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贺州市茯苓种植气候条件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
1
作者 于善祥 梁明华 李小勇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4期125-126,134,共3页
茯苓为我国药食两用的传统大宗药材,其种植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松树资源。贺州市近年为防止松材线虫病蔓延需大面积砍伐松树,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可提供大量的松树资源用于茯苓栽培。茯苓生长与气候环境具有紧密联系,本文对贺州市茯苓种植气... 茯苓为我国药食两用的传统大宗药材,其种植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松树资源。贺州市近年为防止松材线虫病蔓延需大面积砍伐松树,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可提供大量的松树资源用于茯苓栽培。茯苓生长与气候环境具有紧密联系,本文对贺州市茯苓种植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并根据国内文献资料和当地茯苓种植经验总结了茯苓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贺州市及相似地区茯苓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气候条件 栽培技术 松树 松材线虫
下载PDF
不同松树树种段木栽培茯苓产量对林分郁闭度的响应
2
作者 袁丛军 令狐克念 +2 位作者 陈鸿艺 刘忠保 丁访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目的】探明林分郁闭度和不同松树树种段木组合栽培对茯苓产量的影响,为提高茯苓栽培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茯苓为研究对象,选择低、中、高3种郁闭度林分,分别采用湿地松、马尾松和火炬松3种松树段木栽培茯苓,考察松树不同松种... 【目的】探明林分郁闭度和不同松树树种段木组合栽培对茯苓产量的影响,为提高茯苓栽培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茯苓为研究对象,选择低、中、高3种郁闭度林分,分别采用湿地松、马尾松和火炬松3种松树段木栽培茯苓,考察松树不同松种与林分郁闭度组合处理茯苓菌核个数、单个鲜重和总鲜重,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树种与林分郁闭度的最佳搭配方案。【结果】湿地松段木栽培茯苓水溶性多糖含量为0.49%,马尾松和火炬松段木栽培均为0.26%。湿地松和马尾松段木栽培,中郁闭度林分茯苓单个鲜重和总鲜重显著高于低郁闭度;火炬松段木栽培,高郁闭度林分茯苓总鲜重低于中郁闭度且显著低于低郁闭度。【结论】湿地松、马尾松和火炬松3种松树段木栽培的茯苓综合品质良好,其中,以湿地松段木栽培茯苓的可溶性多糖含量最高。3种郁闭度林分环境下最佳段木栽培搭配方式:低郁闭度林分+火炬松段木,中/高郁闭度林分+湿地松或马尾松段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郁闭度 林分 菌核产量 马尾松 湿地松 火炬松
下载PDF
土茯苓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玉莲 李玉琪 +3 位作者 曾平 张文敏 姜维 杨自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50-852,共3页
关键词 生长环境 资源分布 土茯苓 植物资源 调查
下载PDF
茯苓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熊杰 林芳灿 +2 位作者 王克勤 苏玮 傅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6-453,共8页
以11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为材料,研究了茯苓菌丝体、子实体和担孢子的形态特征及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结果表明,茯苓菌丝体为少分枝、有隔膜、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茯苓担孢子核相以双核为主,双核孢子,单核孢子和无核孢子分别占87.2... 以11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为材料,研究了茯苓菌丝体、子实体和担孢子的形态特征及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结果表明,茯苓菌丝体为少分枝、有隔膜、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茯苓担孢子核相以双核为主,双核孢子,单核孢子和无核孢子分别占87.2%,4.7%和8.1%。配对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及不同菌株原生质体分离株间的配对均能融洽生长,同一菌株担孢子间的配对均产生拮抗线,但其中有少数配对在交接区形成扇形区域,拮抗线随后消失,而不同菌株担孢子间的配对则全部形成稳定的栅栏型菌落,暗示茯苓担孢子中的两个细胞核是具遗传互补性,能形成独立个体的异双核,茯苓可能是一种次级同宗结合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 原生质体 性模式 次级同宗结合 锁状联合
下载PDF
茯苓皮三萜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程水明 桂元 +1 位作者 沈思 黄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30,共4页
以茯苓皮三萜甲醇提取物为材料,熊果酸为对照,通过化学发光法和比色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茯苓皮三萜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01、0.91、0.87mg/mL,且清... 以茯苓皮三萜甲醇提取物为材料,熊果酸为对照,通过化学发光法和比色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茯苓皮三萜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01、0.91、0.87mg/mL,且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进一步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茯苓皮三萜具有抑制家鸡红细胞溶血作用,对小鼠肝脂质过氧化产生的丙二醛(MDA)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皮 三萜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茯苓中24种无机元素的测定及健康风险评估
6
作者 李道成 朱灵芝 +2 位作者 王裕成 张香 洪家顺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0-38,共9页
为评价茯苓的品质和重金属污染现状,并为建立茯苓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了云南、安徽和湖北等不同省份41份的茯苓样品中Li、Be、Ti、V、Cr、Fe、Co、Ni、Cu等2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 为评价茯苓的品质和重金属污染现状,并为建立茯苓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了云南、安徽和湖北等不同省份41份的茯苓样品中Li、Be、Ti、V、Cr、Fe、Co、Ni、Cu等2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及内梅罗综合指数法(P_综)对其中的Pb、Cd、Cu、As、Hg等5种有害重金属元素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茯苓检测样品中Fe的含量最高(33.49 mg·kg^(-1)),其次是Cu(1.56 mg·kg^(-1))、Ti(1.208 mg·kg^(-1))、Ba(1.007 mg·kg^(-1))、Rb(0.998 mg·kg^(-1))。41份茯苓样品的Pi与P_综均小于0.7,处于安全水平,以靶标危害系数(THQ)和致癌风险参数(CR)为指标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表明长期以茯苓入药时,其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不会对暴露人群造成显著的健康影响,且不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蛹虫草固态发酵产物虫草素与腺苷综合提取工艺 被引量:12
7
作者 于戈 王丽 +4 位作者 胡欣蕾 孙亚男 张欣 李铭 李文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0-275,共6页
以大米、啤酒糟共培养的蛹虫草固态发酵产物为原料,采用浸提法综合提取虫草素与腺苷,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综合提取虫草素与腺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 以大米、啤酒糟共培养的蛹虫草固态发酵产物为原料,采用浸提法综合提取虫草素与腺苷,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综合提取虫草素与腺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浸提工艺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浸提法综合提取虫草素与腺苷的最适工艺条件为纯水提取、提取温度45℃、液料比22∶1(m L/g)、提取时间87 min,在该条件下虫草素与腺苷的综合得率为2.491‰,与模型理论预测值相近,说明该模型回归性良好,试验的拟合程度高。蛹虫草固态发酵产物中富含虫草素、腺苷,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固态发酵产物 综合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采用He-Ne激光诱变选育速生高产茯苓菌 被引量:15
8
作者 薛正莲 潘文洁 杨超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4,共4页
采用He- Ne激光对茯苓菌F9进行了 2次照射诱变处理 ,选育到 2株生长速率和产量均有较大提高的二次激光诱变株F2 . 10及F2 . 9。它们在PDA平板上培养 4d ,生长速率分别比原始菌株F9提高了 91 .1%和86 .8%。摇瓶发酵周期缩短了 2d左右 ,... 采用He- Ne激光对茯苓菌F9进行了 2次照射诱变处理 ,选育到 2株生长速率和产量均有较大提高的二次激光诱变株F2 . 10及F2 . 9。它们在PDA平板上培养 4d ,生长速率分别比原始菌株F9提高了 91 .1%和86 .8%。摇瓶发酵周期缩短了 2d左右 ,摇瓶发酵 5d后 ,它们的生物量最高 ,分别达到 39. 1g/ 10 .0mL和 37 .7g/ 10. 0mL ,比原始菌株F9培养 7d的最高生物量 2 .4 g/ 10. 0mL分别提高了 6 2 . 9%和 5 7 .1%。经传代培养分析 ,诱变株的产量性状稳定。表明激光诱变是获得高产茯苓菌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速生 生物量 诱变选育 茯苓 激光诱变 养分 HE-NE激光 菌株 照射
下载PDF
茯苓采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其品质及干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平 郑志安 江庆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94-304,共11页
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加工工艺,降低茯苓品质劣变风险,该文以传统"发汗"、水蒸气蒸制、鲜茯苓直接切制(无预处理)处理的茯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预处理方式下的茯苓品质、干燥动力学展开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预处理方式是影响茯... 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加工工艺,降低茯苓品质劣变风险,该文以传统"发汗"、水蒸气蒸制、鲜茯苓直接切制(无预处理)处理的茯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预处理方式下的茯苓品质、干燥动力学展开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预处理方式是影响茯苓品质的重要因素。(1)传统"发汗"处理茯苓的水溶性多糖质量分数是鲜茯苓直接切制的1.5倍、水蒸气蒸制的1.7倍,水蒸气蒸制处理茯苓的水溶性多糖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鲜茯苓直接切制。(2)传统"发汗"处理茯苓的三萜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鲜茯苓直接切制及水蒸气蒸制,水蒸气蒸制与鲜茯苓直接切制间无显著差异;通过适当控制"发汗"时间、"发汗"温度,可保持茯苓三萜含量不发生显著降低。(3)受传统"发汗"过程中物质迁移积累现象的影响,传统"发汗"处理茯苓的成品显著变白,色泽改善;水蒸气蒸制处理茯苓的成品显著变黄、变红,色泽变差。2)预处理方式是影响茯苓干燥特性的重要因素。与鲜茯苓直接切制相比,茯苓经传统"发汗"、水蒸气蒸制处理后,物料组织状态(硬度、孔隙率等)、化学成分(含量等)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毕渥数Bi显著增大(表明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导热热阻的作用增大),形状参数β在0.3~1的区间内显著减小(表明干燥过程始终为内部水分扩散控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传质系数显著增加,最终表现为干燥速率升高,干燥时间缩短。水蒸气蒸制处理在提升干燥速率方面的效果更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加工工艺,降低品质劣变风险,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茯苓品质形成及干燥动力学变化的作用机理,研究中药材发汗的机理与作用机制,促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规范化提供试验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水分 品质控制 传统发汗 水蒸气蒸制 直接切制 茯苓
下载PDF
茯苓健脾作用活性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兵影 薛志强 +2 位作者 邓建新 石利春 包海鹰 《菌物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10-112,118,共4页
通过建立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所致的小鼠脾虚模型,以体重、饮食量、外部表现特征及脾指数为指标,从茯苓总三萜类、茯苓总多糖及茯苓水煎剂中确定具有健脾作用的有效活性部位。结果表明:茯苓总三萜类对脾虚小鼠有明显的恢复作用,茯苓水煎... 通过建立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所致的小鼠脾虚模型,以体重、饮食量、外部表现特征及脾指数为指标,从茯苓总三萜类、茯苓总多糖及茯苓水煎剂中确定具有健脾作用的有效活性部位。结果表明:茯苓总三萜类对脾虚小鼠有明显的恢复作用,茯苓水煎剂也有一定作用,而茯苓总多糖作用不明显。说明茯苓总三萜类是茯苓治疗过食肥甘所致小鼠脾虚证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三萜 茯苓多糖 茯苓水煎剂 脾虚小鼠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茯苓皮中三萜类成分 被引量:9
11
作者 桂元 黄文 +1 位作者 刘莹 程水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以茯苓皮为原料,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茯苓皮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比。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夹带剂(95%乙醇)用量、萃取压强、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超临界萃取最佳工艺条... 以茯苓皮为原料,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茯苓皮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比。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夹带剂(95%乙醇)用量、萃取压强、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超临界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夹带剂用量按每克茯苓皮2.0mL、压强35MPa、温度65℃、时间60min,总三萜化合物萃取率为2.06%;有机溶剂提取法得总三萜化合物萃取率1.39%。优选出的萃取工艺稳定可靠、简便易行,较有机溶剂提取法萃取率高出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皮 总三萜类化合物 萃取 超临界CO2
下载PDF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茯苓多糖和三萜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雷 刘常丽 +1 位作者 张群 陈科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8-151,共4页
以茯苓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此作为其品质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了传统发汗切制和趁鲜切制2种初加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在10-10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趁鲜切制与... 以茯苓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此作为其品质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了传统发汗切制和趁鲜切制2种初加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在10-10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87.77%和91.44%,方差分析显示F=15.30〉F0.01;三萜类成分在10-7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三萜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2.318‰和2.334‰,方差分析显示F=0.1880〈F0.05。表明茯苓采用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多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发汗切制法高于趁鲜切制法,对三萜类成分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趁鲜切制 发汗切制 茯苓 多糖 三萜类化合物
下载PDF
茯苓采后不同加工工艺模式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平 郑志安 +2 位作者 张卫鹏 赵祖松颖 江庆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87-295,共9页
为改良优化茯苓加工工艺,改善茯苓加工品质,该文首先将茯苓采后加工流程划分为"预处理"、"剥皮"、"切制"、"干燥"4个环节。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并在进行预处理环节、干燥环节技术创新优化的基础... 为改良优化茯苓加工工艺,改善茯苓加工品质,该文首先将茯苓采后加工流程划分为"预处理"、"剥皮"、"切制"、"干燥"4个环节。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并在进行预处理环节、干燥环节技术创新优化的基础上,将茯苓采后加工工艺模式总结为3种:散户加工工艺模式、企业加工工艺模式、改良加工工艺模式。以实地大生产环境为基础开展试验研究,采集计算了3种采后加工工艺模式的人工费、原料费、能源费、工具设备费、利润、收益率等经济性指标数据;采集计算了预处理效率、剥皮效率、切制效率、干燥效率等加工效率指标数据;对成品外观进行了评价,测定了成品率、茯苓多糖质量分数,形成了品质指标数据;并基于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品质指标对3种采后加工工艺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改良加工能够有效的优化成本投入结构,均衡成本投入比例,稳定成本投入;3种采后加工工艺模式的利润、收益率分别为改良加工1.91元/kg、18.73%,散户加工1.40元/kg、14.23%,企业加工1.17元/kg、12.43%,均表现为改良加工>散户加工>企业加工,改良加工具有更好的运营价值。2)改良加工工艺模式的干燥效率是企业热风干燥的2.95倍,是散户自然晾晒干燥的20.79倍,改良加工能够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干燥时间,保证茯苓加工的及时进行,避免天气变化带来的霉变等不良影响。3)3种采后加工工艺模式成品外观的评分分别为散户加工91、企业加工75、改良加工87,散户加工工艺模式与改良加工工艺模式成品茯苓丁品相佳。4)茯苓采后加工工艺模式成品率、茯苓多糖质量分数的试验测定均值分别为散户加工40.28%、34.69 mg/g,企业加工39.23%、27.09 mg/g,改良加工44.05%、34.79 mg/g,均表现为:改良加工>散户加工>企业加工;"发汗"预处理与真空脉动干燥技术的结合应用能够有效的保证茯苓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茯苓的采后加工宜采用改良加工工艺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茯苓采后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品质控制 干燥 茯苓 工艺模式 经济性 效率
下载PDF
茯苓胞外多糖、胞内多糖与菌核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林 廖彦 +3 位作者 黄威 张书航 鲁耀邦 崔培梧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为探索不同来源茯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DPPH自由基分析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考察了茯苓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和菌核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 为探索不同来源茯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DPPH自由基分析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考察了茯苓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和菌核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活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茯苓多糖均表现出3种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但茯苓胞内多糖的活性最佳,其对·OH、DPPH·和O·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32.07%、90.12%和39.74%。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3种待测样品均为多糖,但茯苓胞内多糖在823cm-1处存在特征吸收峰,推测其结构中存在独特的甘露糖苷键。这些数据证实了茯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及茯苓胞内多糖在抗氧化保健食品和药品研发领域的应用优势,为真菌多糖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抗氧化活性 红外光谱分析
下载PDF
茯苓棚室代料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剑 王克勤 +3 位作者 苏玮 傅杰 熊欢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4期40-43,共4页
以松木屑、松枝碎块、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采用"鲜菌核"作为"诱引",进行菇棚层架菌袋覆土和大田坑穴菌袋覆土两种栽培方式的茯苓栽培实验。其中,以松木屑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栽培料配方栽培效果优于以棉籽壳和... 以松木屑、松枝碎块、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采用"鲜菌核"作为"诱引",进行菇棚层架菌袋覆土和大田坑穴菌袋覆土两种栽培方式的茯苓栽培实验。其中,以松木屑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栽培料配方栽培效果优于以棉籽壳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配方;菇棚层架栽培和自然露地栽培的产量均低于大田低矮简易棚栽培,在大田搭置低矮简易棚栽培方式获得最好成活率达92.85%,平均生物学效率达18.25%,这一栽培结果与对照的段木茯苓栽培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松木屑 松枝碎块 代料栽培
下载PDF
茯苓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屈直 陶刚 +3 位作者 朱国胜 朱英 刘永翔 刘作易 《菌物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170-174,共5页
为探讨国内茯苓人工栽培的主要品种和贵州野生茯苓菌株亲缘关系,利用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从41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01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39个位点(38.6%)具有多态性,通过PAUP软件进行数据处... 为探讨国内茯苓人工栽培的主要品种和贵州野生茯苓菌株亲缘关系,利用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从41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01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39个位点(38.6%)具有多态性,通过PAU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最大简约法(MP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亲缘关系非常相近,仅在某些引物的扩增物上存在较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种质资源 RAPD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茯苓多糖硫酸酯的制备与鉴定及其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群 王爱云 焦庆才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2,共5页
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吡啶为溶剂半合成制备茯苓多糖硫酸酯(Pachyman sulfate,PS),对比分析磺化前后产物的特征光谱变化;以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体外杀伤小鼠淋巴瘤细胞Yac-1的杀伤率衡量NK细胞活性,考察PS增强NK细胞自然杀伤活性。结果... 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吡啶为溶剂半合成制备茯苓多糖硫酸酯(Pachyman sulfate,PS),对比分析磺化前后产物的特征光谱变化;以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体外杀伤小鼠淋巴瘤细胞Yac-1的杀伤率衡量NK细胞活性,考察PS增强NK细胞自然杀伤活性。结果表明,PS重均分子量为1.02×104Da;紫外光谱分析表明PS在260 nm处可见明显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S新出现的在1250 cm-1和810 cm-1处的吸收峰为硫酸酯化的特征峰;13C-NMR谱表明PS单糖残基上3个自由羟基均发生取代反应;PS显著提高NK细胞杀伤Yac-1细胞的活性(P<0.001),且试验范围内杀伤率随PS剂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硫酸酯 波谱分析 NK细胞 Yac-1细胞
下载PDF
茯苓菌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多糖的提取 被引量:7
18
作者 薛正莲 欧阳明 王岚岚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47,共4页
研究了茯苓菌株F2.10的液体培养条件,并对其中的多糖进行了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5.5、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温度26℃、装液量80 mL/250mL三角瓶、培养时间5 d;最适碳、氮源分别为4%蔗糖和3%豆饼粉。在此条件下1... 研究了茯苓菌株F2.10的液体培养条件,并对其中的多糖进行了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5.5、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温度26℃、装液量80 mL/250mL三角瓶、培养时间5 d;最适碳、氮源分别为4%蔗糖和3%豆饼粉。在此条件下100 mL培养液可获得2.21 g干重生物量。用水煮和稀碱浸提法可从30 g干菌丝体中分别获得1.38 g水溶性多糖和19.75 g碱溶性多糖。IR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多糖的主要成分为-βD-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体培养 优化 生物量 多糖
下载PDF
茯苓子实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诸发会 刘永翔 +2 位作者 朱国胜 屈直 刘作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2期11-14,共4页
实验从培养基成分、光照、培养温度、传代次数上对茯苓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子实体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茯苓菌株子实体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7±1)℃,光照强度60%,培养时间18~30 d,传代次数5~7代,空... 实验从培养基成分、光照、培养温度、传代次数上对茯苓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子实体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茯苓菌株子实体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7±1)℃,光照强度60%,培养时间18~30 d,传代次数5~7代,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产生的子实体形态和数量各不相同,可形成蜂窝状、山状、迷宫状、小菊花状或针状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子实体 培养条件
下载PDF
茯苓菌种选育及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屈直 刘作易 +1 位作者 朱国胜 刘永翔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556-559,共4页
茯苓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及独特的保健作用而备受关注,科技工作者在茯苓种质资源、菌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针对茯苓种质资源、育种、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生产栽培中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茯苓产业... 茯苓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及独特的保健作用而备受关注,科技工作者在茯苓种质资源、菌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针对茯苓种质资源、育种、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生产栽培中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茯苓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种质资源 菌种选育 生产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