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司兴奎 辛朝安 +2 位作者 陈建红 顾万军 张济培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制
下载PDF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诊断技术和试剂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程由铨 胡奇林 +2 位作者 李怡英 陈少莺 林天龙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4-436,共3页
根据番鸭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MPV-McAb)致敏的胶乳可与MPV产生特异性凝集反应,而这种特异性凝集反应可被MPV抗体所抑制的原理,建立了胶乳凝集试验(LPA)和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PAI)。致敏抗体蛋白浓度为0.... 根据番鸭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MPV-McAb)致敏的胶乳可与MPV产生特异性凝集反应,而这种特异性凝集反应可被MPV抗体所抑制的原理,建立了胶乳凝集试验(LPA)和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PAI)。致敏抗体蛋白浓度为0.5g/L时,LPA可检测出MPV最小蛋白量为2μg/L。对LPA与FA、LPAI与AGP作了比较,结果:LPA阳性率90.5%,FA阳性率92.4%,两者的符合率92.4%;鸭血清LPAI抗体效价在Log25以下时,AGP试验均阴性,前者比后者敏感性高32~64倍。LPAI抗体效价与保护力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鸭血清中LPAI抗体效价在Log21以上时,雏番鸭均能耐受强毒的攻击,两者呈正相关。致敏胶乳和抗原保存时间在4~8℃时,分别为5个月和6个月;在22~28℃时,分别为7d和1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 细小病毒病 胶乳凝集试验 凝集抑制试验
下载PDF
鸭副粘病毒强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50
3
作者 张训海 朱鸿飞 +5 位作者 陈溥言 韩北芳 王旋 赵家龙 朱志海 孙素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1年第10期24-26,共3页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肉鸭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毒株对鸡红细胞具有凝集性,并可被康复鸭鸭血清和NDV阳性抗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抑制,结合血清中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回归试验和免疫防治效果的研究...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肉鸭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毒株对鸡红细胞具有凝集性,并可被康复鸭鸭血清和NDV阳性抗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抑制,结合血清中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回归试验和免疫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确认为鸭副粘病毒。参照国际上规定的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WPI)分别为48.9h、1.80和2.45。表明该鸭副粘病毒分离株具有新城疫病毒(NDV)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毒株,并定名为WF00D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分离 毒株 鉴定
下载PDF
呼肠孤病毒B_3分离株感染番鸭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宝成 姚金水 +2 位作者 陈家祥 卢惠明 陈枝华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番鸭呼肠孤病毒 B3分离株可经滴鼻、饮水、肌肉和爪垫注射与同居感染 1日龄敏感番鸭 ,潜伏期 3- 11d,死亡率 10 0 % ;接种 1日龄番鸭、半番鸭和雏鸡爪垫可引起注射部位炎性反应 ,爪垫和肌肉注射 1日龄半番鸭和雏鸡不死亡 .病毒感染番鸭... 番鸭呼肠孤病毒 B3分离株可经滴鼻、饮水、肌肉和爪垫注射与同居感染 1日龄敏感番鸭 ,潜伏期 3- 11d,死亡率 10 0 % ;接种 1日龄番鸭、半番鸭和雏鸡爪垫可引起注射部位炎性反应 ,爪垫和肌肉注射 1日龄半番鸭和雏鸡不死亡 .病毒感染番鸭主要引起肝、脾、心肌、肾、腔上囊、腺胃、肠粘膜下层等组织局灶性坏死 ;肝、脑血管周围和肾间质、肺间质、心肌间有淋巴样细胞或 /和吞噬细胞聚集 ,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 .电镜观察表明 ,感染胚肝细胞和脾淋巴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病毒样颗粒及近核包涵体 ,感染细胞多核化、空泡化及颗粒化 ;发现含有病毒样颗粒的凋亡细胞 ;吞噬细胞胞浆内有病毒样颗粒和含病毒样颗粒的凋亡小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呼肠孤病毒 肝白点病 病理学 组织学
下载PDF
番鸭“花肝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思伽 郭予强 +4 位作者 凌育 罗映霞 邹永新 余双祥 李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番鸭 “花肝病” 症状 病原 分离 鉴定 病毒病
下载PDF
鸭肝炎自然病例与鸭肝炎病毒人工发病病例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建红 梁发朝 +4 位作者 卢玉葵 司兴奎 张济培 顾万钧 辛朝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3-205,共3页
到目前为止 ,对鸭肝炎Ⅰ型作组织病理学研究的工作可分为下列几种 :鸡鸭肝炎Ⅰ型标准毒株人工发病雏鸭肝、脾、脑等多种器官作组织病理学观察 ;对鸭肝炎Ⅰ型野外病例肝、脾、脑等作组织病理学观察 ;对鸭肝炎Ⅰ型人工感染鸡胚肝脏等几种... 到目前为止 ,对鸭肝炎Ⅰ型作组织病理学研究的工作可分为下列几种 :鸡鸭肝炎Ⅰ型标准毒株人工发病雏鸭肝、脾、脑等多种器官作组织病理学观察 ;对鸭肝炎Ⅰ型野外病例肝、脾、脑等作组织病理学观察 ;对鸭肝炎Ⅰ型人工感染鸡胚肝脏等几种脏器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等。国外Sandhu等还对鸭肝炎Ⅰ型变异株感染雏鸭作组织病理学观察。本文报道了对珠江三角洲有变异倾向的鸭肝炎Ⅰ型自然病例和 6株野毒人工发病病例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观察包括肝、脾、胰、脑、心、肺、肾、腺胃、小肠、法氏囊等 10种脏器 ,并对各器官的病变进行具体描述与统计。为国内外研究DHVⅠ型变异株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更丰富详实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I型 变异株 组织病理学 自然感染 人工感染
下载PDF
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建 苏敬良 +2 位作者 张克新 张国中 赵继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共4页
本试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部分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 本试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部分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将9株分离株经鸭胚传至第5代,收集鸭胚尿囊液毒测定这些毒株的ELD50为10-7.32/0.2 ml^10-3.5/0.2 ml不等。用鸡抗1型DHV及新型DHV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为新型DHV,有2株为1型DHV。对实验室早期分离的新型鸭肝炎病毒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收集鸭胚尿囊液毒稀释成不同倍数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并于10日龄时用新型鸭肝炎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B20株在20倍稀释时,保护率达100%。采集免疫的雏鸭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血清的效价,雏鸭在免疫后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1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在毒力下降的同时仍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的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免疫防冶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强毒在雏鸭和成年鸭体内的分布和排泄 被引量:19
8
作者 汪铭书 程安春 陈孝跃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4-257,共4页
1日龄雏鸭肌肉接种强毒株鸭肝炎病毒(DHV)后,经Dot-ELISA检测,在显现临床症状和死亡鸭的肝脏及直肠粪便中可测到DHV,无症状或未死雏鸭体内测到DHV的顺序为:心→肾→肺→胸肌→脑;DHV强毒进入成年鸭体内后... 1日龄雏鸭肌肉接种强毒株鸭肝炎病毒(DHV)后,经Dot-ELISA检测,在显现临床症状和死亡鸭的肝脏及直肠粪便中可测到DHV,无症状或未死雏鸭体内测到DHV的顺序为:心→肾→肺→胸肌→脑;DHV强毒进入成年鸭体内后44h可在直肠粪便中测到DHV,其体内测到DHV的顺序为:心→肾→肺→肝→肠,而胸肌和脑均未测到DHV;同居感染成年鸭体内测到DHV的顺序是:肺→脾→肝→心→肾→肠。此外,还讨论了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强毒 体内分布 排泄 鸭病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坦布苏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9
作者 提金凤 李志杰 +3 位作者 李秀丽 张敏敏 张媛媛 刁有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0-977,共8页
为了建立坦布苏病毒(TMUV)感染鸭群的抗体检测方法,以TMUV NS1的原核表达蛋白质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检测条件的优化。将TMUV NS1全基因序列克隆至pET-28a(+),利用BL21(DE3)表达NS1蛋白,纯化后其质量浓度... 为了建立坦布苏病毒(TMUV)感染鸭群的抗体检测方法,以TMUV NS1的原核表达蛋白质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检测条件的优化。将TMUV NS1全基因序列克隆至pET-28a(+),利用BL21(DE3)表达NS1蛋白,纯化后其质量浓度为4.16μg·μL^(-1)。通过方阵试验,确定了NS1蛋白的最佳包被质量浓度是100ng·孔-1,检测血清的最佳稀释倍数为40倍。随后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结果:抗原的最佳包被条件是4℃作用过夜;酶标二抗的最佳工作条件是稀释5 000倍,37℃作用1h;阴阳血清的临界值为0.278。一系列试验验证了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对采集自山东各地的80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经典的鸡胚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3.5%以上,且比传统的中和试验更敏感。对TMUV感染鸭群的血清进行检测,描述了TMUV感染后鸭群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NS1蛋白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为临床上TMUV的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抗体检测方法,尤其是在TMUV早期感染的检测方面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NS1蛋白 间接ELISA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0
10
作者 胡奇林 吴振兖 +3 位作者 周文谟 程由铨 林天龙 李怡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8,共2页
自1985年以来,在福建莆田、仙游、福州等地区陆续发现雏番鸭以腹泻、呼吸困难和脚软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多发生于3周龄以内,剖检以胰腺上有灰白色小点。
关键词 鸭病 雏鸭 番鸭 细小病毒病
下载PDF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中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海全 王丙云 +3 位作者 冯军 黄兴国 陈建红 顾万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共3页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测定雏鸭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研究SOD和MDA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中毒株和强毒株鸭肝炎病毒后 3d ,血浆中SOD的活性 (中毒株...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测定雏鸭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研究SOD和MDA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中毒株和强毒株鸭肝炎病毒后 3d ,血浆中SOD的活性 (中毒株组为 (6 3.72± 8.88)和强毒株组为 (75 .90± 8.41)显著低于对照组 (94.79± 6 .5 9) (P <0 .0 5 ) ;而强毒株组血浆MDA含量 (13.6 2± 2 .0 8)则在感染后 1d就显著高于对照组 (7.6 9± 0 .2 6 ) (P <0 .0 5 ) ,中毒株组雏鸭血浆MDA含量 (14.90± 1.6 5 )在感染后 3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7.70± 0 .6 6 ) (P <0 .0 1) ,而弱毒株组雏鸭血浆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 鸭肝炎病毒感染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血液指标
下载PDF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文波 柴同杰 刁有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3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雏番鸭 细小病毒病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制
下载PDF
黑龙江省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英霞 孙刚 +4 位作者 朱琪 邢文杰 张加勇 杨丽丽 赵晓春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0-20,共1页
通过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0月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 12个地 (市 )的 2 0 8例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的分析 ,结合种鸭场、养鸭户的调查 ,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黑龙江省鸭病毒性肝炎发病... 通过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0月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 12个地 (市 )的 2 0 8例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的分析 ,结合种鸭场、养鸭户的调查 ,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黑龙江省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日龄以 3~ 15日龄最多 ,发病日龄在逐年增大 ,发病月份以 5~ 6和 9~ 11月最多 ,而且混合感染病例增加。在病因的调查中发现 ,除了种鸭免疫和母源抗体影响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 调查 防制 发病规律 病因 黑龙江
下载PDF
鸭瘟强毒人工感染雏鸭的显微和超微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忠伟 杨颖 +2 位作者 江楠 罗乐 文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40-147,共8页
为了解鸭瘟病毒(DPV)人工感染雏鸭后的组织器官病变规律、感染后病毒分布情况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试验以DPV GZ强毒株人工感染90羽15日龄健康雏鸭,分别在感染后3、6、10、18、30、48、72、96、108 h剖杀,采用PCR技术进行病原鉴定,并通... 为了解鸭瘟病毒(DPV)人工感染雏鸭后的组织器官病变规律、感染后病毒分布情况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试验以DPV GZ强毒株人工感染90羽15日龄健康雏鸭,分别在感染后3、6、10、18、30、48、72、96、108 h剖杀,采用PCR技术进行病原鉴定,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病理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人工感染3 h后即可通过PCR技术检测出DPV核酸;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感染后10 h可在脾脏中首先观察到少量的病毒,30 h后胸腺开始发现病毒,病毒的数量随感染时间增加逐渐增加;感染18 h后,中枢免疫器官胸腺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织间隙增大;脾脏组织病变严重,其余器官组织结构均出现程度较轻的组织损伤;感染后30 h,中枢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极度减少,器官组织结构模糊不清,出血较为严重;一些器官则出现细胞肿胀,肠道等器官组织也有细胞变性、出血等病理变化;在死亡鸭的肝脏、脾脏、十二指肠、胸腺发现数量极多的病毒。对照组鸭组织中未发现病理变化。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鸭瘟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和鸭瘟的病理学诊断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雏鸭 组织病理变化 超微结构变化
下载PDF
番鸭“白点病”的病原分离与防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袁生 王政富 张浩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番鸭 “白点病” 病毒性疾病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制 病原分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重组鸭瘟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婧 董嘉文 +1 位作者 罗永文 郭霄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为了构建含有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将已建立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进行改造,在其绿色荧光表达盒内插入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将重组后的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VP1)转染已感染鸭瘟病毒的... 为了构建含有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将已建立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进行改造,在其绿色荧光表达盒内插入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将重组后的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VP1)转染已感染鸭瘟病毒的鸭胚成纤维细胞.原始病毒液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盲传3代后仍能观察到绿色荧光;以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对pBlueSK-TK-EGFP-VP1转染的细胞样品作Westen-blot检测,出现特异条带,且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4 000.结果表明该研究已成功构建携带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其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 鸭瘟病毒 VP1基因 载体构建
下载PDF
一种新的鸭传染病研究 Ⅰ.流行情况与初步诊断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世棠 黄瑜 +1 位作者 黄纪铨 刘利华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6年第4期14-17,共4页
近几年来,在福建的福州、福清和莆田等地的各日龄番鸭、半翻鸭、樱桃谷鸭和麻鸭发生一种以脏器和肠道出血为主要将征的传染病,严重威胁我省养鸭业。经病原分离、电镜观察、中和试验及人工复制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初步证明是由Ⅰ型鸭肝炎病... 近几年来,在福建的福州、福清和莆田等地的各日龄番鸭、半翻鸭、樱桃谷鸭和麻鸭发生一种以脏器和肠道出血为主要将征的传染病,严重威胁我省养鸭业。经病原分离、电镜观察、中和试验及人工复制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初步证明是由Ⅰ型鸭肝炎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新的鸭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 传染病 肝炎病毒变异株 流行 诊断
下载PDF
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娄华 王政富 徐彬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4-25,共2页
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娄华王政富(佛山科技学院动物医学系528231)徐彬(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福建、广东等地的番鸭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疫病,造成大批死亡。该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病理变化与小鹅瘟相似,故一... 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娄华王政富(佛山科技学院动物医学系528231)徐彬(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福建、广东等地的番鸭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疫病,造成大批死亡。该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病理变化与小鹅瘟相似,故一度认为是小鹅瘟病毒感染所致,但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细小病毒病 疫苗
下载PDF
番鸭肝白点病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少莺 胡奇林 +5 位作者 江斌 程晓霞 林天龙 陈仕龙 李怡英 程由铨 《福建农业学报》 2002年第4期220-222,共3页
应用番鸭肝白点病分离毒人工感染1日龄雏番鸭,并对发病鸭的肝、脾、心、肺、肾、胰、法氏囊、胸腺、脑和肠等10种器官组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试验感染发病鸭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脾表面及切面的灰白色坏死点;显微结构变... 应用番鸭肝白点病分离毒人工感染1日龄雏番鸭,并对发病鸭的肝、脾、心、肺、肾、胰、法氏囊、胸腺、脑和肠等10种器官组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试验感染发病鸭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脾表面及切面的灰白色坏死点;显微结构变化表现为各器官不同程度变性、细胞溶解坏死及血管扩张充血,病灶区及血管周围淋巴单核细胞明显浸润;免疫器官脾、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坏死,数量明显减少;其特征性显微结构变化主要为肝组织程度不一的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小空泡融合成网眼状大空泡或肝细胞呈现局灶性溶解,并见淋巴单核细胞从病灶的周边逐渐向中心浸润,最后形成细胞性结节;脾脏淋巴细胞坏死,数量减少,网状结缔组织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肝白点病 病理学 人工感染
下载PDF
应用PCR检测成年鸭体内鸭瘟强毒的分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晓燕 罗薇 齐雪峰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鸭瘟病毒 (DPV)强毒经人工接种和同居感染 10 0日龄鸭后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病毒在鸭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进入鸭体后 6h可在肝、脾、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到DPVDNA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到鸭... 鸭瘟病毒 (DPV)强毒经人工接种和同居感染 10 0日龄鸭后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病毒在鸭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进入鸭体后 6h可在肝、脾、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到DPVDNA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到鸭体后各受检样品被检测到DPVDNA的先后顺序为 :肝、脾、血液和直肠粪便 (6h)→肺、脑和腿肌 (12h)→肾和胸肌 (2 4h) ;同居鸭于混群后 4 8h在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中检出DPVDNA ;DPV强毒经同居感染鸭后各受检样品检测到DPVDNA的先后顺序为 :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 (48h)→脾和脑 (72h)→胸肌和腿肌 (96h)→肾 (12 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DPV 聚合酶链反应 PCR 组织器官 动态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