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区美国牛蛙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组织病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双燕 韦冬冬 +4 位作者 刘明珠 黄静 余庆 蒙兰丽 李鹏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8,共13页
为了探明2022年5月在广西南宁某养殖基地引起美国牛蛙暴发疾病的原因,本实验从患病美国牛蛙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中分离出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 为了探明2022年5月在广西南宁某养殖基地引起美国牛蛙暴发疾病的原因,本实验从患病美国牛蛙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中分离出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对该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患病濒死美国牛蛙的肝脏、脾脏、肾脏以及肠道均分离到单一的优势菌株,从肠道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被命名为NFCF-02,并经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该菌株携带viaB、ompX、ureE、ureD、ureG和ureF等6种毒力基因,对美国牛蛙的半数致死浓度为3.12×10^(6)CFU/mL,发病临床症状包括肝脏变黄、花肝、肝脏坏死;肾脏充血发红、胃表面有血丝以及肠道呈红色和充血。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其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索排列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严重区域肾小管崩解、坏死;脾脏中央静脉扩张淤血,含铁血黄素、色素细胞增多;肠黏膜脱落,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杯状细胞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NFCF-02对新霉素、多黏菌素B、头孢拉定、多西环素等4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林可霉素等14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携带gyrA、Sul1等7种耐药基因。研究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对美国牛蛙具有高致病性,可引起美国牛蛙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最终引发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本研究首次从组织病理学分析和毒力因子携带情况的角度确定了弗氏柠檬酸杆菌对美国牛蛙的致病力,为养殖美国牛蛙中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诊断和药物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牛蛙 弗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组织病理分析 毒力因子 耐药性
下载PDF
美国牛蛙蝌蚪约氏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2
作者 丁戈野 李纯 +7 位作者 徐杨 陈晓颖 张秋实 胡亮 邓新兰 刘小燕 冯兴浪 李军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为探明2023年3月初引起中国重庆市渝北区某牛蛙养殖场暴发疾病的原因,本实验从患病美国牛蛙蝌蚪肝脏和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 为探明2023年3月初引起中国重庆市渝北区某牛蛙养殖场暴发疾病的原因,本实验从患病美国牛蛙蝌蚪肝脏和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对该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生长特性研究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患病濒死美国牛蛙蝌蚪的肝脏和肠道中分离得到的其中一株优势菌命名为LT202303,经鉴定为约氏不动杆菌。该菌株携带OmpA、Omp34和OmpTsx等3种毒力基因,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在广泛的pH范围内生存的能力,对美国牛蛙蝌蚪的半数致死浓度为6.8×10^(6)CFU/mL,发病临床症状为肝脏红肿并伴有大量白色结节,肠道透明发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菌株可引起美国牛蛙蝌蚪肝脏和肠道的明显炎症反应和病灶性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LT202303是一种产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细菌。本研究表明,约氏不动杆菌对牛蛙蝌蚪具有高致病力,可引起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最终引发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本研究首次报道约氏不动杆菌感染引起的美国牛蛙蝌蚪传染病的暴发,为该疾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不动杆菌 美国牛蛙 蝌蚪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棘胸蛙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3
作者 林德 赵淑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30,共6页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的烂皮病,从病蛙皮肤患处分离出一株优势生长菌,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质谱分析、16S r RNA基因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测序、回归感染试验,鉴定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的烂皮病,从病蛙皮肤患处分离出一株优势生长菌,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质谱分析、16S r RNA基因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测序、回归感染试验,鉴定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恶臭假单胞菌分离株对多黏菌素、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中度敏感,对氯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该研究结果为棘胸蛙烂皮病的理论研究和防治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恶臭假单胞菌 药敏分析
下载PDF
患白内障病黑斑蛙米尔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与PNGase基因克隆 被引量:2
4
作者 龚保荣 吴红军 +5 位作者 李本镇 徐大洋 邹文腾 曲君艺 鲍传和 朱若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7-1306,共10页
为给安徽舒城地区患白内障病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提供治疗方案,对病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检测。从典型患病黑斑蛙的肝脏、眼睛、脑和脊柱中分离出4株优势菌株,经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 为给安徽舒城地区患白内障病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提供治疗方案,对病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检测。从典型患病黑斑蛙的肝脏、眼睛、脑和脊柱中分离出4株优势菌株,经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4株菌株均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对分离菌的N-糖苷酶(PNGase)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分析,结果显示,其包含PNGase F和PNGase F-Ⅱ两种类型,进化分析结果同样显示,其与米尔伊丽莎白菌聚为一支,表明PNGase基因序列可作为伊丽莎白菌属内部菌分类的参考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株仅对酰胺醇类中的氟苯尼考敏感,对香豆素类中的新生霉素、大环内酯类中的红霉素和利福霉素类中的利福平等3种抗生素中介,而对测试的其他14种抗生素耐药。实验结果为伊丽莎白菌属细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参考方法,且为黑斑蛙细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米尔伊丽莎白菌 16S rRNA GYRB N-糖苷酶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黑斑侧褶蛙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艾单寒 侯家昊 +2 位作者 刘芳园 顾泽茂 胡瑞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94,共8页
为了建立蛙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实验以黑斑侧褶蛙脑组织为实验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大脑灰质,利用0.1%Ⅱ型胶原酶和胶原酶-分散酶进行消化,经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将获取的脑微血管段接种于鼠尾胶包被的培养瓶中,于28... 为了建立蛙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实验以黑斑侧褶蛙脑组织为实验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大脑灰质,利用0.1%Ⅱ型胶原酶和胶原酶-分散酶进行消化,经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将获取的脑微血管段接种于鼠尾胶包被的培养瓶中,于28℃、5%CO_(2)条件下原代培养蛙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对细胞进行鉴定,最后用四唑蓝比色法(MTT)测定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显示,微血管段在体外培养1 d后开始贴壁生长,并逐渐扩大成团簇状,培养至7 d时,细胞呈“铺石路样”镶嵌式排列,表现为区域性单层生长;Ⅷ因子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胞质呈红色,表达为阳性,阳性细胞率达97%以上;MTT实验显示,细胞在第3~5天时生长速率最快。本研究首次建立了蛙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方法,为体外研究蛙类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也为相关药物的研发和筛选提供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侧褶蛙 脑组织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下载PDF
棘胸蛙腐皮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五倍子水提液的治疗效果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莉 黄其锻 +1 位作者 陈友铃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近年来随着棘胸蛙的人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细菌性疾病发生频率也连年增高,其中腐皮病是棘胸蛙常见细菌性疾病之一。患腐皮病的棘胸蛙症状起初是表皮脱落出现白斑,而后白斑逐渐扩大甚至深达肌底,后期因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而死亡。目... 近年来随着棘胸蛙的人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细菌性疾病发生频率也连年增高,其中腐皮病是棘胸蛙常见细菌性疾病之一。患腐皮病的棘胸蛙症状起初是表皮脱落出现白斑,而后白斑逐渐扩大甚至深达肌底,后期因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而死亡。目前棘胸蛙腐皮病只有报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探究中草药能否替代抗生素对棘胸蛙腐皮病进行治疗,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及16S rRNA序列扩增确定患腐皮病棘胸蛙的主要病原菌,使用五倍子水提液和其他抗生素开展药敏对比试验,并根据前期养殖场的调研,选用五倍子水提液对棘胸蛙腐皮病进行治疗效果探究。结果表明:患腐皮病棘胸蛙病患处的主要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对比试验表明,2种病原菌均对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维生素C磷酸酯镁盐酸环丙沙星、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高度敏感,对五倍子水提液中度敏感。通过治疗试验发现,五倍子水提液治疗组患腐皮病棘胸蛙存活率达100%,且在治疗20 d内患处得到明显缓解。研究发现五倍子水提液虽然对于腐皮病的致病菌只有中度抑菌效果,但是在实际治疗中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棘胸蛙腐皮病,可能五倍子水提液除了抑菌作用之外,还发挥了其他的保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五倍子水提液 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 维氏气单胞菌
下载PDF
牛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向圣汉 赵雨贺 +2 位作者 彭治鑫 李俊慧 李伟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88,共6页
从湖北荆州江陵县患歪头白内障病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测定鉴定病原菌,并经人工感染试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研究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显示,从患病牛蛙脑组织中分离纯化... 从湖北荆州江陵县患歪头白内障病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测定鉴定病原菌,并经人工感染试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研究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显示,从患病牛蛙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株Mir-N11,经鉴定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攻毒试验证实:该分离株对牛蛙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该菌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对米诺环素、哌拉西林、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生长特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能产生胞外蛋白酶,不产生淀粉酶;在pH3.0~9.0范围内、盐度0.5%~2.5%范围内均可生长。该研究为牛蛙歪头白内障病害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米尔伊丽莎白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棘胸蛙致病性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悦玉 林德 赵淑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棘胸蛙烂皮病的致病菌,从丽水龙泉某养殖场挑选出患有烂皮病的棘胸蛙,并从病蛙患处分离出一株新致病菌。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质谱分析、16SrRNA PCR产物测序、人工感染试验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 为进一步研究棘胸蛙烂皮病的致病菌,从丽水龙泉某养殖场挑选出患有烂皮病的棘胸蛙,并从病蛙患处分离出一株新致病菌。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质谱分析、16SrRNA PCR产物测序、人工感染试验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多黏菌素和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红霉素、头孢唑林、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产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荧光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一例变态期棘胸蛙烂腿病的诊断与治疗
9
作者 邱晴 杨庆满 章晓栋 《科学养鱼》 2023年第8期61-61,共1页
棘胸蛙又名石鸡、棘蛙,是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及丘陵山区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易危蛙类。随着养殖经验的积累,棘胸蛙人工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然而在养殖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养殖密度的增加和种质衰退等,新的... 棘胸蛙又名石鸡、棘蛙,是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及丘陵山区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易危蛙类。随着养殖经验的积累,棘胸蛙人工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然而在养殖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养殖密度的增加和种质衰退等,新的疾病不断涌现,国内已报道了棘胸蛙的红腿病、烂皮病、黑肝病等疾病。2022年6月上旬,绍兴某棘胸蛙养殖场暴发未知疾病,大量变态期蝌蚪出现死亡。患病蝌蚪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后肢上端皮肤出现溃疡,死亡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技术 棘胸蛙 养殖经验 养殖密度 烂皮病 变态期 红腿病 丘陵山区
下载PDF
黑斑侧褶蛙蝌蚪钟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10
作者 苏青峰 何欢 +1 位作者 何伯伍 朱成科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1期61-62,共2页
黑斑侧褶蛙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特点,但随着水产养殖装备的升级迭代以及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大趋势下,养殖户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常采取高密度养殖,不合理的投喂策略和逐渐恶化的水体环境易导致寄生虫滋生,以致在养殖过程中极... 黑斑侧褶蛙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特点,但随着水产养殖装备的升级迭代以及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大趋势下,养殖户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常采取高密度养殖,不合理的投喂策略和逐渐恶化的水体环境易导致寄生虫滋生,以致在养殖过程中极易感染寄生虫病而造成死亡,同时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养殖 水产养殖 集约化养殖 养殖户 寄生虫病 黑斑侧褶蛙 投喂策略 水体环境
下载PDF
广西人工养殖牛蛙源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11
作者 肖双燕 韦冬冬 +6 位作者 余庆 刘明珠 甘文林 江建波 何金钊 韩书煜 李鹏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314,共12页
【目的】确定引起广西人工养殖牛蛙(Rana catesbeiana)发病死亡的病原菌,了解其致病性、组织病理学特征、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合理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患病牛蛙的病灶组织... 【目的】确定引起广西人工养殖牛蛙(Rana catesbeiana)发病死亡的病原菌,了解其致病性、组织病理学特征、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合理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患病牛蛙的病灶组织中分离优势菌株,通过观察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以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通过PCR扩增分析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探究牛蛙感染菌株后的组织特性。【结果】从患病牛蛙腿部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编号NFAH-5),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溶血特性及分子鉴定结果,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株NFAH-5对多西环素、多粘菌素B和庆大霉素等6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拉定、恩诺沙星和阿莫西林等12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经耐药基因PCR检测,发现该分离菌携带Ant(3″)-I、Intl1和parC等9种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菌株NFAH-5携带Ser、aer、Lip、exu、LuxS、act和aha等7种毒力基因。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FAH-5感染牛蛙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55×10^(6)CFU/mL,感染后发病牛蛙表现四肢底侧充血发红,肝肿大呈红褐色或黄色,肠内空虚或有出血,肾充血发红,与自然发病牛蛙的症状相似。患病牛蛙的肝细胞发生变性,脾脏红、白髓质间很难辨出,可见大量血源性色素沉着物,肾小球萎缩,肾小管发生玻璃样变。【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广西南宁人工养殖牛蛙发生红腿病的致病菌,结合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2号》文件中批准使用的药物目录,建议选用敏感药物多西环素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性 耐药性 组织病理特征
下载PDF
从我国分离的3株蛙虹彩病毒与蛙病毒3型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奇亚 肖枫 +1 位作者 李正秋 桂建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2-374,共3页
Since 1995,three viral isolates named RGV9506,RGV9807 and RGV9808 associated with frog mortality were isolated from farm-raised frogs (Rana grylio virus,RGV) in China.Both ultrastructural morphology and serological ch... Since 1995,three viral isolates named RGV9506,RGV9807 and RGV9808 associated with frog mortality were isolated from farm-raised frogs (Rana grylio virus,RGV) in China.Both ultrastructural morphology and serological characterisitics had shown that the RGV isolates belong to genus Ranavirus. The DNA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5′end of the major capsid protein(MCP) gene of RGV isolates by PCR amplification produced a 531bp fragment.DNA templates were prepared from cells infected with different RGV isolates and the specific primers designed were based on highly conserved region at the 5′ of the gene encoding Frog virus 3(FV3) MCP, which is the typical species of the genus Ranavirus.The PCR products indicate that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MCP gene of the RGV9506,RGV9807 and RGV9808 showed 99.6%, 99.8% and 98.4% homology respectivel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 of the MCP gene of FV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虹彩病毒 蛙病毒3型 FV3 聚合酶链式反应 衣壳蛋白基因 基因同源性 水产动物
下载PDF
蛙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芝秀 何后军 +3 位作者 邓舜洲 王小莺 闵嗣璠 傅光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98-400,共3页
从丰城某养殖场发病蛙苗中分离出两株细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 ,对健康鲫鱼、小白鼠产生同蛙苗相一致的病症。经细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 ,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 ,AH)。药敏试验表明 ,两株细菌对痢... 从丰城某养殖场发病蛙苗中分离出两株细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 ,对健康鲫鱼、小白鼠产生同蛙苗相一致的病症。经细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 ,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 ,AH)。药敏试验表明 ,两株细菌对痢特灵、多粘菌素、阿米卡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 鉴定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下载PDF
虎纹蛙白内障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防治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永灿 朱传华 +2 位作者 陈国华 苏文强 唐泽锋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本文报道了海南养殖虎纹蛙白内障病的病原及其免疫学防治方法。对该典型患病个体进行病原分离并鉴定表明 ,被分离出的病原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在所实验的 2 0种抗菌药物中 ,该菌只对万古霉素敏感 ,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 ,而对其他 18种... 本文报道了海南养殖虎纹蛙白内障病的病原及其免疫学防治方法。对该典型患病个体进行病原分离并鉴定表明 ,被分离出的病原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在所实验的 2 0种抗菌药物中 ,该菌只对万古霉素敏感 ,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 ,而对其他 18种药物均不敏感。通过筛选该病原强毒株制备甲醛灭活疫苗 ,对健康虎纹蛙进行免疫接种后 ,可明显提高其对该病的抵抗能力 ,表明在生产上用免疫学方法防治该病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 白内障病 分离 鉴定 免疫学防治
下载PDF
棘胸蛙白内障病原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子明 金晶 +4 位作者 胡则辉 戴庆敏 李巧玲 施倩 吕耀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11-1818,共8页
为了确定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白内障病的病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理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患病棘胸蛙分离出2种致病菌Mm1和Mm2,将其大腿肌肉注射感染健康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 为了确定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白内障病的病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理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患病棘胸蛙分离出2种致病菌Mm1和Mm2,将其大腿肌肉注射感染健康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通过理化特性与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菌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其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产生抗药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其感染可引起棘胸蛙白内障病,发病棘胸蛙的晶状体、肝、肠和肾损伤严重,出现组织溶解、核溶解等现象,且在肠部出现包涵体。本研究发现摩氏摩根菌可感染棘胸蛙,导致棘胸蛙白内障病,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白内障病 摩氏摩根菌 组织病理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牛蛙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常义 陈晓凤 +1 位作者 吴俊林 刘章锦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7-321,共5页
针对厦门市同安区某牛蛙养殖场中出现的后腿肌肉变成淡黄绿色、肝肿大呈深紫红色、肾脏充血呈鲜红色为主要症状的患病牛蛙,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人工感染、生理生化、药物敏感等试验研究,结果确认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 针对厦门市同安区某牛蛙养殖场中出现的后腿肌肉变成淡黄绿色、肝肿大呈深紫红色、肾脏充血呈鲜红色为主要症状的患病牛蛙,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人工感染、生理生化、药物敏感等试验研究,结果确认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高度敏感,而对氯霉素、青霉素钠、复方SMZ等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嗜水气单胞菌 病原 人工感染 药物敏感
下载PDF
棘胸蛙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吕耀平 金晶 +5 位作者 施倩 陈洁 刘子明 陆君 黄富友 傅旭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试验从患烂皮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中筛选出3种致病性菌株BS_1、BS_2和BS_3,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上述3株菌均为蜡样芽孢杆菌。同时观察人工感染棘胸蛙的组织病理切片,发现经病原... 试验从患烂皮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中筛选出3种致病性菌株BS_1、BS_2和BS_3,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上述3株菌均为蜡样芽孢杆菌。同时观察人工感染棘胸蛙的组织病理切片,发现经病原菌感染的棘胸蛙肝、肺、舌和肌肉的损伤较严重,表现出明显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且在肺部组织内发现嗜碱性包涵体。药敏试验表明,在所试的7种抗生素中,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高度敏感,对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和四环素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产生抗药性。实验初步探究了棘胸蛙烂皮病的发病机理,为棘胸蛙烂皮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烂皮病 蜡样芽孢杆菌 组织病理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棘胸蛙歪头病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明 宋婷婷 +4 位作者 郑荣泉 郑善坚 胡文芳 骆艺元 严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64-66,98,共4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棘胸蛙歪头病病原。[方法]从患歪头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体内分离到致病菌,分别采用4种不同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 DNA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抑菌圈研究该菌株对12种抗生... [目的]分离并鉴定棘胸蛙歪头病病原。[方法]从患歪头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体内分离到致病菌,分别采用4种不同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 DNA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抑菌圈研究该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除口服方式外,肌肉注射、皮肤损伤浸泡、皮肤不损伤浸泡感染途径均能使棘胸蛙发病并导致死亡,且对蛙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测序等方法鉴定致病菌为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和红霉素高度敏感,而对吡哌酸、链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青霉素、新霉素、林可霉素、先锋霉素不敏感。[结论]棘胸蛙歪头病病原为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 16S r DNA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虎纹蛙烂趾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丁燏 唐晓尘 +2 位作者 简纪常 吴灶和 陈魁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70,共4页
从患典型烂趾病的虎纹蛙病灶组织分离到1株细菌,暂命名为WD-01,经人工感染证实该细菌为虎纹蛙烂趾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对其进行鉴定,并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鉴定结果表明,细菌WD-01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从患典型烂趾病的虎纹蛙病灶组织分离到1株细菌,暂命名为WD-01,经人工感染证实该细菌为虎纹蛙烂趾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对其进行鉴定,并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鉴定结果表明,细菌WD-01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利福平、先锋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12种药物对菌株WD-0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嗜水气单胞菌 烂趾病 药敏试验
下载PDF
W_(135)和Y群脑膜炎球菌培养和多糖纯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文春 戴晓畅 +5 位作者 杨美峰 钱雯 施競 陈兰萍 陈燕 黄镇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6-237,243,共3页
目的培养W135和Y群脑膜炎球菌及荚膜多糖的纯化。方法采用综合培养基代替半综合培养基在75L生物反应器中对两群脑膜炎球菌进行培养,研究培养基处方、发酵、多糖提取及纯化工艺。结果综合培养基可代替半综合培养基对两群脑膜炎球菌进行... 目的培养W135和Y群脑膜炎球菌及荚膜多糖的纯化。方法采用综合培养基代替半综合培养基在75L生物反应器中对两群脑膜炎球菌进行培养,研究培养基处方、发酵、多糖提取及纯化工艺。结果综合培养基可代替半综合培养基对两群脑膜炎球菌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补加葡萄糖溶液、优化搅拌速度及通气量均有利于两菌群生长;在多糖纯化过程中,通过对比试验选择25%乙醇沉淀核酸,2~8℃的酚溶液,萃取蛋白的次数控制在3~4次为好。结论所研制的综合培养基及多糖纯化的工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为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球菌 Y群 培养基 生物反应器 葡萄糖溶液 荚膜多糖 纯化工艺 多糖提取 培养过程 搅拌速度 纯化过程 乙醇沉淀 试验选择 通气量 菌多糖 研制 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