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水产常用药物对华鳈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1
作者 戴瑜来 黄辉 +3 位作者 戴杨鑫 谢楠 许宝青 林启存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6期1-4,36,共5页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开展了硫酸铜、敌百虫、甲苯咪唑、聚维酮碘等4种水产常用药物,对华鳈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对华鳈24,48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63,0.41和0.29 mg/L,安全浓度(SC)为0.05 mg/L;敌百...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开展了硫酸铜、敌百虫、甲苯咪唑、聚维酮碘等4种水产常用药物,对华鳈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对华鳈24,48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63,0.41和0.29 mg/L,安全浓度(SC)为0.05 mg/L;敌百虫对华鳈鱼苗24,48和96 h的LC_(50)分别为58.73,25.58和13.98 mg/L,SC为1.44 mg/L;甲苯咪唑对华鳈鱼苗24,48和96 h的LC_(50)分别为4.89,3.11和2.57 mg/L,SC为0.38 mg/L;聚维酮碘对华鳈24,48和96 h的LC_(50)分别为11.58,10.43和10.31 mg/L,SC为2.54 mg/L。指出,硫酸铜慎用于试验规格的华鳈鱼苗,敌百虫、甲苯咪唑、聚维酮碘可用于试验规格华鳈鱼苗的疾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鳈 硫酸铜 敌百虫 甲苯咪唑 聚维酮碘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下载PDF
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2
作者 林丽聪 林煜 +4 位作者 钟全福 卓玉琛 樊海平 吴斌 黄美玲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在(23±2)℃水温条件下,按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体质量60 mg/kg单剂量混饲口灌硫酸新霉素后,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研究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单... 在(23±2)℃水温条件下,按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体质量60 mg/kg单剂量混饲口灌硫酸新霉素后,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研究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单剂量口灌硫酸新霉素后,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 1/2ke分别为44.62、248.50和616.90 h,说明硫酸新霉素在肌肉中消除最快,在肝脏中消除缓慢,在肾脏中消除最慢。以可食用的肌肉作为残留检测的靶组织,根据现行的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新霉素在所有食品动物肌肉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为500μg/kg,建议在本试验条件下黑脊倒刺鲃至少在给药10 d后才可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脊倒刺鲃 硫酸新霉素 药代动力学 残留 消除规律
下载PDF
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林丽聪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7期64-65,共2页
为了解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黑脊倒刺鲃按体质量60mg/kg进行单剂量混饲口灌硫酸新霉素,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硫酸新霉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为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 为了解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黑脊倒刺鲃按体质量60mg/kg进行单剂量混饲口灌硫酸新霉素,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硫酸新霉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为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血浆中达峰速度快,清除速率也快。根据我国现行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的理论休药期为13.95h,因血液为非可食组织,其休药期应根据可食部分中的残留情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脊倒刺鲃 药物代谢动力学 残留限量标准 休药期 硫酸新霉素 可食部分 药物浓度 残留情况
下载PDF
丁香酚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技术
4
作者 祁保霞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30-30,共1页
丁香酚提取于丁香花中,是一种挥发性精油,对鱼有麻醉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抑制作用。丁香酚在工业、医药、畜牧业、食品工业和渔业上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丁香酚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其主要应用于鱼的人工繁殖、运输、... 丁香酚提取于丁香花中,是一种挥发性精油,对鱼有麻醉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抑制作用。丁香酚在工业、医药、畜牧业、食品工业和渔业上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丁香酚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其主要应用于鱼的人工繁殖、运输、科学实验及水产品的保鲜。水产养殖过程中,对鱼的各种操作会引起应激反应,麻醉剂可以使鱼暂时失去意识,减轻操作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和对鱼体的伤害,提高成活率。另外也方便工作人员在鱼的人工繁殖时的各种操作,如人工挤卵、挤精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麻醉作用 应激反应 丁香酚 革兰氏阴性菌 麻醉剂 丁香花 提高成活率
下载PDF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军 张思雨 +4 位作者 房迪 苏泽辉 舒锐 雷小婷 胡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分布,明确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及休药期。本实验进行牛蛙单次口灌10%恩诺沙星粉混悬液(20 mg/kg·bw),在0.5、1、2、4、8、12、24... 为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分布,明确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及休药期。本实验进行牛蛙单次口灌10%恩诺沙星粉混悬液(20 mg/kg·bw),在0.5、1、2、4、8、12、24、48、96、192、336、480 h分组织取样检测实验。研究显示: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牛蛙血液中的达峰时间(T_(max))相同为1 h,峰浓度(C_(max))分别为26.592μg/mL、2.256μg/mL;恩诺沙星在牛蛙肌肉、肝脏、肾脏、脑中的T_(max)均为8 h,C_(max)分别为10.21、13.84、17.52、3.95 mg/kg;环丙沙星在牛蛙肌肉、肝脏、肾脏的T_(max)分别为12、8、12 h,C_(max)分别为1.362、20.46、4.07 mg/kg,在脑中未检测出环丙沙星。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吸收迅速,21.90%~40.35%恩诺沙星转化为环丙沙星,与鱼类和甲壳类生物相比,环丙沙星在牛蛙体内更易消除;恩诺沙星在牛蛙体内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108.22μg/kg;单剂量10%恩诺沙星粉(20 mg/kg bw)适用于治疗由于嗜水气单胞菌(MIC:0.1μg/mL)患病牛蛙;牛蛙在室温为25℃左右的饲养环境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514.24 h(2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 残留 休药期
下载PDF
二株石斑鱼源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征与益生性研究
6
作者 邹文政 黄文树 +2 位作者 李忠琴 杨求华 张光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5-786,共12页
为了解从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肠道分离出的地衣芽孢杆菌GM-2(Bacillus subtilis GM-2)、枯草芽孢杆菌GM-39(Bacillus licheniformis GM-39)的生物学特征与益生特性,通过对胃肠液、pH、鱼胆... 为了解从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肠道分离出的地衣芽孢杆菌GM-2(Bacillus subtilis GM-2)、枯草芽孢杆菌GM-39(Bacillus licheniformis GM-39)的生物学特征与益生特性,通过对胃肠液、pH、鱼胆汁的耐受性等试验进行生物学特征分析,并通过抑菌作用、黏附性、产酶活性、体外抗氧化等试验进行益生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二株芽孢杆菌经人工胃肠液、5%鱼胆汁溶液分别处理1~3 h处理后,存活率分别达70%以上、80%以上以及50%;经不同pH生理盐水处理30 min后,二株菌的存活率分别从0逐渐提高到87.83%、88.25%;二株菌对18种抗生素均不产生耐药性,血琼脂平板培养均未出现溶血现象,菌悬液分别对6株指示菌有抑制作用;二株菌的自聚率达到30%以上,疏水率居于30%~50%;GM-39对黏液蛋白的黏附性显著强于GM-2;GM-39的产酶活力均高于GM-2;GM-2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强于GM-39,而GM-39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优于GM-2。结果表明:二株芽孢杆菌均具备较好的耐受性、安全性、抑菌性、产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因而二株芽孢杆菌均具有益生菌开发潜能,为其后续作为益生菌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石斑鱼 枯草芽孢杆菌GM-39 地衣芽孢杆菌GM-2 生物学特征 益生特性
下载PDF
甲苯咪唑对大鳞副泥鳅肝脏氧化损伤的毒性作用
7
作者 曾贤良 方汉孙 +6 位作者 王润萍 隗黎丽 阮记明 李福贵 熊六凤 高瑾 梁惜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7,共7页
为了探究甲苯咪唑对大鳞副泥鳅肝脏氧化损伤的毒性作用,将大鳞副泥鳅暴露于浓度为0(对照)、0.004、0.02、0.1 mg·L^(-1)的甲苯咪唑溶液中,分别于24、72、144 h测定大鳞副泥鳅肝脏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 为了探究甲苯咪唑对大鳞副泥鳅肝脏氧化损伤的毒性作用,将大鳞副泥鳅暴露于浓度为0(对照)、0.004、0.02、0.1 mg·L^(-1)的甲苯咪唑溶液中,分别于24、72、144 h测定大鳞副泥鳅肝脏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4 h时GOT活性随着甲苯咪唑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72 h和144 h时则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低(0.004 mg·L^(-1))、中(0.02 mg·L^(-1))和高(0.1 mg·L^(-1))浓度组GPT活性在甲苯咪唑整个暴露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除了中浓度组在7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各浓度组SOD活性整体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趋势;在甲苯咪唑的整个暴露过程中,GPx活性和T-AOC水平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MDA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24 h时各浓度组中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2 h和144 h时AChE活性则随着甲苯咪唑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低浓度组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高浓度组受到显著诱导(P<0.05)。研究表明,甲苯咪唑暴露可对大鳞副泥鳅肝脏组织产生氧化胁迫和损伤作用,干扰神经递质系统,并对鱼类机体产生神经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咪唑 大鳞副泥鳅 抗氧化系统 酶活性
下载PDF
大口黑鲈虹彩病毒主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抗原表位鉴定
8
作者 宋占林 明胜利 +5 位作者 曾磊 潘佳佳 赵黎明 刘桃雪 王江 刘忠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158,共10页
以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iridovirus,LMBV)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为检测靶蛋白,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MCP重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亚克隆筛选、小鼠... 以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iridovirus,LMBV)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为检测靶蛋白,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MCP重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亚克隆筛选、小鼠腹腔接种、收集腹水等过程获得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对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免疫识别的特异性以及其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研究分析,为研制适于养殖现场快速检测LMBV的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获得了1株单克隆抗体2C9-6。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2C9-6可以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的LMBV-MCP和LMBV病毒颗粒。抗原表位分析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2C9-6识别LMBV-MCP的抗原表位位于LMBV-MCP蛋白N端第1—20位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虹彩病毒 主衣壳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下载PDF
金马河沿岸次生林苔藓植物群落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9
作者 曾洪 陈辉琴 +3 位作者 纳足 钟礼宝 钟欣艺 郝建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9,共10页
为探索人为干扰对四川金马河沿岸次生林苔藓植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干扰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区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多样性、生活型、生长附着基质,研究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金马河沿岸次生林地12... 为探索人为干扰对四川金马河沿岸次生林苔藓植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干扰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区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多样性、生活型、生长附着基质,研究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金马河沿岸次生林地12块样地中共调查到苔藓植物15科23属34种,其中,苔类植物3科4属4种,藓类植物12科19属30种。优势科主要为青藓科和羽藓科,其中,细叶小羽藓具有最大的重要值和生态优势度,其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0.5368、2.4648、0.1169,占据重要生态位,台湾青藓次之。耐旱性强的丛集型苔藓植物种类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占比从30.43%逐渐增至40.91%,且其重要值在重度干扰区位于前列。重度干扰区苔藓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轻、中度干扰区(P<0.05),中度干扰区苔藓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干扰区(P<0.05)。重度干扰区苔藓植物附着在腐(枯)木的数量显著少于轻度干扰区(P<0.05),附着在树干的数量显著少于中度干扰区(P<0.05),且主要附着在土壤和岩石上,附着基质逐渐倾向于单一类型。金马河沿岸次生林重度干扰区的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过度干扰会导致林地内生态环境和苔藓植物群落结构遭受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苔藓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 生活型 附着基质 金马河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黄芩水提物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滕婷 李原乐 +6 位作者 韦宏宇 陈鑫 杜佳璇 黄文博 李恭贺 郑喜邦 吴文德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为了探讨黄芩水提物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作用机制,试验将104尾体重60 g左右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防治组和模型组,每组26尾。阴性对照组和防治组均饲喂含5%黄芩水提物的日粮,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 为了探讨黄芩水提物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作用机制,试验将104尾体重60 g左右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防治组和模型组,每组26尾。阴性对照组和防治组均饲喂含5%黄芩水提物的日粮,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饲喂基础日粮。于饲喂后第8天进行攻毒试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防治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浓度为1.5×10~9 cfu/mL的无乳链球菌菌液,0.3 mL/尾,观察10 d,试验过程中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对濒死的试验鱼进行尾静脉采血,并对死亡试验鱼进行剖检,攻毒试验结束后计算各组的死亡率及5%黄芩水提物对防治组的保护率,并对其他试验鱼进行尾静脉采血。对各组血液进行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通过构建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筛选差异代谢物,导入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后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攻毒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食欲佳,未出现异常症状,死亡率均为0,剖检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行动迟缓,食欲减退,体表破溃出血,眼球突出,机体失去平衡,出现侧游或转圈游动等行为;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死亡率为95.45%。防治组先是出现与模型组相同的症状,部分鱼死亡,部分鱼症状有所缓解(食欲慢慢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死亡率为46.15%;经计算5%黄芩水提物对罗非鱼的保护率为51.65%。在正负离子模式下5组共检测到7652个离子峰,鉴定到998种代谢物。其中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有348种,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有257种,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有241种,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有275种,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有190种,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有377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N′-胆酰甘氨酸、喹啉-4,8-二醇、色氨酸、吲哚-3-乙酰胺、5-羟吲哚乙酸、雌二醇-17β-3-硫酸酯、可的松、N′-甲酰基犬尿氨酸、牛磺胆酸相对丰度不同程度降低,19-羟基烯二酮、脱氧皮质酮、11b-羟孕酮相对丰度不同程度升高。给予5%黄芩水提物干预后,防治组这12种代谢物相对丰度均发生了显著或极显著回调(P<0.05或P<0.01、P<0.001)。这个过程涉及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胆固醇代谢及胆汁分泌等代谢通路。说明5%黄芩水提物能够有效减轻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的临床症状并降低死亡率,且黄芩主要通过调节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胆固醇代谢、胆汁分泌等代谢通路发挥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黄芩 血清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铈对2种水产病原弧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11
作者 杨钰 郑雯雯 +4 位作者 宇文斌 许颖洁 张星 宋学宏 秦粉菊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纳米二氧化铈(nCeO_(2))是一种重要的新型高抗氧化性稀土金属氧化物。为开发高效、环保且元耐药性的新型坑菌剂,通过高温煅烧六水合硝酸铈[Ce(NO_(3))_(3)·6H_(2)O]研磨制得nCeO_(2),探究了nCeO_(2)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 纳米二氧化铈(nCeO_(2))是一种重要的新型高抗氧化性稀土金属氧化物。为开发高效、环保且元耐药性的新型坑菌剂,通过高温煅烧六水合硝酸铈[Ce(NO_(3))_(3)·6H_(2)O]研磨制得nCeO_(2),探究了nCeO_(2)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抑菌活性,并利用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体内实验对nCeO_(2)的抑菌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所得nCeO_(2)较为纯净,颗粒直径为25.03nm,Zeta电位(mV)为-5.65,在溶液中分散均匀。2)nCeO_(2)对创伤弧菌乖和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8和256μg·mL^(-1),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512μg·mL^(-1);nCeO_(2)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21.50和17.42 mm。3)3种浓度nCeO_(2)(1/2 MIC、1 MIC、2 MIC)均能显著抑制2种弧菌的生长活力,同时提高其胞外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菌液相对导电率、胞外核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0.05)。4)nCeO_(2)拌料饲喂显著降低了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模型中罗氏沼虾的死亡率(p<0.05)。研究表明nCeO_(2)对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体外和体内均具有良好的抑杀作用,其抗菌作用可能与其破坏菌体细胞壁、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膜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铈 水产病原弧菌 抑菌活性 创伤弧菌 副溶血弧菌
下载PDF
二尖梅奇酵母的致病性研究及敏感药物筛选
12
作者 徐晓丽 栾凯 +3 位作者 李翰林 邱金来 张鹏 张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为探明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病原——二尖梅奇酵母对中华绒螯蟹的致病性,并筛选病原敏感药物用于指导生产,笔者采用自发病蟹处分离的二尖梅奇酵母,通过人工回感健康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6.8±0.7)g]确定其半致死密度,研究温度对... 为探明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病原——二尖梅奇酵母对中华绒螯蟹的致病性,并筛选病原敏感药物用于指导生产,笔者采用自发病蟹处分离的二尖梅奇酵母,通过人工回感健康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6.8±0.7)g]确定其半致死密度,研究温度对其感染的影响,探索二尖梅奇酵母的致病力,并采用牛津杯法测试二尖梅奇酵母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及敏感药物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结果显示:二尖梅奇酵母在水温15℃、感染14 d后,对蟹种的半致死密度为1.05×10^(5)cfu/mL;在10~30℃,中华绒螯蟹发病死亡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22℃),注射密度为2.1×10^(3)cfu/mL的病原酵母21 d后可致90%的中华绒螯蟹死亡。葡萄糖酸氯已定醇溶液、制霉菌素、苯扎溴铵、大蒜粗提物等对二尖梅奇酵母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葡萄糖酸氯已定醇溶液、制霉菌素、苯扎溴铵对二尖梅奇酵母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0、10、5 m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0、10 mg/L;大蒜粗提物对二尖梅奇酵母也具有较好的抑制及杀灭效果,稀释32倍仍可杀灭病原酵母。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牛奶病 二尖梅奇酵母 敏感药物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鱼回]的药效学及安全性临床评价
13
作者 程安达 艾晓辉 +1 位作者 于江 杨移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为促进黄芪多糖在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中的应用,本研究参照农业农村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关于免疫调节剂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SOP开展了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鱼回]的药效学及安全性临床评价。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为促进黄芪多糖在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中的应用,本研究参照农业农村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关于免疫调节剂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SOP开展了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鱼回]的药效学及安全性临床评价。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可明显提高斑点叉尾[鱼回]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活性,并在Ⅲ期临床中发现黄芪多糖不仅可增强斑点叉尾[鱼回]免疫,提高其抗细菌感染的能力,还可促进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效果最优添加量为20 mg/kg鱼体重。安全性临床评价发现每日投喂20 mg/kg鱼体重的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鱼回]无害。上述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斑点叉尾[鱼回]的养殖中,建议饲料中每日添加量为20 mg/kg鱼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 药效学 安全性 临床评价
下载PDF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方斑东风螺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14
作者 邓东 文永森 +3 位作者 刘晓坤 吕文刚 陈景雷 陈景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86,共11页
近年来,养殖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体内的恩诺沙星残留问题频发,为揭示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在方斑东风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并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法与休药期。以方斑东风螺为研究对象,在(24.5±2.5)℃的养殖水温下,对方... 近年来,养殖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体内的恩诺沙星残留问题频发,为揭示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在方斑东风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并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法与休药期。以方斑东风螺为研究对象,在(24.5±2.5)℃的养殖水温下,对方斑东风螺伴饵投喂20 mg·kg^(-1)的恩诺沙星混合液,分别于给药后的第0.17、第0.25、第0.5、第1、第2、第4、第12、第24、第48、第72、第120、第168、第240、第360小时分期采集组织,采用岛津8050LCMS/MS仪器检测各时期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显示,药时数据适用于非房室模型,恩诺沙星在腹足肌肉、吻管(含食道腺)、肝脏中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7.82、10.5、31.47 mg·kg^(-1),环丙沙星(代谢物)的Cmax分别为0.72、0.89、1.21 mg·kg^(-1);恩诺沙星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4、4 h,环丙沙星的tmax分别为4、12、4 h;恩诺沙星的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38.22、52.44、62.40 h,环丙沙星的t1/2z分别为66.23、33.11、27.06 h;各组织理论休药期分别为16.94、16.79、17.99 d。结果表明,各组织中Cmax/MIC>10,故20 mg·kg^(-1)的恩诺沙星混合液适用于治疗由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MIC,0.45 mg·L^(-1))引发的东风螺疾病。研究建议休药期不低于440.76度日(℃·d),给药方案为每2天1次,共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恩诺沙星 药代动力学 药物残留 休药期
下载PDF
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的盐酸多西环素控制技术
15
作者 宣杰 翟玉菲 +1 位作者 沈飞 吕利群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为探明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防耐药给药方案,体外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耐药选择窗以及抗菌后效应等药效学参数,并根据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 为探明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防耐药给药方案,体外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耐药选择窗以及抗菌后效应等药效学参数,并根据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的使用方案,在水温(20±2)℃下,体质量(200±50)g的黄颡鱼口灌20 mg/kg的盐酸多西环素,给药后0.5、1、2、4、8、12、24、48、78 h取血、肌肉、脑组织、肝胰脏、肾脏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分析盐酸多西环素在黄颡鱼体内5个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μ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1.0μg/mL,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为4.0μg/mL,耐药选择窗为0.5~4.0μg/mL,抗菌后效应分别为(0.95±0.24)、(0.79±0.58)、(1.92±0.71)h。黄颡鱼口灌20 mg/kg的盐酸多西环素后,血清、肝胰脏、肾脏、肌肉、脑中的曲线下面积(0~78 h)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AUC0~78h/MIC)分别为75.5580、686.5486、557.2362、736.9682、234.9658,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ρmax/MIC)为2.4908、18.6652、15.3044、24.1590、10.9018。根据浓度依赖型药物曲线下面积(0~t)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AUC0~t/MIC)>125、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ρmax/MIC)>8的有效标准,确定盐酸多西环素用药方案为20 mg/kg,每日1次。依据肌肉中的药物残留动力学数据,确定休药期至少11.2 d。综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试验结果可为利用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有效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西环素 黄颡鱼 维氏气单胞菌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下载PDF
“苋山黄”复方制剂对罗非鱼的安全性评价
16
作者 郭梓萱 易首利 +3 位作者 黄昌巧 袁海峰 刘梦倩 胡庭俊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28-3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苋山黄”复方制剂对罗非鱼的安全性。将36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倍剂量组、3倍剂量组和5倍剂量组,共4个试验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空白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加入1、3、5倍... 试验旨在探究“苋山黄”复方制剂对罗非鱼的安全性。将36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倍剂量组、3倍剂量组和5倍剂量组,共4个试验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空白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加入1、3、5倍推荐剂量的“苋山黄”复方制剂(即5、15、25 g/kg)。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5倍推荐剂量范围内的“苋山黄”复方制剂能够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显著提高(P<0.05),对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剖检未见内脏明显病变,肝脾组织切片组织结构清晰,细胞完整,无可见病理变化。研究表明,“苋山黄”复方制剂分别按照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连续饲喂罗非鱼30 d未见毒副作用,安全性好,且能够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山黄”复方制剂 罗非鱼 安全性
下载PDF
毛竹皆伐后针阔混交次生林群落短期动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永昌 王秀云 +1 位作者 樊民亮 杨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4,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毛竹皆伐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针阔混交次生林群落的恢复动态,以浙江省磐安县黄檀林场为研究区,设置140 m×60 m(0.84 hm^(2))固定样地,于2022年4月和2023年10月进行2次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及种群更... 为进一步了解毛竹皆伐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的针阔混交次生林群落的恢复动态,以浙江省磐安县黄檀林场为研究区,设置140 m×60 m(0.84 hm^(2))固定样地,于2022年4月和2023年10月进行2次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22—2023年,群落组成变化不大,仅玉兰退出群落;重要值前7位的物种均相同,且均以杉木占据绝对优势。(2)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数由836株减少到812株,其中死亡58株,新增34株(胸径≥3 cm)。(3)群落植株个体平均胸径由14.16 cm增加到14.87 cm,增加了5.0%。两期群落植株个体数径级均呈倒“J”型分布,随径级的增加个体数减少。(4)2022—2023年,样地内胸径≥3 cm的个体年均死亡率和新增率分别为4.79%和2.85%,种群年实际更新率为-1.94%,但主要物种的死亡率、新增率和种群更新差异较大。总体上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总体稳定,人工干预后恢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死亡率 新增率 群落动态 毛竹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
18
作者 韩现芹 姜巨峰 +4 位作者 成振华 陈永平 时文博 王愿宁 苏梦寒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对5种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进行分析。样品前处理经乙腈溶液超声提取,采用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通过Shim-pack XR-ODS色谱柱分离,流动相系统(含0.1%甲酸的2 mmol/L乙酸铵...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对5种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进行分析。样品前处理经乙腈溶液超声提取,采用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通过Shim-pack XR-ODS色谱柱分离,流动相系统(含0.1%甲酸的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后,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电离多反应模式监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5种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在0.5~20.0μg/L范围内,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线性良好,4种目标化合物在1~4μg/kg,加标回收率为78.9%~96.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孔雀石绿 结晶紫 代谢物 水产品
下载PDF
鱼类麻醉方法与麻醉效应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祖长 胡望娇 冯广朋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麻醉技术在进行鱼类生产、鱼类运输以及鱼类增殖放流的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应用广泛,且合理使用鱼类麻醉技术有助于减少鱼类应激反应,降低伤害,提高鱼类存活率。本文对目前国内外鱼类麻醉程度分期、麻醉原理、麻醉方法、... 麻醉技术在进行鱼类生产、鱼类运输以及鱼类增殖放流的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应用广泛,且合理使用鱼类麻醉技术有助于减少鱼类应激反应,降低伤害,提高鱼类存活率。本文对目前国内外鱼类麻醉程度分期、麻醉原理、麻醉方法、鱼用麻醉剂类别、常见麻醉优缺点及鱼类麻醉效应等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探讨了鱼类麻醉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鱼用麻醉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鱼类 作用原理 麻醉方法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HgCl_(2)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评估
20
作者 董炜峰 杨毕铖 +3 位作者 李光毅 戴红 刘志勇 蒋灏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探讨急性HgCl_(2)暴露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随机取360尾凡纳滨对虾[初始体质量(5.01±0.06)g],分为1个对照组(<0.001 mg/L HgCl_(2))和2个处理组[0.033 mg/L组(0.033 mg/L HgCl_(2))和0.33 mg/L组(0.33 mg/L HgCl_(2),96 h... 为探讨急性HgCl_(2)暴露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随机取360尾凡纳滨对虾[初始体质量(5.01±0.06)g],分为1个对照组(<0.001 mg/L HgCl_(2))和2个处理组[0.033 mg/L组(0.033 mg/L HgCl_(2))和0.33 mg/L组(0.33 mg/L HgCl_(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开展为期96 h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于试验开始前和开始后24、48、72、96 h取样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24 h后,0.33 mg/L组肌肉中H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0.033 mg/L组和0.33 mg/L组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 h后,0.33 mg/L组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0.033 mg/L组,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4 h时,0.33 mg/L组血浆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及酚氧化酶活性最高(P<0.05);48 h后,0.33 mg/L组对虾血浆中酸性磷酸酶及溶菌酶活性最低(P<0.05);24 h后,0.33 mg/L组对虾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暴露在HgCl_(2)中,肌肉中Hg富集具剂量依赖效应,会造成血液中丙二醛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免疫抑制及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HgCl_(2) 氧化损伤 免疫抑制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