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2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个柞蚕品种蚁蚕耐饥饿能力的比较
1
作者 徐亮 吴艳 +5 位作者 焦阳 钟亮 姜晓旭 戚俐 左佳翊 陈俊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饥饿是影响柞蚕生长发育、防病害能力和繁殖习性的重要因子。为探索柞蚕的耐饥饿能力,以柞蚕品种辽蚕527、9906、抗大和吉青为试验材料,对蚁蚕采取低温(6℃)饥饿的方法进行耐饥饿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辽蚕527蚁蚕耐饥饿能力最强,其次是吉... 饥饿是影响柞蚕生长发育、防病害能力和繁殖习性的重要因子。为探索柞蚕的耐饥饿能力,以柞蚕品种辽蚕527、9906、抗大和吉青为试验材料,对蚁蚕采取低温(6℃)饥饿的方法进行耐饥饿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辽蚕527蚁蚕耐饥饿能力最强,其次是吉青,耐饥饿能力最差的品种是9906和抗大;辽蚕527蚁蚕耐饥饿平均时长为10.26 d,总时长达18 d,分别比抗大长1.93 d、6 d;辽蚕527蚁蚕平均饥饿死亡率为9.51%,比抗大低3.59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辽蚕527蚁蚕饥饿死亡率最高峰出现的时间最晚(第10天),分别比吉青、抗大和9906晚1 d、2 d和3 d,并且最高峰的死亡率也最低;辽蚕527蚁蚕的LT_(50)和LT_(95)分别为9.22 d和15.43 d,均极显著长于其他3个品种;同时,相关分析表明柞蚕蚁蚕的耐饥饿能力与卵重无关。综上表明,辽蚕527蚁蚕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可通过低温饥饿手段筛选耐饥饿能力强的蚁蚕个体,为抗逆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蚁蚕 饥饿胁迫
下载PDF
家蚕30K蛋白BmLP1的表达模式及其在胚胎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艳 董照明 +6 位作者 夏建华 令狐青青 万娜 张仁义 卢忠燕 林英 赵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6,共8页
家蚕30K蛋白是家蚕血液和卵中的高丰度蛋白,参与营养、免疫、抑制细胞凋亡等功能.探究30K蛋白在家蚕体内的表达模式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30K蛋白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4种30K蛋白基因Bmlp1,Bmlp2,Bmlp3和Bmlp7都含有信号肽.其中,B... 家蚕30K蛋白是家蚕血液和卵中的高丰度蛋白,参与营养、免疫、抑制细胞凋亡等功能.探究30K蛋白在家蚕体内的表达模式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30K蛋白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4种30K蛋白基因Bmlp1,Bmlp2,Bmlp3和Bmlp7都含有信号肽.其中,Bmlp1与其他30K蛋白的序列相似性小于50%.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Bmlp1从5龄第3 d到化蛹第1 d在脂肪体中表达量都比较高,之后表达量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BmLP1从5龄第5 d到化蛹第4 d在血淋巴中的含量都比较高,之后含量降低.与血淋巴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卵巢中的BmLP1在上蔟第2 d被检测到,之后含量一直增加,化蛾时含量达到最高.这是由于上蔟第2 d卵巢管迅速长大,血液中的BmLP1等营养蛋白逐渐转运至卵巢管的未受精卵并开始积累.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在胚胎发育前期,BmLP1分布于蚕卵的卵黄颗粒中,在孵化前期,BmLP1被吞入胚胎的肠道内.体外孵育结果表明,蚁蚕粗提物可以降解BmLP1,暗示蚁蚕肠道内可能存在某种蛋白酶可以将大部分BmLP1水解,最终为蚁蚕的孵化提供能量或者氨基酸.系统分析了BmLP1在不同发育时期脂肪体、血液、卵巢和胚胎中的表达特征,揭示了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30K蛋白 BmLP1 胚胎发育 血淋巴
下载PDF
BmNPV侵染对家蚕β-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杨伟克 张露斯 +2 位作者 范永慧 刘增虎 唐芬芬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6,共7页
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 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 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 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GlcNAcases测试盒测定GlcNAcases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口感染BmNPV后,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组织中GlcNAcases活性整体呈现先逐渐升高后急剧降低的趋势;而家蚕机体4个GlcNAcases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差异。在感染BmNPV后3~12 h,血淋巴中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BmGlcNAcase3和BmGlcNAcase4表达量与对照组(未感染)无差异;在感染后24 h,血淋巴中4个GlcNAcases基因表达量均开始下调,且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肪体组织中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其中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在感染BmNPV后3 h就开始上调,BmGlcNAcase3的表达量在9 h才开始上调,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感染BmNPV后,中肠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整体先逐渐上调,增高至一个峰值,随后急剧减弱,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表达量逐渐降低。综上,BmGlcNAcase2编码的GlcNAcases在家蚕抵御BmNPV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β-N-乙酰葡萄糖苷酶 家蚕 酶活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家蚕驯化起源研究概述
4
作者 刘彦群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由之形成的养蚕业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农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家蚕的驯化起源,除了远古的神话传说外,研究人员从历史学、考古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了溯源,尤其是近20年获得了大量...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由之形成的养蚕业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农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家蚕的驯化起源,除了远古的神话传说外,研究人员从历史学、考古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了溯源,尤其是近20年获得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对家蚕驯化起源的2个核心科学问题——野生祖先来源和起源地(驯化事件发生地)的相关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证据表明,家蚕的野生祖先是中国野桑蚕(Chinese Bombyx mandarina),而不是日本野桑蚕(Japanese B.mandarina),所有的家蚕品种都来自于一个起源中心。最新的泛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家蚕的驯化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直接野生祖先 起源地
下载PDF
基于Super-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柞蚕SNP位点挖掘
5
作者 焦阳 姜晓旭 +4 位作者 徐洋 谌苗苗 钟亮 徐亮 李喜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1,共9页
基于Super-GBS基因分型(super-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开展柞蚕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挖掘研究,旨在开发性状关联SNP分子标记,为柞蚕种质资源评价鉴定、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提供数据支... 基于Super-GBS基因分型(super-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开展柞蚕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挖掘研究,旨在开发性状关联SNP分子标记,为柞蚕种质资源评价鉴定、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提供数据支撑。以白体色小白蚕为母本、黄体色H04为父本,获得BC1M群体(110个)、F_(1)(3个)、P_(1)(1个)、P_(2)(1个)总计115个柞蚕材料,利用PstⅠ-HF/MspⅠ双酶切基因组构建Super-GBS文库并测序,使用BWA软件将过滤后的序列数据比对到柞蚕参考基因组,采用GATK软件开发SNP标记,使用SnpEff软件注释SNP位点及R语言分析遗传结构。测序共产生序列数据量为106.39 Gb,过滤后的平均读长为0.89 Gb,Q30测序质量值平均为90.11%,比对率平均为98.48%。共得到有效SNP位点141100个,主要位于基因间隔区、内含子区、基因下游、上游,其中C/T、A/G变异类型最多,转换与颠换的比例为1.296187∶1。SNP位点变异主要为同义突变和错义突变,产生修饰(MODIFIER)影响。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将115个样品分为4组(P_(1)、P_(2)、F_(1)、BC_(1)M),反映了样品的遗传背景及亲缘关系,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_(ST)在0.0003777~0.8272间,群体遗传距离DR分布在0.0004~1.7556,F_(ST)与DR均表现出明显的遗传背景上的聚类。结果表明,Super-GBS技术能够获得大量柞蚕SNP位点信息,可用于SNP标记开发,且开发的SNP标记能够对115个样品的亲缘关系、体色演变进行解释,为今后柞蚕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基因组 SNP位点 Super-GBS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两个家蚕CPFL表皮蛋白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6
作者 刘惠芬 华丽峰 +4 位作者 刘文光 娄齐年 衣葵花 李云芝 郭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昆虫CPFL表皮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结构蛋白。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家蚕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CPFL基因,命名为BmHCP1和BmHCP2。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2个蛋白在羧基末端均具有CPFL表皮蛋白典型的保守结构序列YGW以及重复序列AAH、AAPA、AAP... 昆虫CPFL表皮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结构蛋白。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家蚕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CPFL基因,命名为BmHCP1和BmHCP2。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2个蛋白在羧基末端均具有CPFL表皮蛋白典型的保守结构序列YGW以及重复序列AAH、AAPA、AAPV。进化树分析显示,2个蛋白与鳞翅目昆虫艺神袖蝶(Heliconius erato)和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具有较高同源性。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BmHCP1和BmHCP2存在组织、时相特异性表达,幼虫期在头部、中肠、表皮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蛹期除翅原基、血淋巴、触角和足等组织外均有较高表达量;成虫期在足、触角、翅原基、表皮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蛹期在大多数组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幼虫期和成虫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家蚕表皮蛋白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CPFL表皮蛋白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N-聚糖合成通路中内质网α-1,2甘露糖苷酶和α-甘露糖苷酶Ⅱ基因对家蚕胚胎滞育的调控作用
7
作者 阿依努尔·亚森 樊丙炎 +7 位作者 陈艳花 宁阳威 王东岳 吴赛 朱娟 王梅仙 唐顺明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家蚕滞育是基因与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其调控网络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为了解家蚕N-聚糖生物合成通路是否参与胚胎滞育调控,调查家蚕不同化性品系蛹期、胚胎发育早期以及滞育激素(DH)、蜕皮激素(20E)处理后BmN细胞中内质网α-1,... 家蚕滞育是基因与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其调控网络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为了解家蚕N-聚糖生物合成通路是否参与胚胎滞育调控,调查家蚕不同化性品系蛹期、胚胎发育早期以及滞育激素(DH)、蜕皮激素(20E)处理后BmN细胞中内质网α-1,2甘露糖苷酶基因(BmMAN1B)和α-甘露糖苷酶Ⅱ基因(BmMAN2)的转录水平。qRT-PCR结果显示:这2个基因在不同化性品系中的转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蛹晚期的转录水平高于早期;分别用100 nmol/L DH和10 ng/mL 20E处理BmN细胞,BmMAN1B和BmMAN2的转录水平都极显著上调,提示2个基因与家蚕滞育密切相关。对BmN细胞和家蚕二化性品系秋丰165℃催青产非滞育卵组(QFLT)蛹期2 d雌蛹进行BmMAN1B和BmMAN2基因的RNA干扰,结果发现滞育相关基因BmDH、BmDHR-1、BmTRE2和BmSDH-2a等的转录水平发生了变化;当在个体水平进行BmMAN1B和BmMAN2基因的共同干扰时,382%的子代卵由非滞育转变为滞育。结果表明,BmMAN1B和BmMAN2在家蚕胚胎滞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滞育 N-糖基化 内质网α-1 2甘露糖苷酶 α-甘露糖苷酶Ⅱ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槲皮素对家蚕生长、产丝量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8
作者 陈文凯 钟杨生 +1 位作者 李红霞 陈芳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81-1991,共11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槲皮素对家蚕生长、产丝量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探究槲皮素在家蚕肠道微生态调控中的作用,为功能性蚕丝的高质量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40头品种为9芙×7湘的家蚕分为3组,对照组(NC组)喂食...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槲皮素对家蚕生长、产丝量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探究槲皮素在家蚕肠道微生态调控中的作用,为功能性蚕丝的高质量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40头品种为9芙×7湘的家蚕分为3组,对照组(NC组)喂食普通桑叶,低剂量槲皮素组(LQR组)和高剂量槲皮素组(HQR组)分别喂食含有1.25%(w/w)和5.00%(w/w)槲皮素的桑叶,从五龄眠起(五龄第1 d)开始连续添食6 d,测定家蚕平均生长速率、存活率和蚕茧质量指标,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家蚕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果】家蚕添食槲皮素后,平均生长速率减缓,存活率降低,HQR组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显著低于NC组(P<0.05,下同)。添食槲皮素可增加家蚕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HQR组和NC组的家蚕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差异显著。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厚壁菌门;与NC组相比,HQR组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属分类水平上,各组的优势菌属均为无色杆菌属、甲基杆菌属、norank_f__norank_o__Chloroplast、鞘氨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与NC组相比,HQR组无色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HQR组肠道菌群注释到全局和概述图及能量代谢通路的比例均显著高于NC组,而注释到氨基酸代谢和膜转运通路的比例均显著低于NC组;COG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HQR组注释到氨基酸转运和代谢、能量生成和转换及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类别的比例均显著低于NC组,与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相符,说明HQR组家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正常生长,同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受限制,不利于家蚕的生长和丝蛋白的合成。【结论】在桑叶中添加槲皮素会引起家蚕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使变形菌门和无色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导致家蚕能量代谢提高,氨基酸代谢、能量生成和转换及膜转运等方面能力下降,影响家蚕生长和产丝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槲皮素 肠道菌群 代谢功能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添食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柞蚕消化吸收的影响
9
作者 全爽 韩冰 +1 位作者 郭天凯 杜占军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3,共6页
为提高柞蚕饲料利用效率,以饲用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为添食材料,探究其对柞蚕幼虫消化吸收率、中肠围食膜形态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添食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提高了柞蚕4龄和5龄幼虫的消化吸收率,添食组柞蚕5龄幼虫中肠围... 为提高柞蚕饲料利用效率,以饲用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为添食材料,探究其对柞蚕幼虫消化吸收率、中肠围食膜形态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添食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提高了柞蚕4龄和5龄幼虫的消化吸收率,添食组柞蚕5龄幼虫中肠围食膜结构紧凑,贴近中肠上皮细胞。同时,添食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能提高肠道中相关消化酶的活性,促进柞蚕饲料的消化吸收。因此,通过添食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改变柞蚕幼虫中肠围食膜结构形态,增强相关消化酶活性,进而提高消化吸收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枯草芽孢杆菌 消化吸收率 消化酶
下载PDF
家蚕单羧酸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10
作者 王丽 陈安健 +2 位作者 王凌燕 朱勇 柴春利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74-84,共11页
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MCT)是细胞膜上重要的跨膜转运蛋白,负责乳酸、丙酮酸等单羧酸类化合物的跨膜运输,参与机体代谢平衡调节。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家蚕MCT家族基因成员进行了鉴定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对... 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MCT)是细胞膜上重要的跨膜转运蛋白,负责乳酸、丙酮酸等单羧酸类化合物的跨膜运输,参与机体代谢平衡调节。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家蚕MCT家族基因成员进行了鉴定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对其表达模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家蚕基因组中存在21个MCT家族基因,其编码氨基酸长度为438~791 aa,等电点为5.47~9.69。分析发现家蚕MCT家族基因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其中在第5号、7号、13号和23号染色体上存在串联重复现象。该家族基因均编码含有6个以上的保守基序的蛋白质,其中MCT9蛋白含有12个跨膜结构域,与人类、果蝇、蜜蜂、赤拟谷盗、非洲爪蟾中的同源蛋白相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1个成员中有15个与果蝇、蜜蜂、赤拟谷盗等昆虫中的MCT蛋白成员聚在一支,而人类只有4个MCT蛋白序列同昆虫聚在一起,其余10个单独聚为一支。进一步对这些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mMCT5基因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中肠组织特异性高量表达,BmMCT1、BmMCT7、BmMCT9-2、BmMCT14-2、BmMCT18基因在马氏管特异性高量表达,推测它们在家蚕的消化、排泄等基础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家蚕MCT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单羧酸转运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家蚕泛基因组研究成果及影响
11
作者 童晓玲 韩民锦 +1 位作者 陆昆鹏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2-13,共12页
泛基因组是动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其特点是全面揭示物种的基因组多样性及其演化特征,包括前期技术不能很好识别的大片段结构变异等。泛基因组研究为系统解析表型多样性的形成和现代育种提供最全面的基因组信息,意义重大。2022年,本研... 泛基因组是动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其特点是全面揭示物种的基因组多样性及其演化特征,包括前期技术不能很好识别的大片段结构变异等。泛基因组研究为系统解析表型多样性的形成和现代育种提供最全面的基因组信息,意义重大。2022年,本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家蚕泛基因组构建,一次性完成545个样本的三代长读长测序和1 078个样本的深度二代测序,取得一系列重要新发现。家蚕泛基因组为规模化高效解析家蚕重要性状遗传基础和有效开展分子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蚕学研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本领域的引领地位,对蚕业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近2年来,在泛基因组的有力支撑下,我们在家蚕的多组学数据库构建、W染色体完整序列解析、重要性状遗传基础解析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并大力推动泛基因组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在家蚕泛基因组论文发表2周年之际,特撰文对该计划的研究成果、影响和相关后续工作进行了梳理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泛基因组 科学发现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龙定沛 邹云龙 +3 位作者 汪林 杨镇霖 向仲怀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家蚕的分子遗传操作是鉴定基因功能、开展分子育种和种质材料创新等研究的重要平台技术,对于推动家蚕实验动物模式化,推进蚕业科学深度融入生命科学和促进传统蚕丝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取得了显... 家蚕的分子遗传操作是鉴定基因功能、开展分子育种和种质材料创新等研究的重要平台技术,对于推动家蚕实验动物模式化,推进蚕业科学深度融入生命科学和促进传统蚕丝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转基因技术、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时空特异性表达技术及其他辅助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使得家蚕在农业、纺织业以及医学与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综述了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在现代分子育种及生物材料开发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分子遗传操作 转基因 基因组编辑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eEF1A的功能及在家蚕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奕竺 刘博文 +1 位作者 钱荷英 李刚 《中国蚕业》 2024年第4期47-54,共8页
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1A(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eEF1A)是一种分子量约为50 kD的非组蛋白,在蛋白质合成进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EF1A在结合三磷酸鸟苷(GTP)时被激活,在细胞核糖体内与氨酰-tRNA(aa-tRNAaa... 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1A(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eEF1A)是一种分子量约为50 kD的非组蛋白,在蛋白质合成进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EF1A在结合三磷酸鸟苷(GTP)时被激活,在细胞核糖体内与氨酰-tRNA(aa-tRNAaa)结合,在核糖体A位点形成三元复合物。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eEF1A相关研究,其主要功能包括参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细胞微丝微管结构稳定、调控细胞凋亡以及影响病毒复制等过程。eEF1A在家蚕中报道不多,为进一步了解其在家蚕中的功能,在综合归纳该基因在其它物种行使功能的基础上,结合Silk DB 3.0数据库,对家蚕基因组中eEF1A样因子亚型1的基因序列及结构特征归纳,为开展家蚕eEF1A的功能研究和丰富对eEF1A家族基因的认识奠定一定的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F1A 细胞骨架 细胞凋亡 病毒复制 家蚕
下载PDF
基于2019—2023年全国桑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结果的一代杂交种孵化率调查及评价
14
作者 汪源 曹爽 +3 位作者 李志强 张美蓉 姚晓慧 陈涛 《中国蚕业》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实用孵化率是衡量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对2019—2023年全国桑蚕种质量监督检验一代杂交种的孵化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612批桑蚕一代杂交种中,610批实用孵化率指标合格,实用孵化率年度平均值为98.99%。在其中475批散卵种中,实用孵... 实用孵化率是衡量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对2019—2023年全国桑蚕种质量监督检验一代杂交种的孵化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612批桑蚕一代杂交种中,610批实用孵化率指标合格,实用孵化率年度平均值为98.99%。在其中475批散卵种中,实用孵化率≥97.00%的有453批,占比95.37%;131批平附种实用孵化率全部≥97.00%,表明我国桑蚕一代杂交种的实用孵化率较高,建议适当提高行业标准中桑蚕一代杂交种的实用孵化率指标,体现蚕种质量标准的先进性。计算全国桑蚕种质量监督检验一代杂交种的最大一日孵化率,并与两日孵化率(实用孵化率)数据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差值主要集中在0%到4.00%之间(占85.48%),平均为2.02%。最大一日孵化率与实用孵化率较接近,建议蚕种质量检验工作中,最大一日孵化率达到97.00%以上的样本,不需要调查两日孵化数;蚕种质量标准中也可以采用最大一日孵化率作为蚕种孵化率的判定标准,但判定指标值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一代杂交种 蚕种质量 行业标准 实用孵化率 最大一日孵化率
下载PDF
家蚕及鳞翅目W染色体基因组及其起源
15
作者 韩民锦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家蚕作为重要经济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最近家蚕W染色体基因组研究也获得了突破。昆虫中W染色体为鳞翅目特有,其起源长期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年基因组学研究的高速发展,关于鳞翅目W染色体起源问题也... 家蚕作为重要经济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最近家蚕W染色体基因组研究也获得了突破。昆虫中W染色体为鳞翅目特有,其起源长期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年基因组学研究的高速发展,关于鳞翅目W染色体起源问题也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本文重点介绍家蚕W染色体的研究历程和具体特征,并详细描述鳞翅目W染色体起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家蚕性别调控和基于W染色体的分子育种研究,以及其他物种性染色体起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家蚕 W染色体 基因组 起源
下载PDF
家蚕茧丝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春林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家蚕品种选育的目标经济性状多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研究是家蚕育种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茧丝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养蚕业和丝绸工业的效益,故近百年来茧质相关性状是家蚕数量遗传研究的重点。21世纪以来,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 家蚕品种选育的目标经济性状多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研究是家蚕育种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茧丝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养蚕业和丝绸工业的效益,故近百年来茧质相关性状是家蚕数量遗传研究的重点。21世纪以来,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功能基因研究体系的日臻完善,家蚕数量性状遗传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家蚕茧丝产量和茧丝纤度主效基因的鉴定先后获突破,家蚕泛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本文着重对家蚕茧丝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对家蚕茧丝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茧丝性状 分子基础 基因鉴定
下载PDF
喂食脂多糖和大肠杆菌对家蚕幼虫BmRelA基因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林晴莎 吴秉宪 +2 位作者 李映雪 陈泽伟 刘吉升 《中国蚕业》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Rel蛋白家族在动物体中是一类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和细胞生长发育等诸多生物学反应过程中基因调节的重要转录因子。为研究脂多糖喂食对家蚕BmRelA基因表达的影响,对5龄家蚕幼虫分别喂食无菌水、脂多糖和大肠杆菌,并在喂食后0 h、... Rel蛋白家族在动物体中是一类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和细胞生长发育等诸多生物学反应过程中基因调节的重要转录因子。为研究脂多糖喂食对家蚕BmRelA基因表达的影响,对5龄家蚕幼虫分别喂食无菌水、脂多糖和大肠杆菌,并在喂食后0 h、3 h、6 h和24 h检测中肠、脂肪体和表皮组织中BmRelA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喂食脂多糖后BmRelA基因在中肠组织中下调表达,在脂肪体和表皮组织中上调表达;而喂食大肠杆菌后BmRelA基因在中肠和表皮组织中表达量增加,在脂肪体组织中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由此推测,含有脂多糖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能够诱导家蚕BmRelA基因的表达变化,且不同组织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免疫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RelA 脂多糖 大肠杆菌 免疫应答
下载PDF
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文东 叶恭银 +2 位作者 吴孔明 王小奇 郭予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43-1549,共7页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是培育转抗虫基因植物的两大类基因。为了正确评价转抗虫基因作物花粉对非靶标重要经济昆虫的安全性 ,本试验以家蚕为对象 ,研究转cry1Ac基因棉花、转cry1A +CpTI...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是培育转抗虫基因植物的两大类基因。为了正确评价转抗虫基因作物花粉对非靶标重要经济昆虫的安全性 ,本试验以家蚕为对象 ,研究转cry1Ac基因棉花、转cry1A +CpTI双价抗虫棉花以及转cry1Ab基因玉米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非转基因常规棉花或玉米花粉以及无花粉对照相比 ,转抗虫基因棉花或转抗虫基因玉米花粉对家蚕各龄期的死亡率、蛹重、茧重、茧层重、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均无多大影响 ,且无明显的剂量效应。虽然取食转抗虫基因花粉后家蚕一龄历期有所延长 ,但与非转基因的花粉处理相比 ,则无显著差异 ;同样 ,家蚕三龄眠蚕体重虽与无花粉对照相比表现出较大差异 ,但其体重均大于对照。可见 ,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的历期和体重亦无多大影响。综上所述 ,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的生长发育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抗虫基因棉花 花粉 家蚕 生长发育 评价 转抗虫基因玉米 生态安全性
下载PDF
华康3号等4对家蚕品种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农村的饲养调查
19
作者 简云峰 丁洁 《中国蚕业》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的田坎、龙场营、清水铺和生机等乡镇,因海拔较低夏秋蚕期气温较高,一般不饲养夏秋蚕,导致桑叶大量浪费。为筛选出适宜七星关区夏秋季高温天气的家蚕品种,提高桑叶利用率,增加蚕农收入,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于2022年...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的田坎、龙场营、清水铺和生机等乡镇,因海拔较低夏秋蚕期气温较高,一般不饲养夏秋蚕,导致桑叶大量浪费。为筛选出适宜七星关区夏秋季高温天气的家蚕品种,提高桑叶利用率,增加蚕农收入,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于2022年、2023年7月上旬和8月上旬分别在生机、清水铺2个乡镇各选取2户农户开展了华康3号、两广二号、贵蚕4号和贵蚕8号4对蚕品种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龄期经过贵蚕8号>两广二号,华康3号>贵蚕4号;公斤茧颗数两广二号>贵蚕8号,贵蚕4号>华康3号;茧层率贵蚕8号>两广二号,华康3号>贵蚕4号;克蚁收茧量贵蚕8号>两广二号,华康3号>贵蚕4号;盒种产茧量贵蚕8号平均比两广二号增产7.39 kg,华康3号比贵蚕4号增产1.58 kg;死笼率华康3号最低。建议贵蚕8号在当地7月上旬和8月上旬饲养,贵蚕4号在当地8月上旬饲养,华康3号在当地9月上旬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品种 饲养成绩 桑叶利用率 农村饲养调查 华康3号 贵蚕4号 贵蚕8号
下载PDF
锦绣1号原种繁育关键技术探讨
20
作者 刘明萱 艾均文 +3 位作者 刘勇 任立志 陈璐 薛宏 《中国蚕业》 2024年第3期65-69,共5页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联合选育的家蚕夏秋用新品种锦绣1号原原种生命力强健,应用锦绣1号4个原原母种[即7521K(中系)、1501CK(中系)、7522K(日系)、1504K(日系)]进行了蚕种繁育试验与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原种繁育系数较高,...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联合选育的家蚕夏秋用新品种锦绣1号原原种生命力强健,应用锦绣1号4个原原母种[即7521K(中系)、1501CK(中系)、7522K(日系)、1504K(日系)]进行了蚕种繁育试验与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原种繁育系数较高,连续3年春季平均克蚁制原种14.3张,秋季平均克蚁制原种10.8张。锦绣1号原种繁育关键技术在于提高锦绣B的繁育成绩,定期与育种单位更换原原母种,加强蚕期、眠期、蛹期的湿度控制,谨防细菌病的发生。在锦绣1号原种繁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处理细节,采取积极措施延长原原母种使用年限。锦绣1号对现阶段轻简化、规模化的蚕桑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1号 斑纹限性 原种 繁育 湿度控制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