种植芝麻对保障我国油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抗病品种和气候影响等原因,芝麻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影响了芝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作者通过对黄淮区芝麻主要病害的系统调查,探究了芝麻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 黄淮区是我国芝麻主产区,种植芝麻对保障我国油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抗病品种和气候影响等原因,芝麻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影响了芝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作者通过对黄淮区芝麻主要病害的系统调查,探究了芝麻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病害 发生规律 防控技术 黄淮区
下载PDF
芝麻抗棒孢叶斑病种质资源评价及利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贾敏 倪云霞 +5 位作者 刘新涛 赵辉 张春艳 何碧珀 赵世魁 刘红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7-303,共7页
为明确芝麻种质资源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本试验采用田间人工接菌方法对174份芝麻种质资源抗病性进行评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芝麻材料中没有免疫及高抗品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分为5个类群,其中抗病品种32个、中抗品种17... 为明确芝麻种质资源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本试验采用田间人工接菌方法对174份芝麻种质资源抗病性进行评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芝麻材料中没有免疫及高抗品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分为5个类群,其中抗病品种32个、中抗品种17个、中感品种69个、感病品种30个、高感品种26个,占参试品种的比例分别为18.39%、9.77%、39.66%、17.24%、14.94%。经亲本系谱分析,抗棒孢叶斑病品种的亲本对棒孢叶斑病也表现良好抗性,说明抗病基因资源的利用对芝麻品种选育至关重要,在育种工作中应加强品种系谱分析,充分利用抗病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叶斑病 山扁豆生棒孢 抗性评价
下载PDF
芝麻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洪凡 孙强 +5 位作者 赵凤 阴长发 陈建 李湘民 兰波 杨迎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1-3,6,共4页
芝麻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迄今在我国已有2 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子含油率高达55%,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酸,在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广泛种植。然而,芝麻枯萎病的普遍发生和严重发生给我国芝麻产业造成冲击。明确其综... 芝麻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迄今在我国已有2 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子含油率高达55%,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酸,在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广泛种植。然而,芝麻枯萎病的普遍发生和严重发生给我国芝麻产业造成冲击。明确其综合防控技术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和有效做好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从芝麻枯萎病的致病菌和发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芝麻枯萎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芝麻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 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
下载PDF
Production profile and comparison analysis of main toxin components of 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 isolates with different pathogenicity levels
7
作者 Hailing Li Yinghui Duan +7 位作者 Guizhen Xu Shuxian Chang Ming Ju Yin Wu Wenen Qu Hengchun Cao Haiyang Zhang Hongmei Miao 《Oil Crop Science》 CSCD 2023年第2期104-110,共7页
Fusarium wilt is a common fungal disease in sesame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FOS).To determine the toxin production profiles of the FOS isolates with different pathogenicity levels under various culture... Fusarium wilt is a common fungal disease in sesame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FOS).To determine the toxin production profiles of the FOS isolates with different pathogenicity levels under various culture conditions,we assessed the content variation of fusaric acid(FA)and 9,10-dehydrofusaric acid(9,10-DFA)produced by the four representative FOS isolates.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FA reached to a maximum of 2848.66μg/mL in Czapek medium,while 9,10-DFA was mainly produced in Richard and Lowcarbon Richard medium.The concentration of 9,10-DFA on Richard culture medium varied from 0μg/mL to 716.89μg/mL.Of the five culture media used in this study,Czapek culture medium was the most conductive to produce FA.FA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ulture medium,culture time,and their interactions.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oxin production and pathogenicity level of FOS isolates.These findings provide key information for the mechanism analysis of FOS-sesame interaction and pathogen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oxysporum Fusaric acid 9 10-dehydrofusaric acid Pathogenicity level
下载PDF
山西省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高效防控技术探索
8
作者 吕伟 文飞 +3 位作者 韩俊梅 王若鹏 刘霞霞 刘文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25-332,共8页
为探明山西省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提高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当地主栽芝麻品种汾芝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病虫害系统观察圃进行调查,研究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同时开展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芝麻苗期基本没有病害发... 为探明山西省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提高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当地主栽芝麻品种汾芝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病虫害系统观察圃进行调查,研究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同时开展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芝麻苗期基本没有病害发生,盛花期是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芝麻苗期虫害主要为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而棉铃虫和蚜虫主要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对芝麻进行危害;采用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对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6%、65.6%、73.2%、85.7%,对小地老虎、蚜虫、甜菜夜蛾、棉铃虫等虫害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95.0%、100%、100%。示范区与对照区相比,产量增加了33.6%,经济效益提高了54.8%。综上,采用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了芝麻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降低了种植风险,而且显著提高了芝麻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病虫害 发生规律 高效防控技术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及抗病载体材料挖掘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艳欣 王林海 +3 位作者 黎冬华 危文亮 高媛 张秀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580-2591,共12页
【目的】利用自然群体进行芝麻茎点枯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开发研究,挖掘优异抗病载体材料。【方法】利用79对EST-SSR、SRAP和AFLP引物对216份芝麻核心种质进行了基因组扫描,并于2009—2011年连续3年对供试群体抗病性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 【目的】利用自然群体进行芝麻茎点枯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开发研究,挖掘优异抗病载体材料。【方法】利用79对EST-SSR、SRAP和AFLP引物对216份芝麻核心种质进行了基因组扫描,并于2009—2011年连续3年对供试群体抗病性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标记-性状关联分析法进行芝麻茎点枯病抗性相关基因定位。【结果】扩增获得608条多态性条带,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该群体由2个亚群组成,利用GLM(Q)和MLM(Q+K)模型通过关联分析共检测到43个标记同时与供试群体两年或三年茎点枯病病情指数(DI)显著关联,对表型变异解释率在1.82%—9.46%,两种模型检测到的相同标记有3个,其中,标记M7E6-1连续三年均能被2种模型检测到,优选出10份对茎点枯病抗性稳定的载体材料,43个关联标记在10份载体材料中的符合率变化于60%—100%,平均符合率92.09%。【结论】供试群体由2个亚群组成,亚群的划分与材料的地理来源没有必然联系,关联分析检测到43个与DI稳定显著关联的标记,供试群体抗病性变异较丰富,从中优选出10份稳定抗病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茎点枯病 关联分析 抗病材料 挖掘
下载PDF
芝麻营养生长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苗红梅 常淑娴 +3 位作者 张海洋 黄进勇 段迎辉 曲文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0-337,共8页
芝麻枯萎病是芝麻主要真菌病害之一,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OS,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引起,主要在苗期和成株期发生。为精准评价营养生长时期(2对真叶~现蕾)芝麻种质对FOS菌株的抗性水平,试验分析了FOS菌液浓度、蘸根接菌... 芝麻枯萎病是芝麻主要真菌病害之一,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OS,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引起,主要在苗期和成株期发生。为精准评价营养生长时期(2对真叶~现蕾)芝麻种质对FOS菌株的抗性水平,试验分析了FOS菌液浓度、蘸根接菌时间、致病力等条件下芝麻种质枯萎病病症及病情指数变化规律,建立了营养生长期芝麻枯萎病抗性精准鉴定方法。结果表明,1×10^6 cfu/mL^5×10^6 cfu/mL浓度下,植株蘸根接菌处理1~2周即可发病;第4周样本枯萎病病情指数趋于稳定。上述方法反映不同芝麻种质营养生长期对FOS菌株的抗性水平以及不同FOS菌株的致病力。营养生长期芝麻枯萎病发生可分为0~4级共5个等级。采用上述鉴定方法对42份芝麻种质进行抗枯萎病鉴定结果显示,野生种Sesamum radiatum Thonn.ex Hornem.高抗枯萎病(DI=0),而S.angustifolium(Oliv.)Engl.高感枯萎病(DI=100)。40份栽培种资源中,高感(HS)种质比例极高(55%),抗病种质比例较低(27.5%)。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芝麻抗枯萎病遗传机理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枯萎病 抗性 营养生长期 病情指数
下载PDF
我国芝麻主产区茎点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林海 黎冬华 +4 位作者 张艳欣 黄俊斌 张占英 张晓燕 张秀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238,共7页
在国内首次对我国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芝麻主产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芝麻茎点枯病病原采集和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得到35个菌株。通过比较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诱孢处理方式、不同诱孢培养条件等,确定适宜培养条件为普通PDA培养基2... 在国内首次对我国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芝麻主产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芝麻茎点枯病病原采集和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得到35个菌株。通过比较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诱孢处理方式、不同诱孢培养条件等,确定适宜培养条件为普通PDA培养基28℃黑暗培养4~5 d切断菌丝,再培养4~5 d,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芝麻茎点枯菌株分离培养纯化技术。对35个菌株的菌落、菌核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并对其rDNA-ITS区进行了测序,表明均为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Maubl.)Ashby)。35个菌株在表型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茎点枯病 病原菌 致病力 ITS
下载PDF
菌核菌及油菜菌核病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赵丹丹 臧新 +1 位作者 田保明 顾建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从菌核菌的病原学特性、致病机理、寄主的抗病机理以及与油菜菌核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菌核菌 致病性 抗病机制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1株生防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辉 鲁传涛 +3 位作者 刘红彦 刘玉霞 倪云霞 王鹏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9,共5页
从芝麻连作田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10-26,为明确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分类地位,采用纸碟法及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其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鉴定方法对菌株B10-26的... 从芝麻连作田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10-26,为明确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分类地位,采用纸碟法及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其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鉴定方法对菌株B10-26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生防菌B10-26菌体和活性物质对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芝麻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esami)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菌株B10-26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只能将其鉴定到芽孢杆菌属;对菌株B10-26的ITS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10-26的ITS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ITS序列位于同一簇群,同源性达100%。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ITS序列分析鉴定指标,将B10-26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解淀粉芽孢杆菌 鉴定 抑菌活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我国芝麻种质资源抗茎点枯病鉴定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丽丽 王圣玉 +4 位作者 方小平 黄早花 汪山涛 李民良 崔苗青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6,23,共5页
1987—1990年,以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3108份为材料,通过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进行抗茎点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32份,高耐品种112份,抗病品种885份,感病品种1756份,高感品种323份。江淮一年两熟夏芝麻区的抗源材料最... 1987—1990年,以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3108份为材料,通过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进行抗茎点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32份,高耐品种112份,抗病品种885份,感病品种1756份,高感品种323份。江淮一年两熟夏芝麻区的抗源材料最多,其次为华北春芝麻区。国外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比例较国内高。单秆型芝麻较分枝型芝麻的抗性强。白芝麻抗源材料最多,其次为黄芝麻、褐芝麻,而灰芝麻、黑芝麻抗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抗性 茎点枯病
下载PDF
芝麻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辉 倪云霞 +2 位作者 鲁晓阳 刘红彦 王鹏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6-209,共4页
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我国6个芝麻主产区的13个广泛栽培的芝麻品种进行了带菌检测,并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主要类群包括镰孢属(Fusarium spp.)、棒孢属(Corynespora spp.)、长蠕孢属(Hel... 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我国6个芝麻主产区的13个广泛栽培的芝麻品种进行了带菌检测,并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主要类群包括镰孢属(Fusarium spp.)、棒孢属(Corynespora spp.)、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 spp.)、壳球孢属(Macrophomina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其中引起芝麻茎点枯病的壳球孢属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种子内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包括镰孢属、棒孢属、壳球孢属和曲霉属等,引起芝麻叶枯病的棒孢属真菌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供试的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均有一定的消毒效果,其中50%扑海因和80%多菌灵处理对芝麻种子消毒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子带菌 消毒处理
下载PDF
中国芝麻主产区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黎冬华 王林海 +4 位作者 张艳欣 黄俊斌 张占英 张晓燕 张秀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期245-252,共8页
为了鉴定中国芝麻主产区枯萎病菌,分析和比较它们的ITS序列差异和分化状况。对中国湖北、河南、安徽、江西、辽宁等芝麻主产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芝麻枯萎病病原采集和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25个菌株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芝麻... 为了鉴定中国芝麻主产区枯萎病菌,分析和比较它们的ITS序列差异和分化状况。对中国湖北、河南、安徽、江西、辽宁等芝麻主产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芝麻枯萎病病原采集和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的25个菌株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芝麻枯萎病菌株分离培养纯化及保存技术。通过对25个菌株的菌落、菌核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并对其rDNA-ITS区进行了测序。结果表明,大部分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少部分为其他镰刀菌菌株。首次对中国Fusarium oxysporum感染芝麻枯萎病提供了系统的证据,25个菌株在表型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芝麻枯萎病的防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枯萎病 病原菌 致病力 ITS
下载PDF
芝麻枯萎病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效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常淑娴 马琴 +3 位作者 曲文文 张海洋 苗红梅 段迎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91,共8页
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FOS)侵染引起的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为筛选出能够应用于芝麻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拮抗微生物,利用采自我国不同省份(区)的芝麻、荩草和紫花地丁根际土壤样品进... 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sesami,FOS)侵染引起的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为筛选出能够应用于芝麻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拮抗微生物,利用采自我国不同省份(区)的芝麻、荩草和紫花地丁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尖孢镰刀菌拮抗作用测定,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重要拮抗菌对芝麻苗期枯萎病的防控效果;进一步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开展了拮抗菌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在来源于我国6个省份(区)的33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获得细菌1077株、真菌515株、放线菌554株,筛选出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17株、真菌10株、放线菌51株。其中,细菌菌株SF3-33和SF4-11的拮抗作用最为显著,对尖孢镰刀菌的最大抑菌带均为1.0 cm;且其对由强致病性FOS菌株引起的芝麻苗期枯萎病的最大防效分别达到83.74%和63.13%。SF3-33和SF4-11菌株分别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皮奥显亚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综上,筛选出了大量拮抗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根际微生物,其中细菌菌株SF3-33和SF4-11能够显著减弱芝麻苗期枯萎病的发生,为进一步探索芝麻枯萎病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具有较好应用潜力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 芽孢杆菌 拮抗效果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河南省芝麻茎点枯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孟祥锋 高新国 张春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9-69,共1页
芝麻茎点枯病是河南省芝麻产区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广 ,菌源存在广泛 ,致病力强 ,以小菌核在病籽、病残体、土壤中越冬。在防治上应以农业防治为主 ,辅之以药剂防治。
关键词 河南 芝麻 茎点枯病 发病规律 防治 症状 芝麻壳球孢
下载PDF
芝麻种质资源抗青枯病鉴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信申 饶建辉 +6 位作者 肖运萍 魏林根 汪瑞清 黄瑞荣 黄蓉 胡建坤 华菊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54-58,共5页
采用自然病圃法和伤根灌注法对29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株系)间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自然病圃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7份,感病品种(株系)13份,高感品种(株系)5份。在灌根接种鉴定中,中... 采用自然病圃法和伤根灌注法对29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株系)间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自然病圃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7份,感病品种(株系)13份,高感品种(株系)5份。在灌根接种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6份,感病品种(株系)12份,高感品种(株系)7份。在两种鉴定中,金黄麻、鄱阳黑芝麻、赣芝5号、豫芝11均表现为中抗。对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29份材料均可聚为5个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青枯病 抗性鉴定 伤根灌注接种
下载PDF
茎点枯病菌诱导后芝麻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莉铭 刘红彦 +2 位作者 田保明 赵辉 王俊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98,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实时荧光PCR分析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以探讨POD在芝麻抗茎点枯病过程中的作用。酶活变化分析表明,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抗病品种豫芝11POD活性比感病品种冀9014升高快,感病...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实时荧光PCR分析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以探讨POD在芝麻抗茎点枯病过程中的作用。酶活变化分析表明,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抗病品种豫芝11POD活性比感病品种冀9014升高快,感病品种在病原菌诱导36h后,POD活性才明显上升且高于抗病品种。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后,抗病品种豫芝11中POD基因的表达从开始就有上调表达趋势,而感病品种冀9014在24h后才上调表达,且表达量前者高出后者5倍多。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POD活性和基因的表达在芝麻抗病品种豫芝11和感病品种冀9014中有明显差异,可以推测,酶的活性变化、基因上调表达时间及表达量上的差异与芝麻的抗病反应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茎点枯病菌 过氧化物酶 酶活 表达模式 抗病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