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长明 陈怀君 +4 位作者 袁橙 袁圣 贾国华 王义仁 朱善元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当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流行状况和生物学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病防控提供新的数据。本研究于2019—2020年,从广东罗非鱼主养区茂名、湛江地区采集病样进行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 本研究旨在明确当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流行状况和生物学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病防控提供新的数据。本研究于2019—2020年,从广东罗非鱼主养区茂名、湛江地区采集病样进行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通过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31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和多重耐药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261份病样中分离到35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型检测表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均为Ia型;主要毒力基因的检测证明,cylE、sodA、gapC基因在所有鱼源分离株及人源、牛源和鱼源参考株中检出率均为100%,而scpB只在人源参考菌株中检出;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敏感率为90%以上,对6种抗菌药耐药率为50%以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型和表型部分一致,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均多重耐药,其中5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为27株,占总菌株数的77.1%;斑马鱼致病试验表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可导致斑马鱼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本研究明确了当前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特性和致病性,为广东乃至全国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草鱼疫苗连续自动注射装置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洪扬 朱烨 +4 位作者 杨猛 江涛 吴凡 戴璐 张智豪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9,共10页
草鱼疫苗注射主要依靠人工注射,具有劳动强度大、注射效率低、注射位置非标准化和注射精准度差等缺点,严重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根据草鱼疫苗注射特点,制定了疫苗自动注射作业策略,通过开展鱼苗姿态自动识别与快速调整、注射工位自动分... 草鱼疫苗注射主要依靠人工注射,具有劳动强度大、注射效率低、注射位置非标准化和注射精准度差等缺点,严重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根据草鱼疫苗注射特点,制定了疫苗自动注射作业策略,通过开展鱼苗姿态自动识别与快速调整、注射工位自动分配、鱼体输送与拨杆LS-DYNA动力学仿真分析、鱼体柔性固定与快速注射等技术研究,研制了疫苗自动注射样机,以100~120 mm长的草鱼鱼苗为自动注射对象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草鱼疫苗自动注射装置产量约为900尾/h,试验鱼苗注射疫苗后3周内的存活率达到98.3%,存活率较人工疫苗注射提高4个百分点。该装置实现了草鱼幼苗的高效连续注射,提高了水产养殖装备自动化水平,对纺锤形鱼幼苗的连续注射均具有参考意义,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注射 草鱼疫苗 疫苗注射 养殖机械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小丑鱼非特异性免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对刺激隐核虫杀灭效果分析
3
作者 何丽斌 杨求华 +2 位作者 李慧耀 罗辉玉 郑乐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白点病”不仅危害水族箱观赏鱼类,还会对水族馆大水体海水观赏鱼带来毁灭性打击,是海水观赏鱼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XCY-1”(苦参、地肤子、蛇床... 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白点病”不仅危害水族箱观赏鱼类,还会对水族馆大水体海水观赏鱼带来毁灭性打击,是海水观赏鱼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XCY-1”(苦参、地肤子、蛇床子、黄芪、甘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后收集备用)对小丑鱼血清、肝脏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指标变化及不同用药方式对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投喂复方中草药“XCY-1”可使小丑鱼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第21 d各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达到最高值,其中20 g/kg剂量组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小丑鱼的免疫能力;肠道中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胰蛋白酶在各取样点活性均高于对照组,2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胰蛋白酶和AMS活性高于其他剂量组,20 g/kg和4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LPS活性最高。复方中草药“XCY-1”药浴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体外杀灭结果显示:4 h内,50 mg/L药物浓度即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400 mg/L药物浓度即可杀灭全部幼虫;当药物浓度达到800 mg/L时,3 h内幼虫全部死亡。不同用药方式防治小丑鱼刺激隐核虫病:实验分为4组,A组20 g/kg剂量组,口服无药浴;B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50 mg/L进行药浴;C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100 mg/L进行药浴;D组为对照组,仅投喂基础饲料。结果显示:实验第6 d,A、B、C三个药物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1.1%、53.3%、57.7%、0,药物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药物处理组每片鳃上仅有0~2个滋养体,对照组每片鳃上滋养体数量是用药组65倍。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XCY-1”可以提升小丑鱼血清、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对刺激隐核虫病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0 g/kg剂量组、投喂时间14~21 d时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开发无公害、环保型天然植物源杀虫药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丑鱼 刺激隐核虫 中草药 非特异性免疫 消化酶
下载PDF
一株鲫鱼致病性普通变形杆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赵彦华 金承玲 +5 位作者 林海 姜虎成 张世勇 刘洪岩 孙梦玲 夏爱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154-158,共5页
本研究对患病鲫鱼进行发病原因探究,致病菌特性分析,从而为鲫鱼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从患病鲫鱼肝脏和肠道中分离纯化细菌,对分离菌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鉴定、系统发育树构建,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 本研究对患病鲫鱼进行发病原因探究,致病菌特性分析,从而为鲫鱼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从患病鲫鱼肝脏和肠道中分离纯化细菌,对分离菌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鉴定、系统发育树构建,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从病鱼肝脏和肠道中均分离出菌株A,16S rRNA序列分析和理化特性均与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基本一致,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A为致病菌,LD50为9.77×10^(6)CFU/尾。菌株A对头孢唑啉、头孢拉定、氟苯尼考、卡那霉素、阿奇霉素及庆大霉素等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红霉素、新霉素、克林霉素及多西环素等5种抗生素耐药。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为普通变形杆菌,是此次鲫鱼病害的主要元凶,临床治疗可以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高度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变形杆菌 鲫鱼 鲫鱼病害 发病原因 药敏试验 鉴定 药敏特性 生物学特性 抗生素治疗
下载PDF
一例鲈鱼弹状病毒、柱状黄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5
作者 齐景文 周艳红 +4 位作者 陈美佳 贾莘彤 曹丽 雷蕾 刘派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8期219-222,共4页
2023年10月末沈阳市一鲈鱼养殖场新进鲈鱼苗发病,临床主要以烂鳃、烂身、烂尾为主要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剖检、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此次发病主要为弹状病毒感染继发柱状黄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并对该场给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 弹状病毒 烂鳃病 嗜水气单胞菌 临床症状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沙塘鳢肠道致病菌G-2全基因组测序及信息分析
6
作者 赵彦华 夏爱军 +2 位作者 姜虎成 薛晖 刘国兴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14,共7页
为探明造成养殖沙塘鳢肠道出血的病原菌G-2的特性,对G-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基因组组分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G-2的总基因数为5134个,其中蛋白编码基因4977个,非蛋白编码基因157个,非编码基因中tRNA基因107个,rRNA基因42个,s... 为探明造成养殖沙塘鳢肠道出血的病原菌G-2的特性,对G-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基因组组分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G-2的总基因数为5134个,其中蛋白编码基因4977个,非蛋白编码基因157个,非编码基因中tRNA基因107个,rRNA基因42个,sRNA基因8个;分别有5109、3339、3362、2543个基因在对应的Nr、SwissProt、COG、KEGG数据库中获得注释;毒力基因分析表明G-2含有多种肠毒素和溶血素基因、InhA蛋白、磷脂酶及蛋白质毒素,解释了该菌造成养殖沙塘鳢肠道出血的原因。基于G-2菌株的16S rRNA序列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其为苏云金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塘鳢 全基因组测序 苏云金芽孢杆菌
下载PDF
大口黑鲈病毒病及其防治(上)
7
作者 杨先乐 李罗新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11-13,共3页
病毒病是一种危害大口黑鲈的严重疾病,对于这类疾病目前研究尚欠深入,在防治上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本文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对这类疾病进行了相应的归纳和总结,并对其控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看法,以供读者参考。一、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 病毒病是一种危害大口黑鲈的严重疾病,对于这类疾病目前研究尚欠深入,在防治上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本文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对这类疾病进行了相应的归纳和总结,并对其控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看法,以供读者参考。一、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又名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病、拖底病等。1.病原或病因病原是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LBUSV),属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病毒病 溃疡病 虹彩病毒科 蛙虹彩病毒 病毒性 研究成果 防治
下载PDF
大口黑鲈病毒病及其防治(下)
8
作者 杨先乐 李罗新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0期11-13,共3页
三、大口黑鲈病毒病。1.病原或病因病原为大口黑鲈病毒(Large-mouth bass virus,LMBV),隶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该病毒是最早被发现的大口黑鲈的病毒,1991年从美国佛罗里达州Lake Weir市的野生大口黑鲈中分离到。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病毒病 虹彩病毒科 蛙病毒属
下载PDF
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敏 叶毅飞 +10 位作者 李永福 谢海燕 李鸿超 李春枝 李希国 李本旺 陈灼均 莫介化 卢伟华 朱燕秋 张险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采集死亡病鱼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鳃丝等组织样品。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命名为DG230920,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综合分析,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肠出血、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脾淋巴细胞稀疏、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变性坏死,鳃见鳃丝脱落、出血。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为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仅≤0.25 mg·mL^(-1);其次是厄他培南,最低抑菌质量浓度≤0.5 mg·mL^(-1)。结果表明,黄唇鱼发病原因可能是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分离菌株遗传序列稳定,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研究提示,应加强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治,选用敏感药物科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迟缓爱德华氏菌 细菌分离鉴定 病理组织切片 药物敏感分析
下载PDF
温州光唇鱼病害诊治新技术
10
作者 庄志鸿 《科学养鱼》 2024年第4期52-53,共2页
温州光唇鱼为光唇鱼属的一个地方种,分布于福建和浙江南部各水系,主要生活于石砾底质、水质清澈的溪河。自然环境里的野生光唇鱼,密度稀、水体活、水质好,一般不发病,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密度高、水质不稳定,易发各种寄生虫(藻)、细菌... 温州光唇鱼为光唇鱼属的一个地方种,分布于福建和浙江南部各水系,主要生活于石砾底质、水质清澈的溪河。自然环境里的野生光唇鱼,密度稀、水体活、水质好,一般不发病,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密度高、水质不稳定,易发各种寄生虫(藻)、细菌性等疾病。笔者在福建省森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光唇鱼养殖场蹲点期间,对打粉病、车轮虫病和肠炎等几种主要病害的病原、病因、症状和流行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研究,并针对温州光唇鱼体形小、病害早期不易发现和对部分杀虫剂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虫病 人工养殖 浙江南部 生态农业发展 温州光唇鱼 石砾 寄生虫 杀虫剂
下载PDF
大口黑鲈鰤鱼诺卡氏菌传代弱毒株特性及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娜 黄雷 +7 位作者 蔺凌云 姚嘉赟 陈静 刘忆瀚 陈雪兰 王亿文 沈锦玉 潘晓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29,共10页
为探究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强毒株LY20810 F1与其传代弱毒株LY20810 F110的特性差异,比较了两个菌株的生物学特征、毒力基因序列、致病力及引起大口黑鲈免疫反应的差异,并评价了弱毒株LY20810 F110对大口黑鲈的免疫保护效... 为探究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强毒株LY20810 F1与其传代弱毒株LY20810 F110的特性差异,比较了两个菌株的生物学特征、毒力基因序列、致病力及引起大口黑鲈免疫反应的差异,并评价了弱毒株LY20810 F110对大口黑鲈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通过BHI培养基连续传代培养110代次后,菌株LY20810 F110的菌落、菌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其生长速度较原始毒株LY20810 F1快1倍以上。通过比较两株菌的10个毒力基因序列,发现菌株LY20810 F110的SodC和ESAT6基因发生了单位点突变。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强毒株LY20810 F1以0.1 mL 1×10^(7) cfu/mL攻毒剂量感染大口黑鲈,30d内鱼累积死亡率为100%,而传代弱毒株LY20810 F110在相同剂量下未造成鱼死亡。强毒株LY20810 F1攻毒3d后引起脾脏、头肾中IL-1β、IL-10、TNF-α、IFN-γ等炎症细胞因子显著上调,表明细菌感染引起炎症风暴。传代弱毒株LY20810 F110在感染中后期(14d和28d)诱导包括IgM、CD4-α、CD8-α、MHCI-α等8种免疫因子的上调。免疫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弱毒株LY20810 F110的注射、浸泡免疫(1×10^(8) cfu/mL)对大口黑鲈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75.0%和66.7%,有效降低了鰤鱼诺卡氏菌入侵造成大口黑鲈脾脏和头肾的病理损伤。以上结果表明,鰤鱼诺卡氏菌传代弱毒株LY20810 F110是安全有效的弱毒疫苗候选株,将为诺卡氏菌减毒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鰤鱼诺卡氏菌 传代培养 减毒疫苗 免疫保护 大口黑鲈
下载PDF
加州鲈弹状病毒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
12
作者 王晓宁 《科学养鱼》 2024年第4期55-56,共2页
伴随着加州鲈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不断暴发的各种病害成为加州鲈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其中加州鲈弹状病毒病是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毒病,其发病快、死亡率高,对加州鲈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一、弹状病毒病发生原因通过对加州鲈近年来... 伴随着加州鲈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不断暴发的各种病害成为加州鲈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其中加州鲈弹状病毒病是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毒病,其发病快、死亡率高,对加州鲈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一、弹状病毒病发生原因通过对加州鲈近年来的发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加州鲈弹状病毒病的发病水温一般为25~28℃。加州鲈弹状病毒病的暴发,常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状病毒 加州鲈 死亡率高 制约因素 常见病毒 养殖规模 暴发 病害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克隆及其在无乳链球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杨慧 张素莹 +2 位作者 黄永雄 张子瑞 王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25-34,共10页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因,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已公布的尼罗罗非鱼基因组预测序列(G...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因,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已公布的尼罗罗非鱼基因组预测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05473513.4),选取其claudin-5基因的CDS区,设计claudin-5基因的克隆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克隆得到的claudin-5进行理化性质和进化分析,采用qRT-PCR分析尼罗罗非鱼claudin-5在各组织中及无乳链球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结果】通过PCR克隆技术获得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全长序列,共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23 kD,理论等电点(pI)为8.53;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和3个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位点。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O.aurea)的claudin-5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55%;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也显示,二者claudin-5氨基酸序列聚为一支,表明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尼罗罗非鱼claudin-5在脑部的表达量极高,是血细胞等组织的300倍左右,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经无乳链球菌刺激后,尼罗罗非鱼脑和头肾的claudin-5表达量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在24 h时有所下调,其中在脑部的表达量于48 h表达量最低,但仍高于0 h,而在头肾的表达量在48~96 h时出现明显上调后下降;肠中claudin-5表达量在无乳链球菌刺激后6~12 h时上升缓慢,在48 h时表达量大幅度上调,并达到最高值,之后在48~96 h时出现下调,但低于0 h;肝脏中claudin-5表达量在无乳链球菌刺激后出现明显下调,在24 h略有回升然后继续下调。【结论】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在脑组织的表达量极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编码蛋白在宿主抵抗无乳链球菌入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血脑屏障抵抗无乳链球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claudin-5基因 表达模式 无乳链球菌 血脑屏障 细菌性脑膜炎
下载PDF
弗氏柠檬酸杆菌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姝然 范厚勇 +3 位作者 徐嘉楠 周天琦 许丹 郑跃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9,共9页
为建立一种针对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临床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该菌定居因子基因cfa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并结合琼脂糖... 为建立一种针对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临床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该菌定居因子基因cfa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并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和侧流层析试纸条(LFD)方法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及特异性与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弗氏柠檬酸杆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RPA-LFD)快速检测方法,在38℃条件下扩增20 min后,能特异性地检测到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弗氏柠檬酸杆菌纯培养物和基因组DNA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1.5×102 CFU/mL和200 fg/μL,是常规PCR(cfa引物)检测灵敏度(20 pg/μL)的100倍;利用所建立的RPA-LFD法与常规PCR同时检测杂交鲟攻毒试验样本,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弗氏柠檬酸杆菌RPA-LFD方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并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该方法可为未来弗氏柠檬酸杆菌细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柠檬酸杆菌 快速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侧向流动试纸条
下载PDF
美洲鲥鱼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会林 晋怀远 +2 位作者 高晔 夏苏东 李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一养殖场养殖的美洲鲥鱼(Alosa sapidissima)突发疾病并出现严重死亡,日死亡率高峰期达到2.5%,累积死亡率约为90%。患病鱼主要症状为体表出血、溃疡,解剖可见腹腔腹水、肝脏暗红,并伴有肠炎。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病... 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一养殖场养殖的美洲鲥鱼(Alosa sapidissima)突发疾病并出现严重死亡,日死亡率高峰期达到2.5%,累积死亡率约为90%。患病鱼主要症状为体表出血、溃疡,解剖可见腹腔腹水、肝脏暗红,并伴有肠炎。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病鱼肝脏出现弥散性坏死,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和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脾脏出现出血性贫血性坏死灶、核破裂和核固缩;肾脏淋巴细胞坏死脱落,肾小体毛细血管球萎缩,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内的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结构消失。发病鱼肉眼和显微镜观察未见明显寄生虫,利用PCR方法检测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鲈鱼蛙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等淡水鱼类常见病毒均为阴性。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从发病鱼的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分离得到形态一致的优势菌,命名为AS-AH2101。经16S rRNA测序比对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AS-AH210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S-AH2101携带气溶素(aerA)、溶血素(hlyA)、丝氨酸蛋白酶(ahpA)、热稳定细胞肠毒素(ast)、热敏感细胞肠毒素(altA)和密度感应系统(luxS)基因。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AS-AH2101能引起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发病死亡,半数致死量为3.23×10^(4)CFU/尾。药物敏感性研究表明,AS-AH2101对头孢拉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4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等11种抗生素敏感。综上所述,本研究报道了我国养殖美洲鲥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典型病例,为美洲鲥鱼在我国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以及嗜水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鱼 嗜水气单胞菌 细菌鉴定 毒力基因
下载PDF
水生动物病原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及其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研究进展
16
作者 伍水龙 黄瑜 +3 位作者 王蓓 汤菊芬 蔡佳 简纪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T6SS)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编码的蛋白分泌装置,在毒力因子释放、生物被膜形成、铁离子摄取、囊泡运输、环境压力适应性及细菌胞内存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T6SS)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编码的蛋白分泌装置,在毒力因子释放、生物被膜形成、铁离子摄取、囊泡运输、环境压力适应性及细菌胞内存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等水生动物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有关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组分及其功能的报道还比较匮乏。本文对几种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的生物学功能与调控机理,以及T6SS关键调控因子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的系统进化关系与功能等最新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在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的生物学功能、T6SS活性调控与环境因素的关联性、T6SS与致病菌代谢之间的调控关系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水生动物致病机制研究及水产养殖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Ⅵ型分泌系统 水生动物病原菌 溶血素共调节蛋白 系统进化树 功能位点
下载PDF
鲮源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控药物筛选
17
作者 刘丽娟 任燕 +3 位作者 石存斌 周爱国 王庆 张德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79-90,共12页
【目的】近年来,广东省多个规模化养殖场的鲮鱼出现体表出血、腹水和肠炎等症状,明确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药物或微生态制剂,为鲮鱼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科学防治提供指... 【目的】近年来,广东省多个规模化养殖场的鲮鱼出现体表出血、腹水和肠炎等症状,明确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药物或微生态制剂,为鲮鱼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从患病鲮鱼的肝脏和肾脏等部位分离纯化细菌,通过16S rRNA、gyrB基因测序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进行细菌鉴定,通过毒力基因PCR检测和人工感染试验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利用纸片扩散法评估分离菌株的耐药性,通过拮抗抑菌试验分析3株经实验室筛选、验证并保藏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 velezensis)对分离菌株的抑菌效果,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评估12种中草药对分离菌株的抑菌和杀菌效果。【结果】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结合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分离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携带act、aer、alt、ahyB、eprCAI、fl a、gcaT、ast、lip和exu毒力基因,属于广泛流行的毒力基因Ⅰ型菌株。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具有较强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氯霉素类等抗生素敏感,对中草药单体姜黄素敏感度较高。贝莱斯芽孢杆菌WLYS23、CYS06和LF01菌株对分离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结论】引起鲮鱼死亡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含有10种毒力基因,具有高致病性,推荐选用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进行科学防治。此外,3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对分离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作为鲮鱼气单胞菌败血症潜在的生防益生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中草药单体姜黄素对分离菌株的抑菌效果较好,推荐作为防控嗜水气单胞菌的绿色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性 拮抗活性 药物敏感性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肠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8
作者 黄双慧 李书含 +5 位作者 周永恒 黎秋男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欧阳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6-898,共13页
【目的】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建立稳定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细菌性肠炎模型,并确定导致肠炎发生的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方法】150尾健康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感染浓度分别为... 【目的】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建立稳定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细菌性肠炎模型,并确定导致肠炎发生的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方法】150尾健康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感染浓度分别为1×10^(8)、1×10^(7)、1×10^(6)和1×10^(5) CFU/mL),通过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评分、组织学变化及评分、肠道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和炎症因子基因表达量评价各试验组造模效果。【结果】攻毒后试验组表现出游动慢,摄食下降的现象,且在攻毒第2和第3天时,1×10^(8) CFU/mL攻毒组有死亡现象。剖检后可见肛门红肿、外突,腹鳍和腹部皮肤出血等症状,肠道充血、出血,部分可见肠液潴留等。各组大体病理得分与细菌的感染浓度呈正相关,与感染时间呈负相关。组织学观察可见肠道固有层充血、水肿、增厚,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损伤脱落、细胞变性、坏死、增生,杯状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组织病理得分随细菌浓度升高而升高,随感染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感染第5天得分最高。肠道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显示,攻毒组肠道微绒毛损伤脱落,形态紊乱,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线粒体水肿,出现空泡,部分细胞胞浆中细胞器溶解甚至消失,杯状细胞数目增多。各试验组炎症因子表达量的变化与细菌浓度有关,IL-15、IL-8、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随细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IL-10、IL-11和TGF-β_(2)的表达量与感染浓度呈负相关,其中IL-10和IL-11的基因表达量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_(2)的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结论】1×10^(7) CFU/mL攻毒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理学观察显示肠道有较明显的病理损伤。因此,为构建接近临床条件的细菌性肠炎模型,选择攻毒剂量为200μL 1×10^(7) CFU/mL的菌液作为肠道病理损伤模型的感染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细菌性肠炎 模型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多纹钱蝶鱼溃疡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9
作者 阙莉文 杨林狄 +3 位作者 涂祖豪 蔡双虎 黄郁葱 简纪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401,共10页
为研究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湾网箱养殖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发生溃疡病的原因,从患病多纹钱蝶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与dnaJ基因序列测序分析... 为研究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湾网箱养殖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发生溃疡病的原因,从患病多纹钱蝶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与dnaJ基因序列测序分析、毒力基因检测、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优势菌在TCBS平板上形成黄色、圆形的光滑菌落,在TSA平板上形成乳白色微凸圆润菌落;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显示,菌株为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发酵葡萄糖、蔗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V-P试验呈阳性;基于16S rRNA和dnaJ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3株优势菌均与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聚为一支,综合鉴定表明菌株QZ991、QZ992和QZ993均为鳗弧菌;毒力基因检测显示,3株优势菌均携带virA、vah1、virC、empA、angM、flaA和ompU 7种毒力基因;人工感染试验显示,QZ991、QZ992和QZ993对多纹钱蝶鱼的半致死浓度(LD_(50))分别为5.10×10^(5)、4.33×10^(5)、2.45×10^(6)CFU/mL;药敏试验显示,3株优势菌均对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多数头孢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患病多纹钱蝶鱼多脏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研究表明,鳗弧菌为广西钦州湾地区多纹钱蝶鱼溃疡病的病原,对多纹钱蝶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建议交替使用水产用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纹钱蝶鱼 鳗弧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天峡红鮰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宗英 李裕卫 +3 位作者 曾柳根 杨移斌 严保华 姚毅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天峡红鮰,俗称红鮰、红回、红鱼回鱼、水中昭君,是经过长期改良选育的鲶科鱼类变异品种。该鱼体晶莹透明,全身粉红色,裸露无鳞,艳如桃花,肤若凝脂[1]。不仅抗逆性强、食性广、生长速度较快,且性温驯,食性杂,病害少,适温范围0~38℃,适宜p... 天峡红鮰,俗称红鮰、红回、红鱼回鱼、水中昭君,是经过长期改良选育的鲶科鱼类变异品种。该鱼体晶莹透明,全身粉红色,裸露无鳞,艳如桃花,肤若凝脂[1]。不仅抗逆性强、食性广、生长速度较快,且性温驯,食性杂,病害少,适温范围0~38℃,适宜pH值6.0~8.5,而且肉质鲜嫩无细刺,胶汁爽口,肥而不腻,蛋白质、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等营养指标,普遍高于其他淡水名优鱼类约5%[2],是一种集观赏、垂钓、美食和保健于一体的珍贵鱼类新品种,深受消费者青睐[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二十碳五烯酸 适温范围 营养指标 变异品种 药敏试验 生长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