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湖凹陷风云1井陆相深层页岩气勘探突破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勇 白雨 +8 位作者 高岗 何文军 尤新才 党文龙 张磊 焦小冰 李梦瑶 晏奇 余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二叠系风城组是玛湖凹陷主力烃源岩和勘探层系,落实深层—超深层页岩油气潜力对玛湖凹陷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风云1井风城组页岩气发现及前风城组油气勘探成果,系统分析该井的岩性发育特征、烃源岩成烃条件和储层条件,明确玛湖凹... 二叠系风城组是玛湖凹陷主力烃源岩和勘探层系,落实深层—超深层页岩油气潜力对玛湖凹陷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风云1井风城组页岩气发现及前风城组油气勘探成果,系统分析该井的岩性发育特征、烃源岩成烃条件和储层条件,明确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气系统中页岩油、气分布序列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风云1井风城组岩性主要为盐岩、页岩与粉—细砂岩等;风城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较低,其中风一段烃源岩最为发育,平均有机碳含量达1.06%;储层整体致密,孔隙度平均为4.65%,其中云质页岩和灰质砂岩储集性能较好。此外,随深度增大玛湖凹陷风城组具有完整的由页岩油、页岩油气到页岩气的演化规律。前风城组油气来源于超深层的另一油气系统,应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风城组 风云1井 页岩油气 油气系统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深凹区沧探1井古近系孔二段重大突破与勘探意义
2
作者 周立宏 陈长伟 +9 位作者 孙统 宋舜尧 董晓伟 吴雪松 杨朋 王帅 段润梅 刘会纺 李晓静 郭秋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9,共14页
近期中国石油风险探井沧探1井在古近系孔店组孔二段试油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深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为评价沧东深凹区勘探前景,基于沧探1井钻探认识,系统梳理沧东深凹区有利成藏条件,指明下一步勘探方向。研... 近期中国石油风险探井沧探1井在古近系孔店组孔二段试油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深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为评价沧东深凹区勘探前景,基于沧探1井钻探认识,系统梳理沧东深凹区有利成藏条件,指明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孔二段沉积期深凹区为沧东断层控制的沉降中心,为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发育提供可容纳空间,湖扩期烃源岩分布广泛,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Ro平均为1.3%,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深凹区位于湖盆边缘,盆山间发育完整的源—渠—汇系统,湖盆内形成多个扇三角洲规模储集体,具备形成大型岩性油气藏的条件;油气早生早排、持续充注,伴生的酸性流体与生烃增压作用促使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次生孔隙发育,烃源岩成熟与储层发育时空匹配,深凹区内常规砂岩油藏与页岩油藏连续成藏。综合分析认为,沧东深凹区孔二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盆缘发育的多个扇三角洲砂体具备近源成藏优势,可成为规模增储的重要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沧东凹陷 孔二段 成藏条件 勘探突破
下载PDF
中非裂谷系走滑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控油作用--以乍得Doseo盆地为例
3
作者 马洪 杜业波 +6 位作者 王利 王兆明 王林 胡杰 高华华 王玉华 高思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7,共15页
近年来,乍得Doseo盆地油气勘探相继获得重要发现,已成为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的重点盆地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石油在Doseo盆地的最新钻完井和地震资料,对Doseo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明确... 近年来,乍得Doseo盆地油气勘探相继获得重要发现,已成为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的重点盆地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石油在Doseo盆地的最新钻完井和地震资料,对Doseo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下一步有利勘探领域。Doseo盆地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早期断陷期(Mangara组沉积期)、早白垩世中期断坳过渡期(Kedeni组沉积期)、早白垩世晚期—第四纪坳陷期(Doba组沉积期—第四纪)3个演化阶段,发育了下白垩统Doba组、Kedeni组和Mangara组3套有利烃源岩,其中以Kedeni组湖相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其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高,厚度大,分布广。盆地发育下白垩统多套储盖组合,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构造圈闭类型多样,形成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及上生下储3类成藏组合。通过对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分析,认为Doseo盆地下步有利勘探领域主要是盆地北部陡坡带和南部缓坡带及盆地早期沉积的Mangara组新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seo盆地 下白垩统 构造演化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东营凹陷深层自源型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怀宇 张鹏飞 +2 位作者 邱贻博 巩建强 韩同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1,共10页
东营凹陷深层是以“红层”为典型特征的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孔店组,该套层系沉积厚度大、储量发现少,蕴含着极大的勘探潜力。综合深层烃源岩评价、高成熟油源对比及自源型油气成藏模式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深层沙四下亚段和... 东营凹陷深层是以“红层”为典型特征的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孔店组,该套层系沉积厚度大、储量发现少,蕴含着极大的勘探潜力。综合深层烃源岩评价、高成熟油源对比及自源型油气成藏模式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深层沙四下亚段和孔店组二段(孔二段)两套烃源岩的基本特征,落实了深层的资源潜力,同时深入剖析关键成藏要素条件,建立了自源型差异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深层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Ⅲ型,评价为过成熟中等烃源岩;沙四下亚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评价为成熟优质烃源岩。利用原型盆地的井—震追踪落实烃源岩展布,进而评价出深层资源量为11.35×10^(8)t。同时,建立了两种自源型油气藏的差异成藏模式,一种是陡坡带沙四下亚段烃源岩直接对接深层砂砾岩储层,匹配形成凝析油气—常规油的纵向有序油气藏;另一种是南部斜坡带孔店组源内的“源—断—储—圈”差异油气运聚模式。分析认为,基于东营凹陷深层烃源岩品质与规模的深化认识,以及两种自源型油藏模式的认识可将勘探目的层至少下探1500m,初步估算新增圈闭资源量近2×10^(8)t,东营凹陷深层自源型油藏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四下亚段—孔店组 深层 自源型油藏 油气藏模式 东营凹陷 勘探实践
下载PDF
柴北缘马海东地区路乐河组地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5
作者 张俊锋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35-42,共8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构造复杂,地层认识不清。为了明确马海东地区古近系底部地层归属,分析构造活动对古近系层序界面的控制,探讨该套地层的地质年代,利用地震、钻井、野外剖面资料,明确了层序界面特征,建立了马海东及周缘E 1-2 l-E...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构造复杂,地层认识不清。为了明确马海东地区古近系底部地层归属,分析构造活动对古近系层序界面的控制,探讨该套地层的地质年代,利用地震、钻井、野外剖面资料,明确了层序界面特征,建立了马海东及周缘E 1-2 l-E 3g下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马海东地区古近系底部地层为路乐河组上部1-3砂组,具有底超顶削的地质结构,弥补了以往对马海东地区缺失路乐河组的认识,且在构造低部位发现构造-地层类圈闭。马海东地区路乐河组的发现,补足了该区储盖条件和圈闭条件的短板,成为该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海东地区 路乐河组 地质年代 层序地层对比 地层圈闭
下载PDF
银额盆地现今结构及油气勘探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海峰 侯艳 鲁如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3,共11页
银额盆地是国内勘探程度比较低的大型盆地之一,对盆地深层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结果的不同,导致盆地现今结构认识不清,制约了盆地油气勘探方向认识。通过已钻井解剖、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以及盆地构造变形分析,厘清地层时代归属问题,... 银额盆地是国内勘探程度比较低的大型盆地之一,对盆地深层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结果的不同,导致盆地现今结构认识不清,制约了盆地油气勘探方向认识。通过已钻井解剖、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以及盆地构造变形分析,厘清地层时代归属问题,明确盆地深层现今结构特征和盆地类型,指出盆地油气勘探部署方向。研究认为,银额盆地中生界与前中生界不整合特征明显,表现为连续的较强能量的地震同相轴;前期认为不整合面之下呈水平连续地震反射特征的石炭系—二叠系实为多次波成像,认为石炭系—二叠系在中生界覆盖之下呈水平分布是不合理的;不整合面之上为中生代断陷盆地,主体白垩系各层段反射特征清晰;不整合之下前中生界(主体为石炭系—二叠系)表现为一系列冲断构造、复式褶皱,地震成像不连续,与地层产状有关,信噪比低。总体来看,银额盆地是发育在海西期造山带褶皱基底之上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前中生界发生强烈的褶皱变形和冲断构造,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来自白垩系,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层系。地质与地震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正确认识复杂盆地或盆地复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额盆地 不整合面 褶皱冲断 中生代断陷盆地 勘探启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88
7
作者 何登发 陈新发 +3 位作者 张义杰 况军 石昕 张立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共10页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满盆”含油、全层系多层组含油、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沉积盆地。它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与前石炭系褶皱基底基础上 ,经历了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 (J2 x)弱伸展拗陷盆地阶段、中侏...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满盆”含油、全层系多层组含油、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沉积盆地。它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与前石炭系褶皱基底基础上 ,经历了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 (J2 x)弱伸展拗陷盆地阶段、中侏罗世晚期(J2 t)—白垩纪压扭盆地阶段与新生代前陆盆地阶段的演化历史。 4个构造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的叠合 ,形成了南厚北浅的楔形地质结构 ,决定了油气聚集的基本面貌 ;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古隆起纵横叠置 ,制约着相应地质时期油气运聚的基本格局。在垂向上 ,以上三叠统白碱滩组泥岩、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泥岩与广泛分布的异常压力封隔层为界可将盆地划分为C T2 ,T3 J1 s ,J2 K1 与K2 N 4个各具特色的成藏区间 ;油气沿断裂的垂向运移与异常高压流体系统的幕式突破 ,导致了以垂向运移为主导的运聚模式 ,多源、多期油气混合成藏。现有油气田的分布及勘探趋势表明 4个NNE向基底断裂带为油气优势运移通道 ,沿着它们形成了 4个油气富集的黄金带。这些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之间的耦合方式是制约形成油气田及导致含油气丰度差异的关键条件。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白垩系与二叠系—三叠系分别发育“远源、缓坡、次生”与“近源、陡坡、原生”两种典型的断裂 岩性体油气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古隆起 断裂系统 异常压力 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 油气富集
下载PDF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328
8
作者 何登发 贾承造 +3 位作者 德生 张朝军 孟庆任 石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77,共14页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发展旋回;晚泥盆世到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阶段),塔西南边缘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伸展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旋回;侏罗纪到第四纪(新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晚期前陆型盆地发展旋回。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出现了3个次级旋回。伸展期原型盆地地层层序较稳定,聚敛期原型盆地地层侧向变化大。盆地演化与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方式决定了盆地具有复杂的叠加地质结构,制约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体制 构造演化 地球动力学 叠合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116
9
作者 杨智 侯连华 +4 位作者 林森虎 罗霞 张丽君 吴松涛 崔景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5,共10页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中国最为古老的陆相液态烃页岩层系之一,是近海咸化湖盆混积岩沉积,具有丰富的致密油、页岩油资源,吉木萨尔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典型富液态烃凹陷。基于页岩层系实际地质资料分析,发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中国最为古老的陆相液态烃页岩层系之一,是近海咸化湖盆混积岩沉积,具有丰富的致密油、页岩油资源,吉木萨尔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典型富液态烃凹陷。基于页岩层系实际地质资料分析,发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层系发育上、下两个含油系统,具有源储一体、薄层叠置、厚度较大、整体含油、连续分布的特征:(1)近海湖泊沉积环境,间歇性海水注入使湖泊生物群体死亡,利于有机质富集保存;细粒混积岩沉积为主,划分为6层2.5个三级沉积旋回;(2)烃源岩主要发育在芦草沟组第2段(P2l2)和第5段(P2l5),岩性主要为碳酸盐质泥岩和硅质泥岩,有机碳含量多大于4%,Ⅱ型干酪根为主,Ro介于0.6%~1.1%,处于生油窗口;(3)储层普遍较致密,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质砂岩、硅质砂岩,孔隙度主体介于6%~12%,空气渗透率小于0.1 m D,连通孔喉直径主体介于几十至几百纳米,以粒内孔、粒间溶蚀孔为主,含油饱和度多介于80%~90%,储油条件较好;(4)地层流体压力系统以常压—弱超压为主,原油密度平均为0.8971g/cm^3,50℃平均黏度为165.2m Pa·s,为低—中等热演化程度产物,地层条件下整体流动性较差。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页岩油资源丰富,经评价致密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0.91×10~8t,其中P_2l_1和P_2l_4是致密油"甜点段",致密油"甜点区"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10×10~8t,其中P_2l_2和P_2l_5是页岩油"甜点段",页岩油"甜点区"也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甜点区 甜点段 页岩层系液态烃 非常规油气 成化湖盆 细粒沉积 致密储层
下载PDF
塔中、塔北古隆起形成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 被引量:92
10
作者 徐国强 刘树根 +2 位作者 李国蓉 武恒志 闫相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19,129,共7页
塔中、塔北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结果表明:中加里东期,塔中隆升使得中奥陶统缺失,风化壳岩溶发育,上奥陶统生油岩及礁滩相储层局限于古隆起分布;而塔北还处于台地-斜坡环境,中、上奥陶统较全,台缘相灰泥丘生油岩分布广,中... 塔中、塔北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结果表明:中加里东期,塔中隆升使得中奥陶统缺失,风化壳岩溶发育,上奥陶统生油岩及礁滩相储层局限于古隆起分布;而塔北还处于台地-斜坡环境,中、上奥陶统较全,台缘相灰泥丘生油岩分布广,中奥陶统礁滩相层序不整合面岩溶储层发育。中晚加里东期,塔中强烈活动而发育3个背斜构造带,仅背斜顶部碳酸盐岩出露区发育风化壳岩溶;而塔北因整体抬升,风化壳岩溶因为碳酸盐岩未出露地表而不发育。晚加里东期,塔中因古隆起已形成而大量汇聚油气;而塔北则呈零星分散充注。早海西期,塔中东部相对抬高而使古隆起呈东高西低地势,在中西部沉积东河砂岩,在东部潜山带发育多个小规模风化壳岩溶储集体;塔北地区则发生强烈隆升,碳酸盐岩在鼻凸构造上整体暴露地表而发育大型风化壳岩溶系统。早海西期以后,塔中古隆起随盆地升降而呈残留古隆起,其东高西低的地势使其可以通过Ⅰ号断裂带汇聚阿瓦提凹陷油气;而塔北地区继续强烈隆升而呈继承性古隆起,为满加尔凹陷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据此,认为塔北油气勘探可向南斜坡拓展;而塔中可向西斜坡拓展,其东南外围地区应以寻找晚加里东期古油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隆起 构造演化 油气地质条件 古岩溶储层 对比
下载PDF
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11
作者 任战利 刘丽 +2 位作者 崔军平 肖晖 高胜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与成藏。我国沉积盆地多为叠合盆地,热历史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热动力学背景、不同构造热演化历史类型的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生油门限深度、油气主生烃期、成藏期次及历史明显不同。盆地... 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与成藏。我国沉积盆地多为叠合盆地,热历史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热动力学背景、不同构造热演化历史类型的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生油门限深度、油气主生烃期、成藏期次及历史明显不同。盆地多期成藏是我国叠合盆地的一大特点,油气成藏的多期次性受控于烃源岩的多期次生烃,最终受控于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热演化史。现今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方法很多,但不同方法原理不同,各有优点和局限性,构造热演化史的详细刻画是解决不同油气成藏研究方法存在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次 油气成藏 构造-热事件 热历史类型 构造热演化史 叠合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多旋回构造演化与复合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94
12
作者 张光亚 赵文智 +2 位作者 王红军 李洪辉 刘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3-663,共11页
塔里木克拉通多旋回构造演化控制了塔里木叠合盆地的形成及石油地质条件和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进而决定了油气的分布和资源潜力。受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演化控制,塔里木盆地经历了3个伸展-聚敛旋回、6个演化阶段,发育了多期不同... 塔里木克拉通多旋回构造演化控制了塔里木叠合盆地的形成及石油地质条件和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进而决定了油气的分布和资源潜力。受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演化控制,塔里木盆地经历了3个伸展-聚敛旋回、6个演化阶段,发育了多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其间还发生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末期、印支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6次规模较大的构造运动,使先前形成的盆地遭受隆升、剥蚀、褶皱、断裂等改造作用。经历多旋回构造演化形成的塔里木叠合盆地,具有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多个生烃灶,有多类储集层和多套储盖组合,多期生烃与成藏及多期调整、改造乃至破坏等油气地质特征。按照生烃灶分布及其所形成的油气藏关系,可以划分出10个复合含油气系统。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有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3个关键时刻,不同关键时刻油气系统内的油气分布受有效生烃灶和古隆起匹配关系控制,多期油气系统叠加最终控制油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演化 复合含油气系统 克拉通盆地 前陆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1
13
作者 马立桥 陈汉林 +3 位作者 董庸 夏九峰 孙凤霞 杨兰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2,共8页
从板块作用机制入手,基于构造应力场、构造形迹和沉积建造等综合分析,把晚三叠世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以来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1)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古特提斯洋关闭机制下的前陆盆地发育阶段;2)晚侏罗世... 从板块作用机制入手,基于构造应力场、构造形迹和沉积建造等综合分析,把晚三叠世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以来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1)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古特提斯洋关闭机制下的前陆盆地发育阶段;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佐奈歧板块斜向俯冲机制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发育阶段;3)晚白垩世—古近纪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的伸展盆地发育阶段,包括晚白垩世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古近纪断陷盆地发育阶段;4)新近纪喜马拉雅造山作用机制下的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关于古近纪箕状断陷(群)的发育过程,强调了NWW向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拉分和NE向逆冲推覆体系分别对盆地形成和箕状断陷发育的控制作用,从建造-改造-保存的角度指出了海相油气系统赋存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构造演化 海相 油气系统 晚期成藏 苏北-南黄海南部 中国南方
下载PDF
准噶尔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86
14
作者 张朝军 何登发 +6 位作者 吴晓智 石昕 罗建宁 王宝瑜 杨庚 管树巍 赵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1期47-58,共12页
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 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拉美丽有限洋盆拉张聚敛旋回、晚石炭世—三叠纪的古亚洲洋全面消亡、早侏罗世—古近纪的陆内断坳旋回和新近纪—第四纪的压扭强挤压聚敛造山旋回。伸展期原盆的稳定地层层序往往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聚敛期原盆受到改造,成为构造圈闭发育或油气聚集的时期;此外,通过恢复盆地的演化过程指出泥盆—石炭系是未来准噶尔盆地寻找油气勘探大场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盆山耦合 洋陆转换 残留洋盆 弧后盆地 前陆盆地 叠合盆地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西南坳陷油气地质特征类比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72
15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1 位作者 何金有 吴晓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18,共18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已有近60年的油气勘探历史,目前已发现了柯克亚、巴什托普、亚松迪、和田河、阿克莫木5个油气田和山1井、柯东1井2个油气藏。对于该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地区,如何深入认识其油气地质条件,加快勘探进程,获得更多的油气发...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已有近60年的油气勘探历史,目前已发现了柯克亚、巴什托普、亚松迪、和田河、阿克莫木5个油气田和山1井、柯东1井2个油气藏。对于该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地区,如何深入认识其油气地质条件,加快勘探进程,获得更多的油气发现,始终是石油地质学家与油气勘探家努力追求的目标。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天然气勘探近10年来取得重大突破。进行2个坳陷的石油地质类比研究是解剖与揭示西南坳陷油气地质条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立足于库车与西南坳陷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现有认识,从比较大地构造学与石油地质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二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二者虽然在盆-山边界具有逆冲、走滑-逆冲性质,具有现今陆内前陆盆地结构,为不同性质的盆地转换、叠加形成,坳陷内部具有"分块、分带、分层"的特点,油气聚集受断裂带控制明显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更多地体现出彼此的差异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大地构造背景,深部地质结构,基底性质,构造演化,地质结构,构造变形,烃源岩及其演化,储盖组合,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油气分布规律等12个方面。其中,大地构造背景差异(库车坳陷与古亚洲洋相关,西南坳陷与特提斯体系相关)及地质结构特点的不同(库车坳陷主体为新生界与中生界叠加,西南坳陷主体为新生界与古生界叠加)是决定其油气成藏差异性的根本因素。石油地质类比表明,西南坳陷的油气勘探需要新的石油地质学理论与新的勘探思维。新的石油地质学理论要明确阐述"古老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后期强烈构造活动中保存的部位、状态、类型与可能机制";新的勘探思维迫切需要建立新的三维地质结构概念,整体、动态的勘探观与立体勘探思维,既重视山前带的复杂构造圈闭,也要重视斜坡带的隐蔽圈闭如奥陶系潜山、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岩性圈闭,同时要密切关注逼近寒武系烃源岩的白云岩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背景 地质结构 油气分布 石油地质类比 库车坳陷 西南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伊盟隆起东胜地区热演化史与多种能源矿产的关系 被引量:37
16
作者 任战利 张盛 +2 位作者 高胜利 崔军平 刘新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3,共7页
伊盟隆起东胜地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地温梯度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增高,地温梯度可达每百米3.3℃。伊盟隆起东胜地区在中生代晚期发生的构造热事件,以及后期的持续抬升是热流体运动活跃时期,并使该区石炭-二叠... 伊盟隆起东胜地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地温梯度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增高,地温梯度可达每百米3.3℃。伊盟隆起东胜地区在中生代晚期发生的构造热事件,以及后期的持续抬升是热流体运动活跃时期,并使该区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的煤化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侏罗—早白垩世,早白垩世是古生代煤系地层的主要生气期,从早白垩世至今为煤成气的主要运移与破坏时期,也是东胜砂岩铀矿主要的成矿时期。通过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对区内构造演化及生烃史的分析,由于伊盟隆起东胜地区石炭-二叠系及侏罗系煤系地层尚处于低成熟或未熟演化阶段,促使铀矿富集的还原剂-油气只能来自伊盟隆起以南成熟度较高地区的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古地温 热演化史 金属铀矿 成葳期次 伊盟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黄海海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46
17
作者 郑求根 蔡立国 +2 位作者 丁文龙 陆永德 曹清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654,共8页
扬子板块俯冲在华北板块之下,于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进入陆内俯冲阶段,在造山带的侧翼形成陆内前陆盆地。此时在苏鲁造山带南侧形成的南黄海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J1—J2),而苏鲁造山带北侧的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则缺失这套地层(J... 扬子板块俯冲在华北板块之下,于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进入陆内俯冲阶段,在造山带的侧翼形成陆内前陆盆地。此时在苏鲁造山带南侧形成的南黄海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J1—J2),而苏鲁造山带北侧的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则缺失这套地层(J1—J2),可能处于隆起状态。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J3—K1),中国东部发生广泛火山喷发、岩浆侵位,反映了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构造背景有明显的差异。北侧的火山岩特征表明其北侧为裂谷环境,包括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表现为地堑和半地堑形式,高角度平面正断层和犁式正断层发育。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中国东部构造背景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生大规模的断陷作用。大别-苏鲁造山带晚白垩世发育A型花岗岩,表明造山作用结束,进入造山带崩塌和后造山期,与中国东部总体的伸展期是吻合的。南黄海盆地断陷作用强烈,接受了厚度较大的下第三系;北黄海盆地断陷作用较弱,只在北部小范围内接受了厚度较小的早第三纪沉积。晚第三纪,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由于热沉降由断陷变为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背景 板块作用 高钾火山岩 北黄海盆地 南黄海盆地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构造及找油意义 被引量:42
18
作者 何登发 管树巍 +2 位作者 张年富 吴晓智 张越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7-269,298,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自石炭纪晚期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为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的东段。它由谢米斯台山单斜带、和什托洛盖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叠瓦构造带和玛湖凹陷西斜坡4部分组成。该冲断带以古生界内...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自石炭纪晚期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为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的东段。它由谢米斯台山单斜带、和什托洛盖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叠瓦构造带和玛湖凹陷西斜坡4部分组成。该冲断带以古生界内部的滑脱面为界,分为上、下两套构造变形层:上构造变形层发育3 ̄4排叠瓦状冲断构造,各冲断层交汇于古生界内部的滑脱面中;下构造变形层可能为10多个古生界断块叠加而成的双重构造。该冲断带宽约61 km,构造缩短了53 km,构造缩短率约46%.冲断前锋带的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三叠纪末,白垩纪时构造活动近于停止。前锋断裂带下盘的准原地系统中发育一系列断层转折褶皱、双重构造等,它们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带的主要勘探目标,是在克拉玛依油田之下寻找“克拉玛依”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哈拉阿拉特山 前陆冲断带 双重构造 断层转折褶皱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21
19
作者 贾进华 周东延 +2 位作者 张立平 刘泽斌 周兴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7,共6页
对乌什凹陷重 磁非地震资料和新老地震剖面的地层及构造特征进行了解释 ,确定了乌什凹陷的盆地结构和断裂构造格架 ,分析了中生界的地层分布特征 ,对乌什凹陷的构造区带进行了重新划分。结果表明 ,乌什凹陷构造样式在东、西向有一定差... 对乌什凹陷重 磁非地震资料和新老地震剖面的地层及构造特征进行了解释 ,确定了乌什凹陷的盆地结构和断裂构造格架 ,分析了中生界的地层分布特征 ,对乌什凹陷的构造区带进行了重新划分。结果表明 ,乌什凹陷构造样式在东、西向有一定差异 ,可分西、中、东 3个次级凹陷以及西、东 2个低梁带 ,中生界主要分布在乌什凹陷东部。对乌参 1井及邻区沉积储层研究表明 ,乌什凹陷白垩系扇三角洲相砂砾岩物源来自温宿凸起 ,与北部和东部沉积体系有较大差别。凹陷内白垩系砂岩储层发育 ,总厚度约为2 0 0~ 3 0 0m ,纵向上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在阿瓦特河剖面的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新发现了一套更好的湖相灰黑色泥质泥晶云岩源岩。烃源岩评价结果表明 ,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母质类型好 ,成熟度适中 ,生油潜力巨大 ;西部石炭 二叠系海相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高 ,有机质丰度低 ,综合评价其生油潜力相对较差。乌参 1井油气源对比和成藏研究表明 ,其油气不同源 ,天然气来自侏罗系陆相腐殖型源岩 ;原油来自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湖相腐泥型母质。乌参 1井为常温超高压层状富含油凝析气藏 ,其成藏机制为 :异常压力封存箱内 ,侧向运移供气 ,沿断裂或不整合面充注 ,择优富集 ,晚期成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乌什凹陷东部低梁及其南翼陡断阶带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乌什凹陷 油气藏 石油地质特征 成藏条件 大地构造 储集层特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构造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 被引量:45
20
作者 靳军 张朝军 +2 位作者 刘洛夫 刘河江 张立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石炭纪是准噶尔盆地构造地质环境的转换时期,陆块的拼合与大量的海湾相伴而生,海陆变迁形成了滨海沼泽,有利于烃源岩发育;裂谷型和岛弧型火成岩并存,构筑了多种类型的储集体。地质环境的变革为盆地石炭系多套烃源岩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广... 石炭纪是准噶尔盆地构造地质环境的转换时期,陆块的拼合与大量的海湾相伴而生,海陆变迁形成了滨海沼泽,有利于烃源岩发育;裂谷型和岛弧型火成岩并存,构筑了多种类型的储集体。地质环境的变革为盆地石炭系多套烃源岩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广覆式的沉积更增加了石炭系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空间。石炭系发育多套烃源岩层,有机质丰度高,具备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资源基础。准东-五彩湾地区是现实的天然气勘探区,西北缘逆掩断层下盘勘探潜力较大,盆地腹部及南部油气勘探前景巨大,有望发现大中型油气田,乌伦古地区的勘探潜力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炭系 构造 沉积环境 烃源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