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份藜麦种质资源苗期耐盐碱性评价与筛选
1
作者 刘建霞 王小楠 +3 位作者 薛乃雯 张永芳 李凤 温日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F0003,共9页
为探究不同藜麦种质苗期耐盐碱性差异,本研究对36份藜麦种质苗期用150 mmol/L盐碱浓度(NaCl∶NaHCO_(3)=4∶1)进行胁迫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11个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适宜山西地区生长... 为探究不同藜麦种质苗期耐盐碱性差异,本研究对36份藜麦种质苗期用150 mmol/L盐碱浓度(NaCl∶NaHCO_(3)=4∶1)进行胁迫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11个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适宜山西地区生长的藜麦种质。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藜麦种质各类指标相互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本试验中共提取5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4.947%,可以代替11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显示盐碱胁迫下藜麦苗期的抗盐碱特性,并且计算出耐盐碱性综合评价D值,并基于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36份种质资源分为四个大类,包括高耐盐碱种质5份、耐盐碱种质14份、弱耐盐种质11份、盐碱敏感种质共6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耐盐碱性 种质筛选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干旱山区糜子新品种(系)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2
作者 郭承毅 陈宝霞 范荣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28-632,共5页
为筛选出环县旱作农业区生态适应性强的糜子新品种,2023年对引进的10个糜子品种(系)在环县干旱山区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产量差异明显,折合产量高于对照品种陇糜10号(2110.5 kg/hm^(2))的品种有6个,其中以1104-2-2N最高,... 为筛选出环县旱作农业区生态适应性强的糜子新品种,2023年对引进的10个糜子品种(系)在环县干旱山区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产量差异明显,折合产量高于对照品种陇糜10号(2110.5 kg/hm^(2))的品种有6个,其中以1104-2-2N最高,为2555.6 kg/hm^(2),较陇糜10号增产21.1%(P<0.05);其次是2012FMZ8-1-3,为2388.9 kg/hm^(2),较陇糜10号增产13.2%(P<0.05);0903-1-1N、1126-7、2013FMZ3-1-3、1119-4-4-2分别较陇糜10号增产10.5%、7.9%、5.3%、2.6%。其余3个品种(系)的折合产量均低于陇糜10号,以晋黍8号最低,为1944.4 kg/hm^(2),较陇糜10号减产7.9%,但与陇糜10号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参试品种(系)的生态适应性及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1104-2-2N、2012FMZ8-1-3、0903-1-1N、1126-7、2013FMZ3-1-3、1119-4-4-2等6个品种可在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品种 比较试验 生态适应性 产量 旱作农业 环县
下载PDF
不同地区主栽藜麦品种品质分析与评价
3
作者 杨钊 黄杰 +4 位作者 魏玉明 杨发荣 刘文瑜 谢志军 杨杰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05-610,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藜麦的品质性状,选取了全国主要藜麦栽培地区的6个藜麦品种(系),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主栽的藜麦品种(系)在主要品质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甘肃藜麦(陇藜4号)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内蒙古藜麦(蒙藜1号)... 为了研究不同藜麦的品质性状,选取了全国主要藜麦栽培地区的6个藜麦品种(系),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主栽的藜麦品种(系)在主要品质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甘肃藜麦(陇藜4号)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内蒙古藜麦(蒙藜1号)。总膳食纤维含量、总皂苷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其中总膳食纤维含量内蒙古藜麦(蒙藜1号)最高,为110.2 g/kg;山西藜麦(LM3)最低,为69.0 g/kg。总皂苷含量青海藜麦(GRM-1)最高,为168.6 g/kg;河北藜麦(LM1)最低,为97.5 g/kg。脂肪含量变化范围不大,青海藜麦(GRM-1)最高,为63.3 g/kg;山西藜麦(LM3)最低,为54.0 g/kg。淀粉和灰分含量变化不明显。相关性分析发现,蛋白质与水分极显著正相关,与总膳食纤维显著正相关;总皂苷含量与灰分极显著负相关;总膳食纤维和淀粉极显著负相关;淀粉与脂肪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发现,甘肃藜麦(陇藜4号)品质和云南藜麦(LM2)、内蒙古藜麦(蒙藜1号)较为相近,与河北藜麦(LM1)品质相差最远,这表明甘肃藜麦(陇藜4号)在加工、功能成分提取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具有与云南藜麦(LM2)、内蒙古藜麦(蒙藜1号)相似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地区 藜麦 品质 相关性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在旱地小麦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4
作者 滕霄 阎旭东 +3 位作者 张海峰 曹培霞 卢相义 徐玉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85-87,91,共4页
为探讨沧州地区旱地冬小麦种植中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以沧麦6005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比较试验,探究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对旱地冬小麦生长、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可促进旱地冬小麦冬期前根... 为探讨沧州地区旱地冬小麦种植中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以沧麦6005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比较试验,探究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对旱地冬小麦生长、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可促进旱地冬小麦冬期前根系发育,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等。用3000~6000 mL/hm^(2)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300 kg/hm^(2),小麦产量较清水拌种(300 kg/hm^(2))增加31.68%~33.76%,增产效果优于4500 mL/hm^(2)噻虫·咪鲜胺拌种300 kg/hm^(2),投入产出比较高,经济效益较大。荧光假单胞杆菌拌种可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建议在以沧州生态类型区为代表的黑龙港东部旱地冬小麦种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荧光假单胞杆菌 产量 经济效益 旱地
下载PDF
基于HACCP的糌粑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构建
5
作者 胡云 蒋朋丽 +5 位作者 王欣欣 杨杰 张一帆 李梁 刘振东 罗章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188,共9页
糌粑是西藏重要的特色食品,为保障群众安全食用,构建其工业化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提高食用品质及安全性尤为重要。对糌粑原料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确立关键限值及纠偏措施,制定并验证HACCP计划。将HA... 糌粑是西藏重要的特色食品,为保障群众安全食用,构建其工业化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提高食用品质及安全性尤为重要。对糌粑原料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确立关键限值及纠偏措施,制定并验证HACCP计划。将HACCP体系应用于西藏本土糌粑企业生产过程中,确定该过程的原料验收、原料贮藏、炒制、包装和成品贮藏5个关键控制点并深入研究其显著危害,针对危害做出相应措施并确定控制参数及临界值。采用HACCP体系对糌粑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其质量安全,促进西藏糌粑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 HACCP体系 糌粑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不同藜麦品种苗期的生理响应
6
作者 姚庆 王杰花 +2 位作者 西尔娜依·阿不都拉 地力木拉提·吐拉洪 崔宏亮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7-1604,共8页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藜麦品种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探索藜麦耐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近几年在新疆伊犁河谷选育出的藜麦品种,经藜麦种子低温发芽试验,选出抗寒性较强的4个藜麦品种(系)编号分别为YN_(1)、YN_...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藜麦品种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探索藜麦耐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近几年在新疆伊犁河谷选育出的藜麦品种,经藜麦种子低温发芽试验,选出抗寒性较强的4个藜麦品种(系)编号分别为YN_(1)、YN_(2)、YN_(3)、YN_(4)为试验材料,采取营养土育苗的方法,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条件下(-4℃)进行低温处理,设置正常自然温度处理为对照。【结果】(1)藜麦对连续的-4℃低温处理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经过低温处理的藜麦抗寒差异显著,其中YN_(4)的抗低温能力最强,YN_(1)的耐低温能力较强,YN_(3)和YN_(2)的耐低温能力较弱。(2)低温胁迫可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显著降低,光合速率由于气孔的关闭导致生长速率的降低。低温胁迫未对藜麦的光合代谢产生较大的负向影响。(3)抗氧化酶是调节藜麦耐寒性的重要活性物质,品种间活性差异显著。低温处理可显著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耐寒性较强的品种通过提升关键性抗氧化酶活性抵抗低温胁迫。(4)稳定同位素和茎秆氮素浓度可衡量藜麦耐低温能力。【结论】低温处理使藜麦显著降低了水分和氮素代谢过程。耐低温品种通过加速水分吸收,加速氮素代谢进程来缓解低温导致的伤害。藜麦较耐低温胁迫,但是不同品种的耐受程度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苗期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
下载PDF
藜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1
7
作者 王晨静 赵习武 +1 位作者 陆国权 毛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301,共6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的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已有5 000多年的栽植历史。藜麦品种多样,资源丰富,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根据国内...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的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已有5 000多年的栽植历史。藜麦品种多样,资源丰富,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了藜麦喜湿热强光、稍耐冻、短日照,穗状花序、自花授粉、种子繁殖及生长期等生物学特性,耐盐碱、干旱、霜冻、病虫害等生理学特性和总多酚、皂甙、黄酮类、多糖、蛋白质与氨基酸、矿质营养素及其他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藜麦在食用、工业、农用、药用、观赏价值等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藜麦品种资源、抗逆性、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发掘藜麦潜在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生物学特性 生理学特性 化学成分 开发利用 综述
下载PDF
利用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诱导簇毛麦4V染色体结构变异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全战 亓增军 +2 位作者 冯祎高 王苏玲 陈佩度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5-358,T002,共5页
通过普通小麦农林 2 6 离果山羊草 3C异附加系与普通小麦 簇毛麦 4V(4D)代换系杂交 ,杂交F1代与普通小麦回交 ,综合运用染色体构型分析、C 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从BC1F2 、BC1F3 代中鉴定出涉及簇毛麦 4V染色体的易位系、端体、等... 通过普通小麦农林 2 6 离果山羊草 3C异附加系与普通小麦 簇毛麦 4V(4D)代换系杂交 ,杂交F1代与普通小麦回交 ,综合运用染色体构型分析、C 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从BC1F2 、BC1F3 代中鉴定出涉及簇毛麦 4V染色体的易位系、端体、等臂染色体系等变异植株 ,表明离果山羊草 3C染色体可有效诱发簇毛麦 4V染色体结构变异 ,是创造小麦 簇毛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配子效应 簇毛麦 C-分带 荧光原位杂交 易位 离果山羊草 诱导簇 4V染色体 结构变异
下载PDF
利用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离黄矮病抗性候选基因克隆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增艳 许景升 +3 位作者 刘耀光 王晓萍 林志珊 辛志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9-195,共7页
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 (R)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设计简并引物 ,利用同源序列法PCR扩增、克隆到 9个具有开放阅读框的中间偃麦草R基因同源片段 (ResistanceGeneAnalogs ,RGAs)。利用抗黄矮病材料 (含Bdv2 )、感黄矮病材料 (无Bdv2 )进... 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 (R)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设计简并引物 ,利用同源序列法PCR扩增、克隆到 9个具有开放阅读框的中间偃麦草R基因同源片段 (ResistanceGeneAnalogs ,RGAs)。利用抗黄矮病材料 (含Bdv2 )、感黄矮病材料 (无Bdv2 )进行RFLP分析 ,筛选到 1个NBS类RGA序列TirgaZ1与Bdv2连锁。根据TirgaZ1的序列重新设计 1对引物 ,优化PCR扩增条件 ,将其转化为经典特异PCR标记 (SC TZ1)。利用该特异PCR标记 (SC TZ1)和克隆池 PCR法筛选抗黄矮病小麦 中间偃草易位系HW6 4 2基因组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 (Transformation competentArtificialChromosome ,TAC)文库 ,分离到 4个阳性TAC克隆T1~T4。限制酶切图谱分析结果表明 ,T1~T3为 1类 ,插入片段约 2 3kb ,T4为另 1类 ,插入片段约为 2 5kb。以TirgaZ1为探针 ,通过Southern杂交证实了阳性TAC克隆T1、T4为含有TirgaZ1序列的抗病基因候选克隆。分别以中间偃麦草、HW6 4 2和小麦亲本为探针对阳性克隆T1、T4进行Southern分析 ,结果表明 ,阳性TAC克隆T1、T4的插入片段均具有抗黄矮病易位系的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片段 7XL ,T1、T4为抗黄矮病基因候选克隆。测定和分析阳性克隆T1插入片段 5 '端 - 6 4 4 8bp部分的序列 ,表明其最长完整开放阅读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抗病育种 转基因育种 抗病基因 同源序列 黄矮病 候选基因 基因克隆 克隆池PCR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
下载PDF
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被引量:20
10
作者 林小虎 王黎明 +5 位作者 李兴锋 陆文辉 赵逢涛 李文才 高居荣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35-1040,i0004,共7页
对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intermedium)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双体异附加系山农Line15和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263的形态学、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44和2n=56,PMC... 对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intermedium)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双体异附加系山农Line15和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263的形态学、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44和2n=56,PMCMⅠ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n=22Ⅱ和2n=28Ⅱ;以中间偃麦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山农Line15是在小麦的遗传背景中附加了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双体异附加系;山农TE263是在小麦的遗传背景中附加了14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为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白粉病15号生理小种接种鉴定证明,山农TE263对白粉病免疫,山农Line15对白粉病高抗近免疫;其抗性可能均来源于中间偃麦草。RAPD和SSR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0个随机引物中有1个引物S170(5′-ACAACGCGAG-3′)能在山农Line15中稳定地扩增出中间偃麦草的特异谱带,可用以鉴定山农Line15;在192对SSR引物中,有1对引物Xgdm68-5D(P1:5′-GCCTGACCACTCCCATAAAA-3′;P2:5′-TCGGAAGGGGGACTATACAA-3′)能在山农Line15及其双亲间揭示特异性差异,并初步推测山农Line15中所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可能来源于第5同源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 RAPD SSR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分析藜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0
11
作者 陆敏佳 蒋玉蓉 +2 位作者 陆国权 陈国林 毛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为了解藜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本研究利用SSR引物对所搜集的41个藜麦种质的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5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6对能明显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基因条带,每一对引物的等位基因... 为了解藜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本研究利用SSR引物对所搜集的41个藜麦种质的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5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6对能明显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基因条带,每一对引物的等位基因个数为3~13,平均为8.7;16对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208~0.432,平均为0.366。UPGMA聚类分析显示,41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374~0.906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26。在阀值(GS)约为0.665时,41份材料可分为4大类。其中614929与B.B.Quinoa浙Ⅰ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374,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遗传距离较远,遗传基础较广泛。藜麦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的揭示为藜麦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蒙古冰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英文) 被引量:20
12
作者 解新明 云锦凤 +3 位作者 尹俊 张焱如 赵冰 卢小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6-62,共7页
采用 RAPD技术对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6个天然居群和 2个栽培品种 (系 )的 4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1 7个引物共检测到 1 0 1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81个 ,占 80 .2 %。相对于其它小麦族植物 ,显示出了较高的... 采用 RAPD技术对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6个天然居群和 2个栽培品种 (系 )的 4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1 7个引物共检测到 1 0 1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81个 ,占 80 .2 %。相对于其它小麦族植物 ,显示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DC)分析的结果表明 ,遗传多样性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 ,但总体来看 ,居群内的遗传变异高于居群间 ,这是由蒙古冰草异花、风媒传粉的外繁育系统所决定的。在天然居群与栽培品种 (系 )间 ,前者的 DC值为 0 .2 5 0 ,后者的 DC值为 0 .1 81 ,而且前者的平均遗传距离 (0 .2 90 )也高于后者 (0 .2 1 3 ) ,表明天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大于栽培品种 (系 ) ,这与天然居群间环境的异质性密切相关 ,同时也反映了栽培品种 (系 )间较近的亲缘关系。 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8个居群基本上可被分为与其生境特点及生长条件相适应的 3个类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天然居群 栽培品种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藜麦播期和密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吴嘉宇 马学军 +3 位作者 刘文瑜 王旺田 袁鹏飞 杨发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8,共13页
【目的】分析藜麦播期、密度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确定甘南地区藜麦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旨在为藜麦栽培制度的调整和藜麦产业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方法】以藜麦品种‘陇藜5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 【目的】分析藜麦播期、密度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确定甘南地区藜麦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旨在为藜麦栽培制度的调整和藜麦产业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方法】以藜麦品种‘陇藜5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播期和播种密度2个因素,其中播期设早播(5月15日播种,E),晚播(6月24日播种,L)2个水平;播种密度设低密度(1.2万株/hm^(2),D1)、中密度(1.6万株/hm^(2),D2)、高密度(2.0万株/hm^(2),D3)3个水平,进行完全组合设计,共6个处理,分别为早播低密度(ED1)、早播中密度(ED2)、早播高密度(ED3)、晚播低密度(LD1)、晚播中密度(LD2)和晚播高密度(LD3),分析不同处理藜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测定不同处理藜麦根际土壤pH、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采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藜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最后对不同处理藜麦土壤pH和养分含量、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播期、密度对藜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明显影响。各处理间主穗长差异不显著。6个处理中,LD1处理藜麦有效分枝数、千粒质量均最高,ED2和ED3处理总产量均较高。播期、密度对藜麦根际土壤pH无显著影响,但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相同密度下,无论是在分枝期还是在灌浆期,晚播藜麦根际土壤全磷、全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早播处理。在相同密度下,分枝期晚播藜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总体高于早播处理,而早播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晚播处理;灌浆期晚播藜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低于早播处理,晚播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则高于早播处理。播期、密度对藜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在分枝期,ED2处理Shannon指数平均值和Simpson指数平均值最大;在灌浆期,LD2处理Chao1指数最高,ED3处理的Coverage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明显相关性,其中土壤脲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变形菌门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芽单胞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甘肃省高海拔冷凉地区,播期、密度对藜麦产量及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细菌群落有明显影响,在该地区藜麦播种时间以5月中旬、播种密度以(1.6~2.0)万株/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栽培 播期 密度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簇毛麦染色体组特异性RAPD标记的筛选、定位和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守斌 唐朝晖 +4 位作者 尤明山 李保云 毛善锋 宋建民 刘广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 簇毛麦二体附加系以及不同来源的簇毛麦为材料 ,用 10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引物OPF0 2能在不同来源的簇毛麦及所有中国春 簇毛麦二体附加系中扩增出一条长约 75 0bp的片段OPF0 2 750 。普通小麦...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 簇毛麦二体附加系以及不同来源的簇毛麦为材料 ,用 10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引物OPF0 2能在不同来源的簇毛麦及所有中国春 簇毛麦二体附加系中扩增出一条长约 75 0bp的片段OPF0 2 750 。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不能扩增出该片段。因此 ,OPF0 2 750 为分布于簇毛麦所有染色体上的一个簇毛麦染色体组特异片段。用引物OPF0 2对普通小麦 簇毛麦双二倍体、硬粒小麦 簇毛麦双二倍体以及几个普通小麦的簇毛麦二体代换系、二体附加系进行检测 ,发现NAU30 2已经丢失了其所附加的簇毛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染色体组 特异性RAPD标记 筛选 定位 应用
下载PDF
金阳县荞麦栽培技术及其推广策略
15
作者 杨娟 刘超洪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38-40,共3页
荞麦被视为“五谷之王”,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经济开发价值潜力大。为解决荞麦生产质量效益下降的问题,实现荞麦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以四川省金阳县为例,分析了其在荞麦生产方面的地域优势,阐述了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选地与整地、... 荞麦被视为“五谷之王”,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经济开发价值潜力大。为解决荞麦生产质量效益下降的问题,实现荞麦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以四川省金阳县为例,分析了其在荞麦生产方面的地域优势,阐述了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优化、播期确定、育苗精播、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等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栽培技术 管理措施 四川省金阳县
下载PDF
利用细胞学和RAPD技术鉴定抗病小偃麦易位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洪刚 朱军 刘树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86-890,共5页
本研究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杂种后代中选育的小偃麦种质系 GP143,在进行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了细胞学和 RAPD鉴定。结果证明 GP143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 ,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 4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PMC ... 本研究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杂种后代中选育的小偃麦种质系 GP143,在进行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了细胞学和 RAPD鉴定。结果证明 GP143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 ,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 4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PMC MI)染色体构型为 2 n=2 1 ,在它与小麦的杂种 F1PMC MI染色体构型中 ,常观察到四价体 ;对 GP143及其双亲进行 RAPD分析 ,从 4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4个引物能够扩增出中间偃麦草亲本的特异 DNA片段。初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麦位系 抗病性 细胞学 RAPD 小麦
下载PDF
彩色小麦色素的光谱及抗氧化特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桂娟 王坤 +3 位作者 刘佳明 孙慧君 李集临 张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114,共6页
国内外对彩色小麦色素作了一定的开发研究,但彩色小麦清除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的研究还很少。此文研究彩色籽粒色素的光谱及抗氧化特性,通过以普通小麦(中国春)和抗坏血酸为对照,用DPPH法测定黑粒小麦,蓝粒小麦,紫粒小麦,红粒小麦,白... 国内外对彩色小麦色素作了一定的开发研究,但彩色小麦清除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的研究还很少。此文研究彩色籽粒色素的光谱及抗氧化特性,通过以普通小麦(中国春)和抗坏血酸为对照,用DPPH法测定黑粒小麦,蓝粒小麦,紫粒小麦,红粒小麦,白粒小麦色素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随着各种小麦色素浓度的提高,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也相应地提高。各种彩色小麦色素粗提物具有量效关系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自由基能力大于普通小麦,但小于抗坏血酸,其中黑粒小麦色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普通小麦、黑粒小麦、蓝粒小麦、紫粒小麦、红粒小麦、白粒小麦和Vc清除50%DPPH自由基的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88.27、54.26、76.22、94.05、126.24、110.04、0.139,其自由基清除能力AE分别为0.53×10-2、1.84×10-2、1.31×10-2、1.06×10-2、0.79×10-2、0.91×10-2、719×10-2。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种皮颜色的加深其色素粗提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就越强,这都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彩色小麦的色素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光谱 DPPH 自由基清除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抗大麦黄矮病的小偃麦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辛志勇 张增燕 +1 位作者 陈孝 林志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2,共2页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vectored by several aphid species,is the most significant viral pathogen of wheat and other grain cereals.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resulting from BYDV in wheat,barley and oats have b...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vectored by several aphid species,is the most significant viral pathogen of wheat and other grain cereals.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resulting from BYDV in wheat,barley and oats have been reported in many countries.The most economic means of controlling BYDV is to develop wheat varieties with resistance to BYDV. So far no BYDV resistance has been described in wheat collections except one gene in some cultivars tolerant to BYDV. However, Thinopyrum intermedium ,two octoploids Zhong 4 awnless and TAF46,and the disomic addition lines,L1,Z1,Z2 and Z6 all showed resistance to BYDV. We developed several wheat Th.Intermedium translocation lines, Yw642, Yw443 and Yw243 etc., showing good BYDV resistance from L1 by inducing homologous pairing using CS Ph1 mutant. It was found that their BYDV resistance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dominant gen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wheat lines was carried out by GISH and RFLP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GISH showed that the lines, Yw642, Yw443 and Yw243 etc., were homozygous wheat Th.intermedium translocation lines containing 20 pairs of wheat chromosomes and 1 pair of wheat Th.intermedium translocation chromosomes,in which the chromosome segments of Th intermedium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distal end of a pair of wheat chromosomes. RFLP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location chromosome of the wheat lines was T7DS·7DL 7XL translocation. The breakpoint of translocation is located on the distal end of 7DL,between Xpsr965 and Xpsr680,about 90 99 cM from the centromere. The BYDV gene is located on the distal end of 7XL around Xpsr680,Xpsr687 and Xwg380.The RFLP markers of psr680,psr687 and wg380 co segregated with the BYDV resistance and could be used fo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in wheat breeding program for BYDV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小偃麦 易位素 抗大麦黄矮病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2Ai-2染色体DNA文库构建及特异性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聪芬 马有志 +2 位作者 辛志勇 徐琼芳 李连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以二体异附加系Z2与其普通小麦亲本宛7107杂交F1的花粉母细胞为材料,用原位杂交方法确定其中的单价体为中间偃麦草2Ai-2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以显微分离、回收、LA-PCR (Linker-adaptor PCR) 扩增了该条染色体,扩增产物长度在0.15~3 kb之... 以二体异附加系Z2与其普通小麦亲本宛7107杂交F1的花粉母细胞为材料,用原位杂交方法确定其中的单价体为中间偃麦草2Ai-2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以显微分离、回收、LA-PCR (Linker-adaptor PCR) 扩增了该条染色体,扩增产物长度在0.15~3 kb之间,主要分布在0.2~2 kb。以α-32P-dCTP标记的中间偃麦草的基因组DNA为探针,对LA-PCR扩增产物进行杂交,证实扩增产物来自中间偃麦草。将扩增片段纯化后连接到质粒载体pUC18上,构建了2Ai-2染色体DNA文库。该文库包含约5×105个克隆。随机选取500个克隆进行分析,发现插入片段长200~1 500 bp,平均580 bp。点杂交结果表明,56%为低/单拷贝序列,44%为重复序列。从文库筛选到4个中间偃麦草克隆。RFLP结果表明,3个为多态性低拷贝(Mag065、Mag088、Mag139),1个为高度重复序列克隆(Mag104)。GISH结果表明,Mag104为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专化重复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2Ai—2染色体 DNA文库 特异性序列 基因克隆 小麦
下载PDF
酸铝对荞麦根系形态和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佳 刘鹏 +3 位作者 徐根娣 张晓燕 徐冬青 应笑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26,共4页
以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Moench.)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同铝浓度和pH(铝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g/L,pH 3,4,5)的培养条件,研究了荞麦的根系形态和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荞麦根系方面,相同铝浓度处理时,荞麦的根总... 以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Moench.)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同铝浓度和pH(铝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g/L,pH 3,4,5)的培养条件,研究了荞麦的根系形态和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荞麦根系方面,相同铝浓度处理时,荞麦的根总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随着酸性的增强而减小;相同pH时,它们随着铝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50和100 mg/L时达到最大。在荞麦抗氧化系统方面,在相同铝浓度处理时,随着酸性的增强,荞麦体内的MDA和Pro含量逐渐增加,POD活性则逐渐降低;而CAT活性在0,50,100 mg/L时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在150和200 mg/L,pH为4时CAT活性最大。相同pH时,随着铝浓度的升高,MDA和Pro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在50 mg/L时达到最低,POD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在100 mg/L或150 mg/L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铝 荞麦 抗氧化系统 根系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