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2021版)中胸腹部骨度计量和中庭、鸠尾穴定位的探讨
1
作者 魏雅馨 睢明河 +2 位作者 周洋宾 杨燕宇 李欣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022-2024,共3页
2021年颁布的最新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作为腧穴定位国家标准的第二次修订,与上一版2006年颁布的《腧穴名称与定位》相比,胸腹部骨度起止点之一的剑胸结合中点下移至剑突尖,将“胸骨上窝至剑胸结合中点为9寸,剑胸结合中点至脐中为... 2021年颁布的最新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作为腧穴定位国家标准的第二次修订,与上一版2006年颁布的《腧穴名称与定位》相比,胸腹部骨度起止点之一的剑胸结合中点下移至剑突尖,将“胸骨上窝至剑胸结合中点为9寸,剑胸结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改为“胸骨上窝至剑突尖为9寸,剑突尖至脐中为8寸”。任脉部分穴位的定位需要借助这两段骨度,故最新版国标中这部分穴位位置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移,其中表述发生明显变化的是中庭穴由“剑胸结合中点处”变为“剑突尖所在处”,鸠尾穴由“剑胸结合下1寸”变为“剑突尖下1寸”。基于胸腹部骨度计量和中庭、鸠尾穴定位修改存疑的问题,笔者查阅针灸古典文献、近现代影响较大的针灸著作和实体测量文献等,指出胸腹部骨度起止点的修改和不同骨度实测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存在争议,并对中庭和鸠尾两穴的定位依据进行分析,最终认为胸腹部骨度计量和中庭穴的定位应沿用2006年所颁布的国标中的描述,鸠尾穴的定位应遵循古籍记载取“剑突尖下五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标准 胸腹部骨度 骨度分寸 腧穴定位 穴位名称与定位 岐骨 中庭 鸠尾
下载PDF
羊腧穴Telocytes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迎鑫 杨敏 +4 位作者 白雪兵 陈畅 吴睿智 杨平 陈秋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17-1428,共12页
【背景】经络是中医理论的基石,而腧穴又是经络线路上的关键节点部位,为中医针灸的实施位点。但是关于腧穴的结构基础与形态组成众说纷纭,未能科学阐明。远细胞(telocytes,TC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间质细胞,最新研究表明其可能是潜... 【背景】经络是中医理论的基石,而腧穴又是经络线路上的关键节点部位,为中医针灸的实施位点。但是关于腧穴的结构基础与形态组成众说纷纭,未能科学阐明。远细胞(telocytes,TC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间质细胞,最新研究表明其可能是潜在的经络实质细胞,但腧穴处TCs的特征及其分布需要进一步阐明。【目的】分析腧穴和非穴皮肤结构差异,探究腧穴TCs的形态特征,解析TCs与其周围成分的结构联系,为中医针灸治疗的细胞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择5只成年健康湖羊为试验对象,采集百会(Du20)、曲池(LI11)、三阴交(Sp6)、膻中(Ren17)、承浆(Ren24)、耳尖(EP4)等腧穴以及背部和腹部非穴皮肤组织。使用蛋白标记物CD34和Vimentin标记TCs及其突起(telopodes,Tps)、TPS标记肥大细胞、PGP9.5标记神经、TSG101标记胞外囊泡。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分析皮肤腧穴和非穴处的结构和微细成分组成,并使用ImageJ和Image-Pro Plu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形态定量分析,探讨TCs及其相关结构在腧穴和非穴的分布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TCs的形态特征和立体结构特点,进一步分析TCs与这些结构之间的形态联系,从而确定腧穴的超微形态和物质基础。【结果】腧穴与非穴的皮肤均具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竖毛肌等皮肤衍生物以及神经、血管、肥大细胞、胶原纤维束等结构,但腧穴处神经、血管、肥大细胞的分布数量显著多于非穴(P<0.05)。更为重要的是,在腧穴皮肤中分布着具有细长管线状突起的TCs,并且显著多于非穴(P<0.05)。作为腧穴间质的整合者,TCs之间以及TCs与各形态之间具有广泛联系(包括缝隙连接以及胞外囊泡等),形成一个结构网络体系。超微水平上观察到TCs突起的典型串珠样外观,由膨大部(podom,Pd)和细长狭窄部(podomer,P)交替排列组成。膨大部胞质中分布着发达的线粒体,加上Tps之间的细胞连接,以及TCs表面及其周围的大量胞外囊泡(显著多于非穴(P<0.05)),保证了TCs在腧穴结构中的核心作用。同时TCs与皮肤衍生物之间的结构联系,也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黄帝内经》中腧穴与皮肤衍生物的关系。【结论】腧穴与非穴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但腧穴TCs及其Tps、胞外囊泡、神经、血管、肥大细胞等的分布数量显著多于非穴;TCs及其Tps具备联络各系统成分的形态功能,是腧穴不同结构的介导者或整合者;TCs之间的细胞连接、发达的线粒体以及胞外囊泡等具有细胞通讯和能量产生的结构基础,与中医“气血”的形态物质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微细结构 TELOCYTES 胞外囊泡
下载PDF
针刺后海穴对小鼠脾NK细胞活性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庆洲 张为民 +1 位作者 胡庭俊 孟宪松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38,共2页
针刺后海穴对小鼠脾NK细胞活性影响黄庆洲,张为民,胡庭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孟宪松(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部)后海穴注射疫苗,能促进疫苗的免疫力,已为我们过去的实验证实。在后海穴的免疫促进机理... 针刺后海穴对小鼠脾NK细胞活性影响黄庆洲,张为民,胡庭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孟宪松(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部)后海穴注射疫苗,能促进疫苗的免疫力,已为我们过去的实验证实。在后海穴的免疫促进机理方面,研究发现后海穴能增强小鼠腹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穴位注射 后海穴 细胞活性 疫苗
下载PDF
穴位注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佳娟 李剑勇 +1 位作者 杨亚军 李新圃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80-3184,共5页
从穴位注射的定义及其防治疾病的特点、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穴位注射在未来疾病防治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穴位注射 临床应用 疾病防治
下载PDF
针刺后海穴对小鼠血清干扰素的诱生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高芳 孟聚诚 +2 位作者 李广林 黄庆洲 孟宪松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13,共2页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在VSV病毒和Wish传代细胞系统上观察针刺小鼠后海穴对其血清干扰素的诱生作用。结果,一次针刺组小鼠血清干扰素效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针刺后海穴有直接诱生小鼠血清...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在VSV病毒和Wish传代细胞系统上观察针刺小鼠后海穴对其血清干扰素的诱生作用。结果,一次针刺组小鼠血清干扰素效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针刺后海穴有直接诱生小鼠血清干扰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后海穴 干扰素 小鼠 血清
下载PDF
腧穴组织学研究回顾及腧穴实质之推测 被引量:9
6
作者 穆祥 谢仲权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40-43,共4页
腧穴组织学研究回顾及腧穴实质之推测穆祥,谢仲权(北京农学院,昌平102208)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治疗施术之处。然关于喻穴之实质,目前尚无公认之学说。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腧穴组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腧穴组织学研究回顾及腧穴实质之推测穆祥,谢仲权(北京农学院,昌平102208)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治疗施术之处。然关于喻穴之实质,目前尚无公认之学说。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腧穴组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了回顾,并对腧穴之实质作了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医 针灸疗法 腧穴 组织学
下载PDF
我国兽医针刺穴位免疫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4
7
作者 初秀 石凯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0-52,共3页
针灸学是我国兽医学中一门科学,有几千年的历史。针剌穴位免疫是指在穴位注射抗原、抗体或在动物体注射抗原类物质后再行穴位针灸刺激,活化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增强免疫应答反应,从而提高机体的防御、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自50... 针灸学是我国兽医学中一门科学,有几千年的历史。针剌穴位免疫是指在穴位注射抗原、抗体或在动物体注射抗原类物质后再行穴位针灸刺激,活化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增强免疫应答反应,从而提高机体的防御、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自50年代以来,就有众多的学者对针刺穴位免疫进行了研究,1988年医学界在天津召开了'全国针刺免疫学术交流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 针灸 穴位针刺免疫
下载PDF
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报告Ⅱ(续)——前肢厥阴经、少阴经五腧穴的解剖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小琴 孙宝琏 +1 位作者 许菊荣 陆桐 《中兽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共3页
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报告Ⅱ(续)——前肢厥阴经、少阴经五腧穴的解剖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许小琴孙宝琏许菊荣陆桐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之目的和意义,在报告Ⅰ(《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报告Ⅰ》中兽医学杂志1996,4... 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报告Ⅱ(续)——前肢厥阴经、少阴经五腧穴的解剖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许小琴孙宝琏许菊荣陆桐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之目的和意义,在报告Ⅰ(《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报告Ⅰ》中兽医学杂志1996,4)中已有叙述。故本文续报告Ⅰ重点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五腧穴 前肢厥阴经 少阴经 解剖研究
下载PDF
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报告Ⅲ(续)——前肢三阳经五腧穴的解剖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小琴 许菊荣 +1 位作者 陆桐 孙宝琏 《中兽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共3页
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报告Ⅲ(续)——前肢三阳经五腧穴的解剖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225009)许小琴许菊荣陆桐孙宝琏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报告Ⅰ、Ⅱ,重点介绍了前肢三阳经五腧穴的解剖结构[1、2]。本文续报告Ⅱ重点介绍猕... 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报告Ⅲ(续)——前肢三阳经五腧穴的解剖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225009)许小琴许菊荣陆桐孙宝琏猕猴五腧穴的解剖研究报告Ⅰ、Ⅱ,重点介绍了前肢三阳经五腧穴的解剖结构[1、2]。本文续报告Ⅱ重点介绍猕猴前肢三阳经即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五腧穴 三阳经 解剖学
下载PDF
畜禽后海穴的现代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庆洲 《中兽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6,共4页
畜禽后海穴的现代免疫学研究进展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黄庆洲畜禽后海穴,位于畜禽尾根与肛门间凹陷处,始见于明·《元亨疗马集》牛穴法名图中,其称“地户穴”。目前,人们习惯称之为后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后海... 畜禽后海穴的现代免疫学研究进展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黄庆洲畜禽后海穴,位于畜禽尾根与肛门间凹陷处,始见于明·《元亨疗马集》牛穴法名图中,其称“地户穴”。目前,人们习惯称之为后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后海穴位于督脉之上,为督脉经之始穴,亦是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后海穴 现代免疫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对《司牧安骥集·六阴六阳之图》之修正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钢 林仁寿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8,共4页
根据《司牧安骥集》中马的穴位所在位置、十二经脉循行规律、穴位主治 ,运用人体穴道转位法 ,从理论上综合分析 ,发现《司牧安骥集·六阴六阳之图》中眼脉等穴所属经脉有差异 ,拟修正为眼脉后肢少阳胆经、同筋前肢少阴心经、膝脉前... 根据《司牧安骥集》中马的穴位所在位置、十二经脉循行规律、穴位主治 ,运用人体穴道转位法 ,从理论上综合分析 ,发现《司牧安骥集·六阴六阳之图》中眼脉等穴所属经脉有差异 ,拟修正为眼脉后肢少阳胆经、同筋前肢少阴心经、膝脉前肢太阴肺经、前蹄头阳明大肠经、后蹄头阳明胃经、曲池太阴脾经、前劳堂 (明堂 )前肢厥阴心包经、后劳堂后肢厥阴肝经以及尾本督脉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穴道转位法 十二经脉 六阴六阳图 针灸
下载PDF
后海穴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庆洲 《中兽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8-39,共2页
后海穴为督经之穴,亦是督、任二经之交会穴,位于畜禽肛门与尾根间的凹陷处,认为是“纯阳初始”,有“使脏中生春阳正气,舒缓各部器官”的作用,《素问》“督脉为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今多指不孕症)”;《针灸大成》“长强... 后海穴为督经之穴,亦是督、任二经之交会穴,位于畜禽肛门与尾根间的凹陷处,认为是“纯阳初始”,有“使脏中生春阳正气,舒缓各部器官”的作用,《素问》“督脉为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今多指不孕症)”;《针灸大成》“长强主肠风下血……,大小便难,洞池”;明《杂病穴位歌》亦载“热秘气秘先长强”;《针灸大成·灵光赋》“百会长强治痢疾”。这些观点都很好地指导了兽医临床对后海穴在家畜多种消化道病、产科病以及免疫学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此穴近代临床疗效及理论研究问题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海穴 中兽医 临床
下载PDF
犬的穴位埋线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红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70,共2页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方法。穴位埋线最早出现于人医临床,具有材料来源广、方法简便、副作用小、疗效确实等优点,因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关键词 穴位 疗法 结合方法 中西医 有材料 副作用 疗效
下载PDF
穴位注射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超应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穴位注射 中西兽医结合疗法 药效放大作用
下载PDF
插枝牛顺气穴对唾液和血清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福胜 莫重辉 +1 位作者 祁焕辉 王浩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1年第5期6-8,共3页
用插枝法插枝牛顺气穴后 ,测定了唾液和血清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唾液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 (P<0 .0 1) ,且在插枝后 30 min达到最高值 ;血清淀粉酶活性在插枝后 15~ 4 5 min时也升高。
关键词 插枝 顺气穴 淀粉酶活性 唾液淀粉酶活性
下载PDF
试论针灸穴位的性能归类与针灸辨证施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一帆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2-24,共3页
中兽医针灸疗法与药物疗法,两者均遵循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但前者属外治,后者属内治,方法各异,作用途径亦不同。药物疗法的理法方药研究日趋深入,理论甚丰。至于针灸论治,虽然早在《灵枢·经脉篇》中就有“表则浅之,里则深之,盛则... 中兽医针灸疗法与药物疗法,两者均遵循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但前者属外治,后者属内治,方法各异,作用途径亦不同。药物疗法的理法方药研究日趋深入,理论甚丰。至于针灸论治,虽然早在《灵枢·经脉篇》中就有“表则浅之,里则深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的记载,《伯乐针经》中亦指出“大凡行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穴位 辨证施治 性能 归类
下载PDF
封闭家兔肾门穴对针刺降热效应的影响
17
作者 刘自强 孟凡会 +4 位作者 胡景新 刘自香 石成龙 苏畅 范桂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3-5,共3页
用利多卡因溶液封闭家兔肾门穴,测察针刺家兔封闭的肾门穴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的降热效应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家兔封闭的肾门穴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无降热作用,封闭组的发热高度(△T℃)、发热指数(TRI_4cm^2)与发... 用利多卡因溶液封闭家兔肾门穴,测察针刺家兔封闭的肾门穴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的降热效应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家兔封闭的肾门穴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无降热作用,封闭组的发热高度(△T℃)、发热指数(TRI_4cm^2)与发热组相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是,与针刺组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而单纯利多卡因穴位封闭本身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无影响。同时,利多卡因穴位封闭抑制针刺降热效应的同时,脑脊液中cAMP含量也明显增加,此时针刺组脑脊液中cAMP含量呈明显减少,两组间cAMP含量进行比较,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作者推断,利多卡因穴位封闭可能使感觉神经末稍或感受器丧失接受针刺的功能,不能将冲动传入中枢,致使脑脊液中cAMP含量未能减少,发挥抑制的降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发热 白细胞致热原 肾门穴
下载PDF
八脉及其交会穴位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
18
作者 邢玉娟 陈玉库 +2 位作者 王建国 胡元亮 周浩良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4,共6页
八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是别行奇道的经脉,具有统摄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任督二脉穴位主治范围广泛,六条奇经虽无本经专属经穴,但其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往往一脉通多经。运用比较针... 八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是别行奇道的经脉,具有统摄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任督二脉穴位主治范围广泛,六条奇经虽无本经专属经穴,但其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往往一脉通多经。运用比较针灸方法,借鉴中医临床的研究成果和成熟经验,找寻出对某些疾病有特效的奇经八脉穴位/交会穴位,可扩大正经的主治范围,提高针灸的施治效果,以更好地防治犬、猫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经八脉 穴位 交会穴 宠物临床 应用
下载PDF
大鼠后海穴神经分布的中枢定位
19
作者 陈幽婷 童江 万选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2-44,共3页
大鼠后海穴神经分布的中枢定位*陈幽婷(徐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江苏221002)童江万选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近年来,随着祖国传统医学—针灸与现代医学免疫学的互相渗透,医学工作者不断发现在人和动物某些穴位... 大鼠后海穴神经分布的中枢定位*陈幽婷(徐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江苏221002)童江万选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近年来,随着祖国传统医学—针灸与现代医学免疫学的互相渗透,医学工作者不断发现在人和动物某些穴位与机体的免疫活动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后海穴 神经分布 中枢定位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穴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分析
20
作者 温伟业 刘长宁 +4 位作者 程建平 赵恒寿 王建寿 姚考文 张先福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4,共3页
针刺足三里穴对便秘、腹泻、肠痉挛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其总有效率达96.7%。动物实验结果揭示,这种疗效的双向性与胃肠电活动的变化规律密切相关。针刺足三里穴,既能使胃、结肠兴奋,又能使胃、结肠抑制;可使原来机能低下的出现兴... 针刺足三里穴对便秘、腹泻、肠痉挛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其总有效率达96.7%。动物实验结果揭示,这种疗效的双向性与胃肠电活动的变化规律密切相关。针刺足三里穴,既能使胃、结肠兴奋,又能使胃、结肠抑制;可使原来机能低下的出现兴奋效应和原来机能亢进的出现抑制效应,从而使各种机能从病理状态恢复正常,所以临床上针刺足三里穴既可治疗便秘,又可治疗腹泻等多种胃肠疾病。本文还首次揭示了胃和结肠电效应呈相反变化的相关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针刺 穴位 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