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十六烷体系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8
1
作者 殷开梁 徐端钧 +3 位作者 夏庆 叶雅静 邬国英 陈正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2-305,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根据体系热容和自扩散系数的突变,计算了正十六烷体系以及正十六烷和降凝剂α-辛基萘、α-十二烷基萘及α-十六烷基萘等α-烷基萘混合体系的凝点,凝点降低结果与实验值相一致.用径向分布函数及末端距离分布对...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根据体系热容和自扩散系数的突变,计算了正十六烷体系以及正十六烷和降凝剂α-辛基萘、α-十二烷基萘及α-十六烷基萘等α-烷基萘混合体系的凝点,凝点降低结果与实验值相一致.用径向分布函数及末端距离分布对凝固温度附近体系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凝固过程中正十六烷分子倾向于转变成为全反式的构象,以利于分子间平行有序的排列,这和熵减小的原理相一致.结合正十六烷的构象变化,探讨了烷基萘降凝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正十六烷体系 凝固过程 分子动力学 模拟 降凝机理 烷基萘 全反式构象 凝点
下载PDF
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界面扩张粘弹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涛垒 张路 +2 位作者 王宜阳 赵濉 俞稼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43-2247,共5页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 -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 ,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 ,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 ,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 ,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 ...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 -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 ,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 ,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 ,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 ,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 ;当分子量大于某一数值后 ,极限扩张弹性变化不明显 .对界面张力弛豫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参数表明 ,界面上和界面附近的微观弛豫过程的数目随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弛豫过程的特征频率也呈规律性变化 .不同原油活性组分的界面扩张粘弹性质可从其不同特征的微观弛豫过程得到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弛豫法 原油 活性组分 界面扩张粘弹性 扩张模量 扩张弹性 扩张粘性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表征VGO馏分油中噻吩类含硫化合物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颖荣 刘泽龙 +2 位作者 胡秋玲 祝馨怡 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9,共8页
在平均质量分辨率为220000,m/z检测范围150~1200的条件下,采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的9.4T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建立了VGO馏分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表征方法。在所研究的VGO中,主要包括2种(含1个硫原子S... 在平均质量分辨率为220000,m/z检测范围150~1200的条件下,采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的9.4T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建立了VGO馏分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表征方法。在所研究的VGO中,主要包括2种(含1个硫原子S1和含2个硫原子S2)共计29类噻吩类硫化物,碳数分布范围为15~50。对VGO依沸点分布的窄馏分进行含硫化合物种类分布考察结果表明,在4个窄馏分中,均以S1硫化物为主,S2硫化物含量较少,而且随着馏分沸点的增加,其中的烷基取代基的碳数增加,多环芳烃含硫化合物含量增加,S2硫化物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 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 噻吩类含硫化合物 减压瓦斯油(VGO)
下载PDF
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模型 被引量:31
4
作者 郭绪强 荣淑霞 +1 位作者 杨继涛 郭天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6-61,共6页
基于pvT和Tμp图形的相似性。结合两参数PengRobison状态方程,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流体气、液相粘度的统一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同时描述气、液相及超临界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压力和组成的变化,并能... 基于pvT和Tμp图形的相似性。结合两参数PengRobison状态方程,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流体气、液相粘度的统一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同时描述气、液相及超临界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压力和组成的变化,并能够连续通过临界点。在宽广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对22种烷烃及二氧化碳、氮气共计4250个数据点的粘度进行了计算,绝对平均误差为701%;通过引入vanderWals单流体混合规则,将PR粘度模型应用于明确烃类混合物及油气藏流体粘度的计算。三个二元烃类混合物2441个数据点的绝对平均误差为1571%;9种天然气及22种油藏原油粘度计算值的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98%和1399%,计算结果优于现有的油气藏流体粘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状态方程 粘度模型 油藏 原油 流体粘度
下载PDF
基于先验知识的前馈网络对原油实沸点蒸馏曲线的仿真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翀伟 陈德钊 +1 位作者 叶向群 胡上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将先验知识与神经元网络相结合,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本文将针对三层前馈网与单调性先验知识相结合的问题,分析Joerding的惩罚函数法,提出两种新方法:插值点法和有约束优化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原油实沸点蒸馏曲线的... 将先验知识与神经元网络相结合,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本文将针对三层前馈网与单调性先验知识相结合的问题,分析Joerding的惩罚函数法,提出两种新方法:插值点法和有约束优化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原油实沸点蒸馏曲线的仿真,使网络模型在整体和局部上都更贴近于实际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 先验知识 前馈网络 插值点法 有约束优化方法 原油 实沸点 蒸馏曲线 神经网络
下载PDF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原油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廖克俭 孙大权 +1 位作者 闫峰 魏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5-10,共6页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原油密度大(ρ20 = 0 .997 7 g·cm - 3) ,粘度超稠( v100 = 1 223 .9 m m 2·s- 1) ,凝点高(48 ℃) ,无汽油馏分,柴油馏分收率仅为7 .19 % ,其性质类似...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原油密度大(ρ20 = 0 .997 7 g·cm - 3) ,粘度超稠( v100 = 1 223 .9 m m 2·s- 1) ,凝点高(48 ℃) ,无汽油馏分,柴油馏分收率仅为7 .19 % ,其性质类似一般原油的渣油馏分。辽河油田现将此原油经乳化后作烧火油使用。但是由于此原油粘度极大,至使雾化不均匀,燃烧并不充分。为合理利用此石油资源,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原油做了综合评价,分别分析评价了此原油各个不同馏分的性质。结果表明,此原油蜡含量低,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属低硫环烷基原油,是生产道路沥青的优质原料。根据原油性质,提出了利用此原油大于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评价 道路沥青 超稠原油 密度 粘度 沥青
下载PDF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Ⅶ.蜡晶对油水界面膜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明远 甄鹏 +2 位作者 纪淑玲 吴肇亮 王继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共5页
对分别含有大庆、吉林原油界面活性组分的航空煤油(模型油)与蒸馏水及模拟地层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界面粘度、界面膜屈服值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 由于吉林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含有较多的蜡晶, 当温度较低时,随温度升高, 吉林模型油界... 对分别含有大庆、吉林原油界面活性组分的航空煤油(模型油)与蒸馏水及模拟地层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界面粘度、界面膜屈服值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 由于吉林原油界面活性组分含有较多的蜡晶, 当温度较低时,随温度升高, 吉林模型油界面粘度逐渐升高,界面膜表现为负触变性; 在大庆模型油中加入5% 的合成蜡,蜡晶将大庆模型油与蒸馏水的界面特性由假塑性流体改变为胀流体。研究表明,蜡晶能够改变油水界面膜的流变特性, 增加界面膜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粘度 流变特性 原油 蜡晶 强度 油水界面膜
下载PDF
饱和烃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测定方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董爱正 张林晔 +2 位作者 黄第藩 王铁冠 张大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8-102,共5页
石油和生油岩中单体烃碳同位素在沉积有机质的起源和沉积环境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饱和烃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和许多正构烷烃共溢出,两类化合物的测量准确度都受到影响。本实验对饱和烃样品做了分离处理,使生物标记化合物和正构... 石油和生油岩中单体烃碳同位素在沉积有机质的起源和沉积环境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饱和烃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和许多正构烷烃共溢出,两类化合物的测量准确度都受到影响。本实验对饱和烃样品做了分离处理,使生物标记化合物和正构烷烃的浓度都相对富集和纯化,并选择合适的GC-IRMS工作条件,建立了系统的饱和烃中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烃 化合物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生油岩
下载PDF
在线颗粒度监测仪在高清液压油生产过程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贾东昆 付晓先 +4 位作者 杨淼 胡启明 张晓龙 王晓月 张旭坤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第17期267-270,共4页
液压油是机器设备重要的零部件的理念已经植入广大工业用户的心中。很多工业用户通过降低在用油污染度,即达成了延长机器设备寿命的目标。本文旨在探讨在线颗粒度仪在高清液压油生产过程的作用。通过使用在线颗粒度仪,可以实时监测液压... 液压油是机器设备重要的零部件的理念已经植入广大工业用户的心中。很多工业用户通过降低在用油污染度,即达成了延长机器设备寿命的目标。本文旨在探讨在线颗粒度仪在高清液压油生产过程的作用。通过使用在线颗粒度仪,可以实时监测液压油中的颗粒物含量,从而帮助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工艺、过滤器、滤材等环节的改造和调整,以保障高清液压油的基础清洁度和相关指标能全面满足质量要求。此外,在线颗粒度仪还能提供实时数据和趋势分析,帮助生产商及时发现液压油质量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颗粒度仪 高清液压油 基础清洁度
下载PDF
水包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Ⅱ.稠油官能团组分表面膜性质探索 被引量:12
10
作者 范维玉 宋远明 +2 位作者 郭玉玺 刘兴玉 赵福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7,共6页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 -84稠油化学官能团组分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以及沥青质、胶质的表面膜膜压 -面积 ( π-A)等温曲线和膜面积损失曲线 ,考察了水相 p H值、扩展溶剂芳香度等因素对 π-A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 ,稠油各组分都...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 -84稠油化学官能团组分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以及沥青质、胶质的表面膜膜压 -面积 ( π-A)等温曲线和膜面积损失曲线 ,考察了水相 p H值、扩展溶剂芳香度等因素对 π-A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 ,稠油各组分都能在空气 /水表面形成二维不溶性表面膜 ,其中酸性分和沥青质的膜压较高 ;扩展溶剂芳香度增大 ,酸性分和两性分的膜压明显增大 ;p H值对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和沥青质 π-A曲线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 ,增强碱性条件 ,有利于各组分膜压的提高 ;膜面积损失曲线表明 ,酸性分形成的单分子膜最稳定 ,沥青质、两性分形成的单分子膜较稳定。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酸性分或沥青质是稠油中成膜的主要界面活性组分 ,它们对水包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贡献较大 ;油相高芳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乳状液 稠油组分 表面膜性质 膜压-面积等温曲线
下载PDF
含蜡原油结构的存在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敬加强 杨莉 +1 位作者 罗平亚 刘初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67-70,共4页
所谓含蜡原油结构是指一定条件下原油中蜡晶颗粒相互连接所形成的一种充满整个体系的网络。采用流变学测试及分析技术试验研究含蜡模拟油的特征温度、粘温特性、流变特性 ,采用偏光显微技术分析含蜡模拟油凝胶状态时的微观结构。试验结... 所谓含蜡原油结构是指一定条件下原油中蜡晶颗粒相互连接所形成的一种充满整个体系的网络。采用流变学测试及分析技术试验研究含蜡模拟油的特征温度、粘温特性、流变特性 ,采用偏光显微技术分析含蜡模拟油凝胶状态时的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 :含蜡原油在一定条件下明显存在结构 ,共形成与原油所含蜡分子的大小与数量、蜡晶颗粒的对称性及大小密切相关 ,含蜡原油结构的存在是其粘度异常和流动性丧失的主要根源。这为含蜡原油降凝降粘途径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结构 蜡晶 粘度异常 流变性 特征温度
下载PDF
渣油四组分含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四斌 田松柏 +2 位作者 刘颖荣 王京 黄蔚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100,共6页
对常压和减压渣油的四组分质量分数(w(SARA))与密度差(Δd)、运动黏度对数(lnν)、残炭值(w(CCR))和硫质量分数(w(S))4个简单易测物性的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饱和分含量与Δd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芳香分含量与w(S)相关性最好;胶质... 对常压和减压渣油的四组分质量分数(w(SARA))与密度差(Δd)、运动黏度对数(lnν)、残炭值(w(CCR))和硫质量分数(w(S))4个简单易测物性的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饱和分含量与Δd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芳香分含量与w(S)相关性最好;胶质含量仅与lnν的相关性较好;沥青质含量与w(CCR)的相关性较强。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与各组分含量相关性最好的物性及物性组合因子,得到由这4个物性估算渣油四组分含量的8个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四组分 密度 运动黏度 残炭 硫质量分数 逐步回归
下载PDF
多组份体系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被引量:11
13
作者 聂丽 雷群芳 +1 位作者 宗汉兴 林瑞森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626-631,共6页
介绍适宜于多组份体系饱和蒸气压测定的静态方法。试验装置用纯物质苯、正丁醇和正己烷以及二元体系正丁醇+正己烷验证,试验值与文献值符合良好。测定新疆原油200℃至500℃间每间隔25℃的13个窄馏份在系列温度下的饱和蒸气... 介绍适宜于多组份体系饱和蒸气压测定的静态方法。试验装置用纯物质苯、正丁醇和正己烷以及二元体系正丁醇+正己烷验证,试验值与文献值符合良好。测定新疆原油200℃至500℃间每间隔25℃的13个窄馏份在系列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用Antoine方程分别进行了回归,给出关联参数值;还按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了各馏份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的汽化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馏份 饱和蒸气压 多组份体系 测定
下载PDF
剪切弥散对含蜡原油蜡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启玉 李立 +1 位作者 范传宝 刘忠勇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0-33,共4页
在定义剪切弥散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了有温差和无温差时剪切弥散对蜡沉积的影响,分析了悬浮颗粒在剪切流场中的迁移方向,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剪切弥散对蜡沉积的影响非常小,在建立蜡沉积模型时可以忽略剪切弥散的影响。
关键词 含蜡原油 蜡沉积 剪切弥散 影响
下载PDF
确定地层原油粘度的经验方法 被引量:23
15
作者 苏继红 易斌 史继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55,共3页
辽河油区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新增储量和新建产能区块,需要进行储量评价和开发前期方案的编制,进行油藏工程计算和油藏研究。但辽河油区的断块油气田具有含油层系多、断块多、油品多和油藏类型复杂、规模小的特点,使得获取各油藏地层... 辽河油区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新增储量和新建产能区块,需要进行储量评价和开发前期方案的编制,进行油藏工程计算和油藏研究。但辽河油区的断块油气田具有含油层系多、断块多、油品多和油藏类型复杂、规模小的特点,使得获取各油藏地层条件下的高压物性资料难度很大,有些单元往往缺少实测的地层条件下的高压物性资料。因而在确定地层原油粘度时没有足够的实测地层条件下高压物性资料,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依据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结合地层原油粘度与地面原油物性之间的联系,对辽河油区稀油、稠油两种油品54 个已开发单元的原油物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地层原油粘度与地面原油物性间的相关经验公式。新增储量单元只要获得易取的地面原油物性分析资料,就可利用本区( 油田) 公式很方便地求出地层原油粘度值。文章还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误差分析,指出了实际应用过程中以不同油田为单元建立相关经验公式效果会更好,相对误差基本在0.6% ~20% 。图1 表1 参4( 苏继红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原油 粘度 经验方法
下载PDF
大庆原油加剂前后的蜡晶分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敬加强 路平 +2 位作者 杨莉 黄敏 付先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针对蜡晶颗粒定性描述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探讨了蜡晶形态的定量表征方法,提出基于蜡晶体积特征的粒度分布分形模型。以大庆南三联原油和林源原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测试法与影像分析技术,测试它们加剂前后的析蜡过程及粘温特性;采用... 针对蜡晶颗粒定性描述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探讨了蜡晶形态的定量表征方法,提出基于蜡晶体积特征的粒度分布分形模型。以大庆南三联原油和林源原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测试法与影像分析技术,测试它们加剂前后的析蜡过程及粘温特性;采用NcMiVnt图像分析软件,处理试样析蜡过程中的蜡晶形态图像,确定蜡晶粒度分布分形维数;进而分析温度与流动改进剂对原油蜡晶分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蜡晶颗粒体积特征的分形模型可定量表征蜡晶形态;两种原油加剂前后的蜡晶分形维数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其析蜡量及蜡晶颗粒数量一般随之增加,宏观表现为原油低温流动性变差;两种原油加剂后的蜡晶分形维数明显增大,而蜡晶颗粒数量大幅减少,宏观上呈现出原油低温流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晶颗粒 分形维数 温度 流动改进剂 含蜡原油
下载PDF
甲烷和乙烷在风城稠油中的溶解度及气体饱和稠油的粘度和密度 被引量:11
17
作者 潘竟军 韩布兴 阎海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用实验室建立的正反循环式气液平衡仪,在65 .0 —18 .0 ℃、常压至10 M Pa 压力范围内,测定了甲烷、乙烷及摩尔比1∶1 的甲烷乙烷混合气在新疆风城超粘稠油中的溶解度、平衡体系的气液相组成、气体饱和稠油的粘度和... 用实验室建立的正反循环式气液平衡仪,在65 .0 —18 .0 ℃、常压至10 M Pa 压力范围内,测定了甲烷、乙烷及摩尔比1∶1 的甲烷乙烷混合气在新疆风城超粘稠油中的溶解度、平衡体系的气液相组成、气体饱和稠油的粘度和密度数据。讨论了溶解度、粘度和密度与温度、压力和气体性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乙烷 稠油 溶解度 粘度 密度 气体饱和
下载PDF
双能γ射线透射法测原油含水含气的分析与计量系统 被引量:8
18
作者 白秋果 张学斌 +5 位作者 景春国 王妹香 戈守兰 牛翠兰 姜兴学 张力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7-190,共4页
介绍了利用射线辐射衰减方法实现的原油含水率、含气率在线分析与计量系统。它采用双能 γ放射源和闪烁探测器 ,用计算机获取探测到的γ射线穿过原油的透射计数 ,并由此计算出油、水、气的体积百分数 ,除此之外 ,该系统还能监测温度、... 介绍了利用射线辐射衰减方法实现的原油含水率、含气率在线分析与计量系统。它采用双能 γ放射源和闪烁探测器 ,用计算机获取探测到的γ射线穿过原油的透射计数 ,并由此计算出油、水、气的体积百分数 ,除此之外 ,该系统还能监测温度、压力和流量 ,从而得出产液量、产油量、产水量和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含水率 含气率 双能γ射线 闪烁探测器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中硫、氮化合物的氧化性能研究Ⅲ.基础油分离出的硫、氮化合物对饱和烃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亚松 史权 +1 位作者 王晓勇 林世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27,共7页
用分步氧化 -还原法将润滑油基础油中的硫化合物分离成硫醚和噻吩 ,用两步络合法将基础油中的氮化合物分离成碱性氮和非碱性氮。采用差热分析方法考察了上述分离出的各类杂原子化合物对饱和烃氧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用热流梯度表示杂原... 用分步氧化 -还原法将润滑油基础油中的硫化合物分离成硫醚和噻吩 ,用两步络合法将基础油中的氮化合物分离成碱性氮和非碱性氮。采用差热分析方法考察了上述分离出的各类杂原子化合物对饱和烃氧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用热流梯度表示杂原子化合物对饱和烃氧化的抑制或促进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 ,在差热分析条件下 ,除噻吩外 ,氮化合物和硫醚均使饱和烃的初始氧化温度降低。从热流梯度来看 ,碱性氮促进饱和烃氧化的能力强于非碱性氮 ,硫醚能抑制饱和烃的氧化 ,噻吩基本上没有抑制作用。亚砜和砜是硫化合物起抑制作用的中间体 ,当它们在饱和烃中的含量达 2 0 0 0 μg/g时 ,对饱和烃氧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当硫、氮化合物共存时 ,在所考察的硫、氮含量范围内 ,非碱性氮的含量变化对饱和烃氧化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 ,硫醚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合物 硫化合物 分离 氧化性能 润滑油 基础油
下载PDF
直馏减压馏分运动黏度的预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诚炜 田松柏 +1 位作者 刘泽龙 刘颖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2-456,共5页
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建立了基于烃类组成的40℃和100℃的直馏减压馏分(VGO)运动黏度的预测公式;讨论了不同回归因子和不同回归方法对模型建立的影响。逐步回归方法可以给出直观的数学公式,并且能够了解各烃类对VG... 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建立了基于烃类组成的40℃和100℃的直馏减压馏分(VGO)运动黏度的预测公式;讨论了不同回归因子和不同回归方法对模型建立的影响。逐步回归方法可以给出直观的数学公式,并且能够了解各烃类对VGO运动黏度的影响。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非线性关系的物理量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采用成对t检验方法对VGO运动黏度模型进行了检验,并分析了造成偏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馏减压馏分(VGO) 运动黏度 烃类组成 预测 逐步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AN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