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3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滩涂缢蛏养殖区域施肥现状调查
1
作者 张青 栗方亮 +3 位作者 张华 曹榕彬 沈茂芬 孔庆波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6期390-395,共6页
为了解福建滩涂缢蛏养殖区域的施肥现状,实现无公害、健康、高效的缢蛏规模化养殖,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方式,对福建省三沙湾、湄洲湾、厦门湾3个典型缢蛏养殖区域的缢蛏养殖施肥情况(主要包括肥料品种、施肥方式、肥料用量等)进行了... 为了解福建滩涂缢蛏养殖区域的施肥现状,实现无公害、健康、高效的缢蛏规模化养殖,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方式,对福建省三沙湾、湄洲湾、厦门湾3个典型缢蛏养殖区域的缢蛏养殖施肥情况(主要包括肥料品种、施肥方式、肥料用量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1)三沙湾、湄洲湾、厦门湾3个区域内缢蛏养殖投入肥料种类繁多,且大多是在养殖区域四周的河沟内投放肥料进行肥水培藻,投入的常规单质肥料明显高于复合肥、有机肥和水溶性肥料等;(2)三沙湾、湄洲湾、厦门湾3个区域内缢蛏养殖过量施用氮、磷的现象较为严重,其中施氮量大于2000 kg/hm^(2)的养殖户达76.47%,施磷量大于400 kg/hm^(2)的养殖户达70.58%,氮、磷、钾素投入量自北向南整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3)从施肥结构上分析,三沙湾、湄洲湾、厦门湾3个区域施用氮、磷的比例平均为4.7∶1,其中以三沙湾区域最低(4.25∶1),厦门湾区域最高(5.1∶1),氮、磷比例失衡;(4)三沙湾、湄洲湾、厦门湾各区域的缢蛏养殖经济效益相差较大,净收益为-6.2万~20.5万元/hm^(2)。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缢蛏养殖化肥施用标准,养殖户仅凭经验难以充分掌握正确的施肥方式、用量等,从而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经济效益薄弱等问题。建议研发氮、磷含量高的新型水溶性功能肥料,鼓励养殖户采取更加科学的肥水方式,提高施肥技术,避免不合理、无规则的肥料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养殖区域 肥水 施肥 现状
下载PDF
贝、藻分池模式养殖缢蛏试验
2
作者 钟幼平 汪春林 黄世彬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67-68,共2页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品种之一,养殖区集中在闽、浙一带。缢蛏多分布在软泥或沙泥底质的中、低潮区,喜栖息在埕面稳定的泥沙质、沙泥质和软泥质的滩涂上。缢蛏属于广温性贝类,生长适温为8~30℃,可忍受-3~0℃的低温和39℃左右的高温。...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品种之一,养殖区集中在闽、浙一带。缢蛏多分布在软泥或沙泥底质的中、低潮区,喜栖息在埕面稳定的泥沙质、沙泥质和软泥质的滩涂上。缢蛏属于广温性贝类,生长适温为8~30℃,可忍受-3~0℃的低温和39℃左右的高温。缢蛏属广盐性种类,盐度在7~26时其活动能力强,盐度低于4或高于29时活力显著减弱。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缢蛏食料种类以骨条藻为最多,占饵料生物的91.5%;其次为舟形藻、圆筛藻、小环藻等。除活饵料外,缢蛏还摄食有机碎屑、微小泥沙颗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生物 缢蛏 广盐性 有机碎屑 养殖贝类 泥沙颗粒 舟形藻 泥沙质
下载PDF
长牡蛎壳橙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雨露 徐成勋 +2 位作者 刘士凯 孔令锋 李琪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是结合群体选育与种内群体间杂交方法,以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3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系。本研究以第1代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G1)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建立了48个混养家系,共获得863个个体。利用... 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是结合群体选育与种内群体间杂交方法,以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3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系。本研究以第1代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G1)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建立了48个混养家系,共获得863个个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混养家系进行了系谱分析,并基于REML法评估了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的遗传参数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63个个体中,有851个个体被准确鉴定其所属家系;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颜色参数指标a*(红绿轴色品指数)、b*(黄蓝轴色品指数)和ΔE(色差)等均具中高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0.47±0.23、0.42±0.21和0.56±0.29。4个颜色参数指标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79~0.86和−0.45~0.48。壳色性状与各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较低,分别为−0.33~0.17和−0.04~0.11。研究表明,在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育种过程中,对壳色性状进行选育可以得到预期的改良效果。此外,壳橙性状与生长性状应分别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协同选择,以实现同时改良两个性状的目的。本研究可为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壳色 生长性状 微卫星 遗传参数
下载PDF
铜锈环棱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明 滕建 +4 位作者 张冲 赵燕 李娴 季相山 陈红菊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为探究铜锈环棱螺不同群体主要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随机选取微山湖、东平湖、骆马湖、洪泽湖、长江江都区段和滇池的野生铜锈环棱螺,测量其壳高、壳宽、壳厚、壳口长、壳口宽及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方... 为探究铜锈环棱螺不同群体主要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随机选取微山湖、东平湖、骆马湖、洪泽湖、长江江都区段和滇池的野生铜锈环棱螺,测量其壳高、壳宽、壳厚、壳口长、壳口宽及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方法,并建立体质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试验结果显示,壳厚与体质量相关性不显著,壳高、壳宽、壳口宽和壳口长均与体质量相关性极显著。6个群体的决定系数总和分别为0.916、0.927、0.794、0.886、0.810和0.783,表明已分析出影响体质量的大部分形态性状。铜锈环棱螺体质量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6个群体中并不相同,其中壳高或壳宽对体质量的影响作用比较大,是铜锈环棱螺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多元回归方差分析和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偏回归系数极显著(P<0.01)。本试验结果可为铜锈环棱螺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栉孔扇贝全生长周期营养品质变化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宋冬茹 彭吉星 +6 位作者 卢龙飞 赵新楠 姜娓娓 吴海燕 郑关超 郭萌萌 谭志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51,共11页
为探究栉孔扇贝的生长性状和营养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海域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自2020年10月(6月龄)至2022年4月(24月龄)期间在山东荣成爱伦湾扇贝养殖区3个固定站位(N 37°09'29″,E122°34'46″;N37°10'05... 为探究栉孔扇贝的生长性状和营养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海域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自2020年10月(6月龄)至2022年4月(24月龄)期间在山东荣成爱伦湾扇贝养殖区3个固定站位(N 37°09'29″,E122°34'46″;N37°10'05″,E122°35'57″;N37°10'13″,E122°35'05″)每月采集海水和扇贝样品(2021年10月—2022年4月样品隔月采集1次),2020年10月(6月龄)至2021年4月(12月龄)样品为1龄贝,2021年5月(13月龄)至2022年4月(24月龄)样品为2龄贝,测定不同月龄扇贝生长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以及海水环境指标,利用相关性网络分析影响其营养组分累积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水温适宜,叶绿素a含量高,饵料丰富,溶解氧含量也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和秋季为栉孔扇贝快速生长期,1龄贝壳长增长较快,2龄贝(18~24月龄)个体质量和软体质量快速增长,为扇贝育肥的关键期;营养成分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随贝龄增长而增加,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脂肪含量较高,夏秋季蛋白质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栉孔扇贝营养成分累积和含量波动受贝龄、生长周期以及环境因子多重影响,生长受水温、溶解氧水平和叶绿素a含量影响较大。本试验结果可为扇贝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环境因子 营养组分 贝龄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温度升高和游离余氯对泥蚶的氧化胁迫效应
6
作者 陈琳 滕爽爽 +2 位作者 胡高宇 肖国强 黄晓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6,共13页
为了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水生动物长期胁迫的影响,实验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游离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游离余氯浓度耦合下对泥蚶的氧化胁迫效应。设置水温为19和29℃,游离余氯浓度分别为0.33和6.66 mg/L,... 为了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水生动物长期胁迫的影响,实验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游离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游离余氯浓度耦合下对泥蚶的氧化胁迫效应。设置水温为19和29℃,游离余氯浓度分别为0.33和6.66 mg/L,进行为期20 d的胁迫实验。结果显示:①单一温升条件下,温度升高可以显著影响泥蚶ROS水平。温度越高,ROS水平越高。②0.33 mg/L浓度组泥蚶ROS水平和DNA损伤在第20天时显著升高,19和29℃下分别为对照组的2.2、2.9倍和1.8、2.2倍;细胞活性、SOD活性、ATP酶活性均下降;6.66 mg/L浓度组ROS水平在第20天时显著上升,19和29℃下分别为对照组的6.2、3.6倍,DNA损伤增加,细胞活性、血细胞吞噬率和ATP酶活性下降,SOD酶活性在第20天、29℃时降至最小值(36.4±8.4)U/(mg·prot)。③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水温和游离余氯对泥蚶ROS水平、DNA损伤、血细胞吞噬活性、ATP酶活性具有显著交互作用。研究表明,游离余氯能够显著增加泥蚶ROS水平和DNA损伤,温度升高和游离余氯复合暴露对泥蚶造成更大的胁迫压力,影响了其机体内氧化响应相关生理过程,余氯排放海域夏季相比冬季会对泥蚶产生更大的氧化胁迫。本研究可为温度升高和游离余氯复合污染中的海洋生物氧化胁迫毒性研究提供参考,并且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核电站温排水 温度升高 游离余氯 氧化响应 活性氧 DNA损伤
下载PDF
砗磲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人工培养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昊天 刘成程 +3 位作者 赵楠钰 李军 李旭祥 晏宏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30-43,共14页
砗磲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类,与虫黄藻共生,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砗磲数量骤减,对砗磲进行人工培养、繁育、放流,成为砗磲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外,砗磲碳酸盐壳体还是一种良好的高分辨... 砗磲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类,与虫黄藻共生,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砗磲数量骤减,对砗磲进行人工培养、繁育、放流,成为砗磲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外,砗磲碳酸盐壳体还是一种良好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载体,但其壳体地球化学指标的环境指示意义还存在较大争议,实验室培养也是探讨砗磲地球化学指标环境指示意义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有不少研究开展了砗磲的培养试验,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分析各种环境因子对砗磲生长及壳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本文就砗磲的培养方法、人工培养条件进行简要综述,并从温度、光照、盐度、p CO_(2)、营养盐、金属离子等多个方面对人工培养条件下,砗磲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理适应性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为后续砗磲的培养保护和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虫黄藻 砗磲实验室培养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对紫贻贝的毒素蓄积、抗氧化和免疫影响
8
作者 张倩茹 郑关超 +3 位作者 杨越聪 赵辉辉 谭志军 吴海燕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5-933,共9页
为筛选影响紫贻贝中氮杂螺环酸毒素蓄积的免疫增强剂,设置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钠粉333.00 mg/L)、大黄素、花生四烯酸(6.66 mg/L)和黄芪多糖(333.00 mg/L)共4个处理组,评估不同组别紫贻贝[体质量(7.14±1.05)g]抗氧化功能和非特异... 为筛选影响紫贻贝中氮杂螺环酸毒素蓄积的免疫增强剂,设置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钠粉333.00 mg/L)、大黄素、花生四烯酸(6.66 mg/L)和黄芪多糖(333.00 mg/L)共4个处理组,评估不同组别紫贻贝[体质量(7.14±1.05)g]抗氧化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各免疫增强剂对紫贻贝存活率无影响(P>0.05),暴露期间紫贻贝软组织质量先降后升,除花生四烯酸组外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增强剂均影响内脏团中毒素蓄积而对毒素代谢无影响。各组别最高毒素蓄积量为对照组1235.33μg/kg>维生素C组1153.12μg/kg>大黄素组755.74μg/kg>花生四烯酸组568.72μg/kg>黄芪多糖组141.43μg/kg。大黄素组、花生四烯酸组、黄芪多糖组氮杂螺环酸毒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1.2%、46.0%和11.5%。添加黄芪多糖和花生四烯酸后,紫贻贝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提高了非特异性免疫标志物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四烯酸和黄芪多糖显著提高毒素蓄积过程中紫贻贝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氮杂螺环酸毒素 抗氧化活性 免疫能力 黄芪多糖
下载PDF
长期饥饿胁迫下厚壳贻贝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性腺转录组
9
作者 孙闻婧 陈传悦 +3 位作者 梁泽玮 廖智 严小军 张晓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8,共12页
为探究贻贝在饥饿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分子适应机制,本研究以2龄厚壳贻贝为对象,开展了正常投喂(对照组)和饥饿处理(饥饿组)条件下的存活率统计、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以及性腺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厚壳贻贝在90 d的饥饿处... 为探究贻贝在饥饿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分子适应机制,本研究以2龄厚壳贻贝为对象,开展了正常投喂(对照组)和饥饿处理(饥饿组)条件下的存活率统计、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以及性腺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厚壳贻贝在90 d的饥饿处理下存活率高达86%。饥饿胁迫下贻贝性腺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显著增加,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均显著降低。通过Illumina Hiseq×1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对照组和饥饿组厚壳贻贝性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31596762和26810506个在其基因组上具有唯一注释的有效数据,并筛选出413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082个上调和2048个下调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在富集在代谢过程、细胞器组织以及酶活性等功能。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DNA复制、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等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代谢通路上。研究表明,贻贝在饥饿下通过降低细胞的能量代谢以及减缓细胞分裂等生理活动来维持饥饿胁迫下的生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厚壳贻贝在饥饿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和分子调控机制,为今后深入解析贻贝应对饥饿胁迫的分子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揭示其适应饥饿胁迫的能量利用和再分配以及生理对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长期饥饿 存活率 能量代谢酶活 性腺转录组
下载PDF
不同地理群体文蛤形态及碳氮含量的差异分析
10
作者 刘伟 胡清彪 +3 位作者 梅杰 冯加岭 马民 李晓东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745,共9页
为探究不同地理群体文蛤形态差异及碳氮含量的差异分析,采集了山东滨州、江苏如东、辽宁蛤蜊岗3个地理群体的文蛤180枚,测量壳长、壳宽、壳高等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并进行了... 为探究不同地理群体文蛤形态差异及碳氮含量的差异分析,采集了山东滨州、江苏如东、辽宁蛤蜊岗3个地理群体的文蛤180枚,测量壳长、壳宽、壳高等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并进行了文蛤碳氮含量差异分析,贝壳和软体组织碳氮含量与形态性状及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3个地理群体中大部分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呈显著性相关(P<0.05),壳宽与体质量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919、0.640、0.696。山东滨州群体软体碳含量与小月面长呈显著性相关(P<0.05),辽宁蛤蜊岗群体软体氮含量与壳高呈极显著性相关(P<0.01)。基于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壳宽、壳长、壳高分别是影响山东滨州、江苏如东、辽宁蛤蜊岗群体文蛤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通过检验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建立了3个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辽宁蛤蜊岗地理群体文蛤壳和文蛤软体组织的固碳能力高于山东滨州和江苏如东群体。本试验探讨了文蛤不同地理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及文蛤贝壳和软体碳氮含量差异,结果可为文蛤地理群体的形态判别、种质资源分析和低碳可持续渔业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形态性状 碳氮含量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控温系统在鲍鱼亲本性腺促熟和人工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11
作者 林丹 林位琅 +2 位作者 李水根 陈志 王松发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5期47-49,共3页
福建漳州是我国鲍鱼种苗繁育集中地,但秋冬季海域水温相对偏高,不利于鲍鱼亲本保种,为此,笔者团队在漳州地区引进海水源控温系统展开相关研究,应用试验表明控温系统在鲍鱼亲本促熟和人工育苗试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控温系统 福建漳州 鲍鱼 人工育苗 应用试验 漳州地区
下载PDF
鲍鱼养殖与肠道有益微生物相关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黄晨宇 柯翎 +1 位作者 叶祖云 李兆龙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55-59,65,共6页
本文聚焦于鲍鱼养殖与肠道有益菌相关性研究,总结近些年两者相关性研究进展,阐明微生物在解决鲍鱼养殖痛点上的效果,以期为鲍鱼肠道有益微生物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益生菌 免疫 抗病 促生长 鲍鱼
下载PDF
西施舌人工繁育研究
13
作者 金塬昊 廖韬梁 +3 位作者 伍世熙 陈桂选 黎卓辉 栗志民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1期15-20,共6页
开展了西施舌人工繁育研究。以3~4龄西施舌为亲贝,采用“封闭育苗”模式进行浮游幼虫和稚贝的培育,采用“附着板+池底”附苗模式进行采苗。结果表明,亲贝经过诱导、授精和孵化,获总卵量4536.99万粒,受精率达到(87.01±2.57)%,获受精... 开展了西施舌人工繁育研究。以3~4龄西施舌为亲贝,采用“封闭育苗”模式进行浮游幼虫和稚贝的培育,采用“附着板+池底”附苗模式进行采苗。结果表明,亲贝经过诱导、授精和孵化,获总卵量4536.99万粒,受精率达到(87.01±2.57)%,获受精卵3947.63万粒。经过胚胎发育阶段至初期面盘幼虫(D型幼虫),获D形幼虫3631.41万粒,孵化率达到(91.99±3.46)%。浮游幼虫壳长生长速度(9.92±0.26)μm/d,壳高生长速度(10.19±0.41)μm/d,浮游幼虫的存活率(84.26±3.78)%。经12~17d,浮游幼虫完成附着变态,形成初期稚贝。经30 d的培育,获得(3.26±0.12)mm×(3.10±0.09)mm的出池稚贝617.34万粒,稚贝成活率(17.00±1.93)%。经过约45 d的培育,获得(2.15±0.07)cm×(2.04±0.03)cm的西施舌中培苗(幼贝)257.99万粒,中培成活率为(41.79±2.51)%。指出,“附着板+池底”附苗模式可以取得较好的采苗效果,“封闭育苗”模式适于作为西施舌从浮游幼虫至幼贝的培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人工繁育 虾塘藻 “附着板+池底”附苗模式 “封闭育苗”模式
下载PDF
近江牡蛎单体苗种繁育技术
14
作者 徐帅 任利群 +4 位作者 赵春暖 吴玉萍 韩海英 吴彪 于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72-73,共2页
近江牡蛎是我国重要的海水贝类养殖品种,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牡蛎具群居固着生活的习性,生长过程中始终存在空间和饵料竞争,生长受限,且长成后壳形不规则,因而极大降低了近江牡蛎产量(王昌勃等,2016;王岩等,2023... 近江牡蛎是我国重要的海水贝类养殖品种,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牡蛎具群居固着生活的习性,生长过程中始终存在空间和饵料竞争,生长受限,且长成后壳形不规则,因而极大降低了近江牡蛎产量(王昌勃等,2016;王岩等,2023)。单体牡蛎无附着基,呈游离状态,生长不受空间限制,形状规则。开展近江牡蛎单体苗种繁育,推广单体牡蛎养殖,可提高养殖效益。利用肾上腺素诱导是国内外常用的生产牡蛎单体苗种的方法,本研究对肾上腺素诱导近江牡蛎单倍体苗种进行探究,以期获得高质量单体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游离状态 苗种繁育 海水贝类 附着基 空间限制 形状规则 单倍体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es of a Philine kinglipini outbreak in summer of 2022 in Jiaozhou Bay,China
15
作者 Zelin DUAN Yanan YU +2 位作者 Jing WANG Junlong ZHANG Nansheng CHE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31-848,共18页
A sudden and unprecedented outbreak of molluscan Philine kinglipini occurred in summer 2022 in Jiaozhou Bay,Shandong,China,causing substantial damage to local mariculture industry of the 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 A sudden and unprecedented outbreak of molluscan Philine kinglipini occurred in summer 2022 in Jiaozhou Bay,Shandong,China,causing substantial damage to local mariculture industry of the 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Although P.kinglipini has been found in many coastal regions of China,the molecular research of P.kinglipini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making it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identify and track P.kinglipini samples in field using molecular methods.Sampl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outbreak and thei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molecular sequences were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 the causative species of the outbreak was P.kinglipini.The mitochondrial genome(mt DNA)of P.kinglipini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first time,based on which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mt DNAs of P.kinglipini and related species in the order Cephalaspidea was carried out.As revealed by metabarcoding analysis of 18S rDNA V4,the seasonal change of P.kinglipini and closely related Philine species was striking with peaks between April and August.Therefore,metabarcoding analysis is applicable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bloom development of P.kinglipini and related species.This study gene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essential molecular marker sequences and mtDNA of P.kinglipini,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fu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nitoring of its outbreaks and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Philin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pecies outbreaks metabarcoding analysis mitochondrial genome Philine kinglipini PHYLOGENETICS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下载PDF
渤海湾毛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海祥 敬中华 +1 位作者 张新峰 张凯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μm,进入变态附着期。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980万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人工育苗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织锦巴非蛤中培和养成期生长特性的比较
17
作者 刘一鸣 徐炳杰 +5 位作者 王超奇 杨凌 裴琨 韦朝民 曾尚伟 潘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8-1842,共15页
【目的】探明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在广西北部湾海域中培和养成期的适养密度和生长规律,为开展织锦巴非蛤规模化及高效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7月分别在北海市营盘镇沙虫坪海区、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区... 【目的】探明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在广西北部湾海域中培和养成期的适养密度和生长规律,为开展织锦巴非蛤规模化及高效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7月分别在北海市营盘镇沙虫坪海区、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区、钦州市犀牛脚镇渔港海区滩涂进行中培、养成及网笼吊养试验,比较织锦巴非蛤在不同海区、不同养殖密度下的生长性能差异,并通过幂函数回归分析法建立织锦巴非蛤的壳长—体质量异速生长方程。【结果】织锦巴非蛤在北海市营盘镇沙虫坪海区、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区、钦州市犀牛脚镇渔港海区的适宜中培密度分别为2000、2000和1000粒/筐,北海市营盘镇沙虫坪海区织锦巴非蛤的各项生长指标及存活率均优于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区和钦州市犀牛脚镇渔港海区,且随中培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养成期3个海区的织锦巴非蛤适宜养成密度分别为60、50和40粒/筐,相同密度组的生长指标及存活率均表现为北海市营盘镇沙虫坪海区>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区>钦州市犀牛脚镇渔港海区。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区网笼吊养模式下,织锦巴非蛤各项生长指标和存活率均随吊养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网笼吊养密度不宜超过50粒/笼。3个海区中培期3月龄织锦巴非蛤壳长与体质量的生长关系表现为正异速生长(快速生长),而海区养成期9月龄和网笼吊养期的18月龄织锦巴非蛤表现为负异速生长(慢速生长)。【结论】在广西北部湾海域低潮区采用筐式底播模式进行织锦巴非蛤中培和养成具有可行性,且养殖效果以北海市营盘镇沙虫坪海区最佳,适宜中培密度为2000粒/筐,养成密度为60粒/筐。此外,15月龄织锦巴非蛤适宜在防城港白龙珍珠湾海区进行网笼吊养,能改善底播模式下织锦巴非蛤易受捕食者和夏季高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锦巴非蛤 养殖密度 筐式底播 网笼吊养 异速生长 广西北部湾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香港牡蛎碳收支的影响
18
作者 官俊良 何庆松 +7 位作者 张兴志 何苹萍 韦嫔媛 张立 陈泳先 白科 许尤厚 彭金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04-2513,共10页
【目的】明确温度和盐度对香港牡蛎生理代谢及碳收支的影响,为解析香港牡蛎碳收支分配机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后续探究牡蛎固碳功能及发展蓝色、低碳的新兴经济产业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静水法测定香港牡蛎在不同温度(12、19、26... 【目的】明确温度和盐度对香港牡蛎生理代谢及碳收支的影响,为解析香港牡蛎碳收支分配机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后续探究牡蛎固碳功能及发展蓝色、低碳的新兴经济产业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静水法测定香港牡蛎在不同温度(12、19、26和33℃)和盐度(6‰、15‰、24‰和33‰)条件下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排粪率,并建立香港牡蛎的碳收支方程。【结果】香港牡蛎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试验设定的最高温度(33℃)时达最大值[1.87 mg/(g∙h)];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得知在17.70℃下的排氨率达最小值[0.02 mg/(g∙h)];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得知在21.99℃下的摄食率达最大值[17.54 mg/(g∙h)];排粪率随温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不同盐度条件下,香港牡蛎摄食率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得知,盐度为21.54‰时的耗氧率达最大值[1.29 mg/(g∙h)],盐度为18.88‰时的摄食率达最大值[28.48 mg/(g∙h)];排氨率和排粪率随盐度的增加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二者在试验设定的最高盐度(33‰)下达最小值。温度和盐度对香港牡蛎的碳收支存在明显影响,在温度19~26℃、盐度15‰~24‰的条件下香港牡蛎将摄食的大部分碳用于生长。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香港牡蛎的碳收支均表现为生长碳占摄食碳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粪便碳和呼吸碳,排泄碳的占比最低。【结论】温度和盐度对香港牡蛎生理代谢及碳收支均存在影响,尤其在温度19~26℃、盐度15‰~24‰的条件下生长碳占摄食碳的比例较高,更适宜其生长,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牡蛎 温度 盐度 生理代谢 碳收支
下载PDF
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19
作者 邱衡通 许贵林 +3 位作者 李宛怡 周齐家 刘小宁 朱俊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919,共11页
【目的】明确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B型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lin B)组织表达特征,并通过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探究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在环境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及揭示cyclin B调控贝类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提... 【目的】明确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B型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lin B)组织表达特征,并通过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探究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在环境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及揭示cyclin B调控贝类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香港牡蛎cyclinB基因c DNA序列,通过SignalP-5.0、ProtParam、TMHMM2.0、NetSurfP2.0及Bioedit7.0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clinB基因在香港牡蛎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质粒pET32a-cyclin B并运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Ni-NTA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然后以间接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检测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果】香港牡蛎cyclinB基因cDNA序列全长2353bp,包括1299bp的开放阅读框(ORF)、103 bp的5’非编码区(5’-UTR)和951 bp的3’非编码区(3’-UTR),共编码432个氨基酸残基。香港牡蛎cyclin B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9.13 kD,理论等电点为7.16,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香港牡蛎cyclin B氨基酸序列包含2个保守的周期蛋白框,与来自同属的长牡蛎cyclin 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8.8%),基于cyclin 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香港牡蛎与长牡蛎的亲缘关系最近。cyclin B基因在香港牡蛎的闭壳肌、外套膜、性腺、鳃、唇瓣、消化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性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cyclin B具备良好免疫原性,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其免疫BALB/c小鼠制备出的鼠源多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64000,能特异识别香港牡蛎性腺中的cyclin B蛋白。【结论】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氨基酸序列包含2个保守的周期蛋白框;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表达具有广谱性和组织差异性,在调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原核表达体系及免疫注射BALB/c小鼠制备获得的cyclin B鼠源多克隆抗体具有高效价,能特异识别香港牡蛎性腺中的cyclin B蛋白,为进一步探究香港牡蛎cyclin B的生物学功能与表达调控机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牡蛎 cyclin B基因 表达特征 多克隆抗体 减数分裂
下载PDF
文蛤6个地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20
作者 荆圆圆 陈群 +6 位作者 刘天红 孙铭 刘广斌 胡发文 吴海一 张天文 胡凡光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621,共8页
为探明不同地理群体文蛤形态差异和地理分化特点,测量山东东营、莱州、日照,江苏如东和浙江普陀、乐清6个地理群体壳长、壳高、壳宽、韧带长、遁面长、遁面宽、小月面长、前端到腹缘距离和后端到腹缘距离9个形态性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 为探明不同地理群体文蛤形态差异和地理分化特点,测量山东东营、莱州、日照,江苏如东和浙江普陀、乐清6个地理群体壳长、壳高、壳宽、韧带长、遁面长、遁面宽、小月面长、前端到腹缘距离和后端到腹缘距离9个形态性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普陀群体壳型隆起程度和贝壳厚度均最大,日照群体壳型隆起程度和贝壳厚度均最小;6个群体间最大差异系数为0.320~1.261,均小于1.28,未达到亚种水平;共提取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5.69%,主成分2为18.84%,主成分3为15.57%,主成分4为11.62%,累计贡献率达71.7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文蛤群体聚为两类,东营群体和莱州群体形态差异较小,聚为一类,如东群体、乐清群体、普陀群体和日照群体聚为一类;通过判别分析,共建立5个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70.0%~100%,综合判别率为82.8%。试验结果可为文蛤地理群体识别、文蛤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