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夷扇贝F_(1)自交衰退及其遗传调控机理
1
作者 赵亮 李仰平 +6 位作者 高杉 姜苹哲 林杉杉 张国瀚 范广其 蒋经伟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近交导致的种质退化严重影响虾夷扇贝养殖产业。为探明虾夷扇贝近交衰退的现象及遗传调控机理,在表型水平上,构建近交系数分别为0.5、0.25和0的自交组、近交组与自然群体对照组,追踪不同近交系数下虾夷扇贝幼虫期到成体期530日龄的性状... 近交导致的种质退化严重影响虾夷扇贝养殖产业。为探明虾夷扇贝近交衰退的现象及遗传调控机理,在表型水平上,构建近交系数分别为0.5、0.25和0的自交组、近交组与自然群体对照组,追踪不同近交系数下虾夷扇贝幼虫期到成体期530日龄的性状差异,同时选取7个适合度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近交衰退的适合度指标评价方法;在基因组水平上,利用1个自交家系的亲本及其21个子代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开展标记偏分离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针对存活率性状,在幼虫期,自交组近交衰退率是近交组的1.31~3.05倍;在成体期,自交组近交衰退率是近交组的0.97~7.29倍。而生长性状,在幼虫期,仅有自交组保持较低的近交衰退率(1.65%~2.56%);在成体期,自交组与近交组几乎未发生衰退。基于重测序分型得到125351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用于偏分离统计,约99%在子代中发生了显著的偏分离,其中23%属于配子偏分离、77%属于合子偏分离,合子偏分离中有89%为杂合子过剩,即超显性效应起作用,仅10%受显性效应影响为纯合子缺失。试验结果表明,超显性效应及偏分离作用在虾夷扇贝F_(1)子代存活率性状的自交衰退中起主要作用,为近交衰退的机理提供更有力证据的同时,也为虾夷扇贝种质遗传改良提供了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自交 适合度 偏分离 近交衰退
下载PDF
基于虾夷扇贝自交家系的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
2
作者 赵亮 高杉 +1 位作者 蒋经伟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9,共9页
为评估“先纯后杂”种质改良技术在虾夷扇贝中的应用效果,利用3个自交F_(1)家系(21#、12#、16#)的子代,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构建包含亲本正反交的9种组合,统计幼虫期和成体期的成活率性状并开展配合力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自幼虫期... 为评估“先纯后杂”种质改良技术在虾夷扇贝中的应用效果,利用3个自交F_(1)家系(21#、12#、16#)的子代,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构建包含亲本正反交的9种组合,统计幼虫期和成体期的成活率性状并开展配合力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自幼虫期3日龄起,各阶段存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3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相同,在27、140、200、440日龄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140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效应值为-6.88~8.25;在幼虫期,不同交配组合中62.96%的特殊配合力与其反交组合是相反的方向,16#×12#展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最高值达18.33;在成体期特殊配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不同,从幼虫到成体的转换期(27~140日龄)多数组合出现了效应值下降趋势。21#×12#、16#×12#组合在存活率上的杂种优势展现了合理运用“先纯后杂”的育种策略的有效性;同时21#×21#、12#×12#、16#×16#组合在存活率上的优势显示了虾夷扇贝具有较强的遗传负荷清除效率。试验结果可为虾夷扇贝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双列杂交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自交
下载PDF
麦哲伦扇贝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于笛 陈微 +5 位作者 滕炜鸣 谢玺 于佐安 李大成 王冲 王庆志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6-501,共6页
为查明麦哲伦扇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获得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目标群体,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麦哲伦扇贝壳长(L)、壳高(h)和壳宽(b)对活体质量(m_(1))、软体质量(m_(2))和闭壳肌质量(m_(3))的影响,建立形态... 为查明麦哲伦扇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获得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目标群体,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麦哲伦扇贝壳长(L)、壳高(h)和壳宽(b)对活体质量(m_(1))、软体质量(m_(2))和闭壳肌质量(m_(3))的影响,建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壳长与壳宽之间的相关系数(0.977)最高,壳宽与壳高之间的相关系数(0.852)最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主要因素均为壳宽,通径系数分别为0.536、0.387和0.435。对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0.869和0.702),对软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0.776)。壳宽对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287和0.189),壳高对软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208)。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回归方程:m_(1)=-365.655+2.596h+7.861b,m_(2)=-85.012+0.654L+1.428b,m_(3)=-32.944+0.619b,回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可为麦哲伦扇贝的人工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哲伦扇贝 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性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复合桑叶提取物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米锐 关晓燕 +6 位作者 王庆志 蒋经伟 李华琳 姜苹哲 徐永平 李淑英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3-820,共8页
为探明地衣芽孢杆菌复合桑叶提取物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试验共设4个投喂组:对照组中虾夷扇贝投喂基础饲料,地衣芽孢杆菌添加组中投喂添加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料,桑叶添加组中投喂添加桑叶提取物的基础饲料,联合添加组中投喂同时添加... 为探明地衣芽孢杆菌复合桑叶提取物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试验共设4个投喂组:对照组中虾夷扇贝投喂基础饲料,地衣芽孢杆菌添加组中投喂添加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料,桑叶添加组中投喂添加桑叶提取物的基础饲料,联合添加组中投喂同时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桑叶提取物2种物质的基础饲料。投喂试验共持续30 d,每10 d取样测定虾夷扇贝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投喂试验结束后,通过注射哈维氏弧菌的方式对各组虾夷扇贝进行攻毒试验。投喂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的消化酶及免疫酶活性最高,而对照组最低。表明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的消化能力、磷酸酶响应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的累积死亡率最低,对照组虾夷扇贝的累积死亡率最高,地衣芽孢杆菌添加组和桑叶添加组虾夷扇贝的累积死亡率差异不显著;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消化道中弧菌最少,对照组虾夷扇贝消化道中弧菌最多,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对弧菌的抑制效果更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与桑叶提取物联合施用时协同增效,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地衣芽孢杆菌 桑叶提取物 消化酶 免疫酶 抗病能力
下载PDF
栉孔扇贝中国种群与日本种群杂交一代的早期生长发育 被引量:50
5
作者 常亚青 刘小林 +4 位作者 相建海 李富花 宋坚 宋林生 刘宪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5-390,共6页
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栉孔扇贝的两个群体———中国种群(C)和日本种群(J)的纯种后代及其正反两个杂交组合(C♀×J♂和J♀×C♂)的杂种个体,早期(10月龄)同地同期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个种群正、反交... 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栉孔扇贝的两个群体———中国种群(C)和日本种群(J)的纯种后代及其正反两个杂交组合(C♀×J♂和J♀×C♂)的杂种个体,早期(10月龄)同地同期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个种群正、反交杂种一代在壳高、壳长、壳宽、活体重及成活率5个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反交杂种F1′除成活率外,其余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显著优于正交杂种;中国和日本两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测定性能表现为壳宽差异显著和成活率差异极显著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证明杂交是提高扇贝生产性能和抗逆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种群 日本种群 杂交一代 早期生长发育 栉孔扇贝 地理种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栉孔扇贝六种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志铮 李太武 +5 位作者 刘艳 孙修勤 郭皓 李春茂 宋林生 相建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238,共7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中国栉孔扇贝和日本栉孔扇贝两个自然种群的6种同工酶 (MDH、ADH、G 6 PDH、IDH、GDH、ME)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基本酶谱 ,对其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共记录了 1 8个座位 2 8个等位基因并对其差异进行了比...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中国栉孔扇贝和日本栉孔扇贝两个自然种群的6种同工酶 (MDH、ADH、G 6 PDH、IDH、GDH、ME)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基本酶谱 ,对其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共记录了 1 8个座位 2 8个等位基因并对其差异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两种群各自具有种群内的个体差异及特征谱带 ,可将其作为栉孔扇贝亚种间差异的一种分子标记 ,并为系统分类及贝类学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同工酶 生化遗传分析 电泳技术 IDH GDH ME MDH ADH G-6-PDH
下载PDF
铜污染对扇贝内脏团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凡 赵元凤 +1 位作者 吕景才 刘长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22-624,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栉孔扇贝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Cu2+溶液中10 d,测定其内脏团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u2+质量浓度的提高,CAT、SOD、GSH-PX的活性表现为"抑制...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栉孔扇贝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Cu2+溶液中10 d,测定其内脏团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u2+质量浓度的提高,CAT、SOD、GSH-PX的活性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但整体仍是抑制的特性。扇贝内脏团组织CAT、GSH-PX、SOD对铜的早期污染均具指示作用,其中最为灵敏的指标是CAT,其次是SOD和GSH-P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栉孔扇贝 内脏团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虾夷扇贝三倍体诱导与培育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常亚青 相建海 +2 位作者 张国范 王子臣 宋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取繁殖期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yessoensis)亲体 ,采用阴干、流水和升温海水催产以及小水体、高密度、雌雄分池排放、人工授精的方法 ,可获得批量受精卵。分别使用浓度为 0 .0 5,0 .10 ,0 .15,0 .2 0 ,0 .30 ,0 .50和 0 .70mmol/L的 6... :取繁殖期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yessoensis)亲体 ,采用阴干、流水和升温海水催产以及小水体、高密度、雌雄分池排放、人工授精的方法 ,可获得批量受精卵。分别使用浓度为 0 .0 5,0 .10 ,0 .15,0 .2 0 ,0 .30 ,0 .50和 0 .70mmol/L的 6 -DMAP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 ,实验水温分别为 12℃和 14℃。结果表明 ,水温12℃ ,6 -DMAP 0 .0 5mmol/L时 ,在授精后 6 7min处理胚胎 4 5min诱导三倍体效果较好 ,三倍体率达 83.3% ,面盘幼虫相对孵化率达 6 9.5% ;水温 12℃和 14℃时 ,6 -DMAP可诱导 17.3%~ 10 0 .0 %的三倍体面盘幼虫 ;6 -DMAP处理组胚胎发育至面盘幼虫的时间比对照组慢 ,故应推迟 1d选优 ;处理组幼虫初始壳长、壳高及日生长速度皆高于对照组 ;6 -DMAP的残留会影响处理组幼虫的成活率 ,用 0 .2ml/L的DMSO海水浸洗处理可减轻 6 -DMAP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三倍体诱导 6-DMAP 幼体培育
下载PDF
栉孔扇贝与海胆和海参混养的净化水质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吉桥 郝玉冰 +5 位作者 张蒲龙 杨涛 王年斌 程鑫 杨义 刘海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在容水40 L、放养5个海参、混养10、20或30个海胆的水槽中分别加入0、1、2、4或6个壳长(6.65±0.30)cm的栉孔扇贝,研究了扇贝密度对净化海胆和海参混养池水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扇贝密度极显著影响水体的叶绿素、氨氮、颗粒有机物(P... 在容水40 L、放养5个海参、混养10、20或30个海胆的水槽中分别加入0、1、2、4或6个壳长(6.65±0.30)cm的栉孔扇贝,研究了扇贝密度对净化海胆和海参混养池水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扇贝密度极显著影响水体的叶绿素、氨氮、颗粒有机物(POM)和悬浮颗粒含量(P<0.01);显著影响水体的总颗粒物(TPM)含量(P<0.05)。每升水放养0.05个扇贝的水槽(即2个/水槽)中叶绿素的含量[(0.282±0.060)μg.L-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OM[(3.68±0.61)mg.L-1]和TPM[(13.47±0.92)mg.L-1]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扇贝放养后第2-3 d氨氮、POM、TPM和悬浮颗粒的含量显著增加,第3 d后保持相对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叶绿索 POM TPM 水质净化 混养密度
下载PDF
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爱国 王清印 +2 位作者 张岩 刘志鸿 刘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三倍体 生长 二倍体
下载PDF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尤仲杰 陆彤霞 +1 位作者 马斌 陈清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为研究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的适宜温度,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海水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0~33℃... 为研究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的适宜温度,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海水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0~33℃,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幼虫 稚贝 温度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大连沿海虾夷扇贝体内重金属含量研究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庞艳华 姜伟 +1 位作者 薛大方 黄大亮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用微波消解对大连沿海虾夷扇贝样品进行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虾夷扇贝不同组织中重金属Pd、Cd、Hg、Cr、Cu、Zn的含量,同时对重金属含量进行质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Pd、Cd、Hg、Cr、Cu、Zn在不同海域虾夷扇贝中的含量相差较... 用微波消解对大连沿海虾夷扇贝样品进行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虾夷扇贝不同组织中重金属Pd、Cd、Hg、Cr、Cu、Zn的含量,同时对重金属含量进行质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Pd、Cd、Hg、Cr、Cu、Zn在不同海域虾夷扇贝中的含量相差较大,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88、2.924、0.047、1.394、2.152、36.08mg/kg,即Zn>Cd>Cu>Cr>Pb>Hg。虾夷扇贝不同组织蓄积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闭壳肌中重金属Cd、Cu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Zn的含量却高于内脏团,不同组织对Cr的蓄积程度差异较小。调查发现,虾夷扇贝中重金属Cd的含量较高,尤其内脏部分远超过我国无公害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建议食用虾夷扇贝时去除内脏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重金属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评价
下载PDF
温度和规格对虾夷扇贝干露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忠颖 刘卫东 +8 位作者 李军 周遵春 王超 杨慧花 林杉杉 于佐安 鲍相渤 李石磊 付成东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10~17℃、15~17℃和20℃)对不同规格(平均壳高分别为831.7μm、3.2mm和26.7mm)虾夷扇贝干露耐受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种规格虾夷扇贝的干露耐受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同规格中,以平均壳高为831.7μm的稚贝对干露耐... 研究了不同温度(10~17℃、15~17℃和20℃)对不同规格(平均壳高分别为831.7μm、3.2mm和26.7mm)虾夷扇贝干露耐受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种规格虾夷扇贝的干露耐受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同规格中,以平均壳高为831.7μm的稚贝对干露耐受性最高。在起始温度15℃和10℃干露条件下,20h以前,壳高3.2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与壳高26.7mm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壳高3.2mm虾夷扇贝成活率略低于壳高26.7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20h后,壳高3.2mm虾夷扇贝的干露成活率显著高于壳高26.7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P<0.05)。本研究结果对不同规格虾夷扇贝苗种运输时的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苗种 干露 成活率
下载PDF
栉孔扇贝对铜、铅、镉的累积效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凡 赵元凤 +1 位作者 吕景才 刘长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6,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当常规理化指标一致时,随着Cu、Pb、Cd质量浓度的升高,栉孔扇贝各组织的蓄积量明显升高;Cu、Cd在扇贝组织中蓄积量是内脏团>鳃>肌肉,Pb在扇贝组织中的蓄积量是鳃>内脏团>肌肉;当Cu、Pb、Cd质量浓度(0.1 mg/L)... 试验结果表明:当常规理化指标一致时,随着Cu、Pb、Cd质量浓度的升高,栉孔扇贝各组织的蓄积量明显升高;Cu、Cd在扇贝组织中蓄积量是内脏团>鳃>肌肉,Pb在扇贝组织中的蓄积量是鳃>内脏团>肌肉;当Cu、Pb、Cd质量浓度(0.1 mg/L)相同时,其鳃、内脏团、肌肉中重金属蓄积量的上升速率是Cu>Cd>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CU PB CD 质量浓度 蓄积量
下载PDF
几种饵料对华贵栉孔扇贝浮游幼虫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善发 邓岳文 +1 位作者 王庆恒 杜晓东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4-186,共3页
研究了湛江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亚心形扁藻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生长和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金藻和亚心形扁藻混合组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金藻和酵母组次之,单独投喂小球... 研究了湛江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亚心形扁藻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生长和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金藻和亚心形扁藻混合组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金藻和酵母组次之,单独投喂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时生长速度最差。投喂酵母组成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贵栉孔扇贝 幼虫 生长 成活率
下载PDF
饥饿胁迫对虾夷扇贝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石磊 李文姬 +3 位作者 付成东 于佐安 滕炜鸣 刘忠颖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1-444,共4页
在(17±1)℃条件下,研究了壳长(8.83±0.52)cm的虾夷扇贝在不同饥饿时间(5、10、15、20、30 d)处理后,血液中血细胞总数、血细胞吞噬水平、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扇贝的血细胞总数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逐... 在(17±1)℃条件下,研究了壳长(8.83±0.52)cm的虾夷扇贝在不同饥饿时间(5、10、15、20、30 d)处理后,血液中血细胞总数、血细胞吞噬水平、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扇贝的血细胞总数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饥饿20 d以上的扇贝血细胞数明显降低,与投喂组差异极显著(P<0.01),扇贝血细胞吞噬率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先小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饥饿253、0 d与投喂组差异显著(P<0.05),饥饿253、0 d的扇贝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有所升高,饥饿30d,与投喂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饥饿超过20 d,扇贝的免疫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虾夷扇贝 免疫因子
下载PDF
黄海北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及繁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文姬 滕炜鸣 +5 位作者 王笑月 徐高蓉 李华琳 鲁学辉 刘项峰 于佐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3-707,共5页
通过性腺指数周年监测及性腺的组织切片观察,对黄海北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及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可划分为5期,即增殖期(Ⅰ期)、生长期(Ⅱ期)、成熟期(Ⅲ期)、排放期(Ⅳ)和休止期(Ⅴ期)。性腺周年变化规律... 通过性腺指数周年监测及性腺的组织切片观察,对黄海北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及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可划分为5期,即增殖期(Ⅰ期)、生长期(Ⅱ期)、成熟期(Ⅲ期)、排放期(Ⅳ)和休止期(Ⅴ期)。性腺周年变化规律是,11—12月为增殖期,1—2月为生长期,3月为成熟期、4—5月为排放期,6—10月为休止期。水温对性腺发育和产卵期的影响是,水温低性腺指数峰值高,产卵期相对滞后;水温高性腺指数峰值低,产卵期相对提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性腺发育 性腺分期 繁殖规律
下载PDF
虾夷扇贝×栉孔扇贝人工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杨爱国 王清印 +1 位作者 刘志鸿 张岩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采用 DAPI染色显微荧光方法 ,连续观察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的正反交受精细胞学过程。无论正交或反交 ,精子均可正常入卵 ;受精卵能顺利完成第 1次、第 2次减数分裂 ,排出第一、第二极体 ;精子和卵子内的各一套染色体融合后 ,形成... 采用 DAPI染色显微荧光方法 ,连续观察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的正反交受精细胞学过程。无论正交或反交 ,精子均可正常入卵 ;受精卵能顺利完成第 1次、第 2次减数分裂 ,排出第一、第二极体 ;精子和卵子内的各一套染色体融合后 ,形成二倍体的合子进入正常的细胞分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受精过程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人工杂交 荧光显微观察
下载PDF
化学物质对不同发育天数海湾扇贝幼虫变态的诱导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涛 阙华勇 +2 位作者 杨红生 何义朝 张福绥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33,共6页
自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受精后第10天起,定期取一定量海湾扇贝幼虫,分别置于不同浓度梯度的KCl、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L-DOPA、5-羟色胺、GABA、茶碱和咖啡因等8种诱导物中,处理时间为8h。实验后第14天取出幼虫观察显示,这... 自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受精后第10天起,定期取一定量海湾扇贝幼虫,分别置于不同浓度梯度的KCl、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L-DOPA、5-羟色胺、GABA、茶碱和咖啡因等8种诱导物中,处理时间为8h。实验后第14天取出幼虫观察显示,这8种诱导物对不同发育天数海湾扇贝幼虫的变态有着不同的诱导作用。13.42×10-3和20.13×10-3mol/L的KCl对第12天幼虫的变态有抑制作用,变态提高率为负值;当幼虫发育至第13和14天时,上述两浓度的KCl能够明显诱导幼虫变态,变态率均提高20%以上,而对于第16天的幼虫诱导作用有所减弱,变态提高率有所降低;26.85×10-3mol/L的KCl对第12和13天幼虫的变态均有抑制作用,变态提高率为负值,对第14和16天幼虫的变态却有明显持续的诱导作用,变态率分别提高22.98%和37.5%。神经递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L-DOPA、5-羟色胺和GABA的诱导作用规律基本相似,即对第13天海湾扇贝幼虫的变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变态提高率均为负值,而对第14天幼虫的诱导作用较显著。茶碱和咖啡因作为影响细胞内cAMP的物质,其诱导作用规律与神经递质有所不同,对第13天海湾扇贝幼虫变态的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虫 化学物质 海湾扇贝 附着变异 人工诱导物 苗种培育
下载PDF
虾夷扇贝肌动蛋白基因cDNA序列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卫东 赫崇波 +2 位作者 刘彤 鲍相渤 虞星炬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9-522,共4页
采用RT-PCR和RACE法从虾夷扇贝闭壳肌中分离和克隆了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775 bp(不包括poly A),5′端非编码区94 bp,3′端非翻译区551 bp,阅读框1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在基因组DNA中,该基因被一个内含... 采用RT-PCR和RACE法从虾夷扇贝闭壳肌中分离和克隆了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775 bp(不包括poly A),5′端非编码区94 bp,3′端非翻译区551 bp,阅读框1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在基因组DNA中,该基因被一个内含子分为两段,内含子位于第42和第43个氨基酸之间,长度为2041 bp。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肌动蛋白属于α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肌动蛋白 RACE 克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