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5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丹草和高丹草转录组测序及其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洪森荣 刘佳凝 +4 位作者 袁昕 曾芷仪 木也赛尔·吐鲁洪 杨开泰 谢欣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725,共12页
为了初步探明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和高丹草[Sorghum bicolor(Linn.) Moench.×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对两者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分蘖调控以及粗蛋白和木质素合成关联基因... 为了初步探明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和高丹草[Sorghum bicolor(Linn.) Moench.×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对两者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分蘖调控以及粗蛋白和木质素合成关联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苏丹草相比,高丹草的单株分蘖数显著降低,粗蛋白、木质素和独角金内酯含量以及果糖激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活性显著提高,己糖激酶-3(HXK3)、果糖激酶2(FRK2)、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T)、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1(SAMS1)、多酚氧化酶II(PPOII)、双功能天冬氨酸激酶/高丝氨酸脱氢酶2(AKI/DHI2)、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C4H)基因表达上调,独角金内酯酯酶D14(SLsE D14)基因表达下调。本研究为苏丹草和高丹草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 高丹草 转录组分析 分蘖调控 粗蛋白合成 木质素合成
下载PDF
高寒区氮添加和间作种植互作对燕麦和豌豆根系构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鲍根生 李媛 +2 位作者 冯晓云 张鹏 孟思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4,共12页
种间根系的相互作用是禾豆间作体系系统生产力提升的关键途径,外源氮素添加也能显著改变植物根系构型。然而,有关氮添加和间作种植方式对燕麦和豌豆根系构型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以燕麦和豌豆为对象,比较氮添加和不同间作... 种间根系的相互作用是禾豆间作体系系统生产力提升的关键途径,外源氮素添加也能显著改变植物根系构型。然而,有关氮添加和间作种植方式对燕麦和豌豆根系构型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以燕麦和豌豆为对象,比较氮添加和不同间作种植方式对燕麦和豌豆生物量、根系形态及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氮隔行间作燕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高,而高氮单播豌豆生物量最高;2)高氮隔行间作燕麦除根体积和根尖数外,其他根系形态参数显著高于单播燕麦,高氮单播豌豆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最高,而未添加氮单播豌豆的分叉数、内部和外部连接数最高;3)高氮间作燕麦拓扑指数和分形维数较高,未添加氮单播豌豆分形维数较高;4)氮添加和间作种植可增加燕麦根体积、根表面积、外部连接数和促进侧根生长,而间作种植和氮添加却降低豌豆根系连接数、根尖数、内部连接数和抑制侧根发育。由此可见,氮添加和间作种植通过增加燕麦根系与土壤接触面积强化燕麦获取土壤的能力,进而使间作燕麦生物量快速增加,这将为燕麦和豌豆间作体系中燕麦常表现出强竞争力和积累高生物量提供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豌豆 间作 根系形态 拓扑结构
下载PDF
燕麦F_(1)代杂种优势及F_(2)代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慕平 柴继宽 +2 位作者 苏玮娟 章海龙 赵桂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为了探讨燕麦正、反交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变异,本研究以引进品种爱沃和国产品种陇燕5号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其F_(1)和F_(2)代的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其表型差异及杂种优势,探讨了F_(2)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正、... 为了探讨燕麦正、反交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变异,本研究以引进品种爱沃和国产品种陇燕5号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其F_(1)和F_(2)代的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其表型差异及杂种优势,探讨了F_(2)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正、反交对F_(1)代的表型和杂种优势有显著影响,正交(爱沃(♀)×陇燕5号(♂),AL5)F_(1)代比反交(陇燕5号(♀)×爱沃(♂),L5A)早熟6 d,其株高、主穗粒数、千粒重和穗下节长显著大于反交,而旗叶长宽、倒二叶长均显著小于反交(P<0.05);正、反交F_(1)主穗长的超亲优势最大,分别为41.33%和31.92%,茎粗的超亲优势分别为−45.53%和−36.92%。F_(2)群体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分离现象明显。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最大,株高和茎粗的广义遗传率最高。叶片数和主穗粒数在正交和反交F_(2)中的遗传变异系数较为接近,但广义遗传率和相对遗传进度差异却很大。在F_(1)代超亲优势显著的茎粗和主穗长在F_(2)呈近似正态分布,正交F_(2)群体中有6.50%的个体主穗长的超亲优势大于30.00%,而反交主穗长的最大超亲优势为23.30%。总体而言,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株高、茎粗、主穗长等性状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杂种优势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 被引量:1
4
作者 景芳 边芳 +5 位作者 任生兰 刘彦明 陈富 南铭 张成君 刘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70,共15页
本研究选取1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的产量相关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影响因素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燕麦种子产量为3 283.33~5... 本研究选取1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的产量相关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影响因素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燕麦种子产量为3 283.33~5 833.33 kg·hm^(-2),其中‘Cinskinaly’的产量最高。种子产量与千粒重、成穗数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单株穗粒重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株高显著负相关(P <0.0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穗粒数、单株穗粒重、千粒重是决定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9份燕麦材料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可作饲草资源加以筛选利用;第Ⅱ类适合作高产抗倒伏产籽型品种;第Ⅲ类为优选裸燕麦材料;而第Ⅳ类生产适应性和田间表现差,可直接淘汰。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佳的两个裸燕麦品系‘201006-01-01-9’‘201003-06-5’和1个皮燕麦品系‘201113-03-05’,可提升到甘肃省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种(系)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灰色关联度评价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氮肥和钛离子对燕麦光合生理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婍 张新 +3 位作者 张淑琴 游明鸿 闫利军 雷雄 《草学》 2024年第1期23-29,35,共8页
为提高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本试验以尿素和钛离子为影响因子,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测定分析燕麦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株高、分蘖、草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燕麦光合生理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为提高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本试验以尿素和钛离子为影响因子,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测定分析燕麦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株高、分蘖、草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燕麦光合生理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显著提高了燕麦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重、叶重以及叶面积指数(P<0.05),对燕麦的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钛离子显著提高了燕麦净光合速率、鲜草产量、叶面积指数(P<0.05);氮肥和钛离子配合施用对燕麦的光合生理和生产性能具有协同效应,施肥方式为撒施90 kg/hm^(2)尿素+叶面喷施800倍钛离子稀释液(Ti^(4+)约4.38mg/L)时,能让燕麦产量与光合性能达到最优,适宜在燕麦牧草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钛离子(Ti^(4+)) 燕麦 饲草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饲用型皮燕麦新品种——科合3057
6
作者 张睿 金慧 +4 位作者 赵海滨 张举梅 高嫱 周春薇 杨淑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36,共1页
科合305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2012年以国外引进的饲用型燕麦品种HZY302为母本、粮饲兼用型裸燕麦品种白燕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系统法选育而成的饲用型皮燕麦新品种。于2023年... 科合305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2012年以国外引进的饲用型燕麦品种HZY302为母本、粮饲兼用型裸燕麦品种白燕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系统法选育而成的饲用型皮燕麦新品种。于2023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BV-2022-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制杂交组合 皮燕麦 饲用型 粮饲兼用型 燕麦品种 裸燕麦 白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燕麦AsSOS1基因克隆及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7
作者 慕平 杨莉 +4 位作者 周向睿 柴继宽 杜文盼 章海龙 赵桂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2,共10页
为探索燕麦主要耐盐基因AsSOS1(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功能,本研究以耐盐品种青永久195为供试材料,在种子实生苗沙培3周后克隆AsSOS1基因,对其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分析理化性质,预测蛋白的跨膜结构和亲/疏水性以及二级和三级结... 为探索燕麦主要耐盐基因AsSOS1(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功能,本研究以耐盐品种青永久195为供试材料,在种子实生苗沙培3周后克隆AsSOS1基因,对其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分析理化性质,预测蛋白的跨膜结构和亲/疏水性以及二级和三级结构,用qRT-PCR分析100 mmol/L NaCl胁迫下AsSOS1基因在燕麦根、茎、叶中的表达。结果表明,AsSOS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411 bp,编码1137个氨基酸;AsSOS1蛋白分子量为126.088 KDa,等电点6.62,属于酸性蛋白,稳定系数45.14,疏水性蛋白;AsSOS1蛋白二级结构中包含48.20%的α-螺旋和33.77%的无规则卷曲,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以α-螺旋为主;跨膜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AsSOS1蛋白中包含胞外结构域、跨膜螺旋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其中氨基酸序列11~424是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保守序列,预测该区域与植物耐盐性相关;进化分析发现,其与硬直黑麦草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高达96%。正常生长条件下,AsSOS1基因在燕麦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AsSOS1基因在茎和根中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171.4%和54.1%,说明AsSOS1受盐胁迫诱导,在燕麦耐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AsSOS1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江淮地区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8
作者 李争艳 徐智明 +1 位作者 李岩 李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168,共14页
为了探究苜蓿连作对后作高丹草产量品质及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分别以撂荒地正茬种植高丹草(yr_(0))为对照、苜蓿1年龄(yr_(1))、3年龄(yr_(3))、5年龄(yr_(5))后轮作高丹草3种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方法,试剂盒及高通量测序方法... 为了探究苜蓿连作对后作高丹草产量品质及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分别以撂荒地正茬种植高丹草(yr_(0))为对照、苜蓿1年龄(yr_(1))、3年龄(yr_(3))、5年龄(yr_(5))后轮作高丹草3种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方法,试剂盒及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了轮作后高丹草的生长状况及产量差异、轮作后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变化,阐明了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从土壤微环境的角度评价了苜蓿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正茬高丹草相比(yr_(0)),苜蓿轮作高丹草促进了后茬高丹草叶片数量及产量的增加,3年龄苜蓿(yr_(3))轮作高丹草与正茬(yr_(0))高丹草相比,后作高丹草产量增加了63.23%(P<0.05),粗蛋白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也相应提高;后作高丹草土壤pH值随着前作苜蓿年龄的增加持续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持续增加,5年龄(yr_(5))苜蓿轮作高丹草后有机质含量比正茬高丹草(yr_(0))土壤增加了78.25%、全氮含量与正茬高丹草(yr_(0))土壤相比增加了34.88%(P<0.05);蔗糖酶活性在1年龄(yr_(1))苜蓿轮茬高丹草土壤中最高,脲酶在3年龄(yr_(3))后茬土壤中活性最高;在苜蓿轮作高丹草根际土壤中门水平优势细菌群落为变形菌、拟杆菌和厚壁菌,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担子菌和聚合菌;前茬苜蓿3年龄(yr_(3))时轮作高丹草土壤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均为最高(P<0.05);前茬苜蓿5年龄(yr_(5))时轮作高丹草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最高(P<0.05);苜蓿轮作高丹草土壤中的绿弯菌、浮霉菌、放线菌随着前作苜蓿年龄的增加呈先增加随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结构关系紧密,苜蓿-高丹草轮作处理下,前作苜蓿分泌物和残体降解物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加速特异微生物区系重构,缓解了土壤酸化及调整营养物质循环,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能够促产增效,但是种植年限不宜过久,种植年限超过3年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会打破平衡。该结果为江淮地区苜蓿连作障碍的生态修复,构建饲草可持续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高丹草轮作 高丹草生长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环境
下载PDF
燕麦不同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的表型及遗传参数分析
9
作者 慕平 柴继宽 +2 位作者 苏玮娟 章海龙 赵桂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6,共14页
为了明确燕麦不同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的表型差异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以福瑞至(F709)与709(709F)、牧乐思(ML2)与陇燕2号(L2M)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用简单序列重复分子标记对杂种F1代进行了鉴定,比较了正、反交杂种的表型差异,并... 为了明确燕麦不同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的表型差异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以福瑞至(F709)与709(709F)、牧乐思(ML2)与陇燕2号(L2M)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用简单序列重复分子标记对杂种F1代进行了鉴定,比较了正、反交杂种的表型差异,并分析了杂种F_(2)代的遗传变异及多样性。结果表明:用SSR分子标记从37个F_(1)单株中共鉴定出32个真杂种,占比86.5%。福瑞至和709、牧乐思和陇燕2号组合的F_(1)真杂种率分别为88.9%和84.2%。正、反交对杂种后代的表型有显著影响。F709-F_(1)的旗叶比反交的窄19.4%;ML2-F_(1)的主穗粒数比反交少12.2%。F_(2)群体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同一性状在正、反交F_(2)中的遗传变异系数(G_(cv))、广义遗传力(Hb)和相对遗传进度(ΔGt)存在显著差异。F_(2)群体株高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4.50%~10.27%)、广义遗传力较高(33.12%~85.41%),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的相对遗传进度较大。福瑞至和709的正、反交F2群体的穗下节长的广义遗传力是所有指标中最低的,分别为14.13%和23.81%,相对遗传进度也最小。主穗粒数的Gcv在其正、反交F_(2)中的差异最显著,在F709-F_(2)中为7.09%,反交中增至19.03%;F709-F_(2)的Hb为22.54%,反交则为66.01%。牧乐思和陇燕2号的正、反交F_(2)群体叶片数的广义遗传力最高(99.53%),几乎不受环境的影响。ML2-F_(2)旗叶宽的Hb为9.07%,其ΔG_(t)为2.79,反交中旗叶宽的Hb为30.23%,ΔGt为9.77。10对SSR引物对F2群体扩增的多态性比率达73.5%,实际杂合度为0.35~0.99,远高于期望杂合度;Nei’s基因多态性、香农指数分别为0.29~0.50和0.53~0.71,F_(2)群体分离现象明显,遗传变异幅度大,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杂种鉴定 表型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低海拔湿热地区饲用藜麦不同生长时期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研究
10
作者 王伟义 方迪 +2 位作者 巩文红 肖霞 杨智青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5期84-90,共7页
[目的]筛选适合在江苏省沿海低海拔湿热地区推广种植的饲用藜麦品种。[方法]以红心藜麦、蒙藜1号、SL577C、SL2860D、SL923E 5个饲用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3个生长时期(90、105、120 d)作为观测时间,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饲用藜麦植株... [目的]筛选适合在江苏省沿海低海拔湿热地区推广种植的饲用藜麦品种。[方法]以红心藜麦、蒙藜1号、SL577C、SL2860D、SL923E 5个饲用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3个生长时期(90、105、120 d)作为观测时间,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饲用藜麦植株的农艺性状指标(株高、叶绿素含量、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茎叶比)和营养品质指标(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结果]在3个观测时间点,红心藜麦的株高、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饲用藜麦品种;茎叶比低于其他4个饲用藜麦品种。生长90、105、120 d时,叶绿素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SL577C、SL2860D、蒙藜1号,三者均显著(P<0.05)高于红心藜麦;干物质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SL577C、SL2860D、SL577C,三者均显著(P<0.05)高于红心藜麦、蒙藜1号、SL923E。生长90 d及105 d时,蒙藜1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生长120 d时,SL577C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均显著(P<0.05)高于红心藜麦。生长90 d及105 d时,5个品种藜麦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生长120 d时,红心藜麦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饲用藜麦品种。随着生长时期的推进,红心藜麦的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生长105 d时,蒙藜1号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综合表现最佳;在生长120 d时,SL577C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综合表现最佳。[结论]综合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表现,红心藜麦、蒙藜1号、SL577C是适合在江苏省沿海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的饲用藜麦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分别适宜在生长90、105、120 d左右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饲用品种 生育期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不同甜高粱与高丹草品种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11
作者 樊荣 姜超 +6 位作者 郝建玺 肖燕子 马艳红 于肖夏 房永雨 李景伟 李家郡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4,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种植的高丹草和甜高粱品种,探索优质牧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干草产量关系,本试验以4个高丹草和2个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观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种植的高丹草和甜高粱品种,探索优质牧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干草产量关系,本试验以4个高丹草和2个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观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差异(P<0.05)。品种FS3501的产量、粗蛋白质、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黑贝的粗脂肪和钙含量最高。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叶片数和叶宽对干草产量有密切关系。综合分析可知,在6个品种中,FS3501和黑贝的综合评价较优,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高丹草 农艺性状 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盐碱复合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12
作者 谢小伟 杨天宇 +3 位作者 贾晓辉 顾旭东 张朝晖 王彬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44-152,共9页
【目的】研究盐碱复合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模拟盐碱地自然状态下盐分组成特点,以2种中性盐(NaCl、Na_(2)SO_(4))和2种碱性盐(NaHCO_(3)、Na_(2)CO_(3))分别按1∶1∶0∶0(A)、1∶2∶1∶0(B)、1∶9∶9∶1(C)... 【目的】研究盐碱复合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模拟盐碱地自然状态下盐分组成特点,以2种中性盐(NaCl、Na_(2)SO_(4))和2种碱性盐(NaHCO_(3)、Na_(2)CO_(3))分别按1∶1∶0∶0(A)、1∶2∶1∶0(B)、1∶9∶9∶1(C)、1∶1∶1∶1(D)、9∶1∶1∶9(E)的比例混合,以湖南稷子为材料,去离子水为对照(CK),研究盐碱混合胁迫对其萌发指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湖南稷子种子的萌发率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P<0.05);但是,当盐浓度为150 mmol/L时,湖南稷子种子在第5d的发芽率较对照(97.3%)分别降低了8.5%,16.4%,23.6%,随着盐的浓度增加到250 mmol/L,湖南稷子的萌发率明显降低(P<0.01);湖南稷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及苗长等指标变化趋势均与发芽率的相吻合。湖南稷子种子在中性和碱性复合胁迫下的萌发受到了较大的抑制,而在250 mmol/L的中性盐复配下,湖南稷子的所有发芽指数都为0。随着盐分的升高,叶片中Na^(+)、脯氨酸、MDA的含量逐渐上升,K^(+)的含量则明显降低。【结论】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对湖南稷子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湖南稷子的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稷子 盐碱复合胁迫 发芽率 发芽指数
下载PDF
光敏型饲草高粱新品种陇牧1号
13
作者 葛玉彬 张国琴 +1 位作者 张正英 贺春贵 《中国种业》 2024年第8期155-157,共3页
陇牧1号是以不育系ZDL02A为母本、恢复系107R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光敏型饲草高粱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于2023年4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620030,适宜在甘肃省中部、西部和东部... 陇牧1号是以不育系ZDL02A为母本、恢复系107R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光敏型饲草高粱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于2023年4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620030,适宜在甘肃省中部、西部和东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区及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型 饲草高粱 陇牧1号 新品种
下载PDF
硝态氮诱导细胞分裂素强化燕麦锶富集机制的研究
14
作者 亓琳 包云 +2 位作者 杨莹博 王晓凌 赵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2,共9页
为探明硝态氮对燕麦锶富集能力的影响,以燕麦内蒙科艺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施加3个水平的金属锶(0、400和800 mg·kg^(-1))和两个水平的硝态氮(0和100 mmol·L^(-1))处理,在硝态氮处理30 d后,研究硝态氮在锶污染条... 为探明硝态氮对燕麦锶富集能力的影响,以燕麦内蒙科艺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施加3个水平的金属锶(0、400和800 mg·kg^(-1))和两个水平的硝态氮(0和100 mmol·L^(-1))处理,在硝态氮处理30 d后,研究硝态氮在锶污染条件下对燕麦锶的富集和分布特征,生长指标以及叶片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燕麦幼苗的干重随着锶浓度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硝态氮缓解了金属锶对燕麦生长的抑制作用;2)燕麦富集锶的能力表现为根>叶>茎,硝态氮促进了燕麦对锶的富集作用,提高了燕麦对锶的转运系数;3)细胞分裂素含量随着硝态氮施加浓度增加而增加。细胞分裂素含量与转运系数呈正相关。综上所述,燕麦根部富集锶的能力最强;硝态氮可以诱导燕麦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促进其对锶的抗性。此研究可为强化植物修复锶污染土壤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富集 细胞分裂素
下载PDF
秸秆覆盖和磷石膏对苏打盐碱土性状及牧草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徐子棋 张瑜 +4 位作者 王博宇 董静 杨献坤 王大中 孙雪梅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8期47-52,共6页
为研究秸秆覆盖和磷石膏对重度苏打盐碱土理化性质和高丹草生长、产量的影响,通过野外改良、栽培试验观测获得数据,并运用SPSS 25.0和Canoco 4.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秸秆覆盖能显著改善重度苏打盐碱土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但降低土... 为研究秸秆覆盖和磷石膏对重度苏打盐碱土理化性质和高丹草生长、产量的影响,通过野外改良、栽培试验观测获得数据,并运用SPSS 25.0和Canoco 4.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秸秆覆盖能显著改善重度苏打盐碱土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但降低土壤盐碱化效果较差,结合施用磷石膏后改良效果更好。②相同覆盖量时,配合施用磷石膏比单独秸秆覆盖效果好。③在0.5~1.5 kg/m^(2)施用范围内秸秆覆盖量越高,高丹草生长、生物量提高效果越明显,但覆盖量2.0 kg/m^(2)的促进效果不如1.5 kg/m^(2);相同秸秆覆盖量时,结合使用磷石膏比单独覆盖增产效果更明显。④综合考虑土壤改良、增产效果和成本,最佳处理为覆盖秸秆1.0 kg/m^(2)+磷石膏20 t/hm^(2)。⑤CC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重度苏打盐碱土高丹草生长、生物量最重要的土壤因子为含水量、密度和pH值。综上所述,秸秆覆盖配合施用磷石膏能够很好地改善苏打盐碱土理化性质,且具有较好的牧草增产效果,适合在盐碱地区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苏打盐碱土 秸秆覆盖 磷石膏 高丹草 吉林省
下载PDF
异时萌发对旱麦草属4种牧草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王玲秀 邵帅 娄亚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02,共8页
为探究旱麦草属(Eremopyrum)4种牧草春萌株与秋萌株生长与品质的差异,采用盆栽试验,测定生长与品质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4种牧草秋萌株的茎粗、分蘖与地下生物量大于春萌株,秋萌毛穗旱麦草(E.distans)株高(9.13... 为探究旱麦草属(Eremopyrum)4种牧草春萌株与秋萌株生长与品质的差异,采用盆栽试验,测定生长与品质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4种牧草秋萌株的茎粗、分蘖与地下生物量大于春萌株,秋萌毛穗旱麦草(E.distans)株高(9.13 cm)和生物量(地上鲜重为131.93 g·m^(-2),地下鲜重为202.95 g·m^(-2))最大;秋萌光穗旱麦草(E.bonaepartis)茎粗(2.22 mm)和分蘖数(3.68)最大;除毛穗旱麦草以外,其他3种牧草秋萌株的相对饲用价值均低于春萌株;秋萌旱麦草(E.triticeum)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春萌株,其他3种牧草无显著差异;秋萌光穗旱麦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春萌株,其他3种牧草无显著差异;灰色关联度排序显示除毛穗旱麦草外,其他3种牧草春萌株的综合排名均高于秋萌株,春萌光穗旱麦草加权关联度最高,但关联度总体差异不大。旱麦草属4种牧草具有较优的品质,春萌株可在春季补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麦草属 异时萌发 生长 牧草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刈割方式对豫西北地区小黑麦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岳竞之 孙迷平 +6 位作者 陈丽 张庆社 牛小沛 张月玲 杜文华 肖兴中 蔡友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97-2304,共8页
为明确豫西北地区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最佳刈割方式,以‘甘农2号’等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抽穗期刈割1次(HD)、开花期刈割1次(FLW)、乳熟期刈割1次(MLK)、拔节后刈割2次(TWC)和3次(TRC)共5个处理,研究刈割方式对草产... 为明确豫西北地区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最佳刈割方式,以‘甘农2号’等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抽穗期刈割1次(HD)、开花期刈割1次(FLW)、乳熟期刈割1次(MLK)、拔节后刈割2次(TWC)和3次(TRC)共5个处理,研究刈割方式对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方式对小黑麦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鲜草总产量HD>TWC>FLW>TRC>MLK,干草总产量MLK>FLW>HD>TWC>TRC;拔节后1~2次刈割,再生株枝条数、株高、草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随生育时期推进,鲜干比和营养品质均显著下降(P<0.05),与抽穗期相比,乳熟期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分别降低32.7%,28.0%,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提高14.6%,26.9%;株高与鲜、干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鲜干比与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豫西北小黑麦最佳刈割方式为抽穗期刈割1次,此时鲜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乳熟期刈割一次干草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刈割方式 草产量 营养品质 再生性能
下载PDF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夏播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18
作者 胡远彬 张靓 +2 位作者 梁小玉 刘亚男 季杨 《草学》 2024年第4期26-32,共7页
为探索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全株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乐玉1号玉米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全部化肥(HF)、牛粪单施(N1)、牛粪替代20%化肥(N2)、牛粪替代30%化肥(N3)、羊粪单施(Y1)、羊粪替代20%化肥(Y2)、羊粪替代30... 为探索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全株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乐玉1号玉米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全部化肥(HF)、牛粪单施(N1)、牛粪替代20%化肥(N2)、牛粪替代30%化肥(N3)、羊粪单施(Y1)、羊粪替代20%化肥(Y2)、羊粪替代30%化肥(Y3)共8个处理,测定全株玉米干草产量、氮磷钾素积累量和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Y2和Y3处理的全株玉米干草产量和氮磷钾积累量优于其他处理;N2处理的Cu积累量和Y1处理的Zn积累量最高;0~20cm土层以N3处理的有机质、速效磷、铵态氮、硝态氮和阳离子交换含量最高。可见,低总氮水平下,羊粪替代20%和30%化肥处理对全株玉米生长及养分积累有积极作用,牛粪替代30%化肥改良土壤肥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羊粪 有机肥替代化肥 玉米产量 土壤养分 重金属含量
下载PDF
不同灌溉量对南疆风沙盐碱土高丹草生长及土壤盐分的影响
19
作者 石磊 徐朝阳 吕宁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高丹草(Sorghumbicolor×S.sudanensehybrids)具有抗旱和耐盐碱特性,逐渐成为畜牧业重要的饲料作物。南疆土壤普遍为风沙盐碱土,保水保墒性较差。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高丹草(美国SX19)为研究对象,在覆膜滴灌条件下... 高丹草(Sorghumbicolor×S.sudanensehybrids)具有抗旱和耐盐碱特性,逐渐成为畜牧业重要的饲料作物。南疆土壤普遍为风沙盐碱土,保水保墒性较差。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高丹草(美国SX19)为研究对象,在覆膜滴灌条件下设置4个灌溉量水平(280 m^(3)/667 m^(2)、320 m^(3)/667m^(2)、360 m^(3)/667m^(2)、400 m^(3)/667m^(2)),调查分析全生育期株高、收获产量及土壤盐分变化,与生产上常规灌溉量对比,筛选出适宜南疆沙质盐碱土高丹草种植滴灌灌溉量为320 m^(3)/667m^(2)。研究结果旨在为南疆干旱气候条件下饲草高效水肥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南疆 沙质盐碱土 灌溉量 生长性状 土壤盐分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鸿飞 周帮伟 +2 位作者 张淼 施树楠 李志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2,共13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燕麦品种,在该地引进18份燕麦种质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并测试其区域适应性。本试验基于该地区田间种植环境,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对供试燕麦的主要生产性能、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燕麦品种,在该地引进18份燕麦种质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并测试其区域适应性。本试验基于该地区田间种植环境,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对供试燕麦的主要生产性能、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供试品种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该地区燕麦种质资源的适应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18份供试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均能发育成熟,生育期在76~109d,生长速率呈“慢-快-慢”的趋势。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供试燕麦的干草产量逐步增高并于灌浆期达到最大,伽利略(13.18 t·hm^(-2))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甜燕3号(12.32 t·hm^(-2))、贝勒(12.25 t·hm^(-2)),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P<0.05)。贝勒(120 cm)株高最高,甜燕3号(117 cm)次之,二者显著高于其他供试燕麦品种(P<0.05)。福燕1号鲜干比(4.98)最高,白燕7号(1.74)茎叶比最低,说明二者具有较好的适口性。福燕1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13.46%),福燕2号的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为最低,说明二者具有较好的饲用品质。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本地区种植的燕麦应选择具有鲜干比大、叶片较大、茎秆粗壮、粗蛋白含量高、草产量高等特征的燕麦品种。甜燕3号、伽利略、福燕2号综合表现位居前列,可作为优良的饲用燕麦品种在当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呼伦贝尔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