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1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基水杨酸盐清净剂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玉峰 马涛 +2 位作者 王俊明 梁炜 刘雨花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近年来,随着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发动机设计日益向小型化,大功率和高速度方向发展,因此对内燃机油的高温清净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低硫低磷及低灰分型内燃机油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烷基水杨酸盐具有优异的清净作... 近年来,随着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发动机设计日益向小型化,大功率和高速度方向发展,因此对内燃机油的高温清净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低硫低磷及低灰分型内燃机油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烷基水杨酸盐具有优异的清净作用及酸中和性能,且具备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是内燃机油的主要添加剂之一,可满足内燃机油低硫低磷及低灰分的要求。对烷基水杨酸盐的传统及改进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综述。传统合成工艺严重制约了烷基水杨酸盐的应用和发展,探索新的合成工艺是烷基水杨酸盐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新工艺 烷基化反应 羧基化反应
下载PDF
基于SWOT的润滑油集团客户营销策略分析
2
作者 冯彦辉 任宝秦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润滑油企业要针对集团客户的行业典型特点和潜在需求,定制客户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客户价值和满意度特征等,可以将集团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四类。SWOT分析将与润滑油市场营销中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及威胁等,... 润滑油企业要针对集团客户的行业典型特点和潜在需求,定制客户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客户价值和满意度特征等,可以将集团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四类。SWOT分析将与润滑油市场营销中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及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6Ps市场营销组合是六方面因素的组合。针对润滑油市场营销的特点,将6Ps营销组合理论和SWOT分析结合起来,制定SO-A、WO-A、ST-A、WT-A等十六类策略,这些策略的灵活运用为润滑油企业适应新时代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市场 市场细分 SWOT 集团客户 营销策略
下载PDF
HSD类黏指剂热管氧化沉积物形成与表征
3
作者 鄂红军 阿合波塔·巴合提 +1 位作者 吴思 金佳佳 《石油商技》 2024年第S01期56-60,共5页
采用热管氧化试验法分别对单一基础油和1wt.%HSD类黏度指数改进剂[ω(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ω(基础油)=1∶99]在220℃、250℃、280℃、310℃温度下开展试验,并利用SEM、EDS、FT IR、1H-NMR对管壁沉积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在220℃、25... 采用热管氧化试验法分别对单一基础油和1wt.%HSD类黏度指数改进剂[ω(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ω(基础油)=1∶99]在220℃、250℃、280℃、310℃温度下开展试验,并利用SEM、EDS、FT IR、1H-NMR对管壁沉积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在220℃、250℃试验温度下,单一基础油形成管壁沉积物含量高,在280℃、310℃试验温度下,1wt.%HSD黏度指数改进剂形成管壁沉积物含量明显高于单一基础油。与220℃、280℃试验温度下的管壁沉积物相比,1wt.%HSD黏度指数改进剂在280℃、310℃下的管壁沉积物平均粒径90~100μm,沉积物的O、S含量相近,C元素含量略有增加。另外,管壁沉积物化学位移0.85×10^(-6)峰面积明显增大,但化学位移1.26×10^(-6)、1.56×10^(-6)峰面积明显变小。由此说明,1wt.%HSD类黏度指数改进剂中烷烃链长变短,但异构化程度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因为HSD类黏度指数改进剂在280℃、310℃温度下发生深度氧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指数改进剂 HSD类 热管氧化试验 表征
下载PDF
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设计、制备及在齿轮油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杨汐 杨广彬 +2 位作者 张晟卯 张玉娟 张平余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2期16-22,28,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齿轮油CKD 320的摩擦学性能,设计、制备了3种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绿色环保含硼添加剂:饱和碳链的硬脂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带有C=C双键的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1)和带有极性基团羟基和双键的蓖麻油酸二乙醇酰胺硼... 为了进一步提高齿轮油CKD 320的摩擦学性能,设计、制备了3种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绿色环保含硼添加剂:饱和碳链的硬脂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带有C=C双键的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1)和带有极性基团羟基和双键的蓖麻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1OH)。通过调控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极性,研究硼酸酯的极性对齿轮油CKD 320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硼酸酯添加剂可以在不改变齿轮油CKD 320理化性能的情况下,提高齿轮油的减摩和抗磨性能以及承载能力,硼酸酯的极性越强,越易在摩擦表面吸附,抗磨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酯 不同官能团 极性 添加剂 齿轮油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Molecular Design of Lubricating Oil Antioxidants 被引量:1
5
作者 Su Shuo Long Jun +2 位作者 Duan Qinghua Zhou Han Zhao Yi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trial and error”methods in lubricant additive design,a new molecular design method based on molecular structure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here.The molecular me...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trial and error”methods in lubricant additive design,a new molecular design method based on molecular structure parameters is established here.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antioxidant reaction of hindered phenol,diphenylamine,and alkyl sulfide are studied via molecular simulations.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and high hydrogen-donating activity of the antioxidant molecule and the low hydrogen-abstracting activity of free radicals formed after dehydrogenation are the internal molecular causes of the shielding of phenol and diphenylamine from scavenging peroxy free radicals,and the strong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is the internal molecular cause of the high activity of thioether in decomposing alkyl hydrogen peroxide.Based on this antioxidant molecular mechanism,a molecular design rule of antioxidant is proposed,namely“high EHOMO,large Q(S),low bond dissociation energy BDE(O—H)and BDE(N—H)”.Two new antioxidants,PAS-I and PAS-II,are designed and prepared by chemical bonding of hindered phenol,diphenylamine,and sulfur atom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antioxidants both have excellent antioxidant effects in lubricating oil,and that PAS-II is the superior antioxidant,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bricating oil ANTIOXIDANT molecular mechanism molecular design antioxidant performance
下载PDF
内燃机油中基础油和黏度指数改进剂的选用探究
6
作者 贺赛环 李勇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内燃机油通常由基础油、功能复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以及降凝剂等调合组成。黏度指数改进剂是常用的改善润滑油黏温特性的功能添加剂。主要探讨了乙烯丙烯共聚物(OCP)、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HSD)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型(PMA)这3种黏度... 内燃机油通常由基础油、功能复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以及降凝剂等调合组成。黏度指数改进剂是常用的改善润滑油黏温特性的功能添加剂。主要探讨了乙烯丙烯共聚物(OCP)、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HSD)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型(PMA)这3种黏度指数改进剂在4种基础油中的功能特性差异,以及考察这3种黏度指数改进剂调合同一黏度级别的内燃机油,产品的黏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抗剪切能力之间的差异。充分了解了不同黏度指数改进剂在不同基础油中的性能表现,并选择合适的基础油、黏度指数改进剂进行配伍生产,对控制配方成本和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油 内燃机油 黏度指数改进剂 黏温性能
下载PDF
抗泡剂添加工艺对涡轮机油泡沫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曹毅 袁大水 葛士伟 《石油商技》 2024年第3期76-79,共4页
在滑油系统运行过程中,润滑油常发生振荡、搅动,引入空气形成油气掺混物。生成泡沫的含量和消泡速率会影响滑油箱内部油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泡沫过多会导致油气分离效率下降,降低滑油泵的效率,影响滑油系统的供油能力。涡轮发动机常... 在滑油系统运行过程中,润滑油常发生振荡、搅动,引入空气形成油气掺混物。生成泡沫的含量和消泡速率会影响滑油箱内部油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泡沫过多会导致油气分离效率下降,降低滑油泵的效率,影响滑油系统的供油能力。涡轮发动机常采用气动封严来密封轴承腔,因此从轴承腔的回油管排出的通常是润滑油和空气的雾状混合物,涡轮机油在管路循环中润滑油大部分时间与热空气并存,空气量可达到润滑油的数倍以上(体积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油系统 涡轮发动机 密封轴承 抗泡剂 回油管 滑油泵 空气量 添加工艺
下载PDF
纳米氮化碳油摩擦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迈 王彦明 +2 位作者 李萍 李小飞 王富兴 《冶金与材料》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在多种工况下被广泛应用作为润滑体系的添加剂。文章旨在探究纳米g-C_(3)N_(4)的出色润滑性能。以液体石蜡为基础油,对比了纳米g-C_(3)N_(4)/液体石蜡与酸化纳米g-C_(3)N_(4)/液体石蜡的摩擦学行为,通... 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在多种工况下被广泛应用作为润滑体系的添加剂。文章旨在探究纳米g-C_(3)N_(4)的出色润滑性能。以液体石蜡为基础油,对比了纳米g-C_(3)N_(4)/液体石蜡与酸化纳米g-C_(3)N_(4)/液体石蜡的摩擦学行为,通过对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的表征分析,发现酸化纳米g-C_(3)N_(4)/液体石蜡的磨痕宽度和磨斑最小。结果表明,与单一润滑剂相比,纳米g-C_(3)N_(4)作为润滑体系的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而含有改性添加剂的润滑体系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石蜡 纳米g-C3N4 酸化纳米gC_(3)N_(4) 磨痕宽度 磨斑
下载PDF
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构效关系的分子模拟研究
9
作者 苏朔 李义雅 +2 位作者 徐冰 成欣 卢零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6,共8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结构参数与其极压抗磨性能的关系,以磷酸三乙酯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磷酸三乙酯分子与Fe(110)表面的作用机理,发现磷酸酯分子主要通过P=O基团中O原子提供的电子与Fe表面发生吸...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结构参数与其极压抗磨性能的关系,以磷酸三乙酯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磷酸三乙酯分子与Fe(110)表面的作用机理,发现磷酸酯分子主要通过P=O基团中O原子提供的电子与Fe表面发生吸附作用。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的结构参数,采用遗传函数算法初步建立了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的分子结构参数与极压性能、抗磨性能的定量关系方程。对该关系方程进行内检验和外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由该方程可知,影响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分子极压、抗磨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P=O或P=S基团中O或S原子所带的电荷量、C—O键或C—S键的键能以及添加剂的S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 硫代磷酸酯 极压抗磨剂 分子模拟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分子结构和拓扑结构选择性调控PMA型添加剂的性能
10
作者 聂凤敏 张耀 +2 位作者 鱼鲲 刘乐乐 苏朔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黏度是润滑油分级与选用的重要指标,合适的黏度是充分润滑的保证。在众多的润滑油添加剂中,降凝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被认为是调节油品黏度、确保油品具有出色低温流动性和卓越黏温性能的关键。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PMA)具有灵活的结构... 黏度是润滑油分级与选用的重要指标,合适的黏度是充分润滑的保证。在众多的润滑油添加剂中,降凝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被认为是调节油品黏度、确保油品具有出色低温流动性和卓越黏温性能的关键。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PMA)具有灵活的结构可调变性和较强的合成工艺适应性,在降凝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综述了PMA添加剂在改善润滑油低温流动性和黏温性能方面的作用机理,重点讨论和总结了PMA分子结构和拓扑结构对其产品性能的影响机制,展望了PMA添加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酯 润滑油 添加剂 分子结构 拓扑结构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s Using XGBoost an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11
作者 Xia Yanqiu Cui Jinwei +2 位作者 Xie Peiyuan Zou Shaode Feng Xi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multiple types of additives in lubricating oil,a method based on midinfrared spectral band selection using the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algorithm combined with the ant co...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multiple types of additives in lubricating oil,a method based on midinfrared spectral band selection using the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algorithm combined with the 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algorithm is proposed.The XGBoost algorithm was used to train and test three additives,T534(alkyl diphenylamine),T308(isooctyl acid thiophospholipid octadecylamine),and T306(trimethylphenol phosphate),separately,in order to screen for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spectral bands for each additive.The ACO algorithm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of the XGBoost algorithm to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y.During this process,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and hybrid bat algorithms(HBA)were included as a comparison,generating four models:ACO-XGBoost,ACO-SVM,HBA-XGboost,and HBA-SV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four models could identify the three additives efficiently,with the ACO-XGBoost model achieving 100%recognition of all three additives.In addition,the generalizability of the ACO-XGBoost model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predicting a lubricating oil containing the three additives prepared in our laboratory and a collected sample of commercial oil currently in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bricant oil additive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ype identification ACO-XGBoost combinatorial algorithm
下载PDF
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刘辉 梁宇翔 +1 位作者 王玉睿涵 景一川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59,共6页
采用甲醛缩合法制备了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考察了不同催化条件(酸催化和碱催化)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选得到碱性催化剂三乙胺。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辛基苯基-1-萘胺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的位置主要在芳环上,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良... 采用甲醛缩合法制备了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考察了不同催化条件(酸催化和碱催化)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选得到碱性催化剂三乙胺。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辛基苯基-1-萘胺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的位置主要在芳环上,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良好;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65℃、N-辛基苯基-1-萘胺与多聚甲醛的摩尔比1∶0.75、反应时间4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胺低聚物 抗氧剂 甲醛缩合
下载PDF
纳米硼酸铜颗粒的制备及其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59
13
作者 胡泽善 王立光 +4 位作者 黄令 赖容 陈志莉 陈国需 董浚修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2-295,共4页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粒径为 1 0~ 2 0 nm的硼酸铜颗粒 ,并测定了其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纳米硼酸铜使 50 0 SN基础油润滑下的摩擦系数略有增大 ,并使其抗磨及承载能力提高 ;其最佳添加量为 0 .70 %~...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粒径为 1 0~ 2 0 nm的硼酸铜颗粒 ,并测定了其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纳米硼酸铜使 50 0 SN基础油润滑下的摩擦系数略有增大 ,并使其抗磨及承载能力提高 ;其最佳添加量为 0 .70 %~ 1 .1 0 % ;纳米硼酸铜颗粒在摩擦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 ,生成了由 B2 O3及 Fe B等组成的表面保护膜 .润滑油抗磨性能的提高是纳米硼酸铜颗粒在摩擦表面的沉积及其摩擦化学产物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硼酸铜 摩擦学性能 润滑油添加剂 制备
下载PDF
甲缩醛汽油在小型单缸发动机上的表现初探
14
作者 杨海城 方海滨 +3 位作者 冯心凭 杨金华 覃英毅 邓华权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4期26-32,共7页
使用车用93^(#)汽油和含有甲缩醛的混合汽油,分别在排量为125 mL的发动机上进行了节气门全开的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情况下,使用含有甲缩醛的混合汽油输出功率与扭矩变化不大,燃油消耗量降低,发动机的尾气排放明显改善。采用排量... 使用车用93^(#)汽油和含有甲缩醛的混合汽油,分别在排量为125 mL的发动机上进行了节气门全开的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情况下,使用含有甲缩醛的混合汽油输出功率与扭矩变化不大,燃油消耗量降低,发动机的尾气排放明显改善。采用排量为125 mL的摩托车,分别加注车用97^(#)汽油和含有不同纯度甲缩醛的混合汽油后,在底盘试验机上进行了不同转速下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测试,结果表明:汽油中添加剂甲缩醛后,摩托车尾气排放略有改善,但两种不同纯度的甲缩醛汽油燃油消耗率的表现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缩醛 汽油 外特性 发动机 底盘测功机 燃油消耗量 排放
下载PDF
油酸表面修饰Pb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陈爽 刘维民 +1 位作者 欧忠文 徐滨士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4-347,共4页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油酸修饰 Pb 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 ,并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XPS)、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能量散射谱仪 (EDS)等现代分析工具对钢球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 .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油酸修...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油酸修饰 Pb 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 ,并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XPS)、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能量散射谱仪 (EDS)等现代分析工具对钢球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 .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油酸修饰 Pb 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油的减摩抗磨能力 ,当添加质量分数为 0 .30 %时 ,与基础油相比可以使摩擦系数和钢球磨斑直径降低 30 %左右 .XPS、SEM及 EDS分析结果表明 ,钢球表面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一层富含 Pb O的边界润滑膜 ,这使得油酸修饰 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表面修饰 纳米微粒 摩擦学性能 润滑油添加剂 氧化铅
下载PDF
纳米铜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方法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史佩京 刘谦 +1 位作者 于鹤龙 徐滨士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8,共6页
采用化学改性法与液流粉碎机械法对纳米铜微粒进行了表面改性和分散研究,采用高速离心机考察了表面改性后纳米铜微粒作为添加剂在CD15W/40柴油机油中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采用TEM、XRD测试了表面改性纳米铜微粒的形貌及粒径大小,采用... 采用化学改性法与液流粉碎机械法对纳米铜微粒进行了表面改性和分散研究,采用高速离心机考察了表面改性后纳米铜微粒作为添加剂在CD15W/40柴油机油中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采用TEM、XRD测试了表面改性纳米铜微粒的形貌及粒径大小,采用球盘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表面改性纳米铜微粒作为CD15W/40全配方调配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用SEM、EDS观察了磨损表面的形貌、线扫描、面分布及元素含量,分析了纳米铜微粒在摩擦过程中的减摩润滑机理。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改性结合液流粉碎方法处理后纳米铜微粒的粒径进一步均匀、细化,平均粒径为24nm,并在CD15W/40油中分散性好,悬浮稳定时间长。当纳米铜微粒在CD15W/40油中添加量为0.05%时,具有最优的减摩抗磨性能,能使CD15W/40油抗磨性能提高1.57倍、减摩性能提高27.6%,这是因为纳米铜在摩擦表面的划痕和犁沟处沉积并形成边界润滑膜,从而降低了摩擦,改善了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微粒 分散性 分散方法 平均粒径 酯化 甲基丙烯酸甲酯 CD15 观察 高速离心
下载PDF
油溶性稀土润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7
作者 王正 徐晓丽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24-26,共3页
针对不含硫和磷元素的有机稀土化合物的油溶性问题,本文以偏苯三酸酐、支链醇和氯化镧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制备了2种偏苯三酸二酯镧盐。考察了有机稀土润滑材料在润滑油基础油中的溶解性和存储稳定性,评价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时的摩擦学... 针对不含硫和磷元素的有机稀土化合物的油溶性问题,本文以偏苯三酸酐、支链醇和氯化镧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制备了2种偏苯三酸二酯镧盐。考察了有机稀土润滑材料在润滑油基础油中的溶解性和存储稳定性,评价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时的摩擦学性能和防锈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有机稀土润滑材料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环保型润滑油添加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 偏苯三酸 羧酸镧 稀土 润滑剂
下载PDF
CeF_3纳米微粒的合成、结构及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吴志申 陶小军 +1 位作者 周静芳 党鸿辛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共4页
在溶液中化学合成了有机化合物表面修饰的油溶性 Ce F3纳米微粒 ,初步探讨了表面修饰 Ce F3纳米微粒的制备条件 ,并表征了表面修饰 Ce F3纳米微粒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 ,表面修饰 Ce F3纳米微粒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 ,并且可以... 在溶液中化学合成了有机化合物表面修饰的油溶性 Ce F3纳米微粒 ,初步探讨了表面修饰 Ce F3纳米微粒的制备条件 ,并表征了表面修饰 Ce F3纳米微粒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 ,表面修饰 Ce F3纳米微粒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 ,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基础油的承载性能 ,其性能优于商品添加剂 T2 0 2 (ZD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化铈 纳米微粒 稀土 润滑 摩擦学 合成 结构 润滑油添加剂 减摩抗磨性
下载PDF
磷氮化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7
19
作者 方建华 陈波水 +2 位作者 黄伟九 郭小川 张斌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8-353,共6页
在菜籽油中引入磷和氮 ,合成了 2种新型磷氮化改性菜籽油添加剂 ,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了鉴定 ,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其在菜籽油中的抗磨性能与极压性能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斑表面的形貌 ,同时通过对磨痕进行 X射线... 在菜籽油中引入磷和氮 ,合成了 2种新型磷氮化改性菜籽油添加剂 ,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了鉴定 ,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其在菜籽油中的抗磨性能与极压性能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斑表面的形貌 ,同时通过对磨痕进行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探讨了磷氮化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的极压抗磨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两类磷氮化改性菜籽油添加剂能明显改善菜籽油的抗磨和减摩性能 ;其润滑作用机理是由于长链菜籽油分子的载体作用、磷和氮的高反应活性以及三者的协同作用与摩擦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高强度的吸附膜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 润滑添加剂 磷氮化改性菜籽油 润滑机理 摩擦化学
下载PDF
表面修饰纳米硼酸镧的制备及极压抗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冯玉杰 孙晓君 +2 位作者 李培志 郝军 蔡伟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用硼砂、硝酸镧、适当的修饰剂及修饰工艺,制备了表面修饰纳米硼酸镧极压抗磨添加剂,以四球实验评价了其极压抗磨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硼酸镧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比目前普遍使用的极压抗磨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高8%,且磨痕直径较小.用X... 用硼砂、硝酸镧、适当的修饰剂及修饰工艺,制备了表面修饰纳米硼酸镧极压抗磨添加剂,以四球实验评价了其极压抗磨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硼酸镧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比目前普遍使用的极压抗磨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高8%,且磨痕直径较小.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蚀球磨斑表面的化学成分,在摩擦副表面发现了B、La、Fe等的氧化物,证明了此类添加剂能够在摩擦过程中不仅能生成以氧化硼、氧化铁等为主要成分的边界润滑膜,还可能形成含镧、硼的渗透层,这是此类添加剂具有良好抗磨减摩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极压抗磨性能 纳米硼酸镧 表面修饰 极压抗磨剂 边界润滑膜 渗透层 润滑油添加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