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冬梅 李维江 +4 位作者 唐薇 董合忠 李振怀 罗振 卢合全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4-230,共7页
为实现合理密植与叶枝利用的有机结合,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整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以低密度(3.00株.m-2)的产量最低,中高密度(5.25~7.5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 为实现合理密植与叶枝利用的有机结合,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整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以低密度(3.00株.m-2)的产量最低,中高密度(5.25~7.5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枝条件下,以中低密度(3.00~5.25株.m-2)的产量较高,高密度(7.50~9.75株.m-2)的产量较低。去叶枝条件下,中密度(5.25株.m-2)比低密度皮棉增产9.7%,而留叶枝条件下,低密度与中密度的产量相当,比高密度(9.75株.m-2)增产15.3%。密度与留叶枝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对皮棉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低密度条件下保留叶枝似可弥补密度不足引起的产量损失,而中、高密度条件下,去叶枝仍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叶枝 互作效应 产量 早熟性
下载PDF
不同DPC(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周运刚 王俊刚 +1 位作者 马天文 何泽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研究DPC(缩节胺)浓度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生防研究室进行,以新陆早44号为材料,用6个不同浓度DPC(缩节胺)(0、255、0、100、200和400mg/L)处理棉花,测定棉叶中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 【目的】研究DPC(缩节胺)浓度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生防研究室进行,以新陆早44号为材料,用6个不同浓度DPC(缩节胺)(0、255、0、100、200和400mg/L)处理棉花,测定棉叶中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结果】(1)DPC处理前期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高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而DPC处理后期叶片中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对照;(2)叶中MDA含量一直低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MDA含量逐渐减小;(3)并不能使棉花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发生变化;(4)DPC处理前期,SOD活性高于对照,而后期低于对照;DPC处理前期,POD活性和CAT活性低于对照,而后期高于对照。【结论】适当浓度的DPC(缩节胺)处理能增加棉花细胞耐渗透压能力,增强棉花抗胁迫能力,提高棉花叶片的抗旱能力,并提高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棉花 叶片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长江下游棉区抗虫杂交棉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瑞显 史伟 +3 位作者 徐立华 杨长琴 郭文琦 张培通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4-638,共5页
以湘杂棉8号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南京研究了不同密度对杂交棉群体结构、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铃期以前,棉花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随密度的提高显著增大,之后,高密度(3.9万株.hm-2以上)棉... 以湘杂棉8号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南京研究了不同密度对杂交棉群体结构、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铃期以前,棉花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随密度的提高显著增大,之后,高密度(3.9万株.hm-2以上)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与群体生长率均较低,且铃数与铃重也降低,难以获得高产。综合分析,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抗虫杂交棉适宜密度为3.0万株·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群体结构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密度对棉花冠层小气候影响及其与棉花相关生理特征和纤维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32
4
作者 娄善伟 赵强 +3 位作者 高云光 郭仁松 阿不力克木 张巨松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0-266,共7页
为了探讨密度对棉花冠层小气候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棉花生理特征和品质的关系,设计了5种不同密度(9万~27万株.hm-2)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冠层的透光率初花后迅速下降,各处理中A3(18万株.hm-2)处理透光率均变为最高... 为了探讨密度对棉花冠层小气候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棉花生理特征和品质的关系,设计了5种不同密度(9万~27万株.hm-2)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冠层的透光率初花后迅速下降,各处理中A3(18万株.hm-2)处理透光率均变为最高。空气温度花期20 cm处冠层以A3处理空气温度最高,吐絮后规律性不明显。花期相对湿度较高且变化较小,以A3处理的相对湿度最为稳定,变化最小。吐絮期,不同冠层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早、晚的相对湿度较高,处理间规律性不明显。A3处理皮棉产量最高,LAI高峰出现在盛铃期,吐絮时仍保持在2.5~2.6。8月14日左右棉花第10果枝叶开始衰老,5 d后第8果枝叶开始衰老,其A3处理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正常生理状态。不同处理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密度增加能增进纤维品质,但密度大于A4(22.5万株.hm-2)后,又对纤维品质产生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 密度 品质 棉花
下载PDF
铃期温度对不同棉花品种棉铃发育过程及纤维比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高云光 饶翠婷 +5 位作者 贺海燕 郭仁松 武辉 魏红国 赵强 张巨松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0-585,共6页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来营造不同的温度环境,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棉铃及纤维发育特点,以及温度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铃期日均温的降低,棉铃的体积增大幅度依次降低。棉铃干物质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提前,且快...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来营造不同的温度环境,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棉铃及纤维发育特点,以及温度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铃期日均温的降低,棉铃的体积增大幅度依次降低。棉铃干物质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提前,且快增期持续的时间缩短。纤维干物质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推迟,最大积累速率逐渐减小。随着铃期日均温的降低,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峰值大小表现出下降趋势。铃期影响纤维比强度的主要温度因子为日均温和日最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温度 棉铃发育 纤维比强度
下载PDF
温光和种植制度对棉花早熟性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韩迎春 毛树春 +3 位作者 王香河 李亚兵 王国平 范正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1-306,共6页
研究了气候和种植制度对棉花早熟性和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早熟性和纤维长细强指标受温光影响最大,熟制次之,栽培技术第三。进一步分析,气温中日最低温度对纤维品质影响最大。温光、熟制和栽培技术有互作效应,三者互作对细度影... 研究了气候和种植制度对棉花早熟性和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早熟性和纤维长细强指标受温光影响最大,熟制次之,栽培技术第三。进一步分析,气温中日最低温度对纤维品质影响最大。温光、熟制和栽培技术有互作效应,三者互作对细度影响最大,强度次之,长度影响最小;采用促早栽培,提高霜前花率有利于改进整体纤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棉花 早熟性 纤维品质 气温
下载PDF
南疆棉花种子包衣缓释缩节胺化控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强 张巨松 +4 位作者 田晓莉 彭小峰 李斌 艾买提江 周春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应用种子包衣缓释缩节胺化控技术,简化棉花栽培管理措施和节本增效。【方法】采用高、中、低三个剂量的缓释缩节胺包衣,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农艺及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缓释缩节胺包衣对棉花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的影响... 【目的】应用种子包衣缓释缩节胺化控技术,简化棉花栽培管理措施和节本增效。【方法】采用高、中、低三个剂量的缓释缩节胺包衣,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农艺及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缓释缩节胺包衣对棉花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的影响与常规喷施相似,中、高剂量处理均能够有效防止棉花打顶前的徒长,各剂量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合适的剂量还具有增产趋势。【结论】棉花打顶前,缩节胺的持续释放能够代替常规喷施调控棉花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子包衣 缓释缩节胺 化控
下载PDF
不同可降解地膜对棉花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占琴 魏建军 +1 位作者 战勇 杨相昆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47-1951,共5页
【目的】可降解地膜是治理棉田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探讨可降解地膜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可降解地膜和普通PE地膜的比较,研究其对棉花生理、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和全生育期群体光... 【目的】可降解地膜是治理棉田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探讨可降解地膜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可降解地膜和普通PE地膜的比较,研究其对棉花生理、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和全生育期群体光合势的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BXS90>BJS90>HYS50>CK,LAI>3.5,BXS90和BJS90为21 d,HYS50为14 d,CK为7 d。4种地膜的棉花干物质积累均可用Logistic曲线表示,成熟时积累量BJS90、BXS90、HYS50、CK分别为1 099.201、329.351、085.08和1 019.49 g/m2,产量依次为:5 537.13、5644.155、060.58和4 855.83 kg/hm2。【结论】可降解地膜LAImax和群体光合势较高,具有较长的LAI>3.5持续时间,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地膜 棉花 生理 产量
下载PDF
配置模式对枣棉间作棉花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仁松 林涛 +4 位作者 崔建平 徐海江 汤秋香 张巨松 田立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38,43,共6页
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下宽窄行(45 cm+15 cm)和等行距(30 cm)配置模式对枣棉间作棉花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棉间作条件下,不同配置模式棉花在盛花期以前LAI、SPAD及Pn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盛花期后差异... 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下宽窄行(45 cm+15 cm)和等行距(30 cm)配置模式对枣棉间作棉花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棉间作条件下,不同配置模式棉花在盛花期以前LAI、SPAD及Pn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盛花期后差异显著。棉花Pn全生育期呈抛物线形态变化,蕾期以低密度等行距较高,随密度增大各处理Pn呈下降趋势,Pn在盛花期达到峰值,中密度宽窄行最高,为34μmol·m-2·s-1,盛铃期、吐絮期以高密度宽窄行最高,各时期均以冠外区高于冠下区。高密度种植利于降低宽窄行t0,提高Vm,Vm最大值为269.8 kg·d-1,分别比中、低密度高11%、52.8%,而中、低密度等行距Vm高于宽窄行,高密度反之。■t、t1、t2表现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因此,枣棉间作棉花适宜宽窄行、高密度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棉间作 行距配置模式 密度 光合特征 干物质积累 新疆
下载PDF
不同水分状况下化控对棉株蕾铃数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妮 孙景生 +2 位作者 陈智芳 强小嫚 刘祖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9,共10页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喷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AFD)和缩节胺(DPC)对棉花蕾铃数量、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是决定籽棉产量的重要因素,水分高则...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喷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AFD)和缩节胺(DPC)对棉花蕾铃数量、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是决定籽棉产量的重要因素,水分高则产量高。喷施调节剂后棉株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喷施处理。喷施DPC对棉株蕾铃生长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喷施DPC可使棉花增产,但纤维品质下降。喷施AFD对棉株蕾铃生长影响较大,使棉蕾铃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从大幅升降趋势变为先升后降的平缓趋势或缓慢上升趋势,对棉蕾开花成铃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抑制了新蕾生成,使得伏前桃产量明显增加,秋桃产量大幅下降,导致籽棉产量减少,棉花纤维品质略微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氟迪(AFD) 缩节胺(DPC) 棉花 蕾花铃数 产量 纤维品质
下载PDF
南疆超高产棉花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郭仁松 刘盼 +4 位作者 张巨松 饶翠婷 王宏伟 高云光 赵强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8,共8页
于2008-2009年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利用普通高产和中低产棉花对比研究了超高产棉花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关系。结果表明:超高产棉花LAI花前增长速率明显快于高产、中低产棉花,盛铃期峰值大,且盛铃期后下降缓慢,后期仍能保持较高水平;叶... 于2008-2009年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利用普通高产和中低产棉花对比研究了超高产棉花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关系。结果表明:超高产棉花LAI花前增长速率明显快于高产、中低产棉花,盛铃期峰值大,且盛铃期后下降缓慢,后期仍能保持较高水平;叶片SPAD值与Pn(净光合速率)关系密切,即开花前超高产棉花叶片SPAD值增长较快,Pn增长较快,后期叶片SPAD值保持较高水平,Pn下降缓慢;超高产棉花地上部分与蕾铃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期长,且积累量大;超高产棉花光合产物向茎、叶器官分配集中在开花期以前,花后向茎、叶输送减少,转而向蕾铃器官分配较多,保证后期产量形成,而高产、中低产棉花开花后仍有光合产物向茎、叶输送,对产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棉花 光合产物 分配
下载PDF
超高产棉花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新国 陈谦 +2 位作者 张巨松 陈冠文 宋继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超高产棉花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选用了3个棉花品种,观察叶、蕾、花等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结果】初步得出超高产棉花果枝第1果节现蕾与主茎叶同伸关系为n+1.5-n-1.2;第一果节开花与主茎叶... 【目的】超高产棉花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选用了3个棉花品种,观察叶、蕾、花等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结果】初步得出超高产棉花果枝第1果节现蕾与主茎叶同伸关系为n+1.5-n-1.2;第一果节开花与主茎叶同伸关系为n+6.2~11+8.8(n为果枝同位主茎叶叶龄)。【结论】超高产常规品种棉花中下部内围铃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是超高产棉田棉铃的主体,上部铃占10%左右,上部及外围铃是实现超高产的潜力所在;超高产杂交棉中部铃比例占50%以上,下部铃和上部铃相当,叶枝成铃4.3%,外围铃的比例近40%,抓住上部及外围成铃是创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超高产 器官同伸关系 棉铃空间分布
下载PDF
缩节胺剂量对花铃期棉花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邓小霞 江海澜 +4 位作者 彭俊 周婷婷 孟新刚 汪静 王俊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多个缩节胺浓度,研究了缩节胺对花铃期棉花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缩节胺能提高棉花花铃期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而高浓度则使叶绿素下降及丙二醛含量上升;在缩节胺调节下棉花花铃期主要通过积累可溶性蛋白含量来提高... 采用多个缩节胺浓度,研究了缩节胺对花铃期棉花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缩节胺能提高棉花花铃期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而高浓度则使叶绿素下降及丙二醛含量上升;在缩节胺调节下棉花花铃期主要通过积累可溶性蛋白含量来提高自身的抗逆性;喷施缩节胺1和4d对花铃期棉花脯氨酸含量有显著影响,但是7d后脯氨酸含量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生产上要使棉花实现高产优质,在花铃期应用缩节胺进行化控时应该低浓度多次数来达到提高棉花抗逆性和控制营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植物生长调节剂 抗逆性 叶绿素 渗透调节物质 丙二醛
下载PDF
南疆杏棉复合系统条件下棉花冠层的光特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建雄 刘春惊 +4 位作者 张保军 谭永军 陈瑞萍 陈耀锋 李中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3-178,共6页
为了探明杏棉复合系统条件下棉花冠层光合特性及遮荫对棉花产量的动态影响,以中棉43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复合系统下棉花冠层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宽幅棉花冠层光照强度、PAR、LAI优于... 为了探明杏棉复合系统条件下棉花冠层光合特性及遮荫对棉花产量的动态影响,以中棉43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复合系统下棉花冠层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宽幅棉花冠层光照强度、PAR、LAI优于窄幅棉花(即:6 m×4 m>6 m×3 m>4 m×2 m>4 m×1.5 m),棉花冠层各光合指标在间作带中从东到西呈现出由小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4种复合系统下棉花产量及主要生长指标有较大差异,其中各系统间籽棉产量、蕾铃脱落率、收获株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6 m×4 m模式下平均籽棉产量达到6 092.59 kg/hm2,是4 m×1.5 m模式的3.1倍;各复合系统产值与单作田产值的大小表现为6 m×4 m>6 m×3 m>CK>4 m×1.5 m>4 m×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棉复合系统 棉花 光照强度 光合有效辐射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不同杂交棉品种高产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娄善伟 罗新宁 +3 位作者 郭仁松 高云光 赵强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探讨杂交棉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方法】在相同的密度和栽培条件下,研究常规棉花与不同品种杂交棉的性状表现。【结果】杂交棉新陆中31号和新杂1号与常规棉中棉43号相比,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要高且保持时间长,从盛花到初絮间... 【目的】探讨杂交棉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方法】在相同的密度和栽培条件下,研究常规棉花与不同品种杂交棉的性状表现。【结果】杂交棉新陆中31号和新杂1号与常规棉中棉43号相比,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要高且保持时间长,从盛花到初絮间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明显较高,分别高出10%和70%左右,且杂交棉成铃数多,单株成铃6~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大于5 g。【结论】棉铃在空间分布上,以中、下部果枝为主,而杂交棉第2果节的棉铃数与常规棉相比对产量的增加起了更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叶绿素含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中棉所29栽培技术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毛树春 韩迎春 +2 位作者 宋美珍 张朝军 范正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研究表明 ,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苗期叶绿素、IAA含量高 ,MDA含量低 ,SOD、CAT酶活性高 ,膜脂过氧化程度低 ,棉苗抗胁迫能力强 ,苗质好 ,生长健壮 ;中后期 MDA、ABA含量和 POD活性升高 ;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高的光合强度 ,N素营养充足 ,... 研究表明 ,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苗期叶绿素、IAA含量高 ,MDA含量低 ,SOD、CAT酶活性高 ,膜脂过氧化程度低 ,棉苗抗胁迫能力强 ,苗质好 ,生长健壮 ;中后期 MDA、ABA含量和 POD活性升高 ;整个生育期均保持较高的光合强度 ,N素营养充足 ,利于高产优质 ;在华北平原一熟种植最佳播期在 4月下旬 ,中等肥水条件下最佳密度为 5.2 5万株· hm- 2 ;对缩节安化调反应不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产量 早熟性 生理特性 中棉所29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棉花超高产群体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娄善伟 张巨松 +1 位作者 赵强 张坤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2期25-29,共5页
通过对南疆皮棉产量3000kg/hm^2的超高产田进行研究,得出超高产棉株生长稳健矮壮,成铃数多,单株成铃5-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5.5g,衣分达42%;总干物质积累14223-22056kg/hm^2,吐絮期比一般高产棉花铃重占干物质总重的比值高;叶面积指数最... 通过对南疆皮棉产量3000kg/hm^2的超高产田进行研究,得出超高产棉株生长稳健矮壮,成铃数多,单株成铃5-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5.5g,衣分达42%;总干物质积累14223-22056kg/hm^2,吐絮期比一般高产棉花铃重占干物质总重的比值高;叶面积指数最大为3.99,出现盛铃初期到盛铃期之间且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高产栽培 干物质积累 新疆 群体质量指标
下载PDF
北疆连作棉田轮作倒茬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银平 林忠东 +6 位作者 李小斌 徐文修 王亭 杨涛 候松山 韩晶垒 候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3-246,254,共5页
于2007-2008年在多年连作的棉田上进行不同茬口轮作倒茬试验,以研究不同茬口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应棉田轮作倒茬的最佳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茬口的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及棉花产量均高于... 于2007-2008年在多年连作的棉田上进行不同茬口轮作倒茬试验,以研究不同茬口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应棉田轮作倒茬的最佳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茬口的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及棉花产量均高于连作棉田,其中加工番茄茬口对土壤的培肥效果总体表现最好; 不同茬口的棉花产量表现为小麦-大豆→棉花〉加工番茄→棉花〉玉米//大豆→棉花〉小麦→棉花〉玉米→棉花〉CK。小麦-大豆或加工番茄可作为长期连作棉田的良好前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肥力 连作 棉花产量 棉田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生秀 张占琴 魏建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针对膜下滴灌造成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棉花根系变浅造成后期早衰和残膜污染等问题,初步探索揭膜栽培棉花的方法,明确头水后揭膜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滴灌带浅埋的前提下设不铺膜、头水后揭膜和正常铺膜3个处理,研究不同... 【目的】针对膜下滴灌造成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棉花根系变浅造成后期早衰和残膜污染等问题,初步探索揭膜栽培棉花的方法,明确头水后揭膜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滴灌带浅埋的前提下设不铺膜、头水后揭膜和正常铺膜3个处理,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6月上旬以前覆膜增温效果显著,随着棉田封垄,头水后揭膜影响土壤含水量,但可以提高地温,显著增加侧根数,提高根系的质量。头水后揭膜和覆膜栽培的LAImax(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为3.93和3.71,成熟时干物质分别为1 161.46和1 063.52g/m2,产量为5 090.4和4 855.5 kg/hm2。【结论】棉花无膜栽培,造成苗期生长缓慢,整个生育期明显滞后,减产严重。头水后揭膜,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是可行的棉花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膜 根系 棉花 生长
下载PDF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株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志刚 官春云 +3 位作者 邱德文 梅正鼎 杨晓萍 刘开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以湘杂棉3号F1为对象,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PEAT)诱导下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等指标.结果表明,PEAT诱导可以提高棉花生长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以湘杂棉3号F1为对象,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PEAT)诱导下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等指标.结果表明,PEAT诱导可以提高棉花生长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等,延缓叶片的衰老和光合功能衰退,延长了叶片的光合功能期,使光合速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细极链格孢菌 蛋白激发子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