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西部地区重要经济鱼类的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1
作者 金香琴 陈伟强 +3 位作者 闫春梅 尹文金 张莹 韩晴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水域重要经济鱼类的营养价值,分析比较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鲤(Cyprinus carpio)、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鲫(Carassius aura... 为了解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水域重要经济鱼类的营养价值,分析比较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鲤(Cyprinus carpio)、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鲫(Carassius auratus)等6种重要鱼类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6种鱼类肌肉(鲜样)中水分质量分数为76.53%~81.53%、粗脂肪为0.23%~1.40%、粗蛋白质为15.43%~19.63%;6种鱼类肌肉所检测的17种氨基酸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总量在13.19%~17.44%(干样),不同种类鱼之间差异不显著,其必需氨基酸组成均与FAO/WHO建议的标准一致,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38.55~49.63;4种鲜味氨基酸为12.76%~16.51%(干样),各组间差异不明显。总体上看,6种鱼类中,翘嘴鲌是营养组成及含量最理想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地区几种重要经济鱼类均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而且氨基酸平衡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水域 鱼类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下载PDF
黄姑鱼属鱼类营养需求及其高效配合饲料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文哲 王裕玉 +2 位作者 冯艳艳 赵璐 王君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147,共6页
黄姑鱼属鱼类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鱼鳔胶原蛋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黄姑鱼属鱼类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和抗逆性强等优点,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关黄姑鱼属鱼类营养需... 黄姑鱼属鱼类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鱼鳔胶原蛋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黄姑鱼属鱼类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和抗逆性强等优点,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关黄姑鱼属鱼类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报道较多,但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营养及营养素和功能性添加剂的相互关系研究不够深入。黄姑鱼属鱼类养殖以切碎的冰鲜杂鱼为主,缺乏专用配合饲料,存在营养不平衡、品质不稳定和污染水质等缺点。文章综述了黄姑鱼属鱼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以及饲料蛋白源、脂肪源和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黄姑鱼属鱼类精准营养需求的研究和高效环保饲料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动黄姑鱼属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属鱼类 营养需求 配合饲料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鱼类养殖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胜茂 李佳康 +3 位作者 唐峰华 吴祖立 戴阳 樊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鱼类养殖是通过人工方式在水中养殖各种鱼类的经济活动。鱼类养殖可以在淡水、海水或者盐碱水环境中进行,通过各种监测技术和设备来培育和管理鱼的生长和繁殖。传统的鱼类养殖监测方法存在效率低和准确性差等问题。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 鱼类养殖是通过人工方式在水中养殖各种鱼类的经济活动。鱼类养殖可以在淡水、海水或者盐碱水环境中进行,通过各种监测技术和设备来培育和管理鱼的生长和繁殖。传统的鱼类养殖监测方法存在效率低和准确性差等问题。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技术的发展为鱼类养殖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文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技术在鱼类养殖监测中的应用,并从鱼体测量、鱼类计数、鱼类摄食、鱼类游泳行为和鱼病诊断5个方面分别对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鱼类养殖监测在数据采集与传输、建立鱼类养殖监测数据集、超规模参数模型、终端监测设备边缘计算、数字孪生、智能监测业务化应用不足等问题和展望,旨在为深度学习在鱼类养殖监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鱼类养殖 鱼体测量 鱼类计数 鱼类游泳行为 鱼类摄食 鱼病诊断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免疫消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创文 蒋魁 +5 位作者 虞为 林黑着 王鹏飞 赵超 刘曦瑶 杨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7,共12页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丁酸梭菌在花鲈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鲈幼鱼为试验材料设饲料中丁酸梭菌添加... 【目的】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丁酸梭菌在花鲈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鲈幼鱼为试验材料设饲料中丁酸梭菌添加量为0(D0,对照)、0.25%(D1)、0.50%(D2)、1.00%(D3)、2.00%(D4)和4.00%(D5)6组,投喂花鲈幼鱼56 d,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形态指标,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下同),显著提高花鲈幼鱼的终末平均体质量,D3、D4和D5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D0组。与D0组相比,D4组肠道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D4组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D0组,D3组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D0组;与D0组相比,D3和D5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D4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D2、D3和D5组花鲈幼鱼肠道肌层厚及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D0组。D3组花鲈幼鱼肠道菌群OTU数量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D0组,各试验组花鲈幼鱼肠道菌群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D0组;在门分类水平上,丁酸梭菌降低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在属分类水平上,丁酸梭菌降低了劳尔氏菌属、肠弧菌属和弧菌属有害菌相对丰度,提高了节杆菌属和KD4-96_unclassified有益菌相对丰度。【结论】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花鲈幼鱼生长性能,提高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其相对丰度,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以2.00%添加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花鲈 生长性能 免疫 消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金超 边力 +6 位作者 潘滢 李凤辉 潘鲁莹 张子阳 吴丹 常青 陈四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背鳍鳍基和腹鳍出膜;9 d披透明圆形小鳞;12 d鳔和腹两侧后匙骨清晰可见;14 d出现第2背鳍支鳍骨和臀鳍支鳍骨;16 d披锥形小鳞,上、下颌出现锥形齿;19 d分化出第2背鳍鳍条和臀鳍鳍条;20 d尾柄下侧长出尾鳍鳍条;24 d时,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形态发育完全;27 d鳔大量充气。可量性状变化的曲线方程R2值均>0.90,第1背鳍鳍高,4~30 d呈指数递增;视囊0~11和11~20 d为线性递增,0~11 d递增程度<11~20d,21~30d为指数递增;口裂4~13和22~30d为线性递增,13~22d为线性递减;全长、体长、体高和矢耳石直径等拐点前为线性递增,拐点后为指数递增,拐点集中在19~23 d。初孵仔鱼共27对肌节,头部6对,躯体21对;仔鱼末期,第2背鳍支鳍骨数为31~36根,臀鳍支鳍骨数为33~35根;稚鱼末期,第2背鳍和臀鳍鳍条数与支鳍骨数相对应,胸鳍鳍条数为15~18根,尾鳍鳍条数为12根;早期幼鱼45 d时,鳍条分节明显,第2背鳍鳍条2节,臀鳍鳍条3节,尾鳍鳍条为7~10节,50 d躯体4~5条黑色条带。研究较详尽地描述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丰富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基础资料,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仔鱼 稚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险朋 丁文桂 +5 位作者 胡毅军 李小军 李永福 黄育浩 李敏 李建军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通过设计筛选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浓度和退火温度,构建一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微滴式数字PCR(dd PCR)检测方法,分析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并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结... 通过设计筛选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浓度和退火温度,构建一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微滴式数字PCR(dd PCR)检测方法,分析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并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当引物、探针浓度分别为0.9μmol·L^(-1)、0.3μmol·L^(-1)且退火温度为56.9℃时,建立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dd PCR方法阴、阳性微滴分布界限明显,平均拷贝数高,有较高扩增反应效率;线性关系线良好(R^(2)=0.997 3),最低检测限为2.56 copies·μL^(-1);与猪链球菌2型、鱼类海豚链球菌和其他5种常见的水生动物疫病病原体无交叉反应;重复变异系数为3.15%;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的符合率100%,与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结果符合率为94.12%。结果表明,建立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dd 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为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微滴式数字PCR 定量检测 罗非鱼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Ⅱ.仔稚幼鱼时期
7
作者 孙志宾 孙伟恒 +10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黄智慧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闫鹏飞 田蜜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4,共9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比不同发育时期体色变化的特点,筛选出仔稚幼鱼时期体色花纹变化较为明显的9个发育时期,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眼斑双锯鱼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眼斑双锯鱼的体色发生存在明显的时序性,仔鱼时期鱼体呈现半透明状,黑色素细胞排列在身体两侧,随着生长发育数量逐渐增多;稚鱼时期,体表开始出现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身体慢慢变得不透明,9 dph开始出现第一道条纹,虹彩色素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0 dph时期观察到第二道条纹出现;幼鱼时期,三道白色条纹完全形成,体表的橙红色和白色条纹被黑色素细胞分隔开来,界线逐渐清晰,长成完整的花纹。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在仔稚幼鱼阶段,10个体色控制基因在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不同功能分类的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仔稚幼鱼前期表达量变化较大的基因主要为TYR、Dct、Ednrb、Sox10等与黑色素细胞迁移、分化、合成相关的基因;随着幼鱼不断的生长发育,白色条纹逐条出现,与虹彩色素细胞相关的Fms、Foxd3等基因也开始出现表达量显著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发育 体色花纹 时序发生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二株石斑鱼源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征与益生性研究
8
作者 邹文政 黄文树 +2 位作者 李忠琴 杨求华 张光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5-786,共12页
为了解从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肠道分离出的地衣芽孢杆菌GM-2(Bacillus subtilis GM-2)、枯草芽孢杆菌GM-39(Bacillus licheniformis GM-39)的生物学特征与益生特性,通过对胃肠液、pH、鱼胆... 为了解从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肠道分离出的地衣芽孢杆菌GM-2(Bacillus subtilis GM-2)、枯草芽孢杆菌GM-39(Bacillus licheniformis GM-39)的生物学特征与益生特性,通过对胃肠液、pH、鱼胆汁的耐受性等试验进行生物学特征分析,并通过抑菌作用、黏附性、产酶活性、体外抗氧化等试验进行益生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二株芽孢杆菌经人工胃肠液、5%鱼胆汁溶液分别处理1~3 h处理后,存活率分别达70%以上、80%以上以及50%;经不同pH生理盐水处理30 min后,二株菌的存活率分别从0逐渐提高到87.83%、88.25%;二株菌对18种抗生素均不产生耐药性,血琼脂平板培养均未出现溶血现象,菌悬液分别对6株指示菌有抑制作用;二株菌的自聚率达到30%以上,疏水率居于30%~50%;GM-39对黏液蛋白的黏附性显著强于GM-2;GM-39的产酶活力均高于GM-2;GM-2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强于GM-39,而GM-39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优于GM-2。结果表明:二株芽孢杆菌均具备较好的耐受性、安全性、抑菌性、产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因而二株芽孢杆菌均具有益生菌开发潜能,为其后续作为益生菌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石斑鱼 枯草芽孢杆菌GM-39 地衣芽孢杆菌GM-2 生物学特征 益生特性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刘士力 陈大伟 +7 位作者 朱鹏灿 郑建波 夏冯博 程顺 蒋文枰 迟美丽 杭小英 李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47,共6页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在编码Cyt b的1 140 bp序列中,检测到157个变异位点,界定了21种单倍型,其中长兴、双浦、八里店和醴陵群体的单倍型数目分别为10个、11个、7个和2个,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226~0.794,核苷酸多样性介于0.006 14~0.023 86。除醴陵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外,其余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数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8 74~0.092 74,遗传分化指数为0.808 63(P<0.01),其中长兴和八里店群体的分化程度较低,双浦和醴陵群体的分化程度较高,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本研究结果可从分子水平为黄尾鲴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养殖群体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和宏基因组学的养殖蟹塘浮游植物群落分析
10
作者 张旭 周丽 +6 位作者 蔡敏 崔娜欣 邹国燕 赵志勇 袁泉 黄伟伟 张亚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为全面准确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中后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水质指标,同时采用基于形态学和宏基因组学的人工镜检和高通量测序两种方法分析浮游植物的群落结... 为全面准确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中后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水质指标,同时采用基于形态学和宏基因组学的人工镜检和高通量测序两种方法分析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工镜检鉴定的浮游植物共4门65种,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所得浮游植物共4门1463种,其中人工镜检鉴定的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所得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人工镜检方法计算所得多样性指数普遍低于高通量测序结果。两种方法共同分析得出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总氮(TN)和氨氮(NH3-N)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建议采用人工镜检与高通量测序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养殖期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便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养殖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蟹塘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人工镜检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指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低盐胁迫下LXRα激动剂添加和RNA干扰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11
作者 刘志峰 徐菲 +6 位作者 赵海池 施越雷 杨明超 黄智慧 孙志宾 徐荣静 马爱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1334,共11页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随着养殖水域逐渐向滩涂和内陆拓展,亟待研究其低盐适应性机制,进而为培育耐低盐良种提供参考。通过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T091317,以进一步检测下游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血清脂代谢产物...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随着养殖水域逐渐向滩涂和内陆拓展,亟待研究其低盐适应性机制,进而为培育耐低盐良种提供参考。通过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T091317,以进一步检测下游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血清脂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设置两个盐度梯度(5和30),每个盐度设置4个处理组(干扰组、激动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周期72 h。结果显示:在dsRNA注射后,肝脏中LXR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在盐度30下;盐度5的肝脏组以及不同盐度的肠道组中,干扰效果不明显。激动剂注射后LXR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盐度组中均呈现了激动效应,但维持时间较短。低盐可以抑制SREBP-1、CYP7A1和ApoA-IV基因的表达,当LXRα基因受到抑制或激动后,三者尽管表达趋势不同,但整体上均呈现出相应的干扰和激动效应。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低盐显著抑制了TG和HDL的含量,对T-CHO以及LDL的含量无显著影响。30盐度下,当LXRα基因受到抑制或激动后,TG的含量呈现出相应的干扰和激动效应。以上表明在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后,都能够相应的导致LXRα基因表达量降低或者升高。LXRα基因受到抑制后,可以引起下游转录因子SREBP-1基因表达的降低,进而抑制了TG的合成,因此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可以进一步作为大菱鲆耐低盐选育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脂代谢 LXRα基因 RNA干扰
下载PDF
鳡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研究进展
12
作者 沈志刚 管赫赫 +3 位作者 丁运敏 何焱 高泽霞 樊启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8-1266,共9页
鳡(Elopichthys bambusa)是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在大型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亲本数量锐减、养殖规模衰减、池塘规模化繁育技术不成熟等综合因素,导致其产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已无... 鳡(Elopichthys bambusa)是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在大型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亲本数量锐减、养殖规模衰减、池塘规模化繁育技术不成熟等综合因素,导致其产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鳡亲本培育、亲本产后护理、规模化催产、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优良种质培育等领域仍然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建立完善的鳡繁育技术体系对推动鳡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20年来,鳡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苗种培育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给鳡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保障。文章系统总结了鳡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研究进展,指出繁育环节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亲本培育与产后护理、驯食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大量研究。文章进一步提出对应建议或对策,以期为鳡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大型肉食性鱼类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 催产 苗种培育 肉食性鱼类 驯食
下载PDF
草鱼肠系膜脂肪沉积量的测定与分析
13
作者 姜鹏 樊佳佳 +2 位作者 李胜杰 杜金星 雷彩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为精确且批量测定草鱼肠系膜脂肪(肠脂)沉积量,避免传统人工刮取称量方法耗时费力、量化粗糙等问题,实验利用脂溶性染料油红O可特异性着色脂肪的特性,探索开发出一种便捷定量草鱼肠脂含量的新方法。结果发现,麻醉解剖200尾平均体重约80 ... 为精确且批量测定草鱼肠系膜脂肪(肠脂)沉积量,避免传统人工刮取称量方法耗时费力、量化粗糙等问题,实验利用脂溶性染料油红O可特异性着色脂肪的特性,探索开发出一种便捷定量草鱼肠脂含量的新方法。结果发现,麻醉解剖200尾平均体重约80 g的草鱼,取出整个内脏团简单处理并塞入PIT个体识别标记后,样品集中进行多聚甲醛固定、无水乙醇脱水、油红O染液定染,可在维持样品组织完整的基础上,实现肠脂组织的特异性、均一化批量染色处理。各染色样品再分别通过无水乙醇溶剂完全萃取,萃取液吸光度测定,并依据绘制的标准曲线(y=0.0276x+0.0403,R^(2)=0.9997),即可精确获得个体肠脂沉积的相对含量,是以萃取出的油红O质量来表示。对比发现,样品肠脂组织染色-萃取量化结果与传统刮取称量数据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n=20,r=0.80)。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显示,对于同塘养殖体重变异系数8.93%的草鱼群体(n=200),萃取测定的肠脂沉积量变异系数达到24.49%,预示该性状具有丰富变异特征及遗传改良潜力。相关与聚类分析显示,肠脂沉积量与内脏质量相关性最高(r=0.60),并且聚为一类,符合二者同属脏器关联指标的预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利用简单易测的形态指标只能解释肠脂沉积量的少量变异(R^(2)=0.20),表明基于表型性状的拟合回归方程进行间接预测的效果不佳,直接测定是该性状精准量化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为草鱼体脂性状改良提供了一种性状精确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肠系膜脂肪组织 油红O 沉积量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乌苏里貉高繁殖性状相关蛋白的筛选
14
作者 荣敏 李伟 +5 位作者 李鑫 刘洁 刘进军 王朋然 任二军 张然然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6-101,107,117-119,共10页
为了筛选与繁殖性能相关的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及信号通路,试验采用TMT(tandem mass tag)标记蛋白定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高产(产仔数在11只以上)与低产(产仔数在7只以下)乌苏里貉卵巢组织进行差异表达蛋白筛选,GO功能注释、KEGG... 为了筛选与繁殖性能相关的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及信号通路,试验采用TMT(tandem mass tag)标记蛋白定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高产(产仔数在11只以上)与低产(产仔数在7只以下)乌苏里貉卵巢组织进行差异表达蛋白筛选,GO功能注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乌苏里貉卵巢组织中共鉴定到4915种蛋白,其中372种为显著差异表达蛋白(P≤0.05,差异倍数≥1.2或≤0.83),上调307种,下调65种。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羧酸代谢过程、胞内氨基酸代谢过程、转录起始、胞内脂代谢过程、磷脂代谢过程、GTP生物合成过程、UTP生物合成过程、CTP生物合成过程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参与了组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N-聚糖生物合成、β-丙氨酸新陈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16条信号通路;有11种差异表达蛋白与卵泡发育和排卵相关。蛋白网络互作分析获得10种核心蛋白,参与了蛋白折叠和蛋白合成。说明试验筛选到的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可能与乌苏里貉的产仔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貉 卵巢 繁殖性能 蛋白质组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苯唑卡因麻醉对鲢肝肾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罗相忠 梁宏伟 +4 位作者 李晓晖 周同 张春燕 邹桂伟 崔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中国特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第二位;但鲢喜跳跃,应激反应强烈,操作与运输较为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苯唑卡因对鲢麻醉的合适浓度;并在合适浓度下探索鲢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中国特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第二位;但鲢喜跳跃,应激反应强烈,操作与运输较为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苯唑卡因对鲢麻醉的合适浓度;并在合适浓度下探索鲢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特征的影响。实验方法是将鲢放入不同浓度的苯唑卡因溶液中麻醉,确定合适的麻醉浓度,并测定此浓度下鲢肝脏和肾脏中总SOD和CAT活力的变化,以及IL-10、TNF-α、INF-γ、IgM等免疫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苯唑卡因麻醉鲢的合适浓度为28 mg/L。与对照组相比,鲢肝脏中的IL-10基因表达量在麻醉12 h和复苏6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TNF-α基因表达量在复苏1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INF-γ基因表达量分别在鲢麻醉6、9、24 h及复苏3 h和6 h实验组中显著变化;IgM基因表达量分别在鲢麻醉9、12、18、24 h及复苏6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鲢肾脏中的IL-10、TNF-α和INF-γ基因表达量在鲢麻醉组和复苏组中均显著下降;IgM基因表达量在鲢复苏3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鲢肝脏和肾脏中的T-SOD活力及CAT活力在麻醉组和复苏组中均有显著变化。在鲢肝脏和肾脏中,T-SOD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鲢肝脏中CAT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鲢肾脏中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表明苯唑卡因对鲢不同组织酶活反应的特异性。本项研究为鲢麻醉运输、麻醉时鲢肝肾组织抗氧化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苯唑卡因 酶活 IL-10 TNF-α INF-Γ IGM
下载PDF
天子蓝盘丽鱼皮肤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16
作者 杨平 刘洁 +1 位作者 陈再忠 陆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1-610,F0002,共11页
【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比较天子蓝盘丽鱼和野生阿莲卡盘丽鱼皮肤组织中与体色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鱼类体色及良种选育提供数据基础,也为盘丽鱼或其他水产鱼类进行单细胞转录组研究提供技术借鉴。【方法】利用单细... 【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比较天子蓝盘丽鱼和野生阿莲卡盘丽鱼皮肤组织中与体色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鱼类体色及良种选育提供数据基础,也为盘丽鱼或其他水产鱼类进行单细胞转录组研究提供技术借鉴。【方法】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天子蓝(人工选育)和阿莲卡(野生型)2种盘丽鱼的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经fastp质控过滤后,通过Cell Ranger比对参考基因组生成单细胞表达矩阵文件,使用Seurat进行降维聚类后构建转录组图谱,筛选出细胞类型识别与鉴定的标记基因;同时以阿莲卡盘丽鱼为对照,通过DEGseq筛选出2个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从天子蓝、阿莲卡盘丽鱼样本中获得的原始序列(Raw reads)分别为815237286和728886552条;将2个样本整合后共捕获17035个细胞,经过滤及降维聚类后得到18个细胞簇(C0~C17),参考已知和潜在的标记基因,被注释为13种细胞类型及其亚型,基本涵盖了鱼类皮肤组织中的大部分细胞类型。基于伪批量(Pseudo-bulk)处理,从2个样本间筛选出20个DEGs(8个在天子蓝盘丽鱼皮肤组织中高表达,12个在阿莲卡盘丽鱼皮肤组织中高表达),主要注释到与气体传递、氧化代谢相关的GO功能条目。在单细胞维度,选择黑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2个细胞集群进行样本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黑色素细胞中存在8个DEGs,主要富集于热应答、未折叠蛋白结合、生长因子活性、金属离子结合等信号通路。在虹彩细胞中存在25个DEG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富集于凋亡、沙门氏菌感染和MAPK等信号通路,涉及细胞生存、应激响应和信号传导等功能。【结论】TSPAN3A、PTGES、ATF3、JUNK、GADD45GA、HSP70L、FOSAB等基因在调节天子蓝盘丽鱼皮肤体色、色素合成与沉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黑色素合成不活跃可能是导致天子蓝盘丽鱼体色较阿莲卡盘丽色更加鲜艳和绚丽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丽鱼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标记基因 色素细胞 体色
下载PDF
湖泊深水暂养过程中鳙鱼品质变化研究
17
作者 凌俊 陈小雷 +7 位作者 江河 汪长祥 童开满 潘庭双 胡玉婷 段国庆 周华兴 汪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80-87,共8页
为了研究天然水体长成鳙鱼在不同月份暂养过程中鳙鱼体形、肌肉营养、滋味、免疫及抗氧化物质的变化,采集花亭湖5月、8月、11月和次年3月暂养鳙鱼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从体形来看,暂养处理对鳙鱼有瘦身效果;不同月份鳙鱼肌肉基本营... 为了研究天然水体长成鳙鱼在不同月份暂养过程中鳙鱼体形、肌肉营养、滋味、免疫及抗氧化物质的变化,采集花亭湖5月、8月、11月和次年3月暂养鳙鱼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从体形来看,暂养处理对鳙鱼有瘦身效果;不同月份鳙鱼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含量有差别,暂养处理后,鳙鱼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升高;肌肉免疫和抗氧化成分含量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不断提高,呈现甜味氨基酸占比不断提高;呈味核苷酸总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 暂养 营养 免疫 抗氧化 滋味
下载PDF
下潜养殖系统中不同规格气泡对虹鳟补气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李哲坤 周演根 +5 位作者 余剑非 董暄 李丽 姚波 高勤峰 董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7-798,I0001,I0002,共14页
为探究不同规格气泡对下潜养殖虹鳟生长、行为、能量收支、抗氧化能力和体形态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不同处理组:对照组(不增加网罩和补气设备)、无气泡组(水中增加网罩隔离)和3种气泡组(水中增加网罩隔离,并在网罩下方添加3种规格的气石,... 为探究不同规格气泡对下潜养殖虹鳟生长、行为、能量收支、抗氧化能力和体形态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不同处理组:对照组(不增加网罩和补气设备)、无气泡组(水中增加网罩隔离)和3种气泡组(水中增加网罩隔离,并在网罩下方添加3种规格的气石,气泡直径分别为1.02、0.33和0.11 cm)。经过28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大、中气泡组虹鳟的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小、无气泡组,鱼鳔体积和鱼鳔产生的浮力均显著大于小、无气泡组,这表明大、中气泡有效地补充了虹鳟鱼鳔内的气体,恢复了其生长性能。气泡组虹鳟的SOD和CA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且MDA和LPO显著降低,表明下潜胁迫对其机体抗氧化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但大、中气泡组虹鳟抗氧化指标的IBR_(v2)较小、无气泡组更接近对照组,表明其在一定程度能缓解下潜养殖的负面效应。气泡组虹鳟身体的“流线型”高于对照组,且鳍和尾部的相对面积增大,这可能是虹鳟应对浮力缺失的改善措施。综上,由于较大气泡更容易被虹鳟吞食,且更易于在食道中聚集,经鳔管压缩进入鱼鳔,因此,大、中气泡具有更强的补气效果来缓解下潜养殖鲑鱼负浮力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鱼鳔补气 生长 抗氧化能力 形态学 虹鳟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分析
19
作者 张旭 周丽 +7 位作者 蔡敏 崔娜欣 庞思 邹国燕 赵志勇 袁泉 黄伟伟 张亚雷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4,共13页
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组成对养殖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系统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上海市崇明区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内水质指标,同时... 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组成对养殖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系统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上海市崇明区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内水质指标,同时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了养殖期内水体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功能结构特征,并探讨了二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养殖池塘在养殖中后期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p 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在养殖期水体中,6―8月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7―8月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处于较高水平,优势门为细菌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病毒中的尾噬菌体门(Uroviricota),而在属水平上,丰度占比前10的优势属在多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如7月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细菌和8―10月的有尾噬菌体目(unclassified_o_Caudovirales)病毒丰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微生物的主要功能为代谢功能包括能量代谢、全局和概览图、氨基酸代谢等,不同月份的功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6―7月代谢途径丰度明显高于8―10月,而优势细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上述功能的主要贡献者。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的影响趋势一致,叶绿素a和pH是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溶解氧、总磷的影响作用稍弱。在养殖水体中,丰度占比较大的致病菌为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可为养殖水质调控及生态系统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塘 中华绒螯蟹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群落 功能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施肥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影响
20
作者 徐静雯 钟立强 +3 位作者 张世勇 刘洪岩 陈校辉 王明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3,共8页
为探索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绿色、经济养殖模式,并为其养殖过程的施肥管理提供指导,研究了施肥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影响。将斑点叉尾鮰分为有机肥组(Y)、无机肥组(W)与对照组(D)共3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养殖实验。实验... 为探索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绿色、经济养殖模式,并为其养殖过程的施肥管理提供指导,研究了施肥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影响。将斑点叉尾鮰分为有机肥组(Y)、无机肥组(W)与对照组(D)共3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后,取出肠道内容物,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施肥后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度均有所降低。在门水平上,3组的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对照组中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与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施肥组(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施肥组中以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和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为优势菌属;其中,无机肥组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中的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相对丰度高于施肥组(p<0.05)。经3组菌群差异性分析,无机肥组鱼体肠道中的乳酸菌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肥组中的链球菌属显著下调,降低了斑点叉尾鮰的发病机率。研究表明,在斑点叉尾鮰养殖中混合施加有机与无机肥料,能有效促进其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肠道菌群 有机肥 无机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