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7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间辐射制冷材料磷酸铝的固相合成及其结构性能
1
作者 曹丽云 姬宇 +4 位作者 成智文 刘婷 赵勇 刘一军 黄剑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辐射制冷技术因不需要任何能量输入且无污染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高成本复杂的辐射制冷材料的制备工艺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发展.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一步固相法合成了三斜晶系与立方晶系复合晶系的磷酸铝材料,该材料在太阳光波段... 辐射制冷技术因不需要任何能量输入且无污染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高成本复杂的辐射制冷材料的制备工艺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发展.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一步固相法合成了三斜晶系与立方晶系复合晶系的磷酸铝材料,该材料在太阳光波段内的平均反射率达到97.65%,在大气窗口(8~13μm)范围内的平均发射率为0.88.在日间辐射冷却实验中,这种复合晶系磷酸铝材料在阳光直射条件下的最佳冷却效果可以使环境温度降低6℃左右.将磷酸铝材料应用于陶瓷坯体中,通过冷却实验表明,加入AlPO_(4)的陶瓷坯体使环境温度降低4℃,与未加入磷酸铝的陶瓷坯体的冷却效果相比降低了约2℃.本研究对磷酸铝辐射制冷材料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辐射制冷 大气窗口 固相法 磷酸铝
下载PDF
欧盟PFAS限制提案解读及其对制冷空调行业影响与应对 被引量:3
2
作者 安青松 侯佳鑫 +1 位作者 史琳 戴晓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履约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制冷剂替代是制冷空调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采用热物性相近的低GWP的HFOs制冷剂和天然制冷剂作为替代品,实现HFCs的削减被认为是较为... 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履约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制冷剂替代是制冷空调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采用热物性相近的低GWP的HFOs制冷剂和天然制冷剂作为替代品,实现HFCs的削减被认为是较为合适的替代技术路线;但随着2023年2月欧盟出台的PFAS限制提案,引发了对HFOs制冷剂替代前景的担忧,这可能影响全球制冷剂替代发展。因此,首先对PFAS物质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含氟制冷剂与PFASs的关系,并对PFAS法案的形成脉络和关键内容进行了解读,总结了不同领域对此的观点,希望对未来制冷剂替代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思辨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替代 欧盟PFAS法案 PFASs HFOs 基加利修正案
下载PDF
R32/润滑油在微通道蒸发器内的滞油特性及其毛细管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谷波 许婧煊 +1 位作者 陈云浩 胡晋珽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10期56-63,70,共9页
基于R32家用空调系统搭建R32/润滑油在平行流微通道蒸发器内的滞油特性及其毛细管流动特性测试平台。采用拆除称量法,测试不同入口油质量分数、质量流量及干度下的平行流微通道蒸发器内的滞油体积率,基于理论分析,建立能够反映流动特征... 基于R32家用空调系统搭建R32/润滑油在平行流微通道蒸发器内的滞油特性及其毛细管流动特性测试平台。采用拆除称量法,测试不同入口油质量分数、质量流量及干度下的平行流微通道蒸发器内的滞油体积率,基于理论分析,建立能够反映流动特征的微通道蒸发器内的滞油量预测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该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另外,建立R32/润滑油毛细管内绝热流动的数学模型,经适当简化得到毛细管长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测得不同尺寸、工况下的毛细管流量,验证模型的精度。最后,基于仿真模型得到的大量数据点,绘制R32毛细管诺模图。研究结果对R32毛细管的设计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 R32 润滑油 蒸发器 滞油特性 毛细管
下载PDF
自复叠制冷系统及其组分分离、迁移与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银龙 刘国强 +2 位作者 刘嘉瑞 陈旗 晏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自复叠制冷技术因具有较宽的制冷温区、结构简单且运行可靠等优势,在普冷及深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自复叠制冷循环的新流程构建与混合工质多元化的研究已较为广泛,但如何主动调控系统内混合工质的组分质量分数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自复叠制冷技术因具有较宽的制冷温区、结构简单且运行可靠等优势,在普冷及深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自复叠制冷循环的新流程构建与混合工质多元化的研究已较为广泛,但如何主动调控系统内混合工质的组分质量分数进而提升系统性能一直是技术瓶颈和研究难点。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自复叠制冷系统的总体研究现状,阐述了其循环流程构建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影响系统效率的组分分离与组分偏移特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从制冷循环改进与关键元件—气液分离器性能讨论了组分分离方面的研究,并总结了组分迁移的原因、组分迁移特性的研究现状及相积存的理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现有研究中对于自复叠制冷系统工质组分质量分数调控的方法。通过总结自复叠制冷技术在以上4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领域内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组分优化调控,为进一步提升自复叠制冷系统性能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叠制冷 混合工质 组分分离 组分迁移 组分调控
下载PDF
新型低GWP制冷剂在-100~200℃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迪 郭智恺 +4 位作者 于万金 卢朋 刘瑶瑶 刘武灿 张建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7,共15页
制冷剂是蒸气压缩循环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流体,氢氟烷烃类化合物是目前制冷、空调和热泵设备中的主要制冷剂,但该类制冷剂会引起全球变暖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应用性能相似、环境性能友好的新型制冷剂。介绍了不同制冷剂在-100~200℃蒸气... 制冷剂是蒸气压缩循环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流体,氢氟烷烃类化合物是目前制冷、空调和热泵设备中的主要制冷剂,但该类制冷剂会引起全球变暖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应用性能相似、环境性能友好的新型制冷剂。介绍了不同制冷剂在-100~200℃蒸气压缩循环应用场景中的使用现状,并综述了具有前景的低GWP制冷剂替代方案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HFO-1234yf、HFO-1234ze(E)、HFO-1234ze(Z)、HCFO-1233zd(E)、HFO-1336mzz(Z) 5种低GWP制冷剂在实际应用系统中的最新研究及关键问题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 空调 热泵 有机朗肯循环 GWP
下载PDF
大滑移温度CO_(2)非共沸工质余热回收热泵热水系统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涛 吴嘉峰 +2 位作者 刘剑 张小松 李明霞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通过热泵技术将生产/生活中的低品位余热提质增效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其中,非共沸工质能够实现热泵循环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匹配,实现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基于水源热泵热水实验台对基于大滑移温度的CO_(2)/R1234yf、CO_(2)/R290、CO_(2)/... 通过热泵技术将生产/生活中的低品位余热提质增效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其中,非共沸工质能够实现热泵循环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匹配,实现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基于水源热泵热水实验台对基于大滑移温度的CO_(2)/R1234yf、CO_(2)/R290、CO_(2)/R600a和CO_(2)/R32非共沸工质进行实验分析,并以R290工质作为对照,研究蒸发器与冷凝器同时满足大温差情况下的热泵性能表现。结果表明:非共沸工质充注量主要影响循环过冷度,进而影响系统COP,当CO_(2)/R1234yf的质量分数为15%/85%时,循环存在最优充注量,在实验工况(热源进水温度25℃,出水温度5℃;热汇进水温度15℃,出水温度45℃)下最优充注量对应的COP为7.66。同时,在实验工况下,相较于R290单工质,CO_(2)/R290工质对最优COP提升了75.2%,对应q v(单位容积制热量)提升了107.7%;CO_(2)/R1234yf工质对最优COP提升了27.7%,对应q v提升了92.0%;CO_(2)/R32工质对最优COP提升了15.0%;而CO_(2)/R600a工质对最优COP仅提升1.7%,应用潜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余热回收 非共沸混合物 滑移温度
下载PDF
采用非共沸制冷剂的双喷气增焓两级压缩热泵循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锘 唐运通 +3 位作者 陈健勇 陈颖 罗向龙 何嘉诚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4期67-72,79,共7页
提出一种采用非共沸制冷剂的双喷气增焓两级压缩热泵循环(DVIC),该循环在普通喷气增焓循环(VIC)的基础上采用分液冷凝技术,并增加一组闪蒸器,减少系统不可逆损失,改善热力性能。采用R290/R1336mzz(Z)非共沸制冷剂,对DVIC进行研究,并与VI... 提出一种采用非共沸制冷剂的双喷气增焓两级压缩热泵循环(DVIC),该循环在普通喷气增焓循环(VIC)的基础上采用分液冷凝技术,并增加一组闪蒸器,减少系统不可逆损失,改善热力性能。采用R290/R1336mzz(Z)非共沸制冷剂,对DVIC进行研究,并与VI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下,DVIC比VIC拥有更优的循环性能,系统COP和(火用)效率分别提高5.82%和8.41%,压缩机功耗降低6.39%;在较低蒸发温度或较高冷凝温度的运行工况下,DVIC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非共沸制冷剂 喷气增焓 分液冷凝 性能系数 (火用)损
下载PDF
建筑围护结构中辐射制冷材料与相变材料耦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赖蔓崎 王艳 +2 位作者 曹雄金 罗凯 王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32-337,344,共7页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和能源消耗增加,建筑节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辐射制冷材料(RCM)和相变材料(PCM)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为降低建筑能耗提供了有效途径。介绍了RCM与PCM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耦合应用研究。研究...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和能源消耗增加,建筑节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辐射制冷材料(RCM)和相变材料(PCM)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为降低建筑能耗提供了有效途径。介绍了RCM与PCM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耦合应用研究。研究表明,RCM与PCM耦合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的隔热和储热性能,在夏季降温与冬季保温方面均优于单一材料的使用效果。然而,RCM与PCM的耦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气候适应性、居住舒适度、力学性能影响以及材料耐久性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进一步优化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相变材料 建筑节能 围护结构
下载PDF
新型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的研制与性能测试
9
作者 高磊 李兆杰 +1 位作者 刘翠兰 金培育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1,共5页
基于Halbach旋转原理,设计三种尺寸的中空圆柱形NdFeB永磁磁体。利用有限元法计算的结果表明,NdFeB永磁磁体中间空隙处可产生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分别为1.0 T、1.5 T和2.0 T,方向和主磁体的磁化方向相同。NdFeB永磁磁体中轴线上磁场分... 基于Halbach旋转原理,设计三种尺寸的中空圆柱形NdFeB永磁磁体。利用有限元法计算的结果表明,NdFeB永磁磁体中间空隙处可产生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分别为1.0 T、1.5 T和2.0 T,方向和主磁体的磁化方向相同。NdFeB永磁磁体中轴线上磁场分布的测试结果和计算结果相吻合,误差在5%以内。基于绝热温变的直接测量法,研制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对典型磁热材Gd的测试结果表明,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可准确测量磁热材料的绝热温变,精度在0.2℃以内。该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对样品的形状要求较低,测量时间短,测试过程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热效应直接测量仪 NdFeB永磁磁体 绝热温变
下载PDF
电子芯片弹热制冷式热控系统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赵志明 刘奇 +3 位作者 蒋翔俊 董兴琨 邹吾松 张笑凡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2,共8页
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使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急剧攀升。高效的散热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设备的工作温度,提升其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为进一步降低芯片的最高使用温度,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热效应的电子芯片热控方法,即将卸载过程... 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使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急剧攀升。高效的散热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设备的工作温度,提升其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为进一步降低芯片的最高使用温度,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热效应的电子芯片热控方法,即将卸载过程中产生的冷能通过流体介质输送至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电子芯片微通道散热器热控系统中。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三维条件下系统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冷却后的传热流体进一步降低芯片的最高温度达5.5 K,微通道散热器性能提高约10.7%。经参数分析发现,提高制冷系统的循环频率和冷却液体积流量可以显著提高其制冷能力,循环频率为0.25 Hz和0.33 Hz时分别可提高68%和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 弹热效应 微通道散热器 制冷系统 制冷能力
下载PDF
辐射制冷功能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喜慧 陈萌 +2 位作者 窦跃杰 李纪伟 王娜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为了提高辐射制冷技术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开发和应用,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辐射制冷功能纺织品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辐射制冷的基本原理,其次从原材料种类和结构设计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辐射制冷纺织品,概述了辐射制冷... 为了提高辐射制冷技术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开发和应用,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辐射制冷功能纺织品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辐射制冷的基本原理,其次从原材料种类和结构设计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辐射制冷纺织品,概述了辐射制冷纺织品的设计思路及其在多个领域中的潜在应用,总结了辐射制冷纺织品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性基材提升服用性能、引入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将是未来辐射制冷纺织品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纺织品 太阳辐射 红外发射
下载PDF
超高温热泵的循环构型与混合制冷剂协同优化——面向工业用热的构想
12
作者 徐英杰 王佳锋 +3 位作者 张嘉禾 贾留露 韩晓红 陈光明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工业超高温热泵正逐渐成为热泵发展的新方向。不同于现有民用为主的空气源热泵,在工业用热中,温升、温跨的工况复杂、差异巨大,要提升能效,须采用新的视角和方法。针对此,本文提出循环构型与混合制冷剂协同优化的思路。首先,基于梯级耦... 工业超高温热泵正逐渐成为热泵发展的新方向。不同于现有民用为主的空气源热泵,在工业用热中,温升、温跨的工况复杂、差异巨大,要提升能效,须采用新的视角和方法。针对此,本文提出循环构型与混合制冷剂协同优化的思路。首先,基于梯级耦合加热热泵循环,量化循环构型;分析混合制冷剂的泡露点温差效应在大温差工况下的重要影响。其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经循环构型与混合制冷剂协同优化的最高COP_(h)比传统以混合制冷剂匹配或循环构型筛选所得方案的COP_(h)分别提高22.0%和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热泵 工业热泵 混合制冷剂 梯级耦合加热 协同优化
下载PDF
冰鲜展示台用甘露醇相变蓄冷剂的性能研究
13
作者 董月霞 何少勇 +9 位作者 刘笛 盛金飞 李晓凤 孙志利 刘娥玉 金蕊 王允直 刘浩威 李蕾 胡佳乐 《冷藏技术》 2024年第2期14-19,53,共7页
为满足相变蓄冷冰鲜展示台的使用要求,选择甘露醇复合溶液作为相变蓄冷材料,其无毒、无害、相变温度为-5.5℃、相变潜热为295.7 J/g。在25℃下实验对比添加蓄冷材料前后运行过程中台面温度波动及耗电量的变化,从而分析系统的节能性和经... 为满足相变蓄冷冰鲜展示台的使用要求,选择甘露醇复合溶液作为相变蓄冷材料,其无毒、无害、相变温度为-5.5℃、相变潜热为295.7 J/g。在25℃下实验对比添加蓄冷材料前后运行过程中台面温度波动及耗电量的变化,从而分析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5℃下,在统计制冰耗电量基础上,与不制冷冰鲜展示台相比,使用蓄冷材料的冰鲜展示台能够延缓冰融化速度,结合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后耗电量平均降低了37.6%,每年减少用冰13.14吨,节约电费1102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2吨,项目投资回收期为0.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冷材料 冰鲜展示台 节能 耗电量
下载PDF
R1234yf在光管内流动冷凝换热特性及换热系数关联式研究
14
作者 仇富强 俞昌锁 +1 位作者 郝银辉 张兴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以内径为3.5 mm和5 mm的光管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冷凝温度、质量流量、管径对节能环保型汽车空调制冷剂R1234yf的流动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并选出最优管内换热系数关联式。结果显示:随着R1234yf质量流量的增加、冷凝温度的下降,管内换热... 以内径为3.5 mm和5 mm的光管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冷凝温度、质量流量、管径对节能环保型汽车空调制冷剂R1234yf的流动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并选出最优管内换热系数关联式。结果显示:随着R1234yf质量流量的增加、冷凝温度的下降,管内换热系数值增加,且质量流量每升高100 kg/(m^(2)·s)、冷凝温度每降低1℃,换热系数分别改变0.623~0.938k W/(m^(2)·℃)、0.136~0.274 kW/(m^(2)·℃);3.5 mm管内换热系数比5.0 mm的高0.281~0.441 kW/(m^(2)·℃);Thome等关联式、Shah关联式和Akers等关联式预测精度高,预测平均误差均低于5%;Cavallini等关联式、Dobson等关联式和Jung关联式预测值均高于管内换热系数实际值,且预测精度受冷凝温度、管径等影响较大;虽然Wang等关联式、Huang等关联式预测值均低于管内换热系数测量,但其变化趋势与实验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234yf 流动冷凝 换热系数 关联式
下载PDF
3D打印构筑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基辐射制冷复合材料
15
作者 王政涛 陈惠芳 张超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0期64-67,71,共5页
日间辐射制冷是一种无能量输入的被动冷却技术,主要通过调控材料自身的光学特性使其对太阳光进行高反射,同时大幅增强其在大气透明窗口的热辐射,以实现自身降温的效果。多孔结构辐射冷却材料是最有潜力实现日间辐射制冷的材料体系,提出... 日间辐射制冷是一种无能量输入的被动冷却技术,主要通过调控材料自身的光学特性使其对太阳光进行高反射,同时大幅增强其在大气透明窗口的热辐射,以实现自身降温的效果。多孔结构辐射冷却材料是最有潜力实现日间辐射制冷的材料体系,提出墨水直写3D打印方法,制备得到了具有良好辐射制冷性能的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六方氮化硼(h-BNNS)多孔复合材料。CNF作为一种可从天然材料中提取的绿色资源,由丰富的、在大气透明窗口波段具有高吸收峰的C-O等官能团组成,成为了辐射制冷材料良好的构筑单元。利用CNF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极易与其他组分复合并构筑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复合体系。高折射h-BNNS无机纳米颗粒的引入,使得所构筑的复合材料获得了较高的太阳光散射(96%)、较高的大气窗发射率(94%)。在太阳光直射条件下,该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可最高实现12℃的冷却温度和90.1 W·m^(-2)的平均冷却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复合材料 纤维素纳米纤维 3D打印 辐射制冷
下载PDF
双元碳氢混合制冷剂在饮料柜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邓妮 郭硕 +2 位作者 刘岩 孙海滨 胡滨 《冷藏技术》 2024年第1期6-11,25,共7页
基加利修正案促使我国推进HFCs类制冷剂的削减和节能政策,其中碳氢混合制冷剂是近年间新兴的解决方案。本文以饮料柜为应用对象,建立了物理数学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式,研究了双元碳氢混合制冷剂在饮料柜制冷系统中的可能性... 基加利修正案促使我国推进HFCs类制冷剂的削减和节能政策,其中碳氢混合制冷剂是近年间新兴的解决方案。本文以饮料柜为应用对象,建立了物理数学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式,研究了双元碳氢混合制冷剂在饮料柜制冷系统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相比R290制冷剂,R600a/R290混合制冷剂性能更优,排气压力下降了24%,吸气压力下降了42%,耗电量下降了7.8%,噪音下降了5.6dB(A),可以作为新一代的饮料柜用制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碳氢混合制冷剂 饮料柜 节能 低噪
下载PDF
Single-and Two-b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Crossover in Bi_(2)Te_(3)Based Thermoelectrics
17
作者 MENG Yuting WANG Xuemei +2 位作者 ZHANG Shuxian CHEN Zhiwei PEI Yanzhong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3-1291,共9页
Based on Peltier effect,Bi_(2)Te_(3)-based alloy is widely used in commercial solid-state refriger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The mainstream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room-temperatur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Bi_(2)... Based on Peltier effect,Bi_(2)Te_(3)-based alloy is widely used in commercial solid-state refriger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The mainstream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room-temperatur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Bi_(2)Te_(3)focus on band and microstructure engineering.However,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ulation of band structure and scattering through such engineering remains still challenging,because the minority carriers compensate partially the overall transport properties for the narrow-gap Bi_(2)Te_(3)at room temperature(known as the bipolar effect).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model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near and far away from the bipolar effect region for Bi_(2)Te_(3)-based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by a two-band model taking contributions of both majority and minority carriers into account.This is endowed by shifting the Fermi level from the conduction band to the valence band during the modeling.A large amount of data of Bi_(2)Te_(3)-based materials i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studies fo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predicted properties.The fundamental parameters,such as the density of states effective masses and deformation potential coefficients,of Bi_(2)Te_(3)-based materials are quantified.The analysis can help find out the impact factors(e.g.the mobility ratio between conduction and valence bands)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for Bi_(2)Te_(3)-based alloys.This work provides a convenient tool for analyzing and predicting the transport performance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bipolar effect,which can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rrow-gap thermoelectric semicondu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Bi_(2)Te_(3)-based alloy two-band model narrow-gap thermoelectric semiconductor
下载PDF
巨化绿色环保制冷剂制冷剂首获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编码
1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7-7,共1页
近日,浙江巨化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复配实验室参加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线上审议会,成功获得新型混配制冷剂认证编码“R-495A”。这是巨化在新型混配制冷剂研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巨化在国际制冷剂编码认证领域... 近日,浙江巨化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复配实验室参加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线上审议会,成功获得新型混配制冷剂认证编码“R-495A”。这是巨化在新型混配制冷剂研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巨化在国际制冷剂编码认证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此次获得ASHRAE认证的“R-495A”是由氟制冷剂事业部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款低GWP混配制冷剂,可在汽车空调、热泵等应用领域替代R-13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与空调 国际权威机构 制冷剂 汽车空调 工程师学会 认证领域 应用领域
下载PDF
不同粒径石蜡微胶囊悬浮液的传热性能研究
19
作者 邓卓夫 贾莉斯 +3 位作者 陈颖 莫松平 王智彬 黄志豪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49-9156,9177,共9页
石蜡微胶囊悬浮液(MEPCMS)是石蜡微胶囊与传热流体混合形成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依靠胶囊固-液相变吸收大量潜热的特性而具有强化传热能力,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尝试从胶囊粒径入手,寻找促进MEPCMS安... 石蜡微胶囊悬浮液(MEPCMS)是石蜡微胶囊与传热流体混合形成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依靠胶囊固-液相变吸收大量潜热的特性而具有强化传热能力,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尝试从胶囊粒径入手,寻找促进MEPCMS安全高效传热的可靠途径。研究以正十八烷(C18)作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作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粒径均匀的石蜡微胶囊;采用分散剂手段将胶囊添加进去离子水,获得了分散稳定的MEPCMS。在此基础上,围绕不同粒径MEPCMS的管内传热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减小粒径是提升MEPCMS传热性能的有效途径。MEPCMS的粒径从20.0μm减小至2.6μm,其流动传热的平均努塞尔数(Nu)增加约20.3%,传热通道的温升降低约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微胶囊 微胶囊悬浮液 颗粒粒径 分散稳定性 流动传热
下载PDF
有限空间内制冷剂掠遇障碍物的扩散分布特性和燃爆区域研究
20
作者 李亚伦 周培旭 +4 位作者 叶恭然 庄园 严昱昊 欧阳洪生 韩晓红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3,共13页
制冷剂泄漏至有限空间内掠遇障碍物后会出现不同的扩散和分布特性,分析制冷剂物性对于制冷剂掠遇障碍物后扩散过程和分布的影响,对可燃制冷剂泄漏所形成燃爆区域的预测具有重大意义。选择R717、R290、R32和R1234yf为泄漏制冷剂,探究制... 制冷剂泄漏至有限空间内掠遇障碍物后会出现不同的扩散和分布特性,分析制冷剂物性对于制冷剂掠遇障碍物后扩散过程和分布的影响,对可燃制冷剂泄漏所形成燃爆区域的预测具有重大意义。选择R717、R290、R32和R1234yf为泄漏制冷剂,探究制冷剂泄漏至有限空间后掠遇较高和较低两种类型障碍物的扩散和分布特性,详细分析工质物性参数对制冷剂扩散过程及燃爆区域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冷剂泄漏后掠遇较高的障碍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刚性膨胀,密度小的制冷剂迅速朝着与泄漏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在空间顶部聚集,密度大的制冷剂沿着障碍物表面向地面运动。随着测点高度降低,R717的质量分数从2.04%降至0.024%,R1234yf的质量分数从0.192%增至1.64%。泄漏孔下方R290和R74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2%和1.27%,制冷剂密度接近时,黏度大的制冷剂质量分数更高。形成的可燃区域主要存在于较高障碍物的上方,随着泄漏量增大,燃爆区域在y-z截面上逐渐向地面延伸;制冷剂泄漏后掠遇较低障碍物主要在泄漏孔下方堆积,并沿着较低障碍物的表面逐渐向空间其他低质量分数区域扩散。密度较小的制冷剂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制冷剂密度增大,制冷剂在泄漏孔下方堆积显著。竖直方向上,随着测点高度降低,R1234yf和R717的质量分数分别从0.066%和1%增至2.12%和1.14%。燃爆区域主要存在于泄漏孔下方障碍物与墙体围成的角落,随着制冷剂泄漏量增大,燃爆区域沿着较低障碍物的表面向地面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制冷剂 泄漏 障碍物 热物性参数 燃爆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