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8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金针菇单孢杂交后代菌株筛选评价
1
作者 陈珣 肇莹 +3 位作者 龚娜 刘国丽 马晓颖 肖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以2个金针菇品种的37个单孢杂交后代菌株为试材,采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3个酶活性指标(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和5个农艺性状指标(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筛... 以2个金针菇品种的37个单孢杂交后代菌株为试材,采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3个酶活性指标(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和5个农艺性状指标(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筛选优异的金针菇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各指标变异系数在20.93%~42.75%,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产量指标,为42.75%。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构建金针菇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12、32、33号3个单孢杂交后代菌株,未来可以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单孢杂交后代 描述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野生紫芝组培、驯化及其菌丝体富硒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2
作者 张腾霄 薛强 +3 位作者 王斌 梁慧娟 郭心洁 李杨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从野生紫芝子实体5个不同部位分离纯培养获得其菌丝体,测试6种培养基的菌丝体培养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紫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测试菌丝体在系列化添加H_(2)SeO_(3)的培养基中1~6 d的硒含量以考察其富硒动力学... 从野生紫芝子实体5个不同部位分离纯培养获得其菌丝体,测试6种培养基的菌丝体培养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紫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测试菌丝体在系列化添加H_(2)SeO_(3)的培养基中1~6 d的硒含量以考察其富硒动力学。结果表明:紫芝菌盖边缘部位的离体组织无性生殖能力最强;初筛试验显示由1.5%玉米浸提液和2%的蔗糖组合而成的玉米蔗糖培养基最佳;正交试验所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5℃、振荡速度为140 r/min、培养基装液量为80 mL;复筛试验所得最佳营养素搭配为:玉米蔗糖培养基、0.025%MgSO_(4)、0.15%KH_(2)PO_(4)、0.3%蛋白胨,优化后紫芝菌丝体增产48.96%;菌丝体硒含量随培养基中硒浓度的升高而提高,其富硒动力学过程符合指数增长模型,菌丝体的硒含量≥0.24μg/g。此研究开发了东北寒地黑土区特有的真菌资源和玉米资源,为借助真菌菌丝体生产富硒食品原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芝 菌丝体 液体发酵 富硒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金针菇菌种选育及保藏虚拟仿真实验设计研究
3
作者 谢春芹 凡军民 +1 位作者 张伟杰 阮思煜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2期59-62,共4页
我国目前金针菇菌种主要为国外引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且容易发生变异。金针菇育种是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但金针菇菌种选育过程操作步骤繁杂、能耗大、对时间空间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观摩、难再现、难操作。本文通过构建金针菇菌... 我国目前金针菇菌种主要为国外引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且容易发生变异。金针菇育种是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但金针菇菌种选育过程操作步骤繁杂、能耗大、对时间空间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观摩、难再现、难操作。本文通过构建金针菇菌种选育及保藏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解决了教学过程问题,让学习者重复理论学习和实操练习等,增强了学习者的体验感和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菌种选育 保藏 虚拟仿真实验
下载PDF
应用拮抗和ISSR标记鉴定64个金针菇菌株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珣 肇莹 +3 位作者 龚娜 刘国丽 马晓颖 肖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16个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和48个栽培金针菇菌株为材料,评价不同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4个金... 以16个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和48个栽培金针菇菌株为材料,评价不同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4个金针菇菌株基于拮抗试验划分为7个类群,基于ISSR聚类分析划分为5个类群;栽培金针菇菌株之间亲缘关系普遍较近,野生金针菇菌株与栽培金针菇菌株大多具有较远的亲缘性;32号栽培菌株和49号野生菌株可以优先选作金针菇杂交育种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体细胞不亲和性 ISSR分子标记 拮抗试验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黄色金针菇SOD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张本锋 席林浩 +3 位作者 乔应丽 邓冰 孟俊龙 刘靖宇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对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编码基因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光照(200 lx)条件下菌丝向原基转变过程中以及不同发育阶段(菌丝、原基、幼菇)和子实体不同部... 对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编码基因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光照(200 lx)条件下菌丝向原基转变过程中以及不同发育阶段(菌丝、原基、幼菇)和子实体不同部位(菌盖,菌柄自上而下0.5~1.5 cm、3~4.5 cm、5~7 cm)SOD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鉴定到1个Fe-SOD基因FfSOD2、2个Mn-SOD基因FfSOD1和FfSOD6、3个Cu/Zn-SOD基因FfSOD3、FfSOD4和FfSOD5,在4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内含子数量为2~6,且启动子区域均含有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元件;Cu/Zn-SOD以无规则卷曲结构为主,而Mn-SOD和Fe-SOD中α螺旋占比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光照组FfSOD4和FfSOD5相对表达量上调,FfSOD1相对表达量下调,FfSOD2、FfSOD3和FfSOD6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黄色金针菇不同发育时期和子实体不同部位中,FfSOD1和FfSOD5在菌柄下部,FfSOD2在原基、幼菇、菌盖和菌柄上部,FfSOD3在菌盖、菌柄上部,FfSOD4和FfSOD6在幼菇期相对表达量较高。研究结果为黄色金针菇发育过程中SOD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金针菇 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鉴定 表达模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一种适宜秸秆栽培的金针菇菌株筛选方法
6
作者 李艳芳 张腾霄 +3 位作者 王斌 张立伟 魏雅冬 李贺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76-79,共4页
以一株野生黄金针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试管内进行适宜秸秆栽培的金针菇菌株的筛选方法,对栽培的黄金针菇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并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密闭试管内以秸秆为栽培基质栽培黄金针菇可以顺利出... 以一株野生黄金针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试管内进行适宜秸秆栽培的金针菇菌株的筛选方法,对栽培的黄金针菇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并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密闭试管内以秸秆为栽培基质栽培黄金针菇可以顺利出菇,继而进行的组织分离与孢子分离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可用于适宜秸秆栽培的菌株初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菌株筛选 秸秆
下载PDF
基于连续体机器人技术的金针菇自动采收装置设计
7
作者 陈艺超 李龙 +3 位作者 白东明 徐阮佳 陆洪漾 陈斌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2期6-9,共4页
在现有的金针菇工厂化产线中,滤光罩拆卸、金针菇采收、金针菇切根3道关键工序仍需人工完成,效率低下,且人工成本高昂。为提高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及金针菇生产效率,对金针菇的产线方案进行搭建,模块化设计一种金针菇自动采收装置,将3道工... 在现有的金针菇工厂化产线中,滤光罩拆卸、金针菇采收、金针菇切根3道关键工序仍需人工完成,效率低下,且人工成本高昂。为提高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及金针菇生产效率,对金针菇的产线方案进行搭建,模块化设计一种金针菇自动采收装置,将3道工序集成为一体。结合连续体机器人技术设计一种绳驱动金针菇柔性夹爪,解决自动化实现金针菇无损采收这一核心问题。同时在环保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产线,产线中对滤光罩与切割后的金针菇根壤分别进行回收,实现金针菇产线的废料回收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结构设计 绳驱动 连续体机器人 生产线
下载PDF
黄色金针菇品种对比试验
8
作者 李博 赵潇俐 +4 位作者 蔡小玲 陈滨妍 陈毅勇 陈国平 谢宝贵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对黄色金针菇新品种农万金10号开展生产性栽培试验,与对照品种杂19进行对比,分析其产量及商品性状。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单产、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高度和菌盖厚度等农艺性状测量得出,该试验2个黄色金针菇品种的菌丝生长... 对黄色金针菇新品种农万金10号开展生产性栽培试验,与对照品种杂19进行对比,分析其产量及商品性状。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单产、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高度和菌盖厚度等农艺性状测量得出,该试验2个黄色金针菇品种的菌丝生长速度都在25℃时生长最快,农万金10号的平均单产409.3g/瓶,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杂19;农万金10号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盖高度、菌柄直径均极显著小于对照品种杂19,两者的菌柄长度差异不显著;农万金10号的商品性状符合市场要求,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特别是菇体颜色浅,菌盖圆润、均匀,菌柄粗、直挺,但也存在容易产生顶芽,后续可通过栽培环境调控控制顶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金针菇 品种 对比试验
下载PDF
松茸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单糖组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双敏 国琦 +1 位作者 葛长荣 肖智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目的】提高松茸粗多糖提取率,探究松茸多糖纯化组分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松茸粗多糖,优化提取工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分离纯化粗多糖,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单糖成分,并测定体外抗氧化... 【目的】提高松茸粗多糖提取率,探究松茸多糖纯化组分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松茸粗多糖,优化提取工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分离纯化粗多糖,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单糖成分,并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2.25 h,料液比1∶31(g∶mL),浸提温度83.50℃,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8.67%。松茸粗多糖经分离纯化后收集到3种多糖组分(TMP-1、TMP-2、TMP-3),主要由岩藻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其中TMP-1存在鼠李糖,TMP-2和TMP-3存在葡萄糖醛酸。松茸粗多糖和3种纯化多糖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存在量效关系,抗氧化能力强弱为:松茸粗多糖>TMP-2>TMP-3>TMP-1。【结论】松茸多糖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松茸粗多糖效果最好,分离纯化后的多糖组分抗氧化活性有所降低。本研究为松茸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其功能食品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多糖 提取工艺 分离纯化 单糖组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云南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针菇工厂化新品种通过鉴定
10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3期125-125,共1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加强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6月14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历时4年选育的“中菌黄金针1号”“中菌黄金针2号”“中...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加强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6月14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历时4年选育的“中菌黄金针1号”“中菌黄金针2号”“中菌白金针1号”3个金针菇新品种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食用菌新品种鉴定,填补了云南省无自主知识产权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品种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研究所 工厂化栽培 白金针 金针菇 食用菌产业 自主知识产权 关键核心技术 食用菌新品种
下载PDF
鸡腿菇对棉籽壳的降解与转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倪新江 梁丽琨 +2 位作者 由翠荣 冯志勇 潘迎捷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栽培在棉籽壳培养基中的鸡腿菇具有较强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和较高的绝对生物学效率;木质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CMC酶、FP酶和HC酶的活性变化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正相关,漆酶的活性变化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正相关... 栽培在棉籽壳培养基中的鸡腿菇具有较强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和较高的绝对生物学效率;木质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CMC酶、FP酶和HC酶的活性变化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正相关,漆酶的活性变化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没有相关性;淀粉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蛋白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木质纤维素 降解 绝对生物学效率 胞外酶 棉籽壳 转化
下载PDF
金针菇营养保健功能及食品加工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2
作者 侯波 郑淑彦 +2 位作者 邰丽梅 桑兰 吴素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对金针菇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及保健功能进行了总结,对金针菇食品加工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金针菇深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金针菇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保健功能 食品加工
下载PDF
金针菇多糖-Fe(Ⅱ)螯合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3
13
作者 马利华 秦卫东 +1 位作者 陈学红 易剑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02-207,共6页
确定金针菇多糖与Fe(Ⅱ)的螯合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螯合度为指标,探讨螯合时间、金针菇多糖与Fe(Ⅱ)的质量比(mg/mg)、Fe(Ⅱ)的初始质量浓度(mg/mL)对金针菇多糖-Fe(Ⅱ)螯合物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螯合条件,并对金针菇螯合... 确定金针菇多糖与Fe(Ⅱ)的螯合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螯合度为指标,探讨螯合时间、金针菇多糖与Fe(Ⅱ)的质量比(mg/mg)、Fe(Ⅱ)的初始质量浓度(mg/mL)对金针菇多糖-Fe(Ⅱ)螯合物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螯合条件,并对金针菇螯合前后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螯合时间6h、金针菇多糖与Fe(Ⅱ)的质量比3.54:1(mg/mg)、初始质量浓度为6mg/mL时螯合度为86.21%;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显示金针菇多糖螯合Fe(Ⅱ)后其抗氧化性能较螯合前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多糖 螯合 Fe(Ⅱ)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北京地区8个白金针菇主栽菌株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守现 刘宇 +3 位作者 耿小丽 余知和 魏民 孟莉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9-222,共4页
利用拮抗试验和RAPD方法对不同白色金针菇栽培菌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将8个菌株分为五类:金白1号、白15、147、玉山Fy 4个菌株各为一类,金针菇(合肥)、金针菇(分P)、金针菇(A2)、金针菇(天)属于第五类。因此认... 利用拮抗试验和RAPD方法对不同白色金针菇栽培菌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将8个菌株分为五类:金白1号、白15、147、玉山Fy 4个菌株各为一类,金针菇(合肥)、金针菇(分P)、金针菇(A2)、金针菇(天)属于第五类。因此认为在食用菌菌种的鉴别中,应用拮抗试验对供试菌株进行初步筛选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RAPD方法从分子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鉴别技术,进而通过系统的综合分析,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拮抗试验 RAPD 菌株鉴别 聚类分析
下载PDF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金针菇菌株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宿红艳 王磊 +1 位作者 明永飞 刘林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5-1728,共4页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对来源不同的6种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从2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可用引物,共获得136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111个(占总条带数的81.6%)。供试菌株间遗传相...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对来源不同的6种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从2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可用引物,共获得136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111个(占总条带数的81.6%)。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从0.5674(农大04-1和全禾04-1)至0.8947(太行05-1和河北03-1)不等。利用UPGMA软件据此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金针菇菌株分为3个组群。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金针菇生产菌株快速准确鉴别,是金针菇指纹图谱分析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 分子鉴定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金针菇生长发育期间相关胞外酶的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冯伟林 蔡为明 +4 位作者 金群力 范丽军 沈颖越 宋婷婷 田芳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0-433,共4页
以白色金针菇菌株为材料,研究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羧甲基纤维素酶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较低,现蕾... 以白色金针菇菌株为材料,研究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羧甲基纤维素酶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较低,现蕾后活性急剧增强,达到11.43 U;半纤维素酶高峰出现于采收期,达到8.13 U;漆酶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较高,原基形成后迅速下降到0.15 U;中性蛋白酶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比较稳定,现蕾前相对较低,子实体生长阶段酶活性明显增强;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菌丝培养呈下降趋势,但生殖生长期迅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生长发育 胞外酶 培养料
下载PDF
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配方试验 被引量:14
17
作者 付志英 应正河 +3 位作者 张平 陈晓波 黄晓梅 赖腾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29,共4页
近年来,利用菌渣栽培不同食用菌的报道较多,而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的试验国内尚未见到详细报道。为了缓解杏鲍菇菌渣的激增,找出一条合理利用杏鲍菇废料的途径,试验利用不同的杏鲍菇菌渣含量,设置5种配方,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培... 近年来,利用菌渣栽培不同食用菌的报道较多,而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的试验国内尚未见到详细报道。为了缓解杏鲍菇菌渣的激增,找出一条合理利用杏鲍菇废料的途径,试验利用不同的杏鲍菇菌渣含量,设置5种配方,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培养料进行常压灭菌,栽培姬松茸,通过对发酵料的温度、菌丝生长势、染杂率、出菇周期、生物转化率、成本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栽培姬松茸的培养料中添加15%的杏鲍菇菌渣,即降低姬松茸栽培的成本以产生经济效益,又由于姬松茸采收潮数较多,分解培养基比较彻底,废料可直接还田以产生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渣 姬松茸 配方
下载PDF
金针菇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研究开发进展 被引量:38
18
作者 何轩辉 廖森泰 刘吉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0-72,94,共4页
对金针菇的营养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护肝作用等生理活性进行了总结,对目前以金针菇为原料开发的产品进行了概述。探讨了目前金针菇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下一步如何开展金针菇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金针菇 营养成分 生理活性成分 药用功能 金针菇食品
下载PDF
金针菇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乐 王赵改 +3 位作者 李鹏 陈丽娟 王晓敏 李淑荣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2,124,共5页
以金针菇为研究对象,对其上部子实体和菌柄基部2个部位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金针菇下脚料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个部位的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总糖、灰分、纤维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基部含有较... 以金针菇为研究对象,对其上部子实体和菌柄基部2个部位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金针菇下脚料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个部位的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总糖、灰分、纤维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基部含有较高的总糖、灰分、纤维素,而脂肪含量低且无显著性差异。金针菇抗氧化成分Vc和多酚含量丰富,上部和基部的Vc含量分别达0.53mg/g、0.35 mg/g,多酚含量分别达7.38 mg/g、6.88 mg/g。金针菇上部和基部同时含有47种矿物质,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K、Na、Ca、Mg等常量元素以及Zn、Fe、Mn、Se等微量元素。其中,基部的K、Ca、Mg、Mn含量均比上部高。金针菇中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种类齐全,上部子实体和菌柄基部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64.36 mg/g、125.92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35.10%、32.87%。金针菇2个部位的主要营养成分种类相似,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糖、矿物质和氨基酸,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营养成分 不同部位 分析
下载PDF
食用菌人工驯化新品种——露水鸡选育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谭伟 郑林用 +4 位作者 彭卫红 肖在勤 刘本洪 甘炳成 黄忠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通过人工驯化野生长根奥德蘑 (Oudemansiellaradicata (Relhan :Fr )Sing ) ,选育出新品种露水鸡。经 3年以上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露水鸡性状稳定 ,比对照增产 2 5 0 0 %~ 41 3 8% ,氨基酸总量较对照高出 5 14 % ,抗生产上常... 通过人工驯化野生长根奥德蘑 (Oudemansiellaradicata (Relhan :Fr )Sing ) ,选育出新品种露水鸡。经 3年以上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露水鸡性状稳定 ,比对照增产 2 5 0 0 %~ 41 3 8% ,氨基酸总量较对照高出 5 14 % ,抗生产上常见杂菌的能力强 ,商品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人工驯化 选育 露水鸡Zong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