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经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
1
作者 张晶晶 臧振华 +2 位作者 赵磊 徐卫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84-9694,共11页
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是实现保护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我国现有管理评估多集中于单一、同类型、同省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对中大型尺度多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评估较少。黄河流经省域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 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是实现保护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我国现有管理评估多集中于单一、同类型、同省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对中大型尺度多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评估较少。黄河流经省域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屏障的重要基础,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为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构建5类共26项的管理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证据的专家打分法,评估了黄河流经省域内8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2020年间的管理成效,在识别影响管理成效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2016年以来,黄河流经省域8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总体较好,优秀率达26.83%,良好率达64.63%,主要体现在管理主体、本底调查、保护对象等指标的平均得分较高。②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管理级别越高、建立越早,公共服务、规章制度、经费保障等方面越完善的保护区管理成效越好;此外,基础设施与日常巡护,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信息化建设,社区关系与生态修复、保护对象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③管理成效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人才建设、综合执法、社区发展、人类干扰等方面,建议有关单位在人才队伍、行政执法、生态补偿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提升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经省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指标体系 管理成效评估
下载PDF
关于理想森林及其经营的遗传学思考
2
作者 康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我国是当今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如何在此基础上科学、生态、节俭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林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是我国林业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首先基于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理论的回顾,... 我国是当今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如何在此基础上科学、生态、节俭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林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是我国林业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首先基于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理论的回顾,提出遗传学层面的理想森林概念,即拥有与分布区自然地理相适应的树种组成及群体遗传结构,优势树种持续保持丰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自然稀疏和自然更新能力,且生长等目标性状相关基因的正向等位变异高度聚合,可在更短时间内形成与立地环境相匹配的生态适应性和最高生产力的森林。通过不同森林类型的遗传特点分析,进一步提出基于遗传学和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选择和竞争等生物间及其与环境间的互作机制等自然力,并采取一定的人工辅助措施促进森林群体遗传进展和稳定性,培育生产力高的健康森林的理想森林经营概念。认为遗传基础窄化的商品林适合采取法正林类模式集约经营,而遗传基础宽泛的商品林则适合采取理想森林经营。并针对我国森林遗传品质劣化的问题,提出从良种抓起,铸牢森林遗传基础,推动森林遗传进展,重塑森林遗传品质的理想森林经营基本路径。建议在今后的森林质量提升工作中,应以理想森林为目标,建立森林经营国家机制,重构国家公益林和商品林比重,严格森林分类管理和分类经营,加强森林基础科学研究,按种子区划育种、制种和用种,通过专业化的理想森林经营,实现国家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森林 经营 国家机制 商品林 遗传进展 遗传品质 自然稀疏 自然更新
下载PDF
星载激光雷达估测森林结构参数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3
作者 黄佳鹏 李国元 刘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3,共16页
星载激光雷达系统可以覆盖机载系统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从机理上克服光学影像及合成孔径雷达测量的技术缺陷,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林下地形、树高、生物量等森林结构参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对现有的星载激光雷达技术观测体系进行综述,讨... 星载激光雷达系统可以覆盖机载系统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从机理上克服光学影像及合成孔径雷达测量的技术缺陷,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林下地形、树高、生物量等森林结构参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对现有的星载激光雷达技术观测体系进行综述,讨论了星载激光雷达数据估测多尺度森林结构参数的适用性,定量化分析现有星载激光雷达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星载激光雷达技术未来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加大对反演不同森林结构参数、产品体系及标准规范、林业应用精度评价、林业用激光雷达参数设计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结构参数 星载激光雷达 多尺度 多源数据
下载PDF
天然林调查核实关键技术研究
4
作者 赵书学 汤明华 卢永亚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科学开展天然林调查核实是摸清天然林底数,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保障林权权利人和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在云南省天然林调查核实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天然林认定标准、技术路线、调查核实范围、调查核实对象、调查核实内容... 科学开展天然林调查核实是摸清天然林底数,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保障林权权利人和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在云南省天然林调查核实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天然林认定标准、技术路线、调查核实范围、调查核实对象、调查核实内容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尽快研究出台天然林鉴定技术规范及天然林修复技术规程,对天然林实行年度动态监测和每10年全面普查1次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调查核实 认定标准 技术路线 技术规范
下载PDF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庐山市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华 郑育桃 +1 位作者 黄荷 陈飞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目的】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破碎化斑块间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物种迁徙交流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庐山市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核心,利用MSPA法对庐山市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再运用景观连通性评价法选取重要生... 【目的】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破碎化斑块间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物种迁徙交流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庐山市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核心,利用MSPA法对庐山市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再运用景观连通性评价法选取重要生态源地;其次采用AHP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建立阻力因子评价体系构建阻力面,再基于MCR模型完成庐山市生态网络的构建,运用重力模型选取重要潜在生态廊道,给出生态网络的优化对策,最后应用生态网络分析法,对出生态网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1)庐山市10处重要生态源地的面积为37 946.52 hm^(2),庐山和鄱阳湖为两处大型生态源地;2)遴选出19条重要生态廊道长为297.05 km,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3)构成生态廊道的景观三要素分别为林地、水系和耕地,廊道宽度设置为300 m;4)构建形成“两区两带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结论】研究区内中心城区及中南部地区斑块分布零碎,景观连通性差,缺少生物栖息活动的绿色空间,应大力改善两地的生态环境,生态绿廊由两地内部向外部空间延伸构建,最终绿廊绿道交织成网覆盖全域,新增3个生态核心节点和9条重要生态廊道后的网络连接指数明显提高,表明构建的庐山市生态网络可行性较强。研究结果对于庐山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 生态网络 MCR模型 庐山市 重力模型
下载PDF
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永杰 吴强盛 +3 位作者 汪芳玲 徐雅雯 韩梦壮 肖之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间作模式林地土壤pH值和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居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之间。间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钾(AK)、有效硫(AS)、交换性钙(ECa)含量。3种模式土壤真菌测序共获得1 084个OTUs,共有OTUs数量为111个,特有OTUs的数量表现为Car> Cam&Car> Cam。3种模式共鉴定出8门11纲56目131科201属257种真菌,其中Saccharomycetes、Sordariomycetes、Agaricomycetes是3种模式共有优势菌纲,Wickerhamomyces是共有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3种模式土壤真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即Car> Cam&Car> Cam,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Cam&Car间作模式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均有交集,其中与Car单作模式交集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属水平主要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交换性钙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硫含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油茶与薄壳山核桃间作增大了林地养分消耗,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建议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时,加大肥力管理,特别是含钙、钾和硫元素肥料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薄壳山核桃 间作 土壤 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国家公园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对公众生理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鹏 俞飞 +3 位作者 何友均 李乐 高志强 杨文娟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目的】评估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及其对公众的生理影响,为构建国家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制度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美景度(Scenic beauty evaluation,SBE)、K−均值聚类、ArcGis空间分析与生理反应测定实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钱江源国家公园... 【目的】评估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及其对公众的生理影响,为构建国家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制度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美景度(Scenic beauty evaluation,SBE)、K−均值聚类、ArcGis空间分析与生理反应测定实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钱江源国家公园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及其对公众生理反应的影响。【结果】①钱江源国家公园景观视觉美学质量处于中高水平,文化景观(SBE 76.33)>水域景观(SBE 76.15)>森林景观(SBE 74.57)>乡村景观(SBE 72.29);②钱江源国家公园视觉美学质量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游憩展示区(SBE 76.84)>传统利用区(SBE 75.63)>生态保育区(SBE 74.57)>核心保护区(SBE 69.16);③景观视觉美学感知会使人出现皮肤电导水平下降、呼吸频率增加的生理反应变化。美学质量最高的文化景观,其呼吸频率变化值最大(0.907 resp);美学质量最低的乡村景观,其呼吸频率变化值最小(0.528 resp)。【结论】相比景观面积规模,景观元素的多样性以及元素间的视觉协调性更能影响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并促使公众皮肤电导率和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建议从视觉感官与促进人体健康等角度,加强多功能景观管理,尤其是游憩林与康养林的精细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景观资源评价 景观美学 美景度 生理反应
下载PDF
近40 a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亓兴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以1986年、2003年、2021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景观要素空间构型与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构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1年,... 以1986年、2003年、2021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景观要素空间构型与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构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1年,有林地面积占闽江流域林地面积的68.28%,是流域景观的基质类型;1986—2003年,有林地面积增加了349134.5 hm^(2);2003—2021年,有林地面积增加了392508.77 hm^(2)。有林地景观要素边缘密度、内缘比增大,平均形状指数与分维数均减小,斑块边界趋于光滑、简单、有规则。流域斑块总数减小,总周长与斑块平均面积增大,景观破碎化降低,分布趋于聚集。在景观异质性方面,优势度指数与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大,均匀度指数减小,说明优势景观有林地对整个流域景观的控制作用增大,景观稳定性增强,异质性降低。综上可知,闽江流域森林景观边缘效应增加,破碎度降低,景观生态功能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遥感影像 闽江流域
下载PDF
花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建义 胡容平 +3 位作者 徐湘婷 范中菡 陈松 陈庆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41-244,共4页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经济价值较高,在中国广泛种植,但其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危害,科学的防治技术措施对花椒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从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科学用药技术4个方面对花椒病虫害绿色防...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经济价值较高,在中国广泛种植,但其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危害,科学的防治技术措施对花椒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从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科学用药技术4个方面对花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上花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下载PDF
联合运用多光谱和激光雷达技术构建的林分生物量估算模型
10
作者 冼丽铧 朱薪蓉 +2 位作者 卢德浩 陈红跃 古德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4,共10页
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选择4种不同林分类型(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各林分类型选择3个20 m×20 m地块作为样方;结合激光雷达、多光谱图像、实测数据,构建多元非线性反演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 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选择4种不同林分类型(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各林分类型选择3个20 m×20 m地块作为样方;结合激光雷达、多光谱图像、实测数据,构建多元非线性反演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并选择最佳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依据多源数据建立的4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多元非线性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的精度最高,针阔混交林样地地上生物量预测值为42.79 t·hm^(-2)、阔叶林样地地上生物量预测值为60.46 t·hm^(-2)、针叶林样地地上生物量预测值为32.99 t·hm^(-2)、竹林样地地上生物量预测值为1.92 t·hm^(-2)。(2)研究区中4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多元非线性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的拟合精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竹林(决定系数为0.919)、阔叶林(决定系数为0.813)、针叶林(决定系数为0.786)、针阔混交林(决定系数为0.713),均符合精度要求。采用多光谱和激光雷达数据结合的方式,能够较精准地提取林分地上生物量信息,可准确估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的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地上生物量 无人机遥感技术 激光雷达 多光谱
下载PDF
基于环形阵列的油管损伤三维成像检测方法研究
11
作者 罗有刚 桂捷 +3 位作者 富锐萍 胡相君 黄周启 王策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传统的瞬变电磁套管损伤检测技术是通过采集数据来反映套管损伤情况的二次场信息,反演套管二维壁厚曲线,为套管损伤提供解释依据。为了使套管损伤解释得更加高效、直观、精准,满足井口油管三维成像的需求,建立一种基于环形阵列式的井口... 传统的瞬变电磁套管损伤检测技术是通过采集数据来反映套管损伤情况的二次场信息,反演套管二维壁厚曲线,为套管损伤提供解释依据。为了使套管损伤解释得更加高效、直观、精准,满足井口油管三维成像的需求,建立一种基于环形阵列式的井口油管三维成像检测系统,利用探测仪器中环形阵列分布的TMR传感器,对井口油管各个方位的信息进行采集,使得采集到的数据能够描述不同深度、不同角度的损伤情况。结合套管半径、涡流扩散时间以及径向探测角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井口三维数据的处理,实现套管内外壁三维成像,进而实现井口油管的非对称损伤解释。通过与传统的电磁探伤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所提井口油管三维成像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为现场套管损伤解释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损伤 环形阵列 三维成像 瞬变电磁 TMR传感器 空间坐标转换
下载PDF
浙南高山森林空间结构分析
12
作者 方国景 方炎杰 +4 位作者 汤孟平 朱敏 李赟 许澄 陆昊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以浙江南部景宁畲族自治县高山森林的乔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地39个,包括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类森林,应用V_Hegyi竞争指数、全混交度和聚集指数,分析4类森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4... 以浙江南部景宁畲族自治县高山森林的乔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地39个,包括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类森林,应用V_Hegyi竞争指数、全混交度和聚集指数,分析4类森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4类森林的径级与竞争指数均符合幂函数分布,随径级增大,各森林类型的竞争指数减小;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竞争指数分别为6.96、7.07、7.35和7.22,均呈现低度竞争态势,且4类森林的竞争指数均无显著差异;2)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全混交度分别为0.31、0.46、0.43和0.50,均呈现低度混交状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全混交度均显著高于针叶林;3)4类森林的聚集指数均小于1,呈现聚集分布格局,不同森林类型的聚集指数无显著差异。在制定浙南高山森林的空间结构调控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各森林类型的竞争、混交和分布格局状态,以达到精准决策和合理制定经营措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空间结构 V_Hegyi竞争指数 全混交度 聚集指数
下载PDF
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国舫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1-5,37,I0005,共7页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展了国内外已经积累的认识和经验,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比国际上有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了一步,在认识上更深刻,在范畴上更全面,也更有利于贯彻落实。...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展了国内外已经积累的认识和经验,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比国际上有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了一步,在认识上更深刻,在范畴上更全面,也更有利于贯彻落实。生态保护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关系必须要实事求是地、辩证地分析,既不能不重视自然保护,过多人为干扰,也不能以自然封禁作为绝对手段,不重视对自然生态系统兼用人为保育修复和建设的措施。“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两个突出的理念亮点,山水林田湖草是区域层次生态系统的主要组分,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中的“绿水青山”就是指良好的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综合体,需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搞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是从“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应有之义,这也是把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的关键。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可持续经营就是在维持其可持续性的同时综合发挥其服务功能,在优先发挥其生态功能的同时还能取得一定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可持续经营 “两山”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点云密度对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精度的影响
14
作者 周梅 李春干 +1 位作者 李振 余铸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目的]点云密度是影响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获取和预处理成本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探明点云密度对林分尺度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精度的影响,有助于优化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应用技术方案。[方法]以马尾松、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百... [目的]点云密度是影响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获取和预处理成本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探明点云密度对林分尺度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精度的影响,有助于优化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应用技术方案。[方法]以马尾松、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百分比重采样方法,对密度为247点·m^(-2)的原始点云按40%、20%、8%、4%和2%的比例降低点云密度,得到1个全密度原始点云数据集和5个稀疏密度点云数据集;每个数据集独立进行点云分类、地面点滤波和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点云高度归一化等预处理并提取激光雷达变量;对于同一森林类型的同一个森林参数(林分蓄积量、断面积、平均高和平均直径)的估测,各个数据集都采用相同的乘幂模型结构式进行模型拟合,然后比较分析模型优度统计指标的差异,包括:决定系数(R^(2)),相对根方根误差(rRMSE)和平均预报误差(MPE);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对各个数据集的森林参数估测结果和激光变量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点云密度分别稀疏至100、50、…、5点·m^(-2)时,各个森林参数估测模型的精度保持基本一致;各个稀疏密度点云数据集的森林参数估测值的均值与原始点云数据集的估测值的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个稀疏密度点云数据集激光变量的均值和原始点云数据集激光变量的均值基本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应用中,点云密度可低至5点·m^(-2)。然而,本试验结果仍需通过不同飞行高度获取不同密度点云数据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量 断面积 平均高 平均直径 UAV-LiDAR变量 乘幂模型
下载PDF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
15
作者 胡昌平 姜健发 +2 位作者 王有兵 李亚楠 王生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4-30,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特征,掌握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为保护区整合优化及后期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相关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对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景观格局及矛盾冲突进... 目的:了解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特征,掌握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为保护区整合优化及后期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相关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对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景观格局及矛盾冲突进行分析。结果:苍山片区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占比96.43%),洱海片区以水体为主(面积占比98.02%);研究区域林地、水域和草地景观形状较为规整,景观破碎度较低,受人为干扰较少;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较丰富,但分布不均;保护区各类矛盾冲突图斑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4%,矛盾冲突地块主要分布于缓冲区和实验区,以耕地和集体人工商品林为主,采矿用地、城镇建成区和村庄对保护区的影响程度最大。结论:保护区土地结构较为合理,苍山片区管理上要以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遗迹保护为主;洱海片区要以湿地保护,特别是水体质量维护和提升,以及水生动植物保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矛盾冲突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采伐限额对大兴安岭盘古林场森林碳汇强度的长期影响
16
作者 董灵波 蔺雪莹 刘兆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目的】探明采伐限额对林场尺度森林碳汇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规律和机制,量化不同采伐限额对林场尺度森林多目标经营决策的影响,为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为例,模拟退火为... 【目的】探明采伐限额对林场尺度森林碳汇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规律和机制,量化不同采伐限额对林场尺度森林多目标经营决策的影响,为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为例,模拟退火为优化算法,考虑活立木、枯死木、枯落物、木材产品、采伐/加工以及替代效应的碳库,建立以木材生产、生物质能源和碳汇综合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规划模型,并量化不同采伐限额(情景1:每分期0 m^(3);情景2:每分期19000 m^(3);情景3:每分期38000 m^(3);情景4:每分期56000 m^(3))对100年规划期(10个分期,每分期10年)内经济收益、木材产量、生物质能源产量、碳汇量以及经营措施的综合影响。【结果】当仅考虑碳汇收益时,规划期内盘古林场的总经济收益为15416.19×10^(4)yuan;随着采伐限额的增加,规划期内总经济收益呈明显增加趋势,情景2,3和4分别较情景1增加19.74%、39.14%和58.81%;各分期净碳汇量随着规划分期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而各分期林地碳储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整个规划期内平均碳汇量0.16~0.24 t·hm^(-2)a^(-1),规划期末林地碳储量高达77.47~77.90 t·hm^(-2),较规划期初增加约48.07%;规划期内中径材蓄积比例呈增加趋势(从5.80%到36.18%),而小径材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从45.74%到16.09%),但短小材比例则相对稳定(平均43.98%);各情景中生物质能源产量与木材产量密切相关,其比值分别为0.2437、0.2497和0.2477,整体以收获树干(45.70%)和树根(36.03%)中的生物质能源为主;情景2~4中,平均每分期采伐面积分别为890、1742和2385 hm2,整体以轻度择伐为主(从75.08%到67.65%),但中度(从17.98%到22.25%)和重度(从6.95%到10.10%)择伐面积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结论】长远来看,适当增加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采伐限额不仅能够增加森林的碳汇强度,还能够显著延长碳汇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限额 碳汇强度 木材生产 生物质能源 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单木造材优化嵌入传统林分经营优化中的红松人工林精准经营模式
17
作者 徐颖 蒋博 +1 位作者 金星姬 Timo Pukkala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以黑龙江省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 et Zuccarini)人工林主要分布区域的标准幼龄林(初植密度2500、3300株/hm~2,地位指数12、14、16 m)为研究对象,利用韦布尔(Weibull)函数预测株数保存率为85%时不同立地指数的红松人工林在10 a... 以黑龙江省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 et Zuccarini)人工林主要分布区域的标准幼龄林(初植密度2500、3300株/hm~2,地位指数12、14、16 m)为研究对象,利用韦布尔(Weibull)函数预测株数保存率为85%时不同立地指数的红松人工林在10 a时的直径分布;依据红松人工林幼龄标准林分数据,利用人工红松单木-林分基础模型和球果模型构建的林分模拟器对标准林分进行生长模拟,在传统经营优化模式中嵌套单木造材优化,构建单木造材优化嵌入传统林分经营优化中的红松人工林精准经营模式(简称“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以木材和球果总净现值最大为目标,对比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传统林分经营优化模式的差异,分析造材优化对林分经营优化结果、林分经营措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约束间伐强度和固定下层伐的条件时,与传统经营优化模式相比,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使总经济效益提升6.5%~9.1%。立地条件越好,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对木材净现值增长率、年均木材产量、主伐时林分平均胸径的增量影响越显著,而对年均球果产量、球果净现值增长率的增量影响较小。在同一立地条件时,与传统林分经营优化模式相比,精准林分经营优化模式提升木材净现值增长率对林分初植密度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经营模式 造材优化 净现值
下载PDF
纳米复合膜对香榧坚果储藏过程中油脂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胡渊渊 鲍俊俊 +3 位作者 蔡晓郡 周小妹 杨大鹏 宋丽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6,共10页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复合膜包装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籽在储藏过程中油脂品质的变化规律,为开发香榧等其他坚果的新型包装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提取精油后的香榧假种皮残渣和香榧精油为原料制备的纳米复合膜液为...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复合膜包装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籽在储藏过程中油脂品质的变化规律,为开发香榧等其他坚果的新型包装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提取精油后的香榧假种皮残渣和香榧精油为原料制备的纳米复合膜液为包装原材料,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香榧储藏期的氧化试验,设置2种包装形式[直接涂膜:对照(ck)和纳米复合膜液(Coating);成膜袋装:塑料袋包装(PE)和纳米复合膜袋包装(Film)],测定各处理下0~6周储藏过程中香榧籽失质量率、酸价、碘值、皂化值、脂氧合酶活性、过氧化值、羰基价、茴香胺和硫代巴比妥酸质量分数。【结果】①储藏4~6周,Coating处理的香榧籽的碘值显著高于ck(P<0.05),且Film处理的香榧籽的碘值显著高于PE处理(P<0.05)。②储藏5~6周,Coating处理的香榧籽的脂氧化酶活性、过氧化值、羰基价和硫代巴比妥酸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ck(P<0.05),且Film处理的香榧籽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PE处理。③PCA分析显示:储藏1~6周,Coating与Film处理的香榧籽之间无明显的分离,但它们与PE、ck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分离。【结论】新型制备的纳米复合膜液无论是直接涂层还是成膜包装,均可显著延缓储藏香榧籽的油脂酸败,使其保持较好的油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籽 碳点 纤维素纳米纤维 纳米精油乳液 油脂品质
下载PDF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
19
作者 李亚楠 王生 +2 位作者 王有兵 姜健发 胡昌平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31-37,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森林资源近20年的动态变化特征,为保护区编制经营管理方案提供指导。方法:以2005、2015年森林资源调查矢量数据、2021年森林、草原、湿地监测数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 目的:了解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森林资源近20年的动态变化特征,为保护区编制经营管理方案提供指导。方法:以2005、2015年森林资源调查矢量数据、2021年森林、草原、湿地监测数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基于GIS技术,分析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结果: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中,有林地面积最大,并逐年增加;林地中,3个调查年度均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0.82%以上;保护区森林覆盖率2005—2015年间逐年增加,2015—2021年间增加值逐步趋于稳定;蓄积量以有林地蓄积为主,并逐年增加;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量以栎类、云南松、华山松和苍山冷杉为主,且逐年增加;乔木林地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比重相对均衡,过熟林面积较少;各年度郁闭度等级均以中为主,且郁闭度等级为中和密的乔木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逐年增加。结论:保护区森林质量和生态防护功能逐年提高,后期森林资源管理以增加栎类等阔叶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动态分析 森林质量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长白山主要林分物种多度分布与性状分布的关系
20
作者 李晓宇 胡兵 +1 位作者 秦江环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6,共10页
【目的】探究长白山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度分布格局及其驱动过程,以及多度分布与性状分布之间的关系,为当地森林经营与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不同林分类型的3块5.2 hm2(次生山杨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红松... 【目的】探究长白山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度分布格局及其驱动过程,以及多度分布与性状分布之间的关系,为当地森林经营与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不同林分类型的3块5.2 hm2(次生山杨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红松紫椴林)和1块5 hm2原始阔叶红松林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样地内木本个体的6个关键功能性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厚度、最大树高、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分析样地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功能性状分布格局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林分类型中通过统计检验的模型种类各异,但所有最优模型均为统计模型。在性状分布格局中,最大树高、比叶面积和叶磷含量在4块样地均呈现正态分布。然而,功能性状分布格局转化得到的物种分布格局模型显示,尽管部分模型通过了统计检验,但与多度分布结果拟合度不高。【结论】在长白山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并非主要由随机过程驱动,而是受到竞争作用的显著影响,这决定了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情况。虽然功能性状分布与物种多度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直接通过群落水平性状分布格局推断物种多度的方法尚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管理 物种多度分布 功能性状 生态模型 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