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山县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1
作者 赵旭 杨眉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5期29-31,38,共4页
为探索稻蟹生态种养的最优模式,对盘山县常规水稻单一种植(RM)、稻蟹生态种养模式(ERC)和稻蟹生态种养优化模式(OERC)三种模式下水稻产量及输出产品综合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种养模式的水稻产量未呈现显著差异,ERC和OERC... 为探索稻蟹生态种养的最优模式,对盘山县常规水稻单一种植(RM)、稻蟹生态种养模式(ERC)和稻蟹生态种养优化模式(OERC)三种模式下水稻产量及输出产品综合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种养模式的水稻产量未呈现显著差异,ERC和OERC两种生态种养模式都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与ERC相比,OERC对河蟹产出量和规格提高效果明显,亦可有效减轻纹枯病的发生,并对于易倒伏水稻品种降低倒伏率作用显著,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稻蟹生态种养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蟹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优质辽粳稻米与日本大米食味品质比较
2
作者 姚继攀 韩雷 +4 位作者 蒋洪波 刘博 梁传斌 刘军 沈枫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4期18-20,共3页
以优质粳稻辽粳433与日本大米越光为试材,利用米饭食味计对米饭的硬度、黏度、平衡度、外观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年份间,米质外观与食味值有一定的差异;优质粳稻辽粳433食味品质已经达到或接近日本越光大米水平。
关键词 辽粳品种 大米 食味 品质
下载PDF
辽宁稻区栽培模式对前茬豌豆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解文孝 李建国 +3 位作者 潘争艳 吕军 韩勇 姜秀英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为探索适合辽宁中晚熟稻区豌豆-水稻复种栽培模式,以科豌7号、科豌6号早熟豌豆品种为试材,开展不同播期下的栽培模式试验,即:3月27日拱棚播种(A),3月27日覆膜播种(B),3月27日裸地播种(C)为对照,4月10日裸地播种(D),探究其对农艺性状和... 为探索适合辽宁中晚熟稻区豌豆-水稻复种栽培模式,以科豌7号、科豌6号早熟豌豆品种为试材,开展不同播期下的栽培模式试验,即:3月27日拱棚播种(A),3月27日覆膜播种(B),3月27日裸地播种(C)为对照,4月10日裸地播种(D),探究其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综合收益。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个品种拱棚播种(A)和覆膜播种(B)通过提高出苗速度进而缩短生育期,增产效果显著,并以拱棚播种产量最高。延迟播种(D)虽缩短了各阶段生育进程,但无法在有限茬口期正常成熟,产量最低。不同模式下,科豌7号、科豌6号的综合经济效益均以3月27日覆膜播种(B)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479.49元/667 m^(2)和172.19元/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水稻复种 栽培模式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不同模压成型条件下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32
4
作者 何春霞 侯人鸾 +1 位作者 薛娇 朱栋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45-150,共6页
为利用农林废弃物和环境保护,以稻秸秆粉、稻壳粉、木粉、竹粉及稻秸秆与木粉的混合粉为填充材料,以PP膜为基体材料,采用层铺模压和混炼模压2种成型方法制备不同填料PP木塑复合材料,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湿吸水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为利用农林废弃物和环境保护,以稻秸秆粉、稻壳粉、木粉、竹粉及稻秸秆与木粉的混合粉为填充材料,以PP膜为基体材料,采用层铺模压和混炼模压2种成型方法制备不同填料PP木塑复合材料,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湿吸水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用体视显微镜对复合材料拉伸断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混炼模压成型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吸湿吸水性能均优于层铺模压木塑复合材料,且混炼模压PP木塑复合材料填充材料与基体之间混合均匀,两相界面之间结合良好,层铺模压PP木塑复合材料有植物纤维粉和PP基体堆积现象。稻秸秆粉制备的PP木塑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竹粉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差,模压前混炼对PP木塑复合材料吸湿、吸水性有较大的改善作用。该研究可为利用废旧塑料膜作基体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与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废弃物 复合材料 模压成型 力学性能 PP膜
下载PDF
四种植物纤维粉/聚丙烯复合材料应用性能 被引量:33
5
作者 何春霞 顾红艳 薛盘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1-384,共4页
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及农业废弃物中的植物纤维,研究环境友好材料,研究了4种植物纤维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并对其吸水和热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麦秆粉与稻壳粉混合纤维粉填充聚丙烯... 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及农业废弃物中的植物纤维,研究环境友好材料,研究了4种植物纤维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并对其吸水和热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麦秆粉与稻壳粉混合纤维粉填充聚丙烯时,复合材料有较好的性能;稻壳粉、混合纤维粉及松木粉分别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差不大;竹粉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低,吸水性及加热后尺寸变化率较大,综合性能较差。稻壳粉与聚丙烯相容性较好,竹粉和松木粉与聚丙烯的相容性较差。稻壳粉、混合纤维粉能与聚丙烯制备性能较好的木塑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力学性能 吸水性 植物纤维粉 聚丙烯复合材料 应用性能
下载PDF
水稻谷壳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性质表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蔡碧琼 余萍 +1 位作者 何海斌 吴琼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47,共6页
采用醇提取法,研究水稻谷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提溶剂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次数等5个主要因素对水稻谷壳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L... 采用醇提取法,研究水稻谷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提溶剂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次数等5个主要因素对水稻谷壳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L9(34),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质量浓度为5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6h,料液比1∶30,浸提次数3次。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聚酰胺薄层层析、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黄酮提取物进行分析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谷壳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工艺 性质表征
下载PDF
国内外稻鸭共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7
作者 卢跃红 魏红江 +2 位作者 张曦 杨华松 戴志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稻鸭共生模式是一项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生态型有机农业,近年来以其“高效、优质、环保”的优点,在东南亚国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综述了稻鸭共生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稻鸭共生模式需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物效应 生态农业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对麦秸秆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何春霞 傅雷鸣 +1 位作者 熊静 刁含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讨酸、碱、水热处理对麦秸秆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20 g·L^(-1)NaOH、20 g·L^(-1)草酸和热水对麦秸秆表面进行处理,并测试3种表面处理和未处理麦秸秆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用热重分析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目的]探讨酸、碱、水热处理对麦秸秆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20 g·L^(-1)NaOH、20 g·L^(-1)草酸和热水对麦秸秆表面进行处理,并测试3种表面处理和未处理麦秸秆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用热重分析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它们的热性能,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它们的化学官能团,并观察麦秸秆经不同表面处理后其内外表面的微观结构。[结果]不同处理方法对麦秸秆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较大影响,经NaOH处理后的麦秸秆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大,其次是水热处理,而草酸处理会降低麦秸秆的拉伸性能。不同表面处理麦秸秆的热失重趋势相同,在250~400℃内质量损失均较大,质量损失从大到小的处理依次为:20 g·L^(-1)NaOH处理(损失41.52%)、水热处理(损失34.98%)、未处理(损失29.57%)、20 g·L^(-1)草酸处理(损失27.61%)。[结论]不同表面处理均能够去除麦秸秆表面部分蜡质层,NaOH处理对麦秸秆表面蜡质层去除较多,使其表皮下层组织暴露增加,还能破坏C—O键,溶解麦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而水热处理对麦秸秆内外表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 拉伸性能 热性能 FTIR
下载PDF
有机溶剂浸提米糠油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佳颖 魏婷 顾宏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7-268,362,共3页
米糠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有机成分,具有非常高的保健开发价值。以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米糠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法进行米糠油的提取,对影响米糠油提取率的因素——提取溶剂、提取温度、pH值及料液比等进行研究。确定的米... 米糠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有机成分,具有非常高的保健开发价值。以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米糠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法进行米糠油的提取,对影响米糠油提取率的因素——提取溶剂、提取温度、pH值及料液比等进行研究。确定的米糠油最佳提取条件为异丙醇作为溶剂、浸提温度60℃、pH值6.0、料液比为1 g∶5 mL,在此条件下所得米糠油质量好、提取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米糠 浸提 浸提温度 料液比 PH值
下载PDF
我国稻蟹共作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31
10
作者 闫志利 林瑞敏 +1 位作者 牛俊义 刘建华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2期5-8,27,共5页
从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和农作学等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稻蟹共作技术的研究现状,立足生产需要,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稻、蟹种的培育及选用,水稻栽植方式与配套农机具的研发,施肥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稻田生态效应的发挥与高效种... 从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和农作学等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稻蟹共作技术的研究现状,立足生产需要,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稻、蟹种的培育及选用,水稻栽植方式与配套农机具的研发,施肥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稻田生态效应的发挥与高效种养模式的建立以及多学科合作与技术体系的逐步完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研究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湖南双季稻主产区稻草还田现状、作用机理及利用模式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凤球 孙玉桃 +2 位作者 叶桃林 汤海涛 杨光立 《作物研究》 2005年第4期204-207,210,共5页
湖南稻草资源丰富,每年约有2 159万吨,稻草还田利用历史悠久。阐述了湖南稻草还田利用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了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作用机理,并根据湖南双季稻主产区的特点,为促进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提出了适宜湖南推广的秸秆还田... 湖南稻草资源丰富,每年约有2 159万吨,稻草还田利用历史悠久。阐述了湖南稻草还田利用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了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作用机理,并根据湖南双季稻主产区的特点,为促进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提出了适宜湖南推广的秸秆还田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作用机理 利用模式 湖南
下载PDF
米饭食味检测仪器评价优质稻米食味品质 被引量:17
12
作者 苏光辉 张洪伟 +1 位作者 张丽娜 张泽洲 《北方水稻》 CAS 2019年第4期34-35,共2页
通过米饭食味测定装置米饭食味计和硬粘度仪对寒地优质稻米品种三江6号、龙庆稻3号、龙稻18、苗稻2号、绥粳18、初香粳1号、垦香稻08-169共7个品种蒸煮后进行米饭外观、口感、硬度、粘度的测定,检测出米饭综合食味值。结果表明,7个优质... 通过米饭食味测定装置米饭食味计和硬粘度仪对寒地优质稻米品种三江6号、龙庆稻3号、龙稻18、苗稻2号、绥粳18、初香粳1号、垦香稻08-169共7个品种蒸煮后进行米饭外观、口感、硬度、粘度的测定,检测出米饭综合食味值。结果表明,7个优质米品种食味值都较高,是食用品质好的品种。其中龙稻18食味值最高,为85分,其次为初香粳1号,食味值为81分,2个品种的食味值都在80分以上,在食味值等级划分中的最高等级。垦香稻08-169、绥粳18、龙庆稻3号、三江6号、苗稻2号等5个品种食味值都在70~80分,在食味值划分中的稍好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米 食味品质 硬度 粘度 测定评价
下载PDF
糯稻加工利用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孙健 梅淑芳 +2 位作者 赵华 舒小丽 吴殿星 《中国稻米》 2013年第1期36-40,共5页
综述了糯稻的加工利用与遗传育种现状,包括糯米的饮食文化、加工应用、营养价值、品质要求和遗传育种,并展望了糯米市场研发和育种方向。
关键词 糯稻 加工应用 育种进展
下载PDF
稻草还田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石健康 姜立新 +3 位作者 戴昌浩 戴桂林 马少平 张德兵 《作物研究》 2006年第1期66-67,共2页
稻草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从1998-2005年在桃江进行了稻草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不仅能提高稻谷产量,早晚稻平均增产7.4%,而且能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生态效益。
关键词 稻草还田 水稻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磷酸法稻壳基活性炭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厉悦 李湘洲 刘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0-281,282,共3页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察了原材料与活化剂的配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确立了调控活性炭性能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活性炭的形貌特征,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稻壳活...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察了原材料与活化剂的配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确立了调控活性炭性能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活性炭的形貌特征,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稻壳活性炭中微晶的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以稻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在实验室的马弗炉中制备活性炭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活化剂/炭为3,活化温度为400℃,活化时间为2 h,所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80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法 活性炭 稻壳 表征
下载PDF
米粉稻品质特性及加工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学华 李合松 青先国 《作物研究》 2004年第S1期304-307,共4页
针对我国南方早籼稻品质较差而出现的粮食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过剩的现象,指出加工方便米粉是早籼稻的良好出路,并分析了米粉的产销现状。综述了影响米粉加工的主要稻米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进展。根据稻米直链淀粉既具遗... 针对我国南方早籼稻品质较差而出现的粮食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过剩的现象,指出加工方便米粉是早籼稻的良好出路,并分析了米粉的产销现状。综述了影响米粉加工的主要稻米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进展。根据稻米直链淀粉既具遗传稳定性同时又受环境影响的事实,指出筛选米粉稻专用品种和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直链淀粉含量是米粉专用稻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加工 米粉 米粉稻
下载PDF
发芽糙米游离氨基酸和蒸煮特性的品种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欣 陈威 +3 位作者 陈嘉东 钟国才 王亚军 刘光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87,共4页
选用4个糙米品种进行发芽试验,探讨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糙米发芽后活性成分和蒸煮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糙米发芽后,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显著;粗蛋白含量升高,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粗脂肪和灰分均变化不显著。游离必需氨基酸中组氨酸和缬... 选用4个糙米品种进行发芽试验,探讨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糙米发芽后活性成分和蒸煮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糙米发芽后,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显著;粗蛋白含量升高,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粗脂肪和灰分均变化不显著。游离必需氨基酸中组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升高显著,游离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升高显著,其余氨基酸含量均有升高,但品种间升幅差异不大。米汤干物质均显著升高;膨胀率和吸水率升高,受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存在差异;米汤pH值则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 游离氨基酸 蒸煮特性 直链淀粉 品种差异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稻草还田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石健康 苏时民 +6 位作者 戴昌浩 李建军 昌丽纯 姜立新 林蕴华 刘达 王正良 《作物研究》 200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稻草还田能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2005年在桃江开展了不同耕作方式和施氮水平条件下,对稻草还田效益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不同施氮水平都对稻草还田的效益产生显著影响,尤以机械旋耕方式对早稻产量... 稻草还田能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2005年在桃江开展了不同耕作方式和施氮水平条件下,对稻草还田效益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不同施氮水平都对稻草还田的效益产生显著影响,尤以机械旋耕方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增产率达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草还田 耕作 施氮
下载PDF
稻壳基活性炭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厉悦 李湘洲 刘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1-463,共3页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察了原材料与活化剂的配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确立了调控活性炭性能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并且将所制的稻壳活性炭应用于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了活...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察了原材料与活化剂的配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确立了调控活性炭性能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并且将所制的稻壳活性炭应用于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了活性炭去除Cr(Ⅵ)的适宜吸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稻壳 Cr(Ⅵ) 亚甲基蓝
下载PDF
水稻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法应用试验总结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冬梅 柳维刚 +2 位作者 王绍新 梁德彬 伊卓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4期39-40,42,共3页
通过对水稻秸秆还田连续5 a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状的检测与施肥量、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翻地压入还田法能够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加有机质、降低容重、降低pH值,在施肥量逐年递减(减少0~6.6 kg/667 m^2... 通过对水稻秸秆还田连续5 a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状的检测与施肥量、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翻地压入还田法能够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加有机质、降低容重、降低pH值,在施肥量逐年递减(减少0~6.6 kg/667 m^2)的同时,产量却在逐年递增(增加3.1~53.9 kg/667 m^2),增产率最高达7.95%,体现了节肥增产、节资增效,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联合收割机 秸秆还田 节资增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