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H_2O_2-有机酸氧化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硫化物 被引量:120
1
作者 吕志凤 战风涛 +2 位作者 李林 田高友 刘颖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29,共4页
用 30 %H2 O2 HCOOH对催化裂化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 (主要为苯并噻吩类 )进行了氧化 ,然后用溶剂萃取法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的氧化产物。所用萃取剂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N ,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乙腈、硝基甲烷 ,其中 ,N ,N二甲基甲... 用 30 %H2 O2 HCOOH对催化裂化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 (主要为苯并噻吩类 )进行了氧化 ,然后用溶剂萃取法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的氧化产物。所用萃取剂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N ,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乙腈、硝基甲烷 ,其中 ,N ,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效果最好 ,在剂油 (体积 )比为 1∶2、溶剂含水量为 5 %及萃取时间为 10min的条件下 ,柴油总硫含量从 0 .8%降至 0 .3% ,柴油收率为 70 %~ 80 %。对未处理柴油、氧化柴油及氧化萃取柴油进行了GC/FPD分析 ,发现催化裂化柴油中苯并噻吩的脱除率为 6 0 %。GC/MS分析表明 ,氧化产物主要为以 1,1二氧苯并噻吩类为主的砜类 ,共鉴定出了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脱硫 溶剂萃取法 有机酸 过氧化氢 氧化 催化裂化柴油 苯并噻吩 硫化合物 萃取剂 剂油化 脱除率
下载PDF
用甲醇-无机酸复合溶剂改善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安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吕志凤 战风涛 +2 位作者 李林 徐永强 苏贻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29,共4页
在实验室用2% H2 SO4 -CH3OH 精制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可大大改善柴油的安定性;将重油催化裂化柴油碱洗后再用2% H2SO4 -CH3OH 处理,可除去影响安定性的酸性组分(含氧化合物)和氮化物,使精制油的催速储... 在实验室用2% H2 SO4 -CH3OH 精制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可大大改善柴油的安定性;将重油催化裂化柴油碱洗后再用2% H2SO4 -CH3OH 处理,可除去影响安定性的酸性组分(含氧化合物)和氮化物,使精制油的催速储存安定性颜色达到优级轻柴油的标准,精制油收率达98.46% ,并且精制油中溶剂含量少,水洗可除去;溶剂甲醇经蒸馏回收可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催化裂化 柴油 溶剂精制 复合溶剂 改性
下载PDF
苏丹高酸值重质原油脱酸新工艺探索 被引量:11
3
作者 任晓光 齐亮 +1 位作者 宋永吉 任绍梅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1-405,共5页
采用醇、胺等复合溶剂,对高酸值原油中的环烷酸进行抽提,详细讨论了抽提温度、搅拌速度、相分离时间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脱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乳化现象严重的缺点,经复合溶剂抽提,一次脱酸率可达70%以上.
关键词 原油 环烷酸 石油酸 抽提 乙醇胺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选择最佳氧化抽提脱硫条件 被引量:9
4
作者 孙刚 刘瑞婷 +2 位作者 朱根权 项玉芝 夏道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1年第4期31-34,共4页
以H2 O2 /甲酸对模拟轻质油品中硫醚硫、噻吩硫进行氧化抽提脱硫实验 ,按照正交设计法中四因素二水平 (H2 O2 的加入量、甲酸的加入量、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 )的L8(2 7)表 ,规划具体的操作方案。通过对两种类型硫化物模拟轻质油品体系的 ... 以H2 O2 /甲酸对模拟轻质油品中硫醚硫、噻吩硫进行氧化抽提脱硫实验 ,按照正交设计法中四因素二水平 (H2 O2 的加入量、甲酸的加入量、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 )的L8(2 7)表 ,规划具体的操作方案。通过对两种类型硫化物模拟轻质油品体系的 8组脱硫率进行方差数据处理 ,分别得出各因素影响显著性的主次顺序 ,其中甲酸的加入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利用气相色谱与紫外吸收光谱依次对氧化反应前后的油、水两相检测 ,分析模拟体系中的硫化物组成与分布变化 ,发现硫醚在该过程中的主要产物为亚砜 ,平衡分配于油、水两相中 ;而噻吩仅是含量有所降低 ,在结构上没有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正丁硫醚 噻吩 氧化抽提 脱硫 油品精制
下载PDF
用有机溶剂抽提直馏柴油中的环烷酸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永强 李林 +2 位作者 战风涛 齐江 苏贻勋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5期64-66,共3页
采用有机溶剂抽提法脱除柴油中的环烷酸,并运用表现分配比概念,考察了环烷酸这种混合物在95%乙醇和柴油中的表观分配比,环烷酸在95%乙醇和柴油两相间的表观分配比为2.0±0.2这是一个较恒定的数值。以此数值对抽提结果进行推... 采用有机溶剂抽提法脱除柴油中的环烷酸,并运用表现分配比概念,考察了环烷酸这种混合物在95%乙醇和柴油中的表观分配比,环烷酸在95%乙醇和柴油两相间的表观分配比为2.0±0.2这是一个较恒定的数值。以此数值对抽提结果进行推测,其推测值与实验测定值吻合得很好.对抽提所应采用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室内研究,结果表明,95%乙醇为抽提环烷酸的优良溶剂,经抽提可脱除柴油中80%以上的环烷酸,精制后的柴油的酸值合格,安定性有明显提高.溶剂可回收利用,不污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直馏 柴油 有机溶剂抽提 加氢精制
下载PDF
NMP精制混合减五线馏分油小试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弓玮 程振华 +1 位作者 李晓鸥 李东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沈北、大庆混合减五线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单级抽提试验进行了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研究。用正交试验法较深入地考察了剂油比、溶剂含水量及抽提温度等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对精制油收率和质量与操作因素的关系进行...  以沈北、大庆混合减五线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单级抽提试验进行了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研究。用正交试验法较深入地考察了剂油比、溶剂含水量及抽提温度等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对精制油收率和质量与操作因素的关系进行回归。用非线性规化确定出NMP及糠醛精制最优操作条件。糠醛精制最优操作条件为:剂油比为1.5,抽提温度124℃。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的收率为84%,60℃折光率为1.4632。NMP精制最优操作条件为:剂油比为0.75,抽提温度88℃,溶剂含水质量分数为0。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的收率为91%,60℃折光率为1.4636。研究表明,NMP溶剂精制馏分油无论剂油比还是抽提温度均远远低于糠醛,说明NMP用于润滑油精制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N-甲基吡咯烷酮 精制 糠醛
下载PDF
催化裂化回炼油-芳烃抽提组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赖仕全 郝庆新 +2 位作者 李晓鸥 秦永航 李东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采用纯糠醛或现有的润滑油糠醛精制装置抽提塔塔底抽出液为溶剂对石油二厂催化裂化回炼油进行了芳烃抽提小试、中试及抽余油的催化裂化中试的系统研究。主要介绍以纯糠醛为溶剂的芳烃抽提小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若抽出油仅作为橡胶填... 采用纯糠醛或现有的润滑油糠醛精制装置抽提塔塔底抽出液为溶剂对石油二厂催化裂化回炼油进行了芳烃抽提小试、中试及抽余油的催化裂化中试的系统研究。主要介绍以纯糠醛为溶剂的芳烃抽提小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若抽出油仅作为橡胶填充油 ,则以纯糠醛为溶剂抽提回炼油适宜的操作条件为 :剂油比 0 .6 (质量比 ) ,抽提塔塔底温度 40~ 5 0℃、塔顶温度 6 0℃左右 ,此时抽余油的收率为 70 %左右 ,抽余油中的饱和分含量由回炼油的 5 5 %提高到 78%左右 ,抽出油的收率为 30 %左右 ,其抽出油中芳烃加胶含量高于 90 % ,可以作为橡胶填充油。按石油二厂南催化现有的回炼比 0 .3计算 ,新鲜原料处理量可提高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回炼油 芳烃抽提 纯糠醛 组合工艺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溶剂萃取精制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军民 骆广生 朱慎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4-18,共5页
为改善和提高催化裂化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开发了一种溶剂萃取精制工艺。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经溶剂萃取精制后柴油的色度、氧化安定性等质量指标均达到GB252-94中的一级品或优等品的要求,精制油的收率大于96%。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柴油 溶剂萃取 氧化安定性
下载PDF
高粘度润滑油馏分油糠醛和NMP精制小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东胜 黄亮 +1 位作者 王雷 翟玉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7-50,共4页
以大庆、沈北混合高粘度润滑油馏分油为原料,分别进行了糠醛、NMP精制的单级抽提试验和假三段抽提试验,在满足HVI500SN要求下,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条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制深度相当的条件下,无论单级还是假三段... 以大庆、沈北混合高粘度润滑油馏分油为原料,分别进行了糠醛、NMP精制的单级抽提试验和假三段抽提试验,在满足HVI500SN要求下,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条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制深度相当的条件下,无论单级还是假三段抽提试验,NMP精制与糠醛精制相比,精制温度降低了20℃、剂油体积比下降了40%,油收率提高了3%。以上结果表明,对于高粘度馏分油,NMP作为抽提溶剂明显要优于糠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N-甲基吡咯烷酮 糠醛 减压馏分油
下载PDF
柴油微乳液的配制与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延平 赵德智 +3 位作者 王雷 岳坤霞 高鹏 王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4-17,共4页
 以油酸、亚油酸为主表面活性剂,使用各种醇作助剂,制备了柴油微乳液,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氨水、醇及无机盐均对增溶水量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氨水对油酸有一最佳中和值,在此值增溶水量最大。碳...  以油酸、亚油酸为主表面活性剂,使用各种醇作助剂,制备了柴油微乳液,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氨水、醇及无机盐均对增溶水量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氨水对油酸有一最佳中和值,在此值增溶水量最大。碳链长度适中的醇增溶水量较大,正丁醇是各种助剂中效果最好的。加入适量无机盐能大幅度提高增溶水量。复配表面活性剂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效果。从理论上分析了氨和醇在微乳液形成中的作用机理,无机盐对微乳液增溶水的促进作用机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机理。通过实验配制出了微乳柴油浓缩液,并且探讨了进行工业应用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直馏柴油绿色脱酸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晓东 杨文倩 +2 位作者 王豪 吴燕 卿大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4-1208,共5页
The green deaci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diesel by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 without using strong acid and strong base can achieve zero-emission.But it has some problems,such as requiring larger amounts of ammonia and... The green deaci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diesel by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 without using strong acid and strong base can achieve zero-emission.But it has some problems,such as requiring larger amounts of ammonia and solvent,and higher energy consumption of regeneration solvent.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green deaci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diesel by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which used low-temperature coalescence filtration in a self-made experimental device.The effects of coalescence filtration temperature,amount of ammonia,alcohol consumption,volume ratio of solvent to oil on the deacidification process,material regeneration of coalescence filtration,deacidification’s turndown ratio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of naphthenic acid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optimum operation condition,the acidity of straight-run diesel could decrease from 62.9 mg KOH·(100 ml)-1 to 4.2 mg KOH·(100 ml)-1,the acid removal rate was as high as 93.3%,and product recovery could reach 98.6%.After refining,the quality of diesel could meet industry requirements [acidity X<7.0 mg KOH·(100 ml)-1],and raw acid value of naphthenic acid could meet No.2 acid standards of SH/T 0530—92.This method had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technological process,low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deacidification,less ammonia and solvent consumption,low solvent regen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er turndown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馏柴油 绿色脱酸 聚结过滤 醇氨溶剂 环烷酸
下载PDF
室温离子液体脱除直馏柴油中碱性氮化物 被引量:17
12
作者 苗树运 张洪庆 +1 位作者 曹祖宾 刘文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6年第2期9-12,共4页
实验室合成了负载型四氟硼酸离子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考察它与辽河直馏柴油络合反应脱除其中碱性氮化物的效果。反应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上进行,常压下考察不同的烘干条件、空速、反应温度对产品中碱性氮化物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实验室合成了负载型四氟硼酸离子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考察它与辽河直馏柴油络合反应脱除其中碱性氮化物的效果。反应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上进行,常压下考察不同的烘干条件、空速、反应温度对产品中碱性氮化物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干时间相同时,随烘干温度的升高,碱性氮化物脱除率先增大后略降低;在常压、20℃反应条件下,空速由0.5h^-1增至2h^-1过程中,碱性氮化物脱除率变化不明显,但随空速继续增大碱性氮化物脱除率明显下降;在常压、空速为2h^-1条件下,当温度在20-60℃变化时碱性氮化物脱除率变化不大,温度超过60℃时,碱性氮化物脱除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常压、空速2h^-1、温度20℃下考察离子液体的使用寿命,单程使用寿命可达42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硼酸室温离子液体 直馏柴油 碱性氮化物
下载PDF
润滑油糠醛精制-催化裂化回炼油抽提组合工艺(V)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治钫 唐克 +3 位作者 李晓鸥 李东胜 翟玉春 陈立飞 《润滑油》 CAS 2003年第3期9-13,共5页
主要介绍以加反抽提剂、不加反抽提剂抽提后的回炼油及未经抽提的回炼油作为原料 ,分别进行催化裂化中试对比实验 ,考察了芳烃抽提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对新鲜原料油处理量的影响。由抽提的结果及催化裂化的结果可以确... 主要介绍以加反抽提剂、不加反抽提剂抽提后的回炼油及未经抽提的回炼油作为原料 ,分别进行催化裂化中试对比实验 ,考察了芳烃抽提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对新鲜原料油处理量的影响。由抽提的结果及催化裂化的结果可以确定 ,若抽出油只是作为橡胶填充油 ,在抽提过程中可不用加入反抽提剂 ;若抽出油进行综合利用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的基础上 ,加入一定量的反抽提剂。反抽提剂加入量的多少 ,可以根据抽出油进行综合利用时所需的芳烃含量大小及上述实验结果而定。经过该组合工艺处理后 ,催化裂化的产品分布明显变好 ,产品的生焦量下降 ,提高了液化气 +轻油收率及轻油的产品质量 ,提高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处理量。说明该项目在燃料 -润滑油型炼厂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糠醛精制 催化裂化回炼油 芳烃抽提 组合工艺
下载PDF
润滑油糠醛抽提塔理论板数的实验标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洁 李文深 +3 位作者 李伟 刘宝柱 李东胜 刘向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20,共4页
采用多级静态萃取模拟的方法对大连石化公司润滑油糠醛精制抽提塔的理论板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该抽提塔的理论板数为2-3块,在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现有糠醛抽提塔至少要4块理论板才能使基础油的酸值符合要求。采用具有4块理论板的中... 采用多级静态萃取模拟的方法对大连石化公司润滑油糠醛精制抽提塔的理论板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该抽提塔的理论板数为2-3块,在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现有糠醛抽提塔至少要4块理论板才能使基础油的酸值符合要求。采用具有4块理论板的中试装置对标定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在与工业装置相当的操作条件下,精制油收率为76.0%,黏度指数为106,酸值为0.017 4mg(KOH)/g,产品质量能够满足HVI400SN润滑油基础油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静态萃取 模拟 标定 糠醛抽提塔 理论板数
下载PDF
NMP精制伊朗润滑油馏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英 陈东 吴宪 《润滑油》 CAS 2002年第1期39-43,共5页
用伊朗减三线未脱蜡润滑油馏分为原料进行了NMP溶剂精制的研究 ,用正交设计法较深入地安排了溶剂比、溶剂含水量及抽提温度等因素的试验过程 ,并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回归了精制油收率及质量与操作因素的关系 ,用非线性规化确定出最优... 用伊朗减三线未脱蜡润滑油馏分为原料进行了NMP溶剂精制的研究 ,用正交设计法较深入地安排了溶剂比、溶剂含水量及抽提温度等因素的试验过程 ,并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回归了精制油收率及质量与操作因素的关系 ,用非线性规化确定出最优NMP精制操作条件。说明了纯NMP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及选择性 ,也说明了可用含水量为 1%的NMP代替纯NMP进行溶剂精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油 润滑油料 精制 N-甲基吡咯烷酮 研究
下载PDF
新型复合溶剂回收废润滑油工艺探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琳 闫锋 +2 位作者 郭大光 林月明 冯全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7-31,共5页
在新型复合溶剂回收废润滑油的工艺研究中,采用正交试验法,在4种不同水平下考察了操作温度、精制时间、剂油体积比、次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量、助溶剂(聚醚2070)加入量等5个因素对精制效果的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DMF和聚醚207... 在新型复合溶剂回收废润滑油的工艺研究中,采用正交试验法,在4种不同水平下考察了操作温度、精制时间、剂油体积比、次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量、助溶剂(聚醚2070)加入量等5个因素对精制效果的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DMF和聚醚2070的加入量是影响收率的关键因素;聚醚2070的加入量对黏度指数影响较小,而剂油体积比和DMF加入量对黏度指数的影响大。均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溶剂的最佳精制条件为温度80℃,精制时间30min,剂油体积比1.5∶1,DMF加入量15%,聚醚2070加入量0.2%。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再生油收率可达91.7%,其黏度指数可达1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复合溶剂 二甲基甲酰胺 聚醚2070
下载PDF
环丁砜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亮 刘莹 +3 位作者 孙彦祥 杨藏军 宋宇翔 陈文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8-860,870,共4页
以环丁砜为溶剂进行再生废润滑油的研究。考察了精制温度、精制时间及剂油体积比对废润滑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丁砜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为1.4,精制温度120℃,精制时间为3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再生精制油收率达到... 以环丁砜为溶剂进行再生废润滑油的研究。考察了精制温度、精制时间及剂油体积比对废润滑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丁砜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为1.4,精制温度120℃,精制时间为3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再生精制油收率达到85.89%,再生油的黏度指数达103.62。同时,在精制时间为30 min恒定时,研究了精制温度、剂油体积比对再生油黏度指数的影响,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了再生油黏度指数与精制温度、剂油体积比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丁砜 废润滑油 溶剂精制 单因素实验 SPSS软件
下载PDF
大庆/沈北减二线馏分油NMP和糠醛精制小试对比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慧 李晓鸥 +1 位作者 李东胜 刘洁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大庆/沈北混合的减二线馏分油为原料,分别进行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回归了精制油收率及质量与操作条件的关系,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分别确定出NMP和糠醛精制的操作条件,使NMP精制油与糠醛精制油的质量相近,... 以大庆/沈北混合的减二线馏分油为原料,分别进行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回归了精制油收率及质量与操作条件的关系,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分别确定出NMP和糠醛精制的操作条件,使NMP精制油与糠醛精制油的质量相近,即60℃折光率为1.450,脱蜡油的粘度指数为95。NMP精制的操作条件是剂油质量比为1.41,抽提温度为70℃,NMP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0%,精制油收率为91.8%。糠醛精制的操作条件是剂油质量比为1.93,抽提温度为95℃,精制油收率为85.3%。试验结果表明,在精制深度相当的条件下,NMP精制和糠醛精制相比,剂油质量比下降了近40%,精制油收率提高了近7%,充分说明NMP精制要明显优于糠醛精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沈北混合油 减二线馏分油 N -甲基吡咯烷酮 糠醛
下载PDF
双溶剂精制法回收废润滑油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璐 郭大光 吴桐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0-33,共4页
采用环氧氯丙烷和糠醛组成双溶剂,研究了糠醛精制和双溶剂精制两种方法在回收废润滑油中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双溶剂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1.0,V(环氧氯丙烷)∶V(糠醛)1.5∶1;糠醛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1.5。在最... 采用环氧氯丙烷和糠醛组成双溶剂,研究了糠醛精制和双溶剂精制两种方法在回收废润滑油中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双溶剂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1.0,V(环氧氯丙烷)∶V(糠醛)1.5∶1;糠醛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1.5。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回收的废内燃机油的总回收率达到73.95%,回收油的粘度指数为118.4。采用双溶剂精制法回收的油品质量比糠醛精制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双溶剂精制 糠醛精制 回收 白土吸附
下载PDF
高粘度减压馏分油NMP精制小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鸥 张德宁 +1 位作者 李东胜 翟玉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54-57,61,共5页
以某炼厂高粘度润滑油馏分油为原料,进行了NMP溶剂精制的小试研究。首先进行单级抽提试验,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并借助数学手段,确定了NMP精制的适宜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NMP的假三段抽提试验及脱蜡试验。结果表明,无水抽提适宜操... 以某炼厂高粘度润滑油馏分油为原料,进行了NMP溶剂精制的小试研究。首先进行单级抽提试验,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并借助数学手段,确定了NMP精制的适宜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NMP的假三段抽提试验及脱蜡试验。结果表明,无水抽提适宜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87℃,剂油体积比为0.75,在相同条件下,NMP单级抽提精制油收率为90.1%,60℃折光率为1.464 5;NMP假三段抽提精制油60℃折光率为1.462 2,油收率为90%。含水体积分数为1.5%的抽提适宜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88.5℃,剂油体积比1.38,在相同条件下,NMP单级抽提精制油收率为87.7%,60℃折光率为1.463 1;NMP假三段抽提精制油60℃折光率为1.461 0,油收率为87%。由折光率的变化可知假三段试验的精制效果优于单级抽提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粘度润滑油 NMP(N-甲基吡咯烷酮) 粘度指数 单级抽提 假三段抽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