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茖葱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研究
1
作者 姜思佳 周玉迁 +1 位作者 焦丽 范玉明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5期65-67,共3页
对黑龙江茖葱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及评价研究,旨在了解黑龙江茖葱种质资源的分布、种类和特征,为黑龙江茖葱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黑龙江茖葱种质资源丰富,但存在过度采摘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关键词 黑龙江 茖葱 种质资源
下载PDF
青椒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研究
2
作者 蓝志福 《神经药理学报》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目的:为探究蜗牛酶辅助提取青椒叶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引入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青椒叶总黄酮的蜗牛酶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四元二次回归方程,并利用其对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考察... 目的:为探究蜗牛酶辅助提取青椒叶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引入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青椒叶总黄酮的蜗牛酶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四元二次回归方程,并利用其对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经过实验验证,在酶解时间61 min、酶用量1.8%、pH 5.5和酶解温度57℃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青椒叶总黄酮可以被高效地提取,其提取率达到最高,可达26.49 mg·g^(-1)。将实际值与预测值(26.59 mg·g^(-1))进行比较后发现,其间的相对误差仅为0.38%,证明该模型呈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自由基清除效果表明青椒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9.11 mg·L^(-1)和163.31 mg·L^(-1)。结论:可以使用响应面法来优化青椒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所提取的青椒叶总黄酮显示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青椒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椒叶 总黄酮 蜗牛酶 响应面优化 提取工艺 抗氧化
下载PDF
穗材差异对刺龙牙水培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王睿照 朱健 +2 位作者 刘洪柳 孙艺哲 颜廷武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刺龙牙嫩芽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浓郁,被誉为“山野菜之王”。然而其野生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研发一种方便快捷、易于推广且操作性强的刺龙牙栽培技术显得尤为迫切。以辽东山区2种刺龙牙穗材为试材,探讨穗材品种、茎杆长... 刺龙牙嫩芽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浓郁,被誉为“山野菜之王”。然而其野生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研发一种方便快捷、易于推广且操作性强的刺龙牙栽培技术显得尤为迫切。以辽东山区2种刺龙牙穗材为试材,探讨穗材品种、茎杆长度及梢径对刺龙牙水培生产过程及产量的影响,旨在寻找适合水培生产的刺龙牙穗材指标,提升水培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品种2较品种1开始采摘提前约1.8 d;茎杆长度越长,发芽时间越早,且发芽时间相对集中,从而更早开始采摘,采摘时间更长,采摘次数更多;同样,茎杆越细,发芽时间也越早,且结束发芽时间更早,发芽时间更为集中。此外,刺龙牙穗材水培嫩芽的单根产量达到(18.9±6.2)g,且品种2的水培嫩芽产量高于品种1。当茎杆长度控制在30~60 cm、梢径在10~16 mm范围内时,茎杆长度和梢径均与水培嫩芽产量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龙牙 穗材 水培 产量
下载PDF
我国山野菜资源研究现状初步分析
4
作者 王美会 任慧婧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9期64-66,83,共4页
山野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食用历史,通过查阅有关山野菜记载的文献,系统总结分析了我国山野菜的种类、科属组成、食用部位、食用方法、药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后续建立一条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 山野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食用历史,通过查阅有关山野菜记载的文献,系统总结分析了我国山野菜的种类、科属组成、食用部位、食用方法、药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后续建立一条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提供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山野菜 研究现状
下载PDF
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藜蒿降低镉积累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李平 杨静 +8 位作者 袁尚勇 周雄祥 熊立水 杨蓓 李荃玲 刘高枫 孙玉宏 汤谧 何中华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8期13-18,共6页
藜蒿是长江流域近年来开发最为成功的野菜,大棚栽培可延长采收供应期,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藜蒿有积累镉的特性,藜蒿产品镉污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大棚藜蒿种植土壤特性及藜蒿产品的镉含量分析,基于前期试验结果... 藜蒿是长江流域近年来开发最为成功的野菜,大棚栽培可延长采收供应期,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藜蒿有积累镉的特性,藜蒿产品镉污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大棚藜蒿种植土壤特性及藜蒿产品的镉含量分析,基于前期试验结果,在湖北省大棚藜蒿主产区的云梦、蔡甸、浠水、阳新开展了降低大棚藜蒿镉含量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湖北大棚藜蒿主产区土壤镉含量均在GB 15618-2018规定的土壤镉污染风险筛选值范围内,不存在农用地土壤镉污染风险,通过土壤增施有机肥(500~1000 kg/667 m^(2))补充土壤有机质,增施土壤调理剂(酸性土壤100~150 kg/667 m^(2))中和土壤酸性,水旱轮作等栽培技术措施可显著降低大棚藜蒿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大棚 藜蒿 镉污染防治
下载PDF
吉林省山野菜资源研究及其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宇微 潘博 +6 位作者 惠云芝 徐子健 迟翔丹 李沐阳 于永辉 孙策 侯立贺 《长江蔬菜》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21世纪以来,山野菜的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关注热点。了解吉林省山区山野菜的分布及特点,有利于开发山野菜更高的利用价值。目前部分山野菜资源的过度利用,使山野菜本身价值逐渐下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山野菜的需求,通过人工技... 21世纪以来,山野菜的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关注热点。了解吉林省山区山野菜的分布及特点,有利于开发山野菜更高的利用价值。目前部分山野菜资源的过度利用,使山野菜本身价值逐渐下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山野菜的需求,通过人工技术对山野菜进行培养,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山野菜及绿色健康的山野菜食品逐渐受到大众青睐,吉林省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山野菜 人工培育 可持续开发利用
下载PDF
海南雷公笋的SCoT-PCR体系优化及有效引物筛选
7
作者 孙秀秀 王春梅 +3 位作者 陈加利 夏腾飞 冯依欣 郑道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95-99,共5页
[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 [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Taq酶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模板DNA和dNTPs,最后是引物;最优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40 ng DNA,0.30μmol/L引物,0.25 mmol/L dNTPs,3.00 U Taq酶。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应用该体系从40条SCoT引物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且适合雷公笋扩增的引物,多态性条带占62.64%。[结论]该研究为使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雷公笋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笋 SCoT 反应体系优化 有效性引物
下载PDF
“山野菜开发技术”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探索
8
作者 陈玉珍 杨莉琳 +2 位作者 李慧 薛华 史玲玲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山野菜开发技术”是北京林业大学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山野菜资源的能力。然而,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线上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教学效果很不理... “山野菜开发技术”是北京林业大学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山野菜资源的能力。然而,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线上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为了满足学生对教学和课程日益提升的需求,“山野菜开发技术”课程组依托已建成的线上慕课资源,主要从“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丰富全面的知识内容体系;创新教学形式,促进线上学习与课堂讲授深度融合;建立线上线下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3个方面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了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野菜开发技术 混合式教学 课程教学 线上线下
下载PDF
红凤菜叶绿体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序列比较分析
9
作者 赵夏云 瞿飞 +3 位作者 杨静 周麟笔 刘炼 文林宏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41,48,共10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红凤菜叶绿体基因组(cpDNA)特征及其进化关系,本研究对红凤菜cpDNA进行了测序、组装和注释,并与近缘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凤菜cpDNA全长为150929 bp,总GC含量为37.18%,包含一个大单拷贝区(LSC,83112 bp)、一个小... 为了更好地了解红凤菜叶绿体基因组(cpDNA)特征及其进化关系,本研究对红凤菜cpDNA进行了测序、组装和注释,并与近缘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凤菜cpDNA全长为150929 bp,总GC含量为37.18%,包含一个大单拷贝区(LSC,83112 bp)、一个小单拷贝区(SSC,18127 bp)以及两个反向重复区(IRa/IRb,24845 bp)。cpDNA共注释到131个功能基因,其中86个为蛋白编码基因,37个为tRNA基因,8个为rRNA基因;共鉴定出58个SSRs位点,其碱基组成以A-T类型为主。RSCU分析表明,红凤菜cpDNA明显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基因组比较分析显示,4种菊三七属植物cpDNA在结构和组成上非常保守,变异主要集中在LSC区和SSC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野茼蒿属与菊三七属亲缘关系最近;菊三七属种间,白子菜、狗头七与红凤菜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凤菜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发菜室内人工培育模式研究
10
作者 赵倩云 唐进年 +2 位作者 郭树江 孙涛 赵艳丽 《河北农业》 2024年第9期59-60,共2页
发菜营养价值、经济价值高,是极佳的经济作物。但多年来,发菜室内人工培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本研究确定了发菜的人工培育模式,采用人工补水式培养模式(100毫升/天)于平均温度29℃、平均湿度56%下进行培养,发菜培育成功率可达40%以上,为... 发菜营养价值、经济价值高,是极佳的经济作物。但多年来,发菜室内人工培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本研究确定了发菜的人工培育模式,采用人工补水式培养模式(100毫升/天)于平均温度29℃、平均湿度56%下进行培养,发菜培育成功率可达40%以上,为后续发菜大量、商业化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菜 室内人工培育 培育模式 自吸式补水 人工补水
下载PDF
沙芥非耕地栽培基质的筛选
11
作者 李丹 崔甜甜 +3 位作者 张凤兰 杨忠仁 黄修梅 刘金泉 《蔬菜》 2024年第10期55-63,共9页
沙芥非耕地栽培需要选择适宜的基质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和根系的支撑。为筛选出沙芥非耕地栽培最适宜的基质,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和非耕地资源,以羊粪、秸秆、秸秆生物炭、草炭、蛭石为基质原料,通过与沙子进行不同体积比例... 沙芥非耕地栽培需要选择适宜的基质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和根系的支撑。为筛选出沙芥非耕地栽培最适宜的基质,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和非耕地资源,以羊粪、秸秆、秸秆生物炭、草炭、蛭石为基质原料,通过与沙子进行不同体积比例的搭配,设置10种不同基质配方,测定了不同配比基质栽培下基质理化性质及沙芥生长情况等18项指标,分析了基质理化性质与沙芥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沙芥产量影响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_(5)(沙子∶羊粪∶秸秆∶秸秆生物炭∶草炭∶蛭石=5∶1∶1∶1∶1∶1)的基质总孔隙度(48.52%)、通气孔隙度(16.69%)均最高;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7.79 g/kg、6.82 mg/g、166.93 mg/kg、7780 mg/kg,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基质盐分含量最低,为1.04 mg/mL;同时,T_(5)处理下,沙芥的产量(3666 kg/hm^(2))、叶片SPAD值(46.57)、叶片含氮量(17.80 mg/g)、根长(27.97 cm)均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基质理化性质与沙芥生长指标之间有很高的关联程度,其中,通气孔隙度、叶片SPAD值、叶片含氮量及基质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沙芥产量的形成;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到T_(5)是综合得分第1的基质配方。因此,沙子∶羊粪∶秸秆∶秸秆生物炭∶草炭∶蛭石为5∶1∶1∶1∶1∶1为最适宜沙芥生长的基质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芥 产量 栽培基质 主成分分析 非耕地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阳荷植株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健华 周金忠 +2 位作者 黄会 陶平 牟东岭 《上海蔬菜》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作者以本地选育的阳荷品种红星一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多种种植模式(净作、套作)对阳荷植株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筛选适应当地产业现状的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净作模式阳荷的分枝数多、花苞产量高... 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作者以本地选育的阳荷品种红星一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多种种植模式(净作、套作)对阳荷植株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筛选适应当地产业现状的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净作模式阳荷的分枝数多、花苞产量高、纯利润高,但生产成本高、花苞优品率低;套作玉米模式阳荷的植株长势佳、花苞优品率高、纯利润较高、利润率高;林下套作模式阳荷的分枝数少、花苞产量低、生产成本低。阳荷实际生产中,如考虑带动农民就业、市场批发销售、便于生产操作等因素,可选用净作种植模式;若考虑降低生产投入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线上零售、花苞优品率等因素,建议选用套作玉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荷 净作 套作 产量 效益 贵州毕节
下载PDF
滨海镇生物有机肥与生物菌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淑青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研究了在滨海镇小麦种植中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应用,及其对作物品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发现,这些生物肥料通过改善小麦的生长条件,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显著减轻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研究评估了生... 研究了在滨海镇小麦种植中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应用,及其对作物品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发现,这些生物肥料通过改善小麦的生长条件,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显著减轻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研究评估了生物肥料在提高小麦营养价值、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结合使用能显著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改善加工品质,增加抗氧化成分,从而增强小麦的营养价值和抗病性。此外,还提升了小麦的抗逆性,尤其是在抗干旱和盐碱性方面。通过对滨海镇小麦种植的具体案例分析,研究团队对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施用生物肥料的区域,小麦的植株高度、穗数、穗重均有显著提升。土壤测试结果显示,使用生物肥料的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也有所增强为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可持续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物有机肥 生物菌肥 土壤改良 品质提升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可食用野菜种类识别
14
作者 吴玉强 孙荀 +1 位作者 季呈明 胡乃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7-66,共10页
可食用野菜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传统采摘可食用野菜的分辨主要依赖人为主观经验,效率低且错误风险高,因此对可食用野菜快速准确的识别对实现野菜产业开发和保障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地区“七头一脑”共8种可食用野菜为... 可食用野菜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传统采摘可食用野菜的分辨主要依赖人为主观经验,效率低且错误风险高,因此对可食用野菜快速准确的识别对实现野菜产业开发和保障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地区“七头一脑”共8种可食用野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8种野菜的2400张图像数据集,采用3种具有代表性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AlexNet、VGG16和ResNet50)和3种视觉自注意力(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ViT、CaiT和DeiT)共6种不同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并通过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Grad-CAM)来分析深度学习模型的决策机制。结果表明,ResNet50在验证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4.68%,精确率、召回值和F1分数分别为97.66%、97.74%和97.70%,在6个模型中表现最佳。随后,在最优模型ResNet50基础上添加卷积模块的注意力机制(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和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CA)模块进行模型优化,结果显示,CBAM-ResNet50准确率达到了97.67%,CA-ResNet50准确率达到了98.34%,分别提高了2.99个百分点和3.66个百分点。以上研究结果证实了CNN模型在数据集上能取得比ViT更好的结果,利用深度学习识别可食用野菜种类是可行的,且添加注意力模块能够实现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用野菜 种类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视觉自注意力 注意力机制模块
下载PDF
外源硒对蒲公英生长、生理特性及其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祥龙 赵治国 +3 位作者 林香君 宋晓倩 路祺 唐中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06-111,135,共7页
为研究叶面喷施外源硒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0、100、200、300、400μmol/L)对蒲公英生长、生理特性及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施硒浓... 为研究叶面喷施外源硒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0、100、200、300、400μmol/L)对蒲公英生长、生理特性及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大,蒲公英根长和鲜重等生长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施加200μmol/L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蒲公英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化学反应效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施加200μmol/L亚硒酸钠时蒲公英叶片SOD和CAT活性最高,施加300μmol/L亚硒酸钠时POD活性最高(P<0.05)。施硒可有效提高蒲公英绿原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施加200μmol/L亚硒酸钠时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49.73%、31.34%。施硒后蒲公英各部位硒含量显著提高,叶片和根系的硒含量随硒浓度的变化符合一元二次方程。蒲公英叶片对外源硒浓度的变化较敏感,是富硒的主要部位。研究认为,叶面喷施200μmol/L亚硒酸钠是培养富硒蒲公英的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Fermented Puffed Feather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Meat Quality,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Broilers
16
作者 Lin Yu Chen Zhihui +9 位作者 Wu Hongzhi Ji Fengjie Liu Yang Li Jianing Yu Xilong Dou Renkai Yuan Hua Yang Qinghui Li Zhongyu Xu Liangm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3期42-58,共17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ermented puffed feather meal(FPFM)on growth performance,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meat quality,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Arbor Acres(AA)broilers.A single-factor desig...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ermented puffed feather meal(FPFM)on growth performance,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meat quality,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Arbor Acres(AA)broilers.A single-factor design was adopted,and four treatment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five replicates to 240 one-day-old AA broilers.The control group(group A)received a basal diet,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received a basal diet plus 33%(group B),67%(group C)and 100%(group D)FPFM,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group A,(1)the average daily gain(ADG)in group C decreased(P<0.05),and the feed conversion ratio(FCR)in group D increased(P<0.05);(2)the level of serum urea nitrogen in treatment groups decreased(P<0.05),and the levels of triglycerid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and glucose contents in group D increased(P<0.05)at day 21;(3)the serum immunoglobulin M and immunoglobulin G in group B and the immunoglobulin A in group C increased(P<0.05)at day 21,and the serum immunoglobulin M and immunoglobulin G in group D decreased(P<0.05)at day 42;(4)the share force of breast muscle and thigh muscle in group D increased(P<0.05);(5)the villus height to crypt depth ratio in the jejunum of group B increased(P<0.05)at day 21,and the villus height in group C and D increased(P<0.05)at day 42;(6)the proteobacteria counts in the cecum digesta in treatment groups decreased(P<0.05)at day 21.The basal diet supplemented with 33%FPFM promoted protein metabolism,enhanced immunity and improved meat quality,promoted the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nutrients,increased intestinal microbial diversity,and improved the content of beneficial bacteria without affecting the growth performance,it was possible to be used as a good substitute for fish m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mented puffed feather meal(FPFM)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meat quality intestinal microbiota
下载PDF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eracleum dissectum Ledeb.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17
作者 Pan Yan Fan Lili +4 位作者 Sun Yan Li Sining Zhuang Yue Sun Haixia Zhong Rongzh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3期20-32,共13页
Heracleum dissectum Ledeb.(HD)with high 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s is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Asia.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electing appropriate parts and periods to harvest HD,the nutrient contents in different ... Heracleum dissectum Ledeb.(HD)with high 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s is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Asia.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electing appropriate parts and periods to harvest HD,the nutrient cont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HD at three growth stages were determined.The nutrients being determined are essential nutrient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needs,and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HD was 3.58‒28.43 g•100 g^(-1)DW(dry weight),sugar content was 2.33‒30.92 g•100 g^(-1)DW,and soluble dietary fiber content was 9.71‒26.09 g•100 g^(-1)DW.Crude protein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leaf blades and inflorescences,sugar was primarily found in roots,and dietary fiber was predominantly located in leaves.From the leaf development stage to the flowering stage and then to the late seed harvest stage,the content of moisture,crude protein and soluble sugar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In contrast,the content of dietary fiber and crude fat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ent content VEGETABLE plant organ developmental stage
下载PDF
毕节市阳荷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18
作者 李洋 罗庆 谭国飞 《农技服务》 2024年第7期96-98,共3页
阳荷作为喜阴喜凉的多年生特色蔬菜作物,适宜在毕节冷凉气候地区种植。近年来,毕节市人工种植阳荷面积达810 hm^(2),且逐年增加。为毕节市阳荷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分析毕节市阳荷产业的发展情况、栽培模式及存在问题,从开拓销售市场、精... 阳荷作为喜阴喜凉的多年生特色蔬菜作物,适宜在毕节冷凉气候地区种植。近年来,毕节市人工种植阳荷面积达810 hm^(2),且逐年增加。为毕节市阳荷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分析毕节市阳荷产业的发展情况、栽培模式及存在问题,从开拓销售市场、精深加工、品牌认证、配套设施建设、资源保护、标准制定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荷 产业发展 栽培模式 现状 对策 毕节
下载PDF
不同光质下青甘韭粗纤维含量及5种中微量元素吸收特性的差异分析
19
作者 罗茂 徐湖 +2 位作者 张子骏 关志华 王忠红 《西藏科技》 2024年第6期12-17,28,共7页
为明确不同光质下青甘韭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特性及粗纤维含量变化规律,对6月龄青甘韭苗移栽于有外源施加中微量元素的基质中,以红光(R)、蓝光(B)、红蓝光1:1(R1B1)、红蓝光13:2(R13B2)、白光(W)、日光(CK)进行6个月的不同光质处理。结... 为明确不同光质下青甘韭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特性及粗纤维含量变化规律,对6月龄青甘韭苗移栽于有外源施加中微量元素的基质中,以红光(R)、蓝光(B)、红蓝光1:1(R1B1)、红蓝光13:2(R13B2)、白光(W)、日光(CK)进行6个月的不同光质处理。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相比较,红光对青甘韭地下茎和叶中的Fe、Zn、Ca、Se吸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蓝光和白光对Fe、B、Zn、Ca和Se吸收在地下茎和叶中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两种红蓝配比光对地下茎的B、Zn、Se吸收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对叶的Fe、B、Zn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蓝光和白光均能促进粗纤维含量的增加,两种红蓝配比光能降低粗纤维含量,红光能降低地下茎的粗纤维含量,但能提高叶的粗纤维含量。综合来看,光质能影响青甘韭对Fe、B、Zn、Ca和Se五种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分配以及粗纤维含量,栽培上可通过调控光质改变其地下茎和叶中的中微量元素及粗纤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青甘韭 中微量元素 需求特性 粗纤维
下载PDF
费菜林下套种生态栽培技术
20
作者 李林章 张康达 《蔬菜》 2024年第3期76-78,共3页
为了提高果园林下空地利用率,发展林下经济,经过2年水蜜桃—费菜林下栽培试验,总结了在桃林下套种费菜的生态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果园选择、费菜种苗繁育、套种、定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套种模式下,明显改善了费菜的口感品质,比常... 为了提高果园林下空地利用率,发展林下经济,经过2年水蜜桃—费菜林下栽培试验,总结了在桃林下套种费菜的生态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果园选择、费菜种苗繁育、套种、定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套种模式下,明显改善了费菜的口感品质,比常规栽培增产10%~20%,费菜667 m^(2)产量5000~6000 kg,水蜜桃667 m^(2)产量1500~1750 kg,实现667 m^(2)经济效益近5万元;同时,可以减少果园杂草、病害和水蜜桃生理性裂果的发生。费菜林下套种生态栽培技术模式结合了水蜜桃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实现了良好的优势互补,生态经济效益明显,适合我国南方山区作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借鉴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菜 水蜜桃 林下套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