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喂不同饵料对斑鳜生长及消化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赖铭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23-2534,共12页
【目的】探明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摄食配合饲料后其生长与消化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开展以配合饲料替代传统饵料鱼的斑鳜规模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驯化和未驯化斑鳜苗种各180尾,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活饵鱼,饲养20周后饥饿24... 【目的】探明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摄食配合饲料后其生长与消化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开展以配合饲料替代传统饵料鱼的斑鳜规模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驯化和未驯化斑鳜苗种各180尾,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活饵鱼,饲养20周后饥饿24 h,测定分析其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至饲养20周后,饲料组斑鳜的存活率、脏体比与活饵组斑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及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活饵组斑鳜(P<0.05,下同);饲料组斑鳜肠道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活饵组斑鳜,胰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活饵组斑鳜,而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此外,饲料组斑鳜肠道的肌层厚度和黏膜褶皱高度均显著低于活饵组斑鳜,但二者间的肠黏膜褶皱数无显著差异。在肠道微生物群落方面,饲料组斑鳜肠道微生物群落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低于活饵组斑鳜,但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2种饵料投喂模式下斑鳜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为绝对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之和在98.00%以上;在属分类水平上,饲料组斑鳜肠道内的伯克霍尔德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活饵组斑鳜,而鞘氨醇盒菌属和支原体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活饵组斑鳜。【结论】以配合饲料替代活饵投喂斑鳜,其生长速度显著降低,肠道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出现适应性变化,尤其是配合饲料的投喂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稳定性。可见,以配合饲料替代活饵养殖斑鳜具有可行性,但还需进一步优化饲料营养组分及投喂策略,提高配合饲料养殖下斑鳜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 配合饲料 活饵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肠道组织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溶解氧昼夜变化对鳜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郑佳 姚晓丽 +2 位作者 罗文斌 黄小鹏 赵金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3-1501,共9页
【目的】探究养殖水体溶解氧昼夜变化下鳜(Siniperca chuats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红蛋白基因(Hb)应答的变化规律,为揭示鱼类的短期低氧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健康的鳜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基因组测序数据匹配,... 【目的】探究养殖水体溶解氧昼夜变化下鳜(Siniperca chuats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红蛋白基因(Hb)应答的变化规律,为揭示鱼类的短期低氧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健康的鳜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基因组测序数据匹配,鉴定出鳜Hb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7:00、11:00、17:00和23:00等4个时间点采集鳜血液样品,使用PROCANPE-68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红细胞体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共鉴定获得11个鳜Hb基因,包括6个α型Hb基因(hbae4、hbae、hbae1.1、hbae5、hbaa1和hbaa1.1)及5个β型Hb基因(hbbe2、hbba2.1、hbba1、hbba1.1和hbba2);除hbae4基因序列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构成外,其余10个基因序列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11个鳜血红蛋白均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构成。池塘水体溶解氧含量存在周期性的昼夜变化;溶解氧含量最低时(7:00),鳜血液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间点(P<0.05,下同);溶解氧含量最高时(17:00),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间点;平均红细胞体积在4个时间点无显著变化(P>0.05)。hbae4、hbae、hbae1.1、hbae5、hbaa1.1、hbbe2、hbba2.1、hbba1和hbba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随溶解氧昼夜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于17:00时达最高值,且这9个Hb基因在4个时间点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即低溶解氧时相对表达量最低,高溶解氧时相对表达量最高;而hbaa1和hbba1.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溶解氧含量成反比。【结论】鳜通过调节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机制及调控Hb基因表达,以适应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从而保持机体供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Hb基因 溶解氧 昼夜变化
下载PDF
温度对斑鳜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胡振禧 黄洪贵 +2 位作者 吴妹英 赖铭勇 黄柳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研究不同温度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8℃温度范围内,斑鳜胚胎均能孵化出膜;随温度升高,胚胎发育达囊胚期、原肠期和出膜期的时间均相对缩短,温度对囊胚期前的发育进程影响较小,胚胎发育至囊胚期... 研究不同温度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8℃温度范围内,斑鳜胚胎均能孵化出膜;随温度升高,胚胎发育达囊胚期、原肠期和出膜期的时间均相对缩短,温度对囊胚期前的发育进程影响较小,胚胎发育至囊胚期后,温度升高胚胎发育进程明显加快;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时间T与温度x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306 738x^-2.463,R^2=0.996 6(P〈0.01);在18-26℃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到原肠中期的死亡率较低,孵化率较高,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达28℃时,胚胎发育到原肠中期的死亡率极显著上升,孵化率下降极显著(P〈0.01),孵化率y与温度x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y=-1.032 1x^2+44.107x-379.99,R^2=0.917 4(P〈0.01)。斑鳜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温度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圆口铜鱼幼鱼鱼体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斌 罗毅平 谢小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2-67,共6页
2007年8月于长江木洞江段(重庆市巴南区)采集到体长(L)为40.2~79.1 mm,体质量为1.12~8.43 g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224尾.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估算了其能量密度.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幼鱼含水量(WAT)、蛋白质含量(PR... 2007年8月于长江木洞江段(重庆市巴南区)采集到体长(L)为40.2~79.1 mm,体质量为1.12~8.43 g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224尾.测定了鱼体化学组成,估算了其能量密度.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幼鱼含水量(WAT)、蛋白质含量(PRO)、脂肪含量(FAT)、灰分含量(ASH)和能量密度(E)的范围分别为71.74%~76.33%,13.90%~14.69%,7.11%~10.96%,2.39%~2.43%和6.09~7.80 kJ/g.随体长增加,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呈增加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其灰分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分别为:PRO=24.34-0.14 WAT(r=-0.53,p〈0.05),FAT=70.00-0.83 WAT(r=-0.95,p〈0.05)和E=33.42-0.36 WAT(r=-0.97,p〈0.05);体长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分别为:PRO=12.52+0.03 L(r=0.49,p〈0.05),FAT=-0.61+0.16 L(r=0.78,p〈0.05)和E=2.71+0.07 L(r=0.80,p〈0.05).圆口铜鱼幼鱼脂肪含量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鱼类.讨论认为,该种鱼在生长中其鱼体较高的脂肪含量及其快速积累可为其长距离繁殖洄游提供必要的能量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能量密度 化学组成 脂肪含量
下载PDF
鳜亚科鱼类资源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冉辉 姚俊杰 +2 位作者 杨兴 禹真 牟洪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2-145,共4页
近数十年来,随着内陆天然水域流量下降和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加上江湖渔业的过度捕捞,使鳜类的野生资源受到严重威胁,其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对近年来鳜类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分类地位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鳜亚科 鱼类资源 多样性
下载PDF
斑鳜♀×鳜♂杂交一代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许淼洋 钱叶周 +4 位作者 吴超 钱德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苗田田 赵金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544-1546,1565,共4页
[目的]为鳜鱼种间杂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斑鳜♀×鳜♂杂交一代胚胎发育与仔稚鱼生长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杂交方式对杂种一代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杂交F1受精卵卵径为(2.20±0.09)mm,在水温18~25℃下流水孵化... [目的]为鳜鱼种间杂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斑鳜♀×鳜♂杂交一代胚胎发育与仔稚鱼生长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杂交方式对杂种一代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杂交F1受精卵卵径为(2.20±0.09)mm,在水温18~25℃下流水孵化,杂交F1经历卵裂期(7 h)、囊胚期(8 h)、原肠期(8 h)、神经胚期(4 h)、器官形成期(40 h),受精后67 h达到半数出膜。杂交F1初孵仔鱼全长为(4.12±0.12)mm,初孵至孵出后43 d全长日均增长率为1.03 mm。[结论]斑鳜♀×鳜♂杂交F1胚胎发育介于双亲之间,仔、稚鱼生长速度与父本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鳜♂ 杂交一代 胚胎发育 仔稚鱼 生长
下载PDF
圆口铜鱼活鱼运输方法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程鹏 熊玉宇 +2 位作者 但胜国 沈建忠 谭德清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77,共3页
采用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橡皮袋充氧密封运输、塑料桶充气运输和鱼箱充氧运输4种方法,进行了圆口铜鱼的活鱼运输试验,运输成活率在75.0%~100%。在运输过程中对麻醉剂的使用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对运输后鱼体进行消毒处理,其5d内... 采用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橡皮袋充氧密封运输、塑料桶充气运输和鱼箱充氧运输4种方法,进行了圆口铜鱼的活鱼运输试验,运输成活率在75.0%~100%。在运输过程中对麻醉剂的使用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对运输后鱼体进行消毒处理,其5d内的成活率在78.1%~100%。为制定合适的圆口铜鱼活鱼运输方式和开展下一步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活鱼运输 成活率
下载PDF
宜昌葛洲坝下圆口铜鱼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琇 邓中粦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1-14,共4页
长江宜昌至宜都江段圆口铜鱼主要摄食虾类、甲壳类、水生昆虫、鱼类及有机碎屑。其摄食率为66.3%,饱满指数平均值为89.88。铜鱼摄食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春秋摄食强烈。冬季减弱。其昼夜均摄食,白昼摄食率为61.9%,夜间为72.3%。摄... 长江宜昌至宜都江段圆口铜鱼主要摄食虾类、甲壳类、水生昆虫、鱼类及有机碎屑。其摄食率为66.3%,饱满指数平均值为89.88。铜鱼摄食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春秋摄食强烈。冬季减弱。其昼夜均摄食,白昼摄食率为61.9%,夜间为72.3%。摄食的食物种类与该种鱼栖息环境的饵料基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食性
下载PDF
圆口铜鱼仔幼鱼驯养初试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少波 唐会元 洪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0-152,共3页
2010年6月24日至10月8日,以采自金沙江的34尾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出膜3~4d)为驯养试验对象,仔鱼阶段分别以蛋黄和水蚯蚓碎浆作开口饵料,稚鱼、幼鱼阶段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圆口铜鱼仔鱼、稚鱼、幼鱼均能主动摄食。经107d... 2010年6月24日至10月8日,以采自金沙江的34尾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出膜3~4d)为驯养试验对象,仔鱼阶段分别以蛋黄和水蚯蚓碎浆作开口饵料,稚鱼、幼鱼阶段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圆口铜鱼仔鱼、稚鱼、幼鱼均能主动摄食。经107d驯化培育,总体成活率64.71%,幼鱼平均体长(70.5±4.6)mm,平均体重(5.9±1.3)g,表明圆口铜鱼仔幼鱼易于驯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驯养 仔幼鱼
下载PDF
铜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前景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四秀 谢新民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4,共2页
对铜鱼的形态与习性、食性与生长、繁殖和养殖前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铜鱼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铜鱼 生物学特性 养殖前景
下载PDF
斑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茂元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99-103,共5页
在水温(23±1)℃条件下研究饥饿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 PNR)和初次投喂最佳时间.结果表明:斑鳜仔鱼孵化后3 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进... 在水温(23±1)℃条件下研究饥饿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 PNR)和初次投喂最佳时间.结果表明:斑鳜仔鱼孵化后3 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进入混合营养期;7 日龄油球吸收完毕,进入外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仅4 d.饥饿状态下,仔鱼生长与卵黄囊吸收密切相关,全长基本维持恒定,4 日龄出现自残现象,但仔鱼身体发黑、头大身瘦、后脑部下陷;集群性、初次摄食率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初次摄食时间在3 日龄,仅为5%,高峰期出现在6 日龄(油球即将完全吸收),可达85%,PNR 期为7~8 日龄;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4~5 d,仔鱼初次摄食最佳投喂时间在5 日龄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 仔鱼 饥饿 不可逆点 生长
下载PDF
铜鱼、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外周血细胞显微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海鹏 王志坚 +1 位作者 张富生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964-16966,16990,共4页
[目的]为鱼类血液学研究积累资料,同时为进一步驯养提供借鉴。[方法]对29尾铜鱼、27尾圆口铜鱼和17尾长鳍吻鮈尾静脉取血,常规方法每尾制作血涂片2~5张,Gimesa和Wright染液联合染色,Nikon-DXM1200数码显微摄影系统观察和拍照,Image Pro... [目的]为鱼类血液学研究积累资料,同时为进一步驯养提供借鉴。[方法]对29尾铜鱼、27尾圆口铜鱼和17尾长鳍吻鮈尾静脉取血,常规方法每尾制作血涂片2~5张,Gimesa和Wright染液联合染色,Nikon-DXM1200数码显微摄影系统观察和拍照,Image Proplus软件随机测量各类血细胞。[结果]观察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5种血细胞;红细胞有直接分裂现象;成红细胞有2种类型,单核细胞呈不规则球形,淋巴细胞有"大"、"小"2型。[结论]共有5种血细胞,无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大"、"小"2型淋巴细胞并无定量区别;各种血细胞单核细胞最少,血栓细胞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鱼 圆口铜鱼 长鳍吻鮈 血细胞
下载PDF
池塘鳜鱼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信林 凌武海 余红喜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8,共3页
鳜鱼义名桂花鱼、季花鱼,是我国名优淡水鱼品种之一。滁州市池塘鳜鱼养殖水平基本保持在50~70干克/亩,纯效益不足1500元/亩,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和产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活饵料鱼(鲢、鳙、草鱼、鲫)培育产量只有200... 鳜鱼义名桂花鱼、季花鱼,是我国名优淡水鱼品种之一。滁州市池塘鳜鱼养殖水平基本保持在50~70干克/亩,纯效益不足1500元/亩,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和产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活饵料鱼(鲢、鳙、草鱼、鲫)培育产量只有200-300千克/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健康养殖 鳜鱼 池塘 养殖水平 桂花鱼 季花鱼 淡水鱼 滁州市
下载PDF
鳜不同图案类型皮肤中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39.4与Cx41.8表达分析
14
作者 刘伟 赵金良 +3 位作者 魏磊 钱叶周 吴超 钱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6期916-920,共5页
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是影响色素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因子,对鱼类皮肤图案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鳜(Siniperca chuatsi)不同图案类型(普通型:皮肤图案包含若干明显的条、带或斑块,无规则型:图案为短、碎的无规则条纹)为研究对... 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是影响色素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因子,对鱼类皮肤图案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鳜(Siniperca chuatsi)不同图案类型(普通型:皮肤图案包含若干明显的条、带或斑块,无规则型:图案为短、碎的无规则条纹)为研究对象,对皮肤组织中的黑色素细胞进行切片观察,并测定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39.4、Cx41.8表达特征。结果显示:普通型黑色素细胞分布区域特征性明显,躯干图案区域(纵带和斑块)黑色素细胞大量聚集,排列较为紧密;无规则型黑色素细胞分布松散无规律。普通型躯干区域(纵带、斑块和非图案)连接蛋白基因Cx39.4与Cx41.8表达水平高于头部(过眼条纹)区域;无规则型躯干区域连接蛋白基因Cx39.4表达水平与普通型无明显差异,连接蛋白基因Cx41.8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普通型。结果表明,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41.8表达水平差异可能影响黑色素细胞的分布与排列,进而影响鳜皮肤图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图案 黑色素细胞 Cx39.4 Cx41.8
下载PDF
斑鳜人工繁育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万宝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58-60,共3页
2012~2013年在福建省南平市水产良种场内进行了斑鳜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应用该人工繁育技术,2012年育成夏花16.5×104尾,平均成活率45.6%;2013年育成夏花共36.0×104尾,平均成活率53.9%;2013年采用仿生态法培育大规格的夏花冬片... 2012~2013年在福建省南平市水产良种场内进行了斑鳜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应用该人工繁育技术,2012年育成夏花16.5×104尾,平均成活率45.6%;2013年育成夏花共36.0×104尾,平均成活率53.9%;2013年采用仿生态法培育大规格的夏花冬片苗种3.5万尾,培育成活率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 人工繁育 苗种培育
下载PDF
急性氨氮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及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雨 丁炜东 +6 位作者 曹哲明 邴旭文 徐畅 杨帆 张晨光 谷心池 孙阿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60-1868,共9页
【目的】从抗氧化酶活性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揭示氨氮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机体的毒性效应机制,为其健康养殖与水质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挑选规格整齐、体表无损伤的翘嘴鳜幼鱼进行96 h急性氨氮胁迫试... 【目的】从抗氧化酶活性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揭示氨氮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机体的毒性效应机制,为其健康养殖与水质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挑选规格整齐、体表无损伤的翘嘴鳜幼鱼进行96 h急性氨氮胁迫试验,在获得半致死浓度(LC50)的基础上,将翘嘴鳜幼鱼暴露于48.65 mg/L的水体氨氮下,以完全曝气的自来水(氨氮实测值为0.05 mg/L)为对照组,分别于胁迫0、6、12、24、48和96 h后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翘嘴鳜幼鱼的96 h-LC50为48.65 mg/L(非离子氨0.47 mg/L)。翘嘴鳜幼鱼在96 h的急性氨氮胁迫过程中,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脂质过氧化物(LPO)在肝脏中的累积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胁迫96 h时达最高值(0.50μmo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与对照组翘嘴鳜幼鱼相比,经氨氮胁迫后翘嘴鳜幼鱼肝脏IL-1β和I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于胁迫6 h起显著上调,分别于胁迫12和96 h时达最高值;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胁迫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至胁迫96 h时其相对表达量达最高值;IL-1β、IL-8和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胁迫96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SP90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至胁迫96 h时,其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氨氮胁迫初期,翘嘴鳜幼鱼抗氧化系统被诱导激活,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至胁迫后期,翘嘴鳜幼鱼抗氧化功能受抑制,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持续上调。说明持续炎症反应及抗氧化系统功能受抑制是翘嘴鳜氨氮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氨氮胁迫 抗氧化酶 炎症反应相关基因 96 h半致死浓度(96 h-LC50)
下载PDF
高温应激对鳜幼鱼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sod基因和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旋辉 邴旭文 +3 位作者 丁炜东 段金荣 薛婷 赵金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39-3547,共9页
【目的】探究高温环境下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明确其对高温的效应及耐受限度,为鳜在高温环境下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1℃为对照组,设25、29和33℃等3个... 【目的】探究高温环境下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明确其对高温的效应及耐受限度,为鳜在高温环境下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1℃为对照组,设25、29和33℃等3个高温组,对鳜幼鱼进行96 h的高温应激试验,通过血清生化指标试剂盒测定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鳜幼鱼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高温应激下鳜幼鱼血清的葡萄糖(Glu)浓度、甘油三酯(TG)浓度、总胆固醇(TC)浓度、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且同一生化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应激温度下的差异明显。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鳜幼鱼血清Glu浓度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TG和TC浓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应激96 h后各高温处理组的血清TG和TC浓度均低于对照组;33℃处理组的血清TP浓度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各高温处理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25℃处理组的血清ALT活性在应激48 h时显著升高(P<0.05,下同),29℃处理组的血清AST活性则在应激24 h时显著升高;各高温处理组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基本上高于对照组,应激48 h后各高温处理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整体上低于对照组。鳜幼鱼肝脏sod基因相对表达量随应激温度的升高整体上呈上升趋势,hsp90α基因相对表达量随应激时间的延长或应激温度的升高基本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hsp70α基因相对表达量则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结论】高温环境致使鳜幼鱼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为避免因应激而导致氧化损伤,鳜幼鱼通过提高sod基因表达、增加能量利用及减少IgM合成和分泌进行自我调节,但应激后期由于应激时间过长或应激强度超过其调节能力,致使鳜出现组织损伤。由于高温应激对鳜幼鱼生理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并降低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因此在鳜养殖生产中应加强高温季节的养殖管理,避免水温快速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并做好鳜的病害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应激 生理代谢 非特异性免疫 抗氧化相关基因
下载PDF
急性高温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晨光 丁炜东 +3 位作者 曹哲明 邴旭文 徐畅 李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5-826,共12页
【目的】从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层面明确高温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生长及应激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翘嘴鳜幼鱼培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月龄翘嘴鳜幼鱼进行96 h的急性高温胁迫,... 【目的】从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层面明确高温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生长及应激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翘嘴鳜幼鱼培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月龄翘嘴鳜幼鱼进行96 h的急性高温胁迫,通过预试验测试高起始致死温度(96 h-UILT50),采用突变升温方法设常温对照组(26.0℃)和急性高温胁迫组(36.0℃),分别于胁迫0、6、12、24、48和96 h后取样,使用生化试剂盒测定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α和HSP90α)的表达情况。【结果】翘嘴鳜幼鱼死亡率随水温的升高不断上升,其96 h-UILT50为36.22℃。在96 h的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翘嘴鳜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则表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消化酶方面,翘嘴鳜幼鱼胃蛋白酶和肠道淀粉酶(AMS)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肠道脂肪酶(LPS)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翘嘴鳜幼鱼HSP70α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升高—下降的波动式变化趋势,于胁迫12 h时达最高值,在胁迫48 h时出现第2个峰值;HSP90α基因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胁迫24 h时上调至最高值;但至胁迫96 h时HSP70α和HSP90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翘嘴鳜幼鱼(P<0.05)。【结论】急性高温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α和HSP90α参与高温胁迫应答过程的生理调节,以应对高温胁迫对肝脏细胞的损伤,故可作为高温胁迫应答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高温胁迫 抗氧化酶 消化酶 热休克蛋白基因
下载PDF
3种免疫途径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雨果 潘厚军 +1 位作者 石存斌 吴淑勤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81-85,共5页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口服、注射免疫后鳜皮肤、肠道黏液和血清中抗体的变化关系,揭示鳜对3种免疫途径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显示:黏液抗体产生快(7 d达到峰值),但持续时间短,抗体水平低(213);血清抗体产生慢(...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口服、注射免疫后鳜皮肤、肠道黏液和血清中抗体的变化关系,揭示鳜对3种免疫途径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显示:黏液抗体产生快(7 d达到峰值),但持续时间短,抗体水平低(213);血清抗体产生慢(28 d方达峰值),但持续时间长,抗体水平高(225)。不同方式免疫鳜后均产生远高于对照组的抗体滴度(P<0.05)。注射组产生的抗体水平高(225),免疫保护率最理想(70.6%);口服组相对另两个实验组,其抗体峰值(215)和免疫保护率(41.2%)均较低;浸泡组在皮肤黏液产生水平和溶菌酶含量方面,产生较好的免疫效应,分别为213和178μg/mL,但相对保护率仅为47.1%,低于注射组的70.6%。浸泡和口服组可诱发局部黏膜免疫,在抗体动态变化方面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且峰值时间早于注射组。初步推断浸泡和口服可以直接刺激鱼体黏膜组织产生局部的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浸泡免疫 黏液抗体
下载PDF
圆口铜鱼维氏气单孢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曹恒源 乔晔 +6 位作者 陈小娟 潘磊 谢建军 董纯 安苗 王小明 杨少荣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0,共6页
从濒死圆口铜鱼的脾和肾病灶部位分离优势菌,进行纯化分离并开展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序列分析以及常用抗生素药物的药敏性筛选,以期丰富圆口铜鱼病害防治的基础资料。分离出的1株优势菌在BHI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的灰白色圆形菌... 从濒死圆口铜鱼的脾和肾病灶部位分离优势菌,进行纯化分离并开展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序列分析以及常用抗生素药物的药敏性筛选,以期丰富圆口铜鱼病害防治的基础资料。分离出的1株优势菌在BHI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的灰白色圆形菌落,边缘整齐、不透明、稍隆起;序列长度为1 399 bp,与维氏气单孢菌的同源性为100%,与维氏气单孢菌(KT964297.1;KJ650080.1;KM362731.1)聚为一支,置信度99。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菌株为维氏气单孢菌。该菌株对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利福平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维氏气单胞菌 生化鉴定 16S RDNA序列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