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7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噻吩类硫化物吸附剂制备及烯烃对吸附效果影响
1
作者 张国豪 李海争 +2 位作者 赵亮 高金森 徐春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为了开发非噻吩类硫化物高效吸附脱硫吸附剂,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CuY,CrY,CoY,NiY吸附剂,并用相关表征技术考察了不同金属对吸附剂形貌和酸性质的影响,并与吸附剂吸附脱硫效果相关联。结果表明:负载金属Cu和Ni使得吸附剂Lewis酸性位明... 为了开发非噻吩类硫化物高效吸附脱硫吸附剂,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CuY,CrY,CoY,NiY吸附剂,并用相关表征技术考察了不同金属对吸附剂形貌和酸性质的影响,并与吸附剂吸附脱硫效果相关联。结果表明:负载金属Cu和Ni使得吸附剂Lewis酸性位明显增加,有利于形成硫与金属配位的S—M键,从而具有更优的吸附脱硫效果;但金属Ni易团聚堵塞吸附剂孔道,影响硫化物扩散,使得其吸附脱硫效果弱于CuY;当Cu的负载量(w)为10%时,Cu10 Y样品的穿透吸附硫容最大(14.24 mg g)。此外,还考察了烯烃对非噻吩类硫化物吸附脱除的影响,随着烯烃含量的增加,吸附剂的穿透吸附硫容呈下降趋势。由偶极矩和静电势计算可知,1-己烯和硫化物均可与金属形成配合物,从而产生竞争吸附,影响吸附脱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噻吩类硫化物 吸附脱硫 金属改性 烯烃 竞争吸附
下载PDF
石脑油脱砷系统隐患治理改造及运行
2
作者 赵祥龙 周洪波 +2 位作者 李响 孟飞 赵晶晶 《乙烯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11-14,I0001,共5页
独山子石化公司提高了玛湖原油加工比例,因该原油中砷含量较高,导致产出的石脑油砷含量超标,造成乙烯装置碳二、碳三、汽油加氢反应器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寿命缩短、加氢产品质量超差等风险。目前脱砷系统存在不合规问题及运行安全风险,... 独山子石化公司提高了玛湖原油加工比例,因该原油中砷含量较高,导致产出的石脑油砷含量超标,造成乙烯装置碳二、碳三、汽油加氢反应器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寿命缩短、加氢产品质量超差等风险。目前脱砷系统存在不合规问题及运行安全风险,不具备投用条件,需对现有脱砷流程及环保不合规问题进行局部改造,脱砷系统改造投用后,系统运行合规,同时达到了良好的脱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脑油 砷含量 催化剂中毒 产品质量
下载PDF
延化柴油精制热平衡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3
作者 李杰 李江波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82-183,187,共3页
针对延安石油化工厂240万t/a柴油精制装置热平衡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了装置热平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对于优化柴油精制装置热平衡、提高柴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加热炉 喷涂 超温 换热器 结垢 反应温升
下载PDF
优化工艺,提高轻烃回收率的措施研究
4
作者 陈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提高轻烃回收率,是天然气经济效益开发必不可少的环节,轻烃的高效回收不仅降低了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更极大提高了气田开发的经济价值,推动行业发展。目前在苏里格地区轻烃采收工艺配套不完全、工艺技术不成熟、回收率较低,... 提高轻烃回收率,是天然气经济效益开发必不可少的环节,轻烃的高效回收不仅降低了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更极大提高了气田开发的经济价值,推动行业发展。目前在苏里格地区轻烃采收工艺配套不完全、工艺技术不成熟、回收率较低,同时随着一年四季气温影响,轻烃产量变化极大,轻烃生产回收不稳定。针对这系列问题,从天然气开采生产到后续处理厂处理分离全过程分析研究,阐述目前技术现状,并指出今后发展方向,以改善工艺、优化流程,采用冷凝法分离为主,节能降耗,最终达到提高轻烃回收率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回收率 优化 应用
下载PDF
上行式双区复合液相柴油加氢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5
作者 张锐 丁石 +3 位作者 习远兵 徐凯 陈文斌 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5,共8页
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超深度脱硫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油品中溶解有反应副产物硫化氢。以真实油品模拟计算了硫化氢在柴油中的溶解规律和分布情况,发现补入少量的氢气就可以实现液相工艺进行超深度加氢脱硫,由此开发了上行式双... 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超深度脱硫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油品中溶解有反应副产物硫化氢。以真实油品模拟计算了硫化氢在柴油中的溶解规律和分布情况,发现补入少量的氢气就可以实现液相工艺进行超深度加氢脱硫,由此开发了上行式双区复合液相柴油加氢技术(SLHT Dr)。中型试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第二反应区中按照氢油体积比为30~50补入氢气,就能够克服加氢过程中硫化氢对深度脱硫反应的抑制作用,可在缓和的工艺条件下(反应温度305℃、体积空速6.0 h^(-1))获得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的精制柴油。SLHT Dr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装置能耗比同类技术降低11.9%,实现了低能耗生产,减少了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可为未来柴油质量进一步升级及减少碳排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液相加氢 硫化氢 能耗 碳排放
下载PDF
六西格玛方法在废白土脱油工艺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承启 姜冠旭 +2 位作者 刘春杰 陈锐 夏激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5-1569,共5页
采用低温分离工艺处理废白土,通过六西格玛质量控制方法中的实验设计工具设计了96组实验,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废白土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5个关键工艺参数影响废白土脱油率,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溶剂比>萃取温度>... 采用低温分离工艺处理废白土,通过六西格玛质量控制方法中的实验设计工具设计了96组实验,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废白土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5个关键工艺参数影响废白土脱油率,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溶剂比>萃取温度>萃取级数>萃取时间>搅拌强度;应用低温分离工艺处理废白土,所得白土渣含油率为0.82%~2.82%(w),油品回收率为88.4%~96.7%。利用96组实验数据拟合了一个五元一次方程,拟合值与实验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0.70%,最小相对误差为0.27%,该方程可用于预测低温分离工艺处理所得白土渣的含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废白土 脱油 白土渣含油率 油品回收率
下载PDF
Removal of Nitrogen Compounds from Fuels by Deep Eutectic Solvent Based on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 and Dicarboxylic Acids
7
作者 Li Wenshen Liu Jie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3-101,共9页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based ([Bmim]Br-base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 can be used aseffective extractants for removing nitrogen compounds from fuel oil. Among the DESs studied, the combination of [B...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based ([Bmim]Br-base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 can be used aseffective extractants for removing nitrogen compounds from fuel oil. Among the DESs studied, the combination of [Bmim]Brand malonic acid (MA) in a 1:1 molar ratio demonstrated good performance for the removal of both basic and non-basic Ncompounds. The DES [Bmim]Br-MA exhibited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of 98.4% for quinoline and 92.9% for indole after 30min at 30 ℃ with a DES/oil mass ratio of 1/7. Moreover,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remained high at 86.4% for quinolineand 85.9% for indole after recycling the DES four times.. In addition, the DES [Bmim]Br-MA could effectively removeN compounds from Fushun shale diesel oil, with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of 83.5% for total nitrogen and 89.9% for basicnitrogen at a DES/oil mass ratio of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m]Br-based DES denitrogenation QUINOLINE INDOLE diesel oil
下载PDF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Fuel Oil with H_(3)PO_(4)-base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8
作者 Li Xiuping Zhang Jiayin +1 位作者 Hou Liangpei Zhao Rongxi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8-186,共9页
A series of Lewis-aci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 were synthesized by stirring phosphoric acid and zincchloride as raw materials at 80℃ to form H_(3)PO_(4)/nZnCl_(2) (n = 0.1, 0.25, 0.5, 0.75, 1). The DESs were ch... A series of Lewis-aci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 were synthesized by stirring phosphoric acid and zincchloride as raw materials at 80℃ to form H_(3)PO_(4)/nZnCl_(2) (n = 0.1, 0.25, 0.5, 0.75, 1). The DESs were characterized b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FT-IR),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y (TG/DTG), and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 The DESs were used as both extractants and catalysts to removedibenzothiophene from fuels via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D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of factors such as composition of DES, temperature, oxidant dosage (molar ratio of O:S), DES dosage (volume ratio ofDES:oil), and number of cycles on desulfurization rat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moval rate of dibenzothiophene (DBT)was affected by the Lewis acidic DESs, with that of H_(3)PO_(4)/0.25∙ZnCl_(2) reaching 96.4%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Voil=5 mL,VDES=1 mL, an oxidant dosage of 6, T=50 ℃). After six cycles, the desulfurization rate of H_(3)PO_(4)/0.25∙ZnCl_(2) remained above94.1%.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dibenzothiophene (DBT) removal reaction was determined by a pseudo-first orderkinetic equation according to the Arrhenius equation to be 32.34 kJ/mol, as estimated. A reac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eutectic solvents phosphoric acid zinc chloride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下载PDF
润滑油馏分酸值测定标准改进性研究
9
作者 黎小辉 嵇兆辉 +3 位作者 朱伟 叶士信 吴爱军 石小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0期89-95,共7页
本文基于润滑油基础油酸值测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GB/T 7304—2014标准提出改进性做法,并通过大量酸值测定实验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酸值较低的油品,为提高酸值测量精度并使滴定过程中电位突跃更易显现,可适当增加... 本文基于润滑油基础油酸值测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GB/T 7304—2014标准提出改进性做法,并通过大量酸值测定实验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酸值较低的油品,为提高酸值测量精度并使滴定过程中电位突跃更易显现,可适当增加油样质量,采用较小浓度的氢氧化钾-乙醇滴定溶液替代标准中规定的0.10 mol/L的氢氧化钾-异丙醇标准溶液。此时,当酸值测定过程若仍存在无电位突跃的现象时,宜将pH为12.00处视为滴定终点。本文研究结果以期为该标准未来的修订与进一步完善、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酸值 测定标准 电位滴定法 改进
下载PDF
脱硫胺液除油新技术的工业侧线试验
10
作者 张百庆 吴红梅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为解决炼油厂脱硫胺液带油、影响净化干气产品质量及下游硫磺回收装置运行等问题,某炼油厂采用AMFD自适应高效除油技术+MPE颗粒除油脱固技术+CFC组合纤维深度破乳3级分离除油技术,进行了15 d工业侧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技术设备... 为解决炼油厂脱硫胺液带油、影响净化干气产品质量及下游硫磺回收装置运行等问题,某炼油厂采用AMFD自适应高效除油技术+MPE颗粒除油脱固技术+CFC组合纤维深度破乳3级分离除油技术,进行了15 d工业侧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技术设备净化,胺液中油含量由3.5%降至1%,除油效果显著,提高了循环胺液的品质,保障了干气脱硫及硫磺回收装置的稳定运行,具有较高的工业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液 油水分离 侧线试验
下载PDF
汽柴油加氢装置反应进料泵联锁优化
11
作者 周诗仟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4期31-33,共3页
近年来,随着石油炼化企业的不断壮大和高速发展,炼化行业对于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其中汽柴油加氢装置作为石油炼化生产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和装置,在该装置的生产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来确保整个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为... 近年来,随着石油炼化企业的不断壮大和高速发展,炼化行业对于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其中汽柴油加氢装置作为石油炼化生产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和装置,在该装置的生产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来确保整个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为了极大降低化工装置异常情况的危险性和突发性,多数装置会在生产运行中采用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方法,并采用安全仪表系统(SIS)来降低汽柴油加氢装置发生危险事故的概率^([1])。因此,SIS系统对于汽柴油加氢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首先介绍了SIS系统的研究意义,其次介绍了胜利石油化工总厂汽柴油加氢装置的工艺流程及反应进料泵联锁设计思路。随后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出发,介绍了HAZOP分析和SIL评估方法,并结合某加氢装置反应进料泵联锁事故案例分析进行改进优化,以最大限度减少非计划停车概率、降低操作风险,并为长周期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完整性等级(SIL) 安全仪表系统(SIS) 反应进料泵联锁
下载PDF
草酸离子液体脱除模拟油中的碱性氮化物
12
作者 刘宇新 朱希平 +2 位作者 关慧敏 闫锋 孙方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以草酸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N-甲基吡咯烷酮草酸盐离子液体催化剂,将其应用于模拟油脱除碱性氮工艺。考察了离子液体催化剂反应时间、温度、剂油比、H_(2)O_(2)用量对喹啉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40 ... 以草酸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N-甲基吡咯烷酮草酸盐离子液体催化剂,将其应用于模拟油脱除碱性氮工艺。考察了离子液体催化剂反应时间、温度、剂油比、H_(2)O_(2)用量对喹啉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40 min、剂油比为1∶10、无氧化剂条件下,喹啉脱除率可达98.59%,让离子液体重复使用4次后喹啉脱除率可达8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碱性氮 脱氮反应 草酸 喹啉模拟油
下载PDF
液相高精度吸附脱除SO_(2)新工艺在混合脱氢装置的工业应用
13
作者 巩文博 白永涛 +2 位作者 马健 田萍萍 王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3,28,共7页
目的脱除作为混合脱氢装置原料的烷基化碳四(C_(4))中的SO_(2)杂质,控制SO_(2)体积分数<1×10^(-6)。方法采用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通过吸附再生的方式实现其连续运行。当原料通过吸附脱除SO_(2)达到饱和后,流程上可通过氮气... 目的脱除作为混合脱氢装置原料的烷基化碳四(C_(4))中的SO_(2)杂质,控制SO_(2)体积分数<1×10^(-6)。方法采用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通过吸附再生的方式实现其连续运行。当原料通过吸附脱除SO_(2)达到饱和后,流程上可通过氮气循环置换、升温汽提及空气再生的手段,重新恢复SO_(2)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并再次投入生产使用,以确保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结果采用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可将烷基化C_(4)中SO_(2)体积分数从30×10^(-6)~400×10^(-6)脱除至1×10^(-6)以下。结论对吸附脱硫工艺的吸附剂、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调整,缩短了吸附剂的再生时间,保障了装置工业化连续运行。同时,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流程操作简便,能耗较低,安全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异丁烷 烷基化碳四 SO_(2) 高精度 吸附脱除 再生 分子筛 浓硫酸
下载PDF
雷尼镍的磷量子点改性及其催化加氢脱硫性能
14
作者 谷星朋 马红钦 刘嘉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3-1301,共9页
高硫燃油燃烧产生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开发高效的加氢脱硫催化剂至关重要。本文以雷尼镍为前体,首次使用磷量子点和商业红磷对非负载型(雷尼镍)催化剂进行改性,并系统探究了改性条件(改性温度、用量、反... 高硫燃油燃烧产生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开发高效的加氢脱硫催化剂至关重要。本文以雷尼镍为前体,首次使用磷量子点和商业红磷对非负载型(雷尼镍)催化剂进行改性,并系统探究了改性条件(改性温度、用量、反应温度)对催化剂加氢脱硫(DBT)性能的影响,采用BET比表面积测试、X射线衍射仪、扫面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手段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磷量子点改性催化剂的性能明显提升,改性催化剂孔径增大和磷量子点与镍的强相互作用是催化剂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较大的孔径有利于DBT分子扩散,与磷量子点作用生成的带正电Ni^(δ+)物种将有利于DBT的吸附,进而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到了99.1%的DBT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化学反应 磷量子点 改性 加氢脱硫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Zn/ZSM-5沸石催化烯烃转化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于梦楠 潘涛 +3 位作者 鞠雅娜 张然 吴培 吴志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6,共14页
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高辛烷值的芳烃或异构烷烃是生产国Ⅵ标准清洁汽油的有效途径。锌改性ZSM-5(Zn/ZSM-5)分子筛是目前最好的烯烃芳构化催化剂。通过调整沸石的晶粒尺寸,系统地考察了不同粒径的ZSM-5沸石的酸性与烯烃选择性... 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高辛烷值的芳烃或异构烷烃是生产国Ⅵ标准清洁汽油的有效途径。锌改性ZSM-5(Zn/ZSM-5)分子筛是目前最好的烯烃芳构化催化剂。通过调整沸石的晶粒尺寸,系统地考察了不同粒径的ZSM-5沸石的酸性与烯烃选择性转化之间的构效关系。XRD、SEM、TEM、UV-Vis、XPS、FT-IR和NH3-TPD表征结果表明:ZSM-5的晶粒尺寸影响分子筛的酸性位分布,最小晶粒尺寸为100~200 nm的Zn/ZSM-5沸石具有最高ZnOH+活性物种的相对含量(Zn物种的57%)和较低的Bronsted酸与Lewis酸之比(A_(B)/A_(L)=0.15)。在反应温度350℃、液体进料液时体积空速(LHSV)为1.5 h^(-1)、H_(2)(g)和1-己烯(l)体积比为600、氢压为0.1和2.0 MPa条件下,该Zn/ZSM-5沸石催化剂在1-己烯加氢转化反应中分别表现出较高的芳烃选择性(17.2%)和异构烷烃选择性(50.0%)。这些数据表明,减小ZSM-5沸石晶粒尺寸有利于促进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向高辛烷值组分进行选择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烯烃 芳构化 汽油 酸催化
下载PDF
石墨烯掺杂四(2,4-二羟基)苯基酞菁钴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16
作者 薛科创 刘振兴 成琳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10期82-85,共4页
为降低石油中噻吩的含量,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酞菁类化合物四(2,4-二羟基)苯基酞菁钴,然后将其掺杂到石墨烯中制备了脱硫催化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活性组分的含量,通过N_(2)吸附分析了其吸附及脱附能力,最后测定了此催化剂在去除噻吩... 为降低石油中噻吩的含量,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酞菁类化合物四(2,4-二羟基)苯基酞菁钴,然后将其掺杂到石墨烯中制备了脱硫催化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活性组分的含量,通过N_(2)吸附分析了其吸附及脱附能力,最后测定了此催化剂在去除噻吩时的催化活性,并将其与其它3种酞菁催化剂对噻吩的去除率进行比较。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在石墨烯中掺杂了四(2,4-二羟基)苯基酞菁钴后,可以去除85%的噻吩,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四(2 4-二羟基)苯基酞菁钴 噻吩 去除率 催化活性
下载PDF
柠檬酸离子液体脱除汽油中的碱性氮化物
17
作者 刘宇新 罗资琴 +2 位作者 朱广进 闫锋 吴田甜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合成了N-甲基吡咯烷酮柠檬酸盐离子液体,通过表征表明,反应产物结构与设想合成产物结构一致。使用合成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对喹啉模拟汽油进行碱性氮脱除反应,考察不同反应条件下对碱性氮脱除率的影响,确定碱性氮脱除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实... 合成了N-甲基吡咯烷酮柠檬酸盐离子液体,通过表征表明,反应产物结构与设想合成产物结构一致。使用合成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对喹啉模拟汽油进行碱性氮脱除反应,考察不同反应条件下对碱性氮脱除率的影响,确定碱性氮脱除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工艺条件条件为60℃、40min、剂油比1∶10时碱性氮脱除效果最佳,可达96.94%。在重复回收使用4次后碱性氮脱除率仍可达71.85%,碱性氮脱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碱性氮 脱氮反应 柠檬酸 喹啉模拟汽油
下载PDF
某油田原油气提塔脱硫工艺模拟与改进方案研究
18
作者 熊一凡 侯磊 +4 位作者 刘珈铨 张鑫儒 陈军毅 王文君 胡占州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针对某油田气提塔存在油路出口含硫量偏高的问题,根据气提相平衡理论,构建气提塔仿真模型,模拟气提塔运行工况,分析油气出口的压力、温度及流量参数,发现气提气超负荷造成气提气的流量特性与调节阀流量特性不匹配,无法将出口压力调至设... 针对某油田气提塔存在油路出口含硫量偏高的问题,根据气提相平衡理论,构建气提塔仿真模型,模拟气提塔运行工况,分析油气出口的压力、温度及流量参数,发现气提气超负荷造成气提气的流量特性与调节阀流量特性不匹配,无法将出口压力调至设计压力,塔内原料油的硫化氢组分无法被充分解吸,导致油路出口油品含硫量偏高。提出气提塔的气动调节阀改进方案,确定新阀的额定流量系数为650,公称直径为200mm。更换调节阀后,油路出口处的H2S流量从12.56×103mg/h降为1.91×103mg/h,脱硫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提塔 气提相平衡理论 脱硫 工艺模拟 气动调节阀
下载PDF
单溶剂抽提分离FCC油浆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昱东 赵小宁 冯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76,共6页
以大庆催化裂化(FCC)油浆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抽提溶剂,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BD(box-behnken design)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分析抽提温度、剂油比和抽提时间对抽提油收率及芳香烃质量分数的影响,得到抽提油收率和芳烃质量分数与影... 以大庆催化裂化(FCC)油浆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抽提溶剂,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BD(box-behnken design)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分析抽提温度、剂油比和抽提时间对抽提油收率及芳香烃质量分数的影响,得到抽提油收率和芳烃质量分数与影响因素间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响应面法分析表明,单溶剂抽提分离FCC,抽提温度和剂油比对抽提结果有明显影响,且两者对芳烃质量分数具有交互作用,而抽提时间对抽提结果的影响不显著。模型分析表明,DMF抽提分离油浆的最优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61.3℃、剂油比3.3,抽提时间35 min,模型预测结果与重复性验证试验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抽提 FCC油浆 响应面法 抽提油收率 芳烃质量分数
下载PDF
Synergistic catalysis of the N-hydroxyphthalimide on flower-like bimetall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boosting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20
作者 Jing He Kun Zhu +5 位作者 Wei Jiang Dong-Ao Zhu Lin-Hua Zhu Hai-Yan Huang Wen-Shuai Zhu Hua-Ming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74-682,共9页
Synergic catalytic effect between active sites and supports greatly determine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aerobic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fuel oils.In this work,Ni-doped Co-based bimetallic metal-organic fram... Synergic catalytic effect between active sites and supports greatly determine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aerobic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fuel oils.In this work,Ni-doped Co-based bimetall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CoNi-MOF)is fabricated to disperse N-hydroxyphthalimide(NHPI),in which the whole catalyst provides plentiful synergic catalytic effect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ODS).As a bimetallic MOF,the second metal Ni doping results in the flower-like morphology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electronic properties,which ensure the exposure of NHPI and strengthe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overall catalyst.Compared with the monometallic Co-MOF and naked NHPI,the NHPI@CoNi-MOF triggers the efficient activa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and improves the ODS performance without an initiator.The sulfur removal of dibenzothiophene-based model oil reaches 96.4%over the NHPI@CoNi-MOF catalyst in 8 h of reaction.Furthermore,the catalytic product of this aerobic ODS reaction is sulfone,which is adsorbed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polarity.This work provides new insight and strategy for the design of a strong synergic catalytic effect between NHPI and bimetallic supports toward high-activity aerobic ODS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DOPED BIMETALLIC N-HYDROXYPHTHALIMIDE Aerobic processes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