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竹属菌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1
作者 蔡杨星 林冬梅 +5 位作者 曹秀明 刘斌 林辉 罗海凌 刘凤山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8,共8页
【目的】筛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该类菌草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2个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试材,对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后腋芽萌发期的各个指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根鲜... 【目的】筛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该类菌草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2个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试材,对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后腋芽萌发期的各个指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测定。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供试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所有供试品种的发芽势均降低,芽长、根长、芽鲜质量和根鲜质量都减小;除LZ_NO.1、LZ_NO.3和LZ_NO.7外,其他品种的发芽率均下降;活力指数受盐胁迫的影响最大。基于各指标耐盐系数隶属函数值的临近度对12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LZ_NO.1、LZ_NO.3和LZ_NO.7为一类,属高耐盐型;LZ_NO.2、LZ_NO.4和LZ_NO.6为一类,属盐敏感型。【结论】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LZ_NO.1、LZ_NO.3和LZ_NO.7;根据活力指数可判定芦竹属菌草品种的质量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属菌草 腋芽萌发 耐盐性 隶属函数分析法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CNKI的芦竹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刘子奇 田保明 +1 位作者 郭佳林 位芳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4期34-39,共6页
芦竹是禾本科芦竹属植物,具有速生、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及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芦竹领域2000—2023年相关文献的发文量、研究机构、学科分布、被引情况、发文期... 芦竹是禾本科芦竹属植物,具有速生、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及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芦竹领域2000—2023年相关文献的发文量、研究机构、学科分布、被引情况、发文期刊、资助基金、发文作者等内容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芦竹研究目前保持着较高的热度,2022年和2023年均有41篇文献发表;高等农业院校是芦竹研究的重点机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生物学和园艺方向;《中国林业产业》是发表芦竹相关研究最多的期刊,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发表于《生态学报》的“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引用次数达524次;国家和地方对芦竹研究都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共有19种基金项目支持了相关研究;确定了34位核心作者和20位高发文量作者,目前形成了4个合作团队,但多为单位内合作,未有大的合作网络关系形成。此分析结果从定量角度展示了我国芦竹相关研究发展趋势与现状,可为芦竹的深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CNKI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芦竹TCP家族的基因鉴定与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3
作者 刘璇 陈虞超 +3 位作者 郭生虎 钟楠 石磊 甘晓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16-2329,共14页
芦竹(Arundo donax)生长周期短,纤维素及粗蛋白含量高,是一种新型的经济能源饲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CP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该基因家族在芦竹中的分布以及生物学功能未见报道。本... 芦竹(Arundo donax)生长周期短,纤维素及粗蛋白含量高,是一种新型的经济能源饲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CP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该基因家族在芦竹中的分布以及生物学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芦竹为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dTCP基因家族的基本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间的共线性关系、基因结构、蛋白的保守基序、多序列比对以及与其他物种的亲缘进化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盐胁迫下7个AdTC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芦竹含有37个AdTCP基因,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其蛋白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且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多数定位在细胞核中。AdTCP家族基因结构中均只含有外显子,无内含子,共线性分析鉴定出22个片段复制基因对;其家族蛋白包含15个不同的保守基序,序列相似性为30.52%。通过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TCP基因进行亲缘关系比较,结果发现82个TCPs可以分为TCP-P和TCP-C两大亚家族,其中TCP-P仅包含PCF分支,而TCP-C包含CYC与CIN两个分支。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7个AdTCP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AdTCP参与盐胁迫响应过程。本研究为解析芦竹基因功能及创制芦竹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TCP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鉴定 盐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多倍体芦竹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4
作者 任俊涵 刘艳军 +4 位作者 裴毅 王硕 刘广慧 邱晓坤 张卓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48,156,共7页
为了建立高效的芦竹体胚发生体系,本试验以带节间的多倍体芦竹组培苗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含有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培养基,在多次继代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试验。结果表明,MS+0.25 mg/L 6-BA+1 mg/L 2,4-D为诱导... 为了建立高效的芦竹体胚发生体系,本试验以带节间的多倍体芦竹组培苗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含有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培养基,在多次继代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试验。结果表明,MS+0.25 mg/L 6-BA+1 mg/L 2,4-D为诱导芦竹松散型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具有愈伤组织诱导速度较快,结构松散,质地较软,呈白绿色的特点;芦竹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0 mg/L 6-BA+0.50 mg/L 2,4-D,通过电镜观察到愈伤组织全部呈胚性状态,结构松散、质地较硬、生长快速。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将诱导出的芦竹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转移,获得发育状态良好的胚状体需要经过5次继代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胚性愈伤组织 胚状体
下载PDF
收割期芦竹底部茎秆机械物理特性参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5
作者 廖宜涛 廖庆喜 +3 位作者 田波平 舒彩霞 王静 马爱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4-129,共6页
试验研究芦竹底部茎秆的机械物理特性,以获得其最大破坏应力、弹性模量等机械物理特性参数,并分析芦竹切割过程中应力、应变分布状态,能为芦竹切割刀具和切割方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技术参数,对低能耗、高效率的芦竹切割器的设计... 试验研究芦竹底部茎秆的机械物理特性,以获得其最大破坏应力、弹性模量等机械物理特性参数,并分析芦竹切割过程中应力、应变分布状态,能为芦竹切割刀具和切割方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技术参数,对低能耗、高效率的芦竹切割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利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收割期的芦竹底部的茎秆进行了顺纹拉伸、压缩、弯曲试验,获得试验条件下顺纹拉伸、压缩、弯曲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了分析。试验测得芦竹底部茎秆顺纹拉伸最大抗拉强度平均值为123 MPa,弹性模量值为1260 MPa;顺纹压缩最大抗压强度平均值为52 MPa,弹性模量值为595 MPa;顺纹弯曲最大抗弯强度平均值为125 MPa,弹性模量值为1715 MPa。结果表明,芦竹破坏应力参数接近毛竹,远大于玉米、小麦等茎秆的破坏应力参数,芦竹的机械化收割不宜采用传统的切割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茎秆 弹性模量 破坏应力 切割
下载PDF
铅胁迫对芦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志萍 杨志红 +1 位作者 吴湘 张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6-850,共5页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Pb2+胁迫下,芦竹(Arund donax Linn.)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芦竹遭受Pb2+胁迫初期,3种酶活性较对照值有明显增高;随着污染浓度加大和...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Pb2+胁迫下,芦竹(Arund donax Linn.)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芦竹遭受Pb2+胁迫初期,3种酶活性较对照值有明显增高;随着污染浓度加大和时间延长,3种酶活性又出现下降,降低程度与受污染浓度和时间有关。Pb2+胁迫初期,芦竹幼苗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增强,表现出对抗氧化酶的激活效应,但随着植物生长,Pb2+在植物体内迁移,其叶片内抗氧化能力降低,表现出对抗氧化酶的抑制效应。抗氧化酶活性产生的效应强弱及维持期长短与Pb2+胁迫浓度有关,胁迫初期一般是Pb2+浓度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明显;胁迫后期Pb2+浓度低,活性维持期长。Pb2+胁迫对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没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显著,但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铅污染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芦竹在滨海盐碱地的开发应用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丽萍 许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4-165,共2页
对芦竹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做了阐述,重点研究了其在盐碱地上的开发应用以及栽培技术,为芦竹的更广泛栽培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芦竹 盐碱地 开发应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野生植物芦竹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人工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宏伟 秦韧 郑存虎 《当代生态农业》 2003年第1期68-71,共4页
芦竹的栽培在我国鲜有记载。据了解,个别地区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面积引种过芦竹。江苏为治理里下河地区的涝灾,新修了众多的排涝河流,但由于该地区是沙性土壤,河坝难以稳固,不到一年便又失去了排涝功能。人们从珠江三角洲引进了大... 芦竹的栽培在我国鲜有记载。据了解,个别地区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面积引种过芦竹。江苏为治理里下河地区的涝灾,新修了众多的排涝河流,但由于该地区是沙性土壤,河坝难以稳固,不到一年便又失去了排涝功能。人们从珠江三角洲引进了大量的芦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芦竹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人工栽培技术 生物学
下载PDF
毛竹萌发种子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陶 姚娜 +6 位作者 杨学文 李雪平 牟少华 马艳军 高志民 彭镇华 李潞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5期17007-17010,17028,共5页
[目的]构建毛竹萌发种子的全长cDNA文库。[方法]以毛竹萌发种子为材料,利用Oligo-capping法构建其全长cDNA文库。[结果]试验得到文库的库容达650万克隆,空载较少;插入片段大小在0.3~5.0 kb之间,片段大小的分级严格且一致性良好,其中显... [目的]构建毛竹萌发种子的全长cDNA文库。[方法]以毛竹萌发种子为材料,利用Oligo-capping法构建其全长cDNA文库。[结果]试验得到文库的库容达650万克隆,空载较少;插入片段大小在0.3~5.0 kb之间,片段大小的分级严格且一致性良好,其中显著的是长片段全长cDNA(1.0~5.0 kb)的比例高达30%,达到了高质量全长cDNA文库的标准。[结论]毛竹萌发种子全长cDNA文库的成功构建将为竹类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重要的前期科研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全长CDNA文库 萌发种子 Oligo-capping法
下载PDF
白夹竹退笋原因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国忠 邹清平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21,共7页
白夹竹退笋原因研究孙国忠,邹清平(四川省林业厅保护处)(梁平县林业局)白夹竹(PhgllostachysnidulariaMunro)退笋是白夹竹生产和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6年研究,白夹竹退笋率极高,均在... 白夹竹退笋原因研究孙国忠,邹清平(四川省林业厅保护处)(梁平县林业局)白夹竹(PhgllostachysnidulariaMunro)退笋是白夹竹生产和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6年研究,白夹竹退笋率极高,均在70%以上,其中出笋初期和盛期退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夹竹 退笋原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下载PDF
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淑燕 张汉永 +3 位作者 张冬生 吴朋光 江彩华 林春兰 《广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5期78-81,共4页
通过不同立竹度、施肥种类及抚育覆盖等措施的正交组合试验,筛选出苦竹笋用林丰产栽培的最优生产条件为:立竹度800~1 000株/亩,进行抚育覆盖,种植在山坡的中、下坡。
关键词 苦竹 笋用林 栽培技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芦竹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准 王婷 +1 位作者 彭小列 刘世彪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44-47,共4页
芦竹为新兴的禾本科能源植物。试验以组织培养的芦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第1年施肥2次、1次和不施肥,其后2 a均不施肥的试验设计,测定了3 a间芦竹的直径、高度和单丛萌蘖株数等生长特性和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施肥方式下的植株直径和高度... 芦竹为新兴的禾本科能源植物。试验以组织培养的芦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第1年施肥2次、1次和不施肥,其后2 a均不施肥的试验设计,测定了3 a间芦竹的直径、高度和单丛萌蘖株数等生长特性和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施肥方式下的植株直径和高度至第3年已无显著差异,而施肥1次组的单丛萌蘖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芦竹单丛生物量及地下根茎、地上茎和叶的生物量在1~2 a均表现为施肥2次>施肥1次>不施肥,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差异显著;第3年则表现为施肥1次>施肥2次>不施肥,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期间芦竹的生物量呈增长趋势,但施肥产生的影响至第3年已不显著。因此建议芦竹种植的第1年要施加底肥及追肥,第2年可追施1次肥,第3年底即可对地上部分芦竹采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施肥方式 生长特性 生物量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芦竹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秀文 《江西科学》 2017年第5期702-708,共7页
基于芦竹耐旱特性的研究,以芦竹幼苗为试材进行控水胁迫模拟盆栽试验,测定了前期(20 d)、中期(40 d)和后期(60 d)不同水分梯度胁迫下芦竹的根系活力、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和抗氧化物酶活性(SOD、POD、CAT)的变化,... 基于芦竹耐旱特性的研究,以芦竹幼苗为试材进行控水胁迫模拟盆栽试验,测定了前期(20 d)、中期(40 d)和后期(60 d)不同水分梯度胁迫下芦竹的根系活力、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和抗氧化物酶活性(SOD、POD、CAT)的变化,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指标与芦竹抗旱性的关系。研究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芦竹根系活力下降,膜质过氧化产物MDA、渗透调节物质Pro和SP含量显著增加;2)抗氧化物酶SOD、POD、CAT在20 d和40 d时随干旱胁迫的增强呈现上升趋势,而在60 d时则呈现下降趋势;3)芦竹各项生理指标的抗旱性关联顺序为:SP>SOD>MDA>POD>Pro>CAT>根系活力;芦竹SP含量的关联度虽然大于0.9,但芦竹并不是依靠这一种机理来适应干旱生境,而是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功能来提高其抗旱性;4)在不同梯度干旱胁迫下,芦竹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整体而言,芦竹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和渗透物质的调节来减轻干旱损伤,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干旱胁迫 抗旱性 生理特性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野生植物芦竹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人工茎杆栽培技术
14
作者 宋宏伟 林国华 王君华 《当代生态农业》 2003年第1期71-72,共2页
随着芦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芦竹根状茎的种植受到种苗资源和价格等条件的限制较多,相比之下芦竹茎杆种植则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繁殖,它有用量少、成本低的优点。因此,种杆成为发展芦竹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
关键词 野生植物 芦竹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人工栽培 茎杆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芦竹不同高度、不同部位及不同青贮时间的营养价值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琳 杨培龙 +3 位作者 李秀梅 闻治国 王剑英 闫海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8-1172,共5页
为评定芦竹(Arundo donax)作为牧草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对高0.5 m芦竹的茎、叶、全株及高1 m,1.2 m,1.4 m,1.6 m,1.8 m全株芦竹的营养成分分别进行测定,并收获高1.4 m的全株芦竹进行青贮实验。结果表明:芦竹叶的饲用价值优于茎;高度为1.2~... 为评定芦竹(Arundo donax)作为牧草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对高0.5 m芦竹的茎、叶、全株及高1 m,1.2 m,1.4 m,1.6 m,1.8 m全株芦竹的营养成分分别进行测定,并收获高1.4 m的全株芦竹进行青贮实验。结果表明:芦竹叶的饲用价值优于茎;高度为1.2~1.4 m的全株芦竹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含量;青贮过程中,随着青贮天数的延长,青贮料pH值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上升,干物质(Dry matter,DM)、粗灰分(Crude ash,Ash)、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下降,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3-N)在青贮时间为30 d时含量最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含量逐渐下降,综合来看,1.4 m全株芦竹在青贮30 d时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表明芦竹是一种极具饲料开发潜力的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高度 部位 青贮 营养价值
下载PDF
芦竹作为清洁生物质能源牧草开发的潜力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余醉 李建龙 李高扬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9,共8页
利用多年生牧草开发能源草业是在当今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能源工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芦竹Arundo donax具有作为生物质能源牧草开发的潜力,而在我国目前仅作为造纸制浆的原料。在介绍芦竹生物质特点的基础上,... 利用多年生牧草开发能源草业是在当今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能源工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芦竹Arundo donax具有作为生物质能源牧草开发的潜力,而在我国目前仅作为造纸制浆的原料。在介绍芦竹生物质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作为能源牧草的植物学、生态学特点,及其经济价值和开发的潜力,并提出了其相关的种植管理技术,为利用芦竹作为能源牧草、开发能源草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能源牧草 能源草业 清洁生物质能源 开发潜力
下载PDF
植物修复收获物热解制备生物炭过程中重金属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阳 刘亚男 +1 位作者 郭朝晖 侍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89-2195,共7页
基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重金属的生物质收获物,以含重金属芦竹收获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芦竹收获物中添加化学固定材料,研究其热解制备生物炭过程中As,Cd和Pb等重金属的稳定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解过程中生... 基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重金属的生物质收获物,以含重金属芦竹收获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芦竹收获物中添加化学固定材料,研究其热解制备生物炭过程中As,Cd和Pb等重金属的稳定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解过程中生物质中重金属主要富集在生物炭中,其质量分数及存在形态明显受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固定材料种类及添加量等因素影响;在250℃下添加0.5%(质量分数,下同)的Na OH、热解0.50 h,生物炭产率达到86%;芦竹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炭过程中As的稳定适宜条件为在300℃添加2%Na OH,热解2.00 h;Cd的稳定适宜条件为在250℃添加5%Fe Cl3,热解0.50 h;Pb的稳定适宜条件为在400℃添加5%Ca CO3,热解1.00 h;添加Fe Cl3热解得到的生物炭比表面积达到0.31 m2/mg,重金属固定率提高;添加固定材料Na OH后热解制备的生物炭中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添加Ca CO3,Al2O3和Fe Cl3等固定材料后热解制备的生物炭中As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添加Na OH,Ca CO3,Al2O3和Fe Cl3等固定材料后热解制备的生物炭中Cd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芦竹收获物 热解 重金属
下载PDF
芦竹苯酚液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焦真真 张求慧 +1 位作者 李建章 揭淑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825-4827,共3页
[目的]优化芦竹的苯酚液化工艺。[方法]研究了芦竹在硫酸催化下苯酚液化时料液比(苯酚与芦竹质量比)、硫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芦竹苯酚液化残渣率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液化产物及残渣的结构。[结果]料液比对芦竹的... [目的]优化芦竹的苯酚液化工艺。[方法]研究了芦竹在硫酸催化下苯酚液化时料液比(苯酚与芦竹质量比)、硫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芦竹苯酚液化残渣率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液化产物及残渣的结构。[结果]料液比对芦竹的苯酚液化影响较大;随着料液比及硫酸用量的增加残渣率明显降低;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液化反应的进行,但到一定温度后残渣率变化不明显;液化反应主要在反应初期进行,随着时间的延长,液化效率变化不大。当料液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160℃时,反应1.5 h可将芦竹较好的液化,液化残渣率达4.93%,液化效率达95%以上。[结论]液化后芦竹组分与苯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苯酚 液化 残渣率
下载PDF
芦竹茎对盐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源长 罗琳 +2 位作者 林辉 林冬梅 林占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08-2718,共11页
【目的】丰富芦竹(Arundo donax)的耐盐基因资源并为分子育种提供帮助。【方法】对长势一致的“绿洲1号”芦竹分别用0、50、100、150和200 mmol/L NaCl盐溶液处理36 h,每个处理3次重复。收集相同部位的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丰富芦竹(Arundo donax)的耐盐基因资源并为分子育种提供帮助。【方法】对长势一致的“绿洲1号”芦竹分别用0、50、100、150和200 mmol/L NaCl盐溶液处理36 h,每个处理3次重复。收集相同部位的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机挑选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表达模式。【结果】对质控后的测序数据进行De novo组装,共产生971309个转录本,GC含量为47.14%,Unigene contigs的N50达到1126 bp,表明组装效果良好。对鉴定出的730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绿洲1号”茎主要通过氮代谢、离子转运、萜类合成、玉米素合成、亚油酸代谢、水杨酸生物合成和渗透调节物质等途径来响应盐胁迫。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共得到104个核心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差异倍数较大的88315_c0_g1_i1、1200_c2_g1_i1、13330_c0_g1_i8、46571_c0_g1_i7、3434_c0_g1_i11和713_c0_g1_i32基因可能在芦竹盐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录因子的鉴定结果表明AP2/ERF-ERF、MYB-related和WRKY家族是盐响应过程中最重要的基因家族,并且这3种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响应盐胁迫时大部分呈上调状态,说明主要通过增加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qRT-PCR对5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模式的检测结果与RNA-seq结果基本一致,也说明转录组数据可靠。【结论】本研究鉴定了芦竹在响应盐胁迫过程中的重要基因和转录因子,为其今后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盐胁迫 转录组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芦竹茎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时强 曹昀 胡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17,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芦竹茎秆萌发、幼苗形态特征、生物量及叶绿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竹幼苗高度、生长速率、叶片面积、生物量、叶绿素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减小。土壤水分含量对芦竹存活时间具有明显影响,当土壤水分...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芦竹茎秆萌发、幼苗形态特征、生物量及叶绿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竹幼苗高度、生长速率、叶片面积、生物量、叶绿素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减小。土壤水分含量对芦竹存活时间具有明显影响,当土壤水分含量小于或等于27.8%时,芦竹陆续出现死亡。试验结果还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大于或等于33.3%时茎秆有腋芽萌发。淹水土壤不是芦竹生长的最佳土壤水分条件,当土壤水分含量等于38.9%时,幼苗各指标达到最优,是芦竹生长的最佳水分条件。当土壤水分含量为38.9%~44.4%时,芦竹幼苗各指标都可达到较高水平,是适宜芦竹生长的理想水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芦竹 茎秆萌发 幼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