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恢复及其改造演化 被引量:110
1
作者 赵文智 王新民 +2 位作者 郭彦如 刘化清 白云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3,共8页
恢复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是评价盆地西缘上三叠统油气勘探前景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在三叠纪延长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受秦祁褶皱带和阿拉善古陆控制,六盘山西缘大断裂和贺兰山西缘断裂分别构成晚三叠世沉积盆地的西南与西... 恢复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是评价盆地西缘上三叠统油气勘探前景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在三叠纪延长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受秦祁褶皱带和阿拉善古陆控制,六盘山西缘大断裂和贺兰山西缘断裂分别构成晚三叠世沉积盆地的西南与西北边界;走廊过渡区与盆地本部沉积具有连通性,形成向西开口、南深北浅、主体为北西-南东向的大型不对称坳陷盆地,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盆地西缘前人所称的“南北古脊梁”不起沉积分割作用。延长组沉积期湖盆西部从南到北发育汭水河—镇原、景泰—环县、窑山—甜水堡和汝箕沟—盐定4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受不同物源影响,各体系沉积特征不同,并且经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在盆地西缘冲断带上盘残存不全。但在现今冲断带以东及其掩覆地区延长组保存较完整,延长组残余沉积分布广泛,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三叠世 原型盆地 沉积体系 银川盆地 六盘山盆地 构造改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28
2
作者 刘化清 袁剑英 +2 位作者 李相博 完颜容 廖建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时期,湖盆中心存在向西南方向逐渐迁移的特征早期湖盆中心在吴旗—富县一带,中晚期向南迁移至华池—黄陵一带。受湖盆底形变化影响,延长组发育的西南沉积体系与东北沉积体系具有此强彼弱不对称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时期,湖盆中心存在向西南方向逐渐迁移的特征早期湖盆中心在吴旗—富县一带,中晚期向南迁移至华池—黄陵一带。受湖盆底形变化影响,延长组发育的西南沉积体系与东北沉积体系具有此强彼弱不对称发育的特点,即西南沉积体系在延长组沉积早期向盆内延伸距离远,长7期以后显著退缩,而东北沉积体系则反之。印支晚期西秦岭强烈的造山活动对盆地产生的自西南向北东方向的挤压力,以及阴山地区垂向构造隆升作用引起盆地东北部的翘升,可能是导致湖盆中心迁移及延长组南、北沉积体系不对称发育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湖盆演化 不对称发育 西南沉积体系 东北沉积体系
下载PDF
油气空间分布预测方法 被引量:27
3
作者 胡素云 郭秋麟 +3 位作者 谌卓恒 刘蕴华 杨秋琳 谢红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在分析和解剖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多元统计学与信息处理技术预测油气空间分布的方法。该方法用马氏距离判别法对信息进行集成,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已知样本的含油气概率,并由此建立不同马氏距离值下的含油气概率模板,然后采用该... 在分析和解剖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多元统计学与信息处理技术预测油气空间分布的方法。该方法用马氏距离判别法对信息进行集成,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已知样本的含油气概率,并由此建立不同马氏距离值下的含油气概率模板,然后采用该模版预测油气资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南堡凹陷应用结果表明,在凹陷西北部的北堡和老爷庙油田(陆地区),预测结果与目前的含油气井分布吻合;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凹陷东南部滩海区进行预测,指出了老堡南、南堡南、蛤坨等有利含油气区块。2005年度已钻17口探井结果与预测符合率达81%,证明该预测模型对降低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空间分布 风险预测 南堡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加里东期华南的盆地演化与层序格架 被引量:67
4
作者 陈洪德 侯明才 +1 位作者 许效松 田景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加里东期,华南处于板块活动阶段。盆地演化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一个完整的构造旋回,盆地性质的转化是通过臭陶/寒武纪之间的郁南运动,由南东向北西方向推进;志留纪束发生的加里东造山运动,使华夏和扬子两大陆块沿江山... 加里东期,华南处于板块活动阶段。盆地演化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一个完整的构造旋回,盆地性质的转化是通过臭陶/寒武纪之间的郁南运动,由南东向北西方向推进;志留纪束发生的加里东造山运动,使华夏和扬子两大陆块沿江山一绍兴断裂带最终拼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南华褶皱带。据此,将华南加里东阶段划分为一个I级层序和7个Ⅱ级层序。Ⅱ级层序SSl代表了被动陆缘盆地发展的初始阶段,Ⅱ级层序SS2~SS5是华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由发展到成熟的阶段,Ⅱ级层序SS6是华南由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演化的过渡时期,Ⅱ级层序SS7是华南前陆盆地发展的初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 盆地演化 层序格架 华南
下载PDF
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耦合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28
5
作者 杨长清 刘树根 +2 位作者 曹波 李书兵 李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6,共6页
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为手段,研究了印支期以来川西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认为龙门山造山带是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多类型推覆叠加而形成的复杂地质... 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为手段,研究了印支期以来川西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认为龙门山造山带是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多类型推覆叠加而形成的复杂地质体,因而造成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前陆、坳陷、再生前陆的沉积充填过程;该区盆山耦合模式主要为剖面上的前展式逆冲双重构造,平面上表现为NE构造带和近EW向的横断层;造山带和盆地的共同演化不仅形成了多套烃源岩,而且控制了油气保存与有效成藏区带。逆掩推覆带和前陆坳陷带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龙门山造山带 川西前陆盆地
下载PDF
北塘凹陷古近系构造演化及其对层序充填样式的控制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传炎 王华 +4 位作者 高嘉瑞 王家豪 刘军 岳勇 廖远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3,共7页
应用沉降回剥分析技术,对北塘凹陷在第三纪的构造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对盆内构造单元的识别,划分出了断阶陡坡带、低隆缓坡带、潜山陡坡带和多级断阶带等4种次级构造单元,分析了次级构造单元的演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演化阶段对层序... 应用沉降回剥分析技术,对北塘凹陷在第三纪的构造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对盆内构造单元的识别,划分出了断阶陡坡带、低隆缓坡带、潜山陡坡带和多级断阶带等4种次级构造单元,分析了次级构造单元的演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演化阶段对层序样式的控制作用。研究分析表明,该凹陷经历了古近纪的断陷发育阶段和新近纪的坳陷发育阶段,在断陷期可进一步细分出3次裂陷期。在裂陷Ⅰ期,主要发育断裂陡坡带、低隆缓坡带和多级断阶3类层序样式,而在裂陷Ⅱ期和Ⅲ期,主要发育缓坡带和多级断阶层序样式。在裂陷Ⅰ期,陡坡带控制发育断层-岩性油气藏,在低隆缓坡带发育上倾尖灭油气藏,在多级断阶带发育断块-岩性油气藏;在裂陷Ⅱ期和Ⅲ期,全区主要发育上倾尖灭油气藏,而在多级断阶带,可发育断块-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塘凹陷 古近系 构造演化 幕式裂陷作用 层序样式
下载PDF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地层时代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21
7
作者 付修根 王剑 +1 位作者 陈文彬 冯兴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5-615,共11页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及其两侧的南、北羌塘拗陷中,那底岗日组及其同沉积地层之下广泛发育了一套古风化壳,古风化壳覆盖了石炭系、二叠系以及前人已确定的三叠系肖茶卡组,具有区域性展布的特点。结合在那底岗日组底部...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及其两侧的南、北羌塘拗陷中,那底岗日组及其同沉积地层之下广泛发育了一套古风化壳,古风化壳覆盖了石炭系、二叠系以及前人已确定的三叠系肖茶卡组,具有区域性展布的特点。结合在那底岗日组底部识别出来的底砾岩,证实了那底岗日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那底岗日组的沉积标志着新一轮盆地演化的开启。取自北羌塘中部胜利河地区英安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7.1±4.9)Ma,北羌塘西部冈玛错地区辉绿岩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97±4)Ma。结合近年来在羌塘盆地东部以及西部地区获得的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喷发年龄,表明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火山岩的喷发年龄为205~220Ma,这一年龄也代表了羌塘中生代盆地的开启年龄。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具有高的Nb/Zr(0.039~0.058),Ta/Hf(0.095~0.15)和Zr/Y(3.57~6.01)比值,在构造环境判别图(如Zr-Zr/Y和Th/Hf-Ta/Hf)上,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大多位于板内玄武岩区。结合中生代盆地早期沉积演化特征,认为羌塘中生代盆地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化壳 那底岗日组 火山岩 盆地演化 羌塘盆地
下载PDF
桦甸盆地始新世古湖泊生产力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孟庆涛 刘招君 +3 位作者 胡菲 孙平昌 周人杰 甄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4,共7页
通过对桦甸盆地桦甸组泥岩和油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并利用有机碳法定性和定量恢复始新世古湖泊生产力,探讨湖泊演化过程中生产力变化、水体环境及其有机质富集机制。结果表明:桦甸组古湖泊生产力的演化由大到小为中部含油页岩段、上... 通过对桦甸盆地桦甸组泥岩和油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并利用有机碳法定性和定量恢复始新世古湖泊生产力,探讨湖泊演化过程中生产力变化、水体环境及其有机质富集机制。结果表明:桦甸组古湖泊生产力的演化由大到小为中部含油页岩段、上部含煤段、下部含黄铁矿段;中部油页岩段沉积时期湖泊生产力最高,最大值达1 033.09 g/(m2.a),为富营养湖,该时期有机质来源以藻类和细菌为主,湖泊水体环境为稳定缺氧的淡水—半咸水还原环境,反映了高的湖泊生产力与藻类勃发有关,直接影响有机质来源和丰度,湖水盐度的交替变化使底层水处于稳定的缺氧条件,是有机质保存的良好环境;上部含煤段和下部黄铁矿段沉积时期为明显的贫营养湖,水体均为缺氧的淡水环境,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153.26和143.82 g/(m2.a);高湖泊生产力是油页岩中有机质富集的首要条件,高的湖泊生产力和稳定的底层水缺氧是有机质富集的最理想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甸盆地 古湖泊生产力 有机质富集 油页岩:始新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型 被引量:31
9
作者 杨晓勇 凌明星 赖小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9-249,共11页
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铀矿类型,受到世界各国地质勘探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于盆地东胜地区也发现大规模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标志着中国该类型铀矿勘查取得重要... 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铀矿类型,受到世界各国地质勘探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于盆地东胜地区也发现大规模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标志着中国该类型铀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该文应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研究,获得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条件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参数。含铀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胶结物中的碳属于地幔碳、生物有机体和沉积的碳酸盐混合成因。通过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是原生的岩浆水上涌和大气降水混合形成的建造水,其中一部分有机质加入到成矿作用中来,这对于铀的还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盆地的演化特点,建立了这种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模型。笔者认为,其铀矿的形成机制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氧化过程,二是还原过程,成矿过程伴随各种微量元素和气液相分子的氧化、还原和迁移过程。该成矿模型的建立对认识盆地铀矿质的沉淀和富集规律以及在类似盆地寻找此类铀矿床,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成矿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克鑫 漆家福 +1 位作者 马宝军 杨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前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已经发现桩西油田、五号桩油田和长堤油田,但是对该区的构造,尤其是对前第三系构造认识并不清晰.应用平衡剖面原理研究了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并分析了该区构造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桩海地区... 目前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已经发现桩西油田、五号桩油田和长堤油田,但是对该区的构造,尤其是对前第三系构造认识并不清晰.应用平衡剖面原理研究了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并分析了该区构造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桩海地区构造演化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中生代整体升降阶段、中生代末期的挤压隆升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坳陷阶段;②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是桩海地区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动力源,控制了本区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③由郯庐断裂走滑所派生的旋转使桩海地区成为NW向构造带中挤压构造最发育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桩海地区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地震剖面
下载PDF
西藏措勤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陶晓风 刘登忠 +2 位作者 朱利东 马润则 胡新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地块中西段,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措勤盆地内发育的构造、地层、岩石及沉积相综合分析,讨论了措勤盆地与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班公-怒江构造带的对应演化关系,反演了措勤盆地的...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地块中西段,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措勤盆地内发育的构造、地层、岩石及沉积相综合分析,讨论了措勤盆地与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班公-怒江构造带的对应演化关系,反演了措勤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其演化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阶段(D-P)、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J-E2)和高原隆升盆地消亡三个阶段(E3-现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措勤盆地 盆地演化 冈底斯构造带
下载PDF
湘中、湘东南拗陷泥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钱劲 马若龙 +1 位作者 步少峰 徐昉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8-695,共8页
综合运用现代沉积学及地层学理论,结合湘中拗陷和湘东南拗陷构造演化背景,分析中泥盆统至上二叠统泥页岩层系沉积环境,恢复湘中、湘东南拗陷泥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指示泥页岩发育的有利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台盆相与滨海沼泽相是湘中、... 综合运用现代沉积学及地层学理论,结合湘中拗陷和湘东南拗陷构造演化背景,分析中泥盆统至上二叠统泥页岩层系沉积环境,恢复湘中、湘东南拗陷泥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指示泥页岩发育的有利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台盆相与滨海沼泽相是湘中、湘东南拗陷最有利于泥页岩沉积的相带。湘中拗陷内重要的泥页岩层系棋梓桥组、佘田桥组主要沉积于台地海盆中,分布于海侵体系域上部与高水位体系域下部,沉积中心位于涟源凹陷和邵阳凹陷中部的凹槽台地相区。湘东南拗陷内重要的泥页岩层龙潭组、大隆组则主要形成于滨海沼泽环境中,分布于海退体系域,沉积中心位于桂阳-耒阳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拗陷 湘东南拗陷 页岩气 泥页岩层系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隐伏前锋构造与盆地成生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云生 杨振武 +3 位作者 陈红 廖宗廷 周征宇 陈焕疆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东秦蛉大别造山带南缘隐伏着向西南逆冲推覆的前锋构造,平面上表现为一系列向西南凸出的弧形构造,横向上前锋构造具有递推性和分带性的特点。由根带向前锋带,纵向上具有5个滑脱层,发育台阶式、双重逆冲、叠瓦扇、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等... 东秦蛉大别造山带南缘隐伏着向西南逆冲推覆的前锋构造,平面上表现为一系列向西南凸出的弧形构造,横向上前锋构造具有递推性和分带性的特点。由根带向前锋带,纵向上具有5个滑脱层,发育台阶式、双重逆冲、叠瓦扇、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等不同的构造型式。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隐伏前锋构造对江汉盆地形成和展布具明显的控制作用,隐伏前锋带是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隐伏前锋构造的反转控制了晚白垩世-始新世初期盆地特征,隐伏前锋带的构造以及所造成的边界条件对中-晚始新世走滑拉分盆地形成及特征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大别山 造山期 隐伏断层 推覆体 江汉盆地 盆地演化
下载PDF
烃源岩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傅国友 宋岩 +2 位作者 赵孟军 秦胜飞 达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往评价烃源岩的标准一般是分析其类型、丰度、分布范围及演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生烃强度。本次研究在一般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有机质熟化速率、生气速率等动态参数来评价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并分析其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 以往评价烃源岩的标准一般是分析其类型、丰度、分布范围及演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生烃强度。本次研究在一般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有机质熟化速率、生气速率等动态参数来评价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并分析其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下石炭统烃源岩为研究区天然气富集的主要贡献者,二叠系烃源岩为次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为一套优质烃源岩,但由于分布范围所限,贡献仅限于北缘山前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烃源岩 定量评价 成藏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油气晚期成烃成藏的地质依据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瑞银 赵文智 +1 位作者 张水昌 王红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3-181,共9页
古老地层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可以晚期成烃成藏。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自下古生界沉积以来,地温梯度整体递减的热史和多次地层抬升剥蚀降温,延缓了烃源岩热演化进程;差异埋藏热演化,使部分地区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得以保持至喜山期;晚期的快速... 古老地层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可以晚期成烃成藏。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自下古生界沉积以来,地温梯度整体递减的热史和多次地层抬升剥蚀降温,延缓了烃源岩热演化进程;差异埋藏热演化,使部分地区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得以保持至喜山期;晚期的快速深埋升温使短期内大量生、排烃并高效运聚;为新构造期的断裂系统活化提供运移的通道;这些地质条件是下古生界油气可晚期成烃成藏的保证。塔中、轮南及环满加尔凹陷较深层是最具有晚期成烃成藏可能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晚期成藏 地温梯度 埋藏热演化 地层剥蚀 构造活化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抬升冷却历史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任战利 崔军平 +5 位作者 刘池洋 李铁军 陈刚 陈占军 祁凯 豆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2,31,共9页
以地质构造背景及热演化程度为约束,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羌塘盆地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羌塘盆地记录的抬升冷却年龄可划分为2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108.7~69.8 Ma);第二阶段主要为始新世中、... 以地质构造背景及热演化程度为约束,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羌塘盆地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羌塘盆地记录的抬升冷却年龄可划分为2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108.7~69.8 Ma);第二阶段主要为始新世中、晚期—中新世晚期(44.4~10.3 Ma)。第一阶段抬升冷却年龄是班公湖—怒江洋关闭后进一步会聚挤压造成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地层抬升冷却的记录。第二阶段抬升冷却年龄可进一步划分为3期,分别对应44.4~30.8,26.1~22.6,10.3 Ma,其中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26.1~22.6 Ma)为主隆升期。第二阶段抬升冷却年龄反映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之后强烈挤压造成羌塘盆地抬升冷却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确定的羌塘盆地抬升冷却年龄表明,青藏高原在44.4 Ma开始挤压隆升,在26.1~22.6 Ma青藏高原大规模整体隆升,青藏高原形成,在中新世晚期(10.3 Ma)以来青藏高原继续挤压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退火带 冷却带 抬升冷却 羌塘盆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特殊性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郭精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1-185,189,共6页
充分认识含油气洼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开展油气勘探的前提,而认识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胜北洼陷岩性圈闭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盆地性质、构造特征的特殊性——吐... 充分认识含油气洼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开展油气勘探的前提,而认识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胜北洼陷岩性圈闭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盆地性质、构造特征的特殊性——吐哈盆地表现为窄而长的多旋回叠合盆地;2洼陷沉积体系的特殊性——南北双向短物源沉积体系分布格局;3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下生上储式生储组合和南斜坡的构造斜坡带;4岩性油气藏成藏圈闭的特殊性——缺乏沟通油源断裂、侧向封堵断裂的必要配置;5岩性油气藏赋存的特殊性——成带分布的岩性圈闭含油气面积小、砂体薄、单层圈闭储量规模较小。根据对这些特殊性的综合分析认为,胜北洼陷中浅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应依附于一定的构造背景展开;处于南北物源交汇区的胜北构造南翼是岩性圈闭发育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特殊条件 中浅层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崔军平 任战利 陈玉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8-394,共7页
贝尔凹陷是是海拉尔盆地内勘探程度较高的一个南部凹陷,该凹陷沉积厚度大,地层发育全,生油条件十分优越,是海拉尔盆地主要产油气凹陷。主要烃源岩层是南屯组,其次是大磨拐河组和铜钵庙组。根据镜质组反射率、包裹体测温和磷灰石裂变径... 贝尔凹陷是是海拉尔盆地内勘探程度较高的一个南部凹陷,该凹陷沉积厚度大,地层发育全,生油条件十分优越,是海拉尔盆地主要产油气凹陷。主要烃源岩层是南屯组,其次是大磨拐河组和铜钵庙组。根据镜质组反射率、包裹体测温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法恢复的贝尔凹陷古地温演化史表明贝尔凹陷早白垩世古地温梯度可达3.7~5.8℃/100m,高于现今地温梯度3.35℃/100m,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古地温恢复及热史模拟表明最高古地温是在早白垩世晚期达到的,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场控制。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结合烃源岩排烃史和伊利石测年结果表明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期主要有两期,分别为早白垩世晚期及古近纪以来,且以早白垩世晚期为主要成藏期。古近纪以来为第二成藏阶段,由于抬升剥蚀作用,目的层温度开始降低,生烃强度减弱,主要为早期形成油气藏的二次调整和二次生成的油气继续注入成藏。第二次成藏时期对贝尔凹陷油气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是制约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尔凹陷 地温梯度 磷灰石裂变径迹 热演化史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白垩系原油成因类型与来源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鲜 曹自成 +1 位作者 路清华 洪才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5-262,共8页
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含油层系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顺北地区在白垩系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测试获得少量原油。为研究顺北地区白垩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油气来源,系统开展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油—油、油—源对比研究。顺北地区白垩... 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含油层系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顺北地区在白垩系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测试获得少量原油。为研究顺北地区白垩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油气来源,系统开展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油—油、油—源对比研究。顺北地区白垩系原油饱和烃色谱为单峰前峰型,正构烷烃系列保存完整,谱图基线平稳,未见明显的"鼓包",原油Pr/Ph分布在1.65~1.71,C21TT/C23TT>1,生标图谱中藿烷系列化合物占明显优势,∑三环萜烷/∑藿烷<1,检测到丰度较高的伽马蜡烷和三芳甾烷化合物,指示为保存条件良好的陆相成因类型原油;顺北白垩系原油与北部库车坳陷周缘的英买、大宛齐、大涝坝白垩系原油、库车河三叠系黄山街组泥质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源性,指示油源来自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泥质烃源岩;白垩系原油热演化程度从大宛齐到英买再到顺北呈现出降低的趋势,推测顺北白垩系原油可能来源于库车坳陷三叠系烃源岩,生成的早期陆相油气沿白垩系优质砂体、T40不整合面、断裂由北向南远距离侧向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原油 油源 成藏模式 白垩系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底部黑色岩系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制——以鹿角剖面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孙梦迪 于炳松 +2 位作者 夏威 祁青山 叶若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60,8,共10页
为恢复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底部黑色岩系沉积环境,研究有机质富集机制,对重庆市彭水县鹿角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并测试有机碳质量分数、全岩X线衍射、微量元素、比表面和孔径分析等.结果表明:鹿角剖面下志留统底部黑色岩系属于中成岩阶段B... 为恢复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底部黑色岩系沉积环境,研究有机质富集机制,对重庆市彭水县鹿角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并测试有机碳质量分数、全岩X线衍射、微量元素、比表面和孔径分析等.结果表明:鹿角剖面下志留统底部黑色岩系属于中成岩阶段B期,古盐度在11.1‰-35.4‰之间,平均为21.4‰,整体上属于多盐水.样品中w(V)/w(Cr)在1.62-3.72之间,w(V)/w(V+ Ni)主体在0.80左右,并结合黑色岩系中V、Ni、Cu的富集程度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的良好正相关性,说明沉积环境处于水体呈弱分层的缺氧环境.随着深度变浅沉积环境由次还原向次氧化、氧化过渡.上升洋流导致古生产力提高,到志留纪时期全球气候变暖,上升洋流随之减弱,古生产力也随之逐渐降低.高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首要条件,高水体盐度、缺氧环境是有机质保存的理想环境.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岩石的BET比表面和总孔体积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说明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石的储集物性,从而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 黑色岩系 下志留统 鹿角剖面 渝东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