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北部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29
1
作者 薛会 张金川 +2 位作者 徐波 王毅 毛小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问题争议大。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手段对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两套烃源岩,煤层是最好的烃源岩,泥岩为差烃源岩。煤层有机...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问题争议大。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手段对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两套烃源岩,煤层是最好的烃源岩,泥岩为差烃源岩。煤层有机碳的质量分数最高,平均值为61.32%;有机质类型好,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属于生气型源岩;有机质成熟度为0.8%~1.3%,已经进入生气高峰阶段。烃源岩生气强度为(0.1~1.3)×10^9m^3/km^2,具备为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提供物质基础的条件。盆地模拟结果表明山西组总生气量大于太原组,是主要的烃源岩层系。烃源岩从侏罗纪末进入大规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为早自垩世。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煤层是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气源岩,天然气组分中甲烷含量变化、天然气侧向运移距离等证据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突出了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原地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上古生界 杭锦旗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沉积模式与烃源岩发育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强路 储呈林 +5 位作者 杨鑫 胡广 史政 姜海健 申宝剑 刘文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9-695,共7页
综合利用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解剖了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并建立其沉积模式,预测烃源岩的分布。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缓坡和台地—陆棚2种沉积模式,沉积演化总体上呈台地前缘斜坡由缓至陡、坡度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 综合利用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解剖了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并建立其沉积模式,预测烃源岩的分布。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缓坡和台地—陆棚2种沉积模式,沉积演化总体上呈台地前缘斜坡由缓至陡、坡度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结合寒武系沉积格局以及烃源岩的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矿物成分与成烃生物特征,认为寒武系有效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深水陆棚环境。成烃生物与深水陆棚沉积环境协同演化,表现为深水陆棚泥质区以底栖藻生物相占优势,而深水陆棚钙质区以浮游藻生物相占优势。深水陆棚相在整个寒武纪期间不断发生空间上的变迁,形成了纵向上叠置、平面上交错的烃源岩分布特征。肖尔布拉克组下部黑色薄层泥质灰岩发育于深水陆棚相,沉积环境暗示这套岩性组合可能是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一套有效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烃源岩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5
3
作者 段毅 王传远 +1 位作者 郑朝阳 吴保祥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1,共6页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对于该大型油藏的形成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尕斯库勒油田E31和N1-N2油藏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的正构烷烃呈偶奇优势,具有低的P r/Ph比值,含β-胡萝卜烷,反映它们...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对于该大型油藏的形成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尕斯库勒油田E31和N1-N2油藏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的正构烷烃呈偶奇优势,具有低的P r/Ph比值,含β-胡萝卜烷,反映它们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含丰富的伽玛蜡烷和>C30藿烷,指示它们形成于咸水-超咸水环境,但是,N1-N21原油的成油环境古盐度略高于E31原油;具有高含量的C27甾烷、规则甾烷、4-甲基甾烷、长链三环萜烷和低含量的二环倍半萜、烷基环已烷,说明它们母质主要为菌藻类,但是,两个油藏原油母质略有不同,E31原油较多的来自细菌,N1-N21油藏原油则较多的来自浮游生物;原油具有低的C29甾烷20S/20S+20R和ββ/ββ+αα比值及T s/Tm比值和低丰度的重排甾烷,反映了它们都为未成熟-低成熟度原油,但是,E31油藏原油的成熟度略高于N1-N21油藏原油。油源研究表明E31和N1-N21油藏原油由第三系盐湖相生油岩中生物脂类与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一起在低成熟阶段所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尕斯库勒油田 E3^1和N1-N2^1油藏 原油 成因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洪德 黄福喜 +2 位作者 徐胜林 滑心爽 赵立群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9-577,共9页
以构造-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学理论和动态演化观为指导,通过新一轮中上扬子区震旦系-古生界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分析,认为纵向上烃源岩与层序格架发育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即对应于全球二级海平面变化旋回中的海侵体系域;主... 以构造-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学理论和动态演化观为指导,通过新一轮中上扬子区震旦系-古生界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分析,认为纵向上烃源岩与层序格架发育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即对应于全球二级海平面变化旋回中的海侵体系域;主力烃源岩系以泥质烃源岩占绝对优势,次为碳酸盐质、硅质烃源岩,成层性好,单层厚度较薄;烃源岩母质类型和有机质演化随时代变新具有规律性变化;陡山沱组、筇竹寺组、龙马溪组和中上二叠统烃源岩品质较好,对油气成藏贡献大。横向上层序格架中各层烃源岩发育和分布规律及其有利区具有明显差异性;四川盆地内各层烃源岩全,江汉盆地下组合烃源层残存保留,雪峰西缘地区残存下组合烃源层,黔桂地区各套烃源岩相对较发育;以泥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最宽广,其层位、厚度和岩相最稳定,有机地化指标较佳。综合分析认为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主要受构造背景、盆地性质、古气候、古地理以及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与各种成因引起的海平面上升的关系密切,并且总是聚集分布于滨海含煤体系、滞留陆棚、局限海湾、局限台地、台盆、大陆斜坡以及深水盆地等低能缺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 古生界 成烃物质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伊宁凹陷古地温恢复与热演化史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峻 刘家铎 +1 位作者 田景春 侯志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6-580,共5页
应用包裹体测温和Easy-Ro方法恢复了伊宁凹陷的古地温演化史,结果表明伊宁凹陷晚二叠世的地温梯度约为40℃/km,以后经过两次波动(分别对应于K1和E1两次构造运动)逐渐减小到现今的24℃/km。上二叠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主... 应用包裹体测温和Easy-Ro方法恢复了伊宁凹陷的古地温演化史,结果表明伊宁凹陷晚二叠世的地温梯度约为40℃/km,以后经过两次波动(分别对应于K1和E1两次构造运动)逐渐减小到现今的24℃/km。上二叠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主生油期在中晚三叠世。印支期及其以前形成的圈闭,是二叠系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宁凹陷 包裹体 古地温 古地温梯度 热演化史 成藏
下载PDF
断层的准确定位方法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宇 李娜 +3 位作者 王涛 张云 陈密 谈馨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294-296,共3页
复杂断块油田通常含油面积较小且形态不规则,其储量规模直接受断层控制。在开发中要合理动用该类油田,必须提高对断层产状和位置的识别精度,为开发井的部署提供依据。文中利用剖面法、公式法、交点法对断层位置的确定进行了分析,确定了... 复杂断块油田通常含油面积较小且形态不规则,其储量规模直接受断层控制。在开发中要合理动用该类油田,必须提高对断层产状和位置的识别精度,为开发井的部署提供依据。文中利用剖面法、公式法、交点法对断层位置的确定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河南新庄油田等复杂小断块油田中断层的位置。根据研究成果,在新庄南三块沿构造高部位贴近断层15~25 m,成功部署了14口水平井和15口大斜度定向井。其中,水平井投产后,单井初期平均产油量9.5 t/d,油汽比0.52,单井累计产油量0.49×104t,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为该类油藏的有效动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断层产状和位置 识别精度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下二叠统展金组烃源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3 位作者 占王忠 冯兴雷 宋春彦 曾胜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3-49,共7页
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附近角木茶卡南发现一套下二叠统展金组含凝灰质烃源岩。依据露头样品和测试数据,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方面对这套烃源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展金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0.35%-0.98%之间,... 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附近角木茶卡南发现一套下二叠统展金组含凝灰质烃源岩。依据露头样品和测试数据,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方面对这套烃源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展金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0.35%-0.98%之间,达到了烃源岩标准,且大部分接近中等烃源岩标准;通过干酪根镜鉴、干酪根元素分析、干酪根碳同位素等结果分析,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Ro为1.54%-1.59%,岩石热解峰温Tmax介于467-530℃之间,干酪根腐泥组颜色为棕黄色,显示有机质热演化处在高成熟阶段。研究结果显示该套烃源岩具有较好生烃潜力,在以后的勘探中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角木茶卡地区 烃源岩 展金组 早二叠世
下载PDF
储层精细构造模型三维网格化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兆亮 潘懋 +4 位作者 韩大匡 刘文岭 王经荣 胡水清 刘培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6-42,共7页
一个合理的三维网格是正确地质体模型的躯体和精髓,决定着地质模型的复杂程度和准确程度。针对储层精细构造模型保持地质特征的网格化技术研究对于中国陆相油气田二次开发剩余油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商业化建模软件和油藏数值模拟软... 一个合理的三维网格是正确地质体模型的躯体和精髓,决定着地质模型的复杂程度和准确程度。针对储层精细构造模型保持地质特征的网格化技术研究对于中国陆相油气田二次开发剩余油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商业化建模软件和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没有针对油藏中后期开发油藏精细描述的三维网格化的合理解决方案,建模及数值模拟的效果往往无法满足实际应用。以储层建模及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最为常用的网格形式结构化网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老油田二次开发油藏精细描述为出发点,最大程度的保持地质特征来进行网格化。保持地质意义的网格化技术为储层精细建模和油藏中后期剩余油预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网格化 地质特征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凤杰 李俊武 +4 位作者 王海峰 孔红喜 杨承锦 杨豫川 代廷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82-187,共6页
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物源方向、指导沉积相和砂体的展布的研究,在重矿物类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碎屑岩的重矿物进行了矿物稳定性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系的重矿物以... 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物源方向、指导沉积相和砂体的展布的研究,在重矿物类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碎屑岩的重矿物进行了矿物稳定性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系的重矿物以稳定矿物锆石、磁铁矿、白钛矿、石榴子石为主;而且稳定矿物含量大于非稳定矿物的含量,表明该区物源搬运距离较长,离物源区较远;并根据重矿物种类将研究区分为五大重矿物组合带。综合分析得出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存在三个物源方向:北西部阿尔金山物源区、小赛什腾山与赛什腾山物源区、东部的祁连山-绿梁山物源区。各物源方向为独立物源供给,但在冷湖地区则受到阿尔金山和小赛什腾山物源区两者的共同影响。柴北缘中部地区的物源供主要有有两个方向,阿尔金山物源,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Ⅱ号构造;赛什腾物源,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Ⅲ号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物源分析 Q型聚类分析 新近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烃源岩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京昌 吴疆 +2 位作者 何宏 许杰 郭忻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1-519,共9页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各个层系烃源岩发育的规模,达到对石炭系烃源岩深入研究的目的,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厚度、分布范围以及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发育的时期是卡...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各个层系烃源岩发育的规模,达到对石炭系烃源岩深入研究的目的,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厚度、分布范围以及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发育的时期是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发育最重要阶段;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潟湖相分布的区域,即以玛参1井为中心的玛扎塔格构造带附近是优质烃源岩分布最好的区域,甚至优于塔西南山前带,在这一区域中有机碳含量大于2%,厚约60 m,处于低成熟-成熟的过渡阶段。但是,总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分布相对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卡拉沙依组 石炭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煤系地层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尹帅 丁文龙 +3 位作者 胡秋嘉 刘建军 梅永贵 刘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对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有机地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为惰质组,稳定组分(壳质组+腐泥组)的质量分数一般低于11.2%;干酪根H/C原子比主要集中在0.20~0.85,O/C... 对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有机地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为惰质组,稳定组分(壳质组+腐泥组)的质量分数一般低于11.2%;干酪根H/C原子比主要集中在0.20~0.85,O/C原子比主要集中在0.02~0.10,属高演化Ⅲ型有机质;煤岩碳同位素普遍偏重,为-23‰^-25.6‰;沥青"A"中,饱和烃的质量分数大多数<25%,芳烃为11%~58%,饱/芳比值一般为<0.4。煤系泥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是惰质组,壳质组较低;H/C原子比主要在0.25~0.75,O/C原子比主要在0.03~0.20,属高演化Ⅲ型有机质,小部分属于Ⅱ2型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为-23.5‰^-25.9‰,饱和烃质量分数<25%,大部分<20%。太原组灰岩以Ⅱ2型干酪根为主,碳同位素轻于山西组及太原组煤岩及泥岩,主要在-26.0‰^-30.0‰。制定了适合沁水盆地煤系地层中煤岩和泥岩的生烃潜力评价标准,对烃源岩有利生烃区进行评价。综合认为,沁水盆地山西组煤岩总体上是中等-好烃源岩,以盆地两翼为好,中部和南部为中等-差烃源岩;太原组煤岩总体上为中等-好烃源岩,两翼大部分为好烃源岩,沁县-祁县-榆次-榆社一带以及南部地区为差-中等烃源岩;沁水盆地山西组泥岩总体上为中等偏差的烃源岩,只有西部部分地区为好烃源岩,盆地中部地区烃源岩生烃潜力比两翼差;太原组泥岩总体上为中等偏差的烃源岩,西部局部地区为好烃源岩,盆地边缘比盆地中央的生烃潜力稍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系地层 山西组 太原组 烃源岩 生烃有利区 评价
下载PDF
西加拿大盆地M区块层序地层与油砂资源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亚明 谢寅符 +2 位作者 张志伟 阳孝法 王丹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21,共9页
正确认识油层平面分布是油砂资源评价的基础,无井区油层厚度的预测需要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钻井资料为基础,对M区块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层序格架和储层展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油层分布预测与油砂资源评价,取得了以下新... 正确认识油层平面分布是油砂资源评价的基础,无井区油层厚度的预测需要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钻井资料为基础,对M区块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层序格架和储层展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油层分布预测与油砂资源评价,取得了以下新认识:(1)首次对区块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区块可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和10个短期旋回。(2)首次系统厘定了区块的沉积相类型及发育特征。区块发育河流、三角洲、滨岸、河口湾和浅海5类沉积相,11类沉积亚相和15类沉积微相。(3)评价结果改变了前人认识,大幅度增加了区块的资源潜力。评价认为区块油砂资源量为2.2×10~8t,比前人评价结果增加22.5%;钻探结果证实了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发现区块东部为资源最富集区,改变了前人认为区块西部为主力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油砂 资源评价 M区块 西加拿大盆地
下载PDF
薄油层(砂体)的识别与预测——以塔河油田二区三叠系阿四段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顾维力 李伟 +1 位作者 耿丹 马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塔河油田二区三叠系阿四段水下分流河道薄油层(砂体)厚薄小、连续性差、识别难度大,薄油层(砂体)的识别与预测对塔河油田三叠系碎屑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的识别阿四段含油河道砂体,以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塔河油田二区三叠系阿四段水下分流河道薄油层(砂体)厚薄小、连续性差、识别难度大,薄油层(砂体)的识别与预测对塔河油田三叠系碎屑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的识别阿四段含油河道砂体,以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完成井区内单井阿四段层序旋回的划分及沉积相划分。单井识别3个中期旋回和9~11个短期旋回,在中、短期旋回内依次开展井间含油薄层(砂体)精细对比及沉积相平面展布研究。井震结合,通过地震资料叠后提频处理技术,沿层地震最大波峰振幅属性、平均振幅属性和平均瞬时频率属性提取技术及自然电位重构的拟声波曲线反演等技术,能很好的识别三叠系阿四段水下分流河道5 m及以上薄油层(砂体),确定薄油层(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砂体预测结果与实钻井符合率高。因此,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沉积旋回内进行砂体对比和沉积相研究及地震叠后提频处理、沿层地震属性提取和拟声波曲线反演方法能够对井区三叠系阿四段薄油层(砂体)进行很好的识别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河道砂 沉积旋回 沉积相 提频处理 地震属性 反演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元坝地区中部珍珠冲段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本强 秦启荣 +2 位作者 范存辉 周坤 陶佳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996-7001,7007,共7页
为探讨元坝地区中部珍珠冲段砂砾岩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有效性和主控因素,综合运用岩心、测井、试气以及野外露头裂缝调查等资料,对元坝地区中部珍珠冲段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元坝地区中部珍珠冲段储层裂缝发育的主... 为探讨元坝地区中部珍珠冲段砂砾岩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有效性和主控因素,综合运用岩心、测井、试气以及野外露头裂缝调查等资料,对元坝地区中部珍珠冲段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元坝地区中部珍珠冲段储层裂缝发育的主要方位为近EW向(85°±10°)、近SN向(360°±5°)、NE向(35°±5°)、NW向(310°±10°)以及NWW向(290°±5°),其中,近EW向和NWW向裂缝为优势方位;其次是近SN向和NE向。优势方位的裂缝走向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大致一致,且高角度构造缝的充填程度较低,说明工区裂缝的有效性较好。同时,断裂构造是控制裂缝发育程度的外部因素,储层岩性和岩层厚度是控制裂缝发育的内部因素。裂缝综合预测结果表明:构造裂缝发育的有利区主要位于工区中部断裂带和东南部断裂带的多组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转折端、夹持部位以及断裂带尾端,呈现近南北向的条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发育特征 发育程度 裂缝预测 珍珠冲段 元坝地区中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南盆地侏罗系曲色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汤晶 朱利东 +3 位作者 杨文光 曾江 陶刚 纪国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86-92,共7页
青藏高原羌南盆地曲色组烃源岩的类型为黑色油页岩、深灰色泥页岩和深灰色泥灰岩,厚度为215.8m。根据对野外地表露头烃源岩的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数据,从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等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曲色组烃源... 青藏高原羌南盆地曲色组烃源岩的类型为黑色油页岩、深灰色泥页岩和深灰色泥灰岩,厚度为215.8m。根据对野外地表露头烃源岩的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数据,从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等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曲色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黑色油页岩、灰色泥页岩和深灰色泥灰岩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23%、2.21%和4.33%,总体表现为好烃源岩特征。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油页岩与泥灰岩总体表现为Ⅱ型,少数为Ⅲ型。干酪根颜色、岩石热解峰温(Tmax)表明曲色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处于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南盆地 曲色组 烃源岩
下载PDF
东辛油田辛23断块区沙二段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秋媛 车雄伟 +3 位作者 谢伟 李萧 孔雪 张瑞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208-214,共7页
沉积微相分析是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以东营凹陷东辛油田辛23断块区沙二段为对象,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从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粒度特征、电测曲线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沙二段沉积微相进行详细研究;... 沉积微相分析是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以东营凹陷东辛油田辛23断块区沙二段为对象,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从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粒度特征、电测曲线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沙二段沉积微相进行详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辛23断块区沙二段发育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3种沉积相,可划分出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曲流河亚相、滨浅湖亚相4种亚相,共识别出主河道砂坝、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等14种沉积微相。沙二段2砂组、3砂组、5砂组、6砂组主要发育主河道砂坝、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优质沉积微相,砂体发育厚度大、孔渗性好,是研究区目的层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层位,蕴含70%的剩余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沙二段 辛23断块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加水与不加水热模拟实验条件下煤生烃特征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秀红 金强 +4 位作者 胡晓庆 樊茹 王力 王娟 王婷婷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4期31-33,共3页
详细地对比了煤在加水与不加水2种实验条件下烃类产物的演化特征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增加,2种实验条件下干燥系数和烃类气体各组分体积百分数都呈现阶段性变化。反映生烃过程中母质和主要反应不断变化,不加水实验重烃气比加水实验裂... 详细地对比了煤在加水与不加水2种实验条件下烃类产物的演化特征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增加,2种实验条件下干燥系数和烃类气体各组分体积百分数都呈现阶段性变化。反映生烃过程中母质和主要反应不断变化,不加水实验重烃气比加水实验裂解快,到650℃已基本都裂解。低温阶段均有部分CO2生成,为有机质中含氧基团早期脱羧产生,加水实验700℃CO2产率突然增加,可能与水煤气反应有关,不加水实验到高温阶段也稍有增加,为碳酸盐胶结物高温分解所致。从各产物产率上看,水参与了生烃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水 不加水 生烃特征
下载PDF
陕北斜坡东部上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浩 任战利 +1 位作者 陈西泮 陈玉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5-800,共6页
陕北斜坡东部是鄂尔多斯盆地新发现的天然气富集区,通过综合剖析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的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烃源岩进行探究。研究后认为:1该区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高、非烃气体含量低的特点,气藏的重烃含量不高,干燥系... 陕北斜坡东部是鄂尔多斯盆地新发现的天然气富集区,通过综合剖析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的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烃源岩进行探究。研究后认为:1该区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高、非烃气体含量低的特点,气藏的重烃含量不高,干燥系数较高,气藏偏干。2煤层是上古生界天然气贡献最大的源岩,泥岩是天然气的第二位供应者,其中山西组泥岩为中等—好的烃源岩,太原组泥岩为好—非常好的烃源岩,本溪组泥岩属于好—极好的烃源岩。3该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母质输入具有多元性,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Ro普遍高于2.0%,已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斜坡 上古生界 烃源岩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石炭-二叠系古构造恢复及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敏 丁文龙 尹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4-40,共7页
根据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的127口煤层气井的测井、录井及产能数据资料,完成了对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古构造的恢复及控气作用的研究。研究选取了声波时差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沁南研究区二叠系顶面剥蚀量,其结果表明燕山早期... 根据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的127口煤层气井的测井、录井及产能数据资料,完成了对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古构造的恢复及控气作用的研究。研究选取了声波时差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沁南研究区二叠系顶面剥蚀量,其结果表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及喜山中期地层剥蚀量整体北部大,南部小;且剥蚀量具有逐渐向四周扩散的趋势。恢复了太原组及山西组顶面在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及喜山中期的古构造,三个时期的太原组及山西组顶面古构造特征较为类似,整体呈现南低北高特征。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坳陷区、斜坡区和隆起区。从古构造角度来看,研究区相对隆起区和斜坡区是天然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而深坳区则不利于煤层气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石炭系 二叠系 剥蚀量 古构造 控气作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地温与深部找油(气)前景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中毅 盛国英 《地球化学》 CAS 1985年第3期236-241,共6页
在石油勘探的初期,研究生油层成熟度及有机质热变成油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较古老的沉积盆地,恢复古地温是生油评价电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我们研究了新疆一些地区的古地温,提出了古地温地质模式。古地温地质模式可以追索生油过程。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地温 石油勘探 有机质 生油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