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类动物的引种、救护及饲养管理
1
作者 王永奇 毛秦南 +2 位作者 唐清山 齐徐俊 李斐然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43-45,共3页
麝类动物属草食性珍稀药用反刍动物,可为缓解野外种群的生存压力提供更多的麝香产品,以林麝为主的麝类驯养种群的持续发展对提高种源品质及麝资源保护作用明显。1麝的应激反应及引种、救护1.1应激反应研究显示,鸟、兽类动物长期处于应... 麝类动物属草食性珍稀药用反刍动物,可为缓解野外种群的生存压力提供更多的麝香产品,以林麝为主的麝类驯养种群的持续发展对提高种源品质及麝资源保护作用明显。1麝的应激反应及引种、救护1.1应激反应研究显示,鸟、兽类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往往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失调、功能紊乱,或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障碍,引发窒息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植物性神经系统 草食性 反刍动物 机能失调 呼吸系统 林麝 饲养管理
下载PDF
稀土对林麝采食量、血液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2
作者 罗雄 吴杰 +1 位作者 陈凤 蒋桂梅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探究稀土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采食量、血液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2只年龄相同、体况良好的育成期林麝,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3♀,3),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饲喂常规日粮和稀土添加剂(150 mg/kg精补... 为探究稀土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采食量、血液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2只年龄相同、体况良好的育成期林麝,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3♀,3),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饲喂常规日粮和稀土添加剂(150 mg/kg精补料),预饲期15 d,正试期25 d。结果表明:(1)添加稀土对林麝基础饲粮的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树叶采食量和总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稀土对林麝的体质量和体增质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添加稀土后林麝血清尿素(UREA)和总胆固醇(TCH)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其他血液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粪便微生物的Chao1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基于ANOSIM分析的Beta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添加稀土提高了林麝采食量,降低了血清UREA和TCH含量,对林麝体质量和粪便微生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稀土 采食量 血液指标 粪便微生物
下载PDF
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摄食偏好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3
作者 张浩楠 石明慧 +3 位作者 张宝峰 王一晨 闫利平 胡德夫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9-1157,共9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助餐试验测定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对天然植物的选择性及偏好,探究植物所含成分对林麝取食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11只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对13种乔灌树叶的摄食偏好,测定了试验树叶中常规营养成分、次生代谢物、...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助餐试验测定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对天然植物的选择性及偏好,探究植物所含成分对林麝取食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11只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对13种乔灌树叶的摄食偏好,测定了试验树叶中常规营养成分、次生代谢物、矿物元素含量,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表明:13种试验植物中,林麝对榆树、臭椿、杏树和山荆子表现为正选择,对其他9种植物表现为负选择。林麝对正选择食物的摄食量占摄食总量的63.80%,对负选择植物的摄食量占摄食总量的36.20%。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林麝的摄食量与树叶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研究区域的乔灌植物资源,我们认为山西省太岳山地区具有丰富的林麝饲养繁育的潜在食物资源,该地区林麝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自助餐试验 摄食偏好 天然植物 次生代谢物
下载PDF
驯养林麝泌香生理反应时间与年龄、地域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奇 李斐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60-4269,共10页
以3处不同地域驯养林麝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四川某麝场61只林麝(离散型年龄分布群)、陕西安康某麝场23只和凤县某麝场5只成体麝(>2岁)泌香期不同生理阶段持续时间、主要气候因子及产香状况等进行观测、记录、统计分... 以3处不同地域驯养林麝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四川某麝场61只林麝(离散型年龄分布群)、陕西安康某麝场23只和凤县某麝场5只成体麝(>2岁)泌香期不同生理阶段持续时间、主要气候因子及产香状况等进行观测、记录、统计分析。研究显示陕西、四川驯养种群泌香生理反应均存在2个泌香高峰期,安康驯养种群泌香高峰期集中于5月初和5月底,以5月底频发,四川则出现在6月初和6月下旬,以6月初频发,且5岁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泌香反应集中且明显,此后随年龄增长而趋于平缓,四川驯养种群泌香启动时间较陕西晚1个月左右,两者泌香高频发期接近且两地麝群泌香生理反应主要在40d内完成;四川麝群不同年龄林麝泌香生理反应初期、盛期、后期及总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育成组和成年组仅麝群在泌香后期组间有显著差异;安康、四川两地麝群仅泌香后期持续时间差异显著(P<0.05);麝群中存在11.48%的个体在泌香季节出现2次泌香生理反应现象,但其麝香产量相对较低、且集中于8—9岁以上雄麝,麝群空香率9.8%左右,主要集中于9岁以上雄麝个体;麝群低产麝(产香量≤10g)占18.93%,中产麝(10g<产香量≤20g)占45.94%,高产麝(20g<产香量)占35.13%,产香量表现出较大变化幅度。上述结果显示不同地域温度、光照时间等对驯养麝群泌香期各生理阶段持续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对麝群泌香期启动时间影响显著;此外观测到林麝麝香产量似有与泌香生理反应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泌香生理反应 分配和规律 年龄 地域分布
下载PDF
麝香产量及表观性状与林麝年龄、取香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永奇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94-101,共8页
为探讨年龄、取香时间与麝香产量、品质间的关系,补充麝香分泌机制、质量性状及适宜取香时间等方面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59只记录完整(1~5年生)林麝产香量及色泽、形状等表观性状数据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及取香时间... 为探讨年龄、取香时间与麝香产量、品质间的关系,补充麝香分泌机制、质量性状及适宜取香时间等方面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59只记录完整(1~5年生)林麝产香量及色泽、形状等表观性状数据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及取香时间对产香量基本无显著影响,但2.7~3.7岁麝香产量有高于其他年龄组趋势;成体麝(>2年生)平均产香量(17.636±6.642) g/只较育成麝(≤2年生)平均产香量(13.444±3.356) g/只高4.129 g/只(P=0.002<0.05);成体麝3月平均产香量(19.955±7.267) g/只较9月平均产香量(15.196±5.0113) g/只高4.759 g/只(P=0.023<0.05);观测成体麝产香量与参照组虽无显著差异(P=0.230>0.05),但具更高产香量个体且产量范围大。麝群粉状麝香61.02%,块状6.78%,干泥或泥状占15%~17%,棕色占52.54%、深棕色占13.56%、深褐色和褐色均占11.86%、浅棕色占6.78%、棕褐色和黑褐色均占1.69%;育成麝粉状麝香(85%)较成体麝(48.72%)高,棕色占比均最高(60%、51.28%);3月、9月成体麝粉状麝香分别为35%、63.16%,块状为5%、15.79%,干泥状为15%、21.05%,泥状为45%、0.00%。综上所述,年龄、取香时间与产香量无明显关联,成体麝产香量显著高于育成麝,3月产香量显著高于9月;麝群具产香量分布较广及更高产量个体特征,表明多年选育促使数量性状产香量一定分离,为后续核心群建立提供资源基础;麝群中棕色、粉状麝香占比最高,3月采集泥状、含水量高的麝香明显高于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麝香产量 表观性状 取香时间
下载PDF
林麝分布区可饲用野生植物叶营养价值综合评价方法的探索
6
作者 李斐然 王永奇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8期119-126,共8页
为有效利用林麝分布区可饲野生植物资源、拓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麝饲料营养价值中的应用。以林麝分布区常见野生植物叶概略养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及粗灰分5项养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基于Z值法、主成分法、Topsis法及... 为有效利用林麝分布区可饲野生植物资源、拓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麝饲料营养价值中的应用。以林麝分布区常见野生植物叶概略养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及粗灰分5项养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基于Z值法、主成分法、Topsis法及熵值系数法等多指标评价模型评价不同植物叶营养价值,并对4种评价结果进行二次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种评价方法获得植物营养价值优劣总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细齿樱桃营养价值均最高,部分植物营养价值高低存在一定差异,个别植物营养价值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二次综合评价结果优劣排序为细齿樱桃(Cerasus serrula)>薄叶铁线莲(Clematis gracilifolia)>藜(Chenopodium album)、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梾木(Cornus macrophylla)>高丛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美花铁线莲(Clematis potaninii)>楤木(Aralia chinensis)>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陇东海棠(Clematis gracilifolia)>猕猴桃藤山柳(Clematoclethra actinidioides)>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高山柳(Salix cupularis)>微毛樱桃(Cerasus clarofolia)>皂柳(Salix wallichian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湖北花楸(Sorbus hupehensis)>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 lanceolata)、多叶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疏花槭(Acer laxiflorum)>直穗小孽(Berberis dasystachya)。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驯养林麝种群饲料综合营养价值评价拓展思路、提供方法,为构建麝群科学化、稳健化发展相关技术体系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饲用植物叶 常规养分 营养价值 多指标综合评价
下载PDF
圈养林麝饲用植物叶主要矿物元素含量特征与综合分析
7
作者 李斐然 王永奇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4期157-164,共8页
为了解林麝饲料矿物元素含量特征,丰富麝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数据库。以林麝21种饲用植物叶为试材,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其8种主要矿物元素含量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矿物元素Ca(1.891±0.847)%、K(1.561±1.455)%、Mg(0.25... 为了解林麝饲料矿物元素含量特征,丰富麝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数据库。以林麝21种饲用植物叶为试材,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其8种主要矿物元素含量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矿物元素Ca(1.891±0.847)%、K(1.561±1.455)%、Mg(0.257±0.171)%、P(0.220±0.096)%、S(0.216±0.035)%、Fe(161.442±144.361)mg/kg、Zn(82.022±76.664)mg/kg、Cu(3.191±1.919)mg/kg。(2)提取累计贡献率达77.107%的前3个特征值>1的主成分,经方差最大化旋转,第一因子载荷系数P、K、S、Mg元素较高,第二因子Cu、Fe元素较高,第三因子Ca、Zn元素较高。(3)Q型样品聚为6类,R型指标聚为Zn、Ca、Cu和Fe、其余元素等4类。综上所述,S元素含量较稳定,Ca:P值(3.16:1~26:1)高于机体正常需要比例,Cu元素普遍性低,不能满足成体麝日需要量,Mg元素较丰富,Fe元素偏低,Zn、P元素部分不能满足;构建了主要矿物元素综合评价模型;第一因子参与麝体酸碱平衡、蛋白质代谢及激活多种酶,第二因子与多种氧化酶、组织呼吸、生物氧化及机体造血相关;第三因子体现神经传导、酶组分或激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植物叶 矿物元素含量 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青海省祁连地区林麝腹泻原因调查与分析
8
作者 胡勇 简莹娜 +5 位作者 王戈平 李秀萍 林伟山 王光华 韦希斌 马利青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青海省祁连县某养殖场送检的7只病死林麝进行了临床观察、病例剖检、实验室常规检验和病毒病的PCR检测,同时,在送样的37份林麝粪样品中,有21份样品检出了球虫虫卵。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推断,该基地的林麝存在球虫的感染。
关键词 林麝 球虫 线虫
下载PDF
化隆县林麝养殖现状及建议
9
作者 陈龙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2期65-66,共2页
本文概述了化隆县林麝人工养殖现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和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 林麝 人工养殖
下载PDF
林麝肺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全基因组结构特征及遗传变异分析
10
作者 唐可欣 伍茜 +9 位作者 付文龙 程建国 吴杰 周磊 王翔 赵位 任梓薇 李依濛 刘洁 罗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4-541,共8页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保护野生动物。为深入研究林麝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遗传变异,基于IlluminaNovaSeq平台对林麝肺成纤维细胞FMD-C1线粒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特征注释、结构预测、...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保护野生动物。为深入研究林麝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遗传变异,基于IlluminaNovaSeq平台对林麝肺成纤维细胞FMD-C1线粒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特征注释、结构预测、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重建。结果显示,FMD-C1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351bp,共有13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 coding gene,PCG),22个tRNA,2个rRNA和两段非编码区,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将序列上传至GenBank,登录号为MW879208。与NCBI上林麝的其余序列比对,FMD-C1的4个PCGs中检测出5个单氨基酸突变和3个插入氨基酸;D-loop区检测出19个差异碱基和2个碱基缺失。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与林麝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安徽麝。研究结果可为林麝的选育和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林麝肺部疾病线粒体水平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线粒体基因组 蛋白编码基因 非编码区 系统进化
下载PDF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研究概况和进展 被引量:37
11
作者 王淯 姜海瑞 +2 位作者 薛文杰 徐玲 徐宏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5-200,共6页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Ⅰ中,由于连续多年的恶性捕杀,加上国际高价走私,使中国的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从林麝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组织解剖、种...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Ⅰ中,由于连续多年的恶性捕杀,加上国际高价走私,使中国的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从林麝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组织解剖、种群生态和人工饲养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国内林麝研究的概况和进展,指出了林麝种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分类 系统解剖 种群生态 人工饲养
下载PDF
林麝生殖生理和繁殖性能观察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韩增胜 杨长锁 +3 位作者 李青旺 胡建宏 王立强 陈晓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在上海新杨养麝实验场,对1998~2003年饲养繁殖的林麝进行繁殖生理和繁殖性能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林麝15~18月龄可达性成熟,性成熟时体重5~6kg,雌性性成熟比雄性早1~2个月;30~36月龄时可达体成熟,成龄林麝体重7...  在上海新杨养麝实验场,对1998~2003年饲养繁殖的林麝进行繁殖生理和繁殖性能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林麝15~18月龄可达性成熟,性成熟时体重5~6kg,雌性性成熟比雄性早1~2个月;30~36月龄时可达体成熟,成龄林麝体重7~8kg。雌雄林麝繁殖特点均具有明显季节性,每年9月下旬开始发情,至次年3月下旬后逐渐进入休情期,雄林麝繁殖季节略早于雌林麝;雌林麝1个发情周期为18~23d,发情持续期32~48h,1年1胎,每胎1~3仔,妊娠期为178~183d,饲养林麝年平均繁殖率为152.05%,年断乳仔麝平均成活率为74.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生殖生理 繁殖率 成活率 繁殖性能 人工饲养
下载PDF
我国麝养殖种群现状及其养殖业发展的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林海 黄祥云 +5 位作者 刘刚 王文霞 卫宁 刘燕 胡德夫 梦梦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2-496,共5页
我国麝养殖是解决麝类野生种群保护和中医药麝香来源的关键环节,是极为重要的野生动物养殖业。通过调查得出,截至2011年全国养殖麝已达8400余头,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等省份;养殖麝种群雄雌比率为1∶0.97,成幼比率为1∶0.53,表明养殖麝... 我国麝养殖是解决麝类野生种群保护和中医药麝香来源的关键环节,是极为重要的野生动物养殖业。通过调查得出,截至2011年全国养殖麝已达8400余头,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等省份;养殖麝种群雄雌比率为1∶0.97,成幼比率为1∶0.53,表明养殖麝种群处于快速增长状态,种群结构基本合理。结合目前麝养殖业资料的调查,分析了养殖规模、养殖技术、种源管理、产业政策对麝养殖产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提升麝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种群 养殖业 现状 分析
下载PDF
林麝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韩增胜 杨长锁 +3 位作者 李青旺 胡建宏 王立强 于永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6-138,共3页
 将30头林麝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4个试验群中,根据处理药物不同又分为孕酮片(MAP)处理和氯前列烯醇(PG)处理组。MAP处理组采用MAP高(20mg/头)和低(10mg/头)2个剂量处理;连续用MAP8d后,一次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  将30头林麝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4个试验群中,根据处理药物不同又分为孕酮片(MAP)处理和氯前列烯醇(PG)处理组。MAP处理组采用MAP高(20mg/头)和低(10mg/头)2个剂量处理;连续用MAP8d后,一次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600IU/头。PG处理组采用PG高(0.2mg/头)和低(0.1mg/头)2个剂量处理;首先一次肌肉注射PMSG600IU/头,48h后,肌注PG0.1mg/头(或0.2mg/头),6d后,再次肌注PG0.1mg/头(或0.2mg/头)。结果表明,MAP高(20mg/头)与低(10mg/头)2个剂量处理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62.5%(5/8)和75%(6/8),差异不显著(P>0.05);而PG组高(0.2mg/头)和低(0.1mg/头)2个剂量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28.5%(2/7)和71.4%(5/7),差异显著(P<0.05);MAP组与PG组间同期发情率尽管差异不显著(P>0.05),但MAP处理组同期发情率(68.7%,11/16)明显高于PG组(50%,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同期发情技术 发情率 受胎率 孕酮片 氯前列烯醇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剂量
下载PDF
林麝人工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5
作者 黄文英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6期223-225,共3页
林麝属于国家濒危、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其雄麝所产的麝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药材,也是一种昂贵的香料。近年来由于野生林麝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加上人们对野生林麝的滥捕滥杀,使得野生林麝数量和麝香产量急剧下降。为了减少对野生林麝的... 林麝属于国家濒危、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其雄麝所产的麝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药材,也是一种昂贵的香料。近年来由于野生林麝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加上人们对野生林麝的滥捕滥杀,使得野生林麝数量和麝香产量急剧下降。为了减少对野生林麝的捕杀和可持续满足人们对麝香资源的需求,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便开始了林麝的人工驯养,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林麝的生活习性、圈舍建设、饲养管理技术、繁殖技术、以及常见疾病防治进行简述,供各林麝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人工饲养 管理技术 疾病防治
下载PDF
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现状与繁殖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忠军 王淯 +2 位作者 薛文杰 姜海瑞 徐宏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8-951,共4页
通过访问调查,对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1年是凤县林麝养殖的发展缓慢期,2002~2005年是快速发展期。2005年底,该县有林麝养殖户40家,存栏数为447头。大多数家庭林麝养殖规模小,近一半(47... 通过访问调查,对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1年是凤县林麝养殖的发展缓慢期,2002~2005年是快速发展期。2005年底,该县有林麝养殖户40家,存栏数为447头。大多数家庭林麝养殖规模小,近一半(47.5%)养殖户的存栏数不超过5头,大多数养殖户(65%)的存栏数低于10头。圈养林麝具偏雄性死亡特征,主要在5月繁殖,每胎产仔1.6±0.5只,双胎率为62.2%,雌雄比为0、946:1。目前,所有养殖户养殖林麝的主要目的是销售种源,绝大多数养殖户对林麝养殖前景看好,并将扩大养殖规模。对林麝家庭养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家养 存栏数 繁殖特性 死亡率 陕西凤县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林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隔离种群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志霄 李强 +1 位作者 康发攻 盛和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64-968,共5页
兴隆山林区大约在 3 0 0 a前就已完全隔离。现有马麝种群的密度高而相对稳定 ,约为 3 0~ 50头 /km2 ,在目前密度与系统压力下 ,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在 50 0 0头左右 ,但却面临着疾病、营养不良与偷猎的威胁。因此应努力建立一个“以开发... 兴隆山林区大约在 3 0 0 a前就已完全隔离。现有马麝种群的密度高而相对稳定 ,约为 3 0~ 50头 /km2 ,在目前密度与系统压力下 ,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在 50 0 0头左右 ,但却面临着疾病、营养不良与偷猎的威胁。因此应努力建立一个“以开发养保护 ,以保护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从而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树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隔离种群 生态特征 兴隆山林区 甘肃
下载PDF
圈养林麝粪便类固醇激素保存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郎冬梅 刘文华 +2 位作者 胡德夫 王毅花 葛兴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用非损伤性采样方法对圈养林麝在三个条件:1)未处理,2)90%甲醇,3)0.9%抗生素,15个时间梯度下(20℃)的粪便中类固醇激素及其代谢物的保存时间及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林麝粪便在室温下(20℃),孕酮及其代谢物48h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雌二... 用非损伤性采样方法对圈养林麝在三个条件:1)未处理,2)90%甲醇,3)0.9%抗生素,15个时间梯度下(20℃)的粪便中类固醇激素及其代谢物的保存时间及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林麝粪便在室温下(20℃),孕酮及其代谢物48h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雌二醇、睾酮和皮质醇及其代谢物在18h均出现显著变化;对比抗生素保存,用甲醇保存是一种较好的保存林麝粪便类固醇激素的方法;然而不同激素用甲醇保存的时间不同,孕酮不宜超过1个月,皮质醇不宜超过半个月,睾酮则不宜超过10天,而雌二醇可以保存2个月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粪便类固醇激素 保存时效 保存方法
下载PDF
陕西凤县驯养林麝的种群动态、性比和年龄结构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永奇 盛岩 +3 位作者 刘文华 李斐然 唐婕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986-4992,共7页
林麝是濒危资源动物,林麝驯养是保育濒危林麝资源及可持续利用麝香的有效方式。基于对2001至2012年间的陕西凤县林麝驯养的监测和调查,分析了其种群动态、性比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陕西凤县的林麝驯养在近10余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全县共... 林麝是濒危资源动物,林麝驯养是保育濒危林麝资源及可持续利用麝香的有效方式。基于对2001至2012年间的陕西凤县林麝驯养的监测和调查,分析了其种群动态、性比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陕西凤县的林麝驯养在近10余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全县共有150余个麝场,麝场数呈指数式增长,增长率达27.33%,但其平均驯养规模无明显增长,平均存栏种群仅为16.38头。凤县的驯养麝种群总体增长近似指数式增长,增长率达27.22%,目前存栏种群已达3712头。区分性别和年龄,各亚群的增长均呈指数式增长,幼年麝的增长率(30.30%)高于成年麝(27.16%),雄麝的增长率(28.30%)高于雌麝(27.78%)。在2001至2012年间,幼麝种群的雌雄性比((102.64±3.15)%,n=12)和成年麝种群的雌雄性比((100.85±2.585)%,n=10)均显著偏雌(P<0.01),但幼麝、成年麝种群间的性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2005年及2010—2012年间,幼麝(0.5岁龄)占种群的比例为31.91%,亚成体麝(1.5岁龄)占种群的比例为21.11%,成麝(2.5—12.5岁龄)比例为42.72%,老年麝(13.5岁龄及以上)仅占种群的4.26%。合并年龄分析,育龄前个体(幼麝和亚成体麝)的平均比例为53.02%,表明凤县驯养林麝属快速增长种群,其增长潜力较大。在林麝驯养实践中,管理部门可制定准入制度或适当重组现有麝场,促进较大的驯养种群构建,并建立通畅的麝香交易渠道,控制林麝种源的过热交易,以利于林麝驯养种群的性比平衡及可持续的繁育、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凤县 林麝驯养 种群动态 性比 年龄结构
下载PDF
迁地保育林麝体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蔡永华 孙军平 +7 位作者 杨营 王静 付文龙 朱萍 郑程莉 李宁 石磊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17-1622,共6页
通过建立基于外貌性状的量化性体况评分标准,于2012年7—10月间对四川马尔康麝场的586头圈养林麝(雌麝299头,雄麝287头)进行了体况评分,并分析了相关变量对林麝体况得分的效应,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的体况评分均值为3.49(±0... 通过建立基于外貌性状的量化性体况评分标准,于2012年7—10月间对四川马尔康麝场的586头圈养林麝(雌麝299头,雄麝287头)进行了体况评分,并分析了相关变量对林麝体况得分的效应,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的体况评分均值为3.49(±0.02,n=586),大部分林麝(59.56%,n=349)的体况评分高于均值。雌麝体况评分均值(3.50±0.02,n=299)略高于雄麝(3.49±0.03,n=287)(P>0.05),成体麝体况评分(3.59±0.02,n=291)极显著地高于老龄林麝(3.38±0.09,n=27)和亚成林麝(3.35±0.03,n=184)(P<0.01)。林麝的体况得分与其年龄相关不显著(r=0.07,P>0.05),但亚成体及成体麝的体况评分与其年龄间的相关极显著(亚成体r=0.19,P<0.01;成体r=-0.16,P<0.01),而老龄麝体况评分与其年龄略呈负相关(r=-0.23,P>0.05)。S模型y=e1.2811-0.0885/a(R2=0.051,df=500,F=26.74,P<0.01)可近似拟合林麝体况得分和年龄的关系。此外,马尔康麝场泥地基底的改装圈舍中的林麝体况(3.52±0.03,n=197)显著优于原装青砖圈舍林麝评分(3.47±0.02,n=38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迁地保育 体况评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