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8,3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乙酰半胱氨酸对热胁迫香菇菌丝活性氧代谢及糖酵解的影响
1
作者 刘萌 梁志豪 +2 位作者 吴瑞 闵腾辉 林辰壹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7-435,共9页
为探究外源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热胁迫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活性氧代谢和糖酵解的影响,本研究以耐热性较弱菌株为供试菌株,设置不同浓度的外源NAC添加至培养基中,于37℃热胁迫处理下筛选出最佳添加浓度。采用此浓度,于37℃下进... 为探究外源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热胁迫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活性氧代谢和糖酵解的影响,本研究以耐热性较弱菌株为供试菌株,设置不同浓度的外源NAC添加至培养基中,于37℃热胁迫处理下筛选出最佳添加浓度。采用此浓度,于37℃下进行热胁迫(胁迫0、6、12、24 h),以及热胁迫后恢复生长(胁迫24 h后于25℃下恢复培养6 h)处理,测定菌丝活性氧代谢和糖酵解相关指标。结果表明,0.1 mmol·L^(-1)为最佳添加浓度。在热胁迫中,与未添加NAC(对照)相比,添加NAC处理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蛋白质羰基、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的峰值分别显著降低40.94%、41.97%、53.21%、47.62%;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峰值分别显著提高19.21%、43.98%、12.36%、21.95%、25.42%、54.41%、31.93%。同时,在热胁迫恢复生长中,添加NAC处理的菌丝活性氧物质和氧化损伤产物含量仍显著低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NAC有效维持了胁迫中菌丝活性氧稳态,使抗氧化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并减缓氧化损伤程度和进程,加快菌丝糖酵解途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NAC主要对还原型谷胱甘肽、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超氧阴离子含量和己糖激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具有显著效应。本研究结果为外源NAC在热胁迫环境下食用菌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香菇菌丝 热胁迫 活性氧代谢 糖酵解
下载PDF
基于D-optimal法优化香菇菌种培养基质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爱民 包玉政 +7 位作者 韩爱民 李通 刘明军 王晓巍 杨建杰 杨琴 杨仁录 付爱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724-733,共10页
为了筛选和优化香菇原种及栽培种的培养基质配方,采用D-optimal设计方法,以麦粒和木屑不同配比为原料优化香菇原种培养基质,以木屑、玉米芯、麸皮不同配比为原料优化香菇栽培种培养基质,以香菇品种L808作为供试菌种,分别以其菌丝萌发期... 为了筛选和优化香菇原种及栽培种的培养基质配方,采用D-optimal设计方法,以麦粒和木屑不同配比为原料优化香菇原种培养基质,以木屑、玉米芯、麸皮不同配比为原料优化香菇栽培种培养基质,以香菇品种L808作为供试菌种,分别以其菌丝萌发期、菌丝长速、满袋期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各评价指标的测量,建立了各配比基质与香菇培养基质配方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科学的优化出香菇原种及栽培种栽培基质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香菇原种栽培基质最优配方为50%麦粒+50%木屑;香菇栽培种栽培基质最优配方为37.69%玉米芯+23.33%麸皮+38.98%木屑。在以上2个配方的栽培基质接种后,香菇菌丝的生长旺盛,萌发期短、满袋期短,且理化性质较优,说明优化得到的栽培基质配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该设计方法也在优化培养料配比上是科学并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timal法 香菇 原种 栽培种 培养基质 配方
下载PDF
利用孢子紫外诱变选育秀珍菇新菌株 被引量:1
3
作者 闫静 王伟科 +2 位作者 陆娜 宋吉玲 周祖法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
为缓解高温胁迫对南方地区秀珍菇夏季设施栽培的影响,开展秀珍菇耐高温新品种选育工作,以台秀5766为亲本,采用孢子紫外线诱变、多孢自交、高温筛选、系统选育等组合育种方法选育获得秀珍菇耐高温新菌株。经拮抗试验、分子遗传鉴定和出... 为缓解高温胁迫对南方地区秀珍菇夏季设施栽培的影响,开展秀珍菇耐高温新品种选育工作,以台秀5766为亲本,采用孢子紫外线诱变、多孢自交、高温筛选、系统选育等组合育种方法选育获得秀珍菇耐高温新菌株。经拮抗试验、分子遗传鉴定和出菇筛选获得耐高温菌株P71。经rDNA ITS测序,其序列长度为693 bp,在GeneBank中经BLAST比对确定其为侧耳属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该菌株菌丝在35℃条件下培养,显微镜观察未发现菌丝收缩、变形、受损情况,且菌丝洁白、生长势较强,15 d内能缓慢生长。在35~38℃高温条件下出菇,P71菌株前2潮菇产量和单菇质量均显著优于亲本台秀5766。由此可见,新菌株P71与亲本台秀5766相比,菌丝生长阶段和出菇阶段均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值得进一步在南方地区进行秀珍菇夏季设施栽培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从而突破秀珍菇耐高温品种短缺造成的产业发展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紫外诱变 耐高温菌株 品种选育
下载PDF
多孢自交选育大球盖菇新品种 被引量:2
4
作者 闫静 周祖法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优质大球盖菇栽培品种明大128为亲本,通过多孢自交选育获得菌丝生长势强、产量高的新菌株S18,并进行新菌株鉴定和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S18达到新品种认定标准,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球盖菇18。球盖菇18的菌丝... 以优质大球盖菇栽培品种明大128为亲本,通过多孢自交选育获得菌丝生长势强、产量高的新菌株S18,并进行新菌株鉴定和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S18达到新品种认定标准,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球盖菇18。球盖菇18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8~22℃,出菇最适温度为14~25℃;子实体单生或丛生,粗壮,致密,不易破碎;菌盖半球形,黄褐色至棕褐色,有鳞片,直径为4.81~5.19 cm;菌柄圆柱形,白色,直径为3.54~3.75 cm;平均生物学效率为77.4%。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商品性好等优点,适于设施栽培和林下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多孢自交 球盖菇18 品种选育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繁育工艺研究
5
作者 曾志恒 戴建清 +3 位作者 陈文智 曾辉 郭仲杰 蔡志欣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88,共9页
【目的】优化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探究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确立液体菌种繁育栽培种工艺参数。【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测定液体菌种菌丝... 【目的】优化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探究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确立液体菌种繁育栽培种工艺参数。【方法】以大球盖菇8号为试验菌株,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基。测定液体菌种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酶活生理生化指标,确立优化配方的液体菌种最优培养时间。以平均满袋时间为指标,确立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接种量、培养基配方颗粒度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得到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最优配方为葡萄糖20 g·L^(-1)、小麦粉30 g·L^(-1)、酵母粉0.75 g·L^(-1)、磷酸二氢钾1.00 g·L^(-1)、硫酸镁0.50 g·L^(-1)、起始p H 5。培养第8天时,大球盖菇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1.66 g·hm L^(-1);液体培养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由12.23 mg·m L^(-1)降至1.38 mg·m L^(-1),氨基氮含量由0.09mg·m L^(-1)降至0.06 mg·m L^(-1);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酶活在第4天最高,酶活分别为6.49、5.16 U,酸性蛋白酶酶活在第2天最高,酶活为1.80 U,漆酶酶活在第6天最大,酶活为1.63 U。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生产工艺参数:接种量为15 m L,菌包培养基配方颗粒度的粗细木屑比为7∶3,碳氮比为50∶1。【结论】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活性与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发酵液生理生化指标,判定第7天的液体菌种活力最高。利用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平均满袋时间为23.7 d,缩短生长周期2.7 d。本研究建立配套的制种工艺,为大球盖菇栽培种工厂化生产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菌种 培养基 优化 应用
下载PDF
香菇杂交菌株抗木霉能力筛选及可靠性分析
6
作者 张根伟 王雅囡 +3 位作者 王晓颖 刘振国 马宏 刘昆昂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香菇育种中,抗木霉能力是筛选优良菌株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菌株抗木霉能力筛选效率,通过香菇与木霉菌株在培养皿中的对峙培养,利用拮抗带宽度、香菇拮抗半径和木霉入侵距离3种方法对256株香菇杂交菌株进行抗木霉能力筛选。每种方法各筛... 香菇育种中,抗木霉能力是筛选优良菌株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菌株抗木霉能力筛选效率,通过香菇与木霉菌株在培养皿中的对峙培养,利用拮抗带宽度、香菇拮抗半径和木霉入侵距离3种方法对256株香菇杂交菌株进行抗木霉能力筛选。每种方法各筛选61株抗性强的菌株(合计101株)进行栽培试验,比较抗木霉能力的一致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香菇拮抗半径、拮抗带宽度和木霉入侵距离3种方法测定的菌株抗木霉能力趋势线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699、0.536和-0.675,存在极显著较大相关,栽培污染群体指数分别为6.3、4.6和9.9,说明拮抗带宽度测定方法筛选的菌株抗木霉能力更强,其次为香菇拮抗半径,最差为木霉入侵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株 抗木霉 拮抗带宽度 香菇拮抗半径 木霉入侵距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营养成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尹淑丽 孙劲冲 +3 位作者 王一鸣 梁然 刘振国 温佩瑶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3期63-71,共9页
为了探究园林木屑和松木屑对香菇营养物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6种不同配方栽培2个香菇品种,测定子实体中灰分、脂肪、蛋白质、粗纤维和粗多糖的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离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可挥发性物... 为了探究园林木屑和松木屑对香菇营养物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6种不同配方栽培2个香菇品种,测定子实体中灰分、脂肪、蛋白质、粗纤维和粗多糖的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离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可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松木屑基质可提高香菇子实体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园林木屑基质提高了3.5 g·100^(-1)·g^(-1),较常规木屑提高了1.8 g·100^(-1)·g^(-1)。香菇子实体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最多的为醛类、醇类和酮类,这3类中占比最多的物质分别为苯乙醛、1-辛烯-3-醇、3-辛酮。常规木屑基质对T2子实体中醛类物质影响最大,松木屑与常规木屑混合基质对T2子实体中醇类物质影响最大;松木屑与常规木屑混合基质对0912子实体中醛类物质影响最大,常规木屑基质对0912子实体中醇类物质影响最大,松木基质对0912子实体中酮类物质影响大。松木屑基质较园林木屑对2个香菇品种子实体中挥发性物质含量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香菇 栽培基质 挥发性物质 营养物质
下载PDF
香菇母种培养基优化研究
8
作者 刘明军 包玉政 +4 位作者 王晓巍 韩爱民 李通 杨建杰 任爱民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037-1041,共5页
探究宕昌地区香菇主栽品种香菇L808菌丝的最佳生长条件和优化其培养基,为甘肃宕昌地区香菇菌种生产企业中母种培养基标准不统一、母种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提供参考,以香菇品种L808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的方法,进... 探究宕昌地区香菇主栽品种香菇L808菌丝的最佳生长条件和优化其培养基,为甘肃宕昌地区香菇菌种生产企业中母种培养基标准不统一、母种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提供参考,以香菇品种L808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香菇L808菌丝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最适培养温度、最适培养pH以及优化其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香菇L808菌种菌丝的最佳生长条件是: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24℃,最适培养pH为6;其最优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5 g/L、葡萄糖20 g/L、琼脂粉18 g/L、马铃薯22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母种 培养基 碳源 氮源 温度 PH 优化
下载PDF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的菌塘土壤微生态区系特征
9
作者 姚春馨 余萍 +6 位作者 赵廷惠 自正权 王珍 鲁招弟 常艳 罗志强 田果廷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野生松茸的发生与其土壤的生态环境特点密切相关。试验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为对象,比较菌塘土壤与非菌塘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差异,以明确菌塘的微生态区... 野生松茸的发生与其土壤的生态环境特点密切相关。试验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华松茸”为对象,比较菌塘土壤与非菌塘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差异,以明确菌塘的微生态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菌塘土壤各理化参数高于非菌塘土,其中速效钾(含量增加151.22%)、锰(增加156.38%)、铜(增加105.88%)含量差异极显著,磷、锌、镁含量差异显著。菌塘土壤中主要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非菌塘相比差异极显著;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优势细菌类群为卡氏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酸杆菌属(Acidipila)、热酸菌属(Acidothermus);优势真菌类群为暗梗单孢霉属(Chloridium)、Sagenomella、Glarea、锁瑚菌科未分类的属unclassified-Clavulinaceae、口蘑属(Trichol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菌塘土壤 理化性质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料配比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李玲 万恩梅 +2 位作者 黄震 李鸣雷 简红忠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5期39-42,共4页
为研究利用农业废弃物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以农作物秸秆、废菌包、牛粪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设置9种不同基料配方栽培大球盖菇,分析比较供试配方栽培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D_(3)、D_(4)、D_(8)处理的菌丝... 为研究利用农业废弃物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以农作物秸秆、废菌包、牛粪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设置9种不同基料配方栽培大球盖菇,分析比较供试配方栽培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D_(3)、D_(4)、D_(8)处理的菌丝生长较好、出菇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综合分析,在生产中推荐“玉米秸秆+谷壳+玉米芯+废弃菌包+牛粪”的基料配比组合,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农业废弃物 栽培基质 资源循环利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秀珍菇病害种类调查和病原菌鉴定
11
作者 陆娜 王伟科 林佳瑶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3期107-120,共14页
近年来,病害频发对秀珍菇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其病原菌的鉴定和特性研究非常重要。此次采集了不同时期的患病秀珍菇样本,通过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采用科赫法则、显微特征、ITS或16S rRNA测序等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 近年来,病害频发对秀珍菇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其病原菌的鉴定和特性研究非常重要。此次采集了不同时期的患病秀珍菇样本,通过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采用科赫法则、显微特征、ITS或16S rRNA测序等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真菌病原菌主要有木霉属、青霉属、链孢霉属、毛霉属和毛壳菌属菌类,引发绿霉病、红粉病等真菌性病害,多发生于秀珍菇营养期。细菌病原菌主要有假单胞菌属、欧文菌属、伯克氏菌属、窄食单胞菌属及噬几丁质菌属菌类,引发黄菇病、枯萎病等细菌性病害,多发生于秀珍菇生殖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真菌 细菌 分子鉴定
下载PDF
金秀大瑶山香菇子实体成分分析
12
作者 欧娜 谢唯 +3 位作者 张小红 韦思萍 钟春城 李志鹏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5期73-79,共7页
对金秀大瑶山香菇子实体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生物活性物质、有害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以了解香菇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的成分特征,并为其深加工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金秀大瑶山香菇碳氮营养、矿物质元素、生... 对金秀大瑶山香菇子实体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生物活性物质、有害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以了解香菇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的成分特征,并为其深加工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金秀大瑶山香菇碳氮营养、矿物质元素、生物活性物质非常丰富,有害成分均低于标准规定。其中,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30.13、1.87、40.20 g·100^(-1)·g^(-1),蛋白质与脂肪比值达16.11∶1。子实体含有常量元素钾、钙、磷、镁、钠和微量元素铁、锌、铜、锰、硒,具有较强的富集磷、钾、锌能力,含量分别为880、2610、10.6 mg·100^(-1)·g^(-1),钾与钠的比值为235.14∶1,表明其属于高钾低钠食品。富含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1970.32 mg·100^(-1)·g^(-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分析结果符合FAO/WHO标准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条件;呈鲜的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比18.46%。金秀大瑶山香菇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76.26 mg·100^(-1)·g^(-1),分别是所含的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6的43.08、10.61、31.13倍,同时含有粗多糖、甘露醇、黄酮、单宁、麦角甾醇、茶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子实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为261 U·g^(-1)。检测出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标准规定,子实体中无农药残留,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金秀大瑶山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物质 有害物质 检测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秸秆基质栽培糙皮侧耳菌株筛选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国丽 肖军 +2 位作者 陈珣 马晓颖 龚娜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辽宁地区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的优良糙皮侧耳菌株,以19个糙皮侧耳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丝长势、满袋时间、污染率、生物学效率及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14号菌株综合指标优于其他供试菌株,其母... 为筛选出适宜辽宁地区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的优良糙皮侧耳菌株,以19个糙皮侧耳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丝长势、满袋时间、污染率、生物学效率及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14号菌株综合指标优于其他供试菌株,其母种和栽培种在玉米秸秆基质中菌丝长势均较好,生物学效率较高,为105.8%,子实体菌盖颜色深灰色,菌柄3.1~6.8 cm,朵大韧性好,菇型紧凑,菌盖肥厚,中等大小,光泽好,可作为生产用优良菌株。C10、C2号菌株子实体性状一般,但其母种及栽培种在玉米秸秆基质中菌丝长势强、生物学效率高,利用秸秆能力强,可作为品种选育的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菌丝 玉米秸秆 筛选评价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平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丝体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芹 黄保 +4 位作者 胡素娟 牛森园 吴杰 周奥硕 孔维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 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PC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时期平菇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差异倍数值(fold change)≥2或≤0.5为条件对MM vs MP、MM vs MF和MP vs MF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获得139个、147个和67个差异代谢物,变化倍数最大的物质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生物碱、有机酸等,说明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平菇子实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KEGG分析表明,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20条代谢通路表现活跃。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脂质、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之间明显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平菇子实体发育机制和标准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代谢组学 菌丝体 差异代谢物 子实体发育
下载PDF
糙皮侧耳PoLIM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戚元成 王贺莲 +3 位作者 申进文 文晴 胡延如 王风芹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在NCBI、JGI数据库中检索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PoLIM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定PoLIM 1~PoLIM 6在25℃培养7 d(菌丝期),16℃培养5 d(扭结前期)、10 d(扭结后期)、15 d(原基期)、22 d(子实体期)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菌丝在4℃冷胁... 在NCBI、JGI数据库中检索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PoLIM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定PoLIM 1~PoLIM 6在25℃培养7 d(菌丝期),16℃培养5 d(扭结前期)、10 d(扭结后期)、15 d(原基期)、22 d(子实体期)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菌丝在4℃冷胁迫12、24、48 h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PoLIM1~PoLIM6的氨基酸数量为353~1 673;等电点为7.26~9.98;亚细胞定位预测均在细胞核中;有10个保守基序;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光、生长素、MYB转录因子以及低温胁迫等响应元件。就相对表达量而言,PoLIM1在子实体期较高;Po LIM2在扭结后期和子实体期较高;Po LIM3、Po LIM4、Po LIM6在菌丝期较高;Po LIM5在扭结后期较高,在原基期及子实体期降低。与对照(25℃)相比,4℃冷胁迫时Po LIM1、Po LIM3、Po LIM5、Po LIM6的相对表达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LIM结构域 发育 QRT-PCR 冷胁迫
下载PDF
不同麸皮含量对平菇生长和品质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海增 鲁欣欣 +2 位作者 刘元栋 靳荣线 邹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以平菇“新科107”菌株为试材,采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及品质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麸皮含量对平菇生长及品质质构的影响,以期为平菇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麸皮含量对平菇的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和品质质构均有显著影响,其... 以平菇“新科107”菌株为试材,采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及品质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麸皮含量对平菇生长及品质质构的影响,以期为平菇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麸皮含量对平菇的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和品质质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5%麸皮含量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与10%无明显差异;随着麸皮含量的增加,生物学效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0%麸皮含量下生物学效率最大,5%麸皮含量下最小;在5%麸皮含量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灰分与粗纤维含量均在10%麸皮含量下达到最大,粗多糖含量随着麸皮含量的增加不断升高;菌柄和菌盖的硬度均在10%达到最大,随着麸皮含量的升高,内聚性和弹性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无显著差异,菌盖的咀嚼性先呈上升趋势,在15%含量后显著下降。综合分析菌丝生长速率和子实体品质质构结果,麸皮最适添加量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不同麸皮含量 生物学效率 品质 质构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香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宇星 董浩然 +5 位作者 章炉军 李玉 李巧珍 谭琦 赵勇 周峰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以香菇‘沪香F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9种碳源配方和10种氮源配方对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和发酵固形物体积比以及发酵完成时接种后菌丝在木屑试管中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糖蜜为碳... 以香菇‘沪香F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9种碳源配方和10种氮源配方对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和发酵固形物体积比以及发酵完成时接种后菌丝在木屑试管中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糖蜜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6.10 mm∕d,以木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84 mm∕d;以麸皮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为4.01 mm∕d,以尿素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19 mm∕d。在液体培养基中,以糖蜜为主要碳源时,菌丝生物量达8.04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8.69%;以麸皮为主要氮源时,菌丝生物量达7.90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6.57%。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不同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与发酵固形物体积比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碳氮源的菌丝生物量与菌丝接种后在木屑试管中的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糖蜜和麸皮是香菇液体菌种最佳的碳氮源组合。该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香菇液体菌种原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液体菌种 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生物量 发酵固形物体积比
下载PDF
出菇温度对不同菌龄香菇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丹丹 尚怀国 +4 位作者 章炉军 田龙 张美彦 李玉 于海龙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以香菇L135与931的F1代群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出菇温度(12℃、17℃、22℃、27℃)对不同菌龄香菇群体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出菇温度下,香菇菌龄与原基数量、子实体个数、单包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菇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以香菇L135与931的F1代群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出菇温度(12℃、17℃、22℃、27℃)对不同菌龄香菇群体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出菇温度下,香菇菌龄与原基数量、子实体个数、单包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菇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随着出菇温度的升高,菌龄与现蕾天数的相关系数逐渐减小;出菇温度与菌龄可共同影响群体的现蕾天数、采菇周期、单包产量、单菇重4个农艺性状,提高出菇温度会降低菌龄的影响;原基数量与子实体个数更易受到菌龄的影响;长菌龄群体比短菌龄群体更易受出菇温度的影响。香菇高温品种选育工作可将单菇重、单菇重环境方差和子实体个数作为代表性状筛选指标。以环境方差作为表型进一步验证了单菇重受出菇温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群体 农艺性状 菌龄 出菇温度 环境方差
下载PDF
康县香菇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文琦 冯继虎 +2 位作者 段辉 刘兰 樊世勇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08-211,共4页
香菇生产是康县农业农村经济重要的优势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基于实地调研,分析了康县香菇的产业基础、品牌建设、产业模式、技术特色等方面的优势。针对康县香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扶持龙头企业、研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 香菇生产是康县农业农村经济重要的优势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基于实地调研,分析了康县香菇的产业基础、品牌建设、产业模式、技术特色等方面的优势。针对康县香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扶持龙头企业、研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地理标志认证、扩大林地规模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县 香菇 产业 现状 建议
下载PDF
应用拮抗和ISSR标记鉴定64个金针菇菌株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珣 肇莹 +3 位作者 龚娜 刘国丽 马晓颖 肖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16个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和48个栽培金针菇菌株为材料,评价不同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4个金... 以16个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和48个栽培金针菇菌株为材料,评价不同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4个金针菇菌株基于拮抗试验划分为7个类群,基于ISSR聚类分析划分为5个类群;栽培金针菇菌株之间亲缘关系普遍较近,野生金针菇菌株与栽培金针菇菌株大多具有较远的亲缘性;32号栽培菌株和49号野生菌株可以优先选作金针菇杂交育种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体细胞不亲和性 ISSR分子标记 拮抗试验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