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旗叶下午光合速率、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黄明 姜沛沛 +2 位作者 张振旺 吴金芝 李友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8,共9页
为了探讨干旱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旗叶下午净光合速率(Pn)、光合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2019—2021年度在池栽全生育期遮雨条件下设置包括重度(W1)、中度(W2)、轻度(W3)干旱和适墒(W4)的4个水分处理,在灌浆前期、中期的14:00—16:00测... 为了探讨干旱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旗叶下午净光合速率(Pn)、光合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2019—2021年度在池栽全生育期遮雨条件下设置包括重度(W1)、中度(W2)、轻度(W3)干旱和适墒(W4)的4个水分处理,在灌浆前期、中期的14:00—16:00测定了强抗旱性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品种偃展4110(YZ4110)的旗叶Pn、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Rubisco活化酶(RCA)、ATP合成酶(AT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活性以及成熟期的产量。结果表明,干旱使小麦灌浆期旗叶下午Pn、多数光合酶活性以及产量降低,总体表现为干旱胁迫程度越大,上述指标的降幅也越大,但其影响效应存在品种和年际差异。W1、W2和W3与W4相比,旗叶下午Pn, JM47分别降低33.6%~40.6%,12.0%~30.5%和5.0%~13.5%,YZ4110分别降低44.0%~52.0%,22.5%~38.1%和11.5%~20.5%;旗叶下午Rubisco活性,JM47灌浆前期降低、灌浆中期增加,而YZ4110分别降低13.3%~25.6%,7.1%~14.0%和11.2%~11.6%;旗叶下午RCA活性,灌浆前期多显著降低,灌浆中期JM47在W2和W3下增加,而YZ4110在W1和W2下降低;旗叶下午ATPase活性,JM47在W1下降低、W3下提高,而YZ4110分别降低19.3%~48.7%,7.2%~24.2%和0.1%~8.9%。不同水分处理的旗叶下午PEPC活性因生长季和品种而异,但W1与W4相比,JM47和YZ4110的旗叶下午PPDK活性分别降低12.4%~18.8%和16.7%~18.2%。与YZ4110相比,JM47旗叶下午Pn和光合酶活性在适墒下多无显著差异,但干旱下多表现为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旗叶下午Pn与灌浆期旗叶下午ATPase活性和灌浆前期旗叶下午PEPC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因而在灌浆期下午保持较高的旗叶ATPase和PEPC活性有利于提高小麦旗叶下午Pn和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 品种 灌浆期 旗叶 光合酶
下载PDF
春季有限灌水对海河平原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丽 刘雪静 +3 位作者 张学成 任建宏 王彦东 甄文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32,共14页
旨为明确海河平原春季限水灌溉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对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石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传统春季2次灌溉(W2)、春季1次灌溉(W1)和春季不灌溉(W0)3个灌水次数处理,其中W1基于春季3,4... 旨为明确海河平原春季限水灌溉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对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石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传统春季2次灌溉(W2)、春季1次灌溉(W1)和春季不灌溉(W0)3个灌水次数处理,其中W1基于春季3,4,5,6叶龄(3L、4L、5L、6L)设置4个单次灌溉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与W2相比,W0和W1产量分别降低54.6%,24.4%,W1在4L灌溉产量最高,产量构成降低效应不显著。限水灌溉降低了冬小麦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在开花期W1总根质量密度显著降低17.2%,W0总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分别显著降低47.5%,35.1%。并且W1条件下,4L的根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最大。根系的垂直分布显示,减少灌溉次数增加了根系在40 cm以下土层的分布,但W1随着灌溉时间的推迟,深层土壤的根系分布减少,根系活力增加。其中,在开花期,4L在120~160 cm土层、160~200 cm土层、200~240 cm土层比6L分别显著高出28.8%,14.2%,36.5%。限水灌溉条件下根系特征和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拔节-开花期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对产量有正效应,3L和4L处理开花期总根长密度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总体来讲,4L处理在拔节-开花期的根系总量较高,并且增加了40~240 cm深层根系分布和根系活力,穗数和穗粒数较高,有利于缓解限水灌溉导致的冬小麦产量的降低,可作为海河平原冬小麦限水灌溉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根质量密度 根长密度 根系活力
下载PDF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mpa1的早衰特性研究
3
作者 夏丹阳 徐超 +2 位作者 文晓阳 康国章 王黎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本研究以小麦品系KD527及其经EMS诱变创制出的类病斑型早衰突变体lmpa1和两者的杂交F1、F2群体为材料,分析其类病斑发生动态、农艺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光合指标测定与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以期分析lmpa1发生类病斑早衰的生理生化机制.结... 本研究以小麦品系KD527及其经EMS诱变创制出的类病斑型早衰突变体lmpa1和两者的杂交F1、F2群体为材料,分析其类病斑发生动态、农艺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光合指标测定与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以期分析lmpa1发生类病斑早衰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KD527能正常完成生长成熟过程,而lmpa1在生长前期表现正常,挑旗后叶片受光诱导而发生类病斑反应,出现黄褐色类病斑,且随生育期延长,类病斑逐渐蔓延至叶鞘、茎秆和穗部,引发整株早衰直至干枯死亡,导致其产量降低;类病斑发生期间,lmpa1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低于KD527(P<0.01),胞间CO_(2)浓度显著高于KD527(P<0.01);总叶绿素量含量明显低于KD527,且二者之间的差异随类病斑发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类病斑发生初期,lmpa1的叶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KD527高,随着类病斑扩散,其CAT、SOD、POD活性急剧下降,H2O2含量急剧增加;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类病斑发生部位出现细胞死亡.本结论为类病斑早衰基因Lmpa1调控小麦早衰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类病斑型早衰 突变体lmpa1 生理生化 光诱导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料对稻茬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犇 任开明 +3 位作者 马尚宇 樊永惠 张文静 黄正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6,共8页
为了选择适合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合理施肥模式,以弱筋小麦宁麦13、皖西麦0638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尿素(T1)、缓释掺混肥料(T2)、控失肥(T3)、腐殖酸复合肥(T4)、小麦配方肥(T5),在养分供应量相同的条件... 为了选择适合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合理施肥模式,以弱筋小麦宁麦13、皖西麦0638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尿素(T1)、缓释掺混肥料(T2)、控失肥(T3)、腐殖酸复合肥(T4)、小麦配方肥(T5),在养分供应量相同的条件下,分析对稻茬弱筋小麦干物质分配及转运、灌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料与小麦配方肥较常规施肥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比例、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并且提高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延长有效灌浆天数、增加粒质量。缓释掺混肥料、控失肥、腐殖酸肥料、小麦配方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施用缓释掺混肥料和小麦配方肥增产效果显著,显著增加有效穗数及千粒质量,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增产9.27%~24.30%,11.64%~22.98%。缓释掺混肥料2 a间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3.14%,36.88%,小麦配方肥2 a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平均提高36.31%,39.35%。小麦配方肥处理2个供试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均达到国家弱筋小麦标准。综上所述,小麦配方肥可作为试验地区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施肥模式之一,或适当降低缓释掺混肥料的施用量作为稻茬弱筋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施肥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弱筋小麦 肥料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深耕时间和方式对旱地麦-玉复种体系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洪涛 赵凯男 +7 位作者 张军 黄修利 赵雯馨 李淑靖 黄明 李友军 吴金芝 蒋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为筛选适于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中冬小麦高产的深耕时间和方式,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豫西典型的旱作麦-玉复种轮作种植区设置夏深翻(SP)、夏深松(SS)、秋深翻(AP)和秋深松(AS)4个处理,研究了2个试验年度的小麦产量、产量构成... 为筛选适于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中冬小麦高产的深耕时间和方式,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豫西典型的旱作麦-玉复种轮作种植区设置夏深翻(SP)、夏深松(SS)、秋深翻(AP)和秋深松(AS)4个处理,研究了2个试验年度的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穗部性状,以及2020-2021年度的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深耕时间和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穗部性状、茎蘖数、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均有显著影响。与夏深翻相比,秋深松的冬小麦产量、穗数、返青-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总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花前氮素转运量、灌浆中后期旗叶SPAD值和抽穗-灌浆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18.38%~19.55%,16.85%~26.05%,15.33%~20.28%,16.47%,20.43%,26.11%~33.81%,36.49%,5.24%~9.69%和5.55%~23.70%。秋深松能够增加小麦的茎蘖数、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改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最终在增加穗数的同时稳定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是适宜于旱地麦-玉复种体系小麦生产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 旱地 耕作时间 耕作方式 产量 光合特性 积累转运
下载PDF
基本苗和行距对山农38小麦产量和光能利用的影响
6
作者 庄文锋 翟军 +4 位作者 刘超 李德正 孔令让 李安飞 杨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95-101,共7页
为了完善新品种山农38栽培技术以便大面积推广,试验设置了5个基本苗和3个种植行距共15个处理,研究分析不同基本苗和行距对小麦产量形成、相关光合指标和辐射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处理对各指标影响较大,差异显著,行距次之。225... 为了完善新品种山农38栽培技术以便大面积推广,试验设置了5个基本苗和3个种植行距共15个处理,研究分析不同基本苗和行距对小麦产量形成、相关光合指标和辐射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处理对各指标影响较大,差异显著,行距次之。225万株/hm^(2)基本苗和23 cm行距在本试验条件下产量构成合理,获得高产。同一时期群体光合速率随着基本苗和行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生育期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基本苗和行距的加大使下降幅度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规律一致,与胞间CO_(2)浓度相反,随生育期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基本苗的增加逐渐增加。Fv/Fm只有在B5高密度处理下明显降低,其他处理相差不大。有效辐射量和光辐射截获率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随行距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处理下的有效辐射量和光辐射截获率差异不显著,高密度处理下同一基本苗处理下的行距处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光能利用 基本苗 行距
下载PDF
镉铝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卫丹丹 王丙全 +3 位作者 刘美君 万瑞霞 关怡雪 刘忠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3-683,共11页
【目的】探究镉(cadmium,Cd)或铝(aluminum,Al)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光合能量分配差异的影响,为藜麦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静藜1号和青海1号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Cd^(2+)(氯化镉... 【目的】探究镉(cadmium,Cd)或铝(aluminum,Al)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光合能量分配差异的影响,为藜麦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静藜1号和青海1号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Cd^(2+)(氯化镉CdCl_(2))或Al^(3+)(氯化铝AlCl_(3))胁迫对藜麦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物量、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氧自由基释放速率、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和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CdCl_(2)抑制藜麦种子萌发,且对青海1号的抑制程度大于静藜1号;低浓度AlCl_(3)(0.1和0.3 mmol/L)促进青海1号种子萌发,而高浓度AlCl_(3)(0.5和1.0 mmol/L)则降低其发芽率。CdCl_(2)胁迫下,静藜1号的鲜质量和相对叶绿素含量高于青海1号;静藜1号和青海1号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合性能指数(PIabs)、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等参数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热耗散(DI_(o)/CS_(m))等参数呈上升趋势,且青海1号的变化幅度更大。低浓度AlCl_(3)处理下,静藜1号的各荧光参数无太大变化,但青海1号的各参数变化幅度较大;高浓度AlCl_(3)处理下,青海1号的F_(v)/F_(m)和PI_(abs)低于静藜1号。【结论】静藜1号对Cd^(2+)或Al^(3+)胁迫的耐受性高于青海1号,在Cd^(2+)或Al^(3+)浓度低于0.5 mmol/L的土壤中适合推广种植静藜1号。在藜麦重金属胁迫育种工作中,静藜1号可作为重要的候选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子萌发 CdCl_(2) AlCl_(3)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调控华北平原北部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
8
作者 郭玉龙 赵景山 +3 位作者 王正 高震 杜雄 党红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6,共10页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与实际环境温度间的矛盾,于2019—2021年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阶段性升温调控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首个生长季设置4个阶段性升温处理:1月20日(CT1)、1月26日(CT2)、2月1日(C...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与实际环境温度间的矛盾,于2019—2021年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阶段性升温调控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首个生长季设置4个阶段性升温处理:1月20日(CT1)、1月26日(CT2)、2月1日(CT3)、2月7日(CT4)增温,3月20日结束增温;第2个生长季设置3个阶段性升温处理:1月25日(CT1)、2月1日(CT2)、2月8日(CT3)增温,3月15日结束增温;2个生长季均以常规生产为对照(CK)。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增温阶段积温增加138.1~405.1℃,第二生长季CT1拔节—开花日均温降低2.50℃,第一生长季开花—成熟日均温降低2.31℃,第一生长季提前小麦返青25 d,且延长返青—成熟总天数21 d。第二生长季CT1开花期叶面积指数可显著提高17.6%,旗叶面积可显著提高33.7%。2020—2021生长季花后5 d净光合速率可显著提高11.7%,第一生长季花后CT1旗叶丙二醛含量可显著下降28.0%。在第二生长季中,CT1穗长可显著提高15.7%,粒长显著提高2.3%,花后15 d籽粒灌浆速率则可显著提高41.0%,CT1穗粒数可显著提高8.8粒,千粒质量显著提高2.0 g,产量可显著提高35.8%。由此表明,增温处理提前了小麦返青,小麦源库物质积累的开始时间提前,结束增温措施之后的相对降温,既延长了源库物质积累的总时间,同时又为源库活性的提高准备了条件,且存在增温处理实施时间越早,小麦源库性能提高越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增温 旗叶 源库
下载PDF
拔节期不同程度渍水对小麦根系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美玲 蒋文月 +5 位作者 葛雨洋 朱新开 李春燕 朱敏 郭文善 丁锦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0,共8页
为给小麦耐渍稳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麦25和宁麦13为材料,在拔节期设置了短期轻度渍水(SL,3 d土表下10 cm水层)、短期重度渍水(SS,3 d土表上2 cm水层)、长期轻度渍水(LL,12 d土表下10 cm水层)、长期重度渍水(LS,12 d土表上2 cm水层)处理... 为给小麦耐渍稳产栽培提供参考,以扬麦25和宁麦13为材料,在拔节期设置了短期轻度渍水(SL,3 d土表下10 cm水层)、短期重度渍水(SS,3 d土表上2 cm水层)、长期轻度渍水(LL,12 d土表下10 cm水层)、长期重度渍水(LS,12 d土表上2 cm水层)处理以及对照处理(CK,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研究了不同程度渍水对不同土层根系干质量和活力、地上部生长、籽粒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扬麦25较宁麦13具有显著高的籽粒产量、千粒质量、根系干质量、0~40 cm土层根系活力和根冠比。相比CK,SL和SS减少籽粒产量13.44%~22.45%,LL和LS减产显著增加至28.76%~37.26%,其中SL与SS间、LL与LS间籽粒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短期渍水仅轻度减少根冠生长量,且0~20 cm土层根系维持高活力,20~60 cm土层根系活力亦可恢复。长期渍水显著减少根系干质量,导致根冠生长失衡,且根系活力降低,难以恢复;上三叶易早衰,以倒三叶最明显。结果显示,渍水发生后尽快降低水位有助于土壤表层根系维持生长生理活性,降低叶片早衰风险,保障籽粒灌浆光合物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胁迫程度 根系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孕穗期低温对冬小麦光合、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秀宁 雷琬琬 +1 位作者 寇海军 张军 《作物研究》 2023年第3期199-206,共8页
为探明低温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西农979、小偃22和商麦5226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进行不同强度的低温处理,测定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等性状变化。结果表明:(1)低温处理后,供试品种叶片净光合... 为探明低温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西农979、小偃22和商麦5226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进行不同强度的低温处理,测定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等性状变化。结果表明:(1)低温处理后,供试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下降,胞间CO_(2)浓度显著增加。(2)低温处理降低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积累量、茎秆+叶鞘+叶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效率、干物质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茎秆+叶鞘+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穂轴+颖壳干物质分配比例和花后干物质贡献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单株产量和穗粒数,连续3 d低温处理下西农979、小偃22、商麦5226单株产量分别下降38.2%、48.5%和75.9%,连续6 d低温处理下依次下降62.7%、76.6%和87.5%;低温胁迫也降低了单株穂数和千粒质量。孕穗期低温处理降低了小麦光合性能、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向籽粒的转运与分配,导致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大幅下降,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综合来看,3个品种的孕穗期抗寒性表现为西农979>小偃22>商麦5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孕穗期 低温 抗寒性 光合特性 干物质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形成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紫鑫 张玉璐 +6 位作者 贾靖 李文璐 赵露迪 孟繁港 盖红梅 徐学欣 赵长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筛选出适宜鲁东地区栽培的彩色小麦品种。于2020-2022年2个冬小麦生长季,选用4个紫色小麦品种(系)青研紫麦1号(QYZ-1)、QYZ-2、山农紫麦1号(SNZM1)和农大3753(ND... 为明确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筛选出适宜鲁东地区栽培的彩色小麦品种。于2020-2022年2个冬小麦生长季,选用4个紫色小麦品种(系)青研紫麦1号(QYZ-1)、QYZ-2、山农紫麦1号(SNZM1)和农大3753(ND3753),2个蓝色小麦品系20064和20072以及普通白粒小麦品种济麦22(JM22,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的旗叶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和各农艺性状的稳定性以及产量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各彩色小麦品种产量、千粒质量、开花期叶面积指数、花后SPAD值、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收获指数均低于普通白粒小麦品种济麦22。各彩色小麦品种(系)间比较,紫色小麦QYZ-1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彩色小麦品种(系),单位面积粒数与QYZ-2无显著差异,但其千粒质量显著高于QYZ-2;紫色小麦QYZ-1开花期上三叶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蓝色小麦品系及ND3753,紫色小麦QYZ-1花后旗叶SPAD、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收获指数均高于其余彩色小麦品种(系);与其他品种(系)比较,JM22和QYZ-1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CV)均较小,彩色小麦间比较,QYZ-1的产量均值和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均较高。另外,相关分析表明,产量分别与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收获指数、旗叶花后28 d SPAD值、开花期全绿叶叶面积指数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2 a的结果,表明QYZ-1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并维持了较高的花后旗叶SPAD值,花后旗叶的衰老较慢,开花-成熟时间较长,协同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以及单位面积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出较高的产量。综上所述,青研紫麦1号产量稳定且可持续性较好,是适宜鲁东地区栽培的彩色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干物质积累 单位面积粒数 千粒质量 产量
下载PDF
小麦发育过程及生育期机理模型的研究I.建模的基本设想与模型的描述 被引量:106
12
作者 严美春 曹卫星 +1 位作者 罗卫红 江海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55-359,共5页
将小麦发育的温度效应曲线化 ,以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 ,利用作物生理发育时间 (PhysiologicalDe velopmentTime ,简称PDT)为尺度 ,提出系统地预测小麦顶端发育阶段和物候生育期的模拟模型 .预测的顶端发育阶段包括单棱期、二棱期、... 将小麦发育的温度效应曲线化 ,以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 ,利用作物生理发育时间 (PhysiologicalDe velopmentTime ,简称PDT)为尺度 ,提出系统地预测小麦顶端发育阶段和物候生育期的模拟模型 .预测的顶端发育阶段包括单棱期、二棱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期、四分体期、抽穗期 .物候发育阶段包括种子萌发、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模型中用来描述特定品种发育遗传差异的参数有温度敏感性、生理春化时间、光周期敏感性和基本早熟性 ,分别体现了不同品种小麦在热效应、春化作用、光周期反应以及最早开花时间这四方面的遗传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 生理发育时间 阶段发育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小麦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3
13
作者 左文博 吴静利 +2 位作者 杨奇 张嘉楠 刘桂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1-193,共3页
本试验测定了北方冬麦区主推的22个冬小麦品种的根系活力以及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并测定了各品种的抗旱性,尝试寻找根系活力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与作物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22个供试品种中,抗旱指数较高的品种有长6878、长4378... 本试验测定了北方冬麦区主推的22个冬小麦品种的根系活力以及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并测定了各品种的抗旱性,尝试寻找根系活力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与作物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22个供试品种中,抗旱指数较高的品种有长6878、长4378、保麦9号、河农825、中旱110等;灌浆中期旱胁迫条件下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与作物抗旱性呈负相关,推测抗旱性强的品种在旱胁迫条件下将根部形成的可溶性糖运输至穗部灌浆,弥补由于干旱造成的光合产物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小麦 根系活力 可溶性糖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及G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姜东 戴廷波 +8 位作者 荆奇 曹卫星 赵辉 周琴 范雪梅 陈荣振 冯国华 刘东涛 张爱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32-1236,共5页
在 2 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 ,选用徐州 2 5、徐州 2 6和烟 2 80 1三个小麦品种 ,研究了长期施肥对灌浆盛期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谷氨酸合成酶 (GS)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与单施无机肥相... 在 2 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 ,选用徐州 2 5、徐州 2 6和烟 2 80 1三个小麦品种 ,研究了长期施肥对灌浆盛期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谷氨酸合成酶 (GS)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与单施无机肥相比 ,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低、光合速率高、产量高 ;在各处理间 ,均随着无机肥种类的增多 ,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 ,光合速率提高 ,产量呈上升趋势 ;而不均衡施肥时 (仅施氮钾肥 ) ,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高 ,光合速率低 ,籽粒产量最低。不同处理下旗叶GS活性与全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长期定位施肥 膜脂过氧化作用 GS活性 籽粒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旱胁迫对不同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35
15
作者 董建力 许兴 +2 位作者 李树华 朱林 景蕊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在不同年份、不同灌水条件下,对国内外不同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水条件下(对照),旱地品种叶绿素含量较水地品种低5.37。在旱胁迫条件下,旱胁迫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较正常灌水降低2.39,旱地品种... 在不同年份、不同灌水条件下,对国内外不同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水条件下(对照),旱地品种叶绿素含量较水地品种低5.37。在旱胁迫条件下,旱胁迫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较正常灌水降低2.39,旱地品种叶绿素含量降低值小于水地品种。年际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异较小。叶绿素含量与碳同位素分辨率(Δ)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抗旱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叶绿素含量 碳同位素分辨率(Δ) 旱胁迫 抗旱性
下载PDF
土壤水分胁迫对小麦根系与旗叶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42
16
作者 石岩 于振文 +1 位作者 位东斌 余松烈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旗叶、根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花后14d为膜脂过氧化作用加重的转折点,此时受水分胁迫愈重,旗叶与根中SOD、CAT活性... 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旗叶、根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花后14d为膜脂过氧化作用加重的转折点,此时受水分胁迫愈重,旗叶与根中SOD、CAT活性降低愈迅速,MDA含量迅速升高,根系活力、旗叶与根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骤降,加重了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了清除自由基能力,加速植株衰老。由于重度胁迫、中度胁迫上述特性和对照差异显著,而轻度胁迫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轻度胁迫,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为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下限指标,可做为制定节水栽培措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胁迫 根系 旗叶 衰老
下载PDF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文英 柳斌辉 +2 位作者 彭海城 李爱国 栗雨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92-95,共4页
依据Griffing方法I配制种植不同类型的复合双列杂交组合,在人工模拟干旱棚和田间自然干旱条件下,分别设水、旱2种水分条件。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株高、株穗数、株粒重、穗粒数、黄叶片数、SOD、POD、MDA等农艺、生理生化性状,研究不同组... 依据Griffing方法I配制种植不同类型的复合双列杂交组合,在人工模拟干旱棚和田间自然干旱条件下,分别设水、旱2种水分条件。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株高、株穗数、株粒重、穗粒数、黄叶片数、SOD、POD、MDA等农艺、生理生化性状,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力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可采用抗旱指数(DRI)作为评价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指标。旱地株粒重、旱地穗下节长、旱地黄叶片、籽粒饱满度、落黄、旱地成穗数、旱地株高等7个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与抗旱性关系密切且遗传力较强,可作为高产种质杂种后代的早期抗旱性鉴定指标。SOD活性和MDA含量由于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以在杂种后代早期世代进行选择,OA能力和POD活性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低,适宜在杂种后代的晚期世代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抗旱指数 农艺性状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 被引量:43
18
作者 贾寿山 朱俊刚 +2 位作者 王曙光 史雨刚 孙黛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利用20%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进行室内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小麦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了各个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 利用20%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进行室内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小麦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了各个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均比对照不同程度地降低或缩短,而且不同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萌发期各品种抗旱性表现依次为:白和尚头>晋麦47>竹杆青>四月黄>小红麦>灯笼红>红皮冬麦>忻县冬麦>中麦9号。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鞘长和主胚根长的抗旱系数4个性状指标与抗旱性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关联度依次为:发芽率>主根胚长>胚芽鞘长>发芽势,表明发芽率与萌发期抗旱性关系最为密切,其可作为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 萌发期 抗旱性 渗透胁迫
下载PDF
生态环境变异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雷振生 吴政卿 +5 位作者 田云峰 罗鹏 杨会民 刘媛媛 白由路 孙克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了同一优质小麦品种在河南省不同地点和土壤条件下种植所产生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由北向南种植和从西向东种植,主要加工品质指标湿面筋含量和粉质仪稳定时间均有降低的趋势。其中,尤其以湿面筋含量的降低最为规律,分析... 研究了同一优质小麦品种在河南省不同地点和土壤条件下种植所产生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由北向南种植和从西向东种植,主要加工品质指标湿面筋含量和粉质仪稳定时间均有降低的趋势。其中,尤其以湿面筋含量的降低最为规律,分析认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主要与年降雨量的梯度变化有关,因而年降雨量是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自然生态因子;测定了不同土壤养分含量状态下所生产商品麦的主要品质指标,表明湿面筋含量及稳定时间与土壤中的速效氮(NH4+-N)含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因而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改善品质。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提高湿面筋含量并无多大作用,但与面团稳定时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河南省各地土壤的类型,土壤中大、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限制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平衡施肥方案以达到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气候 土壤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2
20
作者 董文旭 陈素英 +1 位作者 胡春胜 尹春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根据冬小麦播种前的土壤耕作方式的不同,设深耕处理、少耕处理和免耕处理3类、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明显影响小麦的出苗...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根据冬小麦播种前的土壤耕作方式的不同,设深耕处理、少耕处理和免耕处理3类、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明显影响小麦的出苗率,传统翻耕处理出苗率比免耕高出27.1%~46.2%。由于秸秆的覆盖,免耕处理小麦返青期低温偏低,导致生育期推迟7~10d,后期作物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是造成免耕处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免耕处理蒸发较小和小麦根系不发达,NO3^--N淋失到土壤剖面的100cm以下,不仅使氮肥利用率低,也是造成免耕减产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耕 免耕 冬小麦 产量 秸秆还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