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4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柏明星 张志超 +3 位作者 陈巧珍 徐龙 杜思宇 刘业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3-564,共12页
应用CO_(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提高CH_(4)采收率和CO_(2)埋存率的技术。论述了CO_(2)及其混合气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机理,梳理了CO_(2)混N_(2)/H_(2)及地热辅助CO_(2)提高水合物中CH_(4)采收率的技术进... 应用CO_(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提高CH_(4)采收率和CO_(2)埋存率的技术。论述了CO_(2)及其混合气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机理,梳理了CO_(2)混N_(2)/H_(2)及地热辅助CO_(2)提高水合物中CH_(4)采收率的技术进展。研究表明:①应用纯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时,CH_(4)的采收率较低,而将CO_(2)与N_(2)、H_(2)以不同比例混合后注入天然气水合物藏中进行CH_(4)开采,能够有效提高CH_(4)的采收率。②CO_(2)与N_(2)或H_(2)混合注入水合物层时,多种气体分子在竞争吸附作用下降低了CH_(4)分子与水合物分子笼之间的范德华力,同时降低了混合气中CO_(2)的分压,导致水合物相平衡曲线上移,抑制了置换过程中CO_(2)水合物的生成速率,减轻了包裹作用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CH_(4)采收率。③CO_(2)混合N_(2)注入开采水合物时,N_(2)的混入虽然能够减轻包裹作用的影响,但新形成的N_(2)水合物会堵塞CO_(2)进入水合物分子笼的通道,因此提高CH_(4)采收率效果有限。④在水合物层条件下H_(2)并不会形成新的水合物,而且混入少量的H_(2)又会与N_(2)发生吸附竞争,从而抑制N_(2)水合物的形成,故将低浓度的H_(2)气混入CO_(2)与N_(2)的混合气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水合物中CH_(4)的置换率,从而提高CH_(4)的采收率。因此,混入H_(2)被认为是提高CO_(2)置换开发水合物效果的重要途径。⑤混合气周期注气方式可明显提高水合物中CH_(4)的采收率和CO_(2)水合物藏封存率。⑥应用地热辅助CO_(2)开采水合物的方法也能够降低新形成水合物的包裹作用,同时实现CO_(2)在地热层和水合物层的两次埋存,在提高CH_(4)采收率的同时,大大提高CO_(2)在地层中的埋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包裹作用 埋存率 采收率 CO_(2)混N2/H2置换 CO_(2)置换法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纳米N-A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2
作者 宋宏志 王少华 +3 位作者 孙玉豹 汪成 龚页境 李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552,共8页
针对普通纳米降黏剂对特稠油降黏效果差、洗油效率低等问题,制备了纳米N-A降黏剂,采用FTIR,TEM等方法表征了降黏剂的微观结构,考察了降黏剂的降黏效果、界面张力以及洗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纳米N-A降黏剂组成为:50%(w)纳米二氧化硅溶胶... 针对普通纳米降黏剂对特稠油降黏效果差、洗油效率低等问题,制备了纳米N-A降黏剂,采用FTIR,TEM等方法表征了降黏剂的微观结构,考察了降黏剂的降黏效果、界面张力以及洗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纳米N-A降黏剂组成为:50%(w)纳米二氧化硅溶胶+40%(w)分散剂EB-1+4.2%(w)表面修饰剂+5.8%(w)增效剂。该降黏剂分散性能良好,粒径分布在20~60 nm之间,在降黏剂含量为1%(w)、油水质量比为7∶3、200℃,矿化度为0,8829.26 mg/L条件下老化48 h,特稠油降黏后黏度分别为6280,7213 mPa·s,降黏率分别达到83.77%,81.36%,降黏性能保持率分别为96.80%,95.39%。50℃下静置90 d后降黏性能保持率大于90%,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0.076 mN/m,乳化液滴最大粒径9.5μm,洗油效率为30.9%,相对普通降黏剂,驱油效率提高22.3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特稠油 降黏剂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气液两相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
3
作者 王通 王健 +2 位作者 施卫东 韩勇 周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8-555,共8页
为了研究电潜泵内部流动机理,从而改善高含气工况下电潜泵的气液混输性能,文中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对不同入口含气率工况下叶片开孔前后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气液两相流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 为了研究电潜泵内部流动机理,从而改善高含气工况下电潜泵的气液混输性能,文中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对不同入口含气率工况下叶片开孔前后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气液两相流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水工况以及低含气率、小流量工况下,叶片开孔会降低电潜泵性能;但是叶片开孔可以改善电潜泵在大流量下的气液混输性能.叶片开孔后会改变叶轮内部压力分布,使电潜泵叶轮内部平均压力升高,进而改善叶轮内部流态.叶片开孔后会冲散气相聚集,使气体分布更加均匀,叶轮流道内涡核分布明显减少,减少了能量耗散.该研究为改善电潜泵气液混输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泵 叶片开孔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涡核分布
下载PDF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改造增产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志刚 董凯飞 +4 位作者 郭永宣 李小洋 王天文 李宽 施山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7-259,共3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固态可燃烧的结晶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温度和压力条件适合的陆域冻土区和海底,其中有超过90%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海底的沉积物中(黄鑫等,2022;王志刚等,2023)。当前已探明的... 天然气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固态可燃烧的结晶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温度和压力条件适合的陆域冻土区和海底,其中有超过90%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海底的沉积物中(黄鑫等,2022;王志刚等,2023)。当前已探明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是全球石化燃料资源的2倍,如果能够开采出15%的天然气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储层改造 增产技术 渗透率
下载PDF
海上油田烃气驱气窜规律及封窜策略研究
5
作者 宫汝祥 张雪娜 +4 位作者 黄子俊 朱彤宇 郑玉飞 薄振宇 高亚慧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425-1430,共6页
针对海上某油田烃气驱阶段开发现状,充分考虑大倾角、断块复杂、非均质等油藏特点,建立了典型井组概念模型,分析气窜程度影响因素及主控因素,并优选气窜调堵技术,以增油量为指标进行技术适应性分析,得到气窜调堵策略图版。结果表明:该... 针对海上某油田烃气驱阶段开发现状,充分考虑大倾角、断块复杂、非均质等油藏特点,建立了典型井组概念模型,分析气窜程度影响因素及主控因素,并优选气窜调堵技术,以增油量为指标进行技术适应性分析,得到气窜调堵策略图版。结果表明:该油藏烃气驱为非混相驱开发,影响气窜的主控因素为地层倾角、油藏厚度、物源方向,影响气窜程度的主控因素为注气强度、注采井距,影响烃气驱采收率的主控因素为渗透率级差、注气部位。优选动态调配、泡沫法、凝胶法进行调堵技术适应性分析,针对不同气窜类型制定不同的全生命周期封窜策略,针对顺物源和低注高采气窜类型采用动态调配或泡沫法调堵的封窜方法,针对非均质类型气窜采用泡沫+凝胶法调堵的方法封窜,针对断层遮挡类型气窜建议采用泡沫法或泡沫+凝胶法的封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烃气驱 数值模拟 气窜规律 封窜图版
下载PDF
海上平台烟气余热利用分析与工艺优化
6
作者 张雨 贺相军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3期470-476,共7页
依托南海某在建钻采平台,从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有机工质的选择、安全性、能源节约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技术在海上平台应用的可行性。根据能量梯级利用原则,设计一套优化的... 依托南海某在建钻采平台,从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有机工质的选择、安全性、能源节约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技术在海上平台应用的可行性。根据能量梯级利用原则,设计一套优化的烟气-导热油-热用户系统,利用透平废热实现ORC发电、生产系统加热及溴化锂制冷的热电冷联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有机朗肯循环 余热回收 有机工质 能量梯级利用
下载PDF
高孔高渗油藏无机堵水剂适应性及注入参数研究
7
作者 贺杰 刘航瑞 +3 位作者 陈庆梅 叶子 罗敏 范海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1,共7页
目的针对海上高孔高渗油藏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展开了延迟成胶弹性硅酸凝胶堵水剂(6%(w)水玻璃+0.85%(w)三元弱酸一铵GL-1+0.1%(w)正电胶)的适应性及注入参数研究。方法采用目测法考查了堵水剂的成胶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能;采用填砂管... 目的针对海上高孔高渗油藏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展开了延迟成胶弹性硅酸凝胶堵水剂(6%(w)水玻璃+0.85%(w)三元弱酸一铵GL-1+0.1%(w)正电胶)的适应性及注入参数研究。方法采用目测法考查了堵水剂的成胶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能;采用填砂管实验对堵水剂的注入性、封堵性、耐冲刷性和渗透率选择性进行评价,并对注入量、作用位置和注入速度进行优化。结果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堵水剂从A级强度到E级强度的成胶时间为72 h,最终凝胶强度可达I级,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堵水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最高注入压力仅为0.72 MPa;堵水剂具有良好的渗透率选择性、封堵性和耐冲刷性,能够优先进入高渗窜流通道,成胶后对高渗窜流通道的封堵率均高于96%,突破压力梯度均高于4.46 MPa/m,在50 PV回注水的高强度冲刷下,封堵率仅下降2.31%;堵水剂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能,在65℃下老化180天,脱水率仅为2.61%。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最佳注入量为0.8 PV,最佳注入流量为3 mL/min,最佳作用位置为填砂管中部;在最佳注入参数下,封堵率可达98.03%。结论延迟成胶弹性硅酸凝胶堵水剂可用于高孔高渗油藏堵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成胶 高孔高渗油藏 堵水 适应性评价 注入参数
下载PDF
海上油田精细注水管理分析与研究
8
作者 赵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68-0071,共4页
为了满足全世界持续增长的石油需求,提高海上油田的采收率和生产寿命是至关重要的目标。精细注水管理作为一种重要方法,有望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海上油田中的精细注水管理,以提高采油效率、降低环境风险... 为了满足全世界持续增长的石油需求,提高海上油田的采收率和生产寿命是至关重要的目标。精细注水管理作为一种重要方法,有望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海上油田中的精细注水管理,以提高采油效率、降低环境风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介绍了精细注水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相关技术和管理策略,最后在BH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精细注水管理可以准确预测开发过程中油藏的动态变化,从而为后续的注水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开发 采收率 海上油田 A区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FPSO工作舱水下检测装置耦合运动响应
9
作者 张宝雷 孙冰 +2 位作者 张贺贺 陈晓 田国治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在海洋工程和深海探索中,水下机器人被广泛应用。由于FPSO作业海况复杂、恶劣,释放与回收ROV是影响其作业能力的重要因素。需根据作业特点及水下检测装置重量,选取最优的收放方式;搜集目标海域海况资料,分析水下检测装置在作业海域中收... 在海洋工程和深海探索中,水下机器人被广泛应用。由于FPSO作业海况复杂、恶劣,释放与回收ROV是影响其作业能力的重要因素。需根据作业特点及水下检测装置重量,选取最优的收放方式;搜集目标海域海况资料,分析水下检测装置在作业海域中收放过程的运动响应情况。本文以陆丰12-3油田FPSO工作舱实施作业为背景,使用AQWA软件建立FPSO与水下检测装置模型,进行水下检测装置、船舶及其系泊系统的水动力响应分析;并将其与试验值对比,计算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可靠性较高。最后,根据水下检测装置在最危险工况下的运动幅度,选择合适的吊臂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检测 收放技术 水动力 系泊系统
下载PDF
水下井口吸力桩极限贯入深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舒展 杨进 +3 位作者 朱国倞 黄熠 张珣 万宏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井口吸力桩表层建井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边际油田开发、军事航道区水下开发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但在井口吸力桩安装过程中存在贯入不到位导致水下井口出泥过高引发钻井工况复杂载荷下水下井口失稳难题,有必要开展极限贯入深度... 井口吸力桩表层建井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边际油田开发、军事航道区水下开发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但在井口吸力桩安装过程中存在贯入不到位导致水下井口出泥过高引发钻井工况复杂载荷下水下井口失稳难题,有必要开展极限贯入深度研究。基于井口吸力桩贯入阶段力学模型,考虑沉贯阻力和极限吸力,建立了井口吸力桩极限贯入深度模型。结合南海西部X井位工程实例,开展了井口吸力桩表层建井设计,计算了直径为6 m的井口吸力桩贯入过程中的阻力,给出了井口吸力桩极限吸力设计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南海西部X井位安装井口吸力桩,其极限吸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临界吸力和水泵吸力;极限贯入深度主要受土质类型和强度、临界吸力的影响,强度高和渗透性好的土体会导致极限贯入深度减小;X井位井口吸力桩极限贯入深度为26.75 m。本文极限贯入深度的计算分析可为井口吸力桩的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 井口吸力桩 贯入深度 极限吸力
下载PDF
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中甲苯可溶物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可行性研究
11
作者 李传 陈永政 +4 位作者 徐汪久 洪轲 邓文安 杜峰 罗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6-1156,共11页
以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中的甲苯可溶物(TS)为原料,研究了在直接热缩聚基础上添加共炭化剂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可行性。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2个直接热缩聚条件,以及在优化的直接热缩聚条件下添加四氢萘(共炭化剂)对产物中间相含量、晶... 以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中的甲苯可溶物(TS)为原料,研究了在直接热缩聚基础上添加共炭化剂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可行性。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2个直接热缩聚条件,以及在优化的直接热缩聚条件下添加四氢萘(共炭化剂)对产物中间相含量、晶体结构以及组成的影响,并通过热沉降对中间相沥青产物中的各向异性组分进行富集,以期获得不同中间相含量的中间相沥青。结果表明,TS的直接热缩聚产物中,各向异性组分极少,中间相质量分数最高仅为9.0%,而在直接热缩聚基础上添加四氢萘可有效促进中间相的形成。TS在反应温度400℃、反应时间6 h和添加10%(质量分数)四氢萘条件下,可制备出中间相质量分数为42.8%的中间相沥青。该中间相沥青在热沉降温度340℃、热沉降时间5 h条件下,可有效富集各向异性组分,得到从热沉降产物底部(中间相质量分数96.2%)到顶部(中间相质量分数3.9%)等不同中间相含量的中间相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 甲苯可溶物 中间相沥青 直接热缩聚 共炭化剂 热沉降
下载PDF
水合物开采喷射破碎工具自锁式压控机理
12
作者 蒋晓慧 莫丽 +3 位作者 李秋萍 唐洋 张玉林 王国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15-3328,共14页
喷射破碎工具是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用于水合物矿体储层破碎造腔的关键工具。本文旨在解决现有类似工具存在的喷头开关状态不可控、井眼钻进与破碎扩径作业不可自动切换等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带自锁式压控滑芯的喷射破碎工具,可以通过... 喷射破碎工具是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用于水合物矿体储层破碎造腔的关键工具。本文旨在解决现有类似工具存在的喷头开关状态不可控、井眼钻进与破碎扩径作业不可自动切换等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带自锁式压控滑芯的喷射破碎工具,可以通过控制滑芯入口钻井液流量来改变滑芯的位置,实现喷头的开启与关闭及滑芯的自锁与解锁;其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结构尺寸对滑芯内部压降及轴向力的影响,得到了滑芯内部的最优结构参数。最后,加工了实验样机,实验验证工具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滑芯入口直径为45 mm、入口角度为30°、出口与直管段直径为30 mm、入口流量为470 L/min时,效果最佳;在常规井眼钻进流量下,喷头不会开启;当入口流量为453 L/min时,喷头完全开启且滑芯实现自锁;当入口流量为253 L/min时,滑芯实现解锁且喷头逐渐关闭;工具自锁流量与设计流量(470 L/min)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62%,在可被认同的误差范围内。因此,在所设计的钻井液流量下,自锁式压控滑芯喷射破碎工具的射流喷头可以正常开启与关闭,滑芯能完成自锁与解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喷射破碎工具 自锁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AICD筛管充填控水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奇灯 马宇奔 +2 位作者 张斌斌 莘怡成 胡泽根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45-47,共3页
海上某油田砂体分布复杂,同时受气顶和边水的影响,无法发挥水平井的产能。针对该油田防砂、控水的双重需求,提出了采用AICD控水筛管配合环空充填覆膜颗粒的控水完井工艺技术,详细介绍了AICD充填控水技术的控水原理、管柱设计方法和充填... 海上某油田砂体分布复杂,同时受气顶和边水的影响,无法发挥水平井的产能。针对该油田防砂、控水的双重需求,提出了采用AICD控水筛管配合环空充填覆膜颗粒的控水完井工艺技术,详细介绍了AICD充填控水技术的控水原理、管柱设计方法和充填规律。实际投产结果表明AICD筛管配合覆膜颗粒充填技术可以使油井保持稳定的低含水生产状态,降水增油效果显著,适用于渤海油田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研究的管柱设计方法和充填规律为海上油田水平井控水完井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CD 控水筛管 充填防砂 降水增油
下载PDF
高温高压气井测试井筒温度应力场耦合分析
14
作者 王思维 何淼 +1 位作者 许明标 戴白妹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6,共9页
海上高温高压气井测试期间,井口温度升幅过大易导致水泥环发生破坏,近井口出现密封失效,而目前针对上述问题涉及的温度应力耦合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文中基于传热学和弹塑性力学等相关理论,建立了深水高温高压气井测试期间井... 海上高温高压气井测试期间,井口温度升幅过大易导致水泥环发生破坏,近井口出现密封失效,而目前针对上述问题涉及的温度应力耦合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文中基于传热学和弹塑性力学等相关理论,建立了深水高温高压气井测试期间井筒温度应力场耦合模型,并采用PIPESIM模拟和实测2套温度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高精度与准确性。进一步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测试期间的井筒温度及水泥环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测试期间存在“最佳测试产量”,并对温度应力场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测试产量和气油比对井筒温度应力场的影响较大。选择壁厚较大的套管、低弹性模量及高泊松比的弹韧性水泥浆,更能在井口升温幅度较大时保持良好的水泥环密封性。本研究可为海洋气井测试过程中井筒温度应力场的准确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对井筒安全评价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气井 温度应力场 最佳测试产量 水泥环
下载PDF
海上CO_(2)回注大位移井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15
作者 张伟国 高德利 +1 位作者 严德 邓成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CO_(2)回注实现碳捕获和储存是海上油气领域践行“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我国海上CO_(2)回注首口大位移井存在的埋藏浅导致承压能力低、井壁稳定性差、浅地层高造斜率所致的定向钻井轨迹控制难、高浓度高压力超临界CO_(2)对井... CO_(2)回注实现碳捕获和储存是海上油气领域践行“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我国海上CO_(2)回注首口大位移井存在的埋藏浅导致承压能力低、井壁稳定性差、浅地层高造斜率所致的定向钻井轨迹控制难、高浓度高压力超临界CO_(2)对井筒的完整性要求高等技术问题,基于南海东部前期大位移井设计和作业经验,通过理论分析、工程设计和技术攻关,形成了钻井液体系“复合固壁”、浅层大位移井ECD精控、浅地层高造斜率井段定向控制等技术,并构建了多套耐CO_(2)腐蚀的固井水泥浆体系。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E-X井工程,该井完钻井深3709 m、水平位移3212.96 m、垂深894.31 m,井壁稳定性和井筒完整性良好,满足了CO_(2)回注相关技术要求。研究成果积累了海上CO_(2)回注大位移井工程技术经验,填补了国内海上CCS技术及其应用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井 海洋钻井 CCS技术 回注井 井筒完整性
下载PDF
渤南油田罗36块减缓自然递减治理对策研究
16
作者 张震 李清清 +1 位作者 蒋红梅 王海凤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7-42,49,共7页
罗36块位于渤南油田十区,为四周被断层夹持的小型狭长断块。面对罗36块裂缝发育,注水易窜与能量低的矛盾,在沙四段原油性质较差,油稠、凝固点高的影响下,自然递减率逐年上升,成为困扰罗36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递减率越大,老井... 罗36块位于渤南油田十区,为四周被断层夹持的小型狭长断块。面对罗36块裂缝发育,注水易窜与能量低的矛盾,在沙四段原油性质较差,油稠、凝固点高的影响下,自然递减率逐年上升,成为困扰罗36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递减率越大,老井产量下降速度越快,直接影响到各项开发指标及经济效益。确定储层非均质性强和原油粘度高是影响单井减产的两大主因。针对此两类问题,制定治理对策,通过堵水调驱、挤入降粘剂等一系列调整治理,罗36块自然递减率呈现向好趋势,自然递减率由8.58%降低为3.1%,开发指标得到提升,储量得以有效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36块 自然递减率 治理对策 堵水 降粘
下载PDF
Mechanic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Stability Deterioration of Production Well During Marine Hydrate Depressurization Production 被引量:1
17
作者 SUN Huan-zhao CHANG Yuan-jiang +4 位作者 SUN Bao-jiang WANG Kang CHEN Guo-ming LI Hao DAI Yong-guo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2期338-351,共14页
Different from oil and gas production,hydrate reservoirs are shallow and unconsolidated,whos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teriorate with hydrate decomposition.Therefore,the formations will undergo significant subsidence d... Different from oil and gas production,hydrate reservoirs are shallow and unconsolidated,whos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teriorate with hydrate decomposition.Therefore,the formations will undergo significant subsidence during depressurization,which will destroy the original force state of the production well.However,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stability of oil and gas production wells assumes the formation to be stable,and lacks consideration of the force exerted on the hydrate production well by formation subsidence caused by hydrate decomposition during production.To fill this gap,this paper proposes an analytical method for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hydrate production well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hydrate decomposition.Based on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production well,the basis for stability analysis has been proposed.A multi-field coupling model of the force state of the production wel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hydrate de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subsidence is established,and a solver is developed.The analytical approach is verified by it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numerical method.A case study foun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hydrate will increase the pulling-down force and reduce the supporting force,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tability deterioration.The higher the initial hydrate saturation,the larger the reservoir thickness,and the lower the production pressure,the worse the stability or even instability.This work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ability maintaining of the production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hydrate production well depressurization production formation deformation stability deterioration
下载PDF
海上CCS/CCUS技术进展与分析
18
作者 王科 黄杰 +3 位作者 陈召 贾振冲 孙久强 王天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0期4-8,共5页
二氧化碳(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是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本文从CCS/CCUS作业模式、CO_(2)来源及运输方式、分离方法、监测手段等角度对全球海上CCS/CCUS示范工程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作业模式、钻完... 二氧化碳(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是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本文从CCS/CCUS作业模式、CO_(2)来源及运输方式、分离方法、监测手段等角度对全球海上CCS/CCUS示范工程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作业模式、钻完井技术、设备流程三个方面分析离岸CCS/CCUS技术难点及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为更好推动离岸CCS/CCUS产业落地,从基础设施建设、作业模式优化、完井技术发展及数字化能力建设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海上CCS/CCUS技术发展方向,对今后离岸CCS/CCUS业务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_(2)封存 CO_(2)监测技术 CO_(2)腐蚀 CO_(2)捕集
下载PDF
白云凹陷浅层气开采过程中储层性质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何泽俊 李冰 +3 位作者 张国彪 王欢欢 陈延 孙友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630-7638,共9页
由于深水浅部地层胶结性差、强度低,浅层气开采过程中极易出现储层失稳坍塌情况,严重制约浅层气的产能,为了深入了解浅层气开采过程中储层变化规律,开展了针对浅层气储层开采过程中的出砂模拟实验,并分析了不同黏土含量、主控开采参数... 由于深水浅部地层胶结性差、强度低,浅层气开采过程中极易出现储层失稳坍塌情况,严重制约浅层气的产能,为了深入了解浅层气开采过程中储层变化规律,开展了针对浅层气储层开采过程中的出砂模拟实验,并分析了不同黏土含量、主控开采参数和孔隙度对储层产气和产砂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敏效应和微粒运移同时存在,近井端压敏效应造成的渗透率损伤更严重,在保证地层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时间推移,小程度的微粒运移可使孔隙连通性增加,对稳定产气、提高渗透率有积极作用;随着气体产出,储层内水分也会被携带产出,且部分束缚水会转化为可动水,研究结果可为海域浅层气井的防砂增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气 储层渗透率 水含量变化 出砂 气体产量
下载PDF
永久式光纤监测技术在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回注井的应用
20
作者 邓成辉 曹波波 +2 位作者 党黎锋 宣涛 张玺亮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8-70,61,共4页
近期南海东部海域恩平油田我国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回注井正式投产,采油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被烘干压缩后回注至储层进行封存。为确保注入期间的安全性需要实时掌握注入参数判断井下情况,采用永久式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全井筒温... 近期南海东部海域恩平油田我国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回注井正式投产,采油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被烘干压缩后回注至储层进行封存。为确保注入期间的安全性需要实时掌握注入参数判断井下情况,采用永久式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全井筒温度剖面及井底压力的实时动态监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剖面与地层梯度测试温度剖面误差0.1%,光纤压力计监测结果与注入压力、地层压力误差0.05%,根据光纤数据监测的分布解释结果可反演二氧化碳回注剖面,从而指导注气参数动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回注 永久式光纤 井筒完整性 管外窜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