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沾化东部古—中生界潜山构造样式与成藏模式
1
作者 张波 王永诗 +1 位作者 黄铮 王浩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7,共12页
济阳坳陷古—中生界潜山经历多期挤压、伸展、走滑及剥蚀等构造作用的叠加,以沾化东部潜山为例,利用丰富的钻井与地震资料,在潜山构造层划分的基础上,剖析了潜山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总结了潜山构造样式,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 济阳坳陷古—中生界潜山经历多期挤压、伸展、走滑及剥蚀等构造作用的叠加,以沾化东部潜山为例,利用丰富的钻井与地震资料,在潜山构造层划分的基础上,剖析了潜山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总结了潜山构造样式,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在多期不同方向、不同性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沾化东部古—中生界潜山经历了4期挤压作用、2期伸展作用、2期走滑作用、4期剥蚀作用,形成了高位、中位和低位3类潜山,发育了伸展、挤压、走滑与剥蚀4类9种构造样式。依据构造样式及潜山地层残留和上覆盖层的差异,建立了3类潜山成藏模式,其油气来源、油气富集层段及富集特征各不相同,其中高位潜山斜坡带上古生界与中生界、中位潜山下古生界和低位潜山中紧靠油源的潜山各层系油气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油气富集程度高,是研究区下一步重点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沾化东部 古—中生界 潜山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惠民凹陷江家店油田低序级断层精细解释及控藏作用
2
作者 李柄毅 曹爱锋 +3 位作者 马宝军 牛子凡 李庆安 甄鑫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江家店油田地质构造复杂,内部断层十分发育,预示着其依旧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由于该区发育众多断距较小的低序级断层,且目前对低序级断层的识别和勘探研究程度较低,因此,需要对低序级断层的构造精细解释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研究。该区... 江家店油田地质构造复杂,内部断层十分发育,预示着其依旧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由于该区发育众多断距较小的低序级断层,且目前对低序级断层的识别和勘探研究程度较低,因此,需要对低序级断层的构造精细解释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研究。该区发育北东-南西向、近东西向以及南北向三组低序级断层,在二级、三级断层附近,低序级断层与主干断层以斜交式分布,远离二级、三级断层,低序级断层呈现不同方向分布。利用相干体切片方法能够识别出江家店油田低序级断层,通过对低序级断层的构造精细解释,进而分析该区成藏模式,主要有构造控制的层状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此外有少量透镜体岩性油藏。低序级断层的精细解释及其控藏作用的研究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家店油田 低序级断层 构造解释 控藏作用
下载PDF
井-震结合下的断裂破碎带规模识别与应用
3
作者 许胜利 孙玉红 +3 位作者 王彬 姬长方 许靖康 张雨同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断层及断层破碎带是影响渤海地区井漏的重要因素,针对该区多期次构造叠加、应力分布复杂等情况,结合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优选井-震相结合的方法精细刻画断层破碎带。首先,利用地震方差体进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刻画;其次,在地震方差体的基础... 断层及断层破碎带是影响渤海地区井漏的重要因素,针对该区多期次构造叠加、应力分布复杂等情况,结合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优选井-震相结合的方法精细刻画断层破碎带。首先,利用地震方差体进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刻画;其次,在地震方差体的基础上,利用主动蚂蚁体和被动蚂蚁体相结合的方法精细识别断层面和充填带,实现对断裂破碎带宽度半定量的识别;最后,通过测井三孔隙度裂缝解释成果等对地震属性进行标定,并在井-震结合下实现对充填物的性质、破碎带物性、宽度进行精细定量刻画。实际应用表明,在井-震结合下可以有效预测和定量精细刻画断裂破碎带的规模,其成果在实际钻井过程中可提高对井漏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破碎带 方差体 蚂蚁体 裂缝
下载PDF
最大似然属性在致密砂岩储层微断裂识别中的应用——以西湖凹陷花港组为例
4
作者 王腊梅 娄敏 +3 位作者 李炳颖 涂齐催 王伟 张艳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5,12,共6页
断裂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流体运移通道,尤其对于深层致密储层,微断裂有利于深层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在叠后地震数据倾角导向滤波处理的基础上,提取最大似然属性体,应用最大似然属性预测西湖凹陷花港组深层微断裂。结果表明,微断裂在... 断裂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流体运移通道,尤其对于深层致密储层,微断裂有利于深层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在叠后地震数据倾角导向滤波处理的基础上,提取最大似然属性体,应用最大似然属性预测西湖凹陷花港组深层微断裂。结果表明,微断裂在地震剖面上的显示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平面上有利于计算微断裂发育密度,并预测有储层分布;最大似然属性刻画效果优于相干属性,其中,Likelihood属性对于微断裂的刻画效果较好,内部结构更为清晰;在定性预测微断裂的基础上,计算微断裂密度,可实现微断裂的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微断裂 最大似然属性 深层油气开发
下载PDF
定边地区长4+5致密储层特征及成因
5
作者 姬长拴 郭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针对定边地区长4+5储层物性特征不明确的问题,以岩心观察和取样为基础,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技术手段,对长4+5段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定边地区长4+5层位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 针对定边地区长4+5储层物性特征不明确的问题,以岩心观察和取样为基础,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技术手段,对长4+5段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定边地区长4+5层位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为3.4%~15.5%,平均为12.2%,渗透率为0.05×10^(-3)~3.7×10^(-3)μm^(2),平均为0.57×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实作用,其次是胶结作用。由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度损失为22.4%,损失率约为55.7%;由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为8.27%,损失率约为20.6%;溶蚀作用可以改善储层物性,有利于保存原始孔隙,对孔隙度贡献率为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4+5 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天然裂缝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雨桐 杨西燕 范存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32-38,共7页
天然裂缝对富有机质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质及工程意义,由于页岩独特的非均质性及复杂性使得天然裂缝研究更加困难。围绕富有机质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特征参数及分布规律预测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取... 天然裂缝对富有机质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质及工程意义,由于页岩独特的非均质性及复杂性使得天然裂缝研究更加困难。围绕富有机质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特征参数及分布规律预测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系统分析全球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天然裂缝的类型、发育特征参数及预测方法等问题,结果表明:富有机质页岩储层与常规储层具有一致性和独特性,基于地质成因的天然裂缝分类方案优于其他分类方案,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裂缝类型与常规储层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分形理论、地震检测及古构造应力场模拟的天然裂缝预测方法是当前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裂缝预测技术,可正确识别、评价不同尺度的天然裂缝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该研究对页岩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裂缝类型 预测方法 富有机质页岩 量化表征
下载PDF
提升山前带地震成像质量的途径分析
7
作者 杨庆道 陈文顺 +3 位作者 刘传山 陈明春 李继白 谭代英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8-254,共7页
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盆山过渡带又称山前带,其冲断带下盘原岩系统掩伏构造是长期稳定有利油气保存单元,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近几年来成为川西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区.但由于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严重制约了山前带油气勘探.通过对山前带表层... 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盆山过渡带又称山前带,其冲断带下盘原岩系统掩伏构造是长期稳定有利油气保存单元,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近几年来成为川西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区.但由于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严重制约了山前带油气勘探.通过对山前带表层和地腹地质结构调查研究,结合地震资料品质变化,分析了制约山前带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因素.认为龙门山推覆体元古界—三叠系白云岩、灰岩破碎岩块引发强烈的地震波能量激发损耗和传播损耗叠加,传播到下伏原地岩体的地震波能流密度大幅减小.在反射波能量急剧减弱、地震波场严重复杂化的同时,破碎岩块和卵石层中波场的无序散射产生了大量随机噪音.针对地震波能量急剧损耗引起的低信噪比,提出了以地震波激发、传播能量损耗最小化为目标的提高山前带地震资料信噪比和下盘掩伏构造成像质量的地震勘探采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地震成像 能量损耗 地震观测
下载PDF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构造特征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135
8
作者 邬光辉 李启明 +3 位作者 张宝收 董立胜 张亚光 张欢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37,共5页
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及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复杂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是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逆冲断裂带,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侵蚀而形... 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及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复杂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是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逆冲断裂带,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侵蚀而形成复杂的断裂坡折带。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沿高陡断裂坡折带发育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形成碳酸盐岩沉积坡折带。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在横向上具有分段性,其间通过构造变换带的调节作用分为结构与形成演化各具特征的5 段,各段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塔中44井区礁滩复合体发育,是实现碳酸盐岩高产、稳产勘探的首选领域;塔中45 井区构造作用与岩溶作用强烈,是寻找大规模缝洞系统的有利领域。这2个区带是在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寻找大油气田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断裂坡折带 构造特征 构造变换带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断裂活动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1
9
作者 胡素云 蔚远江 +2 位作者 董大忠 李峰 王玉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发育NE、NW向为主的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侏罗系主要发育NE、NW向三角洲沉积体系。基底断裂的早期“显性”活动控制了主要二级构造带的边界、古凸起(古梁)展布、主断裂分布及四大压扭构造带的展布方向。后期NE向基底断裂... 准噶尔盆地腹部发育NE、NW向为主的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侏罗系主要发育NE、NW向三角洲沉积体系。基底断裂的早期“显性”活动控制了主要二级构造带的边界、古凸起(古梁)展布、主断裂分布及四大压扭构造带的展布方向。后期NE向基底断裂的“隐性”活动导致上部盖层破碎,使早期的二叠纪古凸起带成为浅表断裂破碎带。河道水系的冲刷下切极易取其走向,从而控制了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的主河道及主砂体沿NE向主断裂构造线及早期凸起带的展布,进而也就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基底断裂活动控制了油气的早期原生成藏与晚期调整次生成藏和再分配,盖层断裂通过与基底断裂的(反)树丫型、阶梯型、交叉型3种耦合方式形成花状构造、正反转构造组合而控制成藏,两类断裂在活动期和静止期控藏作用各不相同。腹部凸起区及斜坡上部为“三位一体”断控砂体次生成藏模式,凹陷区和斜坡下部还可能存在低幅度背景相控砂体原生(—混生)成藏模式。油气沿古梁聚集的构造本质是基底断裂显性及隐性活动的上延穿层效应。基于这2种模式,提出了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勘探领域和勘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油气聚集 断裂活动 基底断裂 盖层断裂 砂体分布
下载PDF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72
10
作者 梅庆华 何登发 +2 位作者 文竹 李英强 李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5,共15页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紧邻龙门山构造带。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对陆内变形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和探井资料,结合盆地周边的露头资料,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其...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紧邻龙门山构造带。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对陆内变形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和探井资料,结合盆地周边的露头资料,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在整体上构造变形较弱,仅在龙门山前和龙泉山地区变形相对较强;剖面上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受基底隆起控制、具有一定继承性,经历了多期同沉积隆起兼剥蚀过程,形成于前二叠纪,随后经过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的调整改造最终定型;其构造演化经历了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强烈隆升剥蚀阶段、稳定埋藏阶段、川西前陆盆地发育阶段以及调整定型阶段,主要受基底和分层滑脱系统2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地震解释 滑脱层 地质结构 构造演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基底结构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80
11
作者 鲁宝亮 王璞珺 +4 位作者 张功成 张斌 孙晓猛 李伍志 郎元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0-587,共8页
南海北部陆缘地区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俯冲挤压作用,发生多期次不均衡隆升,表现为以琼海断裂和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为界,基底呈现西老东新、侧向分块的3个阶梯式分布。而在垂向上则表现为不同分带结构特征,琼海断裂以西的琼... 南海北部陆缘地区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俯冲挤压作用,发生多期次不均衡隆升,表现为以琼海断裂和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为界,基底呈现西老东新、侧向分块的3个阶梯式分布。而在垂向上则表现为不同分带结构特征,琼海断裂以西的琼东南盆地基底为两层结构,下部元古界,上部古生界,缺失中生界;琼海断裂与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之间的珠江口盆地西部基底为不完全三层结构,中生界呈孤岛状分布;而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以东的珠江口盆地东部基底则为三层结构,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均保存较好。对基底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潮汕坳陷及东沙隆起带分布有巨厚的中生界,发育大型宽缓褶皱带,并且具有较厚的暗色泥岩分布,烃源岩条件较好,而在基底之上厚度较大的古近系可作为与之配套的盖层。因此,借鉴台西南盆地成功的勘探经验,推测南海北部陆缘前新生代地层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基底 中生界 烃源岩 油气前景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及变换构造 被引量:78
12
作者 陈书平 漆家福 +5 位作者 王德仁 程秀申 赵衍彬 徐振强 解晨 孙海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9,共7页
分析了东濮凹陷的断裂系统及其活动性,研究了断裂系统内部断层间及断裂系统之间的位移传递方式及相应的变换构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间位移的传递方式有传递式、接力式、消长式和消减式4种类型,分别形成了传递断层和楔状断阶、走向... 分析了东濮凹陷的断裂系统及其活动性,研究了断裂系统内部断层间及断裂系统之间的位移传递方式及相应的变换构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间位移的传递方式有传递式、接力式、消长式和消减式4种类型,分别形成了传递断层和楔状断阶、走向斜坡和地垒凸起、中央斜向背斜、消减斜坡和断鼻等变换构造。东濮凹陷不同时期形成的变换构造,在近东西方向上相互联接形成变换构造带。这些变换构造带在平面上将东濮凹陷分隔成具有不同构造、沉积特征的区段;在垂向上,不同时期形成的变换构造发生叠加、改造和迁移,从而对沉积起控制作用,有利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裂陷盆地 断裂系统 构造类型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走滑断裂断控大油气田的勘探发现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79
13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6 位作者 汪如军 李世银 邓兴梁 李勇 昌伦杰 万效国 张银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1,共14页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经历了潜山构造—礁滩相控—层间岩溶—断控缝洞体的勘探历程,近10年来在断控油气藏领域取得了勘探理论认识和技术创新。(1)创新形成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建立坳陷区走滑断裂破碎带连片...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经历了潜山构造—礁滩相控—层间岩溶—断控缝洞体的勘探历程,近10年来在断控油气藏领域取得了勘探理论认识和技术创新。(1)创新形成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建立坳陷区走滑断裂破碎带连片规模成储、分段差异富油的油藏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类型和富集规律认识,实现了坳陷区超深层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2)创新形成了以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小位移弱走滑断裂识别技术、走滑断裂带缝洞体储层识别技术等为核心的超深层走滑断控目标评价技术体系,形成了走滑断裂破碎带钻完井配套适用技术。通过地质认识的不断进步与关键技术的不断创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进入7500m以深的坳陷禁区,落实了约2×10^(4)km^(2)的超深层断控油气藏勘探领域,发现了地质储量规模达10亿吨级的超深层断控特大型油气田--富满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断控油气田 超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勘探 理论与技术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渤海中部渐新世以来强烈沉陷的区域构造条件 被引量:39
14
作者 徐杰 马宗晋 +3 位作者 邓起东 陈国光 赵俊猛 张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16,23,共7页
渤海中部属于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 (渤海湾盆地 )东部的渤中坳陷 ,渐新世以来沉降深达 10 0 0 0余m ,是我国少有的富生烃地区。渤中坳陷的主体部分位于北西向的北京—蓬莱和北北东向的郯庐 2条区域性断裂带交汇区的西北象限 ,同时也是... 渤海中部属于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 (渤海湾盆地 )东部的渤中坳陷 ,渐新世以来沉降深达 10 0 0 0余m ,是我国少有的富生烃地区。渤中坳陷的主体部分位于北西向的北京—蓬莱和北北东向的郯庐 2条区域性断裂带交汇区的西北象限 ,同时也是盆地东部伸展—拉分构造系统的拉分构造部位。深部存在北东向地幔隆起 ,地壳厚度为 2 7~ 2 8km ,构造背景复杂而独特。渐新世以来 ,北京—蓬莱断裂带左旋走滑、营口—潍坊断裂带右旋走滑和盆地东部伸展 拉分构造系统活动各自产生的局部拉张应力作用的叠加 ,以及深部地幔上隆的联合作用 ,致使渤海中部自渐新世以来发生强烈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中部 渤中坳陷 新生代 渤海湾盆地 伸展-拉分构造系统 北京—蓬莱断裂带 渐新世 强烈沉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71
15
作者 邵雨 汪仁富 +3 位作者 张越迁 汪新 李震华 梁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6-984,共9页
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大地电磁测深资料(MT)及地表构造调查综合研究揭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高陡走滑断层和正花状构造,可划分为扎伊尔-哈拉阿拉特山(达尔布特断层)隆起区、断块-褶皱带、斜坡带3个构造带。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右行... 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大地电磁测深资料(MT)及地表构造调查综合研究揭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高陡走滑断层和正花状构造,可划分为扎伊尔-哈拉阿拉特山(达尔布特断层)隆起区、断块-褶皱带、斜坡带3个构造带。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右行走滑变形性质,发育高陡走滑断层和雁行排列短轴倾伏背斜(鼻状构造),不发育逆冲推覆断层和线性褶皱。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发育于二叠纪末期—三叠纪,与相邻的达尔布特右行走滑断层同步发育;新生代,达尔布特断层发生左行走滑,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没有发生大的变形。准噶尔盆地西北缘3个构造带具有不同的圈闭类型和勘探目标,隆起区发育披覆不整合岩性油气藏,断块-褶皱带发育背斜—断块油气藏,斜坡带发育不整合面控制的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正花状构造 雁行排列背斜 达尔布特走滑断层 油气圈闭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中区大型斜向变换带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2
16
作者 王家豪 王华 +2 位作者 任建业 肖敦清 蒲秀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5-360,共6页
依据断层产状、断裂组合和盆地构造样式分析结果,在黄骅坳陷中区识别了一个大型斜向变换带。该变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沿走向表现为不同幅度的同沉积背斜,延伸距离达70km。变换带由两组倾向相反的正断层叠覆形成,其东西两侧分属两个伸... 依据断层产状、断裂组合和盆地构造样式分析结果,在黄骅坳陷中区识别了一个大型斜向变换带。该变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沿走向表现为不同幅度的同沉积背斜,延伸距离达70km。变换带由两组倾向相反的正断层叠覆形成,其东西两侧分属两个伸展构造体系。以西呈半地堑构造样式,以东则呈地堑构造样式。变换带的位置与黄骅—聊城—兰考大型走滑断裂带北延段一致,并发育有典型的花状构造,表明基底结构的差异以及深部走滑断裂长期活动是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斜向变换带古近系储集砂体丰富,并发育有上超尖灭和断背斜两种有利圈闭类型,是研究区一个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古近纪 斜向变换带 走滑断裂带 伸展构造体系 圈闭类型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背景及演化 被引量:89
17
作者 郑求根 周祖翼 +2 位作者 蔡立国 陆永德 曹清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从东海中生界的分布和闽浙东部岩浆构造事件来看,侏罗纪—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及其以南地区应为弧前盆地性质。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盆地变为弧后盆地。古新世的断陷... 从东海中生界的分布和闽浙东部岩浆构造事件来看,侏罗纪—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及其以南地区应为弧前盆地性质。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盆地变为弧后盆地。古新世的断陷中心在东海陆架盆地西部的长江凹陷、瓯江凹陷。始新世时,断陷中心向东迁移,以陆架盆地东部的西湖凹陷为主。到了渐新世,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作用,东海陆架盆地发生坳陷,坳陷中心以东部为主。中新世晚期,冲绳海槽和疏球岛弧形成。晚中新世(约6Ma) ,吕宋岛弧在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发生碰撞,台湾岛上升露出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中新生代 太平洋板块 菲律宾海扳块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中国东北漠河盆地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演化 被引量:51
18
作者 吴根耀 冯志强 +3 位作者 杨建国 汪在君 张立国 郭庆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8-535,共8页
在概述漠河盆地上侏罗统沉积特征及相变的基础上,基于多种证据,首次提出晚侏罗世漠河盆地是蒙古-鄂霍次克洋消减时因古缝合线活化而引起的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控制发育的磨拉石盆地。分3个阶段重塑了盆地发育,指出其动态演化以向北迁移... 在概述漠河盆地上侏罗统沉积特征及相变的基础上,基于多种证据,首次提出晚侏罗世漠河盆地是蒙古-鄂霍次克洋消减时因古缝合线活化而引起的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控制发育的磨拉石盆地。分3个阶段重塑了盆地发育,指出其动态演化以向北迁移为特点。侏罗纪末,随陆-陆碰撞的发生,漠河盆地闭合并经受了WE走向的冲断活动的改造(主变形幕)。白垩纪—新生代的两期改造分别以近NNE走向的张扭性断层和近WE走向的正断层为构造形迹,前者中至少可辨认出3幕变形。就油气勘探的前景而言,盆地的中-东段较西段有利,盆地的中-南部较北部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造山作用 燕山期 前陆盆地 建造和改造 晚侏罗世 黑龙江漠河
下载PDF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94
19
作者 孙永河 漆家福 +1 位作者 吕延防 韩华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675,共7页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向、近EW向伸展断层;②东营组沉积时期叠加了NNE向右旋走滑伸展断层和NW—NWW向左旋走滑伸展断层;③明一段—第四系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NNE向断裂再次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裂的斜坡带和中央凸起附近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坳陷 断裂构造 断裂演化 油气聚集 烃源岩分布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构造反转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3
20
作者 姜华 王华 +3 位作者 肖军 林正良 吕学菊 蔡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2-377,共6页
分析了珠三坳陷反转构造的演化史及沉积填充特征,识别出了该区域反转构造的样式,研究了其成藏条件。按剖面组合样式可将该区域内的反转构造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断层相关型和挠曲褶皱型。断层相关型按照反转的强烈程度又可划分为下正上盖... 分析了珠三坳陷反转构造的演化史及沉积填充特征,识别出了该区域反转构造的样式,研究了其成藏条件。按剖面组合样式可将该区域内的反转构造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断层相关型和挠曲褶皱型。断层相关型按照反转的强烈程度又可划分为下正上盖亚型和下正上逆亚型;按照褶皱的形成机制,可以将挠曲褶皱型划分为前峰后谷亚型和前谷后峰亚型。不同的反转样式对油气聚集成藏有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下正上盖亚型对油气聚集成藏最为有利。以文昌19-1油气构造为典型实例,对其成藏模式进行的研究表明,晚期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三坳陷 构造演化史 反转构造 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