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3-己烯醇乙酸酯对大蜡螟的驱避作用
1
作者 连雅琴 付童 +4 位作者 李一然 刘巧 周令霞 门丽娜 张志伟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利用植物挥发物监测和调控害虫行为已逐渐成为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途径。顺-3-己烯醇乙酸酯广泛存在于瓜果及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具有环境友好、无残留的优点。大蜡螟是养蜂产业中常见的害虫,严重影响蜂产业和蜜蜂资源保护。为生产中应用顺... 利用植物挥发物监测和调控害虫行为已逐渐成为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途径。顺-3-己烯醇乙酸酯广泛存在于瓜果及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具有环境友好、无残留的优点。大蜡螟是养蜂产业中常见的害虫,严重影响蜂产业和蜜蜂资源保护。为生产中应用顺-3-己烯醇乙酸酯调控大蜡螟的行为控制其对蜂群的危害提供依据,为开发新型昆虫行为调控剂以及大蜡螟的绿色防控提供支持,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大蜡螟不同虫态的个体对不同浓度、同一浓度不同剂量顺-3-己烯醇乙酸酯的行为趋性。结果表明,大蜡螟幼虫对顺-3-己烯醇乙酸酯表现出显著的负趋性,浓度为0.5 mol/L时,大蜡螟幼虫总选择率为79.33%,并表现为极显著的负趋性;雄成虫对顺-3-己烯醇乙酸酯的选择率为8.33%,具有显著的负趋性;不同剂量的顺-3-己烯醇乙酸酯对大蜡螟成虫的选择行为影响不显著,但对幼虫均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3-己烯醇乙酸酯 行为趋性 Y-型嗅觉仪 大蜡螟 驱避
下载PDF
《蜜蜂世界》20世纪关于农药的报道
2
作者 马叶涵 张琳 张金振(编译) 《中国蜂业》 2024年第2期47-48,共2页
人类使用农药历史悠久,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毒或潜在毒性化合物施用量与日俱增。据《蜜蜂世界》(《Bee World》)记载,早在1919年就已出现蜜蜂与农药相关的报道;1941年喷施农药的危害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1966年科学家... 人类使用农药历史悠久,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毒或潜在毒性化合物施用量与日俱增。据《蜜蜂世界》(《Bee World》)记载,早在1919年就已出现蜜蜂与农药相关的报道;1941年喷施农药的危害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1966年科学家对农药给蜜蜂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1991年的文章和报道认为农药对蜜蜂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产量 蜜蜂世界 使用农药 潜在毒性 热门话题 施用量
下载PDF
吡虫啉对东方蜜蜂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钰冲 陈伟文 +2 位作者 董诗浩 刘晰文 谭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吡虫啉因其对人畜低毒无害、低残毒被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茶叶、蔬菜等农业生产,蜜蜂在传粉过程中可能会接触该残留药剂。通过喂食含不同浓度的吡虫啉蔗糖溶液来测定东方蜜蜂的采食量和死亡率,进而评估吡虫啉对东方蜜... 吡虫啉因其对人畜低毒无害、低残毒被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茶叶、蔬菜等农业生产,蜜蜂在传粉过程中可能会接触该残留药剂。通过喂食含不同浓度的吡虫啉蔗糖溶液来测定东方蜜蜂的采食量和死亡率,进而评估吡虫啉对东方蜜蜂的影响。结果表明:蜜蜂在分别采食含吡虫啉10,2,0.5,0.02 mg/L的糖水后,第2次(21 h)饲喂的采食量分别为0.08,0.08,0.29,5.39μL,死亡率分别为25%,2%,2%,5%;而用正常糖水饲喂的蜜蜂,其采食量和死亡率分别为12.69μL和9%。可见,吡虫啉会影响蜜蜂的采食量和死亡率,并且随着吡虫啉质量浓度的升高,其取食量也明显降低,而死亡率与吡虫啉质量浓度和总体摄入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东方蜜蜂 取食量 死亡率
下载PDF
大蜡螟幼虫和成虫对不同蜜蜂巢脾的选择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爽 梁铖 +2 位作者 宋文菲 张学文 罗卫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4-255,共2页
为了探究大蜡螟幼虫和成虫对东、西方蜜蜂巢脾的选择偏好性及其机理,分别在蜂场和实验室放置两种蜜蜂的巢脾(巢脾带花粉和蜜),观察记录巢脾受大蜡螟的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在东方蜜蜂蜂场和西方蜜蜂蜂场,单独放置的东方蜜蜂巢脾平均2 d... 为了探究大蜡螟幼虫和成虫对东、西方蜜蜂巢脾的选择偏好性及其机理,分别在蜂场和实验室放置两种蜜蜂的巢脾(巢脾带花粉和蜜),观察记录巢脾受大蜡螟的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在东方蜜蜂蜂场和西方蜜蜂蜂场,单独放置的东方蜜蜂巢脾平均2 d即受大蜡螟侵染严重,而单独放置的西方蜜蜂巢脾却不受大蜡螟侵染,一同放置的东、西方蜜蜂巢脾,平均2 d后东方蜜蜂巢脾遭受大蜡螟成虫侵染,5 d后大蜡螟幼虫转移侵染西方蜜蜂巢脾;在实验室,大蜡螟幼虫选择东、西方蜜蜂巢脾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取食的大蜡螟成虫基于嗅觉偏向选择东方蜜蜂巢脾,而取食巢脾的大蜡螟幼虫则对东、西方蜜蜂巢脾无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大蜡螟成虫 东方蜜蜂巢脾 西方蜜蜂巢脾 选择性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行为与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梦 李志国 +1 位作者 和静芳 苏松坤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0-495,共6页
在过去的30年间,世界上农药种类的发展已经从有机磷酸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转变成能够与昆虫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新烟碱类.新烟碱类杀虫剂通过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释放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阻碍昆虫神经传导,影响昆虫正常生理行为,最... 在过去的30年间,世界上农药种类的发展已经从有机磷酸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转变成能够与昆虫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新烟碱类.新烟碱类杀虫剂通过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释放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阻碍昆虫神经传导,影响昆虫正常生理行为,最终导致昆虫麻痹死亡.蜜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在采集过程中,会经常接触到这类农药,不仅会对蜜蜂个体造成影响,蜜蜂采集归巢后,杀虫剂还会污染整个蜂群,这无疑给世界养蜂业带来了很大威胁.本文从蜜蜂的行为与生理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健康影响的报道,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西方蜜蜂 中华蜜蜂 急性致死毒性 亚致死剂量
下载PDF
浅谈蜜蜂农药中毒
6
作者 谢翠琴 《蜜蜂杂志》 2024年第9期33-34,共2页
在养蜂生产实践中,蜜蜂农药中毒屡见不鲜,容易导致蜂蜜减产、蜜蜂大量死亡,会给养蜂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相关民事纠纷纷繁众多,维权难。蜜蜂农药中毒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同时也可通过相应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关键词 农药中毒 养蜂生产 养蜂者 蜜蜂 预防为主 自身权益 民事纠纷 大量死亡
下载PDF
胡蜂有过也有“功”——胡蜂危害中华蜜蜂的观察与思考
7
作者 何邦春 《蜜蜂杂志》 2024年第8期36-36,共1页
说到胡蜂,养蜂人几乎第一反应就是扑杀。因为它轻则捕食蜜蜂,重则使蜂群飞逃。特别是数只金黄胡蜂一旦入巢,蜂群只好被迫飞逃。所以,养蜂人在越夏度秋期和整个秋繁期都守在蜂场扑杀胡蜂。
关键词 中华蜜蜂 胡蜂 扑杀 养蜂人 观察与思考 蜂群 蜂场 越夏
下载PDF
蜜蜂残翼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郑言 杨倩 +2 位作者 宋战昀 王振国 李敏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101,共6页
蜜蜂残翼病病毒(DWV)是引起蜜蜂残翼病的病原体,可侵染各发育阶段的蜜蜂,在蛹期危害不明显,但羽化后出现翅膀残缺并迅速死亡;成年蜜蜂发病后翅膀畸形、腹部萎缩和褪色。呈隐性感染的蜜蜂虽然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其寿命也会缩短。由于DWV... 蜜蜂残翼病病毒(DWV)是引起蜜蜂残翼病的病原体,可侵染各发育阶段的蜜蜂,在蛹期危害不明显,但羽化后出现翅膀残缺并迅速死亡;成年蜜蜂发病后翅膀畸形、腹部萎缩和褪色。呈隐性感染的蜜蜂虽然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其寿命也会缩短。由于DWV与传播媒介瓦螨密切相关而被大量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WV是引发"蜂群崩溃失调症"(CCD)的主要病毒之一,DWV在全球范围的流行已成为蜜蜂蜂群非正常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论文结合近年来对残翼病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蜜蜂残翼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检测与防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残翼病毒 流行病学 检测与防控
下载PDF
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欢 徐希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42,共9页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探讨这两种农药亚致死浓度对地熊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 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60 g a.i./L...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探讨这两种农药亚致死浓度对地熊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 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依据农药对蜜蜂生态风险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 HQ)值评估这两种农药对地熊蜂的风险。同时测定了这两种农药亚致死剂量(LD_(50)和LD_(80))处理后地熊蜂AchE, GST和CarE的活性变化。【结果】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48 h时LD_(50)值分别为3.590和1 447μg a.i./蜂,其中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表现为中毒,43%联苯肼酯表现为低毒。两种农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HQ值均低于50,表现为低风险。LD_(50)和LD_(80)剂量的乙基多杀菌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3 h时地熊蜂AchE活性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1.45和1.23倍,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rE活性3 h时同样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24和1.53倍, 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其中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24和2.58倍,24 h后活性降低,但两个剂量处理组GST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3%联苯肼酯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3 h时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AchE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75%和80%;CarE活性3 h时被抑制,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CarE活性被激活,其中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_(5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时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后活性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h和24 h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04和1.72倍,LD_(80)剂量处理组3 h的GS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 h后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HQ评估均表现为低风险,其中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安全性较高,在熊蜂授粉过程中可以按照推荐剂量应用,但过量施用或者长期施用可能会造成熊蜂体内药剂积累引起生理或者行为的变化,乙基多杀菌素在温室及大田授粉期的使用剂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熊蜂 农药 乙基多杀菌素 联苯肼酯 安全性评价 乙酰胆碱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羧酸酯酶
下载PDF
大蜡螟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永富 罗岳雄 +1 位作者 陈华生 赖友胜 《昆虫天敌》 CSCD 1989年第2期87-93,共7页
研究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中蜂Apis cerdna F.的危害,对研究大蜡螟的防治对策,发展养蜂生产是很有益的。本文报道的是1987~1988年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大蜡螟 发生规律 危害
下载PDF
浅谈中蜂巢虫防治体会
11
作者 姚健 赵洪君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64-65,共2页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又称绵虫、隧道虫,是中蜂主要敌害之一。一年四季均可为害,尤其夏季更为严重,给中蜂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概述辽宁省恒仁县巢虫的病因,浅谈中蜂巢虫病的防治体会,以期为中蜂养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巢虫 防治
下载PDF
蜡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迎波 陶英 +1 位作者 吴昌奇 肖铁光 《作物研究》 2010年第3期198-200,共3页
于2003年对蜡螟进行了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在20±1℃条件下,成虫、卵、幼虫、蛹的平均历期分别为8.5±0.71,8±1.95,61±8.53,15.3±2.34 d;在25±1℃条件下,其成虫、卵、幼虫、蛹的历期分别为6±1.62,6.5&#... 于2003年对蜡螟进行了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在20±1℃条件下,成虫、卵、幼虫、蛹的平均历期分别为8.5±0.71,8±1.95,61±8.53,15.3±2.34 d;在25±1℃条件下,其成虫、卵、幼虫、蛹的历期分别为6±1.62,6.5±2.64,53±9.42,12.2±0.86 d;在30±1℃条件下,其成虫、卵、幼虫、蛹的历期分别为8±2.94,4.5±1.32,27±8.60,6.5±1.21 d。掌握了蜡螟的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螟 生物学 防治
下载PDF
大蜡螟室内饲养技术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刚应 杨怀文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6-49,共4页
在恒温条件下用人工培养基饲养的大蜡螟发育历期与自然条件下有差异。用不同饲料量、接卵量在特定容器内饲养以寻找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饲养生测用大蜡螟幼虫的最佳组合为1g饲料、2cm3容器和4粒卵。
关键词 蜜蜂 大蜡螟 饲养 人工培养基 饲料
下载PDF
墨胸胡蜂的生物学特性及“毁巢灵”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建鼎 梁勤 +1 位作者 赵展芳 奚修平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26-229,共4页
墨胸胡蜂(Vespa nigrithorax Buysson)在福州一年发生4—5代,3—5月是越冬蜂王开始单独营巢、产卵、哺育第1子代的时期,为防治的最佳期,8—9月(第3代)开始出现雄蜂,越冬王被交替,巢内开始多工产卵繁殖,群势逐日壮大.10—12月(第3—4代)... 墨胸胡蜂(Vespa nigrithorax Buysson)在福州一年发生4—5代,3—5月是越冬蜂王开始单独营巢、产卵、哺育第1子代的时期,为防治的最佳期,8—9月(第3代)开始出现雄蜂,越冬王被交替,巢内开始多工产卵繁殖,群势逐日壮大.10—12月(第3—4代)群势趋于高峰期,并于巢上方出现多个巢口.墨胸胡蜂卵期5d,幼虫期9d,蛹期13d,成虫寿命3个月以上。1月底授精雌蜂开始离巢集结越冬,越冬期2个月左右,以“毁巢灵”处理侵袭蜜蜂的胡蜂,可达到毁巢效果,毁巢效果与用药时期、胡蜂巢大小、巢口数日和位置以及敷药蜂归巢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墨胸胡蜂 生物学 毁巢灵 天敌
下载PDF
蜜蜂残翼病病毒PCR检测及5′-UTR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言 宋战昀 +5 位作者 杨倩 王向辉 隋佳辰 张健 王振国 李敏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5,共4页
从吉林省某蜂场疑似蜜蜂残翼病病料中分离到一株蜜蜂残翼病病毒(DWV),命名为DWVJL1,提取该分离株的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基因组的5′-UTR并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道的DWV 5′-UTR序列同源性在95%~99%之间。将测序结果与Ge... 从吉林省某蜂场疑似蜜蜂残翼病病料中分离到一株蜜蜂残翼病病毒(DWV),命名为DWVJL1,提取该分离株的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基因组的5′-UTR并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道的DWV 5′-UTR序列同源性在95%~99%之间。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9个相关序列进行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证实其与JX878304同源性最近,而与GU109335、KJ437447同源性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残翼病病毒 5′-UTR 克隆和测序分析
下载PDF
(革丽)靬金鳟形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钱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2,共2页
对革丽靬金鳟的形态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虹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除体色、侧线鳞式、脊椎骨和个别可量性状明显不同外,革丽靬金鳟与虹鳟的可数、可量性状及其他指标绝大多数都比较接近或非常接近。
关键词 [革丽]靬金鳟 虹鳟 形态学 比较研究 形态学特性 金鳟 可量性状 脊椎骨 接近 体色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熊蜂繁育室内印度谷斑螟效果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志光 闫德斌 +2 位作者 宋延明 王海全 宫庆均 《特产研究》 2014年第1期35-37,共3页
印度谷斑螟是危害熊蜂繁育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防治熊蜂繁育室内的印度谷斑螟,本试验采用含有印度谷斑螟雌性信息素的诱芯,诱杀雄性印度谷斑螟,以阻止其与雌螟交配繁殖。结果显示,利用诱捕器组每月平均诱杀印度谷斑螟20.3头,对照组每... 印度谷斑螟是危害熊蜂繁育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防治熊蜂繁育室内的印度谷斑螟,本试验采用含有印度谷斑螟雌性信息素的诱芯,诱杀雄性印度谷斑螟,以阻止其与雌螟交配繁殖。结果显示,利用诱捕器组每月平均诱杀印度谷斑螟20.3头,对照组每月平均诱杀印度谷斑螟2.0头,诱捕器组的诱杀量是对照组的10.2倍,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印度谷斑螟 性信息素 诱杀
下载PDF
金环胡蜂及其洞穴内其他节肢动物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少康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2,共4页
报道了闽南山区金环胡蜂巢的营巢小生境、营巢洞穴以及蜂巢的结构 .蜂群由 10 2只成虫组成 ,其中雌蜂 57只 ,雄蜂 4 5只 .测量了成蜂体长 ,其中 7只雌蜂的体长最长 (平均 4 .6 cm) .在洞穴底部发现 5种节肢动物 ,其中 4种为昆虫 ,最多... 报道了闽南山区金环胡蜂巢的营巢小生境、营巢洞穴以及蜂巢的结构 .蜂群由 10 2只成虫组成 ,其中雌蜂 57只 ,雄蜂 4 5只 .测量了成蜂体长 ,其中 7只雌蜂的体长最长 (平均 4 .6 cm) .在洞穴底部发现 5种节肢动物 ,其中 4种为昆虫 ,最多的是一种食蚜蝇科幼虫 ,其次是一种步甲科幼虫 ,此外还有螟蛾科幼虫、垫跗螋科的成虫和蜈蚣 ,洞穴内还有白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环胡蜂 胡蜂巢 节肢动物 共栖物 蜜蜂敌害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农药与蜜蜂生态安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志勇 王志 +2 位作者 牛庆生 薛运波 迟永娟 《中国蜂业》 2014年第2期26-27,共2页
本文介绍了农药对当前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农药对蜜蜂的危害和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农业病、虫、草害防治与蜜蜂安全保护的矛盾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待我国农药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呼吁尽快出台农药风险评价... 本文介绍了农药对当前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农药对蜜蜂的危害和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农业病、虫、草害防治与蜜蜂安全保护的矛盾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待我国农药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呼吁尽快出台农药风险评价指南或准则,为我国蜂业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化学农药 生态安全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几种农药对蜜蜂毒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学平 苍涛 +5 位作者 陈超 吴长兴 陈丽萍 吴声敢 俞瑞鲜 王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748-750,共3页
通过接触法和摄入法测定了噻虫嗪、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噻虫嗪、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蜜蜂的接触毒性(48 h LD50)分别为0.0122、0.0095、0.1634、0.0127μg... 通过接触法和摄入法测定了噻虫嗪、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噻虫嗪、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蜜蜂的接触毒性(48 h LD50)分别为0.0122、0.0095、0.1634、0.0127μg/蜂;摄入毒性(48 h LC50)分别为0.0836、0.8880、2.2963、9.8152 mg/L。根据毒性等级划分标准,上述农药对蜜蜂的毒性均为高毒,应禁止在蜜蜂活动区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安全性评价 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